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8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一、“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话说在春秋时期啊,有个越国,国君是勾践。
这勾践呢,一开始有点膨胀,跑去跟吴国打仗,结果被吴国打得那叫一个惨啊,自己都成了人家的俘虏。
吴王夫差可没轻饶他,让他在吴国当马夫,干各种粗活累活。
勾践心里苦啊,但他知道不能就这么完了。
后来呢,勾践被放回越国了。
他回到越国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计划。
他不睡舒服的床铺,而是睡在柴草堆上,还在屋里挂了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就尝尝那苦胆的味道,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在吴国受的苦。
就这样,勾践带着越国的百姓,努力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经过好多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变得强大起来,最后把吴国给打败了。
这个“卧薪尝胆”的故事就这么流传下来啦,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二、“纸上谈兵”——赵括。
战国时期,赵国那也是个大国呢。
赵国有个叫赵括的家伙,这赵括啊,那可是个军事理论的“小天才”,说起兵法来头头是道。
为啥呢?因为他老爸是赵国的名将赵奢,赵括从小就看各种兵书,对那些军事理论背得滚瓜烂熟。
有一次,秦国和赵国打仗。
赵国本来的大将是廉颇,廉颇很有经验,他知道秦军厉害,就坚守不出,想拖垮秦军。
可秦国就使了个坏心眼,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说他们不怕廉颇,就怕赵括。
赵王一听就信了,让赵括代替廉颇去打仗。
赵括那叫一个兴奋啊,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
他到了战场上,完全按照兵书上的套路来,一点都不考虑实际情况。
结果呢,被秦军打得落花流水,四十多万赵军都被秦军给坑杀了。
这就是“纸上谈兵”的故事,告诉我们光有理论知识,没有实际经验是不行的,做事得脚踏实地。
三、“负荆请罪”——廉颇和蔺相如。
还是在战国时期的赵国。
蔺相如这哥们可不得了,他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完璧归赵,又在渑池之会上让赵王保住了面子。
赵王可高兴了,就封蔺相如做了大官,地位比老将廉颇还高。
廉颇就不乐意了,他想啊:“我在战场上拼死拼活的,他蔺相如就靠耍嘴皮子,凭什么地位比我高?”于是就处处找蔺相如的茬儿。
历史名人趣事10
篇一:50个历史名人,50个成语故事50个历史名人,50个成语故事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历史名人成语故事,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具有数量庞大、言简意赅等特点,是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瑰宝。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名人成语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历史名人成语故事篇一:敝帚自珍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开明君主。
他待人敦厚,诚恳尚信,在军事上有谋略,禁止虏掠,争取民心。
“敝帚自珍”这个成语,就出自他在都城洛阳所下的一道诏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风格。
公元20xx年,刘秀经过多年征战,建立起自己的统治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在这个时候,各地还有许多豪强割据一方,称王称霸。
其中,一个叫公孙述的,就依仗着四川险要地势,在这里自立为帝,国号“成家”。
随着全国的逐渐统一,光武帝数次遣使前去劝公孙述归顺东汉,但公孙述怒而不从。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东汉朝廷派兵征讨,被述所拒。
次年,刘秀又命大司马吴汉前去讨伐公孙述。
吴汉,字子颜,南阳人,是东汉中兴名将,武威将军刘禹为其副将。
面对东汉的强大攻势,公孙述调兵遣将进行抵挡,但节节败退,吴汉连战连胜,逼近成都。
此后,双方在广都至成都之间展开殊死搏斗,互有胜负。
公孙述更是拿出国库中的全部财货珍奇,招募了5000名敢死之士,鸣鼓挑战,暗地里派遣奇兵,绕到汉军背后进行偷袭。
这年十一月,公孙述亲率数万人,出成都城与吴汉大战。
两军连战数日,公孙述兵败逃走,最后被汉军追上,刺穿胸部坠落马下,当夜死去。
第二天,公孙述手下见大势已去,弃城投降。
汉军副将刘禹率兵浩浩荡荡进入城内,将公孙述的妻子家人全部杀死,并割下公孙述的头颅,派人飞马送往洛阳。
与此同时,他还纵兵大掠,四处焚烧。
这一消息传至京城,光武帝刘秀大为震怒,特别下诏谴责刘禹:“这座城池已经投降了,满城老妇、孩子还有数万人,一旦纵兵进行放火乱杀,谁听了都会心酸气愤。
通常之人,即使家里有一把破扫帚,也十分珍惜,可你却这样不爱护子民的财产!你怎么这样残暴,竟忍心做出如此的行为?”随即,刘秀下诏撤了刘禹的职务,并对主将吴汉也给以严厉批评。
历史人物和成语故事那我开始写啦。
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可真是个超级能忍的主儿。
他被吴王夫差打败之后呢,那日子过得老惨了。
可是勾践不甘心啊,他就跑到吴国去给夫差当马夫,各种低三下四,受尽了屈辱。
后来夫差看他好像挺听话的,就把他放回越国了。
回到越国后,勾践可没闲着。
他住在简陋的房子里,晚上就睡在柴草堆上,还在屋里挂了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或者吃饭前都要尝尝那苦胆的味道,提醒自己别忘了在吴国受的苦。
就这样,勾践带着越国的老百姓努力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最后呢,勾践终于找机会把吴国给打败了,成功复仇,这个“卧薪尝胆”的故事就这么流传下来了,告诉咱人要是有决心,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就肯定能成功。
二、项羽破釜沉舟项羽那可是个猛人,浑身都是胆儿。
有一回他带着楚军去跟秦军打仗,这秦军可不好对付,人数又多,装备又好。
可项羽不怕,他带着士兵们渡过漳水之后,就下了个超级狠的命令。
他让士兵们把煮饭用的锅(釜)都给砸破了,把渡河的船也都给凿沉了,啥意思呢?就是告诉士兵们,咱们现在没有退路了,要想活命就得把秦军给打败。
