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考试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8
上海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
考试科目:影片分析(2004年改在复试中进行,像第三大题100分的影片分析都是当年的热点影片,在专业辅导班上也都提到,不用担心。)
一、简荅题(共20分)
1. 电影评论一般可分为哪几种写作类型?5分
2. 请列举出传统的或现代的电影批评方法各三种以上。5分
3. 什么叫场面调度?场面高度批评方法分析的基本元素有哪些?
二、简析题(共30分)
1. 试分析基耶洛夫斯基是怎样在<<蓝色>>中运用蓝色基调及一系列蓝色道具来阐发其作品意义的?15分
2. 阿巴斯的<<橄榄树下的情人>>的结尾,有一个长达数分钟的大全景长镜头,表现在一片橄榄树丛中中,男主角对女主角的追逐,而在最后,显然已经追上了女主角的他,则返身奔跑了回来。结合全片,谈谈你对这个结尾的理解。15分
三、影片分析(共100分)
<<和你在一起>>(陈凯歌)
<<美丽的大脚>>(杨亚洲)
<<寻枪>>(陆川)
要求:
1. 请在上列影片中任选一部写一篇电影评论。
2. 请自列文章标题,无题者扣分。
3. 文从己出,立论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谨完整。
4. 字数2500—3000字左右。
(注:这些题目在专业辅导班上一般会给定要看影片的范围,这样针对性就很强了。平常多看些名片或较有影响及每年热点的片子,不会考偏的影片)
上海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
考试科目:电视制作基础。(复试中进行,且报制作方向才要考这一科,报美学,编导或制片方向就可以不看这本书)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景深
2、电视制作的要素
3、相加混色法
4、三基色
5、景别
6、三角照明原则
7、脱机编辑
8、录像带上的磁迹
9、声画对位
10、淡变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声音通过艺术处理可以产生哪些作用?
2、摇镜头和移镜头在拍摄时有什么区别?
3、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有什么区别?
4、蒙太奇包括哪三层意思?
5、什么是人眼的视觉惰性?人眼的视觉残留时间为多少?
6、广角镜头与窄角镜头有哪些特征?
7、如何通过调白平衡使所摄画面的色调偏红?
8、主光,逆光和副光在电视照明中的功能是什么?
三、综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画面构图中前景和背景的艺术作用?
2、综述非线性编辑的特征。
3、在拍摄时你应如何掌握轴线规律?
上海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电影学
考试科目:中外电影史(这门无论报考电视和电影都是初试专业课)
一、名词解释:(任选14题,每题2分,共28分)
1、张石川
2、郑正秋
3、中国第一部有声片
4、“新兴电影运动”
5、“孤岛电影”
6、费穆
7、三突出
8、“电影和戏剧离婚”
9、香港新浪潮
10、德国表现主义
11、法国印象主义
12、柴伐蒂尼
13、希区柯克
14、黑泽明
15、阿巴斯
二、简答题(任选4题,每题8分,共32分)
1、电影史的分期及其原则。
2、昆仑影业公司在创作上的主要特征。
3、“台湾新电影”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4、卢米埃尔和梅里爱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
5、比较爱森斯坦的“理性蒙太奇”和格里菲斯的“平行蒙太奇”。
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20分)
1、试论中国电影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的代表人物、作品及主要特征。
2、试论法国“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以及思想艺术特点。
3、试论中国电影进入九十年代的发展格局。
上海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电影学
考试科目:影视理论。(这一科也是初试专业科目,多看些有关影视艺术方面的文章,关注一些热点问题,及对热点影视作品的评论和分析,这些都是大题,答题时思路尽量开阔,表
现你的理论功底。)
一、辨析并论述下列各题。首先判断其准确与否,然后具体阐述自己的判断理由与见解。(每题15分,计30分)
1、“电影是片断的世界”
2、“在电影里,能指和所指几乎是一致的,:电影的符号是下一个短路的符号。”
二、回答下列各题(每题20分,计60分)
1、电影、电视艺术和舞台艺术的同与异?
2、电影时间与电影空间及其关系?
3、电影电视语言是“某种意义上的语言”、又只是“特定意义上的”语言?
四、结合电影或电视现象论述下列各题(每题30分,计60分)
1、当代世界电影中主流电影的美学趋向及其必然性根据与基础。
2、前一时期有文章介绍,西方已有不排斥“虚构”的“纪录”电影。所以要“虚构”,就在于“虚构有时比真实更真实”,“纪录片表现的东西最容易使人信以为真,可是最容易被人相信的东西也最会骗人,故事片长期以来被定义为“虚构的影片”,事实上就连那些声称“本片纯属虚构”的故事片讲述的事情也未必虚假”。结合实际论述你自己对“纪录片”及真真实性观念的认识。
谢晋模式
所谓模式,即思维的范型,每个人都有稳定性的部分,每个人都有变化,因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弹性,但他的思想中总有一些固定的意念。我们的态度是反对模式化不反对模式。作为一个人,创作的模式化就意味着定型,定型就意味着衰落。
谢晋模式稳定在政治伦理情节剧中,变化在依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表现新时期各个人物的变化,保持同主流电影的同构性,符合群众的审美特点,因而具有无比巨大的电影观众,这也是朱大可在批判谢晋模式中所不能解释的。
抗战后中国电影格局
(香港,孤岛,大后方)——上海——1。文华(心灵世象,市民生活)2。昆仑(史诗,波澜壮阔)
十七年电影
1. 革命历史题材,<红旗谱>,<青春之歌>
2. 革命现实题材,<林家铺子>,<早春二月>
场面调度&空间调度
场面调度是从戏剧中引进而来.指导演对画面空间中所出现的一切形象构成元素的有机控制,分为动作调度和画面构图.必须以镜头画框处于静态,画面空间相对稳定为前提空间调度是通过画面景框及兼画面空间的运动变化实现的.场面调度和空间调度有交叉电影假定性:
指电影与被拍摄对象的非同一性,是电影对现实进行艺术概括的一种方式,因是帮助电影作品达到本质真实,进行典型化的必要手段.
一. 名词解释:
费穆
香港新浪潮
希区柯克
柴伐蒂尼
黑泽明
阿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