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心理误区及心理调适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论文(2)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论文篇二《大学生就业心理中的正能量》摘要:大学生就业心理一直是就业者的热门话题,但更多的指导都是试图去纠正他们负面的心理,本文想告诉同学们,无论是迷茫还是焦虑都很正常,关键在工作之前或过程中,如何准备好自己的心理状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乃至人生。
关键词:就业心理积极心态我们接触过许多面临就业的同学,当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时,大多的同学都和我们当初上大学时对就业感触一样――迷茫。
谈大学生就业心理,很多官方调查表明,大学生存在对职业需求不清楚、职业期望过高、职业攀比心理、急功近利心理、怀才不遇的心理、职业准备不足等等,种种现象都说明就业难是综合因素导致的,可谁又能面面俱到解释自己对不确定未来的迷茫呢?通过对就业心理的一些思考,我们发现很多人试图去全面分析各种心理,总是希望能全面分析各种心理存在的问题,但往往想说明一个问题,面面俱到似乎又面面不到。
从中小学高度被管理的学习生活模式过来的他们,开始适应大学生活,逐渐习惯了简单而枯燥的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他们开始感受未来未知的压力、就业的不确定性才是产生迷茫的根本原因。
他们渐渐失去了像考大学那样有明确方向的生活方式,即将依靠自己面对世界的现实使他们产生一种负面的情绪。
而这种情绪长期存在便形成了焦虑感,逐渐进入一种不想学习、不想尝试做烦累的事情的心理状态。
他们只有依靠谈恋爱、玩游戏、看小说、看影视剧调剂枯燥的生活,特别是一些不喜欢自己专业,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更容易进入这种负面循环的心理状态。
过度的焦虑会使大学生的精神负担加重,对就业产生畏惧感,不敢正视就业这一问题,不想就业,打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在找工作之前,同学们可以问问自己,你的就业心理准备好了吗?把这种不良的情绪化解或转化为动力,可以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解决。
在我们看来,积极的心态是改变一切的第一步。
给自己贴上积极的标签。
现代大学生为什么经常不快乐?怎么保持生命的最佳状态?怎样走进一个洋溢积极精神、充满乐观希望、散发青春活力的心灵世界?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目前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受到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影响,而同时这种心理又将影响他们顺利就业。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范文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对策探析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困扰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现实问题。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而造成心理压力过大。
就业难,引发而来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旨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几种表现和影响因素,探究应对策略,以达到促进大学生健康就业、充分就业、全面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对策自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高等学校在数量、规模、专业设置等方面急剧增长,促使中国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大众化时代。
众所周知,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生力军,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就业问题既是重要的政治问题及社会问题,也是关系每个毕业生切身利益的经济问题。
不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就不能很好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将引发各种矛盾,最终会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是政府、高校当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概念研究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必须首先明确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概念。
然而,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概念的界定至今尚未有统一论述。
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
就业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更是大学生人生中面临的重大抉择,多数大学生从进校起就会开始考虑自己的前途问题,并为未来的就业提早做各种准备。
因此,就业心理是贯穿在整个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心理现象。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表现1.等待心理。
此种心理往往是由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外界环境估计不足,认知不确切,而造成他们缺乏对就业形势的清晰判断,过分注重经济意识和区域观念,讲究地区经济发达,地理位优越,待遇优厚,不愿意尝试到经济一般的地区、规模较小的单位工作,结果一直等待合适岗位出现,“高不成,低不就”,虽然专业热门、素质优秀,却成为了就业大军中的掉队者。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写作参考(精选推荐6篇)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以就业为中心,在其他心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产生、变化与发展过程较为复杂。
在大学期间,就业心理成为大学生心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社会实践等活动。
虽然就业体制的改革,毕业生在就业择业上拥有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市场,但同时还要面对愈来愈激烈的社会竞争,也意味着他们将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
社会、学校、家庭对大学生就业心理有些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对待大学生的就业,如何为顺利就业作好心理准备,如何调适大学生的就业心态等问题,是大学生们很关心,并会影响他们将来的工作与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希望能帮助到你论文的写作。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写作参考一:题目: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因素分析摘要:在金融危机日益严重、全球经济持续下滑的大环境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受到了严厉冲击,"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的呼声日益高涨。
日趋严重的就业形势,令不少女大学生尝尽了求职之苦,甚至因此轻生。
