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战略下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研究——以某企业为例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6
蓝海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蓝海战略是一种新的市场战略,它能够帮助企业寻找到一个新的市场领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蓝海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蓝海战略蓝海战略是由韩国学者金钟仁和任基泰提出的一种市场战略理论。
蓝海战略指的是在未被开发的领域中寻找机会和创建价值。
蓝海指的是未被开发的市场,即没有竞争的市场。
与之相对的是红海市场,指的是已经开发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蓝海战略的核心思想是创造新的市场,而不是在已有的市场上争夺市场份额。
它不仅可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带来更高的利润率和更高的增长率。
二、蓝海战略的应用1. 研究市场和竞争在寻找蓝海市场之前,企业需要进行市场研究,了解市场的现状和趋势,同时需要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和竞争策略。
只有了解了这些信息,企业才能够确定如何创造新的市场和竞争策略。
2. 创造新的价值蓝海战略要求企业创造新的市场和新的价值。
企业需要寻找到未被开发的领域,创造出新的需求和消费者。
企业也需要通过创新和不同的组合来创造新的产品或服务,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 降低成本为了在新的市场中立足,企业需要降低生产成本。
降低成本可以帮助企业在价格上具有竞争力,进而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同时,通过创造新的市场,企业可以减少与竞争对手的竞争,降低市场推广成本。
4. 风险管理通过寻找蓝海市场,企业可以减少与竞争对手的直接竞争。
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风险。
当企业在红海市场中竞争失败时,就可以通过切换到蓝海市场来减少损失。
三、成功案例1. 三星电子作为韩国的一家知名企业,三星电子成功地运用了蓝海战略。
三星电子在1990年代初期,面对日本企业的竞争,决定转向液晶显示屏和半导体领域。
这些领域当时并不是那么热门,但三星电子意识到了这些市场的潜力。
现在,三星电子已成为全球顶尖的电子产品制造商。
民营企业运用蓝海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摘要:《蓝海战略》向我们展示了该如何追求创造性而不是对抗性的战略方法。
企业评论界也普遍认为,蓝海战略是企业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新突破,它将构建起一种新型的竞争模式。
本文从蓝海战略的内涵出发,分析了蓝海战略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启发意义,并在目前人们对蓝海战略认识三上存在的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正确运用蓝海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蓝海战略启示价值创新可持续发展一、蓝海战略的内涵所谓蓝海战略:即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
战略布局对于任何一个组织都至关重要。
流连于红海的竞争之中,将越来越难以创造未来的获利性增长。
要赢得明天,企业不能靠与对手竞争,而是要开创蓝海,也就是说要开创蕴含庞大需求的新市场空间,以走上持续增长的道路。
这种被称为价值创新的战略行动,能够为企业和买方都创造价值上的飞跃,是企业彻底甩脱竞争对手,并将新的需求释放出来的有效途径。
企业要驶入无人竞争的蓝海,就意味着企业选择了一条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道路。
同时企业也要为社会公众着想,尽一份自己的责任,这才是蓝海战略的真正意义所在。
二、蓝海战略对我国企业的启示1.创新是关键蓝海战略中,创新很重要。
红海与蓝海的重大区别在于以不同的方式、角度来看待和处理问题,最根本的是价值创新。
价值创新挑战了基于竞争的战略思想中最广为人们接受的信条:即价值和成本间的权衡取舍关系。
常规看法认为,一家企业要么以较高成本为顾客创造更高的价值,要么用较低的成本创造产品的有效价值,这样战略就被看作为如何在“差异化”和“低成本”之中选择其一。
然而志在开创蓝海的人们则会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从而启发我们要想开创蓝海,摆脱竞争,就要以一种新的方法思考和实施战略,即价值创新。
只有制订一个正确的竞争战略,摆脱同质化竞争,走特色化的新型道路,才能使自己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核心竞争力。
蓝海不仅仅是指技术突破,也不在于进入市场时机或早或晚,一项不被市场认可的新产品就不能被称作是蓝海。
谭木匠的蓝海战略案例分析一、谭木匠是如何进行战略部署的?谭木匠采用天然纯木和牛角作为制作原料,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的抛光插齿技术相结合,其特殊用料赋予了梳子防静电、保健顺发的特殊功能。
“谭木匠的品牌标识在于它个性化的品牌名称和店内装潢。
浓厚中国式乡土气息的名称与当今追捧洋味十足的潮流形成极大的反差,谭木匠店面独特的装饰和全国统一定价的管理,古香古色装潢的谭木匠专卖店坐落在人流量大且消费能力高的闹市区内。
经过四坐标格对元素取舍的具体分析,我们得出了谭木匠的战略布局,对竞争元素进行描绘。
首先,谭木匠在工艺技术、包装、品牌都处于绝对的高水准,还创造了文化营销、服务、连锁网络,给顾客的价值带来了质的飞跃,又通过剔除批发、超市、商场分销和减少广告费用和顾客选择成本减轻了价值损耗,构建了一条另辟蹊径的价值曲线。
其次,谭木匠的价值曲线各元素的水准错落有序按“高—低—高”排列,表明企业战略重点明确、连贯,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分工协调,机构合理。
再次,价值曲线的各要素相辅相成,提供的工艺技术、包装、服务等元素的水准与价格的比例合情合理。
二、谭木匠的价值创新分析及“剔除——减少——增加——创新”战术谭木匠超越一般厂商的价值取向塑造了一条新的价值曲线,重新界定了木梳行业的买方价值,它将对行业竞争力影响大的因素上升到企业重点发展对象,创造本行中从未出现过的元素实现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剔除:它采取专卖销售的统一定价模式,剔除了批发、超市、便利商店等分销方式,避免了经批发、超市、便利店无形之中降低产品的定位。
分销商在批发零售过程中会为争夺市场而变更商品的销售价格因此造成市场价格紊乱,由此恶性循环降低了利润的同时也破坏了产品“古典与时尚”的品牌形象。
因此,这个元素对谭木匠的价值创造是伤害巨大的毒瘤,必须剔除。
减少:广告宣传费用。
受行业利润的限制,企业并没有投入大量的广告经费,而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以及招商等的形式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
1.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挑战着传统的战略管理模式,战略管理学派的重点开始由以适应环境变化为主的竞争定位理论向以创造未来为主的核心竞争力理论转变。
战略管理的研究也更加强调理论的动态性、从实践中学习、进一步整合各学派观点等。
这个时期,该学派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及重要思想。
其中就包括金伟灿与莫博涅的蓝海战略理论。
[1]蓝海战略理论是在经济全球化市场趋于成熟的背景下产生的。
