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反问句训练1

四年级反问句训练1

四年级反问句训练1
四年级反问句训练1

班级:姓名:学号:班级:姓名:学号:

一、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二、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1.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

2.植物的种子是不会讲话的。 2.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

。。

3. 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3.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

4.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看到同学们有困难,我们怎能不帮助呢?

。。

5. 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5.蟋蟀难道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

。。

6.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信赖,难道不能够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6.

。。

7、你见了它是那么天真可爱,你绝不会责打他。7.要想取得好成绩,怎能不刻苦学习呢?

。。

8. 法布尔是法国最著名的昆虫学家。8.别人能做的事,难道我不能做到吗?

9. 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作为学生怎能不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呢?

9.

。。

10.我们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恩情。10.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怎能不深深地打动了我呢?

。。

1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11. 你们是吃饭长大的,难道不也是读书长大的吗?

。。

12 秦兵马俑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12. 字典不正是我们的朋友吗?

。。

13.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13. 我校的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大家怎能不高兴呢?

。。

1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难道这不是真理吗?14.这本书真好看,叫人喜欢。

。。15..难道谁都能否认这部电影没有教育意义?15. 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

。。

16. 钱塘江大潮难道自古以来不是被称为天下奇观吗?16. 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

。。

17.难道不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吗?17. 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

18. 秦兵马俑,难道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不是绝无仅有的吗?18.我买不起这么贵的书。

。。

19、我们难道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恩情吗?19. 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

20、他们谁也没拿,难道钢笔会自己长腿跑吗?20.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

21、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21、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

22 、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22、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

23 、翠鸟小巧玲珑,我们怎能不喜欢它呀?23、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

24 、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24、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

25 、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25.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

26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26、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

2 7 、彼得读着这份账单,怎么能不羞愧呢?27、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及练习题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练习题 1、花生的品质很高尚。 2、这件事让人很感兴趣。 3、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 4、泪珠是人类内心纯真感情的升华。 5、你们都在忙忙碌碌地干活,我不能袖手旁观。 6、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7、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不能忘记。 8、我的时装展不得不推迟了。 9、信赖,往往能够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0、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11、外公,这是您最宝贵的画。 12、梅花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13、每一个中国人都爱自己的祖国。 14、我买不起这么贵的书。 15、我们都喜欢看闲书。点此查看参考答案 练习二:把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1、这活泼的小孩是我的好朋友。 2、六小开展的师生才艺表演活动很好看。 3、顽强拼搏的运动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现在的条件这么好,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5、这件事大家都同意。 6、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 7、这件事大家会同意。 8、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9、这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 10、不劳动,连棵花叶养不活,这是真理。 11、你不能这样蛮横无理。 12、孙悟空的本领可真大。 13、听了老师的一席话,小刚脸红了。 14、我不会忘记我俩的友谊。 15、这场报告会使听众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练习三:请将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知识梳理复习知识讲解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知识梳理复 习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知识梳理复习 第一单元 句子积累 1. 设问句、比喻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 疑问句、感叹句: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3. 比喻句: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 考点提示 1. 背诵:《村居》《咏柳》《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2. 理解《村居》《咏柳》所描绘的春天的景象。 3.《找春天》最后一个自然段常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4.《开满鲜花的小路》第 6-12 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4. 《邓小平爷爷植树》第 2-4 自然段常以填空题或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阅读《找春天》片段,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到______了她。她在______上荡秋千,在_________上摇啊摇;她在________、________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1.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2.这段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__。 3.春天还会在哪里?请你根据你的观察,在写一写。 我发现春天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邓小平爷爷植树》片段,回答问题。 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到站在那里。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照样子,写一写。 例:绿油油白_________ 红_________ 黑__________ 黄__________ 例: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到站在那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邓爷爷露出满意的笑容,他为什么感到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 句子积累 1. 感叹句: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2. 比喻句: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考点提示 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最后一小节诗的理解。 2.《千人糕》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米糕的制作过程的理解。 3.《一匹出色的马》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爸爸的教育方法的理解。 阅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片段,回答问题。 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1. 给下面的词语找个意思相近的朋友。 温暖———()四处———()寻觅———() 2. 把句子补充完整。 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哪里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的意思是:()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句子