本文拟对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的若干心理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减轻女大学生就业之痛的思想途径。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因素自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逐渐由一个令"学生担心、家长关心、高校重视";的教育问题,膨胀到一个令"社会关注、政府关切";的民生问题。
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仅关系着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的幸福,关系着高校的稳定运行、建设发展,还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如今,随着高招门槛的逐年降低和扩招规模的不断增大,经历了金融海啸、经济衰退后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之路困难重重,女大学生就业艰难尤为凸显。
2009年2月23日,河北一女大学生刘某因不堪就业压力自杀身亡。
她生前写有一本密密麻麻近10万字的日记,字里行间渗透着蛰伏在就业压力之中的心灵挣扎:在别人看来,大学生都可以找到一份舒适的工作,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真正上了大学才知道远非如此,工作如此难找,未来如此渺茫,一切都是个未知数!早知如此,我宁愿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女孩,过一辈子平平淡淡的农村日子,也就知足了!为什么非要走这上学路,注定要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罪。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择业与求职中的心理健康一第一篇:大学生论文大学生择业与求职中的心理健康一大学生论文大学生择业与求职中的心理健康一、2006年我国就业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1、劳动力供大于求压力进一步加大。
2、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
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加大,就业服务急待加强。
4、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
5、初高中毕业生继续处于政策边缘化状态,退役军人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6、产能过剩、经济波动和贸易摩擦所引发的就业风险增加。
二、择业中的心理问题(一)择业的心理矛盾1、有远大的理想,但不能正视现实2、想做一番事业,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3、有较强的自我观念,但缺……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加强了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
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学生择业观,主要是指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的期望或选择职业的标准,是大学生关于职业的发展可能性、职业的声望、职业的报酬和求职应付出的代价等方面的比较稳定的根本观点与看法,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集中表现,也是大学生处理择业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指导思想。
大学生群体的择业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择业时,其对单位性质和职业类型的要求与就业机会获得和地位获得后月收入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求职主动性与就业机会呈正相关关系,工资水平期望与地位获得后月收人呈正相关关系,职业苦乐意识与职业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
[1]本文主要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大学生择业观方面文献的分析和解读,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的嬗变,并分析这种择业观的嬗变背后的社会因素以及由此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的嬗变1.从择业方式来看,呈现从“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并开始出现“自主创业”的嬗变特点我国大学生就业经历了一个由国家“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嬗变过程。
1950年代初到1980年代末,大学生择业实行的基本上是国家“统包统分”的模式,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分配无须自己多操心。
就业择业心理如何调适作文800
就业择业,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人生抉择。
无论是应届生第一次踏入社会,还是职场老手考虑跳槽换个新环境,选择一份工作都需要深思熟虑。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的内心往往会产生矛盾和挣扎,就像一团乱麻般难以抉择。
那么,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呢?
老实说,面对择业的重大决定,谁都会感到忐忑不安。
毕竟这关乎我们的未来发展和生活质量。
可是过分纠结和犹豫,反而会陷入"择业恐慌症"的怪圈。
我的一个朋友就深陷其中,对任何工作都挑三拣四,最终错过了不少良机。
我觉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很重要。
与其盲目地对号入座,不如将择业视为一种新的人生挑战和机遇。
只要肯努力,定能在新的环境中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跌跌撞撞也要学会向前走"。
当然,择业过程中也需要理性分析。
我们要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个人特点和发展目标,并对心仪的工作有透彻的了解。
可以借助职业测评、咨询专家等方式,对自己有更准确的定位。
千万不要被一时的利益或面子蒙蔽了双眼,做出违背内心的选择。
我想说的是,择业只是通往成功的一个开端。
无论你现在身在何处,只要肯定自己的价值,勇敢追求梦想,定能在漫漫人生路上步步高升。
就
让我们满怀热情和期待,踌躇满志地开启新的征程吧!。
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论文(共5篇)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1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1.1预期的薪酬调查数据显示,10.5%的大学生预期未来薪酬在1000~2500之间,56.3%的大学生则认为自己未来月薪在2500~4000之间,2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将拿到4000以上的薪酬,还有4.1%的学生认为应该在4000元以上。
1.2关于就业知识、面试技巧的获得途径调查数据反映,大学生获得就业知识、面试技巧的途径有以下几方面:22%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学校举办的讲座获得,19%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就业网络获得,13%的大学生认为通过朋友亲属的介绍获得,14%的大学生认为通过相关能力的培训获得,15%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获得,17%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其他方面的途径获得。
可见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开设相关课程,举办的培训、讲座和开通就业网络是大学生获得就业知识、面试技巧的主要途径。
