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目标2017版
- 格式:docx
- 大小:14.84 KB
- 文档页数:10
2017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物质科学领域二、生命科学领域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教学案例案例1 认识空气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案例4 观察月相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案例6 水火箭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
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物质科学领域二、生命科学领域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教学案例案例1 认识空气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案例4 观察月相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案例6 水火箭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
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中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
2017年,中国发布了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新标准分为四大领域:探究式
学习、技能建设、运用知识洞察世界和构建科学观念世界。
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围绕学生通过创新、研究针对有意义的问题,采用科学技术探究
的方法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实现生活中科学综合应用的能力。
常见的探究式学习科学实验,其中有些科学实验可以实习当场进行,也可以将更多的知识和内容引入学习,灵活多变,让学生爱上学习,受益匪浅。
技能建设
技能建设坚持“面向问题、面向应用”的目标,配合探究式学习,加强学生在
研究中认知、操作、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以及发展个性化的学习应用能力。
运用知识洞察世界
运用知识洞察世界要求学生联系实际环境,结合科学知识,探索本质,把握客
观规律,深入认识自然现象,比如科学实验能够运用所学科学知识去研究实际问题,从而提手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构建科学观念世界
构建科学观念世界旨在帮助学生构建以物质世界为核心的科学观念,形成了可
系统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物质世界客观规律,从而拥有更高层次的科学认知能力。
总之,2017年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探究式学习、技能建设、运用知识洞
察世界和构建科学观念世界这四大领域作为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构建有意义的科学观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实践调研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科研提供良好的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物质科学领域二、生命科学领域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教学案例案例1 认识空气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案例4 观察月相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案例6 水火箭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
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物质科学领域二、生命科学领域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教学案例案例1 认识空气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案例4 观察月相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案例6 水火箭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
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4年级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标准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一)科学知识总目标1、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化。
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了解太阳系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的运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二)科学知识学段目标1、物质科学主要是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描述物体的运动认识力的作用,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
2、生命科学初步了解植物体和动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知道动植物的生命周期,初步了解动物和植物都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生命活动。
3、地球与宇宙科学知道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特征知道它们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
初步了解地球上的大气水土壤岩石的基本状况初步认识大自然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以及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灾害。
4、技术与工程方面知道人工世界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知道设计包括一系列步骤完成一项工程设计需要分工与合作,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任何设计都受到一定的条件制约。
课程目标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育学生的科学修养,并为他们持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生发展确立优秀的基础。
学生经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研究热忱;认识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培育优秀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研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交流的能力;形成尊敬事实、乐于研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拥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标准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研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论述详细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一)科学知识总目标1.认识物质的基天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一样形式及其互相变换。
2.认识生物体的主要特点,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互相作用。
3.认识太阳系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相貌,认识地球的运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该珍惜的家园。
4.认识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长,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进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度。
以下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
个领域描绘科学知识的学段目标。
、科学研究目标(一)科学研究总目标1.认识科学研究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门路,是经过多种方法找寻凭证、运用创建性思想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经过评论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鸣的过程。
2.知道科学研究需要环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经过采集和剖析信息获得凭证,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经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和看法;能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平时生活问题。
3.初步认识剖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归纳、推理、类比等思想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交流的能力。
4.初步认识经过科学研究达成共鸣的科学知识在必定阶段是正确的,可是跟着新凭证的增添,会不停完美和深入,甚至会发展变化。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自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这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为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顺利进行并以此来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2017年秋季开始施行。
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着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
为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正确解读与把握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更好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设计思路首先,标准重新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标准认为,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去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日后的科学知识学习、日常生活乃至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此其基础性特点。
将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
强调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注重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强调将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等课程进行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著体现出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中的综合性特点。
其次,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并秉承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将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
既符合教育者按阶段进行教育的理论,又坚持了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原则。
具体可表现为标准以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将其细化为75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
信息名称: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信息索引:360A26-05-2017-0002-1 生成日期:2017-02-06 发文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文字号:教基二〔2017〕2号信息类别:基础教育内容概述: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教基二〔2017〕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2001年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小学科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实践中也存在课程适宜性、可操作性、时代性和整体性有待增强等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根据立德树人工作总体部署,我部组织专家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现正式印发,于2017年秋季开始执行。
有关要求通知如下:1.充分认识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小学科学教育对从小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要高度重视,以课程为统领,切实加强小学科学教育。
