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8.15 KB
- 文档页数:10
2024年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诗歌欣赏》中的《李商隐诗两首》。
具体内容包括《锦瑟》和《无题》两首诗的详细解析。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特点,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两首诗歌,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典故。
2. 分析并领会李商隐的诗歌创作风格,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诗歌的品读、讨论,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分析《锦瑟》和《无题》两首诗的意境、艺术手法及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李商隐诗歌中的朦胧美、含蓄美,以及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李商隐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了解诗人背景。
(2)详细解读《锦瑟》和《无题》两首诗的字词、句子、篇章,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中意境的理解。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李商隐诗歌的鉴赏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诗歌鉴赏练习,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锦瑟》关键词、诗句。
2. 黑板右侧:《无题》关键词、诗句。
3. 黑板中央: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锦瑟》和《无题》两首诗的意境,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诗歌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商隐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分析并领会李商隐的诗歌创作风格,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中的“理解并体会李商隐诗歌中的朦胧美、含蓄美,以及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8篇)《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篇1教材概述李商隐,晚唐诗人。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殊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的诗风与白居易截然相反,白诗妇孺皆知,而李诗虽然好学深思的人读来也很费劲,特殊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准确的解释。
尽管如此,假如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
本课选取了他的《锦瑟》和《马嵬(其二)》。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好像都主见: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
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马嵬(其二)》乃咏史之作,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
有人认为此诗为讽刺唐玄宗之作,而我以为李商隐此诗,意在感慨人生无常,富贵难安。
本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同学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本文的教学难点:进一步训练同学读诗诵诗的力量,体会李商隐诗的意境。
思路方法由于是略读课文,所以本课的学习主要依靠同学自己。
根据“阅读——把握内容——分析艺术特点”的鉴赏过程,同学渐渐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领悟诗歌赏析的要领,培育喜爱诗歌的情感,喜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建议:为了让老师便于使用和查阅,本教案设计为两个课时(每一首诗歌为一个课时),但是我们建议老师采纳一个课时完成。
教学手段:采纳多媒体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供应网络让同学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支配:1—2课时三维目标1.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
2.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3.把握《锦瑟》这首诗的意境,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第一章:李商隐简介1.1 生平背景讲解李商隐的生活年代,唐朝晚期,约公元813年至858年。
提到他出生于河南焦作,官至秘书省正字。
1.2 文学成就强调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简述他的诗歌风格,以抒发感慨、表达情感见长,形式上注重声律和对仗。
1.3 诗歌特点讲解李商隐诗歌的主要特点,如含蓄、深沉、意境悠远。
提到他的诗歌中常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富有哲理性。
第二章:《锦瑟》解析2.1 诗歌背景介绍《锦瑟》的创作背景,据传是李商隐为其妻子王氏所作。
提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哀愁。
2.2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强调关键词语和意象,如“无端五十弦一弦杂,五十弦上一弦清”。
讲解诗中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的例子,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3 情感表达分析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使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深沉的忧郁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第三章:《无题》解析3.1 诗歌背景介绍《无题》的创作背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提到诗人以“无题”命名,表达了这首诗的广泛情感和普遍性。
3.2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强调关键词语和意象,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讲解诗中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的例子,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3 情感表达分析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使用对比、象征等手法。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
第四章:《夜雨寄北》解析4.1 诗歌背景介绍《夜雨寄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在他乡的友人的思念。
提到诗人以“夜雨寄北”命名,表达了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4.2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强调关键词语和意象,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讲解诗中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的例子,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3 情感表达分析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使用问答、寓情于景等手法。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李商隐的《锦瑟》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两首诗;(2)能够分析并解读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3)能够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2)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李商隐诗歌的优美词句和深刻情感;(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二、教学内容2.1 《锦瑟》(1)诗歌背景介绍:李商隐生平、唐代诗歌发展背景;(2)诗歌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3)诗歌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4)诗歌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诗中的主旨和情感。