1.3关于毕业生个人素质对找到理想工作的影响据调查,大学生对找一份理想工作需要的因素排序是:能力(37%)、高学识、高学历(35%)、家庭背景(21%)、运气或机遇(7%)。
这表明大学生已经认识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学识、学历的重要性,同时,又必须有较强的能力。
大学生选择对就业“作用非常大”的因素前5位排序是:实用性技能(34%)、社会实践经历(28%)、学历层次(18%)、所学专业(13%)、毕业学校的知名度(7%)。
可见,大学生对实用性技能、社会实践经历较为重视,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有的考证热就是一个明证。
1.4其他方面经调查,高达半数的大学生把缺乏社会工作经验看做是自己就业困难的首要原因,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性别倾向是导致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另一因素,73%的用人单位会考虑到工作性质、岗位要求而招收不同性别的学生。
除此之外,个人能力不足、求职技能差、对薪酬存有过高的期望以及城乡区域差异也在一定水准上影响了他们的就业。
在有限的就业机会面前,很多大学毕业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让他们徘徊于无形的压力之中。
高校生论文:高校生择业与求职中的心理健康高校生论文高校生择业与求职中的心理健康一、2021年我国就业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1、劳动力供大于求压力进一步加大。
2、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
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加大,就业服务急待加强。
4、高校毕业生照旧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
5、初高中毕业生连续处于政策边缘化状态,退役军人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6、产能过剩、经济波动和贸易摩擦所引发的就业风险增加。
二、择业中的心理问题(一)择业的心理冲突1、有远大的抱负,但不能正视现实2、想做一番事业,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预备3、有较强的自我观念,但缺乏把握自我的力量4、渴望竞争,但缺乏竞争的士气5、鱼和熊掌不行兼得,难以决断(二)择业的心理误区1、“学而优则仕”的自负心态2、自认“白玉有瑕”,盲目自卑3、求职过程中过于保守4、“举棋不定”,迟疑一再5、信念不足(三)择业的几种常见心理现象1、焦虑2、自卑3、怯懦4、孤傲5、冷漠6、问题行为7、躯体化症状三、择业中的怎样面对就业新形势(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1、拓宽思路,树正确的就业观2、树立“先就业,在择业”的择业观念3、树立自主创业的就业观(二)择业时应遵循的原则1、听从社会需要的原则2、乐观参与与竞争的原则3、争取准时就业的原则4、多渠道就业的原则前言(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意义)人的一生是漫长的,但紧要处经常只有几步,特殊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目前,大家面临的关键一步就是——就业。
有人曾经对就业作过这样的比方:就业犹如婚姻,一桩美满的婚姻可以造就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份抱负的职业可铸造一个辉煌的人生。
对面临毕业的高校生而言,选择职业可以说是人生道路的紧要处,由于在肯定程度上择业打算一个人将来事业和人生的目的、追求。
但很多高校生对如何择业,择业中可能面临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等缺乏足够的思想预备。
针对目前高校生的现状,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同时也是国家训练部开设课程的相关要求,我校就业指导中心特殊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
浅谈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调适(姓名)(班级)【摘要】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择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和选择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择业过程中的心理困惑与焦虑,产生各种择业心理障碍。
对此,学生必须认真分析,加以引导、疏导,采取有效策略,使他们越过择业心理障碍,正确择业。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职业【正文】一、大学生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一)焦虑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
其产生缘于心理冲突或挫折感受。
心理冲突使人处于矛盾状态的两难境地,在现实面前无法做出选择,挫折感受即意味着人感到失望,不安甚至恐惧。
从心理上看,表现为神情紧张,闷闷不乐,心情烦燥,忧心忡忡从行动上看,表现为择业时小心有余,果断不足,无法冷静,理智地面对事物。
如一位即将毕业学生谈到:面临就业与择业,总会有一些难以名状的烦恼,心理经常会很着急。
接到面试通知,有单位可供选择时,既感觉兴奋莫名,又感到无所适从;没有接到面试通知,无单位可以应聘时,更是感觉心急如焚,甚至不知所措……在现实的择业过程中,大学毕业生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要经历一些痛苦和挫折。
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统包分配的历史已经结束,双向选择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方式,在双向选择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毕业生之间以及用人单位之间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只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一些在择业竞争中失利的学生不能很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
(二)自卑自卑是一种性格的缺陷,表现为对自身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
通俗地说,自卑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
缺陷的存在会导致自卑的产生,不恰当的比较也会导致自卑的产生。
前者多发生在有先天缺陷的人身上,后者是由于将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外相比,或在任何场合下不断强化也许根本就子虚乌有的“缺点”,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劣势,全面否定自我。
自卑是缺乏信心的表现,它不利于人正确评价自身,不能正常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论文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4篇研究论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一、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1.从众心理。
所谓从众心理,是指大学生未能在工作之前,深入分析自身的特征及所学专业,存在明显的随大流情况。
大学生在实际就业过程中,由于对社会现状缺乏清晰的认识,择业时到处投简历,参与所有的招聘会,认为只要多多参与,就业成功率就会很高,但最后的结果常常是由于专业不符或能力欠缺而适得其反,如此一来,在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还大大磨灭了他们的自信心,产生疲惫感。
