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典型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28.80 KB
- 文档页数:5
妇女社会工作服务案例妇女社会工作服务案例:1. 案例1:社区妇女服务中心的成立在某城市,一群关心妇女权益的志愿者共同筹资并成立了一个社区妇女服务中心,为需要帮助的妇女提供法律咨询、职业培训、心理支持等服务,帮助她们改善生活状况。
2. 案例2:家暴受害者的救助某城市的妇女社会工作者接到一名家暴受害者的求助电话,立即赶到现场并提供安全庇护所、法律援助和心理辅导,帮助她脱离危险环境并重建自己的生活。
3. 案例3:妇女创业支持计划一家妇女社会工作组织为有创业梦想的妇女提供创业培训、资金支持和市场营销指导,帮助她们成功创办自己的事业,增强经济独立性。
4. 案例4:妇女健康教育活动一家医疗机构与妇女社会工作者合作,举办妇女健康教育活动,包括乳腺癌筛查、妇科疾病预防等,提高妇女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5. 案例5:妇女职业发展辅导一家妇女社会工作机构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帮助妇女提升就业竞争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提供职业发展辅导,帮助妇女实现职业生涯的成功。
6. 案例6:妇女金融知识培训一家银行与妇女社会工作组织合作,开展妇女金融知识培训,帮助妇女学习理财技巧、投资知识等,提高她们的金融素养和财务独立能力。
7. 案例7:单亲妈妈家庭支持计划一家社会工作组织为单亲妈妈提供家庭支持计划,包括经济援助、子女教育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她们克服困境,建立稳定的家庭环境。
8. 案例8:妇女社交活动组织一家妇女社会工作机构组织各类社交活动,如读书俱乐部、手工艺班等,为妇女提供交友机会和精神寄托,促进她们的社交网络和情感健康。
9. 案例9:妇女权益倡导一家妇女社会工作组织积极参与妇女权益倡导活动,通过举办座谈会、签名活动等方式,呼吁社会关注妇女权益问题,促进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
10. 案例10:妇女健身运动推广一家妇女社会工作机构开展妇女健身运动推广活动,组织各类体育锻炼项目,如瑜伽、有氧操等,帮助妇女保持健康身体和积极心态。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案例分享社会工作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和无限挑战的工作,通过为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和帮助,民政部工作人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分享一些民政部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社会工作案例,以展示他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的努力和成就。
案例一:老年人福利保障李女士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她身体虚弱,无法独立生活。
在社区民政部门的协助下,李女士获得了老年人福利保障,包括定期医疗检查、护理人员的照料和基本生活费用的资助。
民政部工作人员不仅为李女士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帮助,还积极与社区志愿者合作,为她提供精神关怀和社交支持。
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服务,李女士得到了全方位的关怀,提高了她的生活质量。
案例二:儿童福利保护张小明是一个家庭遭受虐待的儿童。
社区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接到报案后立即采取行动,将张小明带到了安全的庇护所,并与相关的卫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机构合作,为他提供全面的福利保护。
民政部工作人员还协调了警察、法院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资源,确保张小明在庇护所得到必要的法律援助,并通过法律手段保护他的权益。
最终,张小明成功摆脱了虐待,得到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机会。
案例三:残疾人社会融合王先生是一位身体残疾人,长期以来经历了自卑和社会排斥的困扰。
在民政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王先生参加了一项针对残疾人的职业培训计划,并通过努力获得了一份适合他能力的工作。
除了帮助他就业,民政部工作人员还鼓励王先生参加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以促进他的自我发展和社会融合。
通过这些努力,王先生逐渐恢复了自信,成为社会中的有益之人。
案例四:社区重建和灾难恢复某地发生了一场自然灾害,社区的房屋和基础设施被严重破坏。
民政部工作人员迅速响应,与相关机构合作,组织了志愿者队伍进行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他们协助受灾群众转移安置、提供临时住房、发放救济物资,并为重建社区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民政部工作人员还与当地居民密切合作,通过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灾后重建工作更好地满足受灾群众的需求。
社会工作案例精选社会工作是一门关注人类社会福祉和个体心理健康的专业,其实践范围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儿童保护、家庭咨询、老年关怀、残障服务、社区发展等。
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案例,下面我们将精选几个典型的社会工作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社会工作的实践与应用。
案例一,儿童保护。
小明是一名7岁的男孩,他的父母离异后,由于家庭暴力和经济困难,小明的父母无法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和情感支持。
小明在学校表现出明显的自闭和抑郁症状,老师和同学都对他的情况感到担忧。
社会工作者介入后,与小明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心理辅导,同时联系相关部门为小明提供心理咨询和家庭援助。
在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小明逐渐恢复了自信和快乐,学业和生活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案例二,老年关怀。
李奶奶是一位独居的80岁老人,由于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她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社会工作者定期上门探访,陪伴李奶奶聊天、做家务、购物,帮助她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组织了一些老年人活动,让李奶奶有机会结识新朋友,参与社区的各种活动。