2.2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1)诗歌背景介绍:李商隐生平、唐代诗歌发展背景;(2)诗歌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3)诗歌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4)诗歌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诗中的主旨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李商隐的《锦瑟》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两首诗的内容和意义;(2)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解读。
3.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奥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2)诗歌创作背景和李商隐生平的关联。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歌的意义和修辞手法;(2)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3)采用朗读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手段:(1)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文本和图像;(2)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评估5.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2 诗歌解析评估: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诗歌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激趣导入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整体感知旷世情种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
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
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
还有一些诗篇激情荡漾,轻薄浮艳。
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
但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
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
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
使后人如雾里看花,评价极为分歧。
王渔洋诸人,早就发过“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感叹。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
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创作背景。
2.掌握《无题》《锦瑟》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意象及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分析《无题》《锦瑟》两首诗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
2.领悟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李商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2.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无题》1.导入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及诗歌创作特点。
2.诗歌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无题》,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无题”的含义,探讨诗人为何用“无题”作为。
4.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无题》,体会诗歌的美感。
5.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对《无题》的理解和感悟,展开讨论。
6.作业布置第二课时:《锦瑟》1.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诗歌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锦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锦瑟”的象征意义,探讨诗人如何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
4.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锦瑟》,体会诗歌的美感。
5.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对《锦瑟》的理解和感悟,展开讨论。
6.作业布置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李商隐的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2.学生对李商隐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3.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七、教学资源1.李商隐诗歌选集。
2.古典诗词鉴赏相关书籍。
3.互联网资源,如诗词解析、鉴赏文章等。
八、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2.学生作业评价。
3.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测试。
九、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开展古典诗词朗诵比赛。
2.引导学生参加诗词鉴赏社团活动。
3.邀请专家进行古典诗词讲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李商隐的诗歌,领悟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李商隐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李商隐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李商隐的诗歌,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李商隐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2.2 诗歌解析:选取两首李商隐的代表作品进行详细解析,包括诗句的意义、意象的运用、情感的表达等。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以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引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诗歌解析:分别对两首李商隐的诗歌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艺术特色。
3.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4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写作练习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李商隐诗歌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诗歌文本:准备李商隐的两首诗歌文本,包括原文和注释,以便学生学习和解析。
5.2 相关资料:收集关于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供学生参考。
六、教学活动:6.1 诗歌欣赏:让学生朗读李商隐的诗作,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6.2 诗歌解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作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六、教学评估:6.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写作练习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李商隐诗歌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其诗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学习李商隐的诗作,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1.2 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分析李商隐诗作的艺术特色;3. 品味李商隐诗作中的情感表达;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章:李商隐生平简介2.1 李商隐的生平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唐代河南郑州人。
李商隐出身于官宦世家,但家境贫寒。
他早年丧父,依靠堂兄抚养。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李商隐的诗作产量丰富,但大部分未能传世,现存诗作约500首。