有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因没有主见、从众心理明显,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判断自己的专业范围、学历层次及素质时缺乏合理性,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大学生会不假思索地朝着热门地方、热门职业方向前进,未以专业发展为核心将自己的前途与社会需求有机综合。
此外,受“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多数大学生都将重心放在了国企、事业单位等认为是铁饭碗的岗位上,觉得这些单位有保障,蜂拥参加公务员考试,“使出全身力气”挤进国企、事业单位。
2.依赖心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完全消除了以往针对大学生实施的毕业分配制。
然而,目前仍有部分大学生难以紧跟这一重大变革,想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但又不愿意跑腿。
此外,还有部分大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在填报中考与高考志愿时常常会按照家人的意思填写,更有甚者完全听教师的,独立性、自主性严重缺乏。
他们在择业过程中身边常常会有家人的陪伴,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用人单位对其能力的质疑。
5.逃避心理。
有不少大学生对自己毕业进入社会存在强烈的畏惧感,不敢直面将自己推向就业市场,有的在择业时遭受几次碰壁后出现了畏惧心理,一味逃避现实,产生退缩的逃避情绪,毕业后一事无成,在家待业。
二、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1.社会因素。
当前国内的就业市场还缺乏一定的完善性,现行的就业机制、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
社会因素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致使大学生对现代就业市场的认识存在片面性,认为自己创业并不能获取较大的成功。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在当今社会已是不可忽视的热点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进行良好的心理调试和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对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论文篇一《浅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调试对策》[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对其内、外因两方面的主、客观分析,提出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及心理辅导及广泛开展素质拓展教育、提高学生抗挫能力、促进学生人格完善等对策措施,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进行调试,防止产生毕业生就业心理失衡。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对策大学生毕业阶段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据权威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因职业选择而引发的心理障碍,已跃居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学习压力、情感困惑和人际关系)[1]。
经历了大学四年的学习,毕业生在知识储备、综合素质和人格个性等方面都有了积极显著的发展,然而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就业现状,初涉职场的毕业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心理不适。
这些心理问题是否能够得到良好疏通和处理,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社会的稳定。
笔者通过结合在高校学生工作的实际,把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就业常见的心理问题(一)焦虑和恐惧心理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焦虑和恐惧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渴望步入社会,谋求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另一方面又患得患失,对走上社会感到彷徨。
这种就业焦虑和恐惧心理是由于意识到就业的客观形势与个人能力的矛盾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二)依赖和盲从心理依赖表现为缺乏独立意识,优柔寡断,不敢或不愿面对激烈的就业环境,不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努力上,忽视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而是将希望寄托在家长托关系、学校推荐和亲朋好友找门路上。
浅谈高校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误区及对策摘要:近来,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也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然而,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焦虑、自卑、孤傲、盲目、怯懦、从众、攀比等不良心理状态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通过剖析大学生择业时这些心理问题,并从大学生自身、国家、高校及家庭四个角度对大学生择业心理采取哪些有利引导和教育,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能力心理教育就业是大学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加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素质、生活条件等方面的不同,择业心理也存在较大差异。
只有正确认识了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心理,并克服不良心理,我们的社会才能健康的发展。
本文对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择业常见的心理误区1.焦虑与急躁毕业前夕,多数大学生都会出现焦虑和急躁的心理[1]。
许多学生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又害怕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担心在毕业前若没找到理想的工作,就会失去找到好工作的机会了。
还有的同学担心自己选错了单位,入错了行,酿成终身的遗憾;担心因为面试的怯场、表现不佳等与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因此,造成精神上的紧张不宁,烦躁不安,以至于意志消沉,行为反应上的迟钝、语言混乱等。
这种现象在平常性格表现比较内向,学习成绩不佳的同学身上表现地更加突出。
2.盲目与依赖有一些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显得过于盲目,希望尽快找到工作,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兴趣、专业等特点,盲目跟随或听从别人的意见。
如在招聘会中,哪个摊位前的人多便往哪里去,哪个岗位招的人多,就签哪个岗位,签完又发现自己并不喜欢那个岗位,又追悔莫及,甚至毁约,给自己和企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也给自己带来许多心理负担。
也有许多同学在就业中缺乏独立意识以及判断能力,依赖父母或亲朋好友出面找关系、托人情,觉得现在是“拼爹”的时代,不托关系、不走后门就找不到好的工作。
当工作不合心意时就大发脾气,抱怨父母或学校。
大学生求职遇到的心理问题5(精选五篇)第一篇:大学生求职遇到的心理问题5[摘要]毕业生求职过程不仅仅是一场能力的大比拼,也是一场心理素质的考验战。
