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11
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地理是高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参加高考的必修科目之一。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的知识点是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和归纳的内容。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系统地学习和复习。
一、中国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1. 中国的自然地理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濒临太平洋。
中国的自然地理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地理特征,如黄土高原、青藏高原、长江流域、北方平原等重点地区的地理特点。
2. 中国的人文地理中国的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城市发展、交通网络以及经济发展的地理特点。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大城市的空间结构、交通枢纽的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3.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差异较大的国家。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经济区划、区域发展政策以及不同地区的特色产业和经济发展模式。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东部沿海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大开发等重点区域发展战略。
二、世界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1. 世界的大洲和洲际关系了解世界的大洲和洲际关系是世界地理的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各大洲的位置、面积、人口和经济地位,以及大洲之间的地理联系和合作关系。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亚洲是最大的大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有大西洋等重要洲际关系。
2. 世界的地理区域和国际关系了解世界的地理区域和国际关系是世界地理的核心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国际关系,如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冲突、非洲大陆的贫困问题以及南美洲的资源开发。
3. 世界的自然地理和环境问题了解世界的自然地理和环境问题是世界地理的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特点,以及环境问题的相关现象和解决办法。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南极大陆的冰川资源、亚马逊雨林的生态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第一节中国地理概况考纲呈现考点解读考情分析1.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地形区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3.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以及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4.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5.我国工农业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6.中国的交通线路及其影响1.我国的地形(重点)2.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影响(重难点)3.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重难点)以区域分布图或文字材料为背景,结合初、高中知识考查区域重要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考查主要的人类活动方式、重大工程建设等。
考查频率高,命题方式为选择题或综合题一、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优越的位置(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①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东临②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1)领土:约960万平方千米,最西端—③帕米尔高原(约73°E),最北端—④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约53°N),最东端—⑤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约135°E),最南端—⑥曾母暗沙附近(4°N)。
(2)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自北向南包括渤海,黄海,⑦东海,南海。
3.众多的邻国:14个陆上邻国及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4.行政区划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⑨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我国的人口和民族1.众多的人口——13.7亿(第六次人口普查)(1)人口数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的91.5%,少数民族中⑪壮族人口最多。
(2)民族分布特点:汉族和少数民族⑫大杂居、小聚居。
三、我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1.地形、地势(1)特征⎩⎪⎨⎪⎧地势:⑬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主要山脉断山脉。
(2)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气候(1)气候特征:⑭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⑮复杂多样。
新高考高考地理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知识点新高考高考地理考试涵盖了世界自然地理和中国自然地理两个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就这两个方面的知识点进行介绍。
世界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结构与地球运动: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构造理论和地球的运动原理。
2. 地球的大气圈:了解地球的大气层结构、气候带和气候变化等内容。
3. 地球的水圈:掌握水资源的分布、水循环和洋流等自然现象。
4. 地球的陆地和人口:学习各大洲的地理特点、人口分布和人居环境等。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1. 中国的自然条件: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气候、水文等。
2. 中国的自然资源: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分布和利用情况。
3. 中国的农业和农作物分布:介绍中国的农业区划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情况。
4. 中国的工业布局和能源:掌握中国的工业布局特点和主要能源资源。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除了自然地理知识点外,新高考高考地理考试还会涉及到一些人文地理知识点。
下面将就几个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点进行介绍。
1. 城市与城市体系:学习全球城市化进程、城市体系的结构和特点等。
2. 人口与城市化:了解全球人口分布、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等人口地理现象。
3. 区域发展与全球化:掌握全球经济地理的基本特点和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影响。
4. 旅游地理:熟悉重要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情况。
5. 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了解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三、地理实践能力除了理论知识外,新高考地理考试还会考察考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地图阅读与地理实地观察两方面。
1. 地理实践能力之地图阅读:考生需要能够掌握地图阅读的基本技能,如读图、理解地图符号和图例、判断地理位置等。