2.2 李商隐的创作背景李商隐生活在唐朝晚期,这个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文人墨客纷纷寻求精神寄托。
李商隐的诗作受到唐代前期诗歌的影响,也有自己的创新。
他的诗作主题广泛,涉及政治、社会、人生、爱情等多个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三章:李商隐诗作的艺术特色3.1 诗歌手法李商隐的诗作手法多样,善于运用典故、比喻、象征等手法,使诗作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
他的诗作中,意象鲜明,情感丰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3.2 诗歌结构李商隐的诗作结构紧凑,对仗工整。
他善于运用平平仄仄的韵律,使诗行长短交错,富有音乐性。
他的诗作中常常出现转折、递进、呼应等结构,使诗歌层次分明,意味深长。
第四章:李商隐诗作中的情感表达4.1 政治情怀李商隐的诗作中,政治情怀占据了重要地位。
他关注国家兴衰,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现象表示强烈不满。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
4.2 爱情题材李商隐的诗作中,爱情题材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爱情诗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深沉的爱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他的诗作中,以《无题》最为著名,其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为千古绝唱。
2024年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首》,包含《锦瑟》和《无题》两首诗。
详细内容如下:1.《锦瑟》:通篇运用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美好事物不能常驻的感慨。
2.《无题》:以女性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爱情、人生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锦瑟》和《无题》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体会李商隐的诗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李商隐诗歌的意象、意境、韵律等方面特点。
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李商隐的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2. 诗词朗读:让学生齐读两首诗,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诗意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锦瑟》为例,讲解如何从意象、意境、韵律等方面鉴赏诗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无题》的意象、意境,进行鉴赏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的情感表达,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锦瑟》意象:锦瑟、蝴蝶、杜鹃意境:哀婉、迷离韵律:对仗工整2. 《无题》意象:春蚕、蜡炬、海上明月意境:幽怨、缠绵韵律:流畅优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锦瑟》和《无题》的意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比较李商隐与其他唐代诗人的诗歌特点,写一篇短文。
2. 答案:(1)答案要点:意象丰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作,深入了解其诗歌创作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意解析: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李商隐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商隐的两首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的方式,培养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李商隐的诗歌,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2.1 诗篇一:《锦瑟》诗句内容解析:学生通过朗读和讲解,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诗句欣赏: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2.2 诗篇二:《无题》诗句内容解析:学生通过朗读和讲解,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诗句欣赏: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李商隐的背景和诗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朗读李商隐的诗句,感受诗歌的美。
3.2 学习诗篇一:《锦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篇,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师进行讲解,解释诗中的难点和深层含义。
3.3 学习诗篇二:《无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篇,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师进行讲解,解释诗中的难点和深层含义。
四、作业与评估4.1 作业:学生回家后,背诵两首诗并写一篇简短的鉴赏文章,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2 评估: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诗歌创作,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延伸5.1 诗歌创作: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运用李商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5.2 文化探索:学生进一步研究李商隐的其他诗歌,了解其诗歌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
学生可以参观相关的文学展览或参加诗歌朗诵活动,加深对古典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六、教学资源6.1 教材:选用《唐诗三百首》等经典教材,收录李商隐的诗作。
6.2 辅助材料:提供李商隐的生平介绍、诗歌注释等参考资料。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李商隐的诗歌一直是必修内容之一。
作为唐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李商隐的作品充满了文学魅力和审美意味,能够让学生在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理解能力。
本文便是一篇关于《李商隐诗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的优秀教学设计,旨在探讨李商隐的作品如何通过优秀的教学设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掌握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辞藻表现技巧。
2. 通过《无题》和《锦瑟》这两首李商隐的诗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理解其表现形式。
3.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其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学习李商隐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教师先以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对李商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印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李商隐的生平是什么?2) 李商隐的文学成就有哪些?3) 李商隐的诗歌有什么特点?2. 学习《无题》教师先给学生阅读李商隐的《无题》一诗,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以下问题:1) 诗歌中的“无题”指什么意思?2)探讨“深院静,春莺噪”的意境。
3)分析“寂寞”这个词在诗中的表现形式。
4)“一年就只有今宵”的现象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是否常见?这种现象具有什么深层内涵?5)结合现代人的经验,如何理解和感受李商隐的诗歌?3. 学习《锦瑟》教师再给学生阅读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以下问题:1)探讨《锦瑟》中的“一弦一柱思华年”这句话的意境。
2)分析诗中描写的“频频动”这个形象,传递给人的情感有哪些?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句子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4)探讨诗中使用的乐器“锦瑟”,它对整首诗的意义和象征作用。