在社会工作者的关爱和帮助下,李奶奶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身心健康得到了改善。
案例三,残障服务。
小芳是一名患有自闭症的女孩,她在学校和社会交往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歧视。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小芳的家人和学校老师的沟通,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和社交训练计划,帮助小芳逐步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积极倡导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包容和关爱,组织了一些公益活动和宣传教育,促进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支持。
在社会工作者的努力下,小芳逐渐融入了社会大家庭,她的自信和独立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以上就是几个典型的社会工作案例,每个案例都充分展现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也能够感受到社会工作对个体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希望社会工作者们能够继续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案例一:心理健康辅导在一所中学中,有一名学生张明因长期沉迷游戏而导致学业下滑、与同学疏远。
社工小刘了解到张明的情况后,主动与其家长接触,提供心理健康辅导。
小刘与张明进行了多次面谈,并开展了心理测评,了解其游戏成瘾的原因。
通过与学校老师的合作,小刘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游戏限制措施,并结合家庭环境,提供了家庭教育指导。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张明逐渐摆脱游戏成瘾,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与同学间的关系也得到改善。
案例二:青少年保护小明是一名中学生,他的家庭环境非常复杂,家庭成员有吸毒问题,经常产生暴力冲突。
小明在学校中表现出攻击性和自闭行为,导致同学间的疏远。
社工小李注意到小明的问题后,首先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并联系相关部门协助解决家庭问题。
同时,小李在学校中开展了青年保护教育,倡导同学关注身边的问题,提供支持和帮助。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摆脱暴力环境的影响,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改变。
案例三:老年人关怀小华是一名社区的社工,他负责关怀社区中的老年人群体。
在访问中,他了解到一位叫老李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社交圈子狭窄,情绪低落。
小华积极与老李交流,鼓励他参与社区活动,与其他老人建立联系。
同时,小华联系社区医院为老李提供定期身体检查和健康咨询。
通过积极的关怀和帮助,老李的生活逐渐有所改善,他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案例四:家庭暴力干预小丽是一名遭受家暴的妇女,她经历了多次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社工小陈接到小丽的求助后,与她进行了隐私保护的沟通,为她提供了安全住所并帮助她寻求法律援助。
同时,小陈联系了心理咨询师,为小丽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援助后,小丽逐渐走出家暴的阴影,重拾了对生活的勇气。
案例五:单亲家庭支持小王是一对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工作忙碌,缺乏关注和陪伴。
社工小赵了解到小王的情况后,制定了个性化的支持计划。
小赵邀请其他亲戚或邻居来照顾小王,增加他的家庭支持网络。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家庭暴力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严重危害了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破坏了家庭和谐稳定。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暴力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本案例将结合一起家庭暴力案件,探讨社会工作在法律援助中的作用。
二、案例简介小丽(化名),28岁,是一名家庭主妇。
小丽与丈夫结婚五年,育有一子。
婚后,小丽发现丈夫有家庭暴力倾向,时常殴打她。
起初,小丽忍受着丈夫的暴力,但情况愈演愈烈。
在一次严重的家庭暴力事件中,小丽向当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寻求帮助。
三、社会工作介入1. 建立信任关系社会工作者小王(化名)首先与小丽建立信任关系,了解她的基本情况。
在初次访谈中,小王认真倾听小丽的诉求,尊重她的感受,给予她情感支持。
2. 评估风险,制定干预计划小王对小丽的家庭暴力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发现她面临着身体伤害、心理创伤、经济困境等多重风险。
根据评估结果,小王制定了以下干预计划:(1)心理疏导:为小丽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她走出心理阴影,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法律援助:协助小丽申请法律援助,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她的合法权益。
(3)资源链接:为小丽寻找临时住所,确保她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4)社区支持:联系社区资源,为小丽提供社会支持,帮助她融入社区生活。
3. 实施干预计划(1)心理疏导:小王每周为小丽提供一次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她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心。
(2)法律援助:小王协助小丽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援助,为她提供法律咨询和诉讼代理服务。
(3)资源链接:小王联系当地慈善机构,为小丽提供临时住所,并协助她办理相关手续。
(4)社区支持:小王联系社区工作人员,为小丽提供生活照料、就业信息等支持。