八年级上重点句型 Unit 1 1.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 2.We took quite a few photos there.我们在那儿拍了相当多的照片。 3.I just stayed at home most of the time to read and relax.大部分时间我只是呆在家里阅读和放松。 4.No one was here.没有人在这儿。 5.Did you buy anything special?你买了什么特别的东西吗? 6.It was my first time there.这是我第一次去那儿。 7.I bought something for my parents, but nothing for myself.我买了一些东西给我父母,但是没有给自己买。 8.I didn’t really see anything I liked.我真的没有看到什么我喜欢的东西。 9.The only problem was that there was nothing much to 唯一的问题是,晚上除了阅读,无事可做。 do in the evening but read. Still no one seemed to be bored.但似乎还是没人感到烦闷。 10.What activities do you find enjoyable?什么活动你觉得令人愉快的吗? 11.I felt like I was a bird.我感觉自己是只鸟。 12.I wonder what life was like here in the past. I really我想知道过去这儿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enjoyed walking around the town.我真的很喜欢在镇子里四处走走。 13.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kes!一天的差异是多么大呀! 14.We wanted to walk up to the top, but then it started raining我们本想走到山顶,但后来有点下雨了, a littleso we decided to take the train.所以我们决定乘火车去。 15.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 we couldn’t see anything below.因为糟糕的天气,底下的东西我们什么都看不到。 16.Sounds great!听起来很棒! 17.We were wet and cold because we forgot to bring an umbrella.我们又冷又湿因为我们忘了带伞。 18.And that’s not all!那还不是全部。 19.Everyone jumped up and down in excitement.每个人都兴奋地跳来跳去。 Unit 2 1.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周末你通常做什么? 2.I often go to the movies.我经常去看电影。 3.Next week is quite full for me.下一周我相当忙。 4.They often help with housework.他们经常帮着做家务。 5.He hardly ever watches TV.他几乎从不看电视。 6.Does Sue eat a healthy breakfast?Sue吃健康早餐吗? 7.What can you do to improve your English?你能做什么来提高你的英语? 8.My mother wants me to drink it. She says it’s我妈妈想我喝它。她说这对我的健康有好处 good for my health. 9.How many hours do you sleep every night?你每天晚上睡几个小时? https://www.doczj.com/doc/3515628424.html,st month we asked our students about their上个月我们问了我们的学生关于 free time activities.他们业余活动的问题。 11.Here are the results.结果如下。 12.Twenty percent do not exercise at all.20%的学生根本不运动。 13.Most students use it for fun and not for homework.大部分学生用电脑来娱乐而不是为了作业 14.The answers to our questions about watching television对我们提出的有关看电视的问题的 were also interesting.答案也颇有意思。 15.Although many students like to watch sports, game shows虽然许多学生喜欢看体育节目,但 are the most popular.游戏类节目确实最受欢迎的。 16.It is good to relax by using the Internet.上网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方式。 17.The best way to relax is through exercise.最好的放松方式是通过运动。

二年级上册语文句子专项练习;扩句、反问句、比喻句、拟人句、造句

参考答案: 一、照样子,把句子写得更生动。 1、例:天空中飘着气球。 (蓝蓝的)天空中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 (1)蝌蚪甩着尾巴。 (小小的)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 (2)池塘开满了荷花。 (宽宽的)池塘开满了(美丽的)荷花。 (3)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凉棚。 (茂盛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绿色的)凉棚。(4)日月潭吸引了中外游客。 (闻名中外的)日月潭吸引了(许许多多)中外游客。(5)葫芦藤上挂着几个小葫芦。 (绿色的)葫芦藤上挂着几个(可爱的)小葫芦。 2、例:雪孩子变成了水汽。 雪孩子变成了水汽,(很轻很轻的)水汽。 (1)湖面上飘着雾。 湖面上飘着雾,(很薄很薄的雾)。 (2)枣树上开满了花。 枣树上开满了花,(很香很香的花)。 (3)马路两旁都是楼房。 马路两旁都是楼房,(很高很高的楼房)。 (4)州桥是一座桥。

