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306.76 KB
- 文档页数:15
人教版广东深圳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陶寺遗址发掘的大型墓长3米上下、宽2米多,使用木棺,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和装饰品以及整猪骨架等。
这种规格的墓葬已发现9座,不及墓葬总数的1%。
这说明本时期()A: 黄河中游成为文化中心B: 手工技术已经非常发达C: 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 生产分工日趋精密细致【答案】C【解答】依据材料可知,陶寺遗址发掘的大型墓中涉及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和装饰品以及整猪骨架等的墓葬比例小,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悬殊,出现了特权阶级,说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故C项正确。
A项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
依据材料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和装饰品以及整猪骨架可知,当时手工技术处于石器时代,并不发达,故B项错误。
D项在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第2题.有史学家指出,儒家是出于司徒之官的,司徒是主教之官,所以儒家也最重教化。
儒家之言教化,养必先于教,认为如果生活问题没有解决,教化两字,简直是无从谈起的。
这主要说明儒家思想()A: 产生于古代的某种官职B: 提倡教化以现实为基础C: 认为礼义教化最为重要D: 倡导物质享受忽略道德【答案】B【解答】儒家也最重教化说明儒家思想重视教化,如果生活问题没有解决,教化两字,简直是无从谈起的表明儒家思想提倡教化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故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礼义,排除C;材料表明儒家思想提倡教化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无法体现倡导物质享受忽略道德,排除D。
故选B。
第3题.下图所示为南北朝时期所绘制的《职贡图》(局部),描绘了南朝梁代时外国使者25人朝贡的形象。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华夷观念的影响B: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C: 等级秩序的森严D: 文人画的创作风格【答案】A【解答】由材料可知,此图描绘的是外国通过朝贡制度,朝觐中国皇帝的场景,这体现了当时华夷观念的影响,故选A项;此图显示的是政治交流,而不是文化交流,故排除B项;等级秩序的森严在画面中并未体现,故排除C项;文人画强调作者情感的表达,此图没有显示出这一特征,故排除D项。
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
其意在说明()A. 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B. 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C. 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人对科学发展的认识D. 楷书演绎了古人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2.上古时期编修家谱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魏晋时期,编撰家谱的主要目的是维护门第;宋代打破官修家谱的禁例,民间编撰家谱的风气兴盛。
推动宋代这一变化的因素是()A. 理学占据正统地位B. 选官体制发生变革C. 租佃关系普遍化D. 君主专制有所弱化3.史载,明代棉花的种植已在北方地区得到推广,山东、河南、河北都是重要的产棉区,山东东昌府的“棉花转贩四方”,“民赖以利”,兖州府的棉花也有“商贾转鬻江南。
”这说明明代()A. 形成南粮北棉的生产分工B. 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C. 海运畅通促进山东棉花外销D. 形成初步联系的国内市场4.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
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A. 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B. 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C. 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D. 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5.据统计,中国近代棉纱进口占全部进口总值的比重,1891-1893年为14.6%,1901-1903年为18.6%,此后,棉纱进口大幅度下降,且棉纱开始出口。
中国近代棉纱进出口的变化说明()A.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发展B. 列强逐步扩大对华商品输出C. 国内资本主义商业市场形成D. 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6.据统计,1930-1936年间,中国海关进口指数下降40%,入超下降78%.与此同时,海关进口税却呈现上升趋势,在1926-1936年的十年间增长达三倍以上。
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分析一、试题评价从总体上看,难度较大,但是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模拟性。
试题很灵活,比较全面的考查了考生的记忆、理解、综合归纳和整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试题具有以下特点:1.以材料为情境设计试题,以能力为立意全面考查考生,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性、思想性、现实性、应用性。