这楚军一看,得嘞,那就拼了吧。
于是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似的,向秦军猛冲过去。
秦军本来以为楚军会害怕,没想到遇到一群不要命的,结果被楚军打得落花流水。
项羽就靠着这股子破釜沉舟的劲儿,在巨鹿之战中大获全胜,还成了各路诸侯的首领呢。
三、匡衡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候家里穷啊,穷得连蜡烛都点不起。
可是匡衡这孩子特别爱学习,晚上想看书都没光亮。
这可咋整呢?他发现邻居家晚上总是亮堂堂的,因为邻居家比较富裕,点得起蜡烛。
匡衡灵机一动,就偷偷在自家墙壁上凿了个洞。
这样邻居家的烛光就透过来了,匡衡就借着这点微弱的光,如饥似渴地读书。
这要是被邻居发现了,估计得气个半死。
不过匡衡就是靠着这种刻苦学习的劲头,最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还做了大官呢。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只要你想学习,再艰苦的条件都能克服。
四、祖逖闻鸡起舞祖逖这哥们儿,那可是个胸怀大志的人。
关于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典故篇一: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 1、四面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 故事: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r?ng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jiǎ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p?ng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gāi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yú姬jī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
边逃边打,到乌江畔pàn自刎wěn而死。
释义: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周围环境,而导致自己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在我们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日常行为表现不好,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喽。
2.破釜(fǔ)沉舟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发音:p? fǔ ch?n zhōu 释义:一般用来比喻决心战斗到底,勇往直前,拼死一战。
表示下了极大的决心,舍出一切,必欲达到目的的作法。
故事: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
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包围。
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军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领军队前去援救赵国。
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
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军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军。
中国历史人物成语典故大全(精心整理建议收藏)按照历史朝代顺序,演绎历史人物与成语典故。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物造人,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煫人钴木取火,有巢构木为巢。
三皇五帝,大禹治水,嫘祖养蚕,仓颉造字。
夏启化国为家,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夏桀桀骜不训。
成汤网开一面,太甲桐宫悔过,伊尹摄政,盘庚迁殷,武丁中兴。
纣王酒池肉林,暴殄天物,飞康、恶来助纣为桀。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伯夷、叔齐耻食周栗,武王伐纣,爱屋及乌。
三监之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成康之治,周成王桐叶封弟,周報王债台高筑,卫巫监谤、道路以目,国人暴动,周召共和。
宣王中兴,周幽王千金买一笑,蜂火戏诸候。
平王东迁,东周列国,郑桓公掘地见母,蔡桓公讳疾忌医,卫武公投桃报李。
晋武公曲沃代翼。
卫懿公好鹤亡国,蔡哀候谗言灭息。
石碏大义灭亲,荀息假途灭虢,里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宫之奇唇亡齿寒,柳下惠坐怀不乱。
养由基百步穿杨,管鲍之交,管仲老马识途,鲍叔牙毋忘在莒,俞伯牙高山流水,曹刿一鼓作气、再衰三竭。
栾书从善如流。
春秋五霸,尊王攘夷。
齐桓公九合诸候,一匡天下。
宋襄公好名无实,秦穆公羊皮换贤。
晋文公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轻重。
百里奚饲牛拜相。
介子推割股君。
赵衰冬日之日,先殄兵行诡道,庆父不死,鲁难未己,韩厥绍绝立废,夏姬灭国破陈。
晏婴一桃杀三士,田穰苴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子产兴郑,田完奔齐。
孙武三令五申,伍子胥掘墓鞭尸,申包胥秦庭乞师,夫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勾践卧薪尝胆,文种兔死狗烹,毕万昌大,魏绛和戎,赵鞅铁铸刑鼎,智瑶贪得无厌。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朝秦暮楚。
邹忌鼓琴求相,吴起杀妻求将。
秦孝公发愤图强,商鞅作法自毙,齐威王一鸣惊人,孙膑围魏救赵。
苏秦悬梁刺股。
灵武王胡服骑射,燕昭王卑身厚币,宋康王射天笞地,申不害变法强韩,蘭相如完璧归赵。
郭隗千金买骨,范睢长袖善舞,远交近攻,廉颇负荆请罪。
宋玉曲高和寡。
乐毅灭齐,功败垂成,田单复国,出奇制胜。
成语中名人故事大全
1. 九牛一毛:
这个成语出自《淮南子·谷梁传》,源于古代的谷梁传说。
传说谷梁是楚国的大夫,楚王派他去调停楚国与燕国的争端。
