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19
朱良春经验精华全集朱良春,生于1917年,江苏镇江人。
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事章次公。
历任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暨江苏省分会副会长,南通市中医院首席技术顾问、主任医师。
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杰出高级专家”,同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1990年被国家确认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朱良春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内科学家,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对内科杂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先后研制了“益肾蠲痹丸”、“复肝丸”、“痛风冲剂”等中药新药。
主要学术著作有《虫类药的应用》、《章次公医案》、《现代中医临床新选》等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
曾先后应邀赴日本、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等国作学术演讲。
[处方]夏先生,45岁,素嗜杜康,形体丰腴,三年前左足拇趾内侧经常肿痛,因工作繁忙未曾介意。
嗣后每于饮酒或劳累受寒,即在夜间突然发作,肿痛剧烈难以忍受,服药可以缓解,迄未根治。
血尿酸高,苔黄腻,脉弦数。
此浊之瘀阻络之痛风也。
治宜泄化浊瘀,蠲痹通络,并应戒酒慎食为是。
土茯苓60克,萆薢20克,泽兰、泽泻各20克,生苡仁40克,虎杖20克,地鳖虫10克,威灵仙30克,葎草20克,广地龙15克,三妙丸10克,包入煎,七帖,每日一帖煎服。
药后肿痛即行缓解,连续间日服一帖,以巩固之。
三周后复查,血尿正常,观察半年,未曾复发。
朱良春用控涎丹治疗杂病急症的经验内容提要:早在1956年,朱良春老师就在《上海中医药杂志》公开发表了“控涎丹的方义和应用”一文,其精辟论述和临床发挥的经验披露后,吾辈每复习老师的论述,用控涎丹治疗多种杂病急症,均有疗效神奇的体会。
朱师在50年代始,就广泛应用“控涎丹”“表里和解丹”“六神丸”等治杂病难症,且在前肾应用范围的基础上颇多发挥,历年来朱师还自拟了数十种疗效颇著的丸散膏丹,如“复肝丸”“益肾蠲痹丸”,“痛风冲剂”“定喘散”等等治疗慢性痼疾,为挖掘中医宝库中丸散膏丹的宝贵经验,为中医药走向世界鸣锣开道,当称承先启后的丸散膏丹大师。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四)43、土茯苓治头痛、疗痛风土茯苓甘淡性平,人肝、胃两经,功可解毒,除湿利关节。
古籍谓其擅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疮、痈肿、瘰疬诸疾。
近代又有用于防治钩端螺旋体病的报道。
朱老经过实践验证,证明其为治疗湿浊上蒙清窍所致之头痛及痛风之要药,或可补前人之未逮也!头痛病因纷繁。
土茯苓所主之头痛,乃湿热蕴结、浊邪害清、清窍不利而作痛。
若延之日久,经脉痹闭,则痛势甚烈。
斯时祛风通络之剂难缓其苦,惟有利湿泄热,祛其主因,配合祛风通络之品,始克奏功。
而朱老独到之经验,在用量上突破常规,一般每日用60~120克,随症配伍多可获效。
至于痛风疾患,朱老云:“此乃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中医认为系湿浊瘀阻、停着经隧而致骨节肿痛、时流脂膏之证,应予搜剔湿热蕴毒,故取土茯苓健胃、祛风湿之功。
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
”此证确以湿毒为主因,但往往兼夹风痰、死血为患。
朱老治此证,恒以土茯苓为主药,参用虫蚁搜剔、化痰消瘀之品,屡收佳效。
孙×,女,40岁,工人。
1981年5月6日就诊,头痛宿疾已历六载,痛无定时,痛剧如裂,常觉口干,苔薄黄腻,舌质衬紫,脉象细弦,此乃湿热瘀阻,清窍不利。
治宜清热化湿,祛瘀通窍。
处方:土茯苓60克,蔓荆子、川芎、菊花各10克,甘草5克服10剂。
头痛未作。
乃继予10剂。
间日服1剂以巩固之,迄今未复发。
周××,男,28岁,工人。
1979年8月9日就诊诉:10年前右足趾因不慎扭伤之后,两足趾关节呈对称性肿痛;尔后约五年,两手指及膝关节呈对称性游走性肿痛。
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是年7月下旬发现右手拇、食指有多个结节,且液化溃出白色凝块及淡黄色液体[后查血尿酸952微摩尔/升(16毫克%),病理活检确诊为“痛风石”。
x片提示双足趾跖关节第5跖骨头外缘有半圆形掌齿状小透亮区。
诊断为“痛风”]。
嗣后两上肢、指关节、髋、膝、踝关节疼痛,每气交之变增剧。
平素怯冷,面酰无华,形瘦神疲。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胃肠疾病的9个经验方【】一、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组成〕党参,白术,云苓,柴胡,佛手片,乌贼骨(或煅瓦楞子),甘草。
〔功效〕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另一法〕临睡前麦芽糖一汤匙,吞服。
二、治萎缩性胃炎方〔组成〕太子参,云苓,淮山药,石斛,小环钗,麦芽,丹参,鳖甲(先煎),甘草,田七末(冲服)。
〔功效〕健脾养胃,益阴活络。
〔主治〕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三、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组成〕吴茱萸,川连,太子参,白术,云苓,甘草,威灵仙,桔梗,枳壳。
〔功效〕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四、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组成〕太子参,白术,云苓,甘草,白芍,台乌,威灵仙。
〔功效〕健脾益气,缓急进食。
〔主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五、治慢性结肠炎方〔组成〕木香(后下),川连,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太子参,白术,云苓。
〔功效〕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结肠炎。
六、治泄泻方〔组成〕新鲜番石榴叶〔功效〕消炎止泻。
〔主治〕肠炎泄泻,细菌性痢疾。
七、治肠套叠方〔组成〕旋覆花,代赭石(先煎),党参,炙甘草,生姜,大枣,法夏。
