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剖析》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剖析》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剖析》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剖析》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剖析》交口小学杨春先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2节《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中的第三课时教学,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小数和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教学,为以后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打下坚实基础的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

有关规律的教学是属于概念教学,较为抽象,我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联系自己所教学生对概念认知的思维能力,在制定本课教学环节时,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农村学生对网络素材的好奇心,通过以故事、游戏等方式,使学生在感觉、视觉和快乐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知识培养方面: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应用规律熟练地进行小数问题的计算。

品德教育方面:

1、以对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渗透“事物是联系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生活中与小数点有关的故事,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和一丝不苟的生活作风。

智力发展方面。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归纳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正确应用规律。

教学难点。探索并归纳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1、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有关“小数点移动”的多媒体课件(ppt),给学生直观上的感受,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2、用的数字卡纸。

3、检查上课教室的电脑、网络、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的运行情况。

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主要采用动画视频、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愉快多样的教学环境,联系生活中的故事,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不少知识,请问你

们知道小数中最重要的符号是什么吗。(小数点);老师今天就以“小数点”为主角来跟大家一起学习,看看他为何如此重要。先请同学位认真观察下面的题目。

(课件出示)。马小虎在四年级学生体检时所记录的三位同学的身高数据,请大家看一看。

小丽身高1.33米;小明身高14.5米;小芳身高0.137米。请你看看这些数据有问题吗。(有)有什么问题。

生1。(笑)小明的身高比房子还高,不可能吧。

生2。小芳只有0.137米(用手比),也不对。

师。两个写错的数据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生:小数点写错了位置,

14.5米应是1.45米(向左移动一位);0.137米应是1.37米(向右移动一位)

2、小结:可见小数点的位置会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怎样变化呢。这里面有何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中找题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二:结合主题,探究新知。

1、探究规律

(1)讲故事: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山头,前去探路,不想,遇到一个妖怪,妖怪喝道:“猴头,交出你的师傅。”悟空叫道:“休想,看我金箍棒。”说着从耳朵里掏出一根0.009米长的金箍棒。妖怪看了哈哈大笑:“小样,用0.009米长的金箍棒就想把我打死。”就听连声说:变。变。变。妖怪被9米长的金箍棒重重地砸死在下面……

(2)通过课件出示教学主题图:(打妖怪)

(3)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片内容,从中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指名问)生:金棒的长度越变越长,由0.009米变到9米……(。)师。是变了几次才变到9米的。我们能不能把它的长度改成以毫米为单位的数。(指名回答,结合板书)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4)请同学们从上到下观察上面4个等式,以1式为标准式,用2式、3式、4式和它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变化规律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初步形成小组意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5)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组织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各组的意见。教师相机点拨。

①从上到下观察,

以1式为标准式,2式、3式、4式和它比较。小数点位置怎样

移动。结果原来的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请学生们小组讨论一下。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并做以一及时点拨。)(让几名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形成结论。)②课件出示规律(板书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的(100)倍,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6)用同样的方法从下到上观察,找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缩小的变化规律。

①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

(可多让几名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形成结论。)(板书规律)

②出示规律,请学生把规律填完整: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的原数1/10,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主要是以打妖怪的故事为题材,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交流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了学生善于现规律并总结规律的能力。

2、应用规律,体验成果。

(课堂练习)1.同学们,我们找出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

小变化的规律,下面就用刚学到的规律来体验一下,看谁把这个规律理解得最透彻。

(课件出示)下面各圈里的数同圈上的数比较,有什么变化。

①同0.372比较,37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位,它扩大了倍。

3.72呢。

37.2呢。

②同506比较,0.506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位,它缩小了倍。50.6呢。

5.06呢。0.0506呢。

2.应用规律,快速计算与抢答。

(课件出示)①把0.07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②把3.2分别缩小到原来的1/

10、1/100、1/1000,各是多少。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以互动游戏及抢答的形式进行练习,在提高课堂气氛的同时,更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三。巩固联系,深化认识。