燕国的王子燕商有一头金色的九牛,谷梁给他一毛钱就买下了这头九牛。
因此,“九牛一毛”这个成语比喻物以寸计,贵重物品低价出售。
2. 龙生九子: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源于古代的滑稽传说。
传说滑稽的妻子曾经怀孕九个月,而他的妻子给他生下了九个孩子,他们被称为“龙生九子”。
因此,“龙生九子”这个成语比喻一次性生育了很多子女。
著名成语典故及人物1. 卧薪尝胆-勾践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
在吴国遭受屈辱后,他立志报仇,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终于在数年之后击败了吴国。
2. 负荆请罪-廉颇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
因与蔺相如产生矛盾,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主动避让。
廉颇得知后,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去道歉,自此两人成为知己。
3. 闻鸡起舞-祖逖祖逖,东晋时期名将。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一次同榻而眠,半夜听到鸡叫,便和刘琨约定晨起练武。
从此二人每日听到鸡鸣便起床练剑。
4. 画龙点睛-张僧繇张僧繇,南朝梁代画家。
他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龙眼睛没点上,数日后点上眼睛,这些龙便飞上了天。
这个成语比喻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突出文章或讲话的实质,使内容更为生动有力。
5. 叶公好龙-叶公叶公,春秋时期楚国贵族。
他喜欢龙,住处、卧室内外到处都画着龙。
当他见到真正的龙时却吓得逃跑。
这个成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了解或真心喜欢。
6. 草木皆兵-苻坚苻坚,东晋时期前秦皇帝。
在淝水之战中,他登上城楼观察晋军动静,看到远处的草木便以为是晋军。
这个成语形容极度惊慌、疑惧不定。
7. 孺子可教-张良张良,西汉时期开国功臣。
他年轻时在下邳桥遇到黄石公,得到《太公兵法》。
后辅佐刘邦建立汉朝。
这个成语形容年轻人有培养前途。
8. 胯下之辱-韩信韩信,西汉时期开国功臣。
少年时韩信曾遭受胯下之辱,但最终他成为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重要将领。
这个成语形容有志气的人在屈辱中成长。
9. 凿壁偷光-匡衡匡衡,西汉时期大臣、经学家。
他幼年时刻苦好学,因家贫,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这个成语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历史人物成语故事大全1001.背水一战(韩信)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
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2.完璧归赵(蔺相如)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负荆请罪(廉颇)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4.望梅止渴(曹操)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5.四面楚歌(项羽)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6.破釜沉舟(项羽)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7.卧薪尝胆(勾践)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8.纸上谈兵(赵括)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9.横行无忌(郭圯)横行:指行动蛮横;无忌:无所顾忌。
指倚仗暴力,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10.三顾茅庐(刘备)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1.东窗事发(秦桧)比喻阴谋已败露。
12.如鱼得水(刘备)像鱼得到水一样。
比喻得到跟自己最相投合的人或最合适的环境。
也比喻有所依靠。
13.退避三舍(重耳)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14.初出茅庐(诸葛亮)茅庐:草房。
原比喻新露头脚。
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
缺乏经验。
15.图穷匕见(荆轲)图:地图;穷:尽;见: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16.草木皆兵(苻坚)把山上的草木都当成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17.围魏救赵(孙膑)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18.毛遂自荐(毛遂)毛遂自我推荐。
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19.一鼓作气(曹刿)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名人成语故事15篇名人成语故事1有一天,李白在做功课,外面来了一群小朋友,李白想:“反正做不完,出去玩一会儿再说。
”于是,他就从窗户爬出去了。
师父发现了,叹息道:“哎,孺子怎么不可教也!尽管聪明,一点就通,可惜心不在学习上面啊。
”于是,有一位师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练武的时间到了,李白依旧心不在焉。
趁师父不注意,李白朝伙伴们做了一个鬼脸,伙伴们忍不住笑起来了,师父见了,一掌就把李白打倒在地,不容李白解释,师父就撵走了这恨铁不成钢的徒弟。
李白想:“我也不想学,师父也不喜欢我,算了回家。
”伙伴们都在挽留他,你一句我一句,可是李白两耳如同生锈根本听不进去,眼睁睁地看着李白收拾行李走了。
其实这一切都在师父的安排之中。
师父把这一切的后果都交给了一个老奶奶去处理了。
李白在回家的路上,口渴了,看到前面有个亭子,就绕进去了,问:“老奶奶,可不可以给我一碗水喝。
”老奶奶说:“可以,在桌上。
”李白这时发现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杵。