〔功效〕降逆理肠,调畅气机。
〔主治〕小儿肠套叠。
八、治急性阑尾炎方〔组成〕生大黄(后下),蒲公英,冬瓜仁,桃仁,丹皮,皂角刺,芒硝(冲服)。
〔功效〕清热泻下。
〔主治〕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药物组成中去芒硝)。
〔外敷法〕三黄散外敷。
用蜂蜜适量加水调匀,敷患处,药干即换。
九、治慢性阑尾炎方〔组成〕生大黄,丹皮,冬瓜仁,桃仁,芒硝。
〔功效〕清热泻下。
〔主治〕慢性阑尾炎。
〔加减法〕痛甚加蒲公英或田七末;热甚加地丁、银花、连翘;出现包块(阑尾脓肿)加皂角刺;虚人于后期酌加党参或花旗参以扶正。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用药经验(六)文源《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96、生川、草乌治痹川、草乌辛热,有毒,功擅搜风定痛,二者尤以生草乌力锐效捷。
《神农本草经》谓其“除寒湿痹”;《别录》谓其主“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药性论》说乌头“其气锋锐,通经络。
利关节,寻蹊达径而直达病所”;《本草述》亦谓“寒湿之所结聚,顽痰死血,非是不可以开道路,令流气破积之药得以奏绩”。
朱老对于风寒湿痹,常用川、草乌配桂枝、细辛、独活、仙灵脾之类。
他认为川乌温经定痛之力量较强,寒邪重者用生川乌,寒邪较轻而体弱者用制川乌。
对于寒湿痹重证,则取生川、草乌同用之,盖草乌开痹止痛之功较川乌尤著也。
痹痛之难忍者,朱老推崇许叔微之“麝香丸”(生川乌、全蝎、黑豆、地龙、麝香),如法制用,多在数日以内迅收痛止肿消之效,慢性顽固性痹痛,坚持服用,亦有一定效果,方中生川乌亦可改用生草乌。
川、草乌均有毒,尤其是用生者为丸内服,是否有中毒之虞?朱老认为,许氏方中生川乌用量很小,不会中毒,经多年使用观察,尚未见有中毒者。
不过一定不要过量。
如改用制川乌,则镇痛之作用大为减弱。
朱老还指出:许氏用生川、草乌之方,还有川乌粥,即以生川乌(去皮尖)研末,同香熟白米作粥半碗,文火熬熟,再下姜汁与蜜,搅匀服之,治风寒湿痹,麻木不仁,痛重不举;又有黑龙丸,用生草乌配五灵脂,治一切瘫痪风,都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至于川、草乌的用量,朱老认为,由于地有南北,时有寒暑,人有强弱,故其用量,一般从小剂量(3~5克)开始,逐步加至10~15克为宜。
在配伍上,川、草乌与甘草、蜂蜜、防风等同用,既不妨碍其镇痛的作用,又有解毒之功。
在用法上.生川、草乌均需文火先煎40分钟,再下余药,以策安全。
陈××,男,56岁,工人。
1974年9月4日初诊。
周身关节疼痛已历四年余,在他院诊为风湿性关节炎。
平素畏寒怯冷,疼痛游走不定,每遇寒冷则疼痛加剧。
两腿可见红斑结节,血沉70毫米/小时,抗“O”正常,舌苔薄腻,舌质偏淡,脉细。
朱良春用药经验1、附子温五脏之阳,要善用,不可滥用四大主药:人参、大黄、附子、石膏(药中四维)全真一气汤:人参、附子、麦冬、熟地、怀牛膝(冯氏锦囊)热病用附子:舌淡润嫩胖,口渴不欲饮,或但饮热汤;面色苍白;汗出,四肢欠温;小便色清。
泌尿系结石,方中稍佐附子3-5克,有增强排石之功诸多慢性炎症,如慢性阑尾炎、肾炎、盆腔炎、支气管炎2、苦参性苦寒沉降,调心律,抗菌止痢急性菌痢,症见痢下赤白、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温热壅滞,苦参香连丸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搏、延缓房性传导以及自律性等作用;心律不齐用量大,约15-20克用于湿疹,配赤芍、丹皮、紫草、黄柏、土茯苓、蝉衣、白鲜皮、徐长卿、甘草;渗出物多,甚至黄水淋漓,加苍术、苡仁;食鱼虾海鲜而发者加苏叶、芦根;无渗出物,干燥者加生地用于外阴湿痒,配黄柏、紫草、白芷、蛇床子、威灵仙、白矾、花椒、防风、生艾叶、雄黄作浸洗剂,日一次,10分钟用于梦遗,湿热相火,上扰心君,心君不宁,下扰精室,精关难固用于乳糜尿,初起配煅白螺丝壳、牡蛎、半夏、葛根、柴胡、黄柏(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案-端本丸病久脾肾两亏,配芡实、金樱子、石菖蒲、萆薢、益智仁、山药、熟地、山萸肉3、白芥子利气豁痰、搜剔内外本草经疏:搜剔内外痰结及胸膈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朱老指出:白芥子含有脂肪油、白芥子苷、杏仁酶等成分,除作为祛痰平喘咳之剂(三子养亲汤)外,对机体组织中不正常的渗出物之吸收,尤有殊功控涎丹(子龙丸):白芥子、甘遂、大戟治疗慢性淋巴腺炎、湿性胸膜炎、胸水、腹水、气管炎或肺炎痰涎壅盛者,以及瘰疠、流注等;结节病渗出性胸膜炎多为结核性,也有风湿性、红斑儿狼疮所致,中医与悬饮近似,用甘遂(去心制)、大戟(煮透去骨晒干)白芥子(炒)各等份,研极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3克,每日一次,服后当畅泻,隔半日仍不泻,加服一次,剧泻减量结节病,原因不明,非干酪性上皮样慢性肉芽病变,常用:配生半夏、紫背天葵、僵蚕、苡仁、海藻、昆布、夏枯草、生牡蛎、葎草等,夹瘀加赤芍、炮山甲、当归、地必虫、蜂房,夹气滞加青陈皮、姜黄,阴虚加麦冬、天冬、百合、功劳叶;肾阳虚加鹿角、仙灵脾、熟地、巴戟天;病程长须坚持。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前言朱良春先生,1925年出生,是中国著名中医学家和草药专家。
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他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在中医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将总结朱良春先生的用药经验,介绍他在治疗常见病症时的药方和用药原则。
一、感冒类疾病朱良春先生认为,感冒是一种常见但并不简单的疾病。
他强调了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用药方案。
下面是他常用的一些药方:1.方剂一:清热解毒汤•用药原则:用于感冒初期,体温较高,伴有发热、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
•药方:麻黄10克,生石膏15克,杏仁10克,苦杏仁10克,桔梗10克,连翘10克,薄荷5克,甘草6克。
2.方剂二:升阳清寒汤•用药原则:用于感冒后期,体温下降,出现鼻塞、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药方:细辛6克,独活寄生15克,苍术10克,白芷10克,荆芥穗10克,肉桂10克,五味子10克,干姜10克。
二、消化系统疾病朱良春先生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注重调理脾胃,并倡导饮食调理配合用药。
