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28.61 KB
- 文档页数:11
临汾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满分15O分)―、现代文阅读 (30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人才资源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
国家要走创新发展之路,首先要重视创新人才的聚集,对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一个单位来说,亦是如此。
实践证明,有一流的人才方能产出一流的创新成果,要想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有优秀人才的源源会聚。
②人才竞争的核心是环境竞争。
当今世界,人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才竞争已不仅是单纯的薪酬待遇比拼,而是日益演变成人才发展环境的较量。
曾有一段时间,不少中小城市和基层单位,花费重金向全社会“招贤纳士”,在轰轰烈烈的优惠政策之下,一时间英才云集。
但遗憾的是,引才成本不断攀升的同时,人才发挥作用情况却与预期相去甚远。
机制不活的无形羁绊、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缺少公平的竞争环境、捉襟见肘的发展空间……这些都让人才难以施展才干,最终导致人才再次远走高飞。
③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优惠政策的确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吸引人才,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但简单地拼资金、拼优惠政策,已很难形成持久的人才吸引力,决定人才流向和作用发挥的因素,越来越体现为政策环境、发展空间、文化认同、人居环境等综合性实力。
④显而易见,在高层次人才的去留上,薪酬已不再是关键因素,创新创业的整体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的走向。
只有持续倾听人才需求,帮助其打通干事创业所面临的阻碍,令其舒心、安心地创新创业;着力破解束缚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瓶颈,不断加大在人才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的创新力度,才能最终成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土。
⑤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
成就人才的环境,比物质待遇更宝贵。
硅谷创新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形成了最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有人把硅谷比喻为“热带雨林”,有充足的阳光、空气和水分,既孕育了领军企业“大树”,也催生了创业企业“小苗”。
临汾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 混沌(hún dùn)尴尬(ɡānɡà)臭名昭著(zhāo)B . 诘问(jié)坍缩(tān)迄今为止(qì)C . 三昧(wèi)崩溃(kuì)不可逾越(yù)D . 告罄(xīn)倚重(yǐ)模棱两可(línɡ)2. (2分)(2018·浙江模拟)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国家加强对造谣他人、损害他人声誉等言行的惩戒力度,实际上是为网络空间的言行划出了底限、明确了责任。
B . 一双手的力量固然微弱,但每个好心人、志愿者的爱心与善行汇聚起来,就是赈灾止殇的浩荡洪流。
C . 无论我们是品读他的诗文,临摹他的书法,或仅仅是看过他的记录片,都可能会收获知识的增益、文化的熏陶、人格的滋养。
D . 校准价值座标,坚定理想信念,守望心中的绿洲,就不难守住风清气正的精神家园。
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范曾泼墨人物画的出现,使几成绝响的梁楷泼墨人物画,于八百年之后,再次奏出黄钟大吕般的华美乐章。
B . 很少与外界有接触的王刚在为希望工程捐款500万人民币后,面对新闻媒体的采访,不得不抛头露面向人们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C . 在责任和使命面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委员和代表正在身体力行努力去做,用他们最朴素的语言和最朴实的生活,为杭州人民更好的生活呐喊、呼吁。
D .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外宣称钓鱼岛国有化,此种危言危行严重伤害中日两国的正常的外交关系。
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目前在我国学术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学界应该倡导对学术敬畏,我们虽然无力改变这种大环境,但可以营造一个敬畏学术的小环境。
临汾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新疆青河县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草原文化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夏天,前往游览观光的中外客人及考古探密的学者不绝如缕。
B . 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涉及“三鹿”等多家知名品牌的毒奶粉事件,其后果和影响耸人听闻。
C . 再过几个月就要高中毕业了,三年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好像漫长得很,可现在回头一想,却如白驹过隙一般。
