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69.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章福利经济学第一节1、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判定的学咨询,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借以判定一种经济体系的运行时增加依旧减少了福利。
2、效用指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主瞧感受,或者讲物品和效劳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
⏹效用具有三个特点:主瞧性、伦理中性、相对性。
⏹分为两类:基数效用〔分析工具: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序数效用〔分析工具:无差异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线分析法〕。
3、社会福利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汇总和集合。
社会福利分类:1、帕累托型社会福利:要紧强调效率。
罗尔斯型社会福利:要紧强调公平。
2、经济福利:能够用货币来衡量的社会福利。
一般福利:不能用货币度量的社会福利。
第二节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和特征1、旧福利经济学〔理解〕代表人物庇古,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基数效用假设和人际关系能够比立的前提条件下的,其理论体系被称为旧福利经济学。
旧福利经济学:庇古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响,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局部才是经济福利●庇古依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全然的福利命题:①国民收进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②国民收进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旧福利经济学的争议:1、效用是人的主瞧感受,是不能够用基数来度量的。
2、一个人的效用和另一个人的效用是不能够进行比立的。
3、适用于所有人的基数效用的度量单位是不存在的。
4、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富人的货币应该转移一些给穷人,西方经济学家对此最为忌讳。
2、新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建立在序数效用假讲和无差异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线分析的根底上,以防止设计福利计量手段和效用的人际比立关系咨询题。
其要紧要点如下:1、效用是人的主瞧感受,是不能够用基数来度量的。
福利经济学1.福利经济学所关注的社会福利,指的不仅仅是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对贫困人口或者受灾群众的财政转移支付等等。
2.福利经济学一直认为,社会福利就是所有社会成员的个人福利,而且社会福利仅仅与社会成员的个人福利相关,与其他方面都无关,这一观点被称为福利主义,也称为个人主义。
3.福利经济学是试图明确表达一些命题的研究分支,我们根据这些命题来判断一种经济状态对应的社会福利比另一种经济状态对应的社会福利是高还是低。
4.福利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判断社会福利的高低。
5.非理性可能至少是出于下面两种原因:1.顽固地坚持一些习惯、习俗、原则等。
2.对危险或痛苦的过分恐惧,或者受快乐的过分诱惑。
6.休谟的这种划分被西方经济学家们称为“休谟的铡刀”或者“休谟定律”。
7.20世纪30年代初,福利经济学界出现了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福利经济学不应该是规范的,而应该是实证的,或者说是“价值中立”的。
8.旧福利经济学的主要观点:1.经济学是解决物质福利或者经济福利的。
2.能够给人们带来满足的物品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
3这样的基数效用可以进行一般人的人际间的比较。
4,。
继承了应该效用主义伦理学的传统。
9.帕累托被认为是序数效用理论之父。
10.我们所熟悉的帕累托标准,即如果从一种社会状态到另一种社会状态的变化,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增加,而同时又没有使任何一个人的福利减少,那么,这种变化就是好的,可取的,人们所希望的。
11.帕累托标准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帕累托标准以序数效用为基础,试图建立所谓“价值中立”的理论。
12.各种补偿检验,无论是卡尔多标准、希克斯标准、西托夫斯基标准,还是李特尔标准,尽管考虑到了帕累托标准所没有考虑的情况,但是都没有能够在逻辑一致的前提下获得完全的社会排序,因而也就不能从根本上弥补帕累托标准的不足。
13.各种补偿检验理论本是针对帕累托标准的缺陷提出的,但是它们仍然于事无补。
14.社会福利函数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试图指出如何可以获得对某种社会状态的评价,即其对应的社会排序是什么。
福利经济学大题第一章1、什么是旧福利经济学?其理论要点有哪些?(P5)西方经济学家庇古创立的福利经济学称为旧福利经济学。
旧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总福利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总量大小,而且受到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趋于平均的国民收入分配方式会引导社会福利最大化;二是提出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原则,即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这两组指标的合理运用问题,为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提供了指导原则,这实际上是提出了经济中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方式。