1.判断对错。

2.笔头练习。

四、课堂总结,升华提高。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课件整理);(指名说说)2.布置课外作业——考考你。(运用所学知识来验证)3.布置课下作业:练

习十一3题、4题。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是我能按自己预定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把较为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在课一开始通过生活中身高数据测试出错的导入,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接着又以金箍棒的长短变化,使这淘气的小数点活动起来。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很清楚看到小数点的移动的过程,从而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其次在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时候,我采用分层教学,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的变化和金箍棒的长短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学生马上可以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金箍棒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学生掌握一个小数乘或除以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会边移边说出整个移动的规律以及方法。因为学生有了刚才学习的经验,我就放手让学生运用迁移规律自己学习。通过猜一猜:一个小数乘100、1000以及除以100、1000结果是多少。小数点该怎样移动。然后把猜的结果写下来,再用验证。通过指导看书掌握规律中的一一对应以及省略号的作用。同时课堂首尾呼应,使学生真正明白小数点的移动原来是这个小数乘或除以

10、100、1000……,当然可以用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的结果。

总之,这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全部学生加入到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过程中,学生能清晰表达小数点移动的过程,把抽象

知识变为具体。当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本内容较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学内容安排的多,练习较少,希望在以后教学中能注意存在的问题,改正。

第二篇: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土门子总校

郭景明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1—63页设计理念: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这部分内容是四年级小学生新接触的一个知识点,且本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于接受,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动画课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小数点的位置移动情况,在观察中由学生讨论探究,归纳出规律,且利用动画课件对学生巩固训练,较直观形象,使学生易于接受掌握。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二)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归纳“规律”的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喜欢)《西游记》中保护师傅唐僧西天取经,他聪明活泼,本领高强,我们都喜欢他。今天,老师把他请来了。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主题图。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图画上的故事内容。

“的金箍棒是怎样变的呢。”(板书:0.009米→0.09米→0.9米→9米)(2)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设计意图。在课一开始通过小数点变魔术的导入,使淘气的小数点活动起来。借助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观察交流,发现小数点的神奇作用,这样设计能极大地激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强大欲望。]

二、教学实施:

1、探究规律(1)、想一想:一个小数中小数点的位置会怎样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训练方向:请同学们依次举起左手和右手

师:小数点向右移动后,原来的小数怎样了。小数点向左移动呢。(结合主题图中的一组数据)师:这个变化有无规律呢。[设计意图:先由学生想“一个小数中小数点的位置会怎样移动”这个问题,再借助数据分析小数点位置移动后大小的变化,对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形成表象,初步感知,同时让学生举左右手巩固学生的方向辨别,为下面的教学实施打下基础。]

(2)、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板书出示: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①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并在小组中交流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的规律。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不同的顺序进行观察。

从上往下观察

(2)师移动0.009米的小数点。(动画课件)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原数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原数扩大l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数又变成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原数扩大1000倍)小数点可不可以向右移动四位、五位甚至更多位。(可以)教师:所以我们要在移动位数和扩大倍数的后边点上省略号。

板书:……

(3)从这一例子看,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你能总结出规律来吗。在同学

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l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刚才是由上往下观察(画↓),如果我们由下往上观察(板书↑),小数点相当于往哪边移动。(向左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会有怎样的变化。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l000倍……(板书)3.引导学生完整地概括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本部分教学主要让学生在交流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总结认知规律,这比老师的直接传输效果要好得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初步应用规律具体说明小数大小是怎样随着小数点向右(左)移动而变化的。(电脑课件)

1、下面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多少倍。

3.72(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372(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37.2(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2、下面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5.06(缩小100倍)0.506(缩小1000倍)50.6(缩小10倍)0.0506(缩小10000倍)教师强调:

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左移就缩小,右移就扩大;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倍数是l000倍……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以动画课件引领学生较直观地认识小数点位置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通过小数点的动作路径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通过教师的强调进一步帮助学生

2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

四、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过程中需“去掉0”和“补0”的情况。

利用动画课件帮助学生认知小数点移位过程中“去掉0”和“补0”的情况。

1、把0.01平方米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0.01×10=1(平方米)0.01×100=10(平方米)0.01×1000=100(平方米)

2、把1平方米缩小10倍、100倍各是多少。1÷10=0.1(平方米)1÷100=0.01(平方米)

[设计意图。补0和去0情况学生不容易认知掌握,本部分教学借助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难度就降低了,使学生一目了然。]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小数点移动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第三篇:《小数点的位置移动》教学反思小数点的位置移动是第三单元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扩大和缩小小数点往哪边移动。移动几位。学习来比较难,为了更好地让孩子学会,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孩子语言表达的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数点的位置移动①4.35×10=

思路引领:

1、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2、关键词:扩大向右移

3、注意点。位数不够,用“0”补位。

分析:

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一位→43.

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两位→

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三位→13050

思路引领:

1、把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

一、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2、关键词:缩小向左移

3、注意点。位数不够,用“0”补位。

分析:

缩小十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一位→20.

缩小百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两位→0.00

缩小千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三位→0.0045

反思:根据课本上的情景分析后又以扩大和缩小三个具体的数值为例,学习小数点的移动,课堂上孩子的学习效果感觉非常好,表达的很清楚。但是在中午练习题中发现孩子出现以下错误:

①4.3×100=(0.43或43)

②0.91×100=(091或0.0091)

③45÷1000=(45000或45.000)

看到孩子的作业想想课堂上孩子表现很好,为什么做题时错误百

出,慢慢想来:

1、孩子对于扩大或缩小的小数点移动方向不能牢记;

2、对于位数不够的没有用0补位;

3、整数如何移动小数点,孩子刚看到无从下手;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整数看成多少点零,在根据要求移动小数点就可以。

4、教学设计中没有选好特殊的例子,练习少;

5、学会的效果不能只看孩子学习的表面现象,要看孩子是否真正掌握,是否会学以致用。

数学的学习为的是应用。因此面对高年级孩子,学会放手,多给孩子机会,多让孩子表达,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薄弱环节,抓住重点,对症下药,数学课堂才能高效。

第四篇:小数点位置移动教学反思《小数点位置移动》教学反思小数点移动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感觉较为吃力,往往对小数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如何去恰当处理就很难把握,讲过新课通过做练习,我发现学生出现以下错误:

1、小数点不知道到底往哪儿移动。

2、小数点移动后出现了多个点后,不知道把前面的点去掉。如:0.25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一位是0.2.5,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小数点。

1.32×10=,学生在草稿本上移后就是1.3.2读作一点三点二。

3、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不知道怎么办。

面对这种情况,我非常着急,静下心来认真想办法,当我看到书

桌上的一个玻璃珠时,突然想到可以用小石子代替小数点,这样移动是就不会出现这一问题了。我自己找来黄豆粒大小的小石子试了试,效果不错。我高兴的喊来班上几名差生,教他们把小数点写在小黑板上,小数点不写放上小石子。如:0.52×10把小石子放在原小数点上,向右移动一位后05.2,这样学生就读作五点二,而不会是零点五点二了。我出题训练了几次,结果全做对了。并一起发现细节:小数点移动后要去掉整数部分多余的0;结果是整数时,小数点省略不写。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不知道怎么办这个问题,我又用小石子进行了演示:比如把2.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先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点的前面就没有数了,整数部分必须有数,所以要在整数部分写0,再向左移动一位,又出现了上面的情况,通过让学生想办法,让学生得出:“整数部分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再如把2.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让学生自己移动一下,发现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变成了25,小数点还得向右移动一位,而小数点的右边没有数了,就没法移动了,所以要先在小数点的右边补0,再让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250,使学生得出:小数点在向右移动时,小数点的右边没有数,就在小数点的右边先补0,然后通过比较小数点左移和右移这两种情况,让学生明白:小数点移动,位数不够,就用0来补足。