四、干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丽在心理、法律、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 心理方面:小丽的心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自信心增强,能够勇敢面对家庭暴力。
2. 法律方面:小丽成功获得法律援助,丈夫被法院判决禁止家庭暴力。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解开枷锁,放飞梦想一一个案工作案例报告(一)一、个案背景(一)基本资料案主:阿辉性别:男年龄:14岁(二)个案来源案主在学校心理报纸上看过社工的介绍,主动到社工室寻找社工。
(三)背景资料1.情绪状况。
服务对象是一名初三学生,马上要面临中考,因为成绩-直不理想,每次的测验成绩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从而担心自己的中考成绩也不理想,经常会有一些焦虑紧张的情绪出现。
加上家庭成员给予其压力,时常会感到烦躁不安。
2.家庭资料。
服务对象父亲早逝,家庭主要靠母亲来承担,抚养其姐弟三人上学,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服务对象姑丈对服务对象家庭较为关心,经常为其家庭提供意见甚至做决定,服务对象犯错误或者成绩不理想时会给予教育批评。
母亲和姑丈对服务对象的期望较高,希望他能考入高中,成绩不理想时会贵备服务对象。
母亲因为平时较忙,丢失东西时会误会服务对象,以致服务对象和母亲发生争吵。
服务对象两个姐姐均在上学,比较关心服务对象的成绩,成绩不理想时会批评,但是也会提供学习辅导。
3.人际关系。
该服务对象性格偏内向,平时话语不多。
在学校和同学的交流不多,和班级同学关系一般,平时班级里面关系较好的有两个,曾经因为和某一位同学产生误会,认为对方一直对他有意见。
在家庭里面和母亲和姐姐的交流不多,最多集中在学习方面,服务对象的想法一般不会告知家庭成员,认为他们不支持,也不理解。
4.行为表现。
该服务对象考试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的状况,特别是试卷的前半部分不会做时,往往会带着紧张焦虑的心态考试,导致最后成绩更加不理想。
5.支援网络。
该服务对象的母亲、姐姐以及姑丈等家庭支援网络:班级里的两位关系较好的同学,平时服务对象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问题分析(-)理论基础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推选社会工作典型案例一、社区环境改善案例。
1. 案例背景。
在咱们那个老旧的阳光小区啊,以前那环境简直没法看。
垃圾到处都是,小区里的公共花园都快变成垃圾场了,花草都被踩得乱七八糟的。
而且那些个楼道里,堆满了居民们乱放的杂物,消防通道都被堵住了,这要是万一有个火灾啥的,可就麻烦大了。
2. 社工介入过程。
咱们社区的社工小李就出马了。
他先挨家挨户去做调查,了解居民们为啥把垃圾乱扔、杂物乱放。
有的居民说没有足够的垃圾桶,有的说不知道该把杂物放哪儿。
然后小李就开始组织居民开大会。
在会上,他那口才就发挥出来了,像个说书的一样,把小区环境差的危害说得清清楚楚,什么影响健康啦,房子贬值啦。
接着呢,他联系了环卫部门,在小区里增加了好几个垃圾桶,还专门设了垃圾分类的标识。
对于楼道杂物,他又找来了一个小仓库,让居民们把有用的杂物都放到仓库里去,没用的就扔掉。
为了让大家自觉遵守,他还制定了一个小区环境公约,组织了一个居民监督小组,谁要是违反了公约,就会被提醒。
3. 成果与影响。
你还别说,没过几个月,阳光小区就像换了个新模样。
垃圾都乖乖地进了垃圾桶,楼道里干净整洁,消防通道也畅通无阻了。
居民们在干净的花园里散步聊天,心情也好了。
这个案例就特别典型,说明社工只要肯用心,就能把一个乱糟糟的社区环境变得像花园一样美。
二、关爱弱势群体案例。
1. 案例背景。
在咱们社区有个王大爷,他是个孤寡老人,身体还不太好,患有心脏病和关节炎。
他住的房子又破又旧,家里那叫一个冷清。
平时他想买个菜、做个饭都特别困难,生活过得很艰难。
而且他也没啥朋友,整天一个人待着,精神状态也不好。
2. 社工介入过程。
社工小赵知道了王大爷的情况后,就像王大爷的亲人一样开始照顾他。
小赵先联系了社区的维修队,把王大爷家破窗户、漏水的水管啥的都修好了。
然后他又组织了一群志愿者,每天轮流去王大爷家给他做饭、打扫卫生。
小赵还担心王大爷孤单呢,就联系了社区里几个同样是孤寡老人的,把他们聚在一起,搞了个老年小俱乐部。
第1篇一、案例背景徐州市作为江苏省重要的中心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徐州市某社区联合社会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关爱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为该社区关爱行动的优秀案例。
二、案例概述某社区位于徐州市中心区域,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
社区居民以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庭为主,社区内存在着邻里关系淡漠、社区服务不足、社区环境脏乱等问题。
为了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社区决定开展关爱行动,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解决社区居民的实际困难。
三、案例实施过程1. 深入调研,了解需求社区工作人员与社会工作者组成调研小组,对社区居民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
通过调研发现,社区居民主要需求包括:改善社区环境、提供生活照料、丰富文化生活、增强邻里关系等。
2. 制定计划,明确目标根据调研结果,社区制定了关爱行动计划,明确了以下目标:(1)改善社区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2)提供生活照料,关爱弱势群体;(3)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居民幸福感;(4)增强邻里关系,构建和谐家园。
3. 开展活动,实施关爱(1)改善社区环境:社区组织志愿者对小区进行绿化、美化,清理乱堆乱放,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使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2)提供生活照料:针对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庭,社区建立了关爱小组,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如代购生活必需品、陪伴就医、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
(3)丰富文化生活:社区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如广场舞、书画展览、戏曲表演等,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居民幸福感。
(4)增强邻里关系:社区举办邻里节、亲子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和谐家园。