2、新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假设有哪些?(P5)①在20世纪40年代,伯格森和萨缪尔森分别提出社会福利函数理论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奥肯提出“漏桶”原理,对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
罗尔斯提出原始状态下的平等优先定理。
伊斯特林根据相对收入学说和有关福利含义的讨论提出相对福利学说。
阿罗论证了将个人偏好次序整合为社会偏好次序的不可能性定理③20世纪70年代,阿玛蒂亚·森揭示了导致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原因④20世纪80年代以来,阿玛蒂亚·森将社会个体潜能的实现作为福利评判的主要内容第二章3、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有何区别?(P15)帕累托最优状态是资源配置的理想状态。
区别: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
帕累托改进是指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
4、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条件有哪些?(P16+百度)(1)交换最优条件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
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帕累托最优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2)生产最优条件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生产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第一章概述1.福利经济学的概念: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判断的学科,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分支。
2.关于效用: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心理满足,是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可分为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3.基数效用是认为效用可以用确切的数量衡量。
4.旧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也是讨论收入再分配的合理性的基础;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分出强弱程度,列出顺序,进行比较.序数效用是新福利经济学的基础性概念。
5.福利可分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一般福利与经济福利。
6.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指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客观上“是什么样的"运行机制等的分析。
实证经济分析,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规范分析:是指提出政策建议、涉及“应该如何"等命题的分析,包含价值判断。
规范经济分析,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当经济学的研究把因果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时,这种经济学就叫作规范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7.福利经济学的场所与发展●1920年,《福利经济学》问世;旧福利经济学(基数测量、效用可比)的代表人物庇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帕累托、卡尔多、阿罗等人(序数效用、补偿原则、不可能定理))是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罗尔斯、森、黄有光等进一步发展福利经济学。
8.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资源如何合理配置、收入状况如何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从总体效率或总体福利出发,其目标是提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策方案或改革措施。
具体包括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社会福利度量和影响研究、社会/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及政策与方案研究.第二章帕累托原理和资源配置效率1.帕累托原理: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指指资源分配达到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反过来说,……).帕累托改进的目标是帕累托最优。
绪论★社会福利的概念:(名词解释)广义的社会福利: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的政策,制度和各种社会服务的措施与项目。
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属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的概念:(名词解释)(1)含义:社会福利是一种制度,是人类社会为了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一种社会类型或政治制度决定着福利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福利的实现方式.★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形式:a.残补型的或剩余型的制度:属于济贫服务的范畴,指那些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
b。
制度型的福利:面向全体国民并且是把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策目标来推行的。
★现代社会福利的特征:(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