州桥是一座桥,(很长很长的桥)。 二、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改为述句。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2、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3、不努力学习,怎么会有好成绩? 4、不努力学习,不会有好成绩。 5、你这样自私怎么会交到朋友呢? 你这样自私不会交到朋友。 6、有志者事竟成,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7、有志者事竟成,这是真理。 三、照样子,写出比喻句。 例:长长的柳条像姑娘的头发。 1、白白的云朵就像(雪白的棉花)。 2、一片片落叶像(飞舞的蝴蝶)。 3、爸爸的鞋像(可爱的小船)。 4、路旁的路灯像(笔挺的战士)。 5、天上的星星像(闪亮的钻石)。 6、纷纷扬扬的雪花像(轻盈的羽毛)。 7、平静的湖水像(一面镜子)。 8、高高的山峰像(一位巨人)。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重点句子复习题汇编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重点句子复习题 《草原》 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猫》《母鸡》。 2.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3.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4.草原的景:辽阔、碧绿;草原的人:热情,好客 5.理解句子: 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⑵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是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⑶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白杨》 1.本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2 .理解句子: 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句话借物喻人,描述了白杨树的特点:a直,b生命力强,c坚强,不动摇,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⑵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解释说明。 这是一个设问句。爸爸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⑶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指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指边疆建设者的孩子们。这句话的含义:爸爸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古诗词三首》 1.要掌握《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诗词、词的意思、诗的意思。 2.《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3.《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所见,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所悟。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宿新市徐公店》 4.《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叫长短句。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他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代表作《稼轩长短句》。) 《冬阳·童年·骆驼队》 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我们曾经学过她写的《窃读记》。 2.课文围绕童年生活写了四个生活片断:学骆驼咀嚼,关于驼铃的想象,看骆驼脱毛,想念骆驼队。 3.为什么骆驼要系着铃铛?爸爸的解释是为了防狼,“我”的想法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长途路程的寂寞,增加行路的情趣。你的猜想是。 《童年的发现》

陈述句改反问句要注意三点

陈述句改反问句要注意三点: 1、加疑问词。可加入“难道……吗”或“怎能……呢”: 2、标点的变化。将句号改为问号。 3、意思的改变。有“不”去“不”,无“不”添“不”。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 (3)在反问句上删除反问语气词“怎么、难道”和句尾疑问助词“呢、吗”. (4)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练习题: 1、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2、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3、3、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4、4、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5、5、我的一篇作文在全国作文比赛中得了奖,我非常高兴。 6、6、中国有了自己的铁路工程师。 7、7、这真叫人感到亲切、舒服。 8、 1.我们不会把你老人家忘怀。 9、8、人与山的关系密切,使人感到亲切、舒服。 10、9、你应该相信我。 11、10、.朝鲜人民是不会忘记志愿军战士的。 11、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不会让人觉得舒服。 12、这场比赛不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 13、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14、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15、作为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16、我们小学生要听老师的话。 17、这件事我一定要管。 18.抗洪救灾中解放军叔叔的英雄事迹使我们感动得流泪。 19、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20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六年级语文下册精读课文要点及重点句赏析