4. 评估成效,持续改进社区定期对关爱行动进行评估,了解居民满意度,根据评估结果对关爱行动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四、案例成效通过实施关爱行动,某社区取得了以下成效:1. 社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2. 弱势群体得到关爱,生活得到保障;3. 居民文化生活丰富,幸福感增强;4. 邻里关系更加和谐,社区凝聚力提升。
福州市优秀社会工作案例
福州市优秀社会工作案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典型案例:
1. 社区矫正工作:福州市某社区开展了一项社区矫正工作,该社区针对在社区内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员,进行教育和矫正,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通过心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成功帮助一批犯罪人员转变观念,改善行为习惯,成功找到工作和正常生活。
2. 家庭暴力救助:福州市某社工机构开展了家庭暴力救助工作,通过咨询、法律援助、危机干预等方式,帮助受害者摆脱家庭暴力困境,并协助家庭成员进行和解和矛盾调和。
该案例中的社工帮助了一个受暴力待遇的家庭,成功解决了家庭成员的矛盾,并提供了相应的法律援助。
3. 孤寡老人关爱:福州市某社工机构积极开展孤寡老人关爱工作,通过定期上门走访和陪伴,建立起老人与社会的联系,提供老人所需的生活帮助和情感关怀。
该案例中的社工通过关怀、照料和代购物资,帮助一位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改善了他的生活状况,并重建了他与社会的联系。
以上这些案例只是福州市社会工作中一小部分的优秀案例,还有许多其他案例在福州市社会工作中得到了认可和赞扬。
这些案例充分体现了福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为福州市的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社工站各类项目典型案例分享一、老年关怀项目。
1. 案例背景。
在我们社区里,有好多独居老人。
李大爷就是其中一位,他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自己一个人住,平时特别孤单,身体也有点小毛病。
2. 社工介入过程。
我们社工站就把李大爷列为重点关怀对象。
刚开始去他家的时候,李大爷还有点防备呢,觉得我们是不是有啥企图。
我就跟他拉家常,说我们就是来陪他聊聊天,看看他有啥需要帮忙的。
慢慢地,李大爷就打开话匣子了。
我们了解到他最大的问题就是买药不方便,因为腿脚不利索。
于是,我们就联系了社区附近的药店,看能不能送药上门。
这药店老板也很热心,答应了。
然后呢,我们又组织社区里的小朋友定期去李大爷家,给大爷表演节目,唱唱歌、背背诗啥的。
李大爷可高兴了,每次小朋友去,他都笑得合不拢嘴。
3. 成果与影响。
现在李大爷精神状态可好了,还经常跟邻居说社工站的好呢。
他的子女也特别感激我们,说他们在外地工作也放心多了。
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老年关怀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陪伴也超级重要。
二、青少年成长项目。
1. 案例背景。
社区里有个叫小辉的青少年,上初中了,学习成绩不太好,还特别调皮,经常在学校惹事。
他爸妈工作忙,也没太多时间管他,小辉就越来越叛逆。
2. 社工介入过程。
我们先去学校找了小辉的老师,详细了解他的情况。
然后和小辉谈心,发现他其实很聪明,就是对学习没兴趣,觉得上学很无聊。
我们就根据他的爱好,组织了一个航模兴趣小组。
小辉一听说有航模玩,眼睛都亮了。
在兴趣小组里,他结识了很多同样喜欢航模的小伙伴,大家一起研究怎么制作航模,小辉特别投入。
同时,我们也给小辉安排了一个学习辅导志愿者,每周给他辅导功课。
刚开始小辉还不太乐意,但是在志愿者的耐心引导下,他慢慢发现学习也没那么难了。
3. 成果与影响。
小辉现在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学校也不惹事了,还因为航模制作在学校的科技节上得了奖呢。
他爸妈特别激动,说小辉像变了个人似的。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找到青少年的兴趣点,是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关键。
社会工作的案例记录与分析案例一:家庭暴力干预背景:在某个社区中心工作的社工小王,接到一名邻居报警称该社区有一家发生了严重的家庭暴力事件。
小王赶到现场后发现,这个家庭的妻子小李一直以来都遭受着丈夫大明的虐待,此次事件是由于邻居报警而揭开了这一秘密。
行动:小王首先与小李进行了密切接触,倾听她的遭遇,并记录了她所描述的暴力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随后,小王与小李一同填写了暴力清单,列举了她所经历的各类暴力行为。
他还了解到小李并非孤立无助,还有一对未成年子女也受到了丈夫暴力的伤害。
分析:通过记录和初步了解,小王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家庭暴力案例。
他观察到小李的身上有明显的伤痕,也证实了她所说的暴力行为。
此外,小王还意识到该家庭未成年子女也处在危险之中,需要立即采取行动来维护他们的权益。
案例二:青少年社交问题背景:社区中心的社工小张接到一名年轻家长的咨询电话,对方称自己的孩子小明一直在学校中遭受同学排挤和欺凌,严重影响了他的心理健康。
行动:小张在与家长通话后,与小明进行了一次面谈。
在面谈中,小明透露了自己在班级中遭受到的冷落和侮辱。
小张保持耐心,记录下小明的言辞和表达。
分析:根据小明的描述,小张分析认为这是一起青少年社交问题的案例。
排挤和欺凌行为给小明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对他的心理健康构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张准备与学校老师和小明的同学进行沟通,并制定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以帮助小明尽快摆脱困境。
案例三:老年人孤独与抑郁背景:社区老年中心的社工小杨常常接触到一位老奶奶,名叫阿姨。
阿姨丈夫已故,子女繁忙,并很少关心她的生活,导致阿姨经常感到孤独和抑郁。
行动:小杨与阿姨建立了亲密的关系,经常与她聊天,陪伴她度过寂寞的日子。
同时,小杨还与阿姨一同参加社区中心的各种活动,帮助她拓展社交圈。
分析:通过与阿姨的接触,小杨认识到这是一例老年人孤独与抑郁问题的案例。
老人在丧偶后遭受孤独感的折磨,同时缺乏足够的社交支持,导致她进一步陷入抑郁。
优秀社会工作案例精选
1. 拯救流浪儿童的故事:某社会工作者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了一个流浪儿童救助中心。
通过提供食物、住所和教育机会,帮助无家可归的儿童重新融入社会。
许多孩子在得到关怀和支持后,开始重投学校,并且在这个安全的环境中全面发展。
2. 应对家庭暴力的故事:一名社会工作者在一次家庭暴力案件中拯救了一个妇女和她的孩子。
通过提供临时住所、心理支持和法律援助,帮助她们脱离暴力环境,重新开始。
该妇女后来成功地找到工作,给孩子一个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
3. 支持精神疾病患者的案例:一位社会工作者在一个精神病院工作,帮助患者走出自闭状态,重建社会联系。