社会福利的根本目标是社会正义,他强调要使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使穷人或弱者同样可以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成果,参与社会发展的过程。
(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
社会福利的服务对象范围广,具有全民性,而且扩大到了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的。
(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
社会福利不设先决条件,它只要求受照顾者是属于本国的公民,具有基本的社会成员资格。
就此而言,社会福利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
(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社会福利是作为“社会工资"提供给国民的,它不计功利,也不要求实物和金钱方面的回报,而是作为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与义务给予公民的服务和帮助。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特点:(1)意识形态性。
从根本上讲,社会福利思想是思想家们依据一定的世界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对社会福利的制度、政策和问题的根本观点,因此,社会福利思想总是围绕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社会理想谁更有价值或者说应该以哪一个为出发点来阐述自己的福利观。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方案。
第一章了解边沁、霍布斯、帕累托、罗尔斯.森等人的基本思想、1边沁:功利主义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认为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整个社会要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
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
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
边沁把资产阶级利益说成是社会的普遍利益,把资产阶级趋利避害的伦理原则说成是所有人的功利原则,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
帕累托:V.帕累托的“最优状态”概念和A.马歇尔的“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按照这一规定,一项改变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增进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进而其他的人福利不减少,这种改变就有利;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加而另一些人福利减少,这种改变就不利。
罗尔斯:原始状态下的平等优先原理。
各方将选择的原则是处在一种词典式序列(lexical order)中的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平等自由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
其中,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而第二个原则中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
这两个原则的要义是平等地分配各种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尽量平等地分配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负担,坚持各种职务和地位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只允许那种能给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的不平等分配,任何人或团体除非以一种有利于公平的最少受惠者的方式谋利,否则就不能获得一种比他人更好的生活。
所谓即意味着正义原则是在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中被一致同意的,或者说,意正义味着社会合作条件是在公平的条件下一致同意的,所达到的是一公平的契约,所产生的也将是一公平的结果。
7612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1.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C 】出版了代表作《福利经济学》,标志着就福利经济学的诞生。
A.边沁B.詹姆斯·穆勒C.庇古D.帕累托2.采用劳方或劳资双方交费,以职工名义存入储备金局,职工退休或其他情况需用时,连本带息发给职工。
这种社会保障属于【 C 】A.传统型B.福利型C.储备金型D.国家型3.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学者是【 C 】A.边沁B.詹姆斯·穆勒C.庇古D.帕累托4企业年金是【B 】A.基本养老保险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C.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D.失业保险金5.20世纪【B 】开始,西方福利经济学向实用主义和基数效用理论回归成为研究的主流。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6.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最初是由法国工程师【A 】提出的。
A.杜皮特B.马歇尔C.罗宾斯D.帕累托7.对失业率统计调查方法多种多样。
根据失业保险的覆盖和发放情况来了解失业情况属于【C】A.工时统计B.劳动力抽样调查C.社会保险统计D.就业机构统计8【A 】提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来解释资本主义的资源配置。
A.亚当·斯密B.马歇尔C.罗宾斯D.帕累托9.【A 】年马歇尔首次引入外部经济这一术语来分析福利经济状况。
A.1890 B.1900 C.1909 D.191910.经济学家坎南第一个创立了著名的理论是【D 】。