2. 地理实践能力之地理实地观察:考生会接受一些地理实地观察的测试,需要通过观察并回答问题来考查其地理实地观察能力。
总结:新高考地理考试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的知识点,考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并具备地理实践能力。
高三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高三地理复习是一个新的起点,高三一轮复习从零开始,完整涵盖高中所有的知识点,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是基础复习阶段。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地理知识点1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地区,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的大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
青藏高原所在地区本是古地中海海底的一部分,后来到上新世—更新世时,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由不断扩张北移的印度洋推动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向亚洲大陆的南缘俯冲挤压大幅度抬升形成。
因为纬度低、地势高、空气密度小、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体积偏大,青藏高原形成了冬季不太寒冷,夏季温凉,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大的高原季风气候。
隆起的青藏高原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气候。
(一)、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的阻挡作用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分支点在60°E),北支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南支气流则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两支气流最后在青藏高原东部110°E附近汇合。
如图1所示。
冬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南移,其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而其南支气流则会增强并在昆明、贵阳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使四川、贵州、汉水流域乃至山东、辽宁一带出现大量降雪。
夏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北移,其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喜马拉雅山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其北支气流则刚好相反。
随着西南季风势力的增强,西南暖湿气流会为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带来大量降水。
高考地理必记32个知识点地理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必修的一门科目,也是高考中的一项重要考试内容。
准备高考地理考试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既涉及到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也包括一些实际问题的解答。
下面将介绍高考地理必记的32个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基础理论知识1.气候类型与分布:掌握地球气候带及其分布规律,包括寒、温、热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
2.地球运动规律: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包括地球的日、地球的年及其效应。
3.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自然条件对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等。
4.人口与城市问题:了解人口增长与分布规律、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
5.经济地理:掌握国内外主要经济地理现象和规律,了解不同经济区域的特点。
6.资源与环境问题:理解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二、中国地理7.地理区划:了解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包括东、中、西三大地理区域及其特点。
8.自然地理:掌握中国主要山脉、河流、湖泊和自然景观的分布规律,如长江、黄河等。
9.人文地理:了解中国主要城市、经济区和人口分布的特点,如北京、上海、珠三角经济区等。
10.农业地理:掌握中国主要农业区域的特点,如东北、黄土高原等。
11.工业地理:了解中国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
12.交通地理:了解中国主要交通干线的分布和特点,如京广铁路、华南高速公路等。
三、世界地理13.大洲和洋:了解世界的大洲和洋,如亚洲、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等。
14.人口与城市问题:掌握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分布和主要城市的特点。
15.气候与植被:了解世界主要气候带和植被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16.经济地理:理解世界主要经济区域和国际贸易的分布规律,如欧盟、北美自贸区等。
17.资源与环境问题:了解世界主要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如石油、铁矿石等。
18.地缘政治:了解世界主要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问题,如欧洲一体化、中美关系等。
新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新高考地理学科的考查内容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大板块,其基础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如下:一、自然地理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运动和时间差异- 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的阅读和分析2. 气候与天气- 气候系统、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天气现象、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3. 地貌与地质- 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地貌类型- 地质构造、岩石循环和地质年代4. 水文与海洋- 水循环、河流与湖泊的分布和特点- 海洋的构造、海洋环流和海洋资源5. 生物与土壤- 生物群落的分布、生物多样性- 土壤类型、土壤形成和土壤利用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问题- 城市化过程、城市体系和城市规划2. 农业与工业- 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和农业问题- 工业地域类型、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3. 交通与通信- 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网络和交通问题- 通信技术、通信网络和通信发展4.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模式、经济发展和区域差异三、区域地理1. 世界地理- 各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概况和区域发展2. 中国地理-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中国的区域划分、区域发展和区域问题3. 区域分析- 区域的界定、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 区域发展策略、区域合作和区域一体化新高考地理学科的考查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强调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培养空间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同时,关注地理学科的最新发展和热点问题,也是提高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复习这些基础知识点,学生可以为新高考地理学科的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高考高中地理中国地理常识知识点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部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二、疆域和邻国(1)概况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2)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航线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附近(3)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两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三、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