课文复习要点 (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 ★《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匆匆》 1、作者是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2、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3、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日记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对时间飞逝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间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桃花心木》 1、散文。作者:林清玄(台湾)。文章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的道理。 2、句子赏析。 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也不确定,时多时少。这句话为后文作者探明原因作了铺垫。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小学语文句式变换之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 一、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定义 1、陈述句:是对客观事物或现象加以说明的句子。它包括肯定陈述句和否定陈述句两种,肯定陈述句是对事物进行判断的句子,而否定陈述句都会有否定词“不、没有”等,它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否定整个句子。 如: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喜欢。 2、反问句: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陈述句的观点,句上常常含有“难道、怎么”,句末有“吗、呢”等语气词,它的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它虽然是疑问的形式,但不需要回答,答案已经隐含在句子中了,一般句子字面上是肯定的,它的意思就是否定,而字面上是否定的,它的意思就是肯定。 如:这不恰好能说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二、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判断句式,先看句子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肯定的要在句子中加上否定词“不”,是否定的要把句子中的“不”字去掉。 2、在句子前加上“难道”(怎么),在句末加上“吗”(呢),再把句末句号改成问号 3、读句子是否通顺,和原句的意思是否一致。 如: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不会让人觉得舒服。(改为反问句) ○1句中有“不”字,句子的意思表示肯定,所以要把“不”字去掉。 ○2、在句首加上“难道”,句末加上“吗”。或者在能愿动词前加上“怎么”,在句末加上“呢”把句末句号改成问号。 句子就变成了:(难道)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会让人觉得舒服(吗)? 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 ○3、读句子,看是否通顺,和原来的意思是否相同。 又如:像她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改为反问句) ○1、句中没有“不”字,它的意思就是否定,所以要加上“不”。 ○2、在句首加上“难道”,句末加上“吗”。或者在能愿动词前加上“怎么”,在句末加上“呢”把句末句号改成问号。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云南红河县第一小学 黄丽晶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字组成词,词组成句,句组成段,段组成篇。要让学生独立理解一篇课文,老师就必须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首先就是教给他们抓住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这也绝非一日之功,这就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训练。培养这方面的能力要从多方面入手。 一、要从训练学生的朗读开始 三年级进入了关注词语的重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呢?抓哪些句子呢?首先从训练学生的朗读开始,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如果老师有时间能够带着学生一句句读课文,那学生在模仿中就会自然的养成断句读通顺的习惯,他们在模仿老师的过程中,初步可以体会到一点点意思,在这个过程中有“润物无声的作用。”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自由读课文,然后再跟我一句一句的读,体会体会自己读的语气轻重、断句等地方是否和老师读得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在模仿模仿老师教的读法。如:我在带读“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这句是我把“起得很早”语调读得重些,语速稍缓。让学生模仿读时体会为什么“起得很早”要读得重些?学生在练习模仿中就会明白这里强调“起得很

早”是告诉我们作者过去没有起这样早,一直误以为蒲公英是金色的,今天”起得早“才发现蒲公英的开合是草地变色的原因。在这样训练学生的朗读中,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能逐步理解。 二、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 理解重点词句是读懂课文的基本方法。一篇课文都会有一些重要的或比较难以理解的词和句,把这些词句读懂,就为读懂课文铺平道路。理解重点词句,先要能从课文中把重点词句找出来,也就是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和句子中表情达意的词眼来理解课文。比如:《赵州桥》这篇课文介绍了闻名世界的赵州桥的设计和结构特点。在文中我们就要找出描写桥的设计和结构特点的词句,这就是重点词句。如句子:“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在这句话中又可以重点能理解“这种设计、”“建桥史、”“创举、”“既、、、、、、又、、、、、、”等词语,可以借助词典理解词语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或句子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又如:在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读后找出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了句子“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还不懂什么是过渡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就需要老师给他们讲解:过渡句在文章中能起到承接上下文的一类句子,使文章段与段之间的

统编-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知识梳理复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知识梳理复习(含答案) 4.《开满鲜花的小路》第6-12 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4. 《邓小平爷爷植树》第2-4 自然段常以填空题或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阅读《找春天》片段,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到______了她。她在______上荡秋千,在_________上摇啊摇;她在________、________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1.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2.这段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__。 3.春天还会在哪里?请你根据你的观察,在写一写。 我发现春天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邓小平爷爷植树》片段,回答问题。 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到站在那里。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照样子,写一写。 例:绿油油白_________ 红_________ 黑__________ 黄__________ 例: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到站在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邓爷爷露出满意的笑容,他为什么感到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 句子积累 1. 感叹句: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2. 比喻句: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考点提示 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最后一小节诗的理解。