A.补偿理论B.社会福利函数C.最优理论D.适度人口论11.1890年马歇尔在其【D 】一书中首次引入外部经济这一术语来分析福利经济状况。
A.国富论B.福利经济学C.宏观经济学D.经济学原理12.福利经济学所追求的基本社会目标是【 B 】A.公平B.效率C.物质生活需求的满足D.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13.卫生服务对他人造成了影响,但这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提供者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与提供该项服务所带来的总经济利益是不相同的。
《社会福利》期末复习资料(第一至第二章)导论:基本概念界定社会福利的含义1、从“福利”词意上看:welfare well+fare=好的生活例:韦伯斯特新世界大学词典(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中对“福利”一词的定义是“一种健康、幸福和舒服的良好状态”2、从“福利”内容上看:(1)福利是物质手段和非物质目的的混合体。
(2)福利是一种幸福和利益的结合体,包括物质和精神内容的“福”和“利”。
(3)具体包括:基本生活保障:衣食住行医。
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价值追求,普惠福利是福利发展的本质要求与具体层面。
生活状况的满足程度:从福利属性理解——客观性、主观性。
3、社会福利概念的界定:1)美国社会工作协会(NASW)1999年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是这样讨论社会福利的:“社会福利是一个宽泛的和不准确的词,它最经常地被定义为旨在对被认识到的社会问题做出反应‚或旨在改善弱势群体的状况的‘有组织的活动’、‘政府干预’、政策或项目。
……社会福利可能最好被理解为一种关于一个公正社会的理念,这个社会为工作和人类的价值提供机会,为其成员提供合理程度的安全,使他们免受匮乏和暴力,促进公正和基于个人价值的评价系统,这一社会在经济上是富于生产性的和稳定的。
这种社会福利的理念基于这样的假设:通过组织和治理,人类社会可以生产和提供这些东西,而因为这一理念是可行的,社会有道德责任实现这样的理念。
”2)同年出版的《社会工作词典》对“社会福利”的定义为:第一,一种国家的项目、待遇和服务制度,它帮助人们满足社会的、经济的、教育的和医疗的需要,这些需要对维持一个社会来说是最基本的。
第二,一个社会共同体的集体的幸福和正常的存在状态(Barber,1999:454)。
3)郑功成等学者的观点: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实物供给和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福利经济学归纳福利经济学是一种研究社会福利的经济学分支,它旨在通过经济学的方法来管理社会资源以提高社会福利。
福利经济学跨越许多领域,如卫生保健、教育、社会保障和公共政策等。
本文将对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应用领域、政策实现和争论进行归纳。
一、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思想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福利最大化,即通过调节资源配置以促进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福利经济学认为,社会福利包括个人和群体的经济、社会和生活方面的福利,如收入、教育、安全和健康等。
福利经济学中经常提到的工具是福利函数和效用函数。
福利函数是一个用于衡量社会福利的函数,它将个人的福利聚合在一起以产生总的社会福利。
效用函数定义了一个函数,可以衡量一个个人或社会行动产生的效用。
福利经济学在衡量福利和效用时考虑了市场和成本效益分析,以优化资源分配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二、福利经济学的应用领域福利经济学可以应用于各种社会福利领域,如卫生保健、教育和社会福利等。
1. 卫生保健福利经济学在卫生保健领域的一个主要应用是卫生保健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由于卫生保健资源有限,福利经济学可以帮助卫生保健决策者制定最优化的资源分配策略。
另一方面,福利经济学通过保险、支付政策和医疗费用控制制定,可以使得医疗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和高效。
2. 教育福利经济学在教育领域的一个主要应用是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由于教育资源也是有限的,福利经济学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最优化的资源分配策略。
另一方面,福利经济学通过制定受教育者的激励机制、资助教育和解决教育不平等等政策,可以实现更加公平和高效的教育资源分配。
3. 社会福利福利经济学在社会福利领域的一个主要应用是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福利经济学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确定福利计划的目标、价值和效果,并提供制定福利决策所需的经济分析和评估。
三、福利经济学的政策实现福利经济学的政策实现需要考虑一系列的经济学原则和工具,如效用最大化、成本效益分析和市场干预等。
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及判断的学问,是从______的角度对______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
()A.福利经济体系B.经济学福利体系C.福利收入分配体系D.经济学收入分配体系2. 庇古被西方学者推崇为“______”。
( )A.福利经济学之父B.社会保障之父C.干预主义之父D.自由放任之父3.帕累托提出了社会资源配置的价值判断标准,被称之为“帕累托最优”,这个标准是建立在______理论基础之上。
()A.基数效用B.序数效用C.社会福利函数D.人际效用4.罗尔斯改进指的是____()A.有利于福利水平较高者但不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的社会变革政策;B.有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但不利于福利水平较高者的社会变革政策;C.对福利水平较高者和福利水平较低者均有利的社会变革政策;D.有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且不影响福利水平较高者的社会变革政策。