5)结合现代人的经验,如何理解和感受李商隐的诗歌?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本次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1) 教师集中讲授的方式,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并通过教师自己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商隐的诗歌。
一、教案基本信息李商隐诗两首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李商隐的诗歌背景和风格。
2. 能够分析并欣赏李商隐的诗意和情感。
3. 能够默写并运用李商隐的诗句。
教学重点:1. 李商隐的诗歌背景和风格。
2. 分析并欣赏李商隐的诗意和情感。
3. 默写并运用李商隐的诗句。
教学难点:1. 李商隐的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
2. 默写并运用李商隐的诗句。
二、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欣赏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李商隐的诗歌背景,品味诗句,感受诗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李商隐的生平背景介绍2. 李商隐的诗歌风格特点3. 分析《锦瑟》一诗的意境和情感4. 欣赏《无题》中的优美诗句5. 默写《锦瑟》和《无题》中的重要诗句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李商隐的生平背景介绍2. 李商隐的诗歌风格特点3. 分析《锦瑟》一诗的意境和情感第二课时:1. 欣赏《无题》中的优美诗句2. 默写《锦瑟》和《无题》中的重要诗句3. 总结与拓展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李商隐的生平背景和诗歌风格。
2. 默写《锦瑟》和《无题》中的重要诗句,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选取一首李商隐的诗,进行深入分析和欣赏,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描述李商隐的生平背景和诗歌风格。
2. 分析并欣赏李商隐的诗意和情感。
3. 默写并运用李商隐的诗句。
1. 学生默写李商隐诗句的正确率。
2. 学生分析李商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准确度。
3. 学生分享自己赏析李商隐诗歌的深度和理解。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将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1. 学生对李商隐生平背景和诗歌风格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李商隐诗歌意境和情感分析的难易程度。
3. 学生默写李商隐诗句的熟练程度。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的积极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李商隐的故居或纪念馆,了解他的生活环境。
李商隐,晚唐诗人。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欢迎阅读参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 鉴赏法【教时安排】 2教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互动设计1] 开堂白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整体感知[互动设计2] 旷世情种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湖南省省示范性中学隆回二中罗志辉李商隐诗两首2.马嵬(其二)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2.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总结。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锦瑟》一诗体味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2、多角度理解李商隐《锦瑟》主题思想;2、学习《马嵬》中所运用的对比反衬的讽刺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指导讨论法教学过程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两首诗歌。
一、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同其他的诗人一样少负才名,他是开成三年的进士。
他的才华受到当时一位叫令狐楚的高官的赏识,令狐楚亲自传授他骈文的写作方法并推荐他做官,是他的授业恩师。
这时李商隐是很有名气的。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李商隐的才华吸引了很多达官显贵,有一位叫王茂元的高官也很赏识李商隐,他不仅赏识李商隐,还将自己的女儿王氏嫁给了他。
有的同学就想了,大登科后小登科,这是人生一大美事啊,怎么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呢?我们不要忘记,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是晚唐,晚唐时期的党争是特别严重的,令狐楚他是牛党的要员,而王茂元是属于李党的。
虽然这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但是牛党的人仍然认为李商隐背叛了令狐楚和牛党,而曾经和牛党有牵连的李商隐也不被李党接受。
李商隐就一直在这两党的夹缝中生存,辗转于官场,终不得志,最后郁郁而终。
1、字音锦瑟( ) 弦( )柱惘( )然马嵬( )未卜( ) 宵柝( ) 晓筹( ) 驻( )马2、词义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可:难道,哪能。
惘然;迷惘,茫然。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巨匠之一,李商隐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歌语言凄婉、感叹凝重,富有浓郁的人生哲理、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中学语文教材中,李商隐的代表作品也被纳入其中,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
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好李商隐诗歌,引导学生对李商隐及其创作进行深入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表达能力,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一、诗歌欣赏在进行李商隐的课堂教学时,欣赏和鉴赏是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将李商隐的两首代表作品《夜雨寄北》和《无题》作为导入,让学生沉浸在诗意之中,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体验和联想,去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深入感受李商隐诗歌中的人生哲理。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写的是作者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虽然短小精悍,但极富情感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欣赏和品味,理解诗歌中饱含的思考与情感,同时从语言表达和意象描写等角度去分析诗歌。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如:“作者为什么用‘君’‘我’这样的切入方式展开诗歌”的分析;“巴山夜雨”这个意象所传递的情感等等。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又称《秦妇吟》,这是一首哀叹亲情和爱情的诗,在表达情感时有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在欣赏之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诗歌表达的思想,再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通过多维度的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二、创作写作在欣赏诵读李商隐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创作写作表达自己对李商隐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不仅能够借鉴大师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能够通过写作的过程,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文学欣赏能力。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章节一:诗人李商隐简介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背景及其文学地位。
2. 掌握李商隐的诗歌创作风格。
教学内容:1. 李商隐的生平简介:生卒年月、家世背景、生平事迹等。
2. 李商隐的文学地位:唐代诗人、文学贡献、影响后世等。
3.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风格:含蓄、婉约、深沉、意境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李商隐的生平背景及其文学地位。