2.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
各地要全面做好课程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纳入校长、教师培训计划,组织专题培训,强化全员培训。
要结合地方教育实际特别是师资队伍情况等,整体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培训方式方法,注重理论培训与实践研修相结合,帮助校长、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提升教育水平。
3.确保落实规定课时。
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
在我部组织修订《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前,原则上要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4.突出强化教学实践环节。
各地要引导教师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
要重视实验教学,努力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电子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电子版2017年2月,国家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小学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小学课程标准》)以2017年拉开了国家课程改革的新征程。
一、课程改革的宗旨1、改革传统理念,重构学生发展阶段性标准:补充课程改革对于完善学生发展阶段性标准,落实素质教育内涵贯穿全日制学校全体学生发展的要求。
2、突出学习重点:根据学生发展阶段性特点,突出学习重点,体现面向未来社会新要求,加强小学课程探究、实践、创新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3、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较深的应用能力培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小学毕业生。
4、注重教育与文化融合:课程设置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传统文化艺术、当代思想文化以及国际先进理念,发展健全融合型小学教育内容体系,培养青少年的文化素养。
二、课程结构1、基础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理综(包括物理、化学、生物)。
2、拓展学科:政治、历史、地理、体育、艺术、信息技术和新课程联合体。
3、素养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科学技术教育。
三、强化教学1、坚持课程核心:依据学生发展特点,把握要点,聚焦学习目标,突出教学方式和课程核心,提高学科教学与学生发展的有效性关联。
2、实施多层次评价:坚持以线性思维学习评价为主,重视学习过程和学术成果的多样化反映,强化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3、加强课程创新:推行科学、技术、艺术与社会实践类新型课程,提高课程知识与能力的衔接性,实现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发展素质的有机融合。
四、支持准备1、建立课程体系:完善和扩充学材资源,建立校本学科资源共享课程库,加强课程内容的准备与更新,建立学校的定制化课程体系。
2、全面改造教学:启动学校、师资、教室、图书馆等教学改造,努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3、合理使用科技媒体:充分利用各种数字化媒体,推进课程改革,实现学科教学的新体验,开展教学的活动和实践,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物质科学领域!$二生命科学领域""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教学案例(*案例!认识空气(* 案例&水沸腾现象的观察*!案例"西瓜虫有耳朵吗*#案例'观察月相**案例#暗盒里有什么%!案例$水火箭%' &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习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小学科学课程针对学生身边的现象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综合呈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强调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发挥不同知识领域的教育功能和思维培养功能注重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物质科学领域二、生命科学领域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教学案例案例1 认识空气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案例4 观察月相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案例6 水火箭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
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自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这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为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顺利进行,并以此来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2017年秋季开始施行。
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着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
为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正确解读与把握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更好发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设计思路1、标准重新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
具体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标准认为,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去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日后的科学知识学习、日常生活乃至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此其基础性特点。
2、将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通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
强调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注重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强调将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等课程进行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著体现出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中的综合性特点.3、将小学科学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并秉承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将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既符合教育者按阶段进行教育的理论,又坚持了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原则。
具体可表现为标准以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将其细化为75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
[2017年整理]国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从小就为和平学习科学知识是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的一部分,科学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培养自身的科学能力和造就富有进取心及有知识的公民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日益重视科学的社会会在更大的范围内需要科学的最广泛普及,以使人们深入了解科学和恰当地调整公众对科学及其应用的见解及态度。
——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会议宣言目录《标准》简介..............................................................................4 第一部分前言...........................................................................8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11)2(1 总目标 (11)2(2 分目标 (11)2(3 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12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3)3(1 科学探究 (14)3(2 情感、态度、价值观 (17)3(3 生命世界 (19)3(4 物质世界 (25)3(5 地球与宇宙..................................................................30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35)1 教学建议 (35)2 评价建议 (40)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54 教材编写建议 (46)5 教师队伍建设建议 (50)6 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51 附录一、关于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 (52)二、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 (52)三、案例 (57)《标准》简介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编写从培养全体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促进全民科学素养提高的良好愿望出发,在结构、内容、体例、表述等方面都作了一些探索和革新,其主要特点是:1.时代性本《标准》十分重视在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确定学科定位,提出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课程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标准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一)科学知识总目标
1.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了解太阳系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的运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二)科学知识学段目标
以下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
个领域描述科学知识的学段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一)科学探究总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
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
2.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
3.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4.初步了解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和深入,甚至会发展变化。
(二)科学探究学段目标
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 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
三、科学态度目标
(一)科学态度总目标
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
2.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3.在科学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
4.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二)科学态度学段目标
以下从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4 个维度描述科学态度的学段目标。
######################### 附录教学案例$
"课程标准######################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一)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总目标
1.初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及社会变迁的影响;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了解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3.初步了解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学段目标
以下从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3 个方面描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学段目标。
######################### 附录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