选择题从选题内容到设问分项,侧重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选择题答案唯一,没有争议。
非选择题纵横联系中外历史,把众多重大事件贯穿于一体,设问明确,重在分析背景、原因、影响,体现新课标要求。
2.以问题情境立意,关注人类所面临的、现实社会所关注的重大事件。
非选择题结合古代至现代的国家对政治制度的选择,体现了制度的多元性以及尊重各国的选择,侧重于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从中外的改革(近现代化)的对比与联系中,考查考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及见解,以深化考生对当今中国的改革的认识。
3、阅读量较大。
但是此次历史科的命题视角较广,考试内容都是考纲所要求掌握的要点和重点,体现了对高三教学过程的宏观把握,能够对我们的复习迎考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试卷分析选择题9-16题分析:选择题,分值32分,失分率较高的题目重要集中在12、16题,准确率不到60%,总体看来,选择题难度大,得分率较低,存在问题:难度大,材料多,而且文言文多,理解有难度;学生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答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时间概念模糊、重要知识点记忆不牢、审题不认真,以及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和分析,另外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掌握的不太理想。
非选择题27题,分值为25分。
第(1)问:考查学生是否理解题干所给材料及相关历史背景,能否有机地联系起来理解命题者的意图,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条件限制词,确定答案要点。
存在问题:1、基础知识记忆不清,如第(1)问:记不清孔子思想。
2、不审题或不理会题干要求。
题干以及明明写清楚近代化的内涵,但考生的答案却未能体现思想这一点。
试卷类型:A广东省深圳2024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和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需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需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运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需保持答题卡的整齐。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就存在一个“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
“三皇五帝”说法不一,其事迹也多由神话传闻构成,但《周礼》、《史记》等古代史书均有记载。
这一古史系统A.反映了先民创建历史的轨迹B.象征着我国早期国家出现C.说明君权神授观念源远流长D.证明白三皇五帝确有其人2.商朝时期,王室与附属国是同盟关系,是形式上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但未必有血缘关系。
到西周时期,诸侯国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即使无血缘关系也一般通过联姻与王室形成甥舅关系。
据此可知,西周时期A.宗法贵族政治影响力式微B.社会性质出现急剧转型C.沿袭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D.有效地加强了王政统治3.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以前平民家庭须要定期“换土易居”,即“别田之善恶(好坏),分为三品……肥饶不得独乐,饶境(瘠薄)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春秋战国及以后“换土易居”的现象渐渐消逝。
此改变主要是由于A.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B.土地私有权逐步确立C.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D.国家加强了土地限制4.秦朝县兵是由县令对有战斗实力的县住民在大范围内实行武装动员而组成的,在以县城为基地的军事活动中,县令发展成为军事指挥者。
2021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西周时期,鲁、晋、齐、卫、燕等封国都呈现出不同族群居民混居的情形,如曲阜鲁城遗址就展示了一幅周族居民与地方土著杂居的场景。
这说明分封制的推行A. 显示了华夏文明的先进性B. 有利于国家组织发展C. 破除了政治上的血缘壁垒D. 体现出华夷一体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鲁、晋、齐、卫、燕等封国都呈现出不同族群居民混居的情形”等信息可以看出,分封制的推行打破了族群聚居的状况,有利于按照地域划分行政单位,从而有利于国家组织的发展,故答案为B 项;材料没有涉及华夏文明的先进性,排除A项;C项中的“破除”说法绝对,排除;不同族群居民混居,不能说明华夷一体理念,排除D项。
2. 有学者认为,汉代采用“王霸道杂之”的统治方式,即“以经典为依据的道德教育”与“以法律为依据的外在管束”相结合。
这一方式体现了A. 诸子百家思想的趋同性B. 儒家仁政思想的普适性C. 政治意识形态的现实性D. 法家治理意识的灵活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以经典为依据的道德教育”与“以法律为依据的外在管束”相结合的统治方式,反映了汉代统治者把思想教育与政治统治相结合,体现了政治意识形态的现实性,故选C;材料无法体现诸子百家思想的趋同性,排除A;B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汉代的治国思想是“王霸道杂之”,D错在“法家治理意识”,排除。
点睛】3. 贞观年间,给事中、谏议大夫执掌规谏和讽议朝政之事,兼领史官之职,负责载录天子起居、言行。
这一制度A. 有利于限制皇权滥用B. 确立了官修史书正统地位C. 削弱了三省宰相职权D. 强化了君主对舆论的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由给事中、谏议大夫负责载录天子起居、言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和监督皇帝的行为,有利于限制皇权滥用,故答案为A 项;载录天子起居、言行不是编修史书,排除B 项;这一制度与三省宰相职权的变化没有关系,排除C 项;这一制度对舆论没有影响,排除D 项。
