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们身边的植物教案

我们身边的植物教案

我们身边的植物教案
我们身边的植物教案

生物教师授课部分

一引入课题

教师引言:滑坡是我们周边重要的地质灾害,为了防止滑坡,就要开展植物栽培,那么我们周围有哪些常见植物呢?它们在环境中起到什么作用呢?让我们了解周围的植物和它们的特点吧。

二师生互动

1幕燕风光带的变迁

幕府山是位于南京市北郊的小山,历史上环境优美,植被丰富,中国人命名的第一种植物,秤锤树就是在幕府山被发现。但由于开采白云石,导致环境被破坏。海拔205米高的主峰,被削成38米高的小山头,经历开采磨难的幕府山,要想恢复到原来的生态环境,估计还要等上200年。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环境的整治和幕燕风光带的建设,尤其是幕府山东部的建设,使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绿化率提高,据调查,幕府山有种子植物483种,我们昨天对周围的植物进行了识别和调查,通过搜集资料,认识了很多植物,请小组长介绍一下我们身边的栽培植物。

2 我们身边的栽培植物

小组长展示植物的图片和标本,介绍它们的形态结构和作用。

樟树:有芳香的气味,能够驱虫,过去用来做樟木箱,存放衣服。一年四季常绿,是良好的行道树,不过不耐寒冷,南京基本上是分布的北限。

女贞:一年四季常绿,能够吸收污染气体,也是很好的行道树种。

小叶女贞:是一种灌木,一年四季常绿,能够作为绿篱植被。

大叶黄杨:常绿灌木,能够吸收污染气体,能够作为绿篱植被。

麦冬:常绿草本植物,可以作为花圃的配草。

侧柏:我们常说松柏长青,侧柏树形庄严,是常见的行道树。

二球悬铃木:我们经常说的是法国梧桐,实际上法国梧桐是三球悬铃木,二球悬铃木俗称英国梧桐。它速生,树冠高大,吸收污染气体,遮荫效果好,但是初夏刮毛毛很让人不舒服。

桑树:它的叶子能够养蚕,所以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迎春花:在三月份开黄色的小花,十分美丽。

剑麻:一年四季常绿,花朵洁白,既可以观赏,剑麻的枝叶也可以用来制作缆绳。

紫薇:它的树干很光滑,也叫光皮树,花朵美丽可爱,象一串小灯笼。

鸡爪槭:鸡爪槭的树叶有红有绿,红槭是很美丽的观赏树种,一大片鸡爪槭如同火焰,是很好的观赏植物。

雪松:我们学过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雪松凌霜傲雪,体现了松树坚强的精神。雪松也是我们南京市的市树。

红叶李:红叶李的叶也是红色的,是常见的观赏树种。

凤尾竹:凤尾竹是一种观赏竹。

夹竹桃:夹竹桃可以吸收污染空气,一年四季常绿,花朵艳丽,但是夹竹桃有毒,所以我们不要轻易触摸它。

杜鹃花:杜鹃花在春天开花,花朵鲜艳,是著名的观赏花卉。

海桐:海桐可以吸收污染气体,是很好的绿篱观赏植物。

银杏:银杏是古老的树种,也有“活化石”之称。它的叶象小扇子。它的种子可以吃。它的树干可以用来做砧板。

芭蕉:芭蕉是常见的观赏植物,它的叶很大,在我们南京基本上是它分布的北限。

柳树:柳树在水边很多,是很好的护堤观赏树种,木材较软,我们小时候有谁拿柳树编过花环?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学生鼓掌)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了那么多种栽培植物,那么他们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可以观赏。如凤尾竹,鸡爪槭,红叶李,芭蕉,杜鹃花等观叶观花植物。

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如夹竹桃,海桐,二球悬铃木,女贞。

可以有多种日常用途,如银杏,樟树,剑麻,柳树等。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人工栽培植物,那么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野生植物,你们认识了哪些野生植物呢?

3 我们身边的野生植物

小组长上台给大家展示图片和标本。

构树:构树是幕府山矿区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的先锋树种、其生态位宽,又是抗污染树种,在石缝中和水泥缝中都能生长,所以在幕府山植被恢复过程中,构树起到了重要作用。

紫茉莉:我们常见的植物,也叫“洗澡花”,开紫红色的小花,果实为黑色的小果子。

加拿大一枝黄花:为外来入侵种,繁殖能力很强,花粉会造成部分人群过敏,会产生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是一种必须消灭的有害种。

芦苇:生活在湿地里,可以包粽叶,也可以造纸,芦苇滩是动植物的家园,是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净化污水。

狗尾草:常见,生命力顽强,生长迅速,能够迅速覆盖空地。

葎草:也叫拉拉藤。茎上有刺,能够攀援其它植物并覆盖。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学生鼓掌)

教师提问:我们周围的野生植物对生态系统有什么重要作用?