如今的商业环境,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能在趋于完善的市场赢得一席之地,则显得倍加重要,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金伟灿和勒妮·莫博涅于2005年出版了《蓝海战略: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一书,如春风润雨,给一些疲于竞争的企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的确,蓝海战略打破了旧的战略思维,使人们能够从竞争的模式中走出,开创出未有的空白市场并从该市场中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随后引起了蓝海战略研究的热潮,蓝海战略也迅速在各行各业中用于解释一些管理情况,还有应用蓝海战略指导企业的管理,其中不乏有令人振奋的成功案例。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异常迅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完善,各种市场也随着改革的加深而日渐涌现和成熟,追求空白市场以实现企业发展的也难上加难。
特别是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呈现下滑态势,中国经济改革面临瓶颈,中国企业急需调整以迎接残酷的现实。
在21世纪,创新则显得异常重要。
而蓝海战略则能给中国的企业以启示,走创新发展的光明之路。
2010 年12 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把蓝海战略评为影响中国企业的十大理念之首。
[2]蓝海战略在中国企业享有极高的美誉度,其为企业界重新认识市场竞争开辟了一条新道路,给中国的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而对此的关注也是理应的。
蓝海战略从产生到现在,也有七八个年头了,在这期间得到广泛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不仅理论方面,还有应用方面。
蓝海战略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研究也得到进行,然而不是过于理论化就是采用的分析案例过于片面,很少有针对应用蓝海战略的中国企业的成功和失败两方面加以对比分析,来探究可行的适合中国企业的蓝海战略。
Curves背后的企业竞争战略浅析摘要:本文以Curves健身房运用“蓝海战略”,并取得巨大成功为背景,简述了“蓝海战略”基本战略核心:低成本、价值创新和进入无人竞争的市场空白区域。
作为一种以价值创新为基石的战略,它挑战了基于竞争的传统教条即价值和成本的权衡取舍关系,要求开创企业发展战略新思维,创造相对无人竞争的空白领域。
但是,“蓝海”模式都是欧美企业,我们结合国情,认真分析,不要照搬理论,要对“蓝海战略”深入透彻的分析。
关键词:Curves,蓝海战略,价值创新,竞争一绪论人们常用“没有硝烟的战争”来比喻企业的市场竞争。
除了没有流血以外,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与任何流血战争相比!市场竞争跨越领域和地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延伸,企业经营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面对复杂的环境、众多的竞争对手和多变的消费者需求时,企业需要对其发展目标和路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就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初衷——帮助企业规划出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竞争战略是企业战略其中之一,企业只有不断进取,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在竞争中求发展,是每个企业都在思考的课题。
而给出该问题有效解答的是商业管理界公认的“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提出了“竞争三部曲”由此开拓了企业竞争战略研究的广大领域。
20世纪60年代,随着欧美国家二战后经济腾飞,企业竞争加剧,同时国际化市场开放,关税壁垒打破,许多企业以并购方式采取多元化经营获得成功,战略管理得到肯定。
70年代,以石油危机为诱因,企业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兼并有增无减且案例中50%失败,人们日益认识到未来不可预测性,环境不确定性,战略管理一度受到冷落。
80年代,迈克尔.波特在SCP基础上提出“总成本领先”“差异化”“目标集中”竞争三部曲,奠定了现代企业竞争战略的基石。
20世纪末是信息爆炸的年代,知识和信息在全世界范围内畅通,不断产生各种新兴的产业和企业,消费者的需求也是更加丰富多变、突显个性追求,此时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充满了不确定性。
蓝海战略案例分析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JIANGSU UNIVERSITY蓝海战略姓名:吕俊钦班级:工商0802学号:谭木匠蓝海战略分析一、背景重庆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于1997年成立,总部设在重庆,一直致力于对传统手工技艺进行挖掘与创新,并应用于企业生产,已形成比较完整的木梳产品系列为主打、木镜系列、木筷系列,以及一定规模的香扇、饰品、办公用品等“谭木匠”品牌产品体系,是一家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小木制品生产企业。
从创立之初就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凭着对产品完美品质的不懈追求,凭着产品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凭着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和对消费者真诚的人文关怀,十年之功,打造了小木制品木梳行业第一品牌“谭木匠”,成为了行业冠军。
凭借卓越的品牌文化,谭木匠赢得了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
“谭木匠”被评为“重庆市着名商标”、“中国公认名牌”、“中国商业信用企业”、“中国驰名商标”,06年入选了权威的《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中国最有潜力企业100强。
多年来谭木匠人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谭木匠的蓝海战略成果谭木匠无疑是中国一家卓越的企业,它高度专着于木梳等小木制品行业,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为了年零售过亿元的明星企业,遥遥领先于同行,不动声色的成为了小行业里面的“隐性冠军”,在小木梳里做出了大文章。
谭木匠公司的成功得益于对中国市场独特的敏锐把握,通过对产品、文化、理念的性突破创新,在以木梳为主打的木制工艺品市场中获得了惊人发展,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市场中的地位固若金汤,几乎没有挑战和威胁力量,我们把这样一片市场称为“蓝海”。
谭木匠是靠什么从血腥的价格战中全身而退是如何提升了小梳子的单品利润率又是如何将小东西作出了大市场这些都可以用蓝海战略的体系来分析。
第一,木梳实用功能的飞跃。
60年代塑料工业在我国兴起,塑料发梳充斥市场,大多制造简单、成本低廉,传统木梳厂家生产的木梳、牛羊角梳的做工技术落后,梳齿有棱角,梳头时比起塑料梳子来容易挂断头发,木梳行业逐渐走向没落,失去市场。