天生的好奇心让李白停住了脚步,就上前问:“老奶奶,您为什么要磨铁杵?”老奶奶答到:“我想要一枚针。
”李白就更不明白了,铁杵那么粗,针那么细,这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啊!李白问老奶奶:“值得吗?”老奶奶答道:“当你把铁杵磨成针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了。
”李白的好奇心来了,说:“能给我磨一下吗?”老奶奶答道:“你这细皮嫩肉的恐怕做不了!”李白气匆匆地走了,当他走到门口时,老奶奶又说到:“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李白顿了一下,琢磨了一下这句话,懂得了老奶奶的用意。
这时,师父也正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
怕李白真得一走了之。
对他的师弟正在发火呢!此时李白回来了,师弟给师兄使了个眼法,师傅气冲冲地说:“走了,就别再回来了。
”李白跪在地上说:“师父,我错了。
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师父笑了。
看到这里,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相信大家也已经了解了。
从此,李白一心一意学本领。
长大以后,成了一名闻名国内的大诗人!名人成语故事2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对子侄后辈教育十分严格,希望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
40个历史名人,一人一成语典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即是五千年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
您对以下40个成语典故以及这些历史人物故事了解多少呢?40个历史名人,一人一成语典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1.梦笔生花(李白)简析:李白年少之时,梦见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来天才赡逸,名满天下。
比喻写作能力有很大进步。
也形容文章写的很出色。
2.洛阳纸贵(左思)简析:原指西晋洛阳之纸,因大家都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致一时供不应求。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很广。
3.成竹在胸(文与可)简析: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
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
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4.力透纸背(颜真卿)简析: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穿透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
也用来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炼。
5.马革裹尸(马援)简析:出自《后汉书》:“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用马革把尸体裹起来。
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6.黄袍加身(赵匡胤)简析:出自《宋史太祖本纪》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用来指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7.赤膊上阵(许褚)简析: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光着膀子上阵。
比喻做事鲁莽,没有策略。
8.初出茅庐(诸葛亮)简析: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比喻新露头角。
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者学校出来工作。
缺乏经验。
9.退避三舍(重耳)简析:出自《左传》:“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其锋芒,避免冲突。
10.闻鸡起舞(祖逖)简析:出自《晋书祖逖传》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
历史人物典故成语故事1.一鼓作气【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
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
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
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
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
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
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
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
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
’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
齐己不觉下拜。
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人物】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
僧人齐己性喜赋诗。
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10个成语故事成语大家都有听过,它有什么故事呢?下面是网小编带来的成语故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0个成语故事11. 带经而锄古人读书是很刻苦的。
汉朝的倪宽跟着孔安国学习五经,缺乏学习费用,倪宽要为弟子们做饭,有时还要下地干活。
他下地时总要带着经书,休息时便抓紧学习。
汉朝的朱买臣家里比较贫困,买不起什么东西,他又很喜欢读书,而他家里的生计要靠砍柴来维持。
