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集锦)
- 格式:pdf
- 大小:13.94 MB
- 文档页数:148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解题思路和策略小学低年级阶段是认识数学、储备基础知识的阶段,主要学习简单的计算,并初步接触应用题。
这个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理解及解决简单的应用题。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数学题的阶梯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常见的解题方法1、实物演示法实物演示法是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与条件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是数学内容形象化,使数量关系具体化,从而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
2、画图法画图法是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画图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
3、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的方法。
小学一、二年级“观察”的内容一般有:①数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②图形的特点及大小、位置关系。
4、对照法对照法是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
5、分类法分类法是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
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依据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将它们合为较大的类,又依据差异点将较大的类再分为较小的类。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一、数量关系分析法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
数量关系分析法分为三步:(一)寻找题中的数量。
(二)明确各数量间的关系。
(三)解决各个产生的问题。
下面以一道例题的教学从以下几方面来谈数量关系分析法的运用。
家长在家辅导孩子作业可以参考老师的引导方法教导孩子思考的角度和方法,养成孩子独立思考、快速解答的好习惯:如题:“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解题思路师:题中有几个数量呢?生:三个。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方法30类典型应用题:1、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元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4、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
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5、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
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6、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
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3、和差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7、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8、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小学数学1-6年级易错题解题思路汇总(附答案)一年级【重点1】小芳拍球拍了50下,小明拍的比小芳少一些。
(1)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请打“√”)(2)小明最多拍了()下。
【分析】因为“小明拍的比小芳少一些”,这就说明小明拍的球比“50下”少一点。
“12下”比“50下”少得多,而“52下”是比“50下”多一些,都不符合要求。
所以比“50下”少一些应该是“47下”。
“小明最多拍了()下”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最多”的意思,其实应该是在比“50下”少的范围内的一种“最多”情况。
故而因比“50下”只少“1下”,才算“最多”的情况,即“49下”。
【重点2】小文看一本童话书,第1天看了16页,第2天看了20页,第3天应该从第()页开始看起。
【分析】小朋友容易理解为第3天从第(21)页开始看起。
其实第3天看的页数应该在第1天和第2天的基础上再往下看的,因此要先求出小文第1天和第2天一共看的页数:16+20=36(页),再用36+1=37(页),即第3天应该从第(37)页开始看起。
【重点3】王叔叔收了一批鸭蛋,前3天卖出30个,还剩8个。
他一共收了多少个鸭蛋?【分析】此题关键要理解“前3天卖出30个”这个条件的意思,它是指前3天一共卖出30个,而并不是前3天每天都是卖出30个。
因此,这题要求“一共收了多少个鸭蛋”,只要把“共卖出的30个”和“还剩的8个”合起来就行。
题中的“前3天”在解题时不起作用。
【重点4】在计数器上用5颗珠表示两位数,最大可以表示多少?最小呢?先画一画,再填空。
最大是()最小是()【分析】用5颗珠表示两位数,最大应该把这5颗珠都放在十位上,即50;最小的话应该尽量多的把珠放在个位上,但由于是两位数,十位上必须得保留一颗,即14。
其实这题还可继续思考:5颗珠还能表示出哪些两位数呢?可以有序地拨一拨,从最大的50开始,每次把一颗珠拨到个位,直至14。
也就是说,用5颗珠表示的两位数有:50、41、32、23、14。
小学数学常用的16种思想方法数学基础打得好,对将来的升学也有较大帮助。
但是数学的学习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一些“拦路虎”,掌握一些方法,这些就都不怕了。
1、对应思想方法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
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
2、假设思想方法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
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
3、比较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
4、符号化思想方法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
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
如定律、公式、等。
5、类比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
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
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般自然和简洁。
6、转化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
如几何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在计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类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
如自然数的分类,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数和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质数和合数。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大全1.想平均数例如,美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第三次(1982年1月)题3:求三个连续自然数,使第一个和第三个之和等于118。
( )由于三个数是连续自然数,所以第一个和第三个数的平均数是第二个数,即118÷2=59。
另两个数是58和60。
2.想中间数判断方法:3.接近某数法两个分数与1的差大的分数小;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数越小。
例2 下面的正确排列是( )。