下面是他的一些用药经验:1.方剂一:理中汤•用药原则: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药方:陈皮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炙甘草6克。
2.方剂二:养胃安中汤•用药原则:用于儿童脾胃虚弱、容易拉肚子的情况。
•药方:白术10克,熟地15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
三、皮肤疾病朱良春先生在治疗皮肤疾病方面也有许多独到的经验。
他认为,皮肤问题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综合治疗很重要。
下面是他常用的一些药方:1.方剂一:逍遥散•用药原则:用于痤疮、湿疹等皮肤问题。
•药方:篇蟹壳15克,百合12克,秦艽10克,薏苡仁10克,防风10克。
2.方剂二:归脾汤•用药原则:用于湿疹、皮炎等症状。
•药方:白术10克,茯苓10克,薏苡仁10克,白芍10克,炒鳖甲10克,赤芍10克,甘草6克。
结语朱良春先生凭借其丰富的用药经验和中医理论知识,治愈了无数患者。
半夏应用新探半夏味辛性温,体滑而燥,其除湿化痰、和胃健脾、发表并郁、降逆止呕之功人所尽知。
但其作用远不止此。
朱老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对半夏的功用别有领悟,约述如次。
(1)消瘀止血《素问‘厥论》日:“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
”诚以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冲为血海,隶属于此。
若胃气逆行。
冲气上千,气逆则血逆,而吐衄之疾作矣,是以吐衄多从伤胃论治,以降胃消瘀为第一要义。
推降胃气之品,以半夏最捷,故历代医家治吐衄恒喜用此品,近代张锡纯氏尤为推崇,曾制“寒降汤”,以半夏、赭石配合蒌仁、白芍、竹茹、牛蒡子、甘草,治吐衄“因热而胃气不降”者;“温降汤”,以半夏、赭石配合白术、山药、干姜、白芍、厚朴、生姜,治吐衄“因凉而胃气不降”者。
随症制宜,泛应曲当,张氏可谓善用半夏者矣。
然而朱老认为:“半夏用治吐衄诸症,不仅仅在于能降胃气,其本身即有良好的消瘀止血作用。
”这就道破了血症用半夏的真谛。
朱老拙,《直指方》治“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宿瘀,用半夏捶扁,以姜汁和面包煨黄,研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即取其消瘀止血作用。
清吴仪洛认为,半夏“能散血”,“破伤仆打皆主之”,可谓极有见地。
而以生半夏研极细末,多种外伤出血外掺之,恒立能止血。
且无局部感染现象。
本于先贤,证诸实际,则朱老关于半夏有“消瘀止血”作用之说,信不诬也。
惟其性燥,阴虚咯血,当在禁用之列。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一女病人,34岁,夙患胃溃疡,胃痛经常发作,作则呕吐酸涎,甚则夹有血液。
此番发作一如前状,苔薄黄,脉弦细。
此肝邪犯胃,胃气上逆,络脉受损之咎。
半夏既能降逆,又能止血,并可制酸,亟宜选用。
遂予:法半夏、杏仁泥、生杭芍、赤石脂各12克,代赭石18克(先煎),马勃、木蝴蝶各5克,作煎剂。
一服痛定、呕平、血止。
续服5剂以巩固之,追访半年,旧恙未作。
(2)和解寒热《本经》称半夏主“伤寒寒热”,由此可窥“柴胡汤中用之,虽云止呕,亦助柴胡、黄芩主往来寒热”(《纲目》引王好古言)之说,确属高见。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1. 附子热病耗伤心力,投以附子强心朱老用附子之标准:1)舌淡润胖嫩2)口渴不欲饮或但饮热汤3)面色苍白4)汗出,四肢欠温5)小便色清如果有以上情况出现,同时兼见有高热神昏、烦躁脉数、等症状亦当用附子附子强心作用的有效成分为去甲基乌头碱,有改善外周及冠脉血液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泌尿系结石方中少佐附子3~5g有增强排石的作用风寒湿痹用附子者多,但风湿热痹亦有用附子者,此时常配伍苍白术、黄柏、蚕砂、忍冬藤、萆薢、薏苡仁,一方面是因为湿邪的存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湿热蕴结,阳气被遏,故当借附子之辛热通阳,但风寒湿痹须大剂量(15~30g)而风湿热痹仅需小剂量即可(3~6g),这一点和江尔逊老先生于三仁汤中加附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地黄饮子里面加少量附子就有点少火生气的意思)2.苦参退热降泄,荡涤湿火,功效与黄连龙胆相近但“其苦愈甚,其燥尤烈”。
1)用于痢疾、伤寒治疗下痢赤白、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由湿热壅滞所导致的痢疾可用苦参与木香或黄连相配伍2)用于心律失常炙甘草汤+苦参(此时苦参量应大15~20g,其余情况6~9g为宜)3)用于湿疹常以苦参配白鲜皮、徐长卿、紫草、丹皮、蝉衣、黄柏、赤芍、土茯苓、甘草治疗急性与亚急性湿疹痒者加夜交藤渗出物偏多者加苍白术薏苡仁食鱼虾海鲜发作者加紫苏芦根干燥者加生地4)用于外阴湿痒朱老常以苦参配伍黄柏、紫草、白芷、蛇床子、威灵仙、白矾、花椒、防风、艾叶、雄黄做洗剂(每次10min )5)用于湿热所致的梦遗以及泌尿系感染6)用于乳糜尿脾肾不足,湿热下流孙一奎《赤水玄珠》端本丸:柴胡、黄柏、葛根、半夏、苦参、牡蛎、煅白螺丝壳3.白芥子辛温,味厚气锐,内逐寒痰水饮宽利胸膈,外走经络消痰结止痹痛除麻木对机体组织中不正常的渗出物的吸收有特殊功效1)用于渗出性胸膜炎有一点类似于悬饮张介宾:“白芥子消痰癖,除胀满极速。
”(白芥子的行气之功?)2)结节病西医:一种原因不明、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的非干酪性上皮样慢性肉芽病变中医:痰核(朱丹溪:“人身中有结核,不痛不红,不作脓,痰注也。
朱良春用药经验朱良春国医大师,出自孟河医派,临床善用虫类药及治疗痹证,提倡辩病与辩证结合,其学生将其用药经验总结为《朱良春用药经验集》出版,以下乃从本书总结摘录的一些临床常用经验,更多内容推荐详细阅读此书。
降脂减肥汤,治疗高血脂、单纯性肥胖、脂肪肝,组成:苍术、黄芪、泽泻、淫羊藿、薏苡仁、冬瓜皮、干荷叶、草决明、丹参、半夏、山楂、枳壳。
桑寄生30克为主药治疗高血压,如是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者配合钩藤、代赭石、夏枯草、牛膝、地龙、豨莶草、野菊花、山楂、黄芩、臭梧桐、决明子;如果是肝肾两亏者常配合淫羊藿、杜仲、首乌、黄柏、生地黄、枸杞子。
前列腺肥大导致的小便频短不畅,老年人多为肾气不足、气虚瘀阻,常用:刘寄奴、黄芪、熟地、山药、山萸肉、琥珀、沉香、王不留行等。
妇女低热,伴有腰膝肢楚、头晕神疲、月经不调,带下频,多属肾虚,以白薇与生地、巴戟天同用,随症加减;如是更年期,从调理冲任着手,以白薇、白芍、牡蛎、仙灵脾、女贞子、知母、黄柏等组方。