学生讨论后回答:

野生植物是环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没有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就会崩溃,但是一些外来入侵种,如加拿大一枝黄花会破坏本地的生态系统,应该铲除。

4 首先发现于幕府山的珍稀植物秤锤树

秤锤树(Sinojackia xylocarpa Hu)是由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教授于1928年发表的我国特有植物树种,秤锤树的模式标本为世界著名的蕨类植物分类专家秦仁昌先生于1927年在南京幕府山采集。秤锤树属(Sinojackia Hu)也是我国植物学家发表的第一个新属。植物命名用拉丁文命名,过去中国植物命名人都是外国人,从秤锤树开始,植物有了中国人起的拉丁文名字。

秤锤树花洁白无暇、高雅脱俗。果实形似秤锤,极具特色;果序下垂,随风摇曳,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科学研究价值,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濒危树种。

幕府山是秤锤树的故乡,但是由于白云石的开采,植被被破

坏,秤锤树野生种消失,只有在公园里栽培着几颗秤锤树。

我们要保护自己的家园,让幕府山重披绿色,让秤锤树回到幕府山麓。

5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幕府山的植物?

学生讨论回答:

1 不乱砍滥伐树木

2 经常给树木浇水施肥,养护树木。

3 不开矿,不破坏环境。

三学生完成作业。

(完整版)我+们身边的植物

《我们身边的植物》(第1课时)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内容之一。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对植物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习深入地观察物象的方法,在写生过程中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习惯和线造型能力,为学生熟练的掌握线造型的方法打下基础。 (二)理论依据 1、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下的支架式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设计。 采用建构主义理论,为学生设计和建构学习框架,使教学环节设计更趋于科学性和学科化。利用支架式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一个易于掌握的知识框架。本课教学设计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欣赏、分析、体验等研究,进一步学习线造型的方法。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由学生通过尝试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解决方法。 3、贯彻启发性原则,提高学生的观察意识和分析能力 启发学生思考、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教学生学会学习。本课教学中,提出少而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并给学生时间,然后因势利导,使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并结合引导学生亲自观察、动手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我们身边的植物》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美术学科第八册造型。本课教学内容侧重于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分析、研究,利用线条对植物进行生动细致的刻画。通过法国画家卢梭和中国画家黄永玉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画家热爱大自然情感。激发学生用线造型表现植物的热情。 (二)学生情况分析

身边的植物 教案

金庭学校教师个性化备课表 课题身边的植物教学时间课时数 1 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 1.能够通过观察植物发现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够以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分析问题,表述观点的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与他人协作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对自己采集植物的分类,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分类方法和标准。 2.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意识到认识植物的重要,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植物的分类从外形上可从植物的各部分进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2.能够通过观察植物感受植物种类的丰富多样。 教学 重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教学 难点 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教学准 备 1.常见的植物四至五种(由学生进行采集)。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 我国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自然界中很多的植物能够治病救人,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你们知道我们周围都有哪些植物?你们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二、新授 认一认 1、课件出示四种身边常见的植物,请同学们辨认。(分别是:桂花树、西瓜、辣椒、铁树) 想一想

1. 从上图中,你们看到哪些植物? 2. 你还认识哪些常见的植物?(课件提供参考植物) (如:牡丹、香樟树、萝卜、法桐、柳树、高粱、榕树、向日葵、月季、枫树、榕树等) 认识植物的方法(眼看、手摸、鼻闻、口尝) 说一说 (给身边的植物分类) 1、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将同一类植物做上相同的记 号。 2、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3、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4、教师展示三种科学的分类方法,并告诉学生今后还会接触到更科学的分类方法 看一看(认识有趣的植物) 1、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三、拓展延伸 1、课后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植物 2、继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 3、完成第十页观察记录表 教 学 反 思

《1身边 的植物》教案

《身边的植物》教案 教学目的: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 3、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4、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颜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植物卡片、各种奇异植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那你知道咱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吗? 教学新课: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1、谁能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动图例,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手摸、鼻闻、眼看来掌握植物特征,认识植物。 3、提出课外观察的任务及注意事项,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4、分小组进行课外观察活动,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检查观察记录表的记载情况。 二、教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继续了解认识本地的一些植物。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1、介绍我国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教学新课: 一、给身边的植物分类: 1、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将同一类植物做上相同的记号。 2、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3、把自己上节课观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5、教师小结。 二、有趣的植物: 1、学生了解书中介绍的四种有趣的植物。 2、学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3、教师补充、小结。 三、拓展延伸:课后继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

2017年七年级生物上1.1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教案

2017年七年级生物上1.1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教案 1.1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区别我们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制定可行的观察计划。 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进一步描述身边的生物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3、培养学生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四、教学难点: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我们身边动植物的类别和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地球上有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那在这些地方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存着,那这些生物包括哪些