公司蓝海战略规划布局的案例分析目录公司蓝海战略规划布局的案例分析 (1)1.1 携程商务公司“定制化旅游”的蓝海战略的制定 (1)1.1.1 重建“定制化旅游”行业市场边界 (1)1.1.2 形成全新战略 (4)1.2 携程商务公司“定制化旅游”的蓝海战略的实施保障 (6)1.2.1 组织保障 (6)1.2.2 制度保障 (6)1.2.3 信息技术保障 (6)1.2.4 人力资源保障 (7)4.3 携程商务公司“定制化旅游”的蓝海战略的启示 (7)4.3.1 对定制化旅游行业的发展启示 (7)4.3.2 蓝海战略在实际运用中的启示 (8)1.1 携程商务公司“定制化旅游”的蓝海战略的制定1.1.1 重建“定制化旅游”行业市场边界重建市场边界,是未来“定制化旅游”行业进一步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蓝海战略规划中,第一步就是重新构建该市场的边界,将重点从竞争对手转移到顾客身上,打破竞争边界,将市场上不同的买方价值元素进行再一次的筛选及重新排序。
从已经被确定的结构下的定位战略转向为改变市场结构。
1.1.1.1 审视他择产业在红海思维中,产业的边界是已经被确定的,每个企业都想成为其中最强的。
但在蓝海战略中,一家企业的竞争对手不仅有自身产业和替代品产业,还有他择品产业。
替代品和他择品的区别是:替代品是功能相同但形式不同的产品;他择品是功能和形式都不同但达到的效果相同。
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互为替代品,电视机和游戏机则是他择品。
虽然电视机和游戏机的功能不一样,但都可以在空闲时间给人们提供娱乐。
而作为消费者想选择哪样时,就得看消费者对这两样东西的偏好了。
对于不同的人群,他们的偏好也不一样。
比如学生及年轻人可能会选择游戏机,而老年人则可能更加偏好电视机。
“定制化旅游”行业的消费人群没有限制,但消费者在选择时,也可能会选择他择品。
例如:放假时,消费者可以选择出去旅游,但也可能选择在家睡觉、看电视等。
作为消费者时,我们本能地计划安排,但当我们变成卖方时,却忽略了这一点,而更加关注产品本身。
蓝海战略下的企业创新与发展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探索新的增长空间和市场机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蓝海战略应运而生,成为企业创新与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蓝海战略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创造新市场和价值创新来超越现有竞争对手。
相对于传统的红海战略,蓝海战略重点关注的是创造性的突破和开拓未被开发的市场空间。
企业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吸引不同的客户群体,并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
在蓝海战略下,企业需要进行创新,并不断寻找新的市场机会。
这要求企业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企业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来识别潜在的蓝海市场。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趋势、行业竞争格局、技术创新和社会趋势等因素。
这些信息将为企业提供宝贵的市场洞察和决策依据。
同时,企业在蓝海战略中需要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创新可以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或者是市场营销策略创新。
无论哪种创新,都需要企业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有时候,企业需要跨越传统行业边界,与其他企业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服务。
此外,创新也需要企业有勇于冒险的精神,愿意承担失败的风险,不断反思和改进。
与此同时,企业在蓝海战略下也需要关注客户价值的创造。
创新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新市场,还需要通过提供独特的价值来吸引客户。
企业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并找到满足这些需求的创新方式。
例如,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优化客户体验或者降低产品成本等方式,企业可以吸引不同类型的客户。
蓝海战略下的企业创新与发展也需要有效的组织内部运作和管理。
管理层需要提供一个创新的环境和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法。
企业还需要建立灵活的组织结构和流程,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新产品开发的需求。
此外,企业还需要投资于研发和技术,吸引和留住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在蓝海战略下,企业不仅需要创新和开拓未来的市场,还需要保持战略的持续性和竞争优势。
企业蓝海战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90年代,随着“蓝海战略”思想在国外的出现,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联合发表了《价值创新》提出了新“价值创新”的战略思想,然后两人针对多家公司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研究,对“价值创新战略”不断更新完善,建立一个新的战略理论体系和分析工具,即“蓝海战略”。
并于2005年2月发表《蓝海战略》,正式提出了“蓝海战略”的概念。
该理论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竞争观念,它表明对行业中的某些价值因素进行剔除、减少、增加和创造,进行价值创新,同时实现成本领先和差异化,就可以开辟一个全新的市场,从而摆脱原有的竞争。
蓝海战略概念正式提出后,国外学术界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跟进。
Svend Hollensen (2013)通过分析任天堂Wii的蓝海战略,指出Wii之所以在开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因为他们实现了产品的差异化和低成本的统一,从而讯速抢占了市场。
但随后,由于Wii的价格降低导致其第三方游戏制作商不愿意继续合作,因此丧失了成本优势。
而主要竞争对手微软和SONY作为实力超强的垄断公司,很快追上了在技术上的差异化,由此丧失了差异化优势,市场有蓝海重新回到红海。
由此看出,蓝海战略虽然提出了新的战略思路,但如果企业想长期可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
Dimitrios Bourletidis(2014)以在一个典型的希腊地区实施蓝海战略为例,分析了在该地区实行“集群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表明如果企业想一直拥有蓝海的优势,就必须制定并实施创新型战略模式。
2 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蓝海理论引入我国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自2005年《蓝海战略》被翻译成中文并引入中国以来,国内的专家学者也对其进行了研究。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蓝海战略理论突破了波特的竞争理论,对于企业的战略选择是一种可以发展的全新思维方式。
2015年第7期·总第253期【经贸管理】蓝海战略理论及案例分析亓甲飞(山东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 要]目前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蓝海战略理论的提出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
蓝海战略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不以战胜竞争对手为目标,将重点全部放在为买方和企业自身创造价值上,由此开创新的市场空间。