顽固性瘙痒,多采用养营活血清风之品,常用四物汤,重用生地黄30克,配合益母草、紫草、红花、白鲜皮、白蒺藜、徐长卿等。
胃安散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久病气虚夹瘀,有止痛消胀、愈溃开胃作用,组成:莪术、红参、黄芪、山药、蒲公英、枸杞子、鸡内金、刺猬皮、生蒲黄、五灵脂、徐长卿、炮山甲、玉蝴蝶、凤凰衣。
消核汤治疗乳腺增生,疏肝解郁、化痰软坚、调协冲任,组成:僵蚕、露蜂房、当归、赤芍、香附、橘核、陈皮、甘草。
仙桔汤治疗慢性痢疾、慢性肠炎,组成:仙鹤草、桔梗、乌梅炭、木香、甘草、白槿花、炒白术、炒槟榔。
胆绞痛,常以金铃子散加减,如由胆结石引发,则加用金钱草、鸡内金、芒硝、海金沙等,如是炎症则配伍柴胡、黄芩、茵陈、赤白芍、蒲公英、鱼腥草、生大黄等。
清淋合剂治疗泌尿系感染,组成:生地榆、生槐角、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大青叶、木槿花、滑石。
参蛤散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组成:蛤蚧、人参、桃仁、杏仁、桑白皮、贝母、甘草。
国医大师朱良春经验精华全集诗仙之家控涎丹甘遂(去心)60克、大戟(去皮)60克、白芥子60克,共为细末,用红糖水久煎制丸, 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5~7丸,甚或10丸香附旋复汤制香附10克、旋复花15克(包)、蒌仁12克、苡仁30克、炒苏子10克(打细)、炒白芥子10克(打细)、茯苓12克、旱半夏30克、陈皮10克、生姜10克蜘蜂散(丸)花蜘蛛30只(微焙),炙蜂房60g,熟地黄90g,紫河车、淫羊藿、淡苁蓉各60g组成,制成蜜丸,每服6~9g,日2次,早晚饭前温开水送服吴茱萸30、肉桂40、干姜40、鹿角胶、川石斛、黄鱼鳔、萸肉、人参等随证加用,但不超过8味药 (治虚证阳痿) “竹皮大丸”加味药用:竹茹、白薇、生甘草各20g,生石膏60g,桂枝、生大黄各5g,大枣5枚,日1剂,水煎服治实证阳痿自拟“当贝苦参黄硝丸”方由当归、贝母、苦参、大黄、硝石 5 药组成, 莶草、刘寄奴煎汁泛丸, 每服2~ 6g,日2~ 3 次(急性黄疸)“豨莶逍遥五苓汤”药用:刘寄奴、豨莶草、生麦芽各30g,茵陈、生白术、茯苓、郁金、泽兰、泽泻各15g,柴胡、生白芍、制香附各10g,“柴胡桂姜胆草汤”药用:柴胡、桂枝、干姜各10g,瓜萎仁18g,生牡蛎30g,龙胆草、生甘草各6g。
嘱痛时嚼服生吴茱萸20粒,日3~5次,黄疸加茵陈,夹胆石者加郁金、金钱草。
(慢性胆囊炎) “慢胆除根散”(经验方)当归30g,生白芍60g,柴胡15g,郁金30g,茯苓、白术各60g,吴茱萸15g,制香附30g,薄荷10g,炒栀子、生甘草各15g共打粉(1个月量),日量11g 分2次饭前服。
胁痛用生吴茱萸20粒嚼服,日2次,或川楝子、生吴萸各30g,研末用醋调,外敷右胁下,胆石病、胆囊炎痛胀片刻可消,名速效止痛散。
(慢性胆囊炎)青蒿茵陈汤青蒿、茵陈各30g,黄芩、陈皮、旋复花各10g,生甘草6g。
有黄疸者,倍茵陈量为50g且要先煎30分钟。
(慢性胆囊炎) “速效止痛散”(川楝子粉、生吴茱萸各30g,生吴茱萸打粉即用,久置无效,胆石或胆囊炎均效)醋调外敷右胁下,片刻,即痛胀均消两脚患湿脚气,肿痛沉重,顽麻颓软,不可步履,可加槟榔70~80克、木瓜50~60克、松枝60克、卷柏60克。
国医大师朱良春用药经验集答疑问题1 益肾蠲痹丸的研制思路和药物配伍有哪些深意呢?朱良春:痹证的治疗原则,不外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留者去之,虚者补之。
如果初起或病程不长,风寒湿痹,当以温散、温通为正治,湿热痹则以清热利湿为主。
久病则邪未去而正已伤,久病耗伤气血津液,就多错综复杂,比如说久病多虚,久痛入络,久病亦多痰瘀、寒湿、湿热互结,如此则邪正混淆,胶着难解,不易取效。
应以攻不伤正、补不碍邪为基本指导思想。
我们体会到,痹证的形成与正气亏虚密切相关,就是一开始初起,也要充分顾护正气。
我提出“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
益肾壮督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使正胜邪却。
蠲痹通络,多辛温宣散,走而不守,药力难以持久。
通过益肾壮督,使药力得以加强,疗效巩固。
“益肾壮督”有两个意义:一是补益肝肾精血;二是温壮肾督阳气。
阴充阳旺,自然可以驱邪外出,也可御敌不致再侵,何来反复发作?筋强骨健,必然关节滑利,客邪不会留注不去,痰浊瘀血无由而生,何患顽痹缠绵不愈?故益肾壮督是痹证治疗中首要考虑点,如此可使痹症迁延难愈的痹症得到根本的治疗,当然,“益肾壮督”仅仅是扶正固本,以利驱邪的重要治法,顽痹也并非仅用一法而治,而是根据临床实际需要,采用两种、三种或者更多的方法合用,疗效才好。
比如“益肾蠲痹丸”就是融汇了益肾壮督、养血祛风、散寒除湿、化瘀通络、虫蚁搜剔诸法于一炉而组方遣药的。
过去认为类风关的骨质破坏是不可逆性的,但通过病理模型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中药“益肾壮督”治本、“蠲痹通络”能阻止骨质破坏的进展,并使其大部分得到修复。
除了少数患者原来有胃病的,吃了此药后胃有点胀,极个别过敏的病人吃了后有皮肤瘙痒感,这两种情况,胃不舒服的可加一点徐长卿、凤凰衣,徐长卿15克,凤凰衣10克就行了,皮肤瘙痒一般加地肤子30克,白鲜皮30克,瘙痒的感觉没有了,我们还没有见到引起药疹的情况,也没有发现其他副作用。
在2004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检索筛选,认为“益肾蠲痹丸”是当前中成药中唯一有修复骨质损害的药品。
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药对分享朱良春教授朱良春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内科学家,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对内科杂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先后研制了'益肾蠲痹丸'、'复肝丸'、'痛风冲剂'等中药新药,获部、省级科技奖。
他90高龄还四处看病讲学,使中医薪火相传。
他常说,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偏于一隅而名闻天下者,朱良春也。
'朱良春现象'是中医界称道的话题。
他老师章次公送他一方印章'神仙手眼,菩萨心肠',是朱良春一生的真实写照。
92岁的朱良春有着骄人的精力和体力,气度儒雅,虽然一脸平和与安然,但其纵贯古今之学识、浩荡之胸怀、仁善之心肠,总让人生出无限敬意。
朱良春虽久居南通,却成为一代名医,不以位高职显,而是真正以德服人,以术服人。
今天分享9个朱老的经验药对:01、枝黄花苍耳子枝黄花:气清香,性平,味微苦、平。
归肺、肝经。
疏风清热,抗菌消炎。
用于风热感冒头痛,清热解毒,消肿除痛。