如何调适好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是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至关重要且不得不面对的人生课题。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求职心理问题调适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虽然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求职前也精心准备了相关材料,掌握了一定的求职技巧,但在心理上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是学生求职过程中的瓶颈,同时也严重威胁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如不及时调适,极有可能诱发其他严重后果。
一、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据我们统计分析,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普遍存有以下几种消极心态。
1.自卑心理。
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部分大学生或因所学专业不景气,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知屡次受挫,往往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也是普遍存在的。
表现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自己拿不定主意,过分地退缩,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也不敢说“行”。
2.自负心理。
有些毕业生或因所学专业紧俏,或因就读学校为名牌学府,或因自己无论专业学习还是综合素质都高人一筹,或因自身较优秀的条件为不少用人单位所垂青,而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睥睨一切、高人一等的自负心理。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往往表现为“这山看着那山高”,这个单位不顺眼,那个单位也不如意,导致与不少适合自己发展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结果是错过机遇,难以就业。
3.盲目攀比与攀高心理。
很多毕业生在选择单位时,不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不深入了解单位发展情况,而是盲目与身边同学攀比,表现为攀比工作地域或地点,攀比收入和待遇,攀比工作单位和行业,攀比工作和生活环境,等等。
由于此心理的作用,毕业生要么暂不就业,等待好单位来临,要么朝三暮四,频频更换工作岗位,导致违约现象增加,这种现象在一些学校中逐年明显、严重。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论文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层次的提高,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学校应采取多途径和措施帮助毕业生做好心理调适,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就业环境。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论文篇一《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心理调适的研究》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层次的提高,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
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由于期望值和现实的偏差,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压力,极易产生自我认知失调和心理定位错位等心理问题。
学校应采取多途径和措施帮助毕业生做好心理调适,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就业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期望;心理误区;调适对策1 引言就业不仅是大学生人生中的重要选择,也是影响全社会、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
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就业是成长和成熟的重要转折点,是机遇更是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形势变化快且多样化,现今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压力,而学生就业期望和现实环境的不一致,使得一些学生极易走入心理误区。
因此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节,适应新形势下的就业环境是极其重要的。
2 大学生就业现状2.1 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趋严峻。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总体需求与毕业生供给不均衡,例如工科社会岗位需求量远高于理科、文科需求量,技术岗位需求量高于管理、研究岗位。
另一方面是毕业生层次的提高,具有硕士和博士学历的毕业生在逐渐增长,而本科毕业生与之相比不具有竞争力。
第三方面则是由于毕业生自身期望与就业形势不相符,或自身能力素质跟不上企业职位需求等。
面对这些多方面就业压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易出现心理错位和自我认知失调等心理问题。
2.2 大学生就业期望根据对我所带年级的调查,大学生在择业中的期望如下:约80%的学生想在省会城市、一线城市工作,仅20%的学生愿意在二级及以下城市工作;约90%的学生愿意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仅10%左右的学生愿意从事其他行业或不限行业的工作;约60%的学生意愿到大型国企或业内知名企业工作,仅20%的学生表示对工作单位性质没有太多要求;在薪酬待遇方面,几乎所有学生的期望月薪都在2000元以上,且约20%的学生期望月薪在4000元以上。
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及调适李有志(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客观上的因素,也有主观上的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求职择业时出现的心理误区。
文章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误区,提出消除这些心理误区的调适方法。
关键词:择业;心理误区;调适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客观上的因素,也有主观上的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求职择业时出现的心理误区。
这种心理误区也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障碍。
一、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一)从众心理在高校毕业生中,对经济发达地区、金融等热门职业求职的人越来越多,求职者对这些地区和职业的渴望也越来越大,这实际上一种从众心理。
大学生在择业决策时,究竟应选择何种职业,或以何种方式选择职业,往往要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尤其对那些自身能力和条件评价不高的人影响更大。
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缺乏理性思考,忽视了对社会需求和求职单位的了解,忽视了对自己特点特长的分析,结果仓促决策,从而导致种种决策失误[1]。
(二)求全心理有的大学生在择业时谨小慎微,顾虑重重,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力,妨碍了自我推销的有效展开;有些毕业生在择业时标准很高,一是要求单位的地理位置优越,二是要求工资与待遇丰厚、工作舒服,三是要考虑专业对口,发挥自己的特长,得到领导的重用,有发展机会。