D .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2. (6分)(2017·漳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缺少创世神话,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宇宙发生说,也不意味着中国古代思维认为宇宙是一永恒的存在。
天地万物如何产生、存在,也是古代中国哲学家思考的问题。
屈原的《天问》最明显地表达出中国古代哲学思维对宇宙起源、构成的兴趣。
中国哲学的主流看法虽然认为天地万物不是永恒存在着的,而是有其发生历史的,但天地万物的发生不是由一个外在于宇宙的人格力量创造出来的。
在中国哲学家看来,天地万物如果有一个开始,这个开始应该是自生、自然的。
如汉代道家宇宙论认为,天地是从虚空中逐渐生成了气,又由气的凝聚而生成天地。
所以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是化生出来的。
宇宙不是创造出来的,那么存在着宇宙之内的主宰者吗?回答不是否定的。
商周时代承认帝或天为宇宙之内的至上神,但早期中国文明中的“上帝”并不是创造宇宙和人的神,而是在宇宙之内的主宰者,不是宇宙之外的创造之神,而是宇宙之内的事务主宰。
就人不是上帝所创造这一点来说,使得在中国文明中“人”的地位必然高于基督教文明中“人”的地位,“人受天地之中以生”的古老观念,表示在气论的背景之下,人可以获得高于宇宙内其他一切事物和生命形式的地位。
山西省临汾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表达 (共8题;共16分)1. (2分) (2017高一上·仙游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 偭规矩而改错B . 忳郁邑余侘傺兮C . 芳菲菲其弥章D . 不吾知其亦已兮2. (2分) (2019高二上·黄陵期末)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风流:英俊杰出。
B . 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
C . 吴楚东南坼坼:裂开,这里引申为“划分”。
D . 可怜楼上月徘徊可怜:可惜。
3. (2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向之论备矣备:完备。
B . 谁欲以言博死者博:换取。
C . 要在以势驱之耳要:关键。
D . 不亦鲜哉鲜:新鲜。
4. (2分) (2019高一下·东阳期中) 下列各句中,特殊句式类型和“予羁縻不得还”相同的一项是()A .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B . 激昂大义C . 谁为哀者D . 死生,昼夜事也5. (2分) (2020高二下·日喀则期末) 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老师揭穿了他的谎言,他已经哑口无言了。
B . 你今天衣冠楚楚,难道要见重要的人?C . 放心吧,这件事我十拿九稳,一定办成。
D . 这次艺术节办得栩栩如生,全校师生交口称赞。
6.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会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 . 中国正在经历从“吃饱”向“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C . 长沙市扶贫办的同志说,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_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参考答案1.(3分)A(B.“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除“不断创新现代表达形式”外,还要“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C.“既要有具体的路径,更要有符合其特点的方式”错误,二者之间是并列而非递进关系。
D.说法过于绝对,与原文不符,原文为“所谓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就是……全新呈现”。
)2.(3分)C(“文章主要分析了文化传承断档的原因和解决办法”错误,文章重点分析的是“传统文化传承”问题,而非“文化传承断档”问题。
)3.(3分)A(假设推断错误,原文为“年青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有所下降。
其实,并非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够”。
)4.(3分)C(A.“主要是因为这让他在村里十分有面子”错,这主要表现出老歪内心的激动。
激动的原因是两个儿女没有忘记自己,还记得这个老父亲,也表明儿女的懂事让他充满快乐;B.“请他进城以看出儿女对老歪的关心和孝顺,懂得感恩”错,由后文“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
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可看出,子女并非真的孝顺;D.对老歪最后决定哪里都不去的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
于是,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
)14.(3分)C(“除”是授予官职)15.(3分)B(“奉命制定”理解有误)16. (10分)(1)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被贬谪而去的,心情抑郁(不愉快)。
(既、卑、两个“以”、谪各1分)(2)梁怀王是文帝的小儿子,很受文帝的宠爱,而且爱读书,所以(文帝)让贾谊担任他的老师。
(判断句式、少子、爱、故、傅各1分)17.(5分)CE(C项无愉悦之意,诗歌暗含讽刺。
E项富贵人家的宴饮不是虚写。
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18.(6分)第一问: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豪贵家”的愤怒痛恨和对“饥寒人”的深切同情(2分)第二问:全诗采用对比手法(1分),描写长安城大雪纷飞之时,“豪贵家”纵情宴乐、生活奢靡,“饥寒人”却是受冻受苦,温饱可忧。