5.生产和交换的联合帕累托最优组合点轨迹称为____()A.生产可能性曲线B.效用可能性曲线C.联合无差异曲线D.总效用可能性曲线6.当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消费者分不清楚正牌和假冒产品的区别时,就会停购此类产品,其原因是由于买卖双方信息____()A.不对称B.对称C.充分D.完全充分7.卡尔多补偿标准是指,如果受益者能够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有所改善。
这个补偿是____()A.实际补偿B. 虚拟补偿C.潜在补偿D. 混合补偿8.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最早是由____提出和定义的?()A.庇古B. 李特尔C.杜皮特D. 马歇尔9.埃奇沃思框图中帕累托最优点可能是____()A.效用曲线相切的点B.MRS相等的点C.一个人在不使别人变差自己不能变好的点D.上述说法都对10.拥挤型的公共物品____()A.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B.消费上具有竞争性C.不能由市场定价D.不能由私人部门提供11.伯格森和萨缪尔逊认为,只有当______值最大时才算臻于福利极大化。
第五讲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5.1公平与效率的内涵一、公平的含义★★1、公平的含义一般有三个层次: 一是法律公平。
也就是说,法律同样地对待处于同样地位的人,而不会按照与行动无关的一些特征对谁实行歧视。
二是机会公平或过程公平,是指在经济制度中人们获得机遇的公平,是为取得最终地位而必须经历的过程给予所有人同样的机会。
三是收入公平或结果公平。
结果公平是指收入或商品的公平分配,也就是指最终商品或收入的平等分配,即向所有人提供等量的报酬。
2、三种主要的公平观:(1)功利主义公平观,认为公平就是使社会所有成员的总效用最大化。
(2)市场主导公平观,认为竞争性市场进程的结果是公平的,因为它奖励那些最有能力的人.(哈耶克)(3)所谓能力主义公平,实际上就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作为公平的基础。
(阿玛蒂亚·森)二、效率的含义1、熊彼特认为效率强调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因素。
2、卡尔多提出的补偿标准指出,一种经济变化使受益者得到的利益补偿受损者的失去利益而有所剩余,是有效率的。
3、希克斯补偿标准提出的效率概念是:当经济变化的受损者不能促使受益者反对这种变化时,也意味着社会福利的改进。
4、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提出了技术效率或X 效率的概念,它是指企业内由于职工的努力使现有资源能生产更多产量所引起的效率,这种效率与资源配置的改善无关,而是取决于企业全体职工的努力和协调程度。
5、帕累托效率(或有效配置)是指这样一种社会资源的配置状态:无论怎样对一种资源进行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一个人收入增加而不使另一个人的收入减少。
5.2公平与效率的替代关系学说一、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关系西方学者认为,效率和公平这两个目标是相互促进的。
例如,加强对低收入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既可以提高这些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又可以改善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二者是相互矛盾的。
为了提高效率,有时必须忍受更大程度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为了增进公平,有时又必须牺牲更多的效率。
1、社会福利应该发挥什么作用?1、使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2、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和必需的心理的、精神的、社会交往的需要3、为使人们参与经济建设提供充分的教育4、提供咨询以认识并处理个人所遇到的困难5、提供就业门路等2、经济全球化的后果及其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
1、一是导致国内社会不平等加剧以及贫困(主要是相对贫困)问题增多,从而导致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增大;(增加了需求)2、二是削弱了政府维持和提高社会保障和其他福利给付的动机,从而使社会成员、尤其是下层成员获得的保障和福利水平相对降低,进而使相对贫困问题长期难以解决。
(减少了供给)全球化对社会福利的积极影响首先,全球化带来经济的繁荣,这为保障人们生活的安全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全球化也激发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社福利问题的关注,并使这一问题变成了各国政府必须考虑的政治、道德议题并上升为全球性的话语,进入到社会政治领域,影响各国的社会政治进程第三,全球化的发展对克服市场封闭的低效率和政治腐败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全球化对社会福利发展的消极影响首先,全球化首先是资本的全球化,资本总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在资本自由流动和贸易自由化的全球化过程中,其成功总是以牺牲人民的福利为前提的。
为了提高经济竞争力,福利国家所追求的平等和安全的社会理想和社会政策被抛弃了。
其次,全球化也是一个贫困与富裕、无权与强权的两极化过程。
社会福利追求生活安全和平等、公正世界的理想在这种两极化的冲击下,不断遭受挫折。
第三,全球化在将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联系为一个整体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民族-国家和地方社会传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福利网络。
第四,全球化还使传统的国家治理模式失效,削弱了选多国家的政府履行其对人民承担福利责任的能力。
很多国家为了迎合资本的需要,不能有效承担起保护本国劳工的利益和对人民的福利责任3、“有资格领取福利者”与真正受益者是否一定是同一群体?符合资格者并不等于真正受益者。
那些符合服务条件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具有资格社会政策项目的宣传力度不够那些符合服务条件的人可能无法受益缘于福利提供者的“挑客现象”(screaming),即福利提供者出于经济考虑,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常常会挑选那些最可能不靠外界帮助就能自食其力的人,同时撇开那些最不可能成功的人,而不管其需求多大。