她通过提供心理辅导、个体或团体疗法,以及帮助他们重新适应外界生活的机会,让患者逐渐康复,并在社会中找到自我认同感。
4. 推动社区发展的案例: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居民合作,通过建设社区中心、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促进社区经济繁荣和居民参与。
通过激发社区的自力更生精神,社区逐渐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些案例展示了社会工作者的不同工作领域和方法,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提供支持、资源和机会,帮助和改变那些面临困境的人们的生活。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社区位于市中心,居民以中老年人为主,邻里关系相对和谐。
然而,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邻里纠纷逐渐增多。
本案例涉及的是一起典型的邻里纠纷,主要涉及邻里之间的噪音扰民问题。
二、案情简介2021年5月,某社区居民李某(以下简称“李某”)反映,其邻居张某(以下简称“张某”)家中养有宠物狗,每天晚上都会发出尖锐的叫声,严重影响了李某及其家人的休息。
李某曾多次与张某沟通,要求张某采取措施减少噪音,但张某以狗是自己的宠物,有权饲养为由拒绝。
李某无奈之下,向社区居委会寻求帮助。
社区居委会了解到情况后,立即组织调解员进行调解。
三、调解过程1. 调解员了解情况:调解员首先向李某和张某了解纠纷的具体情况,包括宠物狗的饲养时间、叫声时间、影响范围等。
2. 沟通协商:调解员组织李某和张某进行面对面沟通,让双方表达自己的诉求和立场。
张某表示,自己非常喜欢宠物狗,希望继续饲养,但愿意采取措施减少噪音。
3. 提出解决方案:调解员根据双方的意见,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张某在晚上10点后禁止宠物狗叫唤,以免影响他人休息。
张某为宠物狗购买消音设备,降低叫声的音量。
李某和张某相互监督,共同维护社区的安静环境。
4. 签订调解协议:在调解员的见证下,李某和张某签订了调解协议,双方均表示愿意遵守协议内容。
四、调解结果经过调解,李某和张某的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张某承诺在晚上10点后禁止宠物狗叫唤,并为宠物狗购买消音设备。
李某也表示理解张某的爱好,并愿意相互监督,共同维护社区的安静环境。
五、案例分析1. 法律依据:本案例涉及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
根据《物权法》第78条规定,业主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根据《环境保护法》第58条规定,禁止排放超过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
2. 调解技巧:在本案例中,调解员运用了以下调解技巧:倾听:充分了解双方的诉求和立场,为调解提供依据。
社会工作案例精选社会工作是一门关注人类社会问题的学科,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帮助个体或群体解决社会问题,提升生活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案例,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社会工作案例的精选。
案例一,家庭暴力幸存者的救助。
小玲是一位遭受家庭暴力的幸存者,她在咨询中向社会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遭遇。
社会工作者首先对小玲进行了心理疏导,帮助她缓解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接着,社会工作者协助小玲寻找安全的住所,并联系法律援助机构为她提供法律援助。
最后,社会工作者还为小玲提供了就业培训和职业规划的帮助,帮助她重新融入社会。
案例二,老年人的孤独问题。
老张是一位丧偶的老人,他孤独地生活在家中,没有子女孝顺。
社会工作者通过走访和交谈,了解到老张的实际需求。
他们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探访老张,陪伴他聊天、散步,帮助他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联系了社区的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张提供了更多的关爱和照料,让他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案例三,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小明是一名青少年,他在学校和家庭中都遇到了很多问题,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滑。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小明的深入沟通,了解到他的内心困扰和困难。
他们为小明提供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他调整心态,重拾自信。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与学校老师和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制定了关爱和教育计划,为小明创造了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这些案例只是社会工作中众多案例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们都展现了社会工作者们的责任与担当。
在社会工作中,关爱与帮助是永恒的主题,希望社会工作者们能够继续努力,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与关怀。
社会工作服务典型案例在咱们这个充满烟火气的社区里,有这么一位出了名的“老顽童”李大爷。
李大爷其实挺不容易的,老伴儿走得早,孩子们又都在外地忙工作,他就自己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
刚接触他的时候,那可是个“刺儿头”呢。
社区居委会想组织老年活动,每次工作人员去邀请李大爷,他都摆着手说:“去啥去,那都是你们年轻人瞎折腾的玩意儿,我可不凑那个热闹。
”那态度就像一个坚决守护自己小城堡的倔老头。
但是我们社会工作者就不信这个邪啦。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决定从了解李大爷的兴趣爱好入手。
经过一番“侦查”,发现李大爷年轻的时候可是个象棋高手呢。
得嘞,这就是突破口!我们专门在社区活动中心设立了一个象棋角,还举办了一个小型的象棋比赛。
一开始啊,李大爷就在旁边偷偷瞧着,那眼神里有点好奇,又有点不屑。
我就走过去,笑着对他说:“李大爷,我听说您当年可是象棋界的风云人物啊,您不来给这些小年轻们指点一二?”李大爷哼了一声说:“就他们那两下子,还值得我指点?”我就趁热打铁:“那可不一定哦,说不定这里面还有隐藏的高手呢,您不试试怎么知道?”这一下可激起了李大爷的好胜心,他大摇大摆地就坐到了棋盘前。
这一下棋可不得了,李大爷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他全神贯注,每走一步都深思熟虑。