因此,朱买臣背着柴草边走边读书。
“带经而锄”形容生活贫苦依坚持学习。
2.校人烹鱼从前有人向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子产赠送活鱼,子产命令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养在水池中,小吏把鱼做熟了,复命说:“刚开始那些鱼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过一会就活泼的了,然后迅速游到深处去了。
”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啊!” 小吏出来就说:“谁说子产智慧?我既然已经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对君子可以用恰当有道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却很难用不道的方法来迷惑他。
寓意:用花言巧语编造的谎言,常常使那些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上当。
但如果能够认真地做实际调查,那么,骗人的伎俩就无法施展了!3.忧心如焚周幽王是个大昏君。
他宠爱美人褒姒,因为褒姒喜欢听裂帛的声音,他就将大匹大匹的丝绸撕成条。
为了博取褒姒一笑,他点燃烽火台,各路救援诸侯昼夜不停地赶来护驾,才发现上当了。
他对百姓重重剥削,使得天灾人祸不断,人民痛苦不堪。
他又重用大奸臣尹太师,致使朝廷混乱,人心离散。
有个叫家父的大臣非常着急,希望周幽王能有所改变。
他写了一首诗说道:“节南山岩石垒垒,尹太师威名赫赫,人民都盯着你看。
心里忧愁得像在火上煎熬,却不敢将你戏笑。
王业已衰国运将断,为何你却看不见?……” 但是周幽王不听劝谏,依然我行我素,终于被杀死在骗山脚下,西周王朝灭亡了。
“忧心如焚” 形容非常忧愁焦急。
4.言过其实马谡才器过人,喜欢讨论军计,诸葛亮很喜欢他,刘备临死的时候对诸葛亮说:“马谡说话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成语中的名⼈故事成语中的名⼈故事(15篇)成语中的名⼈故事1⽜⾓挂书 ⽜⾓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当侍卫。
他⽣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不⼤⽼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
有⼀回,李密骑了⼀条⽜,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成语中的名⼈故事2 1、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个很伟⼤的⼤学问家孟⼦。
孟⼦⼩的时候⾮常调⽪,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呢!有⼀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孟⼦就和邻居的⼩孩⼀起学着⼤⼈跪拜、哭嚎的样⼦,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我不能让我的孩⼦住在这⾥了!”孟⼦的妈妈就带着孟⼦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和邻居的⼩孩,学起商⼈做⽣意的样⼦。
⼀会⼉鞠躬欢迎客⼈、⼀会⼉招待客⼈、⼀会⼉和客⼈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的妈妈知道了,⼜皱皱眉头:”这个地⽅也不适合我的孩⼦居住!”于是,他们⼜搬家了。
这⼀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这个时候,孟⼦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应该住的地⽅呀!” 后来,⼤家就⽤“孟母三迁”来表⽰⼈应该要接近好的⼈、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2、囊萤映雪 孙康家⾥很贫穷,买不起灯油。
⼀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透进⼀丝光亮。
原来那是⼤雪映出来的光。
他发现可以利⽤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即穿好⾐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地上映出的雪光,⽐屋⾥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即看起书来,⼿脚冻僵了,就起⾝跑⼀跑,同时搓搓⼿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
后来,他当了⼀个御史⼤夫。
晋代时,车胤从⼩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亲⽆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0篇)大都是两三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或陆续产生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表达新思想意识的成语,就自然会不断地陆续地产生,更需要我们现如今的传承下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利令智昏战国时期,秦国派大将白起出兵攻打韩国。
秦军进攻上党(现山西省东南部)的时侯。
上党的守将冯亭负隅顽抗但仍然守不住,便想把上党献给赵国以谋求保护。
赵国的平阳君赵豹觉得无缘无故得到的好处是祸患的根源,因此他劝赵孝成王深思熟虑。
而平原君赵胜却被眼前的利益蒙住了眼睛,他极力主张接受上党。
赵孝成王派平原君接收了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
于是,秦王派大将白起率军大举进攻赵国。
这场战争一打就是三年、最后赵国四十万大军在长平全军覆没、被秦军消灭,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赵长平之战。
后来,秦国的军队几乎攻破赵国的都城邯郸。
司马迁在评论这一历史事件时开诚布公地指出:“鄙语曰:‘利令智昏’。
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这段话的大意是:俗话说:“利这个东西、能够使聪明人冲昏头脑,丧失理智。
”平原君贪图冯亭的利诱,以致使赵国在长平损失了四十万兵马、甚至连国都邯郸都危如累卵几乎丢掉。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2开门见山晓亮《十大元帅之谜.徐向前元帅之谜》奇特的性格之谜:1967年1月24日晚饭后,徐向前实在憋不住了,决定要“闯宫”——坐车直趋林彪住地毛家湾。
