东南亚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和中国汇率制度思考【摘要】亚洲金融危机是1997年发生在东南亚地区的金融危机,对亚洲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分析亚洲金融危机的起因、发展过程以及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并探讨中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优势和局限性。
从中可以看到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提出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并探讨未来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角色。
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案例的分析和对中国汇率制度的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从而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汇率制度、经济影响、起因分析、发展过程、演变历程、优势、局限性、启示、改革方向、未来角色。
1. 引言1.1 什么是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是指1997年以来一系列亚洲国家经济遭遇的金融危机,最初是由泰国的货币危机引发的。
这场危机表现为货币贬值、股市崩盘、经济崩溃和社会动荡等多个方面的深刻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是由于亚洲许多国家过度依赖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外债规模过大、金融监管不严、金融体系脆弱、外汇储备不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
这场危机的爆发不仅损害了亚洲各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形象,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成为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最重大的金融危机之一。
要理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影响,需要深入分析危机的起因、发展过程和影响,以及各国为应对危机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1.2 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经济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
在危机爆发期间,许多亚洲国家的货币贬值,股市崩盘,经济成长速度急剧下滑。
许多企业破产,失业率直线上升,社会稳定受到了严重威胁。
各国政府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包括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其他国际组织请求援助,推行紧缩政策和改革金融体制。
亚洲金融危机也暴露了亚洲国家经济结构的脆弱性和依赖外资的问题。
许多国家主要依赖出口来维持经济增长,而危机爆发时出口市场遭遇严重冲击,导致经济体系无法顺利运转。
案例xx金融危机始末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前,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已经连续10年高速增长。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些国家的银行信贷额以更快的速度增加,短期外债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主要投资于房地产)。
此外,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也没有考虑到汇率风险。
这些都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1994年以来,泰国经济出现疲软,出口能力减弱,国家外汇储备持续减少,房地产市场由繁荣走向衰退,这些因素使对泰国觊觎许久的国际投机资本蠢蠢欲动。
吃柿子挑软的拿,泰国,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
1997年5月,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
面对投机商气势汹汹的进攻,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三管齐下,企图捍卫泰铢阵地,他们动用了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大幅提高息率。
一番短兵相接之后,泰铢的地位暂时性保住了。
但此时兴奋未免为时过早,国际投机商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
他们的招数只有一个:筹集资金,狠抛泰铢。
索罗斯开始节节挺进。
与此同时,泰铢贬值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屡创新低。
泰政府临阵换将,原财政部长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帅印,然而他的黯然离去却未能阻止泰铢的节节失利。
6月份,投机商开始出售美国国债,筹集资金,再度向泰铢发起致命一击。
泰央行奋起还击。
为了稳定军心,6月30日,泰国总理差厄利发表电视讲话:“我再次重申,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
”发誓归发誓,偏偏泰国金融市场像个扶不起的阿斗。
此时的泰国央行已弹尽粮绝,仅有的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消耗殆尽。
就在泰总理讲话两天之后,泰国央行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
当天,泰铢重挫20%。
7月29日,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拉甲宣布辞职。
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终于失守。