蓝海战略可以通过跨越他择性产业,跨越战略集团,跨越买方链,跨越互补性产品,跨越时间等途径实现。
通过案例分析可知,具体制定蓝海战略的第一步就是转变视角,第二步要重建市场边界。
明确蓝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企业就要不断创新,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关键词]红海;蓝海战略;价值创新[中图分类号]F713 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7-0129-02 [作者简介]亓甲飞(1990-),男,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
一、引言从广义角度来讲,利润是收入和费用的差额。
商家一般采取提高售价或降低成本两种途径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导致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这样的市场被称为“红海”。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瓜分和拼抢有限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无论采取“差异化”战略还是“成本领先”战略,在“红海”中,获利空间越来越小。
蓝海战略最早是由W 钱·金和勒 莫博涅于2005年在《蓝海战略》一书中提出,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了新的范式和实践方法。
许婷(2007)指出,蓝海战略不是单一的创新行为,而是一种集成创新;彭晓燕、钟雪旗(2009)作了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蓝海战略理论研究,指出中小企业可以从替代性行业、不同战略类型、客户链、互补性产品或服务、客户的功能性和情感性诉求等方面来考虑在未来创造自己的“蓝海”,开创全新的市场。
也有一些学者对蓝海战略的前景持怀疑态度,乔明哲(2006)指出,蓝海战略将面临来自顾客需求、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内部变革、实施战略后的防御能力等方面的重大风险。
蓝海战略下的战略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在当今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两者结合产生战略成本管理。
在传统战略成本管理研究框架基础上,应用最新的蓝海战略对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进行分析,帮助企业同时实现低成本和差异化目标。
标签:战略成本管理蓝海战略价值创新一、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人类变革前进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息过,进入21世纪,企业生存环境继续发生着急遽的变化,大规模、批量化的生产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需求的多样性、个性化在当代经济生活中表现越来越明显。
大≠强、效益≠效率、先进≠创新、长期≠永恒,这些不等式是中国企业成长过程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做强、效率、创新和永恒无一离得开成本管理。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懂得如何构筑适应新环境成本管理体系的企业不多,而能够明确其战略目标的企业少之又少。
缺乏适应时代潮流的成本管理理念和前瞻性的成本管理方法、忽视战略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是导致我国企业陷入“做大做不强,做大做不久”怪圈的主要原因。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和框架对于成本管理,我国企业要走出将成本管理限定在降低成本方面的误区。
在传统成本管理中,节约是最为重要的降低成本手段。
节约作为一种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它不是惟一的手段。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对成本管理越来越重视。
如果只把眼光停留在企业内部,势必会忽视外部的机遇与挑战。
如果企业能站在战略高度,把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配合起来,把企业的成本管理融入到整个行业价值链中,从企业内、外部两方面入手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形成更高层次的战略成本管理,将有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达到更好的控制成本目的。
战略成本管理是指在考虑企业竞争地位的同时进行成本管理,成本分析与成本信息置身于战略管理的广泛空间,与影响战略的相关要素结合在一起,通过从战略高度对企业成本结构和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
战略成本管理关注的是不损害企业竞争地位前提下的成本降低途径,反言之,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提高产品成本效能的成本增加是值得提倡的。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16 届)论文(设计)题目作者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论文字数论文完成时间大学教务处制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一、论文说明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
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1 外向型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问题研究2 集团化异地经营的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3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4 某公司的外汇风险研究5 某公司现金流量管理研究6 作业成本法在某公司的应用设计7 某公司人力资本投资及其风险防范研究8 基于不同发展周期的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研究——以某公司为例9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10 工行某分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11 浙江东方光学有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12 高管持股与企业业绩13 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控制对策研究14 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减值问题研究—以某公司为例15 论企业筹资风险管理16 某服饰公司存货管理问题的研究17 我国加工制造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18 企业存货风险应对策略的研究19 某食品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敏感性因素的分析研究20 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分析21 