临汾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文基础知识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巨擘(bò)聒噪(guā)模样(mú)空穴来风(xué)B . 弱冠(guàn)泥淖(nào)徇私(xùn)踽踽独行(yǔ)C . 纤尘(xiān)复辟(bì)绯闻(fěi)一语成谶(chèn)D . 戏谑(xuè)氛围(fēn)摈弃(bìn)半身不遂(suí)2.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事故,交通、消防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
②被名利弄得的人,理智已经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去的地方。
③王瑶先生在《中古文学史论·自序》说:“属稿期间,每一篇我都先请朱佩弦老师过目,闻一多老师,也曾给过我不少的。
”A . 处置鬼迷心窍教正B . 处治鬼迷心窍校正C . 处置神魂颠倒校正D . 处治神魂颠倒教正3. (2分) (2019高一上·江门期末)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安顺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龙宫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 .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 . 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
D .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4. (2分) (2018高一下·乐清月考) 下列各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 . 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
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名校联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誊录制度与楷书的式微“誊录制度”是宋代继糊名制度实行之后的又一重要科举考试政策。
所谓“誊录”就是把考生参加考试的卷子派送专人抄录一遍,然后把誊抄本给考官进行审阅,目的在于防止考试舞弊。
誊录制度最早始于殿试。
景德二年五月十三日,真宗于崇政殿亲自主考礼部奏的河北举人。
考毕,“别录本,去其姓名。
”景德四年修定《考试进士条例》,其明文规定:“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付考官定等毕,复封弥,送覆考官再定等。
”在法律上誊录制度被正式确立了。
大中祥符八年辟设誊录院,由专职书吏誊抄试卷,至此誊录制度从殿试推广到省试。
后来至仁宗景佑四年,开封府、国子监、别头试及诸州乡解试也用封弥、誊录法。
元丰二年颁布的《学令》誊录制度也应用于太学考试之中,至此誊录制度在宋代全面推广。
虽然关于誊录制度的实施在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时一度受到批评和质疑,其制度的本身具有先进性,杜绝了考官以辨认字迹而徇私舞弊的现象,从制度层面体现了科举取士“至公”的价值和意义。
但从书法角度来看,誊录制度的全面施行对宋代科举士子学书观念,宋代士人书法审美观,甚至整个宋代书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唐代科举,无论是贡举还是铨选,书法都列为重要的科目或作为任用的先决条件。
”《新唐书·选举制》载:“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日身,体貌丰伟;二日言,言辞辩证;三日书,楷法遒美;四日判,文理优长。
”很显然,在唐代的科举考试与官吏铨选中,“楷法遒美”作为取士重要标准之一,楷书书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试子入士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唐一代楷书的鼎盛局面。
然而到了宋代,誊录制度在科举考试中全面实行,楷书的遒美与否与入士没有多大关系,“以书取士”的制度不复存在,楷书在科举考试中也无功利性。
山西临汾一中18-19学度高一6月抽考-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值150〕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实;而中国戏剧却求与真实隔开一层,达到教人放松、教人解脱的效果。
中西方戏剧在世界整个文化体系中,各有各的特点与意义。
在五四运动时,一般人提倡西方剧,尤其如易卜生,说他能在每一本戏剧中提出一人生问题来。
事实上中国京剧正是人生问题剧,在每一剧中,总有一问题或不止一问题包涵着,如死生、忠奸、义利、恩怨等。
这些基本上极激动人的人生大问题,中国京剧正能着眼于此。
即使是西方戏剧也未必能如此深刻生动而刺激人。
在《大劈棺》中,庄子死了,他的妻另有所爱,而其人有病,非得人的心脏不能治,因此庄子妻遂演出了劈棺一幕,要挖取她前夫的心来医救她爱的人。
但庄子却并未死,他变为蝴蝶飞出棺来了。
这一故事中,即包涵有死生忠奸恩怨义利种种问题在内,刺激够深刻。
但蝴蝶飞出,全部问题全变为戏剧化,使看的人于重大刺激之后获得了轻松与解放。
因此看完戏,看起来从那戏中情节中解脱了,使人仍能够安然入睡。
一切严峻的剧情,那么如飞鸟掠空,不留痕迹,实那么其感人深处,仍会常留在心坎,这真可谓是存神过化,正是中国文学艺术之最高境界所企。
假设看西方戏,正因其太逼真,有时会使人失眠,看了不能化,而因此其所存也不能神。
在他们是戏剧而人生化。
在中国那么盼能人生而戏剧化。
其戏剧中之忠孝节义感人至深。
这正是中国艺术之精妙处。
京剧《天雷报》表达一青年,蒙义父母养大,科举应试得中,成了大官还乡,却忘恩负义,连义父母要求以仆人身份留下来也遭拒绝了。
结果一阵天雷把他击毙。
这出戏谁看了都会流泪。
假设说中国戏剧情节不科学,有些是迷信成分,这是不明白中国戏剧之妙义。
事实上亦只是要把太刺激人的真实人生来加以戏剧化,要其冲淡了一些真实性。
而临时冲淡反而会保持了更深的感染,这是中国文学艺术中之所谓含蓄,需更有其甚深妙义,与科学不相关。
临汾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C 【解析】A项混淆是非,“不是单纯的薪酬待遇比拼”错误,否定了薪酬待遇比拼,原文表述为“人才竞争已不仅是单纯的薪酬待遇比拼”。