在练习课上,通过孩子们灵活变通的学习体会,内化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理解了书中省略号的意义,编出了自己的“小数点移动儿歌”:小数点作用大,

左移小、右移大,

右移一位扩大到原来的十倍,

右移两位扩大到原来的百倍……

左移一位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

左移两位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

学生终于掌握了这部分知识,着看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我也非常欣慰…

其实,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多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多一点爱心,多一定耐心,相信我们的学生每天都会有进步的。

第五篇:小数点位置的移动microsoftword文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练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64—6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较为熟练地应用这一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十分之一)、100倍(百分之一)、1000倍……

2.引导学生找出与问题相关的条件,并能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找出与问题相关的条件,并能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

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具准备:投影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谁来说一说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应用上面的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十分之一)、100倍(百分之一)、1000倍、……,进行扩大(或缩小)时应该注意什么。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听说同学们学习了小数点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的变化,想来凑个热闹,他带来了许多题目,大家有信心战胜吗。

2、在情境中进行巩固练习(1).神奇的金箍棒谈话。拿出他的法宝金箍棒,让你帮他计算一下,你能行吗。(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指名说答案,集体订正对错。教师强调小数点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友情提示。本题是巩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题目。这道题既涉及“添零”(如将6.8米缩小到原来的

110是0.68米),又涉及“去零”(如将0.03米扩大到原长度的100倍是3米),练习时要做重点处理。(2).直接写得数

谈话。对同学们的表现很满意,他想试试大家的速度,请进入第二关。(出示自主练习第4题)

教师掌握时间,学生比赛。找出口算大王。班中前十名。(3).按要求填空

谈话。大圣对大家竖起了大拇指,他还想试试大家的本事,请继续闯入第三关。(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这回大家可要认真观察,积极动脑呀。

友情提示。这是一道巩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综合练习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然后再结合练习交流、反思自己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掌握的情况,进一步加深对已学知识的巩固。(4).魔术箱

谈话。大家真了不起,悟空都夸你们很聪明,他还是不服气,想要考倒大家,这次他拿自己的火眼金晴与我们比,准备好继续闯关。(出示自主练习6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班内交流。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谈话。悟空对大家算是心服口服了,在离开我们课堂时,他还想请大家帮他解一道他也没有解开的题目。大家愿意帮忙吗。

1、教科书65页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找一名学生汇报做题情况,全班质疑。

2、课本65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班内汇报,质疑。

3、课本65第9题。

4、课本第7页15题。

友情提示。8---10题是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由于把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新知识结合在一起,可能给有些学生带来困难。练习时,先要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列式计算。在计算过程中,细心了解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掌握情况,对学困生及时给予指导。由于学生此时还没学过小数乘法,所以要启发学生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来解答。

四、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大家顺利闯关,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掌握确实非常扎实,只要你肯努力,相信你的本领会越来越大。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练习。

3、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的原数的(1100110,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

11000),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4、你对自己的表现哪些地方比较满意。还有哪些地方有待加强。相关链接:://wenku.baidu/view/1cda63086c85ec3a87c2c5f4.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这节数学课,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在教学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通过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

2、本节课始终以快乐为主线,通过故事、游戏、动画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展开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在激起学习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劲头。在参与互动游戏中充分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课后反蚀的学习信息中,我发现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的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得很好。

3、体现规律形成的过程性。概念教学应遵循感知-概括-理解-运用-系统化的逻辑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分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训练能力。通过计算器探索,提出假设,具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可以充分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在研究规律,而不是在做一些机械的运算。数学规律必须经得起反复的推敲,只适合个别现象的规律不是规律,因此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数据加以验证,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善于表达的能力,体现了讲一点而学很多的策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