苍耳子:味苦;甘;辛;性温;小毒。
入肺、肝经。
治风寒头痛,鼻渊,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癞,瘙痒。
【用量】一枝黄花18g,苍耳子12g。
【功效】疏散风热,清解表毒。
【主治】时邪外感发热。
【按语】一枝黄花疏风达表、清热解毒,苍耳子行走上下肌肤,有疏散宣通之功,二药合用,既可疏散风热,又可清解表毒,治疗时邪外感之发热,无论风寒、风热所致,均可用之。
风寒者加荆芥、防风、苏叶各8g,生姜2片;风热者加牛蒡子、僵蚕、前胡、桑叶各9g,轻证往往—二剂即解。
02、丁香郁金丁香:辛,温。
归脾、胃、肺、肾经。
温中降逆,补肾助阳。
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郁金:味苦,气寒,纯阴。
无毒。
入心、肺、肝三经。
血家要药。
又能开郁通滞气,故治郁需之,然而,终不可轻用也。
【用量】丁香4g,郁金20g。
【功效】行气通络,开窍醒脑。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用药经验集(一)1、附子温五脏之阳,要善用,不可滥用附子,是中药四大主药(人参、石膏、大黄、附子)之一,四大主药又称之为“药中四维”,可见其重要。
附子之功,在于温五脏之阳。
古今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氏。
仅以《伤寒论》六经病中用附子者而言,在太阳篇者有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加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附子泻心汤、芍药甘草附子汤;在太阴篇有理中汤(丸):在少阴篇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干姜附子汤、附子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真武汤、茯苓四逆汤;在厥阴篇有乌梅丸。
几近二十方之多,竟占全书112方的六分之一强。
在使用附子的处方中,最为重要的,乃在于其强心作用的四逆汤诸方,盖热病死于热者不多,而死于心力衰竭者众。
昔章次公先生独具慧眼地指出:“仲景是发明热病心力衰竭的第一人”,而抢救热病心衰,也就是“救逆”的首选药物,即为附子。
30年代,祝味菊先生以善用附子称誉于上海。
时人称为“祝附子”。
虽高热神昏,唇焦色蔽,息促脉数,仍力主用附子,就是抓住了热病耗伤心力这个要害,使许多重笃病人转危为安。
章先生曾在陈苏生氏编《伤寒质难》一书的序中说,他非常佩服祝味菊用药的“心狠手辣”。
章先生亦善用附子者,他对热病中、后期,邪势方衰而体力不支,有厥脱之危者,赏用《冯氏锦囊》之全真一气汤,此方人参、附子与地黄、麦冬同用,强心救逆,养阴益气,在热病治疗中可谓别开生面。
但是,祝、章两先生这样的经验和见解,却是空谷足音,庸浅者且毁滂之,直至近三十年,始重现辉煌。
以四逆汤(及其改进剂型)治疗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广泛用于内科临床,其强心升压,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非常突出。
朱老指出:热病用附子,要见微知著,如果出现四肢厥冷、冷汗大出、脉微欲绝、口鼻气冷而后用之,即置患者于姜附桶中,亦往往不救。
他曾提出以下标准:舌淡润嫩胖,口渴不欲饮,或但饮热汤;面色苍白;汗出,四肢欠温;小便色清。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1朱良春用药经验集※目录根深叶茂,硕果累累——记朱良春老师生平及学术思想1、附子温五脏之阳,要善用,不可滥用2、苦参性苦寒沉降,调心律,抗菌止痢3、白芥子利气豁痰、搜剔内外4、白附子祛风定痛,兼疔室早5、黄药子降火消瘤、止咳止血6、路路通行气活血、利水消肿7、茜草止血活血、兼能利水8、泽泻利大小便、轻身减肥9、桑寄生降压平肝,兼疗胸痹10、牵牛子泻水逐痰,消积通便11、生栀子为主治疗胰腺炎有特效12、人参、五灵脂同用效佳而无弊13、台乌药解痉排石,又疗清稀涕涎14、油松节固卫生血,亦治痹嗽不眠15、香甘松醒脾、解郁安神16、马钱子健胃、宣痹疗瘫17、六神丸之妙用18、天花粉的五用19、天南星善止骨痛20、鬼箭羽活血降糖21、北细辛治咳逆、水肿、痹痛,善愈口疮22、威灵仙疗痛风、黄疸、骨刺,功在通利23、十大功劳善清虚热,补而不腻24、一枝黄花清热解毒、疏风达表25、疏肝妙品生麦芽26、为“十八反”平反27、半夏应用新探28、萆薜功效阐析29、黄芪配地龙治慢性肾炎30、庵蔺配楮实消鼓胀腹水31、苍耳子有通督升阳之功32、稀莶草具解毒活血之妙33、五灵脂降浊气而和阴阳34、生槐角润肝燥以定风眩35、马鞭草祛瘀消积、清热解毒功奇36、川桂枝平降冲逆、温复心阳效捷37、泻脾泄热法治实火口疳38、温补镇摄法疗顽固失眠39、刘寄奴治瘀阻溺癃40、白槿花泄下焦瘀浊41、黄芪配莪术治慢性胃疾,消瘕瘕积聚42、僵蚕配蝉衣疗疮疡痈肿,除温热疫毒43、土茯苓治头痛、疗痛风44、茅苍术升清气、除癖囊45、枸杞子治肝病齿衄、阴虚胃痛46、露蜂房疗带下清稀、阳痿久咳47、律草的妙用48、小麦的佳效49、仙灵脾为燮理阴阳之妙品50、葶苈子乃泻肺强心之佳药51、益母草应用举隅52、徐长卿配伍琐谈53、太子参配合欢皮,功擅调畅心脉、益气和阴54、片姜黄配海桐皮,效专行气活血、通络定痛55、鲤鱼消水有殊功56、石斛除痹奏佳效57、石菖蒲功擅治痰58、紫石英效专温摄59、阿魏消积破癜、内服外治咸宜60、紫菀辛润宣肺、二便滞塞俱效61、白薇轻清虚火、透泄血热62、僵蚕散风定痉、化痰软坚63、白头翁功效探析64、蒲公英应用琐谈65、五倍子敛肺涩肠、解毒医疮66、牛蒡子疏散宣透、止咳利咽67、柴胡能升能降68、木瓜既涩又通69、莱菔子功用三辨70、马齿苋清热活血71、补阴妙品楮实子72、催眠止痒夜交藤73、葛根解痉通脉、升举元气74、地榆护胃抗痨、蠲痹通淋75、桑椹子滋补肝肾、养血熄风76、黄明胶止血养血、消瘀散痈77、生大黄推陈致新、延缓衰老78、鱼腥草泄热解毒、清上利下79、全蝎熄风定痉、开瘀蠲痹80、蜈蚣搜风舒挛、祛瘀解毒81、地鳖虫活血化瘀、疗伤化癜82、白花蛇搜风通络、攻毒定惊83、水蛭破瘀消癍、抗癌利水84、守宫通络起废、解毒消坚85、蝼蛄利水消肿、功力较猛86、蟋蟀温肾利水、性较温和87、蛤蚧温补肺肾、定喘兴阳88、海马温肾壮阳、补肾固下89、夜明砂清热散血、明日消翳90、桑螵蛸补肾助阳、固精缩尿91、半夏生用止呕之功始著92、巧用葱白鲜散外感风寒93、七叶一枝花与拳参94、野蔷薇根与白残花95、鳖甲煎丸释义96、生川、草乌治痹97、仙鹤草能行能止98、八月札理气通淋99、痢泻散治痢疾、肠炎100、六轴子疗顽咳、疼痛101、乌梅性虽酸涩亦主暴痢102、玉米茎心及须叶均入药跋—跋二※根深叶茂硕果累累—记朱良春老师生平及学术思想——朱步先我的老师朱良春先生已经走过了六十载医学生涯。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肾病药对经验发表者:贾钰华1、附子与仙灵脾、黄芪朱良春认为脾肾阳虚是慢性肾炎主要证型,因此温补脾肾是强肾保真的重要治则。