周围的老伙伴们都围过来观战,大家一边看一边讨论着,那气氛可热闹了。
李大爷赢了几盘之后,脸上笑开了花,话匣子也打开了。
从那以后,他就成了象棋角的常客。
看到李大爷在象棋角这么开心,我们就想着怎么让他更多地融入社区生活呢?我们又组织了一个老年志愿者小组,去社区的幼儿园给小朋友们讲老故事。
我就去动员李大爷:“李大爷,您看您这一辈子经历了那么多事儿,那些故事要是讲给小朋友们听,他们肯定爱听。
”李大爷一开始有点犹豫,说:“我能行吗?我可没给小孩子讲过故事。
”我就鼓励他:“您肯定行啊,您那口才,再加上您那些精彩的故事,小朋友们肯定把您当成大英雄呢。
”结果啊,李大爷在幼儿园里那可是大受欢迎。
小朋友们都围着他,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崇拜。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提供服务的过程。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案例,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干预和帮助。
下面,我们将结合几个实际案例,来探讨社会工作实务的具体操作。
案例一,家庭暴力干预。
小明是一名社会工作者,接到了一起家庭暴力的案例。
一名女性向社会工作者求助,她的丈夫经常对她进行言语和身体上的暴力,导致她心理受创和身体受伤。
小明首先进行了安全评估,确保女性的人身安全。
然后,他与女性进行了心理支持和情感倾听,帮助她缓解心理压力。
接下来,小明联系了当地的妇女保护组织,为女性提供了庇护和法律援助。
同时,他也与女性的丈夫进行了沟通和干预,帮助他意识到自己的暴力行为的严重性,并引导他接受心理治疗。
最后,小明还进行了家庭综合干预,帮助夫妻双方重建互信和沟通,有效解决了家庭暴力问题。
案例二,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
社会工作者小玲在一所学校担任心理辅导员,她遇到了一个青少年心理危机的案例。
一名学生因家庭问题和学业压力导致情绪低落,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小玲首先与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心理咨询,了解了学生内心的困扰和痛苦。
然后,她与学校老师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共同制定了学生的心理辅导方案。
同时,小玲还联系了心理专家,为学生进行了专业的心理评估和治疗。
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小玲还组织了一些心理活动和课程,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最终,学生逐渐走出心理困境,重拾自信,取得了学习和生活上的进步。
案例三,老年人照料服务。
社会工作者小李在一家养老院工作,他遇到了一位老年人照料的案例。
一名老人因身体虚弱和生活无助,产生了抑郁和孤独的情绪。
小李首先进行了老人的身体和心理评估,了解了老人的具体需求和困难。
然后,他与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和医生进行了沟通,共同制定了老人的个性化照料方案。
同时,小李还组织了一些老年人的活动和社交聚会,帮助老人重建社会关系和生活乐趣。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1、案例介绍陈某,男,36 岁,小学五年级时因被怀疑偷同学的东西,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回家后又不容分说被父亲打骂,自此心情一直很压抑,脾气也很古怪,有时遇到很小的事情表现出情绪暴躁,生怕自己受委屈吃亏28 岁时经人介绍与梁某结婚。
几年后,因夫妻关系不好离异,离异是梁某主动提出来的,她说陈某疑心很重,老是怀疑周围的人看不起他,夫妻之间的几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常常被他错误理解认为是对他的侮辱,他往往大动干戈,动手打人,而且每次出手很重,几次把她打伤,亲戚朋友劝了若干次都不起作用,无法忍受,只得离婚。
离婚后留下儿子小文归父亲陈某抚养,这时的陈某没有固定的工作,靠用摩托车载客维持家庭生活,他自己省吃俭用,对儿子生活上很关心照顾,尤其对儿子的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当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毒打儿子,这使得儿子十分害怕父亲。
有一次邻居听到小文的哭叫声跑了过来,把孩子从拳打脚踢中拉了出来,孩子被打得浑身多处是伤,在邻居的劝说下才送往医院。
陈某一直不承认自己打儿子有什么过错,因此这种情形在未来还有可能发生。
2、案例分析陈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个人方面;二个是家庭方面;三个是生活方面。
产生个人方面问题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最初形成时,是来自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会慢慢地在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中,形成他对自己的认识的架构,也决定了他会有什么样的自尊系统。
在自尊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人建设的正性因素多一些,那就是高自尊体系,通俗地说,也就是一个自信的人;如果在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当中,别人给予的评价都比较低,负性的因素就会多,那就演变成低自尊体系,他就变成一个自卑的人。
两种不同自尊体系的人在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他们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在别人的评价中可能有正性的部分,也有负性的部分。
高自尊体系的人往往会选择接收别人对自己评价正性的部分,即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赞扬我;而低自尊的人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说我不好,会很敏感地捕捉到背后的意思,而且有意识地加工成不好的部分。
全国社会工作案例一、社区老人的陪伴与关怀。
在一个老旧社区里,住着很多独居老人。
社会工作者小李发现,这些老人不仅生活上有诸多不便,精神上也很孤独。
小李就想出了一个点子,他组织了社区里的一群孩子成立了一个“小小志愿者队”。
孩子们每周都会去老人家里,给老人们读故事、表演小节目。
有个叫王奶奶的老人,眼睛不太好,平时就只能听听收音机。
自从孩子们来了之后,她可高兴了。
每次孩子们走的时候,她都拉着他们的小手不舍得松开,还一个劲地说:“你们就像小太阳,照进我这老太婆的心里啦。
”小李还为老人们设立了一个“社区互助厨房”。
老人们可以在这里一起做饭、吃饭,分享彼此的拿手菜。
这样一来,老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多了,也不再觉得生活那么无趣了。
赵大爷以前总是一个人在家随便对付一口饭,参加了互助厨房后,他说:“现在吃饭可有劲儿了,和老伙计们边吃边聊,感觉自己年轻了好几岁呢。