泰铢的大幅贬值,进一步的拖累了泰国的经济,在野党、反对党纷纷指责执政党在防范金融风险和挽救经济上的无能,时任政府在强大的压力被迫下台,泰国的经济危机演化为政治危机。
案例二、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过程及原因自1997年7月起,爆发了一场始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业井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仅半年时间,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最高的印尼盾贬值达70%以上。
同期。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跌幅达30%~60%。
据估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仅汇市、股市下跌给东南亚同家和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000亿美元以上。
受汇市、股市暴跌影响。
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这场危机首先是从泰铢贬值开始的,1997年7月2日.泰国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当大泰铢汇率狂跌20%。
和泰国具有相同经济问题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迅速受到泰铢贬值的巨大冲击。
7月11日,菲律宾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当大比索贬值11.5%。
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
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 4日贬值了14%。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市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10月17日,台市贬值0.98元,达到1美元兑换29.5元台币,创下近千年来的新低,相应地当天台湾股市下跌165.55点,10月20日。
台币贬至30.45元兑1美元。
台湾股市再跌301.67点。
台湾货币贬值和股市大跌,不仅使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而且引发了包括美国股市在内的大幅下挫。
10月27日,美国道,琼斯指数暴趴554.26点,迫使纽约交易所9年来首次使用暂停交易制度,10月28日,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股市分别跌4.4%、7.6%、6.6%、6.7%和6.3%。
特别是香港股市受外部冲击,香港恒生指数10月21 H和27日分别跌765.33点和1200点,10月28日再跌1400点,这三大香港股市累计跌幅超过了25%。
【东南亚金融危机论文】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始末亚洲金融危机前,很多东南亚经济体都存在货币高估(以泰国最为典型)、经常项目赤字和外汇储备规模不足等问题。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东南亚金融危机论文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东南亚金融危机论文篇1试谈金融危机在东南亚的传导与启示摘要: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为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后,东南亚经济体的实体经济和金融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人们普遍认为经过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洗礼后,东南亚经济和金融体系已非常富有弹性,很少有学者意识到这场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贷危机会演变成为影响深远全球性金融危机,并对东南亚国家造成严重冲击。
本文认为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很难与发达经济体“脱钩”,这也反应了东南亚经济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东南亚传导;金融危机;启示一、问题的提出亚洲金融危机前,很多东南亚经济体都存在货币高估(以泰国最为典型)、经常项目赤字和外汇储备规模不足等问题。
亚洲金融危机后,其在汇率政策、资本账户、外汇储备、债务结构和地区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步。
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东南亚经济体不但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且在很多国家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应对可能的金融市场波动。
如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国际储备值分别为650、2292、51639、622、89756百万美元。
随着东南亚区内贸易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体的崛起,东南亚已经能够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中“脱钩(Decoupling)”的乐观情绪普遍存在。
[1]但事实证明,受金融危机影响东南亚各国经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甚至萎缩。
无论是金融渠道、还是经济渠道,当前这场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都深深影响着东南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二、金融危机影响东南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金融渠道(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亚洲金融危机相比,国际金融危机下东南亚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了显著下降,资本充足率基本上达到或者超过国际水平,资产回报率也在不断提高(见表1)。