B项曲解文意,原文表述为“创新创业的整体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的走向”,并非是“起着决定性作用”。
D项强加因果,两者间不存在因果联系。
2.D 【解析】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第⑤段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
3.D 【解析】由原文第③段“优惠政策的确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吸引人才,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可知并非“营造一流人才生态,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体系”才对人才有着吸引力,诱人的优惠政策同样具有对人才的吸引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4.A(B没有“心理描写”,C“我”的“羞愧”是因为本是他们帮助了“我”,D没运用比拟手法。
)5.①吃苦耐劳。
她为了给儿子治病,白天帮人纺丝线,晚上还要种田。
②不怨天尤人。
同样的贫穷使她得不到其他乡邻的帮助,她说起这些很平静,认为别人帮她够多的了。
③善良淳朴。
她看到“我”这个不速之客并没有不安和恐惧,并且因为山上很凉,而叫“我”到她家休息。
④温柔、有耐心。
她乡音绵柔不泼辣,并且对儿子非常有耐心。
(答一点得1分,答两点得3分,答三点得满分。
如有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6.①被母子之间的亲情深深打动。
母亲疼爱儿子,为了尽快攒钱给患有眼疾的儿子治病,日夜辛勤劳作,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②对小男孩深表同情。
小男孩年仅六岁,却患有白内障,无法看清这个世界。
③由母子二人的不幸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鲁莽行为,十分惭愧。
“我”因爱情破灭而选择了放逐和放纵自我,没有考虑亲人的感受。
(每点2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7分)7.D【解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 项,“三成以上”说法有误,表格中的比例是25. 2%,不足三成。
临汾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20·西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日在成都举办的一场非遗节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另一种表达方式:中国漆与湘西竹编工艺出的竹编包,兼具漆制的耐久和竹艺的美观,在年轻人中颇为抢手;川剧小镇里的巴蜀乡音,经过说唱风的改编在街巷里响起,新鲜中亲切……创新,让古老非遗呈现“逆生长”的模样。
创新的源泉,来自非遗自身的生存基因。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它不是文物,而是生活。
它需要全面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活”在人们的衣食住行里,如春风化雨。
(),催促着创新的发生。
创新没有标准答案。
勇于尝试,有所突破,都值得肯定。
有些非遗产品,突破原有物质形态,通过AR、VR、沉浸感官等数字化手段,与设计、时尚、音乐等行业实现了跨界融合。
比如一幅古画,经过数字编码可以转化成的动态短片;传统纸雕制作成3D模型“百鸟朝凤”,再经由VR技术“飞”入移动端,指尖轻触,形成鸟类互动的科普游戏……一种非遗,衍生出很多种存在形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混搭透露着栩栩如生就B . 混搭表露出惟妙惟肖才C . 编制表露出惟妙惟肖就D . 编制透露着栩栩如生才(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秉承传统、不失其本是其生存的基础B . 它以秉承传统、不失其本为生存基础C . 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适应着它的需求D . 它适应着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求(3)与文中划线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 . 柔和的晚风轻抚着我的鬓角,安慰我受伤的心灵。
B .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C .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痣一点。
D .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
眼光像一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8高一上·大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临汾一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性道德评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
社会性道德评价的导向效力及其强弱,除了要以被的评价者的心理机制为内在基础,还会受三个外部社会条件的制约。
其一,人们是否处在彼此之间能相互关注的熟人社会中。
如果是,则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力就强;反之,则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力就弱。
在熟人社会,人们相互之间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每天差不多要和同样的人打交道,相互关注成为自然而然的事,这就为及时做出社会性道德评价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熟人社会中的人都彼此知根知底,这就为对每个人做出全面准确的道德评价提供了有利条件。