当时,林彪、陈伯达正在交谈。
徐向前不宣而至,林彪很不高兴。
徐向前开门见山,向林彪讲了目前军队的混乱状况,说:军队要稳定,这样乱下去不行,要搞几条规定,如不能成立战斗组织、不能随意揪斗领导干部、不准夺权等等。
有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有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即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看看下面的有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有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1、有勇无谋项羽的勇猛精神,的确无人能及,但项羽有勇无谋,是难成大事的。
韩信在被刘邦拜大将后,曾与刘邦谈论天下大势,自己也承认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都不如项羽,项羽一声怒喝,千人会吓碍胆战腿软。
但韩信还说,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
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
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的确如此,唯一的谋士范增一怒而走。
汉军用计谋把项羽耍得团团转,刘邦正面与项羽相拒,韩信千里迂回,彭越在项羽后院打游击,项羽没头苍蝇一样疲于奔命,按了葫芦起了瓢,最终被汉军合围,其霸业以失败而告终。
有时候,项羽还不如张飞,张飞虽猛,但粗中有细,项羽只会用蛮力。
有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2、一饭千金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
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
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
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
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
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有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3、一字之师唐朝有个和尚,法号叫作齐己。
齐己和尚很喜欢写诗,写的也很好,可算是所谓诗僧。
他有个好友郑谷,也是当时的诗人。
因为他们都写诗,自然能谈得来。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故事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特殊的一类,在结构、语义、语法、语用等多个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故事篇一:长驱直入公元220xx年,曹操为夺取战略要地荆州,与刘备在这一带酣战。
刘备的大将关羽用重兵围住了襄阳,曹操的堂弟曹仁固守襄阳毗邻的樊城,处境相当困难。
这年七月,曹操派虎威将军于禁率军增援曹仁。
不久,樊城这一带连降大雨,汉水泛滥。
关羽乘机引水去淹曹军,结果于禁全军覆没,被迫投降。
由于洪水冲进樊城,曹仁处境危急。
一些部将劝他放弃樊城,乘船退走。
但有人极力反对,说是水势不可能一直这样大,过些时日会退去,还是紧守为好。
曹仁觉得有理,决定紧守樊城。
不久,曹操又派大将徐晃率军去樊城解围。
徐晃老谋善算,暂不将部队直接开到樊城,而在稍远之处驻扎下来,然后派人用暗箭把信射入樊城,与曹仁取得联系。
正好曹操还在组织其他兵马增援,得知徐晃的行动非常赞同,要他等待各路兵马到齐,一并开向樊城。
当时,刘备一部分军队驻在离樊城不太远的偃城。
徐晃带领一些军队来到偃城郊外,故意挖掘陷坑,似乎要截断偃城军队的退路。
驻军中计,匆匆撤离偃城。
于是徐晃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这座城池。
这时,曹操组织的十二路兵马已经赶到。
于是徐晃和这些兵马会合起来,打算和曹仁内外夹击关羽。
关羽在围头和四冢两处地方驻有军队。
徐晃表面上装出要进攻围头的样子,实际上亲率大军进攻四冢。
等关羽发现徐晃主攻的方向时,为时已晚。
匆匆赶到四冢的五千兵马很快被徐晃击败。
接着徐晃率领部下,一直冲进了关羽对曹仁的包围圈中。
关羽的将士不敌败走,襄阳,樊城终于解围。
徐晃的捷报传到曹操那里,曹操立即写了慰劳令,派人送到前方。
令中写道:“我用兵三十多年,所知古代善于用兵的人中,没有一个人能像你那样长距离不停顿地策马快跑,一直往前,冲入敌人的包围圈中。
”像故事里的一样,如果非得来个硬碰硬,那必定是会败得一塌糊涂。
成语小故事10则我们经常会用到,它们对应的故事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小故事10则,欢迎阅读!1、暗渡陈仓《史记.高祖本纪》。
秦朝刚被推翻的时候,项羽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而封刘邦为汉王,统辖这个典故载于巴、蜀和汉中。
刘邦也有独霸天下之心,很不服气。
他发现手下有一位才华出众的军事家,就是韩信。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策划夺取天下。
刘邦去汉中途中烧毁栈道,表示无意东还谋取天下,使项羽放心。
然后采用韩信的计策,派出几百名士兵去修复栈道。
项羽手下大将章邯镇守关中西部,听到消息笑道:"这么大工程只派几百名士兵,哪年才能修完?"章邯对刘邦、韩信这一行动,根本没引起重视。
韩信表面上装作要从栈道东进,实际上却和刘邦率主力部队从小路暗袭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县东)。
当章邯接到急报时,刘邦大军已攻入关中。
章邯被逼自杀。
关中地区一下子被刘邦占领了。
这一典故常被人们用来比喻利用假象以给别人造成错觉,而暗中采取另一些措施来达到目的计策。
2、八斗才本典故源自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
谢灵运以斗量才。
他说:"普天下的才学放在一处,总共有一石。
曹子建(曹植的字,又称陈思王)一人就独占八斗才华;我占一斗;余下的由天下人共分了。
"后来人们用"才高八斗"、"八斗陈思"、"多才子建"等比喻高才,有才学的人;用"一斗才"、"才无一斗"等指才能平庸者。
3、白龙鱼眼这个典故出自《说苑.正谏》。
吴王想要和百姓们饮酒,伍子胥劝谏说:"不可以,昔日白龙下清泠深渊,化为鱼,被打渔人豫且射中了眼睛。