企业财务失败的预警模式研究22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审计策略分析23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的问题及建议24 某房地产公司筹资管理策略研究25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26 关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27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和对策研究28 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分析——以某公司为例29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30 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31 某煤炭公司体制研究32 企业纳税筹划失败案例分析研究33 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研究34 上市商业银行财务可持续增长能力的模糊评价35 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36 现金流量表改革研究37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研究38 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策略的研究39 论xx电机公司的内部审计独立性40 ERP条件下的成本管理4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42 [毕业论文][动物医学]一例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治疗43 某省小额贷款发展机制研究44 浅谈管理层行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45 某大学贷款的风险及成因分析46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47 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运用48 论企业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49 某安防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50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51 某公司成本核算及控制探讨52 英国绩效审计特征、路径与借鉴分析53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54 关于中小企业的成长性、风险投资及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研究55 某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56 公允价值及其运用研究57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58 贵州茅台公司综合竞争力分析59 我国网络银行监管问题及应对措施60 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61 我国企业股权激励的机制与运用研究62 作业成本法在ZTY公司的应用研究63 蓝海战略下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以xx工艺品有限公司为例64 ERP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分析65 工商银行房贷业务风险分析66 基于新准则的会计职业判断研究67 关于应收帐款内部控制的实践报告68 杜邦分析法在某公司的应用研究69 超市存货成本管理的研究70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基于企业投资行为的分析71 合并会计报表理论的评述72 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73 出口退税率调整对义乌市外贸企业的影响研究74 企业资金运作风险的内部控制研究75 关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探讨76 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研究77 企业年金会计核算问题研究78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79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80 某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81 财务杠杆在房地产企业的作用研究82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中的风险及对策83 某公司获利能力财务评价体系研究84 某机械公司所得税税收筹划方法研究85 上市公司担保信息披露研究86 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困难与对策87 人民币汇率趋于坚挺的原因及经济影响88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财务舞弊成因及控制对策89 企业并购中的绩效与风险研究90 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91 会计电算化对手工记账的影响及发展趋势研究92 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问题研究93 海尔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研究94 企业集团子公司业绩考核问题研究95 华能集团财务报表分析——基于-财务报表数据96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成本管理分析97 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研究98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业绩关系的实证分析99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100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101 浅析会计职业判断102 浅议企业税收筹划103 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探讨104 费用资本化研究105 某纸业公司流动资产管理的研究106 我国民营企业成长中的公司治理模式选择107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浙江民营企业为例108 应诉反倾销的会计信息支持与会计维权对策109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研究110 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探讨111 海尔存货管理方法研究11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以xx麻纺织有限公司为例113 基于供应链下企业会计信息一体化的研究114 家族式企业的模式研究——以某公司为例115 某钢铁公司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研究116 某公司偿债能力问题的研究117 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研究118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119 