临证除舌质红绛,湿热炽盛外,均可以此为主药随证加减。
附子、仙灵脾为对,不仅可以温肾,而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又用附子、黄芪为对,以固表益气培本,解毒利尿,改善微循环,且有助于肾功能之恢复。
2、黄芪与地龙朱良春致力于慢性肾病的研究,确认益气化瘀为行之有效的法则。
在药物的选用上,受王清任补阳还五汤启示,筛选出黄芪与地龙相配伍的方法。
补气以黄芪为主药,调整肺、脾、肾三脏之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同时兼有利尿作用。
化瘀以地龙为要品,能走窜通络,利尿降压。
两药相伍,具有益气开瘀、利尿消肿、降低血压等多种作用。
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以两药为主组成方剂,药后往往可收浮肿消退、血压趋常、蛋白阴转的效果。
3、黄芪与益母草黄芪、益母草配伍用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证属气虚血瘀水停者。
黄芪补气,益母草利水,两者配伍,益气活血行水,可治气虚血瘀水停之证。
4、大黄与大黄炭两者均能泻下排毒,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大黄泻下浊邪,可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对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均有良效。
5、水蛭与生大黄二者有活血散瘀、涤痰泄浊之功效,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此两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脂质代谢异常,消退水肿,对改善肾功能颇有帮助,显著提高疗效。
6、乌药与金钱草二者配伍可解痉排石,用于治疗肾及膀胱结石绞痛。
《本草从新》云:“乌药上入脾肺,下通膀胱与肾。
”朱良春认为大剂量乌药有止痛作用,以之配伍金钱草,可解痉排石,治疗肾及膀胱结石绞痛,屡收显效。
7、鸡内金与金钱草一以化石,一以排石。
金钱草清热利尿、消肿排石、破积止血,大剂量使用,对泌尿系结石的排除尤有殊效。
他自拟“通淋化石汤”(鸡内金、金钱草、海金砂、石见穿、石韦、冬葵子、芒硝、六一散、桂枝、茯苓)疗效可靠。
8、生地榆与生槐角生地榆、生槐角为治淋药对,生地榆凉血清热力专,直入下焦凉血泄热;生槐角入肝经血分,清泄血分之湿热。
[原创]朱良春用药经验集朱良春,男,字伦,1917年7月生于江苏省丹徒县。
中医主任医师、兼职教授,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
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从医已近60载。
他因擅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饮誉医坛,有“虫类药学家”的美称;其实,这仅是其学术成就的一个方面。
他博览群书,上自《内经》,下及诸家,尝取苏东坡“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为座右铭。
对张景岳《类经》尤为推重,以其彰明经义,析理精深;又折服孙一奎《赤水玄珠》之辨治精要;章次公先生之“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之主张和张锡纯氏之求实精神,对他的启迪教益殊深,故友人对他有得力于“南章北张”之说。
他治学严谨,精勤不懈,师古不泥,锐意创新,早年曾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及治疗热性病当“先发制病,发于机先”,治慢性久病宜“从肾论治”的观点。
他善于继承前人之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加以升华提高,颇多创见。
如以“肝开窍于目”的理论,通过眼血管变化的望诊,来协助肝炎的诊断;用目测人中的长短宽狭来诊断生殖系统疾病,为望诊增添了内容。
他不仅对虫类药有较为深刻、系统的研究,而且对部分常用药物,还阐述了它的潜在功能,发前人之未发,而写成《用药经验》一书,深受同仁称道。
他对内科杂病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对痹证、脾胃病、肝病、肾病、老年病的诊治,有独到的体会,创制“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曾获首届国际博览会银牌奖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并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八·五”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的“金桥计划”。
朱氏思维敏捷,著述宏富。
1982年中央卫生部聘为《实用中医内科学》专家审稿组成员。
先后著有《虫类药的应用》、《章次公医案》、《用药经验》、《现代中医临床新选》(日文版)等书8部,发表论文140余篇。
受各地邀请讲学,足迹几遍及全国。
四次受日本东洋医学国际研究财团等三个医学团体之邀,去东京、札幌、西尾等地作学术演讲,载誉而归。
【名医验方】国医大师朱良春临床经验方集粹朱良春,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他使上海淋巴癌患者拳头大的肿瘤逐渐消失,使几近残疾的骨病患者重获新生;他动员浪迹江湖的蛇花子将祖传治蛇毒绝技献给国家,挖掘不识字的民间散医成专家;他90岁高龄还四处看病讲学,使中医薪火相传。
他常说,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1.带状疱疹:朱氏创立蕲冰散:以蕲蛇30g,冰片3g ,研细末,用麻油或菜油调糊状,涂敷患处,日3 次,一般2 日~4日可愈将蛇退研细末,用橄榄油调成40%油膏,以小毛笔或棉签蘸油膏涂布患处,一日2 次~3 次,或以纱布包扎。
常以全蝎粉1g~3g(视病情而定) 一日两次早晚分服,服用3日~5 日,毒解络通,痛止病愈。
2.荨麻疹方:朱氏二效方:僵蚕60g ,蛇退30g ,生黄120g ,广姜黄45g。
研细末,每服6g,以白糖水送下,服后得微汗即愈。
取蕲蛇为主药(或用乌梢蛇15g~20g),加僵蚕宣散风热,解毒镇痉;取蝉衣轻浮达表,凉散风热;加炒荆芥、赤芍祛风凉营;佐以白藓皮、地肤子、徐长卿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加乌梅抗过敏。
诸药相配,共奏祛风清热、凉营止痒之功,临床屡用效佳。
加减法:患者胃肠湿热或热象重者,加入生大黄以清泄之,可以缩短疗程;风寒型当参麻黄、桂枝、浮萍以温散之;妇女月经不调加当归、川芎、仙灵脾以调冲任;气血虚加益气养血之品,如地黄、芍药、丹参、黄芪等。
若久发营虚,风热相搏,郁结不散,则痒疹此起彼伏,令人奇痒难忍,甚或心烦不寐。