只有(B)正确。
4.拆数例如,99999992+19999999的和是( )。
原式=9999999×9999999+19999999=9999999×(10000000—1)+(10000000+9999999)=99999990000000—9999999+10000000+9999999=1000000000000005.插数就是把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各扩大2倍,使原来分子和分母都“相挨”这种方法简便,一次成功,正确率高,所填分数的分子分母又最小。
6.奇偶数法基本关系: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的任何次方,幂是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n(n+1)必是偶数,因为n和(n+1)必为一奇一偶。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的任何次方,幂是偶数。
在整除的前提下: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例1 30个饺子五碗装,装单不装双( )。
因为奇数×奇数=奇数,故无解。
例2 两个连续偶数的和是82,这两个数是( )。
(1)相邻的两偶数相差2。
由和差问题解依次为(82—2)÷2=40,40+2=42。
(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
82÷2—1=40,40+2=42。
或者41+1=42。
例3 1+3+5+……+25=( )。
由“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等于所有奇数个数的平方”。
如何快速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以及解题思路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很多小朋友失分最多的题,但其实,小学数学的知识点也不是很多,所以,平时家长们可以多让孩子读题目,理解题意。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1、简单应用题(1) 简单应用题: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2) 解题步骤:a 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读题时,不丢字不添字边读边思考,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
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理解题意。
b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中心工作。
从题目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着手,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进行解答并标明正确的单位名称。
C检验: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
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2、复合应用题(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个数的应用题。
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的和(或差)。
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4)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
(5)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6)解答小数计算的应用题:小数计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他们的数量关系、结构、和解题方式都与正式应用题基本相同,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间含有小数。
答案:根据计算的结果,先口答,逐步过渡到笔答。
( 7 ) 解答加法应用题:a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小学数学1-6年级易错题解题思路汇总(附答案)一年级【重点1】小芳拍球拍了50下,小明拍的比小芳少一些。
(1)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请打“√”)(2)小明最多拍了()下。
【分析】因为“小明拍的比小芳少一些”,这就说明小明拍的球比“50下”少一点。
“12下”比“50下”少得多,而“52下”是比“50下”多一些,都不符合要求。
所以比“50下”少一些应该是“47下”。
“小明最多拍了()下”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最多”的意思,其实应该是在比“50下”少的范围内的一种“最多”情况。
故而因比“50下”只少“1下”,才算“最多”的情况,即“49下”。
【重点2】小文看一本童话书,第1天看了16页,第2天看了20页,第3天应该从第()页开始看起。
【分析】小朋友容易理解为第3天从第(21)页开始看起。
其实第3天看的页数应该在第1天和第2天的基础上再往下看的,因此要先求出小文第1天和第2天一共看的页数:16+20=36(页),再用36+1=37(页),即第3天应该从第(37)页开始看起。
【重点3】王叔叔收了一批鸭蛋,前3天卖出30个,还剩8个。
他一共收了多少个鸭蛋?【分析】此题关键要理解“前3天卖出30个”这个条件的意思,它是指前3天一共卖出30个,而并不是前3天每天都是卖出30个。
因此,这题要求“一共收了多少个鸭蛋”,只要把“共卖出的30个”和“还剩的8个”合起来就行。
题中的“前3天”在解题时不起作用。
【重点4】在计数器上用5颗珠表示两位数,最大可以表示多少?最小呢?先画一画,再填空。
最大是()最小是()【分析】用5颗珠表示两位数,最大应该把这5颗珠都放在十位上,即50;最小的话应该尽量多的把珠放在个位上,但由于是两位数,十位上必须得保留一颗,即14。
其实这题还可继续思考:5颗珠还能表示出哪些两位数呢?可以有序地拨一拨,从最大的50开始,每次把一颗珠拨到个位,直至14。
也就是说,用5颗珠表示的两位数有:50、41、32、23、14。
小学数学应用题宝典!类型归纳+解题思路+例题整理1、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
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小学数学1-6年级易错重点题解题思路汇总(附答案)一年级【重点1】小芳拍球拍了50下,小明拍的比小芳少一些。
(1)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请打“√”)(2)小明最多拍了()下。
【分析】因为“小明拍的比小芳少一些”,这就说明小明拍的球比“50下”少一点。
“12下”比“50下”少得多,而“52下”是比“50下”多一些,都不符合要求。
所以比“50下”少一些应该是“47下”。
“小明最多拍了()下”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最多”的意思,其实应该是在比“50下”少的范围内的一种“最多”情况。
故而因比“50下”只少“1下”,才算“最多”的情况,即“49下”。
【重点2】小文看一本童话书,第1天看了16页,第2天看了20页,第3天应该从第()页开始看起。
【分析】小朋友容易理解为第3天从第(21)页开始看起。
其实第3天看的页数应该在第1天和第2天的基础上再往下看的,因此要先求出小文第1天和第2天一共看的页数:16+20=36(页),再用36+1=37(页),即第3天应该从第(37)页开始看起。
【重点3】王叔叔收了一批鸭蛋,前3天卖出30个,还剩8个。
他一共收了多少个鸭蛋?【分析】此题关键要理解“前3天卖出30个”这个条件的意思,它是指前3天一共卖出30个,而并不是前3天每天都是卖出30个。
因此,这题要求“一共收了多少个鸭蛋”,只要把“共卖出的30个”和“还剩的8个”合起来就行。
题中的“前3天”在解题时不起作用。
【重点4】在计数器上用5颗珠表示两位数,最大可以表示多少?最小呢?先画一画,再填空。
最大是()最小是()【分析】用5颗珠表示两位数,最大应该把这5颗珠都放在十位上,即50;最小的话应该尽量多的把珠放在个位上,但由于是两位数,十位上必须得保留一颗,即14。
其实这题还可继续思考:5颗珠还能表示出哪些两位数呢?可以有序地拨一拨,从最大的50开始,每次把一颗珠拨到个位,直至14。
也就是说,用5颗珠表示的两位数有:50、41、32、23、14。
数学|小学数学常用的16种思想方法数学基础打得好,对将来的升学也有较大帮助。
但是数学的学习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一些“拦路虎”,掌握一些方法,这些就都不怕了。
1、对应思想方法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
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