呢?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大类。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本植物都有哪些? 1、分析课本中的内容,对身边的植物怎么进行分类的? 2、生活中哪些植物属于乔木,哪些属于灌木,哪些属于藤本植物,哪些属于草本植物? 讲解:观察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植物,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植物有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果树和花卉等。常见的槐树、银杏等属于落叶乔木,松树、柏树也多是乔木,苹果树、柑橘树等也是,还有道路两旁的杨树、悬铃木都是乔木。常见的月季、牡丹等就属于灌木。在生活中的牵牛花、紫藤就属于藤本植物。菊花、百合、凤仙属于草本植物。并结合图片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探究二:大自然界中的动物分为哪几大类? 1、观察教材中3页的图,回答问题: (1)这些动物中哪些属于脊椎动物,哪些属于无脊椎动物? (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中哪些是家禽,哪些是家畜,哪些是宠物? 讲解:观察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家禽有鸡、鸭、鹅等。家畜有牛、马、羊、猪等。宠物有猫、狗、鱼等。结合一些图片讲解我们身边的动物的分类,重点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怎么区分。 提问:给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同学们回答应该是哪类动物。

小学科学教案之认识植物

小学科学教案之认识植物 学习目标: 1、灵活运用观察方法观察身边的植物; 2、培养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能力; 3、用多种方法记录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培养记录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5、体会到植物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应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学习重点: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学习难点: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学习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可爱的花草树木装扮了我们的环境,装扮了我们的生活,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们,了解他们,想呵护他们吗? 2.检查学生们采集的植物标本,并用一句话介绍你采集的植物。如:这是我最喜欢的菊花!这是我们家园子里的橙子树叶!这是我们校园里春天开放的海棠花!这是我们家地里种 的大蒜! 二、新课讲解 1、观察植物 (1)原来,我们的身边有这么多的植物,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现在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它们,看看我们的好朋友有什么秘密呢?每一位小朋友选你感兴趣的1-2种植物进行观察。(板书:观察) (2)师:如何观察?从哪些方面观察? 师:以前没发现的,现在发现了。包括它花的特点;叶的特点;茎的特点;果的特点以及生长的环境和季节特点;还可以是你通过查资料了解到 的它的特殊秘密等都可以。 2、观察狗尾草 (1)(出示狗尾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狗尾草,同桌讨论,它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 (叶又长又尖,茎又细又软,果实毛茸茸的,很想狗尾巴,是一年生杂草)

(2)同学们说得真好,接下来,请你们再观察它,把它的样子用简单的几笔画下来,拿出你们的课堂笔记。(教师巡视,将画得好的收上来几本) 3、大家基本上完成了,下面请各位同学当当小老师,评一评,这几位同学画得怎么样? 4、你们觉得像吗?(像、简单) 3、观察柳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4、观察比较大树和小草找出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我们请柳树哥哥代表大树,狗尾草弟弟代表小草。 (1)同学们,刚刚我们说狗尾草的茎又细又软,现在请拿出你们的树枝,捏捏,看看,柳树的茎是怎样的?(又硬又粗) (2)我们把像柳树这样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请你们举个例子。 把像狗尾草这样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请你们举例说说哪些是草本植物。 (3)好,接下来,小组讨论,比较柳树和狗尾草的相同之处。 教师巡视,指导。 (4)哪组先来? (相同点:都具有根、茎、叶,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空气,都是植物) (5)继续讨论柳树和狗尾草的不同之处。 (不同点:大树:很高大、寿命长、茎又硬又粗,木本植物;小草:很矮小、寿命短、茎又细又软,草本植物。) 5、给植物分类按照不同的生活环境,给植物分类。 三、拓展延伸你还有其他的分类标准吗?与同学们交流。 四、课堂小结植物的相同点是什么?你有哪些办法给植物分类? 板书设计观察身边的植物植物具有根、茎、叶,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空气,植物分类:生活环境、(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

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 ——王晓艳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周围的植物,从而认识周围的常见植物,并能够描述它们的牲,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植物的兴趣。本节课的还为植物分类提供植物的素材,通过认识不同植物的特征,也为下节课“给身边的植物分类作好准备。本节课既是对前一单元观察活动的深入,也是对后面的内容所作的铺垫。 2学情分析 这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对于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观察时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用眼睛看。虽然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观察并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可以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但毕竟对观察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特别是观察实践活动,如何在实践活动中综 合运用各种感官对同一事物或不同事物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点难的。而且组织课外观察活动,最忌无目的观察。所以本课要把重点放在观察方法的指导上。由于课外观察活动是分散的,因此观察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观察方法的指导,观察的 任务,评价方法,其它注意事项等等。 3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想了解与植物有关的事情。 科学知识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顔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4重点难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课题 师提问:你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吗?(370000种),这么多植物你认识多少? 我国明代的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就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 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真了不起! 那这节课我们从周围开始,也来仔细的观察、研究一下我们身边的植物,好 吗?(板书:身边的植物) 活动2【活动】二、认识周围的植物 (一))师:我们周的围有哪些植物,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它们是什么样的呢?(什么样的即是指植物的特征,如果直接说特征,学生可能不明白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老师也带来几种常见的植物,你能对号入座 吗? (二)、师:看来孩子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那这些植物给你们的感受 是什么?想知道植物的某些特点,应该怎样观察呢?(小组讨论) 交流观察方法:1.用眼睛看一看植物的颜色、形状2.鼻子闻一闻植物的味 道。3.手摸一摸植物的表面。4.舌头尝一尝可以吃的植物。