高三深一模历史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分析本次高三深一模历史试卷共分为四个部分:选择题、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
试卷总分为100分,其中选择题占40分,非选择题占30分,材料分析题占15分,论述题占15分。
二、试题内容分析1. 选择题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共5题,每题6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能力。
3.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7.5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
4. 论述题论述题共1题,15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力。
三、试题难度分析1. 选择题选择题难度适中,部分题目需要学生对历史事件有较深的理解。
2.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难度较高,需要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3.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难度较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材料分析能力。
4. 论述题论述题难度最高,需要学生对历史事件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四、试卷特点分析1. 覆盖面广试卷覆盖了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要求的各个知识点,考查全面。
2. 重点突出试卷重点考查了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能力考查试卷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评价能力。
五、试卷改进建议1. 增加开放性题目适当增加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2. 加强材料分析题的难度适当提高材料分析题的难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优化论述题的设置优化论述题的设置,使其更加贴近高考题型,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六、注意事项1. 答题时注意时间分配,合理规划答题时间。
2. 仔细审题,确保理解题目要求。
3. 答题时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4. 保持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5. 遇到不会的题目,不要慌张,先做会的题目,再回头思考不会的题目。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2024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图是1894年西方人绘制的东亚形势漫画。
桥上的人是RUSSIE,水中鱼为COREE。
若给此图命名,较为贴切的应该是()A.《中日争夺朝鲜图》B.《列强瓜分中国图》C.《八国联军侵华图》D.《俄国居中调停图》2.下表为学者对1835年英国不同地区的动力使用情况统计地区工厂数量蒸汽动力(马力)水动力(马力)北部地区934 26513 6094苏格兰125 3200 2480密德兰地区54 438 约1200总数1113 30151 约9774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A.蒸汽动力在各地占优势B.棉纺织业发展极不均衡C.能源革命推动均衡发展D.动力替代趋势不可逆转3.陈独秀在《新青年》中说:“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其主要意图是A.关注国家存亡,提倡思想启蒙B.提倡民主科学,推动社会进步C.彻底批判儒家传统伦理道德D.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4.如表是中国1978年和2018年各项统计指标列表。
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B.国家政策的调整C.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D.外交政策的成熟5.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某一时期,“从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巧、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
人教版广东深圳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故宫三大殿采用了古代最高等级的三层台基。
每一层台基上都有汉白玉石围栏,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图案。
四个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龙头,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即使再大的雨,三大殿的台面上也从不积水。
故宫三大殿的上述设计不能直接反映()A: 儒家的传统礼制B: 南面而王的正统观念C: 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D: 古代人民的创造才能【答案】B【解答】A.故宫的建筑艺术形式体现了儒家传统的礼乐治国的思想。
B.材料内容体现不出南面而王的正统观念。
C.从材料的建筑设计可以看出,体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D.故宫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创造才能。