一句话,欲鱼与熊掌兼得之。
这种求全心理极可能导致毕业生面对择业犹豫不决,错过良好的择业机会。
(三)等靠心理“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出门靠朋友”等观念往往导致毕业生放弃了主动择业的机会,放弃了竞争,在择业过程中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职业能力、择业技巧上,甚至极端地认为求职的竞争就是关系的竞争,择业与自身素质关系不大,把希望寄托于托关系、走后门,寄托于父母和亲友、学校和老师身上,不主动去选择用人单位,也不愿意接受用人单位的选择,使之失去择业中检验自己、磨炼意志、了解和适应社会的机会。
论大学生求职与择业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论大学生求职与择业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下,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在求职与择业时就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扰、挫折和冲突,导致了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的产生。
全面分析当代大学生求职与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走出求职与择业心理误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求职与择业现状心理误区心理问题对策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劳动力市场对求职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就业困难相对较大。
因此,在今生的权衡中,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将接受各种矛盾的冲击和考验。
因此,大学生要做好求职与择业前的心理准备,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据解放日报报道,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创历史新高,而用人单位招聘岗位下降10%-15%,北京、上海毕业生签约率不足三成,广东不足五成。
同时,据中新网报道,福建省省内高校和省外高校福建生源毕业生达24.2万,就业总量压力较大,就业形势严峻复杂。
二、大学生求职与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误区(一)“热门的一定都是好工作”受从众心理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跟风随流,认为大多数人钟情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二)“要去就去沿海或大城市”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前往一二线城市或沿海地区工作,认为发展更有前景,孰不知这些地方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三)“我不能比别人差”受攀比心理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就业择业时喜欢跟别人一比高低,薪资、待遇不能比别人差。
(四)“求职的竞争就是关系的竞争”认为打理好关系后求职会更加顺利,这是错误的意识。
求职的竞争不是关系的竞争,而是个人能力的竞争。
三、大学生求职与择业中产生的心理问题(一)攀高心理普遍存在,对工作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对社会没有全面、实际的体验,对社会的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政策等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调适研究论文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调适研究论文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择业过程中会出现不少的心理障碍。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调适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调适研究论文篇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调适研究》摘要:就业难已经成为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择业过程中会出现不少的心理障碍。
文章主要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心理障碍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就业心理障碍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1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心理障碍1.1 焦虑心理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对就业充满了激情,但是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些宏图壮志往往不能够实现,导致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制定了不切实际的目标。
找工作的过程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简单,在多次碰壁之后,内心多少会受到冲击和影响,进而演变成了焦虑情绪,使得刚进入校园的大学生便产生了隐隐的就业忧郁心理,面对外界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没有勇气来面对残酷的现实。
1.2 自卑心理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由于没有进入社会,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和社会竞争对手的实力,就会出现自卑心理,妄自菲薄,进而出现了怯场、不愿参加社交活动,处事优柔寡断、过于拘谨等现象,局限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不愿迈出脚步。
学习成绩虽然优秀却没有充足的工作经验,无法显现出理论上的优势。
尤其在面临毕业的时候,用人单位越来越挑剔,面试的时候更需要求职者主动地毛遂自荐,但是由于自卑心理而不敢言表导致机会的流失。
①此外,家境不好,或是出身于农村的学生在面试的时候就更悲观,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激烈的竞争,没有足够的信心赢得胜利,导致就业不成功。
1.3 从众心理大学正是青少年人格趋于完善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出现较为严重的从众心理,随波逐流,缺乏个人主见。
在就业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忽略了自身专业的特点,一味强调选择一份待遇优厚的职业,扎堆往中心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只希望薪资丰厚却没有关注到发展空间和上升前景,表现出严重的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常见心理误区与心理矛盾浅析及对策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既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公平竞争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对当初的理想与如今就业难的现实,特别是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更多失业的人群重新加人了茫茫的求职大军给就业造成的巨大压力和竞争力,常常让我们不知所措,心乱如麻,让我们不知道如何调试自己的心理误区与心理矛盾。
一、常见的大学生求职心理误区(一)临场退却的羞怯与自卑心理。
