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总论
- 格式:ppt
- 大小:435.50 KB
- 文档页数:45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总论2. 课时安排:共24 课时3. 教学目标:(1)了解经络腧穴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2)掌握经络、腧穴的基本知识;(3)学会运用经络腧穴学知识进行临床实践。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第1 课时:经络腧穴学概述1. 经络腧穴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经络腧穴学的研究范围和重要性第2 课时:经络系统1. 经络的定义和功能2. 经络的分类和分布3. 经络的作用和临床应用第3 课时:腧穴系统1. 腧穴的定义和功能2. 腧穴的分类和分布3. 腧穴的定穴方法和临床应用第4 课时:经络与腧穴的关系1. 经络与腧穴的相互影响2. 经络与腧穴的相互作用3. 经络与腧穴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第5 课时:经络腧穴学的临床应用1. 经络腧穴学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2. 经络腧穴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3. 经络腧穴学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讲解经络腧穴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2. 演示:展示经络腧穴的分布、操作方法等;3.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经络腧穴的感觉和作用;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运用经络腧穴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发言、作业等情况;2. 课堂实践: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经络腧穴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经络腧穴学教材;2. 课件:经络腧穴学的PPT课件;3. 模型:经络腧穴模型;4. 视频:经络腧穴操作演示视频;5. 案例:相关临床案例。
六、教学活动与设计第6 课时:经络测量与评估1. 经络测量方法的学习2. 经络测量工具的使用3. 经络测量结果的评估与分析第7 课时:腧穴的诊断与治疗1. 腧穴诊断的方法与技巧2. 腧穴治疗的操作步骤与要点3. 腧穴治疗的临床应用实例解析第8 课时:经络腧穴学的科研方法1. 经络腧穴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2. 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 科研结果的统计分析与解读第9 课时:经络腧穴学的临床实践1. 经络腧穴学在临床中的应用案例分析2. 经络腧穴学在临床中的实际操作演示3. 学生临床实践操作的指导与评价第10 课时:经络腧穴学的未来展望1. 经络腧穴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2. 经络腧穴学的发展前景与挑战3. 学生对经络腧穴学未来发展的思考与讨论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临床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4. 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遵守伦理道德规范。
第一节经络总论概述1.经络的概念经络是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调节人体各部的通路。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指经脉,原意是“纵丝”,直行主线之意;又有路径之意。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分布较深,是经络的主干。
络:指络脉,有网络之义。
络脉纵横交错,遍布全身,较经脉细小,为其分支。
起网络与联系的作用。
2.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
3.经气(脉气、神气、真气、正气)1)泛指在经脉中运行的“气”,亦即指经脉的主要功能。
2)即经络之气,如《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者,经气也”包括原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等。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十二经别经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经络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络脉浮络孙络《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一)十二经脉(十二正经)1、定义十二经脉即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的总称,是经络系统中的主体,故又称为“十二正经”。
2、命名据阴阳、脏腑、手足而定。
1)阴阳:阴太阴(阴气最盛)——阳明(阳气最盛)阳少阴(阴气次之)——太阳(阳气次之)厥阴(阴气最少)——少阳(阳气最少)2)手足:手为阳,足为阴3)脏腑:⑴脏为阴①心、肺、心包为阴中之阳(位居横膈以上);肺为阳中之阴,心为阳中之太阳,心包居其次②脾、肾、肝为阴中之阴(位居横膈以下);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太阴,肝为阴中之少阳⑵腑再分阴阳,据与脏表里关系作对应划分3、体表分布规律1)四肢部太阴——前——阳明内侧(阴经)厥阴——中——少阳外侧(阳经)少阴——后——太阳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在内踝上八寸有交叉,内踝上八寸以下形成足厥阴肝经在前,足太阴脾经在中间,足少阴肾经在后的特殊情况。
2)头面部阳经上行头面阳明经——面、额部太阳经——头顶、后头、面颊部少阳经——头侧部足厥阴肝经上达巅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