《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

《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想了解与植物有关的事情。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顔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植物卡片、各种奇异植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l 教学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那你知道咱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吗? l 教学新课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1、谁能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动图例,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手摸、鼻闻、眼看来掌握植物特征,认识植物。 3、提出课外观察的任务及注意事项,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4、分小组进行课外观察活动,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检查观察记录表的记载情况。 5、教师小结。 l 拓展延伸 继续了解认识本地的一些植物。 第二课时 l 教学导入 1、介绍我国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l 教学新课 一、给身边的植物分类 1、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将同一类植物做上相同的记号。 2、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3、把自己上节课观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5、教师小结。 二、有趣的植物 1、学生了解书中介绍的四种有趣的植物。 2、学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3、教师补充、小结。 l 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身边的植物

(完整版)《我们身边的植物》小学美术四年级说课稿

《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 教学中既要启发学生思维,又要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将新型的“发现学习”与传统的“接受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作为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呈现的学习材料,采取的是间接提供方式,让学生依据提供的事实或线索去独立发现事物的意义,从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材分析 《我们身边的植物》是北京市二十一世纪教材小学美术第八册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它与本册《我的老师》形成一个单元,本课目的是通过对植物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习精细的观察物象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并让学生学会用线表现植物叶片间的遮挡关系,以及疏密、朝向、翻转等变化,体会植物带给人的美。为五年级《精细的描写》跟《奇异的组合》做了铺垫,它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学会了用简单的线条表现物象,例如他们从学过厨房的一角,学会用线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与遮挡,但是在刻画细节或者物体前后穿差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并且他们观察方法也需要老师的训练与指导。

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由于学生不大会用线表现复杂的物象,应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分析,引导学生细致、认真地观察、感悟植物的形态特征。 2.学生在作业中往往把线条画得比较死板,植物的叶子千篇一律、缺乏变化,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变化,引导学生多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把植物画得更生动。 3.学生不会表现叶子的翻转变化,而且枝叶的穿插画的不好,前后关系表现不出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观察植物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并学习用线造型的方法表现植物。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线造型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观察植物生长产生的美和美术作品中植物的美,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植物的生长特点及表现。(通过学生观察、分析,欣赏课件解决。) 教学难点: 用线造型的方法表现植物的叶片不同姿态、翻转变化以及叶子间的遮挡穿插。(通过学生实践、研究及分析作品解决)

《第1节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教案

《第1节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区别我们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制定可行的校园观察计划。 2、能力目标: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进一步描述身边的生物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3、情感目标: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 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方法: 交流活动法、观察法、小组协作 教学用具: ppt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我们身边动植物的类别和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地球上有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那在这些地方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存着,那这些生物包括哪些呢?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大类。今天主要看看我们身边的动物和植物。 (一)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植物 讲解:大自然中的植物多种多样,不同的环境孕育着不同的植物,植物可分为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几类。结合图片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二)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动物 讲解:结合一些图片讲解我们身边的动物的分类,重点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怎么区分。提问:给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同学们回答应该是哪类动物。 活动:观察校园内或学校附近的植物和动物。 目的要求:1、识别校园内或学校附近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举例说出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画观察路线草图和做观察记录。 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选定区域做观察对象。 2、选定观察路线和重点观察点。 3、各组展开活动按照路线观察并绘制观察路线草图和记录结果。 4、各组成果交流,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 讨论:1、通过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你获得了哪些生物方面的知识? 2、通过小组合作绘制观察区域示意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3、你从其他组绘制的观察区域示意图以及汇报中学到了什么? 结论:我们身边的动植物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三)检测与评价 1、观察一种开花的植物,尝试画花的简图。 2、观察一种动物,说说它与其它生物油什么关系。 (四)阅读资料 市花市树的选择条件。

2017最新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1单元身边的植物)

第一单元身边的植物 1、校园植物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1)初步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 (2)了解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2. 科学探究 (1)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搜集信息。 (2)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植物进行比较,认识植物的特征。 3. 科学态度 (1)保持好奇心,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 (2)产生观察植物和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任务驱动 在校园里生长着许多的植物,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它们各自有哪些特征?在其他地方也能找到它们吗? 2、活动1 认识校园里的植物 (1)、让学生说一说校园里的植物。 (2)、出示课本第3页插图,问你认识些植物吗? (①狗尾草;②羊蹄甲;③叶下珠;④野苋菜;⑤牵牛花;⑥月季⑦菩提榕)(3)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的各个部分的特征。 注意引导学生使用关键词(如植株高度、叶、茎、形态等)对不同的植物进行科学描。 3、活动2 给校园里的植物分类 (1)让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进行合理分类。例如,可以根据植株的高度进行分类;可以根据植物的颜色进行分类;可以根据是否开花进行分类;可以根据秋天是否落叶进行分类;还可以根据叶子的形态进行分类;等等。 (2)出示课本第4页观察记录表