四、中国的地形(1)地形概况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 2/3。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2)主要地形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2024年高考地理题目中关于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的素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世界区域热点:1.中东地区: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交织的热点地区。
不稳定的政治局势、宗教冲突、石油资源导致的地缘政治竞争等问题持续困扰该地区。
其中,叙利亚内战、伊核问题、以巴冲突等问题备受关注。
2.非洲地区:非洲地区面临的挑战包括落后的经济发展、社会不公平、艾滋病疫情、贫困等问题。
同时,非洲大陆资源丰富,包括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但受制于殖民历史和政治腐败问题,发展缓慢,各国之间争夺资源也成为热点。
3.亚太地区:亚太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包括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
亚太地区的热点问题包括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消耗过度、自然灾害频发等。
同时,东海、南海等海域的领土争端也是亚太地区的重要热点。
中国区域热点:1.东部沿海地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国家经济的发展引擎,包括珠江三角洲、长三角地区等。
这些地区面临的挑战包括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加重、资源消耗严重等问题,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西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包括西藏、新疆、青海等省份,是我国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然而,西部地区也面临民族问题、环境保护等挑战。
3.中部地区:中国中部地区是我国传统的农业重要区域,包括河南、湖南、湖北等省份。
这些地区面临着农业转型、产业升级等问题,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产业调整,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总的来说,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都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了解和分析这些热点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祖国的发展现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2010年高考地理热点: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湖南罗石文一、背景资料:1、2010年世界区域热点(1)东南亚(东盟)。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南半岛与我国山河相连,湄公河(澜沧江)贯穿其中,因此要关注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地质特点、农业地域类型、矿产资源、农林资源、旅游资源以及马六甲海峡位置、石油管道建设问题;要注意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问题、水能开发问题、生态建设问题、泛亚铁路等。
(2)东北亚(朝鲜核问题+中日关系+中俄关系)。
主要关注东亚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成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布规律的表现,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分布;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中日经济贸易往来特点。
俄罗斯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3)南亚(印巴问题、中印关系与合作)。
南亚地区考查内容有: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与农业的关系、季风洋流;地形特征与河流;黄麻、茶叶、棉花等农作物的分布与区位分析;印度综合国力的分析、人口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与中印关系;锡金国为印度的“锡金邦”等。
(4)中亚(中国能源问题+上海合作组织)。
主要应关注中亚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和特征,荒漠景观及荒漠化问题,河流、湖泊的补给;里海油气资源的开发与外运的渠道,中哈能源合作问题。
(5)非洲。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
重点应关注埃及、尼日利亚、南非等国及周边地区的基本特征。
(6)欧洲。
应关注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分布、特征与成因,河流特征及冰川地貌、工农业区分布及区位特征,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德国和俄罗斯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哥德堡号航行过程中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的考查。
2、中国区域热点(1)中部崛起注意分析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不利条件,关注西电东送中部通道,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工农业与城市区位分析等。
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范文地理必修2主要涉及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对这两个方面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的范文。
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范文(二)第一部分世界地理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扁球形。
经度和纬度:经度是指通过地球两极的全球总长360条线。
纬度是指垂直于经线的12条圈。
世界时区:地球上按照经线分为24个时区,各个时区之间相差1小时。
二、中国地理位置中国的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面是太平洋,南面是南海,西南和西面是喜马拉雅山脉,北面是亚洲大陆。
四温带:中国地处暖温带和寒温带交接区,划分为北亚寒温带、北亚暖温带、南亚暖温带和南亚热带四个温带带三、气候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期时间内的气温、气压、湿度、风向和降水等现象的统计数值。
气候因素:气候的形成受到地球自转、气候圈、地形、高度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气候:中国气候类型多样,主要有寒冷型、温带季风型、亚热带季风型、热带雨林型等。
四、地理区域地理区划:中国地理分为东部沿海、中部内陆和西部高原三大区域。
地貌特征:中国地形多样,主要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等。
水资源:中国水资源丰富,主要有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
其中,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五、生产活动与城市工业化: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国,工业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业:中国是农业大国,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活动。
城市化: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对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和资源环境带来了许多挑战。