有的同学大学期间尽管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但面对激烈的竞争,明明是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可一看到求职者众多,就打起退堂鼓来,连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
结果在竞争中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心理而败下阵来,有的还有的毕业生一到招聘者面前,就面红耳赤,手足无措,回答招聘者的询问也惊慌失措、语无伦次,更有甚者在招聘会上丢下简历就走,总觉得自己肯定不行。
凡此种种都是缺乏自信,不能够对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所致。
自卑的人一旦受挫,便觉得自己确实不行,从而加重了自卑心理。
由于性格上的害羞导的临场胆怯和自卑心理让求职者失去很多面试的机会甚至是一些工作的机会。
(二)自命不凡、盲目乐观、期望过高的自负心理。
对就业市场和个人能力盲目乐观。
虽有的专业需求旺,但由于毕业生自己求职不主动,或者求职时过分挑剔。
并认为个人条件比较好,学习成绩优秀,是党员,做过学生干部等,在择业中具备种种优势,因而在求职时盲目自信,对择业的期望过高,既希望自己的职位有档次、工资高,还要求那份工作不能太辛苦。
于是,在招聘人员面前,夸夸其谈,对竞争者不屑一顾,因而常引起招聘人员的反感,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
(三)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患得患失心理。
每个人生活的环境、家庭背景以及能力和性格,遇到的机遇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在择业目标、职业选择上不具有可比性,但青年大学生血气方刚,易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发攀比心理。
不少同学受社会思潮和社会环境影响,过分追求实惠,一味追捧热门,急功近利。
新时期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问题及调适第一篇:新时期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问题及调适新时期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问题及调适【摘要】求职择业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选择,也是人生职业道路上必经的一个关口。
渴望有一个好职业,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就一番事业,这是每个大学毕业生梦寐以求的亨情。
受当前全球金触危机的影响,社会需求紧缩,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大学生要想在未来就业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
质,尤其是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内容是:智力正常、情绪德定、意志健全、行为适度等。
一、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心理特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对于眼下求职的大学生而言,职场求职一次面试即大功告成,可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
不管你多优秀,准备得多充分,你都仍然有可能遇到失败。
在这样的压力下,大家的心理底线都会经受一次又一次的考验。
面对挫折、失败,有人能够东山再起,有人却一吸不振。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深刻地影响着当今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择业取向,很多毕业生在传统择业观和现代就业形势面前无所适从,呈现出各种心理表现,产生了许多就业心理问题。
(一)焦虑心理就业的市场机制使大学生求职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既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面,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一部分大学生到了毕业的时候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本来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很多学生害怕自己也进人了这个行列而导致失败,过度的焦虑心理使一些大学生对就业前景充满恐惧,对用人单位的录用程序胆战心惊,失去信心,尤其对自己向往的待遇高、发展前景好的单位。
参加竞争的人越多,录用条件越严格,有些学生就失去了信心。
另外,这种焦虑心理表现得很普遍的就是急躁,为了能很快找到工作,他们急躁地等待用人单位的笔试、面试和录用过程。
一旦用人单位有了结果,不管自己是不是真正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性质与自己的愿望是否相符,就匆匆签下了合同。
(二)盲从心理由于对自身和现实的认识存在一些问题,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常常表现出盲目的心理:首先,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着盲目攀高的心理。
浅析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论文推荐文章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心理障碍浅议论文热度: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调适研究论文热度:大学生心理障碍研究论文热度: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热度:社会心理障碍有哪些热度: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研究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以良好、健康的身心求职择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析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析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论文篇一《浅析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摘要]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使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了焦虑心理、挫折心理、自卑心理等不良心理状态。
研究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以良好、健康的身心求职择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障碍;调适一、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障碍及其表现心理障碍指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或倾向。
它是由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使人失去了应有的心理平衡的结果。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一)自我认知失调1.自负心理。
有些毕业生自认很有才华,应该有个好归宿,因而傲气十足。
一旦产生自负心理,很容易脱离实际。
使自己择业目标和现实产生很大反差,如果未能如愿,他们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从而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的心理。
2自卑心理。
有些毕业生因自己不是名牌学校毕业、专业不热门、长相平常,没有关系可利用,没有金钱支持,自己没有任何先天优势,自卑感油然而生。
