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新文化运动。
首先,我带大家走进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19世纪末时,资产阶级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20世纪初,资产阶级辛亥革命,敲响了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丧钟,但是,民主政治与中国擦肩而过,于是,有一群激情洋溢的人们,他们认识到国家贫困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要振兴中华,必须首先刷新国民的观念。
于是,他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重铸国魂为理念,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思想壮歌——新文化运动。
好,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说民主政治与中国擦肩而过?生:(略)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专制制度,但是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后来还一度恢复帝制,国内军阀割据混乱,思想界尊孔复古。
(以图片展示)在当时,整个社会仍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慢慢长夜,如何才能迎来光明呐?陈独秀说了那么一句话:“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个先生……”师:两个先生指谁?生:(略)师:民主和科学跟两位先生有什么关系?何以会给民主和科学带上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帽子呐?生:(略)师:根据英文民主和科学单词中的第一个字母音译而来,好,我再请一位同学回答,这两位先生是来自于哪里呐?生:(略)师:来自西方。
所以这边的民主要求每个人自主自由,科学是对于一些事物,一些思想我们应该持一种怀疑的态度而不能够去盲从,要用科学来说明真理,要用事实来说明真理,所以陈独秀就是告诉我们大家要引进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西方的自然科学。
那么,就是在这种背景和指导思想的之下,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展开了。
好,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几个问题: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运动中心,主要阵地,代表人物。
生:(略)师:好,首先看第一个问题,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是……运动中心是北京,主要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吴虞。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则材料。
材料一:“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知识汇总】一、《新青年》的创办★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①中华民国建立后,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对青少年产生了强烈影响②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文化政策③一些进步知识分子认为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要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4、最早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胡适。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6、新文化运动两面大旗:“民主”和“科学”7、民主与科学的解释:民主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它以法国为榜样,反对君主制和军阀独裁,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
它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树立起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民主和科学的英文分别是Democracy和Science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我们称之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9、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指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独裁专制。
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认为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从来没有民主和科学,要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必须用民主取代专制,中国要富强,也必须要提倡民主10、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陈独秀认为“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当时,《新青年》杂志上刊载了许多宣传无神论,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来驳斥神鬼迷信的文章1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新文化运动强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的奴隶,要求从封建传统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发展。
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九课《新文化运动》王保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教学方法:学生表演、讲解法、情境学习法、多媒体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视频并说明中国文学能取得如此成就很大程度得益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文化运动,板书课题:新文化运动。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
现在,有请当时爱国知识分子中的几位著名代表,看他们怎么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并请他们作自我介绍:第九课新文化运动一.《新青年》的创办1.背景学生们阅读课本并回忆一下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以后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袁世凯登基、祭孔图片)。
这些说明了什么?什么是孔子之道呢?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学生版)班级姓名一.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2.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3.关键字词(念三遍,抄写两遍)袁世凯尊孔复古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民主和科学《新青年》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二.自主学习1.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自由、、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受到知识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而为实现独裁,颁布《》,恢复孔教,新旧思想发生了激烈冲突。
2. 年起,进步知识分子、、、,以《》为阵地,高举和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主要有:前期:①提倡,反对②提倡,反对③提倡,反对④提倡,反对后期:1917年,的胜利,使中国知识分子开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以李大钊为代表开始宣传。
(李大钊的两篇文章《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创办了一个杂志《每周评论》)4.新文化运动的意义:①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运动.②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③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④局限性: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三.课堂练习基础巩固1.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ﻩD.胡适2.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①民主②平等③博爱④自由⑤科学A.①②ﻩB.②③ﻩ C.③④ﻩD.①⑤3.把反封建内容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的代表人物是A.陈独秀ﻩﻩB.李大钊ﻩC.鲁迅ﻩD.胡适4、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5.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15年李大钊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B.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狂人日记》,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C.新文化运动将斗争的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D.陈独秀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6.“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第9课新文化运动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维新派鼓吹改良,革命派力主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进一步思索中国的前途何在,他们萌发了想西方学习思想文化的愿望,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对“纲常伦理”等很难理解,需要教师主义选材,引导学生完成由看现象到懂含义的过程。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容易与教师、历史人物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共鸣,所以,本课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的良好平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置情境、制造矛盾、设置悬念、明确归纳、自然发掘、紧扣课本、朗读体味、主动探究、联系乡土教材等方法,结合多媒体手段组织本课教学活动。
通过填写图表、知识探究与拓展完成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检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与意义
策略:通过“现场访谈”、“共同讲述”、“展望与反思”三个环节的设置,在师生共同探讨中学习新文化运动之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通过“问题探究”进一步加深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理解。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孔子
策略:通过“社会现象”、“现场访谈”、“学者评说”三个环节与学生一同认识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从而客观的评价孔子的思想。
教学过程预设: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与方法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欢迎同学们来到《新闻调查》的演播现场,让我们持续关注社会,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有志少年。
展示《北大旧址》图片,略加说明,引出发生在民国初年,以这里为中心刮起得的一场社会进步的风暴。
观看北大校址图片创置情境,引
起学生的求知欲。
一、社会现象: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引出下述“新闻”:
展示历史镜头一:袁世凯祭孔、祭天;
展示历史镜头二:帝国主义纷纷拜谒孔子;
问题1:看完上述社会现象,你有什么感想?