”二、帮助青少年走出困境。
有一个叫小辉的青少年,在学校总是惹事生非,成绩也一落千丈。
他的父母都快愁白了头,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
社会工作者小张介入了这个案例。
小张发现小辉其实很聪明,就是因为在学校受到了一些同学的欺负,又不敢跟老师和家长说,才变得这么叛逆。
小张首先找小辉谈心,像个大哥哥一样耐心地听他倾诉。
小辉一开始还很抵触,但是慢慢地就打开了心扉。
小张了解情况后,一方面与学校沟通,加强了校园的反欺凌教育,一方面组织了一个青少年成长小组,把小辉和其他有类似经历的孩子聚在一起。
在小组里,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互相鼓励。
小辉在这个过程中结交了新朋友,也学会了如何正确应对欺负自己的人。
同时,小张还为小辉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他补上落下的功课。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辉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学校也不再是那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了,他的父母激动得热泪盈眶,直夸小张是小辉的贵人。
三、关爱残障人士就业。
在某个城市里,有一群残障人士渴望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工作,融入社会。
社会工作者小王就为他们的就业问题忙前忙后。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女士与李先生于2010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子,取名小强。
由于张女士和李先生工作繁忙,小强从小便由祖父母照顾。
2018年,张女士因工作调动,一家三口搬至外地居住。
然而,由于生活习惯和育儿观念的差异,张女士与父母在育儿方式上产生了分歧,矛盾逐渐升级。
在一次家庭争吵中,张女士与父母关系恶化,甚至发展到断绝来往的地步。
为了小强的健康成长,张女士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变更小强的抚养权。
此时,小强已满八周岁,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小强的意愿。
二、案例焦点1.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原则在家庭监护权争议中的适用;2. 法院如何平衡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与意愿;3. 未成年人参与诉讼权利的保障。
三、案例处理过程1. 立案审查张女士向法院提交了起诉状及相关证据,包括婚姻证明、小强的出生证明、户口簿、父母双方的收入证明等。
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予以立案。
2. 证据交换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张女士提交了与父母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证据,包括微信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
李先生则提交了其与父母共同生活的证据,以及小强在学校的表现证明。
3. 庭审调查庭审中,法官首先询问了小强的意愿。
小强表示愿意跟随母亲生活,因为他更喜欢与母亲相处,而且母亲工作稳定,能给予他更多的关爱。
随后,法官分别询问了张女士和李先生关于抚养能力的问题。
张女士表示,她在外地工作,但愿意辞去工作全职照顾小强。
同时,她承诺会定期探望李先生和小强,保持亲子关系。
李先生则表示,他愿意承担抚养责任,但要求每周至少探望小强两次。
4. 法院判决综合考虑小强的意愿、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意愿,以及双方的过错程度,法院判决如下:(1)小强的抚养权归张女士所有;(2)李先生每月支付抚养费1000元;(3)双方应保持亲子关系,每周至少探望小强两次。
四、案例分析1.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原则本案中,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为原则。
通过尊重小强的意愿,保障了其合法权益。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 2 )一、个案背景:强强,男,16岁,1米83,初三就读。
个人爱好篮球、NBA非常崇拜麦迪;喜欢打网络游戏,尤其魔兽游戏。
强强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
父亲为国家某部委工作人员,母亲是名军医, 9 岁时父母离异,并跟随父亲。
目前强强跟爷爷、奶奶、爸爸和他一起生活。
爷爷奶奶都是退休老干部军人, 老家湖南, 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非常有地位和荣誉,也算是知识分子阶层。
家庭经济情况算比较宽裕,在吉安有2 处房子,目前主要住在爷爷奶奶单位分的房里, 算是一个高档社区, 爸爸自己还有另外单独的一套房子, 离单位近但离家远。
还有一辆很高档的车,是一个高薪阶层家庭。
但又不是很奢华,爷爷奶奶看着很节俭。
二、案主的挑战:1) 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面临中考但紧迫感不足;2) 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3) 亲子关系不是很好, 付先生与强强很少交流, 平均每天与他交谈时间不超过半小时;4) 对人的不信任。
较强的自我保护, 他表现出来给别人的不一定就是他内心真正所想的;5) 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但不被父亲和家人所接受。
比如强强在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的时候,以抓头发的方式来表达,但是在他爸爸认为,这是他的心理变态, 因为抓头发还要揪掉人家头发;6) 个性被压抑,有想法没地方发泄,也没有好朋友倾诉;7) 由于家庭的影响, 比较专注于自我, 在谈自己感兴趣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 比如谈网络游戏,谈身高和篮球,谈骂人(他觉得很会骂人是一种能力)时,不容许别人打断,一定要讲到尽兴才肯收住话题。
沉迷于自己的话题世界,很难吸收别人的观点,听别人倾诉。
如他炫耀自己的骂功给我,连续20 多分钟没有停,直到自己骂到没有词为止。
8) 目前强强抽烟有点上瘾, 而且因抽烟被学校记过2 次,如果再抓到一次抽烟被处分的话,他将有可能被学校开除;对该个案的介入理念策略:由于之前付先生带着强强见过一些心理医生和机构社工,并且正在接受家庭治疗,但是据说都效果不是很显著,而通过与强强及付先生的谈话评估后可以发现强强拥有强、弱之处,而且问题主要集中在强强的学习成绩上。
在现实的世界中,强强是一个失败者,他宁愿活在“虚幻”的世界中,如何去建立强强的自信心才是最重要!因此,对强强来讲,介入的策略就是先赢得他的信任,再帮他树立信心。
付先生妈妈强强[ 家庭图]a) 两代单传家庭(即付先生与强强都是独生子) ;b) 9 岁时强强父母离异,并跟随父亲、爷爷奶奶生活;c) 目前只跟母亲保持电话联系。