案例:泰国的金融危机一、泰国金融危机的爆发1971 年到1991 年,泰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7. 9 %,1991 年至1996 年的年均增长率则达到8 %,这种持续高出世界经济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使得泰国成为继“亚洲四小龙”之后的“第五小龙”。
而且长期以来,泰国通胀率一直有效地控制在3%~6%之间。
国民经济增长和运行绩效可谓骄人。
然而,1997年,泰国却爆发了金融危机。
1997 年2月初,国际投资机构掀起抛售泰铢风潮,引起泰铢汇率大幅度波动。
于1997 年2 月开始向泰国银行借入高达150 亿美元的数月期限的远期泰铢合约, 而后于现汇市场大规模抛售, 使泰铢汇率波动的压力加大, 引起泰国金融市场动荡, 泰国央行为捍卫泰铢地位, 仅在1997 年2 月份就动用了2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才初步平息。
3 月4 日,泰国中央银行要求流动资金出现问题的9 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增加资本金82. 5 亿铢(合3. 17 亿美元) ,并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坏账准备金的比率从100 %提高到115 % ~120 % ,此举令金融系统的备付金增加500 亿铢(合19. 4 亿美元) 。
泰国央行此举旨在加强金融体系稳定性并增强人们对金融市场信心, 然而不但未能起到应有的稳定作用, 反而使社会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下降,从而发生挤提,仅5 日、6 日两天,投资者就从10 家出现问题的财务公司提走近150 亿泰铢(约兑5. 77 亿美元) 。
与此同时,投资者大量抛售银行与财务公司的股票, 结果造成泰国股市连续下跌,汇市也出现下跌压力。
在泰国央行的大力干预下,泰国股市和汇市暂时稳定下来。
进入5 月份,国际投资机构对泰铢的炒卖活动更趋猛烈。
5 月7 日,货币投机者通过经营离岸业务的外国银行,悄悄建立了即期和远期外汇交易的头寸。
从5月8 日起,以从泰国本地银行借入泰国铢,在即期和远期市场大量卖泰铢的形式,在市场突然发难,沽空泰国铢,造成泰国铢即期汇价的急剧下跌,多次突破泰国中央银行规定的汇率浮动限制,引起市场恐慌。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引言: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波及多个亚洲国家,引起了国际金融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亚洲金融危机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相关教训,以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发展提供借鉴。
一、背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源于1990年代初的一系列不良信贷和经济状况下的结构性问题。
东盟国家的高失业率和经济增速下滑,导致投资者开始对该地区的金融状况表示担忧。
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动也对亚洲地区的金融市场造成了冲击。
二、原因分析1. 短期外债和不良信贷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东盟国家在1990年代通过大量外借短期债务来融资,这些债务主要用于支撑当时高增长的金融和房地产市场。
然而,这种短期债务结构使得亚洲国家在面临资本流出压力时,无法有效应对,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2. 货币和汇率政策亚洲国家普遍采取了固定汇率制度,即将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使得其货币供应相对不稳定。
当国际资本撤离时,亚洲国家无法快速调整汇率,导致本国货币贬值,进而引发了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
3. 金融体系弱点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该地区金融体系的一些弱点,如银行监管不严格、商业银行经营不规范、金融市场缺乏透明度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信任危机,投资者失去了对亚洲金融市场的信心,加剧了金融危机的程度。
三、危机影响1. 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了亚洲国家的经济衰退,很多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
不少亚洲国家的家庭陷入困境,经济社会稳定受到严重挑战。
2. 地区金融市场动荡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了亚洲地区金融市场的动荡,股市崩盘,货币贬值,外汇储备急剧下降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亚洲国家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
3. 国际金融市场连锁反应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连锁反应,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
国际投资者纷纷撤离亚洲市场,导致全球金融体系受到冲击。
四、教训和启示亚洲金融危机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训和启示:1. 加强金融监管亚洲金融危机表明,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国际资本流动案例分析(一)案例1案例名称:亚洲金融危机及其经验教训案例适用:货币危机发生机制案例来源:只秀英:《亚洲金融危机大事记》,案例内容亚洲金融危机大事记1997年7月2日泰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宣布,泰币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价值由市场来决定,放弃了自1984年以来实行了14年的泰币与美元挂钩的一揽子汇率制,曼谷外汇市场泰铢对美元汇率顿时下跌20%,创下有史以来的最低纪录,泰国央行宣布,将主要银行利率从10.5%提高到12.5%。
7月9日马来西亚股市指数下跌至18个月来最低点。
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中央银行直接干预Pt,~E市场,支持本国货币。