-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2二年级下册:课文重点知识梳理复习(含答案)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知识梳理复习 第一单元 句子积累 1. 设问句、比喻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 疑问句、感叹句: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3. 比喻句: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 考点提示 1. 背诵:《村居》《咏柳》《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2. 理解《村居》《咏柳》所描绘的春天的景象。 3.《找春天》最后一个自然段常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4.《开满鲜花的小路》第6-12 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4. 《邓小平爷爷植树》第2-4 自然段常以填空题或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阅读《找春天》片段,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到______了她。她在______上荡秋千,在_________上摇啊摇;她在________、________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1.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2.这段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__。 3.春天还会在哪里?请你根据你的观察,在写一写。 我发现春天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邓小平爷爷植树》片段,回答问题。 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到站在那里。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照样子,写一写。 例:绿油油白_________ 红_________ 黑__________ 黄__________

例: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到站在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邓爷爷露出满意的笑容,他为什么感到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 句子积累 1. 感叹句: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2. 比喻句: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考点提示 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最后一小节诗的理解。 2.《千人糕》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米糕的制作过程的理解。 3.《一匹出色的马》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爸爸的教育方法的理解。 阅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片段,回答问题。 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1. 给下面的词语找个意思相近的朋友。 温暖———()四处———()寻觅———() 2. 把句子补充完整。 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哪里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的意思是:() A.雷锋叔叔时时处处都想着别人,他把爱心撒遍了祖国各地。 B.在需要人们奉献爱心的地方,到处都有像雷锋叔叔那样的人。 阅读《一匹出色的马》片段,回答问题。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及练习题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及练习题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一、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练习。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12、你们没看见过这样的总理。 13、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 14、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5、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16、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17、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18、这些树叶就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 19、咱们早就分好了。 20、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21、我们没有近道,和你们走的是一条道。 22、这个世界上应该有您最想要的东西。 23、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来。 24、这本书真好看,叫人喜欢。 25、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26、对于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不能容忍。 27、网络丰富多彩,让我们大家恋恋不舍。 28、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29、我们都爱自己慈爱的母亲。 30、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31、作为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重点句子复习学习复习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重点句子复习资料 《草原》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草原的景:辽阔、碧绿;草原的人:热情,好客 理解句子: 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⑵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⑶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1

(4)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5)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白杨》 本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理解句子: 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句话借物喻人,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 2

四年级反问句训练1

班级:姓名:学号: 一、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2.植物的种子是不会讲话的。 。 3. 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 4.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 5.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 6.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 7、你见了它是那么天真可爱,你绝不会责打他。 。 8.法布尔是法国最著名的昆虫学家。 。 9.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 10.我们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恩情。 。11. 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12秦兵马俑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13.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 班级:姓名:学号: 二、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 2.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 。 3.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 4. 看到同学们有困难,我们怎能不帮助呢? 。 5.蟋蟀难道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 。 6.信赖,难道不能够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 7. 要想取得好成绩,怎能不刻苦学习呢? 。 8. 别人能做的事,难道我不能做到吗? 。 9.作为学生怎能不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呢? 。 10.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怎能不深深地打动了我呢? 。 11. 你们是吃饭长大的,难道不也是读书长大的吗? 。 12.字典不正是我们的朋友吗? 。 13.我校的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大家怎能不高兴呢? 。

1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难道这不是真理吗? 。15..难道谁都能否认这部电影没有教育意义? 。16.钱塘江大潮难道自古以来不是被称为天下奇观吗? 。17.难道不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吗? 。18. 秦兵马俑,难道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不是绝无仅有的吗? 。 19、我们难道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恩情吗? 。 20、他们谁也没拿,难道钢笔会自己长腿跑吗? 。 21、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 22、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 。 23、翠鸟小巧玲珑,我们怎能不喜欢它呀? 。24、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 25、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26、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 2 7、彼得读着这份账单,怎么能不羞愧呢? 。14.这本书真好看,叫人喜欢。 。 15.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 。 16. 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 。 17.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 18.我买不起这么贵的书。 。 19.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 20.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 21、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 22、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 23、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 24、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 25.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 26、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 27、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

