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问题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问题研究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目前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调整对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和加快小城镇建设等途径可以缩小城乡差距。

关键词:一体化;城乡差距;二元结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准确判断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既十分重要,又相当紧迫。

一、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农村居民摆脱了极度贫困,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基本上稳定地解决了温饱问题,奠定了向小康迈进的基础。但由于多种原因,起点很低的农民生活水平一直与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持续、稳步地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十分艰难。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和落实,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09年全年的系列国民经济数据。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比上年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

长8.5%。可见,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确确实实在继续扩大。

2009年入秋以来,包括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在内的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旱灾,百万公顷农作物绝收,千万群众饮水困难。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凭借现代生产力,防止大面积范围内群众饮水困难这样的灾难发生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我国农村人口密度比城市小得多,获得水源的条件并不比城市差。同样大旱,为什么受灾最重的偏偏是农村的农民?直接原因摆在那里,就是农村严重缺乏保障生产生活用水供应的水利设施。西南大旱也许能给我们一个启示:只有持续长期地加大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才能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和供需形势呈现出较好局面,为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粮食生产逐步恢复,但继续稳定增产的难度加大;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平衡状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出现逆差,大豆和棉花进口量逐年扩大;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1]

农村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滞后,既远远落后于城市,也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基础设施建设一样,我国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也实行向城市偏斜的政策。财政将大量公共卫生资源、公共教育资源投向了城市,农村获得的公共财政资源很少。

公共卫生资源集中投向城市也是不争的事实,即使是投向农村的资源也主要投在县和乡镇、村几乎没有。在大中城市,失业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一应俱全,而在农村目前除了正在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外,唯一比较完善的是“五保户”救助,还有到年底乡干部、村干部到村里的穷人家里,一次性给他们一袋面或者二三百块钱。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更谈不上,只在个别发达地区才有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安排。

二、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途径

1.完善国家的农业政策。一方面要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业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应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各地政府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措施对外招商引资,大力引进海内外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投资,实现优势农业资源和资金技术优势的合理配置。

2.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首先,提高农村人口的基本文化素质。国家应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扭转长期以来大多由农民承担基础教育经费的状况,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名副其实。其次,着重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在选拔干部时应把文化、技术等素质作为重要依据,并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继续教育培训。

1.树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要改变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转变

观念,充分认识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先行资本”,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2.集中力量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鉴于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实际,当前,有必要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现有状况和未来发展项目进行全面的勘查和适度超前的总体规划,并制定量力而行、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建设方案。

3.突出抓好重点设施建设。由于资金等方面因素的约束,不可能同时发展所有的基础设施,因此,要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农村基础设施入手,突出重点,择优扶持一批关系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集中力量进行突破,力争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的首位。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抓紧实施粮食战略工程,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加快落实全国新增千亿吨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以县为单位集中投入、整体开发。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向主产区倾斜,加大对产粮县财政奖励和粮食产业建设项目扶持力度,加大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相协调,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加强产粮大县建设,确保区域内粮田面积不减少,粮食自给水平不下降。

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要做的工作很多,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实

际问题入手,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1.加强宣传组织工作,发动农民兴建农村公共事业。农民的观念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如有许多公共事业的建设是农民迫切需要,政府急,但有些农民却不着急。为此,要按“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疏通农民的思想,提高农民的觉悟,让农民认清形势,理解发展公共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愿集资兴办农村公共事业。

2.培育激励机制。政府机关应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高校优秀毕业生去“支农、支医、支教和扶贫”,改变农村中小学师资、医务人员、农村技术人员等匮乏现状。

总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需要始终注意:统筹城乡发展不等于实行城乡完全相同的制度,不等于要实现城乡的同等或同步发展,更不等于要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阶段,盲目要求城乡同等发展,苛求城乡实行完全相同的制度,只会束缚城乡两个层面的发展。但要相信,只要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政策,一定会改变农村的落后状态,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 —2020年)[Z].北京:农业科学出版社,200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