7月2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首次运用1995年建立的“紧急筹资机制”,向菲律宾提供10亿美元的贷款。
7月25日泰国外债余额达900亿美元。
占GDP的49%,远远高于8%的国际警戒线。
8月4日泰国央行行长被迫辞职,新的央行行长CHAIYAWAT先生上任。
8月11日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持的援助泰国国际会议在东京举行。
经过协商,确定对泰国提供约为16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以稳定泰国的经济和金融市场秩序。
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日本分别承担40亿美元,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合计融资约为30亿美元,日本将通过输出人银行提供40亿美元的融资。
此外,亚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融资合计为50亿美元。
香港特区政府首次动用外汇基金,提供10亿美元,参与泰国的贷款计划。
8月13日印尼财政部和印尼银行联合宣布,放弃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实行自由浮动式汇率政策,印尼盾大幅下跌55%。
8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戴相龙行长表示,中国政府已经批准向泰国提供10亿美元贷款的计划。
8月15日港币遭投机者袭击,特区政府为维持稳定而投入储备保卫港币。
8月16日新加坡元与美元的比价下跌了1.5%,跌至38个月以来的最低点。
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比价暴跌了6%,跌到24年来的最低点,即2.8250林吉持兑换1美元。
(金融保险)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7月2日的泰国货币危机。
此次金融危机蔓延的广度和深度出乎意料,显然已超越了战后任何壹次经济金融危机,它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程度之深为世人所始料不及,地区危机真正演化成了全球性问题。
壹、案例介绍东南亚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货币危机,而泰国货币危机早在1996年已经开始酝酿。
当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
1997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未偿仍债务急剧上升,泰国金融机构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且且发生了银行挤兑的事件。
5月中旬,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更加剧了泰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终于全面爆发,且由此揭开了时至今日尚未平息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序幕。
(壹)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且迅速波及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壹直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即贬值20%,这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
由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也面临着和泰国相似的壹些问题,再加上所谓的"接触传染"效应以及国际投机者的不断狙击,泰铢的暴跌在东南亚各国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货币风潮迅速波及到整个东南亚市场。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货币自由浮动。
菲律宾比索当天贬值11.5%,利率壹夜之间猛升到25%;印尼则宣布印尼盾汇率的波幅由8%扩大到12%;壹向稳健的新加坡元也于7月18日跌至3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4683新元兑换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当天印尼盾再次贬值5%;8月16日,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来的最低点。
案例7 1998年的金融风暴——泰国的金融危机1背景资料1.1泰国“虎”病了泰国的经济曾被称为东南亚发展最快的经济,而现在即使最为乐观的预测,都预言经济恢复将是很缓慢的。
泰国官方预测,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低于6%,而1995年的增长率为8.7%。
从今年年初起,就有人预言泰国货币将会贬值,泰国企业界将有一批公司被淘汰。
全球经济对市场开放的回报是很迅速的,但是对那些准备不充分的市场的惩罚也同样很迅速。
对开放市场半心半意以及监察不严是泰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核心原因,这都是缺乏远见的政治领导人遗留下来的问题泰国去年的出口增长率为零,今年迄今为止经济仍处于呆滞状态,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反映出更深一层的问题一一泰国不仅面对新的竟争未能灵敏地做出反应,而且未能提供基础设施和教育来吸引新的投资泰国是怎么陷入这一困境的昵?新加坡一家地区经济研究所的负责人尼尔萨克尔认为,这都是“荒唐的货币’造成的:在90年代中期,正当出口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低息的外国资本涌入泰国,其中大部分是短期资金。
大多数分析家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形成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泰国对外国资本敞开了大门。
泰国从1922年开始放宽限制,允许国内投资者通过曼谷国际银行获取低息的外国资金。
但是它犯了个错误,那就是让泰国殊的汇率与美元挂钩。
泰国入对货币贬值问题根本不关心,轻率地大量借钱,没有采取任何预防风险措施。
经济学家斯科特克里斯坦森说,这个教训是:“不能将放开货币比值与非自由汇兑控制混在一起。