2、假设思想方法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
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
3、比较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
4、符号化思想方法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
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
如定律、公式、等。
5、类比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
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
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般自然和简洁。
6、转化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
如几何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在计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类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
如自然数的分类,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数和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质数和合数。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附常见的6种方法)1形象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
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
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
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
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实物演示法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
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
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两位数”。
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如果没有实物演示,小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
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认识、圆柱的体积等的学习,都依赖于实物演示作思维的基础。
图示法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图示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但图示依赖于人们对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图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础上的联想、想象出现谬误或走入误区,最后导致错误的结果。
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多用图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有的题目,图画出来了,结果也就出来的;有的题,图画好了,题意学生也就明白了;有的题,画图则可以帮助分析题意、启迪思路,作为其他解法的辅助手段。
列表法运用列出表格来分析思考、寻找思路、求解问题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附常见的6种方法)小学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附常见的6种方法)1形象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
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
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
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
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实物演示法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
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
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几何个两位数”。
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合的常识,在小学讲授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讲授目标的。
出格是一些数学概念,如果没有实物演示,小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
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认识、圆柱的体积等的研究,都依赖于实物演示作思维的根蒂根基。
图示法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考虑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题目的方法。
图示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动坦荡,但图示依赖于人们对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图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易使在此根蒂根基上的联想、想象出现错误或走入误区,末了导致错误的结果。
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多用图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有的题目,图画出来了,结果也就出来的;有的题,图画好了,题意学生也就明白了;有的题,画图则可以帮助分析题意、启迪思路,作为其他解法的辅助手段。
1.想数码例如,1989年“从小爱数学”邀请赛试题6:两个四位数相加,第一个四位数的每一个数码都不小于5,第二个四位数仅仅是第一个四位数的数码调换了位置。
某同学的答数是16246。
试问该同学的答数正确吗?(如果正确,请你写出这个四位数;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思路一:易知两个四位数的四个数码之和相等,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这两个四位数相加的和必为偶数。
相应位数两数码之和,个、十、百、千位分别是17、13、11、15。
所以该同学的加法做错了。
正确答案是思路二:每个数码都不小于5,百位上两数码之和的11只有一种拆法5+6,另一个5只可能与8组成13,6只可能与9组成15。
这样个位上的两个数码,8+9=16是不可能的。
不要把“数码调换了位置”误解为“数码顺序颠倒了位置。
”2.尾数法例1比较 1222×1222和 1221×1223的大小。
由两式的尾数2×2=4,1×3=3,且4>3。
知 1222×1222>1221×1223例2二数和是382,甲数的末位数是8,若将8去掉,两数相同。
求这两个数。
由题意知两数的尾数和是12,乙数的末位和甲数的十位数字都是4。
由两数十位数字之和是8-1=7,知乙数的十位和甲数的百位数字都是3。
甲数是348,乙数是34。
例3请将下式中的字母换成适当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由3和a5乘积的尾数是1,知a5只能是7;由3和a4乘积的尾数是7-2=5,知a4是5;……不难推出原式为142857×3=428571。
3.从较大数想起例如,从1~10的十个数中,每次取两个数,要使其和大于10,有多少种取法?思路一:较大数不可能取5或比5小的数。
取6有6+5;取7有7+4,7+5,7+6;…………………………………………取10有九种 10+1,10+2,……10+9。
共为 1+3+5+7+9=25(种)。