白龙就此事上告到天帝,天帝说'那个时候你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白龙回答说:'到了清泠深渊,化为鱼形。
'天帝说:'鱼本来就是人类该射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豫且是没有罪的。
名人四字成语故事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名人四字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名人四字成语故事1:望梅止渴的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
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
曹操的j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
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
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
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
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
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
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
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1、四面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故事: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róng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jiǎ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péng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gāi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yú姬jī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
边逃边打,到乌江畔pàn自刎wěn而死。
释义: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周围环境,而导致自己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在我们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日常行为表现不好,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喽。
2.破釜(fǔ)沉舟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发音:pò fǔ chén zhōu释义:一般用来比喻决心战斗到底,勇往直前,拼死一战。
表示下了极大的决心,舍出一切,必欲达到目的的作法。
故事: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
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包围。
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军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领军队前去援救赵国。
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
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军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军。
而宋义则希望赵、秦两军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他严令军中不准轻举妄动。
与此同时,宋义又宴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却忍饥挨饿。
项羽实在忍不下去,便杀死了宋义,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为上将军。
之后,项羽立即派出两名将军,率两万人马渡河解救巨鹿。
取得小胜后,项羽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
在全军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船只凿沉,把煮饭的锅都打破,把营房都烧掉,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不给士兵留一点儿退路。
项羽领军到达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九天激战,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3.班门弄斧的故事(主要人物:鲁班)发音:bān mén nòng fǔ释义: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故事: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
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
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谁敢在鲁班面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作“班门弄斧”。
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4.卧薪尝胆的故事(主要人物:越王勾践)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发音:wò xīn cháng dǎn释义: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故事: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hé lǚ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