”流入泰国的美元利率大大低于国内银行提供的美元利率。
1992年泰国的外债为200亿美元,但到1995年底增加到了750亿美元,目前达890亿美元(其中约半数是欠日本银行)。
就连猜瓦利总理都承认,肆意借贷是产生这场危机的根源。
他对记者说:“在过去10年中,我们一直在挥霍借来的钱。
我们欠了很多债务,我们只有精明地、正确地使用这笔钱,才能减少债务”。
然而,流入泰国的这些资金,只有极少几个领域能够让这些投资产生效益。
责任分散导致失败名人案例责任分散导致失败——名人案例深度探讨导言:责任分散是一个严重影响团队、组织或个人成功的问题。
在很多情况下,责任分散会导致决策不力、执行不力、沟通不畅和目标不清晰等问题,进而直接导致失败。
本文将通过深度挖掘名人案例,分析责任分散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教训,以期引发读者对责任分散的思考和反思。
一、案例一:美国太空梦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局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后73秒内爆炸,导致机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正是因为责任分散,导致了这次灾难的发生。
1. 管理层负有责任:在挑战者号发射前,工程师发现了潜在的危险,但管理层对此并不重视,还计划进行发射。
这种责任分散导致了灾难的发生。
2. 沟通不畅:工程师和管理层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处理,最终酿成惨剧。
3. 目标不清晰:在这次事故中,管理层和工程师对飞行安全的理解存在偏差,目标并不一致。
二、案例二:亚洲金融危机——责任分散导致经济崩溃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东南亚国家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而责任分散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财务管理不当:许多金融机构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就已经存在风险,但是由于责任分散,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 风险控制不力:由于责任分散,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政府之间的监管不力,导致了金融风险的不断积聚,最终爆发了金融危机。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责任分散是组织成功的隐患,它会导致决策不力、执行不力、沟通不畅和目标不清晰等问题。
为了避免责任分散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组织应该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加强各级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培养全员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案例的深度挖掘,我们发现责任分散在组织成功中所起到的消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责任分散不仅导致了管理层决策的不准确,也加速了问题的扩大化和复杂化。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责任分散所带来的危害,建立健全的责任体系,加强沟通,培养全员的责任意识,以避免责任分散导致的失败。
东南亚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作者:陈芳益
来源:《财税月刊》2017年第09期
摘要在借鉴运用前人提出的金融危机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危机追溯法,客观还原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发展的过程,分析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继而得出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金融自由化、引导外资流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致使本国发生金融危机的结论。
其中,本文认为产业结构是催生这些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在初期,危机发生国的产业结构带来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吸引力国际资本的流入,但是他们必须为此付出代价,就是本国金融自由化被动进行。
金融自由化意味着资本自由流入流出。
一方面,流入的外资投向股市楼市等泡沫资产,另一方面对外负债增加。
这时如果产业结构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本国经济就会衰退,自由资本就会迅速撤离本国市场,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关键词金融危机;演进过程;产业结构
一、引言
早期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本质决定的,一般发生在发达国家,其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且在危机爆发之前会有失业率增加、通货膨胀等经济衰退的征兆,如1992年爆发的欧洲货币危机影响的范围主要在英国、意大利和芬兰等欧洲国家。
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金融危机的爆发频次增多且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具有范围广、突发性、损失大等特点,尤其是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其突发性、传染性、广泛性更强,并且于后来的韩国等国家的金融危机有很强的相似之处。
因此,本文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为研究对象,期望通过追溯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探究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为未来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为发展中国家防范金融危机在理论层面提出建议。