此时当宗“久病虚”、“久病多瘀”之旨,以营虚为本,以瘀热不散、风气不去为标,采用养营、活血、清风之品方可奏效。
朱师恒以四物汤为主方(重用生地至30g),伍入益母草、紫草、红花、白藓皮、白蒺藜、徐长卿等。
朱师外洗方:徐长卿30g ,白藓皮30g ,苍耳子30g,蛇床子30g。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肾病用药经验肾病用药经验(1)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肾病,用药多有独到经验。
笔者分3次简介如下。
附子朱良春认为:“附子温五脏之阳,善用益之,滥用误之。
”附子温肾阳,既用于肾阳虚惫,不能化气行水,尿少所致之水肿(如人参汤、真武汤);又用于虚劳,夜尿频多,腰痛神疲之证(如金匾肾气丸)。
此外,在治疗泌尿系结石方中稍佐附子3~5克,有增强排石之功。
且临床应用时先从小剂量(3~6克)开始,再逐步加大剂量,一般以30克为度;取效后不必再加大剂量,亦可同样采取递减的方式,慢慢减下来。
一定剂量范围内“量”、“效”成正比。
朱良春常用制附子,如需生用者必须先煎半小时,煎时加生姜3~5片,或再加入蜂蜜1匙同煎更好,以口尝不麻为度。
桑螵蛸朱良春认为桑螵蛸具有补肾助阳、固精缩尿之功,是补肾助阳、固精止遗、缩尿束带的常用药。
《本经》谓其主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
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别录》补充说:“疗男子虚损,五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
”适用于肾阳不足而致之遗尿、溲频、虚性带下及遗精、早泄、阳痿等症。
《本经》中“通五淋,利小便水道”,则系指肾气不充而致者,肾阳得振,气化则能出矣;故既能缩尿,又能通淋利水。
若治遗尿:他常取本品配合缩泉丸(乌药、益智仁、山药),有较佳之疗效。
成人因肾阳亏虚,下元失固而致之遗尿失禁者,亦可配合仙灵脾、覆盆子、金樱子、露蜂房、益智仁等应用。
若治阳痿:肾阳亏虚而致之阳痿,可取本品配合温阳益肾、振痿固摄之品如熟地黄、仙灵脾、枸杞子、巴戟天、肉苁蓉、露蜂房等。
对于遗精、虚劳盗汗:二者均需由阳虚而引起者始能用之;如系肾阴不充者,又当滋肾养阴,不可予此温肾助阳之剂也。
《外台秘要》用桑螵蛸、白龙骨等分,研极细末,每服6克,1日2次,甚为合拍。
如是肾虚腰痛:本品有温肾助阳之功,故肾虚腰痛,配合补肾壮腰之品如熟地黄、补骨脂、肉苁蓉、露蜂房、鹿角霜、紫河车等,疗效较佳。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三)半夏应用新探半夏味辛性温,体滑而燥,其除湿化痰、和胃健脾、发表并郁、降逆止呕之功人所尽知。
但其作用远不止此。
朱老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对半夏的功用别有领悟,约述如次。
(1)消瘀止血《素问‘厥论》日:“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
”诚以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冲为血海,隶属于此。
若胃气逆行。
冲气上千,气逆则血逆,而吐衄之疾作矣,是以吐衄多从伤胃论治,以降胃消瘀为第一要义。
推降胃气之品,以半夏最捷,故历代医家治吐衄恒喜用此品,近代锡纯氏尤为推崇,曾制“寒降汤”,以半夏、赭石配合蒌仁、白芍、竹茹、牛蒡子、甘草,治吐衄“因热而胃气不降”者;“温降汤”,以半夏、赭石配合白术、山药、干、白芍、厚朴、生,治吐衄“因凉而胃气不降”者。
随症制宜,泛应曲当,氏可谓善用半夏者矣。
然而朱老认为:“半夏用治吐衄诸症,不仅仅在于能降胃气,其本身即有良好的消瘀止血作用。
”这就道破了血症用半夏的真谛。
朱老拙,《直指方》治“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宿瘀,用半夏捶扁,以汁和面包煨黄,研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即取其消瘀止血作用。
清吴仪洛认为,半夏“能散血”,“破伤仆打皆主之”,可谓极有见地。
而以生半夏研极细末,多种外伤出血外掺之,恒立能止血。
且无局部感染现象。
本于先贤,证诸实际,则朱老关于半夏有“消瘀止血”作用之说,信不诬也。
惟其性燥,阴虚咯血,当在禁用之列。
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东奇一女病人,34岁,夙患胃溃疡,胃痛经常发作,作则呕吐酸涎,甚则夹有血液。
此番发作一如前状,苔薄黄,脉弦细。
此肝邪犯胃,胃气上逆,络脉受损之咎。
半夏既能降逆,又能止血,并可制酸,亟宜选用。
遂予:法半夏、杏仁泥、生杭芍、赤石脂各12克,代赭石18克(先煎),马勃、木蝴蝶各5克,作煎剂。
一服痛定、呕平、血止。
续服5剂以巩固之,追访半年,旧恙未作。
(2)和解寒热《本经》称半夏主“伤寒寒热”,由此可窥“柴胡汤中用之,虽云止呕,亦助柴胡、黄芩主往来寒热”(《纲目》引王好古言)之说,确属高见。
朱老认为,半夏所主之寒热,当出现“心下坚”(《本经》之见症),始为恰当,非漫指一切寒热而言。
从《本经》之义引伸,凡寒热不解,如出现心下坚满,或气逆不降,或胸脘痞闷,均为选用半夏之指征。
盖此类证候,无非浊气不降,阴阳不交所致。
半夏味辛,能开结降逆,交通阴阳,和解寒热,故可治之。
由于半夏有和解寒热作用,前人恒用治疟疾,痰浊甚者尤验,如《通俗伤寒论》除疟胜金丹即用之。
曩年朱老以生半夏为主药的绝疟丸(验方)治各种疟疾,不论久暂,均奏显效(处方:生半夏、炮干各150克,绿矾、五谷虫各60克,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2克,儿童酌减,需于疟发前四五小时以开水送下)。
每日疟及间日疟恒一服即愈,其重者需再服始止。
朱老经验,凡寒热往来,休作无时,痰浊阻之热性病,用之常收意外之效。
去岁夏间,一姓男子,53岁,寒热发作无规律性,其热或作于清晨,或作于日暮,或作于夜间,热高时可达39.5℃,低时仅有37.5℃,热前略有寒栗。
血象检查无明显异常,亦未查见疟原虫。
曾经西药治疗乏效,缠绵十余日之久,转求师诊。
其时身热39℃,有汗不畅,心下痞闷,不思饮食,口不苦,溲微黄,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滑。
证属湿浊阻滞,枢机不利。
邪不在表,非汗可达:热未入里,亦非清解下夺可为。
唯有宣其湿浊,和其胃气.松其邪机,令卫气运行无碍,则邪自解矣。
处方:法半夏、青蒿、清水豆卷各12克,大贝母、晚蚕沙 (包)、大腹皮、黄郁金、佩兰各10克。
连进3剂,热即下挫至正常。
续予清理余蕴,调和胃气之方善后。
(3)交通阴阳朱老运用半夏治不寐,是受到《灵枢·邪客篇》用半夏汤治“目不瞑”的启示。
凡胃中有邪,阳跷脉盛,卫气行于阳而不交于阴者,此汤诚有佳效,是其有交通阴阳之功的明验。
后世医家演绎经旨,治不寐用半夏汤化裁,因而奏效者不知凡几,如《医学秘旨》载一不寐患者,心肾兼补之药遍尝无效,后诊其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以半夏、夏枯草各10克浓煎服之,即得安睡。