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chāi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yā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cì hòu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
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
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
他晚上睡觉不用褥rù,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5.围魏救赵的故事(主要人物:孙膑bìn )发音:wéi wèi jiù zhào故事: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
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
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
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6.三顾茅庐的故事(主要人物:刘备)发音:sān gù máo lú故事: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shù,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
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
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并因诸葛亮不答应而哭,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7、完璧归赵的故事(主要人物:蔺lìn相如)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近义词】物归原主【反义词】久假不归【造句】我今天要去舞会,你的帽子借一下,明天一定完璧归赵。
故事: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
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
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
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
到那里我见机行事。
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
”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
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
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
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
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
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xiá cī,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
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
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
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
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jiǎ xīng xīng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
”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shuǎ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
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zhāijiè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
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
”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wú nài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
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
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恐怕打不赢。
最后,秦王十分恼怒,可又见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为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
8、图穷匕见的故事(主要人物:荆轲jīng kē)拼音: tú qióng bǐ xiàn释义:图:地图;穷:尽;见: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故事:战国末期,秦国实力强盛,攻灭了韩、赵两国后,又向燕国进军。
为此,燕太子丹决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期扭转局势。
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荆轲。
他擅长剑术,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选。
为了使荆轲能接近秦王,特地为他准备了两样秦王急于想获得的东西:一是从秦国叛逃到燕国的将领樊於期的头颅,二是燕国 (今河北某县)的地图,表示燕国愿将这块地方献给秦国。
这两样东西分别放在匣子里。
行刺秦王的匕首,就放在卷着的地图的最里面。
此外,还为荆轲配了一名助手,此人叫秦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