第二部分中国地理一、行政区划中国行政区划:中国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人口分布:中国人口数量庞大,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内陆地区。
传统习俗:中国有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民族特征: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主要民族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等。
二、资源与环境资源:中国资源丰富,主要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等。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多个方面。
在高考中,地理学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高考地理,本文将对高考地理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一、自然地理1. 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相对高度、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等。
2. 地球的运动(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
(2)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3. 大气(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3)大气运动:热力环流、风的形成。
(4)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5)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
4. 水(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地表形态的塑造(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2)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1)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3)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4)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5)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农业(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3. 工业(1)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6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一一、自然资源1、气候资源:特点(共同点、独特之处)、开发利用(农业与种植制度、日照与街道方位、风与城市规划、交通线的选址、飞机场的选址)2、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与渔业生产(大陆架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五个渔业地区和四个渔场及成因)、海底矿产资源与油气开发(大陆架矿产资源与开发、深海锰结核、海洋能源)、海洋空间利用(港口腹地、港口建设的陆域和水域条件、世界石油运输线、围海造田的利与弊)、海洋的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3、陆地资源:四个特点、能源资源(常规资源和新能源)、陆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尤其是能源资源与社会进步)二、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台风(气旋)、暴雨洪涝、干旱、寒潮(源地是冷高压、冷空气南下形成冷锋)、干热风(对华北农业的影响)2、地质灾害: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泥石流产生的三个条件)、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地质灾害的防御。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二备战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工业区1、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1)、从经济因素看,要考虑土地成本、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应选择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冬夏季风垂直的郊外或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2、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一)分析思路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地图上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用0°,30°,60°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划分为低纬、中纬、高纬三部分。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即东半球经度小于20°W,小于160°E;西半球经度大于20°W,大于160°E。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二者同为东经,则大值在东;二者同为西经,则大值在西;二者一为东经,一为西经,二者之和小于180°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当二者之和大于180°时,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15.等值线凸向规律:凸高则低。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中国地理重要知识点提纲一、中国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经纬度位置: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附近);最南端在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135°E(多);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 73°E(附近)。
二、中国的地形1.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o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o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在(1000(-(2000(米。
o第三级阶梯: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2.主要地形区o四大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 喀斯特地貌广布)。
o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 最大的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地势最高的盆地,矿产资源丰富)、四川盆地 紫色盆地)。
o三大平原:东北平原 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o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三、中国的气候1.气候类型多样: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2.季风气候显著o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偏南风,温暖湿润,带来丰沛的降水。
o冬季风: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偏北风,寒冷干燥。
3.气温分布特点o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o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
4.降水分布特点o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o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四、中国的河流和湖泊1.外流河和外流区o注入太平洋的河流: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等。
o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怒江、雅鲁藏布江。
o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2.内流河和内流区o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