“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
夏枯草既能补养厥阴血脉,又能清泄郁火,则《秘旨》此方之适应证,当是郁火扰、阳不交阴之候也。
朱老盛赞此方配伍之佳,并谓:“若加珍珠母30克人肝安魂,则立意更为周匝,并可引用之治疗多种肝病所致之顽固失眠。
”一姓男病人,42岁,工人。
慢性肝炎已延三载,肝功能不正常,经常通宵难以交睫,眠亦多梦纷纭,周身乏力,焦躁不安,右胁隐痛,口苦而干,小溲色黄,舌尖红、苔薄黄,脉弦微数,迭进养血安神之品乏效。
此厥阴郁热深藏,肝阴受戕,魂不守舍使然也。
亟宜清肝宁神,交通阴阳。
遂予:法半夏、夏枯草、柏子仁、丹参各12克,珍珠母30 克(先煎),琥珀末2.5克(吞),川百合20克。
连进5刺,夜能入寐,口苦、胁痛诸恙均减。
仍予原方出入,共服20余剂,夜能酣寐,诸恙均释,复查肝功能已正常。
(4)消肿散结痰之为病,变幻甚多,倘留着于皮里膜外,则结为痰核,其状如瘤如栗,皮色不变,多无疼痛感,或微觉酸麻。
半夏长于化痰破坚,消肿散结,故为治疗痰核之要药。
朱老经验,凡痰核症之顽缠者,恒非生半夏不为功。
盖生者性味浑全,药效始宏。
至于生用之毒性问题,先生认为,生者固然有毒,但一经煎煮,则生者已熟。
毒性大减,何害之有!多年来,朱老治疗痰核,以生半夏为主药,因证制方,奏效迅捷。
如软坚消核选加海藻、昆布、生牡蛎、夏枯草等;化痰通络选加白芥子、大贝母、僵蚕等;活血消肿选加当归、丹参、紫背天葵等;补益气阴选加太子参、川百合、十大功劳叶等。
一女病人,42岁,干部。
周身出现皮下结节,逐渐增多至八十余枚,已达年余,不痛不痒,推之能移.经某医院确诊为结节病。
平昔经汛尚调,常觉胁痛脘痞.苔薄,脉细缓。
恙由气结痰凝所致,治予活血散瘀、软坚消核。
处方:生半夏7克,白芥子10克,制海藻、制昆布、夏枯草、茺蔚子、紫背天葵、炙僵蚕各12克,生牡蛎30 克(生煎),川芎5克,红枣5枚。
连进5刺,未见动静。
将上方生半夏改为10克.又进lO剂,痰核逐步减少。
服至三十余剂,痰核基本消失.转予益气养阴、软坚消核之品善后。
[朱步先整理]28、萆薜功效阐析萆薜苦平,入肝、胃、膀胱经,《本草纲目》云:“长于去风湿。
所以能治缓弱顽痹、遗泄、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能治阳明之湿而固下焦,故能去浊分清。
”这段论述,从其祛风湿之主要作用,联系其归经来作分析,析理精当,要言不烦。
用本品祛浊分清的方剂,最著名的要数“革薜分清饮”(革薜、益智仁、石菖蒲、乌药),此方所以能治尿浊(乳糜尿),端赖革薜祛胃家湿热之功。
由此亦可反证此方主治胃家湿热之证候,肾虚尿浊用之无效。
萆薜能祛风湿,因此善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
许叔微《普济本事方》“续断丸”,“治风湿四肢浮肿、肌肉麻痹,甚则手足无力、筋脉缓急”之症,药用:续断、革薜、当归、附子、防风、天麻、乳香、没药、川芎。
方用续断益肝肾。
附子温经,防风、天麻祛风;归、芎、乳、没活血定痛,萆薜祛风湿。
立方面面俱到,值得效法。
著名的“史国公药酒”中亦用革薜,取其祛风湿之功。
一般而论,萆薛所治之痹证,当系风湿或湿热为患者,寒湿痹痛不堪用。
续断丸以草藓与附子同用,当可用于风湿偏寒之证。
若舍附子等温热药,则寒湿痹痛不可妄投。
革薜又可用治痿证,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金刚丸”,用草薜、杜仲、肉苁蓉、菟丝子各等分,为细末,酒煮猪腰子,同捣为丸,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以治“骨痿”。
骨痿的治疗大法,当补肾益精,何以要用萆薜?以其兼夹湿热之故。
盖肾之阴阳不足,骨弱而髓减,则筋脉空虚,湿热得以乘隙而入,徒知补虚,不知祛邪,焉能收效?所以《日华子本草》称其能“坚筋骨”,非益肝肾强筋壮骨之谓,乃邪去正自安之意耳。
无择氏《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制“立安丸”“治五种腰痛”,用革薜配合补骨脂、续断、木瓜、杜仲,并云:“常服补肾,强腰脚,治脚气。
”观其配伍,与金刚丸有异曲同工之妙。
用革薜的方剂难以索解者,有《本草》治“阴痿失溺”的一则验方,用萆解6克,附子4.5克,煎服。
“阴痿”阳虚多,故用附子,“失溺”何以堪革薜之利湿乎?盖阳虚而阴痿失溺,故用附子温阳以摄下元,而阳虚气不化,每多湿浊阻滞,是以用萆稗兼以祛邪。
殆取“通以济塞”之义。
革解分清饮所治之尿浊,以小便混浊、色白如浆、中夹脂块、或夹血,舌苔黄腻,脉濡数为主症。
朱老用此方,革薜恒用至30克,往往奏效较速。
此证缠绵时日,每见尿浊时作时止,或朝轻暮重,小腹气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一派脾虚清气不升之象,斯时论治,当以益中气、升清阳为主,如补中益气汤,但每有用此汤难以应手者,则因证多兼夹之故,必须权衡主次。
适当兼顾,始能中的。
兼夹湿浊,可以用此汤加革薜、车前子、生、煅牡蛎;若热象明显,再加黄柏;兼见湿热伤阴之象,可再纳人生地;兼夹瘀热,可用此汤加丹皮、小蓟;若伴见肾虚腰痛,则宜用此汤加杜仲、菟丝子、芡实。
务期与病症相应。
朱老经验,革薄不仅可用于尿浊,尚可用于泌尿系感染,其证候以湿热邪毒,客于膀胱,以致小便频数而痛,尿色黄赤,口中粘腻不爽,舌苔根部微腻为特点,用革薜宜伍入石韦、挎草、滑石、通草等,有较好效果。
妇女带下病因不一,审其系阳明湿热下注,以致带脉失固者,用萆薛去浊分清,甚是合拍。
所以朱老治此类带下喜遣此药。
其配伍规律,即以草薜、苡仁、车前子利湿;当归、白芍、丹皮养血凉营;牡蛎、乌贼骨收敛固带。
随症佐药,可以奏功。
朱老对风湿痹痛及痛风亦常用革薜,尤其是下肢重着,筋脉掣痛,伴口苦溲黄者,取萆薛与苡仁相伍,配合黄柏、威灵仙、牛膝、地龙、当归、徐长卿等,每每应手。
此法亦适用于坐骨神经痛属风湿者,可供临床验证。
【病案举例1】汪××,女,25岁,工人。
湿热下注膀胱,四日来小溲频数,灼热刺痛,颇为痛苦;口苦纳呆,腰酸痛;苔黄腻,质红,脉数。
尿检:红细胞(+++),脓球(++)。
治宜清泄渗化,以利下焦。
草薜、生地榆各30克,白槿花10克,律草20克,石韦、滑石各15克,通草8克,甘草梢6克。
4剂。
二诊:药后小溲频数刺痛大减,口苦、腰痛亦见好转。
苔黄腻渐化,脉数已缓。
尿检正常。
乃湿热渐化之征,前方可继进之。
上方去生地榆。
续服4刺。
药尽即瘥,继以六味地黄丸善后之。
【病案举例2】殷××,男,56岁,农民。
1986年4月15日初诊:左足姆趾肿痛已三月有余,经检查血尿酸达2l毫克%(mg%),[当时正常值为5毫克%(nlg%),现大于430微摩尔/升(脚ol/L)为异常],诊断为痛风。
近日右手食指关节亦红肿疼痛,口苦,溲黄。
苔黄腻,质衬紫。
脉滑数。
此湿热夹浊瘀、阻于经隧之候。
治宜化湿热、泄浊瘀、蠲痹着。
处方:革薜、生苡仁各30克,土茯苓45克,黄柏10克,威灵仙、徐长卿各15克,广地龙12克,生甘草8 克,10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