福利经济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 一个社会要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的经济福利,进入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
A. 满足交换的边际条件:MRS AXY =MRS AXY;B. 满足生产的边际条件:MRTS XLK =MRTS YLK;C. 满足生产与交换的边际条件:MRS XY=MRT XY;D. 同时满足上述三条件。
2 如果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有效的,那么()。
A. 收入分配是公平;B. 存在一种重新配置资源的途径,能使每个人的景况变好;C. 存在一种重新配置资源的途径,使一些人的景况变好而不使其它人变坏;D. 不存在一种重新配置资源的途径,使一些人的景况变好而不使其它人变坏3 对放弃一单位某种商品,经济可以增加多少单位另一种商品的度量叫做边际()率。
A. 替代;B. 效用;C. 转换;D. 技术替代。
4 当经济处于充分的一般均衡时,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B. 产品供给等于产品需求;C. 资本供给等于资本需求;D. 收入公平分配。
5 效用可能性边界是指()。
A. 经济能负担得起的两种商品组合;B. 在给定了固定的资源、稳定的技术、充分的就业和完全有效率的情况下,一个经济能生产出两种商品的最大化产量;C. 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的两种商品的组合;D. 经济所能达到的效用水平的限制。
6 在完全竞争情况下的一般均衡理论阐述了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的规则。
但是,即使这些规则完全满足了,就某种情况而言,均衡也可能不是最优的。
这种情况是指()。
A. 价格等于边际成本;B. 外部经济或非经济的存在;C. 只有几种商品的生产导致经济专业化;D. 价格等于平均成本;7 如果竞争模型是经济的准确描述,那么()。
A.资源的配置是帕累托有效的;B. 经济运行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C. 经济运行在效用可能性曲线上;D. 以上都对。
8 对于福利最大化来说,完全竞争的长期一般均衡是()。
A. 充分的,但不是必要的;B. 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C. 必要的,也是充分的;D. 既非必要的,又非充分的。
2013年福利经济学自考复习提要王桂胜《福利经济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第一章1、效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基数效用;就是指可以用基数,即实数来度量得效用概念;另一类就是序数效用:就是指不能用基数度量而只能排序得效用概念。
2、福利(welfare):就是指个人生活得幸福满意程度,也指幸福美满得生活。
效用通常就是与福利等价得,但就是在某些情况下,却不可相互替代。
3、社会福利(socialwelfare):就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得汇总或集合。
4、福利经济学中得研究对象主要就是经济福利。
5、福利经济学既具有规范性(normative),又具有实证性(positive)。
研究内容具有双重性特征。
6、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资源配置效率、收入分配、社会福利度量及影响、公共选择等。
第二章1、帕累托原理包括两个部分,一就是帕累托改进,属于动态社会资源配置判断标准;二就是帕累托最优原理,属于静态社会资源配置标准2、帕累托改进(PI)就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得社会福利增加得同时,并不减少其她社会成员得福利。
3、帕累托最优(PO)就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得福利水平上升得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得福利水平下降。
4、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实践中得应用主要表现在生产、交换等领域。
5、纯交换领域下得帕累托最优条件为:6、生产领域边际要素技术替代率。
7、帕累托最优得综合条件可以表述如下:MRSAB=MRTAB8、完全竞争市场存在两种均衡,一种就是单个产品或市场得均衡,称为局部均衡;另一种就是一般均衡,指所有产品或所有市场同时达到得均衡。
9、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就是指完全竞争市场得一般均衡状态就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10、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就是指从任一个初始资源配置状态出发,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得均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11、帕累托最优就是社会福利得标准,反映了社会资源配置得效率状况。
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福利:指个人生活的幸福或快乐程度,不仅指物质生活的满足,也指精神生活的满足。
福利经济学:是20世纪初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理论和应用经济科学,它以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改善的关系为宗旨,是众多学科交叉和多方面学术观点汇聚的一门社会科学。
基数效用:是指可以用基数即实数来度量的效用概念。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序数效用:是指不能用基数度量而只能排序的效用概念。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帕累托改进: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从任一个初始资源配置状态出发,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均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卡尔多-希克斯补偿标准:卡尔多补偿标准:如果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有所改善。