3.主要湖泊o淡水湖:鄱阳湖( 最大)、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地理8上下知识点总结一、地理8上知识点总结1. 中国地理中国地理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周边国家、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文地理、土壤地理、植被地理、动植物资源和自然灾害等内容。
中国位于东亚大陆东部和西太平洋西岸,东临太平洋,南濒南海,东南海,连接南海与东海。
中国地势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势大致分为西北高,东南低。
中国的主体地形特征是中部高,周边低。
地震多发地带主要有长江流域、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台湾岛和青藏地区。
中国气候由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等气候组成,以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居多,南方热带雨林气候,西北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西藏高原属于高原气候。
2. 世界地理世界地理主要包括地球形状、自然环境、气候带、自然灾害、世界居民及经济活动。
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核心三部分组成,地球表面分为陆地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二的是海洋。
地球主要由四大洋之一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陆地所组成。
世界主要气候带分为寒带、温带、热带三种气候带。
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台风、飓风等。
世界居民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等地,经济活动主要有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3. 中国的资源与环境资源是指人类能够利用的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和力量,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
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的资源主要包括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人力资源。
能源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土地资源主要包括耕地和林地等。
水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
人力资源则是指人们的劳动力和知识技能。
中国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中国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相继出台,切实保护和改善环境。
二、地理8下知识点总结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在某一地区内居住并经济活动的人口的总和,人口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至关重要,对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降水较多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 (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越了近50个纬度,且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我国的领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这种纬度位置及所造成的南北气候差异,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为我国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这种海陆位置使我国深受海陆的影响,成为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夏季,我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降水较多,且温度又高,热量条件充足,因此,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使我国的北方地区也能种植喜温植物。
我国东部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加强同海外各国的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有第二亚欧大陆桥与中亚和欧洲各国友好往来,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2、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地段,产生巨大水能3、我国五种基本地形齐全: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山区面积广大:占三分之二,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在林、牧、矿、旅游等方面有优势4、我国的降水(1)空间分布特点: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最多在台湾的火烧寮、最少在吐鲁番的托克逊)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 东部地区:东南季风影响西南等地区:西南季风影响西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称非季风区。
降水较少)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大阴贺巴冈) 重要等降水量线:800mm 通过秦岭—淮河一线;400mm 通过大兴安岭—兰州—拉萨一线 (2)季节分配特点:季节变化大,集中在夏、秋季节(5月~9月)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原因:由夏季风的进退规律所决定 6(东部地区的雨带推移) 79月——雨带南撤至长江以南 10月——雨季结束(3)年际变化概念 :降水年与年之间的变化 情况: 南方较小、北方较大原因 :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夏季风强,南旱北涝,夏季风弱,南涝北旱 5、气候复杂多样标志: 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 原因 : 跨纬度广、 离海远近差异大、 地形复杂多样影响 :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6、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7、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8、黄河各段的水文特征黄河以河口和旧孟津为界分为上、中、下游。
内蒙古的河口镇以上为上游,其中流经青藏高原的为河源段,这里河面不宽,不也不深,水流缓慢,地面浅草平铺,土壤冲刷极微,河水常是清澈的。
在青海省东部,河流进入峡谷段,这一段有洮河、湟水等支流汇入,水量大增,再加上落差很大,蕴藏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出青铜峡后,进入宁夏平原和内蒙古河套平原,水流平稳,泥沙有所沉积,这一带气候干旱,几乎没有支流汇入,加上引黄灌溉和蒸发,耗水较多,水量减少。
河口镇至河南的旧孟津为黄河中游。
中游河段支流较多,水量增加,由于中游地区大部分是黄土分布区,这里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加上夏季雨水集中且多暴雨,使河水变成滚滚泥流,黄河成为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因河道变宽,平原上落差较小,水流速度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在河床中,这样年复一年,河床不断抬高,为约束河水,全靠人工筑堤,以致下游河道成为高出两岸平地的“地上河”。
每遇暴雨洪水下泻,下游河堤就会有决口的危险。
9、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成因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水和湖泊水,因此,河湖的分布直接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而河湖水量的多少直接受气候的影响,也就是说,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实际上是受气候因素制约的。
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南方多,北方少;在时间上的分布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我国的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都是不均匀的。