父母至今都未再婚,外公外婆由于离婚基本没有更多联系了;d) 经济条件好,有能力也有意愿通过各种渠道去改变现状。
2 )社区层面a) 强强所住的长岗岭社区居民之间沟通很少,邻里之间很少往来,因此强强回家后就没有朋友和朋辈同伴玩,只有待在家自己跟自己玩,比如看电视,玩网络游戏,偶尔会出去 (在楼下)跟比他年龄大很多的人打打篮球等;b) 强强就读的学校离家比较远,同学也都是放学后各自回家,因此回家后没有同学可以沟通。
3 )社会层面a) 该家庭跟主流社会一样,存在着这样一种价值观: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有无前途的唯一标准,同时以子女的成就来断定自己的成败;b) 认为小孩抽烟之类的行为是不良行为,并且不能被接受。
因为付先生自己就不抽烟不喝酒。
因此可以看出价值观里面的一些传统和保守的因素在里面。
( 二) 能力/ 优势视角下案主的能力/ 优势:1. 交际能力强。
热情、愿意与人沟通,交流表现得很大方。
2. 他内心是一个非常好的孩子,比如,别人骂他妈妈的时候,他会很生气地将别人骂得狗血淋头,这在其它人看来他是个不文明的孩子,但其实是他维护妈妈形象的一种方式;尊敬老师,比如在他骂人的时候,我让他编一段“文骂”骂他老师,他说老师对他很好,不口口骂。
3. 他其实也是一个守规矩的孩子,比如他不会在班里抽烟,在学校的时候,想烟抽的时候也只是去厕所抽,其它时候一般不会抽。
而在学校看来,教导主任在厕所抓到他2 次抽烟并给与他2 次记过,只认为它是个不听话的孩子(而没有看到他对学校纪律遵从的一面)其实他在厕所抽烟就已经表明他对学校制度的遵守了,否则他可以在班里明着抽。
4. 有意愿与父亲保持一种很亲密的关系,比如强强看到爸爸回来躺在床上,他会扑在爸爸身上跟他亲密一会。
5. 具有上进心,争强好胜,也很要面子。
这说明他有改变的可能。
比如掰手腕,就很希望自己能赢。
6. 在篮球中能找到自信,并很自豪的说他打比赛都赢别人,还盖人帽。
7. 有韧劲,愿意去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
比如他提到在魔兽里要达到副本级别,须50000 点,虽然现在他才60 点,但是他表示很有信心,并会一直打下去,主要是副本后的装备很吸引他,用了“很亮堂,很帅气”之类的词来描述。
8. 很聪明,会求助他人,并很会利用资源和他的年龄优势,比如在魔兽中他会跟区长说照顾他一下因为他才16 岁。
这样他会比其他人付出少而收获多。
9. 他有很强的抗逆力。
虽然他平时朋友不多,在他父亲看来他很苦闷,很孤单,没事干,但是通过与他交谈,发现他自己有自己找乐的一套方式,比如他会喜欢打篮球,玩网游,学骂人等等,这些都可以打发时间,给他带来快乐。
(三)案主家庭系统的弹性1.对于强强来讲,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他表现出来很强的抗逆力,他会自己找乐子,比如玩网游、打篮球、自个儿骂人,甚至抽烟。
此外,强强对于自己的前途也不是没有考虑,比如他成绩差,但是他认为自己现在能考到350 多分,但是他们学校有其他人考304 分就拿钱买了个高中,因而他也觉得自己可以花钱买个高中上,这与他家人的想法不一样,付先生和爷爷奶奶认为它现在的成绩花钱也买不到学校。
2.对于付先生来讲,他会去求助心理医生,社工,借助外界的力量,有时候会花钱去买心理平衡。
此外他还会把一些自己办不到或者很难办的事情寄希望社工或者心理医生帮他做到,比如让强强扬起理想的风帆,让强强立刻爱上学习,也希望让社工去学校跟老师说明强强现在接受辅导,并希望学校如果抓到强强再次抽烟的话网开一面不要给与他处分,否则就要开除等事情。
3.对于爷爷奶奶来讲,他们会面对压力和问题向付先生施压,他们会把责任推出去,以求心理平衡。
再比如前面提到强强的成绩不好,爷爷奶奶为自己推托的理由是我全部时间都来伺候强强,给强强请4 个资历深的老教师来单独授课,同时自己还会亲自给强强教语文。
然后他们可以这么安慰自己,也可以给别人一个交待:我们能提供的条件都给他提供了,他再不优秀,就怪不了我们了。
五、社会工作者所面临的价值抉择对于这个个案来讲,社会工作者主要面临这个价值抉择:服务提供是以案主的监护人的需要为主还是以案主的需要为主。
在辅导过程中,案主的监护人(即付先生与他爷爷奶奶)希望社工介入的目标和角色就是让案主尽快喜欢上学习,扬起理想的风帆;但是对于案主来讲,他很不关心学习,避开、反感谈论学习方面的事情,因此前期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社工最好不要以学习为主题对他进行辅导,否则将会受到案主的抵触,将很难与他建立关系。
然而,在考虑这一点的同时,社工又必须迎合案主的监护人的目的,否则很有可能被中断辅导。
因此社工就必须在这两者之间选择或者走折中路线。
六、反思社会工作实务在中国社会文化处境中的实践1.西方理论与本土实践结合的反思。
由于社会工作理论大多来源于欧美等西方社会,这些理论在运用到中国内地本土实践当中,有时候就会出现理论愿景与实践事实存在差距。
比如用“人与环境” 理论案主的环境评估,应该承认该理论看问题的视角的多元与广域优势,的确能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角度发现案主及环境存在的优势、资源与挑战。
但是具体到实践中的时候,很多用理论分析出来的东西是社工所能想到的,但是很难落实到实际中去,尤其宏观层面的东西,譬如“政策倡导” ——我觉得这在西方相对民主自由的社会制度下更有达成的可能,而在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以及社会工作发展程度的情况下,要达到政策倡导的目的,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2.中西方不同文化与价值观的反思。
社会工作中很强调案主的潜能与多元智能,这是基于西方尊重个体的文化与价值观的影响,比如孩子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其他方面如打篮球有一定特长,这个孩子依然可以视为优秀的学生。
然而,或许是受到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中国人普遍存在这种价值观: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有无前途的唯一标准,并且以子女的成就来断定自己的成败。
因此就这个个案而言,社工想通过强化强强在其他方面的自信心,但又往往被他爸爸要求着要让强强喜欢上学习,在中考里拿高分,考上重点高中。
其他讲的都是不重要的。
3.个案工作中案主自决与家庭支持系统的冲突。
个案工作中很强调案主自决,但是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案主往往不能自决,尤其是案主不是一个独立个体如未成年人时,很多时候案主得服从其家庭支持系统(父、母、爷爷、奶奶或其他有很强权力关系的人)所做的安排和决定。
4.求助与面子的问题。
中国人很多不是很习惯于求助,觉得家丑不可外扬,把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现给别人会很没有面子,而这一点不是很利于个案工作的开展。
工作员收集起来资料特别费劲,常常需要好多次才能把背景资料搞清楚。
5.效果与效率问题。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常常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见效,立竿见影的服务比较少,然而服务对象又因此,社工不仅需要把服务做得步步为营让服务对象看到效果,又要想办法给个案一个交待。
因此又要注意效率的问题,又要注意效果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