二、学者评说:
问题2:今天我们在现场请来了四位赫赫有名的学者,请大家猜猜他们是谁:
展示暗示学者身份的四句话,
通过对辛亥革命影
响的回顾,引起学生将
历史镜头一、二的内容
与社会潮流作对比,引
发对不协调的现象的关
注。
通过对文字的推
测,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感受四位学者的精
神气概。
学生畅所欲言,谈当
时社会上与民主、进步
的潮流不协调的现象,
谈如何改变这些现象
学生看书归纳新文
化运动代表人物的言
行。
通过看表格、图片和
制造矛盾,激
起学生对袁世凯自
尊孔复古、倒行逆
施的质问。
设置悬念,调
动学生主动思考的
积极性,感悟一代
哲人的人生价值
观。
明确归纳新文
化运动前夕历史进
步的潮流和暗中涌
动的逆流,帮助学
生理解运动的历史
背景。
通过学生自由
发言,自然发掘出
新文化运动将要反
学生猜测后再公布学者的照片。
展示学者对上述现象的评说,揭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背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袁世凯倒行逆施、尊孔复古和帝国主义妄图进一步控制中国。
三、直面历史:
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民国初年的中华大地”之历史进步洪流和反动势力行历史倒车。
四、现场访谈:
问题3:作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少年,你要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抵制与社会进步背道而驰的现象?
五、主持人讲述:
问题4:让我们看一看,四位激进的学者是怎么做的?
点评学生的回答之后,展示表格:《新文化运动概况》,做进一步的归纳与讲述。
六、展望与反思:
问题5:新文化运动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七、历史回望:
归纳、回顾本节可内容,填写图表《新文化运动》空白。
八、人生感怀:听教师讲述,对新文化
运动的开始标志、代表
人物、活动中心、主要
内容等做了解。
填表复习本课知识。
观看片段,引起共
鸣,共同朗读
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
对传统文化不应全盘否
定,要传承优秀文化的
结论,同时对当今祭孔
活动中行跪拜之礼,仿
效古代祭天等不和谐的
现象进行批判。
学生自行查找资料:
了解辛亥革命前后
芜湖的历史,感受新文
化运动与个人的命运紧
紧相连。
对的各种社会现
象,同时激发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
紧扣课本,训
练学生阅读与归纳
的能力。
训练学生的整
理知识的能力,巩
固所学
朗读体味伟人
少年时代的满腔赤
忱,升华自我的爱
国热情。
主动探究,加
深对新文化运动进
步性与局限性的理
解,并引起学生对
当今社会现象的思
考,从而树立正确
的对待传统文化的
态度——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
联系乡土教
材,增强学生的主
人翁意识,拓展课
堂所学知识。
播放《恰同学少年》中,毛泽
东带领湖南师范同学背诵《少年
中国说》片段。
九、探讨问题:
展示材料:钱玄同对中国文化
的否定
展示图片:近年来各地大兴祭
孔活动
问题探究:上述两则材料中的
现象,你是否赞成?我们应该怎
样对待传统文化?
十、探索新知:
展示:《安徽俗话报》
探索新知:你知道这份报纸的
来历吗?尝试自己查找资料,从
中发现中华民族的革命历程与我
们息息相关。
设计小结:
本课设计力图通过谈话的方式完成教学,并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多次创设自由发言、主动思考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历史,体味新时代青年学生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并由此激励自己勤奋、务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