2.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 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李商隐诗歌创作风格的理解。
章节二:《锦瑟》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理解《锦瑟》的诗意及主题。
2. 分析《锦瑟》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1. 《锦瑟》的诗意:爱情、人生哲理、命运无常等。
2. 《锦瑟》的诗歌形式:五言律诗、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等。
3. 《锦瑟》的艺术特色:意象丰富、含蓄婉约、意境深远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锦瑟》的诗意及主题。
2. 学生分析《锦瑟》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3. 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感受《锦瑟》的意境和美感。
章节三:《无题》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理解《无题》的诗意及主题。
2. 分析《无题》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1. 《无题》的诗意:爱情、人生哲理、命运无常等。
2. 《无题》的诗歌形式:七言绝句、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等。
3. 《无题》的艺术特色:意象丰富、含蓄婉约、意境深远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无题》的诗意及主题。
2. 学生分析《无题》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3. 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感受《无题》的意境和美感。
章节四:比较李商隐的《锦瑟》和《无题》教学目标:1. 理解《锦瑟》和《无题》的异同。
2. 分析两首诗歌的形式和艺术特色的不同。
教学内容:1. 《锦瑟》和《无题》的诗意及主题的异同。
2. 《锦瑟》和《无题》的诗歌形式的异同:律诗和绝句、对仗工整和自由等。
3. 《锦瑟》和《无题》的艺术特色的异同:意象丰富和含蓄婉约、意境深远和意境悠远等。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第一篇: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2.《锦瑟》:能理解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能理解诗中运用的典故及每一个典故蕴含的深刻寓意;能结合诗句对诗歌的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能体会诗人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3.《马嵬》:能结合“马嵬之变”理解诗所要表达的主题;能理解诗中采用的倒叙的章法结构;能分析本诗中运用的对比和反衬的艺术手法;能结合本诗理解前人对本诗“讽意至深,用笔至细”的评价。
4.熟读成诵,并默写该诗。
课时安排:2课时前臵作业1.温故知新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了解作者3.这两首诗的大体意思是什么,结合诗句进行翻译。
《锦瑟》教学过程一.导入初中所学名句(前臵作业1)导入追问:这些名句出自谁的作品?(李商隐),请同学谈谈你所了解的李商隐。
二.作者及其背景(前臵作业2)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
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中国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中国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广为传颂。
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但由于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以致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著作有《李义山诗集》等。
这首七律为李商隐(享年47岁,可惜才高命薄)离世前不久之作,凝缩着诗人匆匆一生里的,跌宕流离的命运,失落沮丧的际遇,讳莫如深的情感,梦幻绮丽的爱恋……,这一切,又如同他名姓中的那个“隐”字一样,影影绰绰,朦朦胧胧,依稀仿佛,似有似无,感觉得到,捉摸不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美学境界吸引着千百年的中国读者。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商隐的诗作。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解读李商隐诗作的主题和写作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李商隐诗作中的情感美,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李商隐诗作的基本内容,分析其写作特色。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李商隐诗作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李商隐的诗作文本和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诗歌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李商隐的诗作,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作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5.3 讨论与思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作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思考。
5.4 诗歌创作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给出相关的拓展阅读建议,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
6.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李商隐诗作内容和意境的理解程度。
6.3 诗歌创作评估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和情感传达。
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择一首李商隐的诗作进行深入分析,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诗作的理解和感受。
八、课程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九、课后拓展建议学生阅读更多关于李商隐的诗作,了解其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历史,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十、教学计划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教师可以对后续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难点解析:理解并背诵李商隐的诗作,需要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这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2.《锦瑟》:能理解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能理解诗中运用的典故及每一个典故蕴含的深刻寓意;能结合诗句对诗歌的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能体会诗人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3.《马嵬》:能结合“马嵬之变”理解诗所要表达的主题;能理解诗中采用的倒叙的章法结构;能分析本诗中运用的对比和反衬的艺术手法;能结合本诗理解前人对本诗“讽意至深,用笔至细”的评价。
4. 熟读成诵,并默写该诗。
课时安排:2课时前置作业1.温故知新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了解作者3.这两首诗的大体意思是什么,结合诗句进行翻译。
《锦瑟》教学过程一.导入初中所学名句(前置作业1)导入追问:这些名句出自谁的作品?(李商隐),请同学谈谈你所了解的李商隐。
二.作者及其背景(前置作业2)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
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中国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中国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广为传颂。
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但由于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以致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著作有《李义山诗集》等。
这首七律为李商隐(享年47岁,可惜才高命薄)离世前不久之作,凝缩着诗人匆匆一生里的,跌宕流离的命运,失落沮丧的际遇,讳莫如深的情感,梦幻绮丽的爱恋……,这一切,又如同他名姓中的那个“隐”字一样,影影绰绰,朦朦胧胧,依稀仿佛,似有似无,感觉得到,捉摸不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美学境界吸引着千百年的中国读者。