在择业中,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和勇气。
过度自卑,从而产生精神不振以及沮丧、失望等心理。
3.攀比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在求职活动中往往缺乏主见,极易受别人干扰。
他们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别人的就业取向中。
即使有的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为某个方面比不上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就放弃了。
而且这种心理往往会延续到就业后。
带着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
(二)情绪困扰1.焦虑心理。
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误区及心理调适
摘要:大学生求职择业,不仅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也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顺利就业,而且可使大学生在择业后顺利地适应职业及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3315(2011)3-134-001
面对择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
从积极方面看,主要表现是:第一,通过大学生活,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显著的发展。
第二,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
第三,热爱所学专业,准备在专业领域内一展身手。
但是,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误区。
有时出现的这些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
一、择业中常见的心理误区
1.求职的竞争就是关系的竞争
有些大学生认为,专业的竞争不是求职者素质的竞争,而是关系的竞争,看谁的关系硬,看谁的关系起作用。
于是,这些学生不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努力上,而是找关系、托门子,用庸俗化的一套对待择业,自己反对不正之风,又用不正之风的一些手法对待择业,使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原则受到了损害。
2.大多数人钟情的一定是好工作
许多毕业生在择业时不是从自身实际和社会的需求出发,而表现出盲目性,存在着“趋势从众”的心理,盲目追随社会上的各种“热”,认为大多数人钟情的,一定是好工作,而对确有需要,又利于发挥专业所长的单位则不愿考虑,从而导致被动择业的局面。
3.选择单位就看实惠不实惠
一部分学生认为,择业既然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选择单位就要看其实惠不实惠。
他们奉行“金钱第一”的择业标准,且美其名曰:“给的工资越高越体现了知识的价值。
”因而在与用人单位洽谈时,首先问及的是该单位效益怎样,奖金多少,福利如何,很少问及专业是否对口。
4.“非国有单位不予考虑”
有些学生的择业观点是“非国有单位不予考虑”。
他们认为:国有单位可靠、稳定;非国有单位反之。
但是,工作可靠不可靠、稳定不稳定,绝不是以单位的所有制性质决定的,而关键是看其是否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否有发展势头。
实际上,不少非国有单位发展势头很好,既是对公有制经济的有力补充,又缓解了国家的就业压力。
5.一心想找个好“婆家”
有的大学毕业生,自以为学历层次高,专业热门,是天之骄子,一心想找个好“婆家”。
因而,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不从用人单位需求出发,只注重单位的社会地位、经济利益,片面强调“专业
对口”。
求职应聘时,摆出一副“我有知识,你就得用我”的架势。
由于期望值过高,结果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
二、择业心理问题调适
1.提高大学生自我调适的自觉性
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社会对个人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以致使个人感到难以适应。
此时,如果能够主动自觉地改变自己或改变环境,使个人与环境保持协调,就可以渡过难关。
相反,如果个人不能调适自己以符合环境的要求或不能克服环境的某些限制,在发展的道路上就会出现滞留现象。
2.用积极的心态正视自身与现实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适,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这是进行自我调适的基础。
深入分析自己的气质、兴趣、知识、技能、性格和个性特征,判断自己属于或接近于哪种类型,并以此为基础,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奋斗目标的职业和单位。
大学毕业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其职业选择不可避免地要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需要。
社会为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了优越条件,创造了较好的环境,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与成才。
但是,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又不可能使人人满意,这都是社会的客观存在。
实践证明:不能结合社会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选择,往往是大学毕业生在择业中产生矛盾心理的主要原因。
因此,大学毕业生必须善于正确认识自我,有机地结合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和单位的选择。
3.自我调适的方法
3.1自我安慰法。
自我安慰,实质是自我辩解。
人不可能事事顺心。
择业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已尽了主观努力仍无法改变时,可说服自己适当让步,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让自己保持内心的安宁,承认并接受现实。
3.2自我转化法。
有些时候,不良情绪是不易控制的。
这时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的活动中去。
如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利用假日郊游等等,使自己没有时间和可能沉浸在不良情绪中。
3.3理性情绪法。
理性情绪法认为,人有理性与非理性两种观念。
人的不良情绪根源来自人的非理性观念,反之亦然。
要消除人的不良情绪,就要设法将人的非理性观念转变成理性观念。
大学生在运用理性情绪法时,应首先分析自己有哪些消极情绪,从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相应的非理性观念,并对其进行挑战、质疑和论辩。
鼓励自己向理性观念方面转化,从而有助于排除不良情绪。
自我调适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自我重塑法,环境调节法、松弛练习法等。
这些都是应变的一些方法,但主要的还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平时就注意培养良好的品质,磨练坚强的意志,开放各种感官接触社会,多方面体验生活,培养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在择业的重要关头,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不至于在困难面前退缩。
参考文献:
[1]翟振元主编.大学生就业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张意忠.当前大学生择业心态透视与指导
[3]罗开元主编.大学生就业简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