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差异浅谈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

  • 格式:docx
  • 大小:15.91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文化差异浅谈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

中西方美术由遥远的原古时期发展到现在的文明时代,由古延伸至今其形成演变到逐渐完善,可谓此涨彼伏、异彩纷呈。无论是中国美术抑或是西方美术,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创造。只是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哲学观念的差异,我们会发现两者在艺术创作和表现形式中的共鸣与差异,同时促进双方之间的了解与融合。

一、中西方审美意识的比较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由于文化环境、审美倾向的异同,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中国美术在表现与再现、抒怀与求真关系中,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使人在融入自然的同时感受到心灵的愉悦,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西方艺术相对强调客观地再现,以求真求实的理性精神,偏重于强调对象客体的方向。中国绘画是由笔墨营造气氛,重视传神与意境,追求神情意趣的氛围。它一方面要求形与神的结合、情与景的互映,另一方面还要求创作者以中国哲学所独具的智慧和心灵、以笔墨艺术独有的语言形式表现出一种“境生象外”的审美境界。然而西方人眼中的人与物皆是宇宙的本体,人与物的关系是并列关系,人只能站在与自然一定距离之外,借助眼睛等主观能动因素去理解把握自然之美。因此,西方绘画尤其是西方古典艺术,则是真实自然的再现和模拟,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这种主观把握情感、再现自然的把握性与中国古代哲学那种人与自然统一、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的世界观是有很大差异的。

然而无论中西方在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多少差异,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对“和谐”的探究永远是一致的。东方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出中国人对自然的眷恋,实现了主观意志与客观规范的统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西方以“摹仿说”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强调客观再现的真实性,实现了个别性与典型性的统一,其理性主义精神点燃了人类生命的光芒,体现出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二者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完善了古典艺术美学的和谐理想,使人类的心灵得到了慰藉,这是东西方艺术重要的契合点,也是中西方哲学观在艺术领域的反映。

二、中西方绘画题材与表现方式

中国的文人画家尤为重视书法与绘画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他们把握了书法艺术的精髓,说到底中国的艺术其实就是线的艺术,是对线的不断追求变化的艺术。历朝历代的画家都自觉遵循着前人积淀下来的经验,尊重传统,因此致使在

笔墨的运用上共性往往大于个性,如“梅兰竹菊”和“花鸟山水”成为文人画家特别普遍且又钟爱的题材。中国绘画的造型特点是习惯于描绘轮廓线为主的平面造型法,以勾线为主要造型的语言特征,也是中国绘画重要的审美特征。

西方绘画的主要材料是以不溶于水的油性调和油与亚麻布为主,更适合体现团块感和整体性。西方绘画以面为主要造型语言,具有较强的覆盖力,更有利于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体积感和重量感,笔触显得畅快淋漓。另外,在中国文人画中被视为媚俗的色彩,则更是西方绘画的灵魂,西方人深刻地研究了客观自然中色光变化的规律和主观色彩在表达人类情感世界中的作用,并完美地运用于美术创作之中。西方绘画采用眼见为实的逼真手段,既可把历史、宗教、肖像作为创作题材,也可创作瞬息万变的风景和丰富恬淡的静物,还可以强劲有力的笔法创作出各色现代主义作品。

三、中西方绘画特点的比较

从根本上说,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尤为强调时间概念,常常引发文人更多感情的抒怀和精神的膊动,特别是在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中,擅长多瞬间、多角度地描绘自然,智慧地设法暗喻时间。古人的山水观念决定了山水画的精神性和哲学观,哪怕是以实际的山川为主题的时候,也不拘泥于视觉上真实的描写。中国画家特别尊重前人的审美及技法的传承,前人启示后人,后人包容前人,其恒稳的审美韵味甚至不因朝代的更替而改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主客观在此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同时的西方世界,17至18世纪期间,欧洲首次出现东方美术热,许多国家热衷收藏中国的瓷器,一些油画中开始出现青花瓷、紫砂壶等器皿,一时间东方情调成为一种时尚。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印象主义画派受到日本浮世绘艺术样式的影响,随后中国传统绘画也在西方引起了震动,后印象派画家、野兽派画家及立体派画家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国绘画和中国美术理论的影响,为中国绘画直抒胸臆和平面化处理的表现手段所折服。如果说中国山水画是赋予画面流动的时间、意象的画境和顿悟的精神体验的话,西方风景画则表现出瞬息空间、拟时逼真、崇高静穆的审美特点。两者皆成为人类生命意识表达的最有力的手段。

四、中西方色彩观念的比较

中西方思想上的根本特色是,中国感性的和谐,西方理性的科学。中国的传统思想其精神内涵是舍弃纯客观形态而追求事物的内在联系。那么,中国画家的色彩观当然不存在完全客观再现自然,复制自然,正如“谢赫六法”中所论的“随类赋彩”。在山水画中,山石多为赫石、花青等单纯的用色;在人物画中,服饰、

道具多为平涂,面部也使用相同的色彩铺设;在花鸟画中,同一种类的花不作个体之间的区分,只作类型化处理。唐代以前的中国绘画多为重彩,以后出现水墨画,直至宋代“文人画”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更追求笔墨情趣,水墨的黑与白有了“墨分五色”的无穷变化,单纯的水墨被赋予了更深刻的精神内涵,色彩越来越少,用色的多少甚至对作品的艺术品位直接产生影响。

对于西方绘画来说,色彩却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西方绘画中,色彩的运用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古典写实主义为主的客观性色彩体系,一类是以现代主义非写实为主的主观性色彩体系。客观用色以模拟自然,追求客观真实为目的,色彩具有精确化、立体化、个性化的艺术特色。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及后来的巴洛克时期的古典主义绘画,都带有明显的客观性色彩特征。它以自然为依托,强调固有色的“自然色彩”观念,利用光影变化,营造出某种具有戏剧性效果的逼真场面。19世纪中叶产生于法国的印象主义,色彩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画家们运用光源色和环境色的有效补充,强调色彩的冷暖关系,熟练的把握了色光变化的规律,色彩的客观性才真正得以体现。从后期印象主义始,西方绘画的用色观念客观性向主观性转化,强调视觉冲击力和主观情感的表达,到了抽象主义绘画时期形的真实性和色的客观性被彻底抽离,转向表现自我、强调主观意志的阶段。

结语

中西方绘画艺术,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与哲学观念的差异,各具特色,又契合相通。差异虽然无处不在,但通过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互为补充是可以共同升华的,是可以寻找跨越二者的共同规律的。尽管中西美术家的着眼点和创作方式不尽相同,但在探究真善美方面,在挖掘人类共同情感方面,在维系社会责任方面,又存在着众多相同之处。相互比较也是一种文化创造,更是一种文化建设,重要的是不断寻找中西方艺术结合的契合点,做到既保持中国艺术的传统精神,又在吸收西方艺术的同时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对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