Removed_三年级语文下册每课的教学点训练点和练习

三年级语文下册每课的教学点训练点练习点 内容水平 要求 具体评价标准 拼音与汉字掌握本册教材要求学会的500个生字。(三会:会读、会解、会写)(方法迁移、自主识字、堂上过关,课后练习巩固、归类复习、范写) 词语读写词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词语表) 理解词语:(借助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调动生活积累、反义词、近义词) 积累词语:(课文中的的好词、带有数字、带有反义词、ABB、ABAC、AABC、AABB式) 句子1理解句义:(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和想象画面等;比喻句、反问句) 2画、写句子:(画出或找出相关的句子;加上合适的词语,把句子写的更具体;写比喻句;仿写或补写句子) 3积累好句:(摘抄、背诵;发挥“积累本”的作用、积累课外知识) 基 础 知 识 标点 符号 会正确运用顿号、逗号、句号、感叹号、疑问号;初步会用冒号、双引号 理解1、借助字典、词典、生活积累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 2、初步会用提问的方法理解课文。(课题、不懂的词句、关键词句) 分析概括1、能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 2、把握主要内容(方法:抓中心句、根据问题提示、反复诵读、想象画面等) 领悟体会1、初步能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和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从感情朗读、课文内容、重点词句、生活实际等方面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欣赏评价学习对课文中描写的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句段进行简单的评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时间赛跑》P115 例5 ) 创意1、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和内容展开想象。 2、能结合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谈谈生活中的体会。 阅读 读与积累1、读(分角色朗读、默读) 2、积累优美词句段。

课文重点句子分析

课文重点句子分析 -Happy New Year! -The same to you. 注意对新年祝福语的回答 Nice to see you again. Nice to see you, too. 回顾“很高兴见到你”的这一问候语 Your new bike looks very nice!你的新自行车看起来很好啊! look是一个系动词,通常后面跟的是形容词或名词(短语),构成系表结构look的短语look the same看起来一样 look like看起来像... look for寻找 look after照顾 look at看 look up查阅 look through浏览 常见的系动词还有be, become, get, sound, smell, taste, feel, keep, seem等 e.g. The music sounds great. 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你通常怎样去学校? I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subway. 我通常坐地铁去学校/I always come to school by bus.我总是坐公交去学校 1.How的用法总结: (1)询问方式How does your mother go to work everyday? (2)询问身体或其他状况How are your parents?/How are you going recently? (3)询问年龄How old are you? (4)询问数量、价钱How many pens do you have?/How much is it?

(完整)六年级反问句变陈述句专题训练

反问句变陈述句专题训练 1.什么是反问句? 反问句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自问自答)。 2.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 3.反问句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4.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5.反问句的特征是问中有答,如果能读出句中的答案,那么答案就是反问句即将变成的陈述句。如果不会,可以按下面的规则来变! 6、反问句变陈述句的规则: ·去掉反问词和疑问词,把问号改成句号。 ·反问句中有否定词(例如:不、无、没有)等,就去掉;如果没有,就要加上。 例题: 1、还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吗?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4、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5、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6、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7、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8、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9、我们播下的种子怎么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10、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11、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 12.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刻苦学习怎么行?

13.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呢? 14. 王老师带病工作,我怎能不感动呢? 1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吗? 16、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17、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坡吗? 18、这块地里的菜秧难道不是我种下的吗? 19、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操心吗? 陈述句变反问句的规则: ·加上反问词、疑问词,把句号改成问号。 ·如果陈述句是否定的,就要在变反问句时去掉否定词;如果陈述句是肯定的,就在变反问句时加上否定词。 例题: 1、今天依然屹立的金字塔是奴隶们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2、马上要进行期末考试了,我们要努力学习。 3、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 4、这活泼的小男孩是我的好朋友。 5、我们不会忘记党的恩情。 6、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 7、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8、可爱的小女孩是我的好朋友。 9、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10、坡度这么大,火车爬不上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