让学生说一说彬彬是按植物的什么的特点来分类的? 4、总结: 2、白兰和银杏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1)初步认识白兰和银杏各组成部分的特征。 (2)了解白兰和银杏具有许多相同的特征。 2. 科学探究 (1)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2)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乔木具有的共同特征。 (3)能用一定的标准去寻找相似的植物。 3. 科学态度 (1)认识到植物世界是多姿多彩、多种多样的。 (2)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二、教学过程 1、任务驱动 生活情境:四位主题人物站在教学楼四楼的阳台上,看到白兰和银杏的树冠顶部。这是学生在学校里的一个写实的场景。学生下课时,在阳台边,常能见到乔木茂密的树冠。 产生问题:白兰和银杏都长得很高。它们的树干是否一样呢? 请学生们用科学的方法对一棵完整的白兰和银杏植株进行有序的观察,了解其树干、枝条等的特点。 2、活动1 观察白兰和银杏的茎 白兰和银杏是常见的绿化树种,在校园和社区的路边常常能见到它们。(1)指导学生观察白兰和银杏的茎 ①提出问题:它们的茎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②小组汇报和展示,交流各自的观察成果。 3、活动2 辨识白兰和银杏

身边的植物教案详案

身边的植物 目标:1、让学生通过活动,知道一些关于植物的知识,如:我们这里室内可以种植一些什么花卉,该注意哪些问题;植物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等。 2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掌握一点调查、研究的方法。学会查阅、分析、运用资料,从而 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知道植物的美好与作用,愿意保护植物。 活动内容:观察、了解植物,并收集关于植物的资料,掌握更多的关于植物的有关知识。 活动方法:调查、研究、访问、查阅资料等 时间划分: 第一阶段:课题的引入(2课时)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整理资料(6课时)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1课时) 过程: 一、开头语 师: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分成了四个小组,对《身边的植物》这一专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大家积极性很高,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收集、整理了有关的资料。各小组的活动肯定是硕果累累。这节课,就请各小组把你们的活动情况及成果进行展示、汇报、交流。大家有勇气、有信心吗? 师:现在请各小组的组长与大家见个面,并作以简短的自我介绍。 二、各组检查 师:为了让汇报万无一失,现在请各小组再检查一下汇报的准备情况。小组成员之间也互相打打气,鼓鼓劲,加加油。力争让自己组的汇报最精彩。 三、准备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都跃起跃跃欲试。哪个小组首先汇报,让我们一睹为快呀?下面有请室内花卉种植小组为大家汇报。在汇报之前,老师提个小小的要求,即:当有同学在汇报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每当别组的同学汇报完成以后,其他小组同学可以针对这个组汇报的内容进行补充。 (一):室内花卉种植小组: 此组放照片的人员:李周毅(组长),另外,她还负责过渡各个问题。 1、了解居室内适合栽种哪些花草。 汇报内容: 过渡语:生自己介绍(略) 空气清道夫——芦荟、吊兰、虎尾兰、一叶兰、龟背竹是天然的清道夫,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天然吸尘器——桂花、腊梅、花叶芋、红背桂等是天然的除尘器,能截留空气中的飘浮微粒及烟尘。 杀菌消毒剂——玫瑰、桂花、紫罗兰、茉莉、蔷薇、铃兰、紫薇等芳香花卉产生的挥发性油类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 精神增效剂——丁香、茉莉、玫瑰、紫罗兰、薄荷等植物可使人放松、精神愉快,有利于睡眠。 结束语:生自己总结(略) 2、查阅有关书籍,了解居室养花种草要注意些什么?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的过渡语:生自己介绍(略) 汇报内容:(1)家庭养花不宜贪大求全。家庭养花应根据寄居室大小来选择株形大小。 (2)数量适中,外形美观,对家人无害的种类。 (3)室内养花并非越多越好。一般15平方米左右的居室,只宜放2盆中型、大型植物,而小型植物可以放3——4盆足矣。 (4)养花前必须了解花性,以防花一养,身体就出毛病。