希克斯补偿标准:如果受损者不能通过收入重组来补偿受益者以阻止改革发生,那么该项改革就是可取的。
李特尔补偿标准:如果某项改革同时满足卡尔多补偿标准以及希克斯补偿标准,并且使收入分配更合理的话,那么该项社会改革就是可取的。
补偿剩余(CS):是指当价格发生变动之后,若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并且限制消费者在新的价格下购买没有补偿效用时所愿意购买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应从消费者提取或者给予的货币量。
补偿变差(CV):是指当价格发生变动之后,若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时所需要给予消费者或从消费者手里取走的货币量。
等同剩余(ES):是指在现行价格基础上,如果限定消费者购买价格变动之前的购买量,要达到价格变动之后的效用水平所需要给予或取走的货币量。
等同变差(EV):是指在现行价格下,要使消费者达到价格变动之后的效用水平,所必须给予或者取走的货币量。
市场失灵: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市场达不到资源最优配置。
道德风险:市场交易中的一份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所控制和采取行动时所发生的知情方故意不采取谨慎行为的情形。
逆向选择:市场交易中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外生特征时所发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情形,是事前的信息不对称。
科斯定理:无论初始产权如何界定,只要交易费用足够小,效率结果相同,市场就可解决外部性问题。
公共物品及其特性: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具有消费非竞争性,即任何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影响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具有受益非排他性,即不可能将拒绝为它付费的人排除在公共物品受益范围之外。
平等:是指居民能够不受任何自身条件以外条件的限制,在符合社会约定规则的前提下,对经济资源平均或者接近平均占有、使用并获得收益。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指一个社会实际收入分配比例偏离总体平均分配状况的百分比,可以用来准确概括地反映一个社会的总体收入分配状况。
阿罗不可能定理:试图找到一套规则(或者)程序,来从一定社会状况下的个人选择顺序中推导出符合某些理性条件的社会选择顺序,一般是办不到的。
投票悖论:如果存在着至少三个可由社会成员以任何方式自由排序的备选方案,就可能出现循环的选择结果。
问答题1、什么是福利如何理解福利和效用的不一致①福利是指个人生活的幸福满意程度,也指幸福美满的生活。
②效用通常是与福利等价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却不可相互替代。
这是由于:I. 人的偏好并不是由他自己的福利决定的,往往会受到其他人福利状况的影响,如攀比现象;II. 他主义风范往往使得个人偏好背离个人的福利,如助人为乐者;III. 无知或不完善的估计也会导致偏好和福利的背离,如固守不利的传统习惯和习俗;IV. 个人可能有不理智的选择,如抽烟和酗酒。
2、旧福利经济学和新福利经济学各自有哪些理论观点①旧福利经济学的理论观点:I.旧福利经济学建立在基数效用假设和人际效用可以比较的前提下;II.个人福利可以用效用来表示,整个社会的福利应该是所有个人效用的简单加总;III.社会总福利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总量大小,而且受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IV.提出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原则是,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合理利用。
②新福利经济学的理论观点:I.新福利经济学建立在序数效用假说和无差异曲线分析的基础上;II.使用序数效用,避免福利计量和效用的人际比较;III.普遍使用帕累托原则及有关的边际条件分析经济状态的福利性质;IV.为突破帕累托原则的局限性,新福利经济学又分成“补偿原则派”和“社会福利函数”3、MRS=2,MRT=3,如何调整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先说明,MRT≠MRS。
比较对消费者来说AB产品的边际效用;比较AB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得到两个结论、(改变生产或者通过交换)4、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三个边际条件有哪些(这里自己看看,不要背资料)①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MRS1=MRS2(MRS=MUA/MUB)②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RTSA=RTSB(RTS=MPX/MPY,边际要素技术替代率)③联合的帕累托最优条件:MRS=MRT(MRT=MCA/MCB)5、卡尔多标准和帕累托改进标准有什么区别①卡尔多标准是指一项社会变革使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就有所改善。
②帕累托改进标准是指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那么这项社会变革是可取的。
③卡尔多标准是一种潜在帕累托改进标准,它对改革受损者作出了一种虚拟的补偿,而这种虚拟的补偿一旦成为实际的补偿,那么这一改革就成为了一种帕累托改进。
6、用图形比较补偿变差(CV)和补偿剩余(CS)。
①补偿变差(CV)是指当价格发生变动之后,若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时所需要给予消费者或从消费者手里取走的货币量。
如图1,若Y代表货币,假如X的价格下降,应从消费者提取大小为YOY1的货币量。
②补偿剩余(CS)是指当价格变动之后,如果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并且限制消费者在新的价格下购买没有补偿效应时所愿意购买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应从消费者提取或给予的货币量。
如图2,若Y代表货币,假如X的价格下降,应从消费者提取大小为BC的货币量。
③一般而言,当价格变动时,CV>CS。