凡读过此2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斯之谜”。
三.解析题目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
“锦瑟”是指绘有花纹的瑟,这里是对瑟的美《锦瑟》称,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
诵读诗歌,整体感知四.(伤感哀怨)所以读的时候语速要缓慢低?1、听朗诵录音。
提问:这首诗歌感情基调是如何沉。
、生自由读后请一学生朗读。
思考问题:这首诗的大体意思是什么,结合诗句进行翻译。
2参考: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庄沧海明月高照,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变成蹁跹的蝴蝶;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周在清晨的梦中,鲛人泣泪皆成珠。
蓝田红日暖照,可看到良玉生烟。
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一切早已惘然。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五.合作探究1:诗歌首联为何要从锦瑟写起?问题【明确】“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人以锦瑟起兴,写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
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诗人又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本诗哪些句子用了典故?请结合课本注释品味进行赏析。
问题2 【明确】本诗以下句子用了典故。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1.庄生晓梦迷蝴蝶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
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2.望帝春心托杜鹃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
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3.沧海月明珠有泪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
诗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远察如发,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蓝田日暖玉生烟4. 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
近观却无。
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与典三所涵一致。
3:《锦瑟》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其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3问题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语言华美,这首诗内容隐晦,意境凄迷,恋情说、自伤身世说等等。
可以说每一联都代表了一种情境,一种心绪,你能试着说说吗?【明确】第一联以“锦瑟”起兴,思忆青春年华,一种惋惜、伤感和无可名状的情绪涌上心头;第二联,表现出对过去美好事物或情感的怀恋,以及惆怅、迷惘之情;第三联,写才美不外现,或美好事物不能长在,寄寓了悲伤嗟悼之情;最后一联,从“追梦”中醒来,并知道那梦已远去,并且当时就不甚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
:《锦瑟》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说明:问题4【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来表达情感。
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也有区别。
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
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却极难追究其具体所指。
5问题: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明确】综观全诗,诗人因聆听弹奏锦瑟产生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等情思,是用锦瑟、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这五个意象传达的。
这些意象是迷离的,又分明有某种象征意义,而究竟象征什么又难以确切的解读。
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却具有共同特点,那就是都被诗人心灵化了,是多种体验的复合,富于非客观的色彩,因而表现的情思是迷惘的。
这些意象在构成诗以后,形成雾里看花般的朦胧意境,具有凄美费解的艺术风格。
六.小结懂与不懂,朦胧或哀婉,总之这首诗是美的。
正如梁启超所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马嵬》一.解题,马嵬驿是一个地名,在今陕西兴平县以西的地方。
《马嵬(其二)》,是李12 看注释故事为抒))、杨玉环(贵妃唐玄宗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诗作以李隆基(情对象,重点写唐玄宗在马嵬驿被“六军”所逼,亲赐爱妃杨玉环死一事。
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听朗诵录音。
提问:这首诗歌感情基调是如何(讥诮讽刺)1 2、生自由读后请一学生朗读。
思考问题:这首诗的大体意思是什么,结合诗句进行翻译。
参考: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4三.合作探究、白居易《长恨歌》里说道,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回到宫里,“物是人非”,白天睹物伤1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
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
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上天入地,最终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
杨妃生活在那在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上,托方士带回了金,“世世为夫妻”誓约。
钗之类的饰物,还信守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可信吗?本诗首联中哪个词语戳破了这种说法?——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渺茫难求。
祥林嫂对自己的来生产生恐惧,就曾问过鲁迅人死后有没有灵魂,鲁迅闪烁其词,无言以对。
人到底有没有灵魂,有没有来生呢?活着的人,无从知晓,死了的人,无法言说。
这真是一个世界难题。
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
、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 ——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
荒诞离奇之中,尽显玄宗之悲。
玄宗之悲(荒诞)板书:3、马嵬事件中,羽林军按兵不行,杨妃赐死。
诗中,哪几句写了马嵬之变事件?——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4、颔联、颈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对比,“宵柝”之声和宫内“报晓”声的对比。
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逃离了皇宫,在逃难途中的狼狈和慌乱。
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当时”指向以往,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当时”与“此日”对比,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
的离散?借牛朗织女相会反衬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
板书:马嵬之变(对比)小结:古时大臣进言,除言谏外,还有两种特殊的上谏方式,一种是兵谏,一种是尸谏,。
当属于“兵谏”马嵬事变,就如张学良扣押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性质一样,又称死谏。
、对于这段史实,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试用文章句子回答,并结合句子修辞手法5 进行分析。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爱妃,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反问。
启发世人记取也没有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这也是本诗的主旨所在。
义山之叹(对比、反问)板书:、根据时间的先后,应该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6 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5,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倒叙——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