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身边的植物 单元测试卷B卷

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身边的植物单元测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10题;共10分) 1. (1分)白兰和银杏属于________,月季和茉莉属于________。 2. (1分)酢浆草和狗尾草属于________植物,葡萄和爬墙虎属于________植物。 3. (1分)睡莲和荷花属于________植物。 4. (1分)地球上植物的种类繁多,________就是“植物的博物馆”。 5. (1分)为了使各种植物适应本地生长条件,________常常将植物分区种植。 6. (1分)植物园除了制作植物标识牌外,还会为植物制作________。 7. (1分)按照植物的用途分,植物园里的分区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 8. (1分)乔木的特点是植株________,有明显而坚硬的________。 9. (1分)睡莲和荷花都有适应________环境的特点。 10. (1分)在自然界中,生长着许多特殊形态的植物,如长着奇特捕虫笼的________,长着跟石头一样真假难辨的________等。 二、填空 (共1题;共1分) 11. (1分)看图写出相应的植物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F.________ 三、判断题 (共6题;共6分) 12. (1分)草本植物的通常具有质地柔软的草质茎。 13. (1分)葡萄长有吸盘,爬墙虎长有卷须。 14. (1分)睡莲和荷花的叶子都是圆的,但睡莲的叶子有缺口。 15. (1分)乔木区、藤本植物区是按照植物所需要的环境来划分的。 16. (1分)植物园里的知识展板更能详细地介绍植物知识。 17. (1分)在自然界中,除了常见的植物外,还有许多形态特殊的植物。 四、选择题 (共6题;共6分) 18. (1分)下列植物中不属于形态特殊的植物是() A . 猪笼草 B . 王莲

我们身边的植物教案

生物教师授课部分 一引入课题 教师引言:滑坡是我们周边重要的地质灾害,为了防止滑坡,就要开展植物栽培,那么我们周围有哪些常见植物呢?它们在环境中起到什么作用呢?让我们了解周围的植物和它们的特点吧。 二师生互动 1幕燕风光带的变迁 幕府山是位于南京市北郊的小山,历史上环境优美,植被丰富,中国人命名的第一种植物,秤锤树就是在幕府山被发现。但由于开采白云石,导致环境被破坏。海拔205米高的主峰,被削成38米高的小山头,经历开采磨难的幕府山,要想恢复到原来的生态环境,估计还要等上200年。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环境的整治和幕燕风光带的建设,尤其是幕府山东部的建设,使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绿化率提高,据调查,幕府山有种子植物483种,我们昨天对周围的植物进行了识别和调查,通过搜集资料,认识了很多植物,请小组长介绍一下我们身边的栽培植物。 2 我们身边的栽培植物 小组长展示植物的图片和标本,介绍它们的形态结构和作用。

樟树:有芳香的气味,能够驱虫,过去用来做樟木箱,存放衣服。一年四季常绿,是良好的行道树,不过不耐寒冷,南京基本上是分布的北限。 女贞:一年四季常绿,能够吸收污染气体,也是很好的行道树种。 小叶女贞:是一种灌木,一年四季常绿,能够作为绿篱植被。 大叶黄杨:常绿灌木,能够吸收污染气体,能够作为绿篱植被。 麦冬:常绿草本植物,可以作为花圃的配草。 侧柏:我们常说松柏长青,侧柏树形庄严,是常见的行道树。 二球悬铃木:我们经常说的是法国梧桐,实际上法国梧桐是三球悬铃木,二球悬铃木俗称英国梧桐。它速生,树冠高大,吸收污染气体,遮荫效果好,但是初夏刮毛毛很让人不舒服。 桑树:它的叶子能够养蚕,所以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迎春花:在三月份开黄色的小花,十分美丽。 剑麻:一年四季常绿,花朵洁白,既可以观赏,剑麻的枝叶也可以用来制作缆绳。 紫薇:它的树干很光滑,也叫光皮树,花朵美丽可爱,象一串小灯笼。

《第一节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教案

《第一节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区别我们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制定可行的校园观察计划。 2、能力目标: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进一步描述身边的生物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3、情感目标: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 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方法: 交流活动法、观察法、小组协作。 教学用具: ppt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我们身边动植物的类别和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地球上有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那在这些地方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存着,那这些生物包括哪些呢?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大类。今天主要看看我们身边的动物和植物。 (一)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植物 讲解:大自然中的植物多种多样,不同的环境孕育着不同的植物,植物可分为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几类。结合图片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二)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动物 讲解:结合一些图片讲解我们身边的动物的分类,重点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怎么区分。提问:给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同学们回答应该是哪类动物。 活动:观察校园内或学校附近的植物和动物。 目的要求: 1、识别校园内或学校附近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举例说出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画观察路线草图和做观察记录。 过程: 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选定区域做观察对象。 2、选定观察路线和重点观察点。 3、各组展开活动按照路线观察并绘制观察路线草图和记录结果。 4、各组成果交流,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 讨论: 1、通过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你获得了哪些生物方面的知识? 2、通过小组合作绘制观察区域示意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3、你从其他组绘制的观察区域示意图以及汇报中学到了什么? 结论:我们身边的动植物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三)检测与评价 1、观察一种开花的植物,尝试画花的简图。 2、观察一种动物,说说它与其它生物油什么关系。 (四)阅读资料 市花市树的选择条件。

