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大气受热过程
- 格式:doc
- 大小:926.00 KB
- 文档页数:9
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知识梳理】
1.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能量源泉。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可见光(0.4~0.76微米)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大气辐射——长波辐射
2.受热过程:
①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
②地面放出长波辐射,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
较少。
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
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4.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逆辐射指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它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云层、尘埃,水汽,
二氧化碳能增强大气逆辐射。
因而多云的夜晚气温比晴天高。
【能力拓展】
1.影响地面辐射强弱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小,太阳辐射强度大。
纬度低,太
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因而,纬
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
2)海拔因素:海拔高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短和海拔高大气稀薄,削弱作用弱。
因而,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3)气象因素: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因而干旱区太阳辐射强。
2.影响气温的因素
分析:通过影响大气受热过程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能力,保温作用和削弱方面思考。
1)纬度:纬度低,太阳辐射能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因而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海陆:海陆热力性质有差异,即海洋比热容大,陆地比热容小。
冬季大陆冷,海洋热,夏
天大陆热,海洋凉爽:夜晚大陆冷,海洋热,白天海洋冷,大陆热。
大陆的气温年较差,
日较差大于海洋。
(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的气温变化小。
原因:湖区、库区、沼泽、
湿地的比热容大)
3)天气系统:冷锋过境,伴随降温。
暖锋过境后,气温上升。
阴雨白天气温低,阴雨夜晚气
温较高。
4)地形地势: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层中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
盆地和河谷气温冬季比同纬度地区高,因为山地阻挡冷空气。
盆地和河谷气温夏季比同纬度地区高,因为盆地不易散热。
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量>阴坡太阳辐射量
5)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6)植被:裸地的气温变化>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气温变化。
原因: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对太
阳辐射的阻隔作用强。
,对太阳的反射率低
7)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
3.影响气温昼夜温差的因素
(1)下垫面性质: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慢,昼夜温差小。
如海洋温差一般小于
陆地。
(2)天气状况:晴天时,大气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
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阴天则相反。
(3)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对地
面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1)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2)海陆:海洋气温年较差越小,陆地气温年较差越大。
(3)海拔:愈高年较差越小。
(4)天气: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
(5)植被:有植被的地区小于裸地。
4.气温分布规律:
水平: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一月份最冷的地方在北半球高纬大陆
七月份最热的地方在撒哈拉沙漠。
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在南极大陆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陆地等温线一月向南凸海洋一月向北凸
地形,陆地水体和洋流,等因素也会影响等温线弯曲
垂直:一般情况下,对流层大气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上。
升1000米,气温下降6°C
日变化:最高气温14点。
(太阳辐射12点最强,大气要吸收地面辐射增温,故气温最高时间延后)最低日出前后。
(太阳辐射是地-气系统主要能量来源。
夜晚是地面散热过程,至太阳升起前达到最低值,气温也最低)
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一月最低,七月最高。
海洋二月最低,八月最高。
5.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
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
逆温现象出现时间:
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最有利于逆温发生的条件是伴随平静而晴朗的夜晚的冬季的早晨。
(早晨日出前气温最低。
)日出前后的逆温层最厚,
逆温现象影响:发生时稳定性特别强(不利于垂直运动)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易出现大气污染。
逆温现象消除:日出后地面温度升高,逆温层慢慢消失。
过程为:
.
【热点链接】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高考真题】
例1.(2012重庆卷文综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的》第十七次缔的方会议于20XX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如开。
图3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3回答1题。
1.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将就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斩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答案】B
例2.(2009 年高考广东卷)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答案】D
例3.(2009 年高考广东卷)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答案】B
例4.(10年山东文基)大气中长期滞留的火山灰会影响当地乃至全球气温,如1991年菲律宾皮
纳图博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使当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0.50C,导致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地表气压升高 B.地表气压降低
C.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 D.地表空气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
【答案】C
例5.(20XX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
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6分)
【答案】
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例6.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例7.(2014海南卷)甲地(位置见图2)气温年变化较小,5—8月降水稀少。
据此完成4—5题。
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
例8.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
读图,回答问题。
根据温度资料,可以推测三个测站的海拔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A. 甲站—乙站—丙站
B. 甲站—丙站—乙站
C. 乙站—甲站—丙站
D. 乙站—丙站—甲站
【答案】:B
【解析】: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纬度相当的三站,根据气温曲线的高低值判断,甲站平均温度最低,故海拔最高;乙站均温最高,故海拔最低的;故得答案B.
例9.(2013高考题山东卷)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
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图3示意某区
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
年中最大值。
读图回答5~6题。
.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
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 6时
B 9时
C 12时
D 14时
【答案】5.B
例10.
(2013高考题北京卷)图3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5题。
.
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答案】5.B
【实战演练】
训练1.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此时放火作煴(无焰的小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读上文回答1—2题
1.“天雨新睛,北风寒彻”,一定“是夜必霜”在下图中: (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的原因是 ( )
①“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过低
co,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②“烟气”的主要成分是2
③“放火作煴”使地面温度直接升高
④“放火作煴”对大气起到加热作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训练2.
据石家庄机场透露,7日,16时30分,受雾霾影响石家庄机场能见度由1400米骤降能至100米,导致55个航班被迫取消。
10时58分石家庄机场能见度提高,达到起飞标准,第一个离港航班NS3267石家庄至深圳顺利起飞,机场航班陆续恢复正常。
下图为我国四个雾霾多发地区。
回答3~4题。
3.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雾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雾霾削弱了地面辐射
C.雾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雾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4.图中四地深秋初冬时节多雾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训练3.
(2013·济南模拟)下图是沿30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及对应景观图。
读图,回答1~2题。
训练4.
5.图中③地月平均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原因是()
A.海拔低,日照时间长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C.受东南季风影响,增温显著
D.位于盆地,受冷空气影响小
训练5.
(20XX年江西省抚州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答1~3题。
6.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①B.②
C.③D.④
7.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有关()
A.①B.②
C.④D.⑤
8.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小有关()
A.①B.②
C.③D.④
训练6.
(20XX年广东省增城中学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下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
读图完成10~11题。
9.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 )
A.20℃或16℃ B.23℃或14℃
C.17℃或18℃ D.19℃或15℃
训练7.
10.(20XX年厦门质量检查)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下图所示。
材料2:图甲为福建省7 月气温分布图,图乙为图甲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1)材料1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
(2)说出图甲由A 地经戴云山、B 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1的实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