新增值税政策下的纳税筹划120 论高校贷款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以某学院为例121 企业海外投资问题研究122 论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123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124 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选择研究125 平衡计分卡在某电网公司中的应用126 煤矿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研究127 基金公司盈利模式及其风险分析128 股权激励的财税差异分析及纳税筹划129 关于借款费用准则的思考130 巨人集团适度负债经营问题研究131 论EV A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应用132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133 内部控制与舞弊公司预警——基于舞弊三角形理论134 债务重组新旧准则比较135 某能源公司的负债经营研究136 增值型内部审计探讨137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138 某米业公司成本控制研究139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研究140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141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关系的探究142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对策143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144 房产税的现状与改革问题的研究145 企业并购中的税收筹划146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号解析及对我国的启示147 某公司负债筹资的财务风险研究148 技术性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资本化问题探讨149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探讨150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的应用研究151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影响研究152 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的构建153 某玻璃公司采购成本和仓储成本的分析与控制154 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与管理的探讨155 现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156 外贸企业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设计——以xx进出口有限公司为例157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分析158 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策略探讨159 风险管理导向下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160 在新会计准则下对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的探析16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162 中小企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开展网络营销163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绩效评价研究164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165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研究——以三一重工为例166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167 某公司的营运能力分析体系168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169 某公司应收账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170 家电零售业营运资本管理研究—以国美为例171 交叉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以建行和交行为例172 某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研究173 浅谈对赊销风险的防范管理174 中国建设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问题及对策175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176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以某公司为例177 某汽配公司产品成本控制的研究178 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以某公司为例179 准则变迁的社会成本研究180 论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181 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研究182 论通货膨胀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183 民间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84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探讨185 中美会计准则差异比较186 政府绩效审计的应用研究187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监督的强化——再看会计委派制188 基于EV A的系统研究——以青岛啤酒为例189 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及对策190 浅谈网络会计审计191 通货膨胀环境下某公司筹资策略选择192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问题研究193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94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195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以某公司为例196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以xx为例197 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和对策分析198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199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局限性及其改进200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