有用的植物 教案

有用的植物(大班主题) 一、建议开展的时期:三月份 二、主题来源: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植物,但是,这也从未引起过孩子们的注意,虽然孩子们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却很少思考些什么问题,于是,想通过这样的一个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共同来关心身边的一些东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时让孩子们养成一种喜欢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发现一些自然现象,并想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学习方法,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去结识更多的植物朋友,让孩子真正喜欢植物,喜欢大自然,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开了植物,人类将无法生存。 三、主题的内容与要求: 1、关心周围与我们一起生活的花草树木,感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要爱护植物。 2、区别蔬菜的不同品种,了解蔬菜的品种越来越多。 3、了解一些种植蔬菜的新方法,关注技术在蔬菜培植中的运用。 4、了解有些植物具有保健、治病的作用。 四、环境创设: 1、利用季节的特征,将活动中室的一面板用各种田野里的东西装饰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幼儿似乎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从而感受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植物,植物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萌发去探索植物的愿望。 2、活动室内悬挂幼儿自己制作的树,将教室布置成一片小树林。 3、开辟小小种植园,让幼儿每天去观察一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并作些记录。 4、布置一个“植物的问题”角落,把幼儿发现的植物问题在墙壁上展示出来,与其他幼儿共同分享、讨论。 5、开设一个“小药铺”展示各种有保健作用的植物。

五、资源整合: 1、请家长带幼儿参观菜场,了解蔬菜的种类及食用方法等知识. 2、培养孩子爱吃蔬菜的习惯. 3、请家长收集有关植物的知识,并让孩子认识周围常见的花和树。 4、带孩子去参观温室技术,了解无土栽培。 5、收集一些保健茶和里面的成分组成的材料。

四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第一单元 身边的植物粤教版(含解析)

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身边的植物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白兰和银杏属于________,月季和茉莉属于________。 2.酢浆草和狗尾草属于________植物,葡萄和爬墙虎属于________植物。 3.睡莲和荷花属于________植物。 4.地球上植物的种类繁多,________就是“植物的博物馆”。 5.为了使各种植物适应本地生长条件,________常常将植物分区种植。 6.植物园除了制作植物标识牌外,还会为植物制作________。 7.按照植物的用途分,植物园里的分区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 8.乔木的特点是植株________,有明显而坚硬的________。 9.睡莲和荷花都有适应________环境的特点。 10.在自然界中,生长着许多特殊形态的植物,如长着奇特捕虫笼的________,长着跟石头一样真假难辨的________等。 二、填空 11.看图写出相应的植物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F.________ 三、判断题 12.草本植物的通常具有质地柔软的草质茎。() 13.葡萄长有吸盘,爬墙虎长有卷须。()

14.睡莲和荷花的叶子都是圆的,但睡莲的叶子有缺口。() 15.乔木区、藤本植物区是按照植物所需要的环境来划分的。() 16.植物园里的知识展板更能详细地介绍植物知识。() 17.在自然界中,除了常见的植物外,还有许多形态特殊的植物。() 四、选择题 18.下列植物中不属于形态特殊的植物是() A.猪笼草 B.王莲 C.生石花 D.杜鹃花 19.不是按照植物所需要的生长环境来分区的是() A.水生植物区 B.阴生植物区 C.沙生植物区 D.药用植物区 20.属于水生植物的是() A.水葫芦 B.豌豆 C.牵牛花 D.仙人掌 21.像葡萄一样长有卷须的植物是() A.爬墙虎 B.豌豆 C.常春藤 D.爬山虎 22.下面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矮树丛粗细不一,分支很多,植株低矮 B.乔木植株高大,有明显坚硬的主干。 C.葡萄藤常常攀缘在架子上生长,爬山虎常常攀缘在墙壁上生长。 D.睡莲和荷花的藕都可以食用。 23.不是常见的绿化植物是()

我们身边的植物

我们身边的植物 一、鹅掌柴 1.植物介绍 鹅掌柴,也称鸭母树(种子植物名称)、鸭脚木(广东、广西土名),是被子植物门五加科下的一个物种,该物种是为热带、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常见的植物,该物种是中国南方冬季的蜜源植物;木材质软,为火柴杆及制作蒸笼原料;叶及根皮民间供药用,治疗流感、跌打损伤等症。 2.生活习性 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鹅掌柴的生长适温为16~27℃。3~9月为21~27℃,9月至翌年3月为16~21℃。在30℃以上高温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冬季温度不低于5℃。若气温在0℃以下,植株会受冻,出现落叶现象,但如果茎干完好,翌年春季会重新萌发新叶。鹅掌柴喜湿怕干。在空气湿度大、土壤水分充足的情况下,茎叶生长茂盛。但水分太多,造成渍水,会引起烂根。如盆土缺水或长期时湿时干,会发生落叶现象。鹅掌柴对临时干旱和干燥空气有一定适应能