第2题.董仲舒认为:对社会民众的教化直接影响到王朝的统治,故君王要通过学习儒家典籍,成圣成善,在此基础上施行王道教化;其次,各级官吏要上承君王,下启社会民众,通过施政和兴办教育等多种途径完成对社会民众的教化。
这表明董仲舒()A: 借儒家伦理提升官吏道德水平B: 赋予了教化浓厚的政治内涵C: 用教化来规范民众个人的行为D: 把三纲五常作为教化的原则【答案】B【解答】根据材料对社会民众的教化直接影响到王朝的统治,故君王要通过学习儒家典籍各级官吏要上承君王,下启社会民众,通过施政和兴办教育等多种途径完成对社会民众的教化等内容可得出,董仲舒强调教化要与政治挂钩,道德教化要融入政治的内容,因此其赋予了教化浓厚的政治内涵,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官吏的道德问题,排除A;民众的个人行为只是材料涉及的一个方面,概括并不全面,排除C;材料强调道德教化与政治的关系,不只强调道德中的三纲五常,排除D。
故选B。
第3题.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初访中国,有些清朝地方官员将其称为钦差,乾隆闻此,甚为不满,下谕旨将使臣称为贡使,乾隆这一做法()A: 有利于实现外交近代化B: 维护了主权与领土完整C: 固守了传统的朝贡体制D: 表明乾隆开始关注世界【答案】C【解答】材料中对英国使臣称呼变化,说明当时中国外交思维落后,故A项错误;当时中国主权和领土很完整,故B项错误;材料中乾隆皇帝下谕旨将使臣称为贡使,体现了清政府天朝大国的传统朝贡体系,故C项正确;材料中有些清朝地方官员将其称为钦差,乾隆闻此不满,下谕旨将使臣称为贡使,以合体制,说明乾隆皇帝对外面世界缺乏深刻了解,故D项错误。
人教版广东深圳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要了解原始先民聚族定居的生活状况,应访问的遗址是()A: 姜寨遗址B: 二里头遗址C: 殷墟遗址D: 镐京遗址【答案】A【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姜寨遗址具有仰韶和龙山两种文化特征,为研究当时的社会性质、社会组织、生产技术、家庭婚姻制度、社会生产状况及解决新石器时代的序列问题,都提供了宝贵资料,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原始人生活的丰富多彩的画卷,故A正确。
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故排除B。
CD均是商代和西周的遗址,不符合原始先民,排除。
第2题.秦代不仅通过教化规范官员恪守为吏之道,还通过严酷的法律保障实施,如《法律问答》《秦律杂钞》《行书律》《为吏之道》《为吏治官及黔首》等法律开篇均明确规定为更者的行为规范。
据此可知,秦代的为吏之道()A: 以社会教化为主B: 注重官员能力提升C: 彰显了法家理念D: 奠定后世吏治规范【答案】C【解答】材料信息并未体现以社会教化为主,故排除A项;材料虽然指出秦通过教化规范官员行为,但并未明确提出对官员行政能力的提升,故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秦代的为吏之道对后世吏治规范的影响,故排除D项。
故选C。
第3题.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国际交通线。
中国的丝绸、茶、瓷器等沿着这条路传往世界各地,世界各国的香料、珠宝、药材等相继传入中国,天文历法、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也传播到了中国。
这说明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A: 物种交流之路B: 商贸流通之路C: 文明交流之路D: 政治交往之路【答案】C【解答】从材料中国的丝绸、茶、瓷器等沿着这条路传往世界各地、世界各国的香料、珠宝、药材等相继传入中国,天文历法,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也传播到了中国可以得出,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文明交流之路,C项正确;A、B两项说法片面,排除;D项材料不涉及,排除。
人教版广东深圳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被国际主流学术界广泛认可。
此前,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普表示:良渚遗址……是具有共同观念的文化联合体形成的标志,很大程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程序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
以下能够直接证明这一结论的证据是()A: 象征神权的玉琮和象征军权的玉钺B: 具有综合功能的大型水利体系C: 发达的纺织、骨器、漆器制作技术D: 刻画在陶器玉器上的原始文字【答案】A【解答】第2题.西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于是选拔聪敏有才的小吏送往京师学习律令,学成归蜀后委以要职;同时在成都修建学宫,招收当地学生并为他们免徭役;巡查各县时,他都会让通晓经书之人同行,以便宣传教令。
这些举措()A: 践行了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B: 协调了西汉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 反映了汉承秦制的历史现象D: 体现了当时地方治理注重教化【答案】D【解答】据材料选拔聪敏有才的小吏同时在成都修建‘学宫’让通晓经书之人同行,以便宣传教令可以看出太守重视地方教化,采用多种手段提高地方的素养,故D项正确。
其余ABC项均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第3题.下图所示为南北朝时期所绘制的《职贡图》(局部),描绘了南朝梁代时外国使者25人朝贡的形象。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华夷观念的影响B: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C: 等级秩序的森严D: 文人画的创作风格【答案】A【解答】由材料可知,此图描绘的是外国通过朝贡制度,朝觐中国皇帝的场景,这体现了当时华夷观念的影响,故选A项;此图显示的是政治交流,而不是文化交流,故排除B项;等级秩序的森严在画面中并未体现,故排除C项;文人画强调作者情感的表达,此图没有显示出这一特征,故排除D项。
故选A。
第4题.宋代地方三级政府(路、州府、县)的长官监司官、知州、知县都是由中央官派到地方进行临监指挥和管理的,他们的本职还是中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