我国的水资源不仅时空分布不均,而且与其它资源的配合也欠佳,如我国小麦、棉花的集中产区——华北平原,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0%,而水资源只占全国的约6%,这种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的状况,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程度,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10、北方地区(1)旱地为主的种植业(2)温带果园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苹果产量最大 栽培果树是山区人民的致富之路 (3)兴修水利,防治水患春早严重,夏季多暴雨河流水患的原因植被覆盖率低11、南方地区(1)鱼米之乡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油菜、冬小麦为主。
长江中下游平原棉花种植面积仅次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
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区(2)经济作物和水果蚕丝产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两广、闽、台甘蔗产区——两广、闽、台天然橡胶产地——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亚热带和热带水果——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椰子经济林木——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木、樟树等12.西北地区(1)干早为主的自然特征成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地表景观由东向西的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2)灌溉农业灌溉水源: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主要分布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绿洲著名农产: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新疆长绒棉瓜果特别甜的原因: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13.青藏地区(1)青藏高原的自然景观雪山连绵、冰川纵横、大河源头“高”“寒”的自然景观藏北高原地势波状起伏,高原东部边缘山高谷深湖泊星罗棋布农田、村镇、城市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2)高原农牧业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环境)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喜温凉、单位面积产量高)主要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3)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太阳能: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拉萨是“日光城”地热能: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亚欧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羊八井有地热电站水能:雅鲁藏布江的水能仅次于长江“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的钾盐、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14.台湾省(1)台湾岛——我国最大的海岛四周的海洋和海峡:西面是台湾海峡(属东海),北临东海,南临南海山多而高:几列南北走向(东北—西南)平行山脉组成,玉山最高多火山地震,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河短、水急,水能丰富。
最长河流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2)资源丰富的宝岛森林:亚洲有名天然植物园。
樟树最为著名,樟脑产量世界首位农作物:西部平原是水稻产区,甘蔗、蔗糖产量大。
亚热带水果之乡矿产:金、铜、煤、石油、天然气、天然硫磺水产和海盐(祖国东南盐仓)(4)人口、民族、城市人口:人口密度超过500人,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主要分布在西部民族:汉族最多(97%),原籍与广东、福建为主。
主要少数民族高山族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台北人口最多,高雄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15、我国南北方地理差异性的比较16、西北地区的气候与农牧业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离海洋远,并有山岭阻隔,形成了以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从东到西逐渐减少,植被变化由东向西表现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耕作业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灌溉农业),新疆的绿洲农业;畜牧业在内蒙古为草原牧场,新疆则为山地牧场。
西北地区天然降水较少,但是,夏季气温较高,在有水源灌溉或冰雪融水的平原地区,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等都生长得很好。
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新疆的长绒棉等闻名国内外。
17、青藏地区的“高”“寒”对农牧业的影响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寒”成为本区最为重要的地理特征。
受低温的影响,本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而气温相对较高的河谷地带,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形成了典型的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为耐寒、耐旱的青稞、小麦等。
本区的牧业也为高寒牧业,主要牲畜为耐寒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应该看到,青藏地区的“高”“寒”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有不利的方面,也有有利的方方面。
不利方面:由于气温较低,无霜期短,农作物一年只能一熟,这种气候仅适合于喜温凉、生长期较短的作物生长,如青稞、小麦、豌豆等。
畜牧业也只适合于放牧耐寒的牲畜。
有利方面:大气洁净,晴天多,光照时间长,植物光全作用强,制造的有机质多;夜间气温低,作物的呼吸作用弱,消耗的营养物质少。
属于“低消耗、高积累,高产优质”的作物类型。
18、经纬网:目的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个地点的位置,还可以确定各地点之间的方向和距离。
确定一个地方的位置不仅要有经度和纬度,而且要注明东西经和南北纬19、图例和注记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20、有的山地呈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
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山系,最突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
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叫山区。
21、等温线图平直:影响因素小,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弯曲:影响因素多:大气运动、地面状况、洋流等比同纬度地区温度高,等温线向高纬凸比同纬度地区温度低,等温线向低纬凸疏密:稀疏温差小,密集温差大2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气温:低纬高、高纬低降水:赤道地区较多,两极地区较少海陆因素气温(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降水:近海迎风地带降水较多,内陆及近海背风地带降水则较少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则较少气压带和风带:低压及西风控制时降水较多,高压及信风影响时一般降水较少洋流因素: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的小气候23、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粮食及其它生活品人口问题不足、医疗、教育、就业、交通、住房等困难人口停止或负增长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问题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24、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1)森林的环境功能数据:调节大气成份: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
净化空气:每天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
涵养水源:一片5万公顷的森林所含蓄的水量相当于一座容量为100万立方米的小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