力。鹅掌柴对光照的适应范围广,在全日照、半日照或半阴环境下均能生长。但光照的强弱与叶色有一定关系,光强时叶色趋浅,半阴时叶色浓绿。在明亮的光照下斑叶种的色彩更加鲜艳。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盆栽土用泥炭土、腐叶土和粗沙的混合土壤。 3.园林与观赏 鹅掌柴大型盆栽植物,适用于宾馆大厅、图书馆的阅览室和博物馆展厅摆放,呈现自然和谐的绿色环境。春、夏、秋也可放在庭院蔽荫处和楼房阳台上观赏。可庭院孤植,是南方冬季的蜜源植物。盆栽布置客室、书房和卧室,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能给吸烟家庭带来新鲜的空气。叶片可以从烟雾弥漫的空气中吸收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并通过光合作用将之转换为无害的植物自有的物质。另外,它每小时能把甲醛浓度降低大约9毫克。 二.龟背竹 1.植物介绍

《认识身边的植物》活动方案 (2)

《认识身边的植物》科学实践活动方案 寿光市教科研中心 一、认识植物活动开展的背景 1.部分青少年对身边司空见惯的植物一无所知,确实有人麦子跟韭菜不分。 2.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游戏和网络游戏中解脱出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汲取丰富的营养。 二、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有目的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小组合作和个人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三、推荐认识的范围 认识家中的植物 认识院中的植物 认识小区里的植物 认识学校里的植物 认识周围的植物(路边、公园、、、、、) 你在某地见到的植物(旅游途中、、、、) 认识附近农作物 四、认识植物的有关知识 名称、科目、图片、资料、特征、特性、用途、、、、 五、认识的途径、方法

途径:日常所见、上学路上、假期旅游、学校组织考察游学、与爸妈一起观察等。可以采取查阅资料、上网查询、请教师长、请教植物专家(农民伯伯)等。 方法:科学教师可利用科学课的时间指导学生自由分组,也可有目的分组;制定观察计划,整理资料的方法等。可以按植物种类、观察地点、季节等进行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六、成果评选原则及主要标准: 1.分市直和镇街两个层次评比。原则每学期一次,市级评选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并作为课程教学情况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 2.活动过程安排科学、合理。材料内容真实、图文并茂。 七、特别注意 1.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 2.尽量不增加学生负担,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3.不提倡家长的过多干预,不增加家长负担。家长主要落实安全监管。 4.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个体主动性、聪 明才智和创新能力。 根据教科研中心要求,各学校按季节(春、夏、秋、冬),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相关资料集结成册,在每个季节的结集中,也可再按植物的类别等进行分类。此项工作是教科研中心一项重要工作,各单位要引起高度重视,充分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区域性,落实开展好。

一年级科学教案身边的植物

身边的植物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 的特征,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 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想了解与植物有关的事情。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顔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教学难点: 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那你知道咱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吗? 教学新课 一、 1、谁能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动图例,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手摸、鼻闻、眼看来掌握植物特征,认识植物。 3、提出课外观察的任务及注意事项,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4、分小组进行课外观察活动,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检查观察记录表的记载情况。 6、教师小结。拓展延伸继续了解认识本地的一些植物。第二课时教学导入 1、介绍我国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教学新课 二、给身边的植物分类 1、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将同一类植物做上相同的记号。 2、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3、把自己上节课观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5、教师小结。 三、有趣的植物 1、学生了解有趣的植物。 3、学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3、教师补充、小结。 四、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美术《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 人美版北京义务教材改革实验教材 教材分析: 《我们身边的植物》是北京二十一世纪教材小学美术第八册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目的是通过对植物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习精细的观察物象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并让学生学会用线表现植物叶片间的遮挡关系,以及疏密、朝向、翻转等变化,体会植物带给人的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观察植物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并学习用线造型的方法表现植物。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线造型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 观察植物生长产生的美和美术作品中植物的美,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植物的生长特点及表现。(通过学生观察、分析,欣赏课件解决。) 教学难点: 用线造型的方法表现植物的叶片不同姿态、翻转变化以及叶子间的遮挡穿插。(通过学生实践、研究及分析作品解决) 一、引导认知阶段 (一)植物作用 同学们看!教室里多了许多漂亮的植物,你们家里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植物?为什么摆放这样的植物,他们有什么作用? 生: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医用药用等等。

前几天是母亲节,你们有没有送给自己妈妈一束美丽的康乃馨?植物还可以起到传情达意的作用。 (二)认识身边的植物 游戏 1 :你们认识桌子上这些植物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个抢答游戏“对号入座”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的认出这些植物? 生:绿萝、红掌、滴水观音、巴西木、银皇后等等。 (三)学科整合:用语言描绘植物的特点 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植物老师有一句描写植物的句子,你们猜猜看,我说的像哪盆植物? “弯曲延伸的枝条,柔软碧绿的枝叶,像一个个小精灵在跳着欢快的舞蹈。” 生:绿萝 我们课前也收集描写植物的词句,老师将这些词句精简,展示给大家,你能用这些词句形容一下身边植物带给你的感受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