熟人社会中一个评价结论一旦给出,就会对评价对象产生持久的影响力。
如果社会性道德评价给予一个人的是好名声,他就会由此得到人们的尊重和善待;反之,他就会由此受到人们的鄙视和孤立。
不论是其中的哪一种情况。
在对该人没有做出新的评价之前,都不会有什么改变。
其二,同一社会范围内的道德规范或道德观念是否大体相同。
如果是,则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力就强;反之,则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力就弱。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一个行为者及其作为进行善恶评价,通常都以他们所持有的道德规范或道德观念为评价标准,符合该标准则为道德或善,不符合则为不道德或恶。
如果人们所持有的道德规范或道德观念是一致的,就会形成统一的声音或社会舆论;反之,则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或社会舆论。
显然,只有统一的社会舆论对评价对象才有最大的威力,而说法不一的社会舆论要么使评价对象无所适从。
要么使评价对象把评价不当一回事。
其三,社会成员是否乐于自觉地充当道德评价的主体。
如果无人乐意充当社会性道德评价者,那么就不会有社会性道德评价;只有少数人乐意充当社会性道德评价者,也形成不了强有力的社会舆论。
不因与自己无关而仍愿充当社会性道德评价者,并不是一件可以轻松做到的事。
首先这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倘若需要用明评的方式对评价对象做出否定性评价,还得冒得罪人的风险。
因而必须是有较强道德感或正义感的人,才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主动充当社会性道德评价者的角色。
综上所述,只有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人们生活在可以相互关注的熟人社会、同一社会范围内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观念趋于一致、人们乐于自觉地充当道德评价主体,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力才最强。
缺少任何一个,都会影响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整体效力。
相对而言,第三个条件最为重要,因为倘若无人乐于充当评价者,那社会性道德评价根本就不会发生:而前两个条件缺失其一或全部缺失,只会不同程度地减弱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力。
(摘编自韩东屏《论社会性道德评价及其现代效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熟人社会中,对个人的评价结论具有持久性,在新的评价没有作出之前都不会有什么改变。
B. 统一的社会舆论才会对评价对象产生最大的威力,否则,只会使评价对象不放在心上。
C. 充当社会性道德评价者,首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其次还得冒着得罪人的风险。
D. 三个外部条件起的作用并不等同,前两个条件缺失,社会道德评价仍然具有一定的效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阐述了三个外部社会条件在社会性道德评价中的效力。
B. 文章在论述三个条件在社会性道德评价中的作用时,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道理论证。
C. 文章指出与自己无关仍乐于充当社会性道德评价者并不轻松,并阐述了其中的原因。
D. 文章主要论述了三个条件在社会性道德评价中的内在联系,并阐明第三个条件最重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彼此间相互了解、关注,才能做出全面准确社会性道德评价。
B. 同一社会范围内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观念趋于一致,就会形成强有力的社会舆论。
C. 如果人们所处的外部社会条件相同,那么社会性道德评价对评价对象的导向效力也相同。
D. 社会性道德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效力,社会道德建设应以社会性道德评价为主要手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就提出了“读整本书”的观点。
201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当前,“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更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不断加强对“读整本的的书”的引领力度。
整本书阅读得到了很多教师的重视,但是有的老师却缺乏语文的学科意识和一定的审视眼光,把语文看作是无所不包的学科,不作边界设定,什么材料都推荐,比如《博物》《清朝十二帝》《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等,而语文的文学名著等读本偏偏被晾在了一边。
显然,《博物》是科学学科该读的,《清朝十二帝》是历史学科该读的,《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是美术学科该读的。
现在的学科分工已经很细,每个学生都应坚持自己的岗位,都应有本学科的整本书阅读。
推荐阅读不是语文老师的“独担之任”,而是每个学科老师的“应尽之责”。
只有各科老师都承担起来,作专而准的整本书荐读、导读,学生的阅读才会完整与丰富,文化素养也才会全面而丰厚。
(摘编自《整本书阅读指导需“三弃三重”》,《中国教育报》2018年6月4日)材料二: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必修课8学分中的1学分固定下来,足见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
然而,怎样理解和践行整本书阅读,目前还处在一种比较盲目的状态。
在教学实际的过程中,存在两种错误的倾向。
一是把整本书阅读混同于单篇课文的教学,占用大量的课内时间进行整本书的解读和探讨。