本文通过客观还原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发展的过程,分析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继而得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模式、金融自由化、外资流入导向、金融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致使本国发生金融危机的结论。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演变过程
(一)危机的潜伏
1996年年初,索罗斯亲自前往泰国实地考察,发现楼市存在巨大泡沫,于是在6月建立泰铢沽空仓位;在1997年1月和其他对冲基金联手在市场上大肆抛售泰铢,致使泰铢汇率直线下跌;为了进一步打压泰铢,其在3月买入看跌期权,并采用掉期方式大量买入泰铢。
同时,卖出泰铢期货和远期合约,引导市场预期,制造泰铢贬值压力。
最终,在五月份泰铢最低跌至1:26.70
(二)危机的爆发
1997年7月泰国国际收支总额约为 300 亿美元,其中234 亿美元是 1998 年到期的远期外汇合约,其实际外汇储备仅有 66 亿美元。
因此,泰国不得不在 7 月 2 日放弃固定汇率制度,林吉特在马来西亚放弃联系汇率制的情况下跌至2.75∶1;紧接着盾跌至 2765∶1;于此同时,新加坡元在 8 月 12 日跌至 1.54∶1 ,是其近3来的最低值。
(三)危机的扩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其提供的172 亿美元救助资金仍然不能在短时间里拯救泰国的金融机构。
8月14日,国际投机资本纷纷抛售东南亚国家的股票,导致股市大幅度下跌。
9月初,东南亚国家的股市创历史新低。
其中马来西亚的股市比年初下跌 41 %。
泰国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比年初下跌 39 %,降至 493 点;菲律宾证交所指数比年初下降38%。
受股市大幅下跌的影响,东南亚国家的汇市同样大幅震动。
尤其是泰铢、林吉特、比索受到的冲击最大,汇率分别下降到 38.8∶1、3.055∶1和32.441∶1。
(四)危机的平缓阶段
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金融危机,泰国首先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内容包括:进行金融改革,逐渐恢复停业的58 家金融机构,允许外商持股 50 %以上;保护本国的产业,减少进口,鼓励出口等。
各国相继进行各种金融改革,市场预期逐渐增强,东南亚股市和汇市整体开始停止下跌。
到9月 15 日后,东南亚国家的汇率市场呈上涨趋势。
泰铢、印尼盾、菲律宾比索的汇率分别围绕36∶1、 2900∶1、 32.3∶1 上下浮动。
三、案例分析
(一)原因
1.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转型升级缓慢
受危机影响较大的东南亚国家,长期存在经常项目下的巨额赤字,削减了其维持固定汇率的能力,为国际投机商冲击这些国家的货币提供了可能性。
从表面上看是人工、土地等要素的成本上涨造成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移,但深层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经济转型缓慢,出口商品竞争力不足。
具体表现为:1.忽视技术进步,缺乏创新精神,一旦外国资本撤出必然导致经济的大幅衰退,出口的快速萎缩。
2注重财富粗放式地叠加,忽视产品竞争力地提高,东南亚各国更多地注重在企业整合中实现财富的膨胀,却没有考虑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2.过快开放资本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滞后
为了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固定汇率制度,东南亚国家的经常项目出现赤字时,政府当局通过提高利率,吸引国际游资的进入来弥补经常账户的赤字。
以泰国为例,自1992年以
后,泰国政府取消了资本管制,向外资全面开放,短期内确实可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但实际上潜伏着巨大的危机:首先,高利率不利于本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其次,短期游资随时都可能退出本国市场,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震动;再次,在完全开放金融账户的同时,政府对金融机构也缺乏强有力的监管。
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产生危机。
3.投资政策失误,信贷结构失衡
东南亚国家的政府对流入的大量外资缺乏正确的投资方向引导,致使其流向投机性强的非生产性领域,如房地产或股市。
在国外资金涌向房地产业时银行业放松了对房地产业贷款的标准。
然而,经济增长速度一旦放缓,就会造成很多住宅、商业建筑被闲置,进而造成资金链断裂。
银行反而成为泡沫经济的助推者。
(二)启示
1.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科技水平的提高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在技术层面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避免发达国家撤资对我国的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带来大的冲击。
2.保持经济稳定,逐渐放开资本项目
资本项目一旦完全开放就意味着国际游资力量可以随时进出本国资本市场,当本国经济出现波动时,国际投机力量就会乘虚而入,增加了本国调节经济的难度,加大了本国承担的风险。
3.宏观经济调控,加强金融监管
政府必须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保证经济在稳定的基础上较快增长,严防经济过热。
要运用产业政策,将国外资本引向出口工业部门,鼓励中外合资,让本国企业有机会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
政府要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严防金融机构的过度投机,提高对机构资产安全性的要求。
作者简介:
陈芳益(1996-),女,河南信阳人,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东南亚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