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

摘要: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对内部控制的系统研究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也存在很多误解,本文现作以下的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探讨

1、内部控制介绍

内部控制是指在一个单位内部,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员分工、权力分配以及管理流程是否科学合理,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起着关键作用。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2、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相关问题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对内部控制的系统研究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也存在很多误解,甚至有些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概念非常模糊,再加上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先天不足以及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

由于对内部控制的内容、范围等理解不深入,致使有的企业不重视内部控制。有的把简单的内部牵制理解为内部控制,看不到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虽然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也不去严格履行,

使内部控制措施不能发挥实效。长期以来,内部控制一般是作为企业的内部事务,由企业管理当局来制定和实施。管理当局自然更多考虑自身利益的目标函数,从而在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行为,而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则无法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而无法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组规范与法人财产相关各方的责、权、利的制度安排,其中包括股东、董事会、管理者和工人,或者说它是法人财产制度的组织结构形态。这一制度安排或组织结构形态的内在逻辑是通过制衡来实现对管理者的约束与激励,最大限度地满足股东和相关利益者的权益。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并不完善,国有企业“官本位”、民营企业“拍脑袋”(老板说了算)的现象较为普遍,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有效的制衡机制。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班子,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监事会形同虚设,并没有从根本上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

我国企业包括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普遍缺乏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力。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时,经常以内部管理制度来代替内部控制制度。此外,我国企业比较重视产供销环节的程序控制,但忽视内部控制结构的整体协调,较少涉及全面预算控制、职工素质控制、内部报告控制、信息系统控制等方面;比较重视对实物的控制,而忽视对行为者的控制。

内部控制是一套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因此,对自律系统的监督是必不可少的。监督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由内部审计部门担任,独立性较差;外部监督主要有司法监督、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监督以及媒体舆论监督。但由于外部监督资源稀缺,监管不力,致使企业失去执行内部控制所需的外在公平性,直接遏制了企业执行内部控制的积极性。遵纪守法、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等相关的内部控制反而会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许多企业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甚至弃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于不顾,对内部控制内容进行利益选择,形成内部控制成为“内部人的控制”的现象。

3、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

内部控制是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的尚方宝剑,而不是套在企业身上的枷锁。如何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而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则有赖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与实施。因此,只有企业真正意识到内部控制是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内部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求,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流于形式的关键。而要使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内部控制能否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是否决定企业的决策和长远发展;二是企业是否可以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取信于社会,进而提高自身的信誉度与核心竞

争力。这两点目前许多企业都未做到,这中间涉及深层次的产权制度和代理问题。因此,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领导人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企业领导者才会有动力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风险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有的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都会遭遇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密切注意各种风险,并采取必要措施,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企业的风险意识普遍较弱,风险控制能力较差,采取各种经营决策时,往往很少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风险,尚未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对于企业来说,加强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预警风险、控制风险、规避风险。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主要包括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全面预算控制、文件记录控制、实物保护控制、职工素质控制、风险防范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算化系统控制、内部审计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等多个方面。从内容上讲可以包括企业购销存等业务环节的一线控制,也可以包括对货币资金、固定资产等实物的保护控制,还可以包括对筹资投资、工程项目、担保等方面的控制。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完善相应的控制制度,并严格实施,有效监督。

在鼓励管理当局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同时,有必要强制所有

公司董事会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同时要求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发表评价意见,并承担相应责任。此外,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范围须做出明确的规定,不应仅限于财务报告有关的控制方面,还应扩展到整个企业的控制。内部控制制度及披露机制建立起来之后,还要定期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成效如何,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和反馈机制,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过程中,离不开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着力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需要两方面的支持系统:一是需要有关内部控制的技术支持系统,二是需要有关内部控制的法律支持系统。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上,都会遇到许多实际困难,单凭企业的力量会力不从心。从内部控制的责任来看,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是国家及其他有关各界的责任。

结语:

总之,内部控制发展到今天,虽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但仍有发展研究的巨大空间,任何理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需不断研究改进。要适应企业经营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打破传统内部控制理论的束缚,拓展内部控制的内涵,全面、系统地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增强其对企业经营效率和经营效果的解释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全面提高企业效益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