须知语文教学的课时安排是有限的,不可能腾出很多时间进行整本书阅读,因此,整本书阅读应该课内外相结合,且主要是一种课外阅读。
对于高中生而言,由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被列入学习任务群,因此可以多用一些课时来完成,但也不宜像单篇课文那样进行细化的解读。
二是对学生课外的整本书阅读限制得太死,甚至对阅读的书目也做了严格的规定。
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不可胜数,为什么不能阅读“指定书目”之外的作品呢?语文的涵盖面十分广泛,那些“非语文的读本”莫不与语文有密切的关系,广泛涉猎不仅能增加知识,而且有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
很多作家都有过读“杂书”的经历。
因此,语文教师不应狭隘地理解整本书阅读,固守语文学科的“一亩三分地”,而应在提倡阅读经典作品的同时,允许学生在课外读一些其他方面的健康有益的书籍。
(摘编自《整本书阅读不应过于“课程化”》,中国教育新闻网2018年12月3日)材料三:从阅读规律、教学规律出发,拿捏尺度是整本书阅读的当务之急。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难题待解。
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走进教学现场,教师要处理好讲解与活动的关系。
教师应该对作品的关键处、难题处提纲挈领地分析讲解,但要注意避免不顾学生实际的“自我陶醉”,把学生发言放在前面,耐心倾听学生的观点,不轻易给出自己的答案,用评价学生发言,吸引学生注意。
同样,不妨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活动样式,但应始终坚持以文本分析、文献阅读、问题探究和论文写作等静态活动为基础。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讲解不仅在课上,课后的个性化指导也非常重要。
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的评价?首先,应把阅读习惯纳入评价。
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复述阅读内容,二是边阅读边批注,记录阅读的发现。
前者有利于掌握知识,提高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后者有利于激发灵感,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其次,注重写作成果的评价。
适当布置仿写、鉴赏论文等写作任务,并在选题、立意、结构、素材、语言等维度做好点评,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再次,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不妨引入纸笔测试的内容,让学生之间互相出题,互相检测,互相评阅。
上述评价聚焦应试和素养的“交集”,把学生短期需求和终身阅读的关键能力统一起来,不失为“两难”之中的“两全”之策。
(摘编自《指导“整本书阅读”关键是拿捏尺度》,《光明日报》,2018年11月26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整本书阅读”从提出观点到纳入教材体制,经历断层式发展,当前“部编本”中小学教材出现,不断的加强对读“整本书”的引领力度。
B. 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是有学科边界的。
作为语文老师,应注重指导学生多读文学名著,而不能什么材料都推荐。
C. 语文教师应具有开阔的视野,不要过度限制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允许学生读一些健康有益的非语文读本,这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水平。
D. 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善于倾听,而不要作不顾学生实际的自我陶醉式的讲解,先让学生发言,并注意评价学生的发言。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目前对如何理解和践行“整本书阅读”存在认识不清的状态,在教学中出现了错误倾向,但也有解决的办法。
B. 一般来说,“整本书阅读”注重课内外结合的同时又向课外阅读侧重,而高中阶段因学习任务需要应向课内讲解倾斜。
C. 开展“整本书阅读”评价,能有效兼顾学生短期和长期需求,评价过程既有利于学生应试,也利于能力培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D. 三则材料侧重点不同,但都关注“整本书阅读”存在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6. 请结合材料,简述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做哪些努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九爷杨桦融城郊外枫林村,村前碧水环绕,村后山高林密。
九爷的家在村尾那棵高大的枫树下。
九爷是个孤寡老头。
但九爷似乎并不孤独。
晚上,低矮的泥房里,孤灯残烛。
一碗红薯饭,几条煎鱼仔,舀一碗自酿的酒,九爷眯缝着眼,悠悠地喝着。
一条瘦瘦的小黄狗蹲在一旁,瞪着圆溜溜的眼睛,伸出舌头,流着口水。
小黄狗是九爷的伴,酒是九爷的命。
村前良田千亩,却无九爷一亩三分,他靠酿酒卖酒为生。
肚子都填不饱的穷人,没有谁舍得用稻米来酿酒。
九爷就租两亩山地,种上红薯木薯,收成除交租和糊口外,就拿来酿酒。
量虽然不多,但九爷有办法,大山中有的是各色野果。
夏天的杨梅,秋天的酸枣子、野柿子,冬天的野栗子都是酿酒的材料。
他时常背着竹缕,带着小黄狗,钻到大山里采野果。
回来后,把野果捣碎,蒸熟,放凉后撒上秘制的酒饼,倒入清冽的山泉发酵几日后,就能酿出醇香的酒。
甲申年秋,日本鬼子进犯融城,在城里烧杀抢掠。
村人担心鬼子侵扰,纷纷拉牛赶猪,拖儿带女,跑到山上躲了起来。
但九爷不走。
晚上,两个侄儿上门劝说,他正喝得兴起,瞪着发红的眼睛说:“怕他个卵,来了请他们喝酒!”两侄儿知道,他是舍不得满屋的酒,只好摇着头走了。
九月初九的早上,九爷从门前的枫树下扯了一把深绿色叶子,用石碓捣碎,再用块粗布包起,加少许水挤出半碗浓绿的叶汁,放在了灶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