7、用图形比较等同变差(EV)和等同剩余(ES)。
①等同变差(EV)是指在现行价格下,要使消费者达到价格变动之后的效用水平,所必须给予或取走的货币量。
如图3,若Y代表货币,假如X的价格下降,应给予消费者Y2Y0的货币量。
②等同剩余(ES)是指在现行价格基础上,如果限定消费者购买价格变动之前的购买量,要达到价格变动之后的效用水平所需要给予或取走的货币量。
如图4,若Y代表货币,假如X 的价格下降,应给予消费者DA的货币量。
③一般而言,当价格变动时,ES>EV。
8、发达国家的农业支持方案的社会福利比较。
(自己做一次)最低限价,价格补贴,限制产量。
9、垄断的福利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有哪些(看情况画图)①垄断尽管往往会带来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促进科学研究和采用新技术从而有助于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垄断必然存在低效率,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同时,垄断行业中的技术停滞、寻租等现象,又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
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福利要受损失。
②垄断会带来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哈伯格三角形)、资源运用的非效率(技术停滞)、“寻租”成本(塔洛克四边形,也是超额利润)。
③政府应当区分垄断的成因和后果,对垄断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措施:I.对正当经营手段形成的垄断给予支持和保护,不横加干预,以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II.对于不正当经营手段形成的垄断要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严格制止;III.对于经济技术原因形成的垄断采取或政府经营,或企业自营、政府监管,或允许准入,形成潜在竞争,从而一方面限制行业里企业数量以维护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防止企业借垄断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福利的减损。
IV.对于因特殊原因政府干预形成的垄断,要注意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随时评估政府保护的时效性和必要性,及时削减,不能随意扩大政府保护的范围和时间。
10、外部性的福利影响和应对措施有哪些①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都会使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前者会使得私人的实际生产量远低于按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确定的最佳数量(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后者则会使得私人的实际产量远高于按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确定的最佳数量(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②消除或控制外部效应的措施有:I.规定产权:科斯定理认为,只要产权明确,交易成本足够小,市场会自动解决外部性问题;II.进行行政管制(规定措施或执行)或行政指导(规劝);III.对企业的外部不经济行为进行征税,对企业的外部经济行为予以补贴;IV.拍卖污染许可证。
11、政府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举措有哪些①对于公共物品失灵,政府单独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并和市场一起提供准公共物品,同时参与优效品的供应;②对于垄断性失灵,政府区分垄断的成因和后果,对不同的垄断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对于不正当经营手段形成的垄断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严格制止;③对于外部性失灵,政府通过规定产权,行政管制或行政指导,征税或补贴、拍卖污染许可证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外部性的影响;④对于社会公平分配失灵,政府采取收入政策(税收政策、民间捐赠)和支出政策(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提供公平竞争起点和公平竞争机会)来进行对收入进行再分配;⑤对于宏观经济周期性失灵,政府利用财政、货币政策以及法律手段,特别是采取“相机抉择”的宏观调节政策,减少经济波动的幅度,同时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与经济总量平衡。
12、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有何区别,判断公共物品的步骤是怎样的①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别在于:I.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私人物品用于满足个人需要;II.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而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III.公共物品不能靠市场实现有效配置,而私人物品可以靠市场实现有效配置。
判断步骤:①分析该物品在消费中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如果不具有非竞争性,则这种物品肯定不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如果具有非竞争性则转入第二步;②对公共物品的进一步识别要看该种物品的消费是否具有排他性,如果不能排他,则该产品可能是公共物品或者需要限制使用的公共所有的资源;③如果一种物品没有非竞争性,又没有非排他性,则必为纯粹的私人物品;如果一种物品既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非排他性,那么它一定是公共物品;如果一种物品在技术上具有排他性而实现排他的成本比较低的话,则该物品属于“拥挤性的公共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