思路二:两数不能相同。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方法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掌握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应用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审题审题是解决应用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审题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和问题,并尝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题目,学生可以尝试将题目中的信息用图形或符号表示出来,以便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分析问题在审题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分析问题时,学生需要注意问题的类型和特点,并尝试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逐一解决。
同时,学生还需要注意问题中的隐含条件和关键词语,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寻找等量关系在应用题中,等量关系是指题目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寻找等量关系,学生可以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来解决问题。
因此,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寻找等量关系并建立方程或方程组。
四、计算计算是解决应用题的最后一步,也是最简单的一步。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计算准确性和计算速度,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学生还需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符号的运用,以便更好地完成计算。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解决应用题的关键。
通过审题、分析问题、寻找等量关系和计算等步骤,学生可以更好地解决应用题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刚刚接触应用题,很多同学都会有些畏难的心理,其实,应用题并不是很难的,只是需要一些细心和耐心,只要你克服了这个心理,你就会发现,应用题其实并不难。
审题是解决应用题的关键,只有明白了题目中的意思,才能更好的去解题。
分析题意是解决应用题的必经之路,只有明白了题目的意思,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解题。
在题目中,你经常会遇到一些已知量和未知量,这些量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去解题。
数量关系是解决应用题的关键,只有找出了数量关系,才能更好的去解题。
小学数学解题的10种方法汇总一、形象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
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
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
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
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1、实物演示法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
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
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
再如,在一个圆形(方形)水塘周围栽树问题,如果能进行一个实际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两位数”。
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如果没有实物演示,小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
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认识、圆柱的体积等的学习,都依赖于实物演示作思维的基础。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制作一些数学教(学)具,而且这些教(学)具用过后要好好保存,可以重复使用。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2、图示法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图示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但图示依赖于人们对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图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础上的联想、想象出现谬误或走入误区,最后导致错误的结果。
比如有的数学教师爱徒手画数学图形,难免造成不准确,使学生产生误解。
小学数学解题技巧方法归纳把握小学数学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可以启迪孩子的心智,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解题技巧方法把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数学解题技巧一、理解问题要深刻读题是理解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要反复读题,加深理解。
但常常有这样的同学,读完题后还未完全理解题意便忙于解题,于是就出现理解不出来或解错题的情况,欲速则不达。
二、不要盲目列方程用方程解题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用字母代替未知数,在考虑数量关系时,未知数与已知数始终处于平等地位,可以直接参加列式和计算,便于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直接地反映出来,从形式上看,它比列算术式要简便。
如此说来,是不是在解题时我们就应一味地去追求列方程呢?实际并非如此。
这些题进一步说明列方程解题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通过以上几道例题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很多数学题用算术方法求解要比用代数方法求解简便得多,而且用算术的方法分析问题能很好地锻炼同学们的思维,使自己的'头脑越来越灵活,有利于智力的开发。
所以,在小学阶段,应尽可能使用算术方法去思考问题,而不要盲目追求列方程。
三、分析错误原因对错误的解答,要能够认真分析错误原因。
搞清楚是理解题意有误还是计算错误,是考虑问题不全面还是解题思路有问题。
认真反思,吸取教训,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一)“篡改试题”就是把题目改了再做,当然你不是故意这样的。
同学们在考试时常受一些曾经似乎做过的题的影响,这个见过,那个见过,就顺着记忆做下去了,实际上由于其中一个条件或关键词的改变或数据的改变,编排顺序的改变等已使题目变得与原题大不相同了,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认真,再认真,条件是什么?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数据又是什么?与问题有怎样的联系?这些都需要思索一番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强调同学们画图、列条件、标数据、写等量关系等,把题目中提供的信息,通过自己的大脑再在草稿纸上表现出来,这样不易遗漏。
当然这些都存在一个时间和效率问题,在考试时是不容你花大量的时间琢磨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题意掌握清楚,争取不受原来那些题的干扰。
小学数学应用题21种类型总结(附例题、解题思路)小学数学应用题21种类型总结(附例题、解题思路)小学数学应用题21种类型总结(附例题、解题思路)1、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计算出来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2)买16支铅笔能够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每吨钢材?5×7=35(吨)(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
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