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专项考试教学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14
《柳永词两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词曲部分”,具体包括柳永的《望海潮》和《雨霖铃》两首词。
《望海潮》通过描绘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华,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雨霖铃》则以别离之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柳永词的艺术特点,感受其独特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两首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柳永词的艺术特点及其在两首词中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分析两首词的意象、情感和结构,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两首词的原文、译文、图片及相关背景资料。
2. 黑板、粉笔。
3. 学生准备: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杭州美景和离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美好和悲伤情感的共鸣,为学习两首词打下情感基础。
(1)展示杭州西湖美景,让学生谈谈对杭州的印象。
(2)展示离别场景,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离别经历。
2. 新课导入: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其在词坛的地位,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词。
3. 课文学习:(1)学习《望海潮》:学生自读,教师讲解词中的意象、情感和结构。
(2)学习《雨霖铃》: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词中意象、情感和结构的心得。
4. 例题讲解:分析两首词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学会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柳永的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意象、情感、结构2. 《雨霖铃》:意象、情感、结构3. 柳永词艺术特点:意境美、情感美、结构严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柳永的另一首词《八声甘州》,结合意象、情感和结构进行鉴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两首柳永词,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对词的结构分析仍存在困难,需在课后加强辅导。
柳永词两首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可编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柳永词两首》,分别是《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所选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词赋”第9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包括词牌、意境、情感表达等。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诗词学习,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感悟词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包括词牌、意境、情感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体会柳永词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教材。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柳永的简介,让学生对词人有所了解。
2. 讲解:详细讲解《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两首词的词牌、意境、情感表达等。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尝试朗读诗词,感受词的韵律美。
4. 例题讲解:分析诗词中的难点句子,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创作一首以“离别”为主题的词,并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柳永词两首》2. 内容:《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牌、意境、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柳永词的艺术特色,结合具体诗句进行阐述。
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批改并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柳永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人其词,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学生对柳永词艺术特色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体会柳永词的意境和情感。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柳永词艺术特色的题目。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柳永词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能够分析并解读《雨霖铃》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柳永的词,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柳永词的特点和风格。
(2)解读《雨霖铃》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2.2 教学难点(1)柳永词中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2)对古代文学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柳永词的特点和风格,解读《雨霖铃》和《夜雪临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3.2 互动法:小组讨论,分享对词的理解和感悟。
3.3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词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1)播放柳永词的音频,引导学生感受其音韵美。
(2)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背景及其在词坛的地位。
4.2 知识讲解(1)讲解柳永词的特点和风格,如婉约、柔情、意境等。
(2)解读《雨霖铃》和《夜雪临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4.3 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对两首词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
4.4 情境体验(1)展示与词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词的意境。
(2)邀请学生进行朗诵或表演,增强对词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1)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柳永词,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2 作业评估: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思考深度。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选读》教材第四单元“宋词”部分,具体内容为柳永词两首:《雨霖铃·寒蝉凄切》与《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通过这两首词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柳永词的艺术特色,掌握其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两首柳永词。
2. 分析并理解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境等。
3. 通过对柳永词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柳永词的艺术特色,理解其情感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词句中把握柳永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选读》笔记、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诗词朗诵(10分钟):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跟读,体会柳永词的韵律美。
3. 词义解析(15分钟):分析两首词的词牌、字词、句式等,帮助学生理解词意。
4. 艺术特色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从意境、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柳永词的艺术特色。
5.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如何鉴赏柳永词。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柳永词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柳永词两首2. 内容:《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艺术特色:韵律美、意境美、情感表达重点:分析柳永词的艺术特色难点:把握柳永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柳永词《夜雪临砌》的艺术特色。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柳永词的韵律、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柳永词作品,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柳永的两首词《夜雨寄北》和《雨霖铃·寒蝉凄切》。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朗读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词牌的特点,掌握柳永词的风格和情感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柳永的词,学生能够了解宋代词人的生活背景,感受词中的情感美,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柳永的两首词《夜雨寄北》和《雨霖铃·寒蝉凄切》。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并理解词牌的特点,掌握柳永词的风格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熟悉柳永的词作品,准备好相关的注释和解释资料。
3.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柳永的词作品,了解词牌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柳永的生活背景和词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柳永词的兴趣。
4.2 朗读与分析:4.3 讨论与思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词中情感的理解,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思考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4.4 背诵与默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和默写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对柳永词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五、作业布置:学生需要完成对柳永的两首词《夜雨寄北》和《雨霖铃·寒蝉凄切》的背诵,并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词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需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6.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柳永词的理解和兴趣程度。
七、教学反思:7.1 教学内容:回顾教学内容,检查是否全面覆盖了柳永词的特点和情感表达。
7.2 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7.3 学生学习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或提供额外的辅导。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可编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柳永的词作品,所选章节为《乐章集》中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与《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详细内容涉及两首词的背景、词牌知识、韵律特点、意象分析及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柳永词的背景知识,掌握两首词的基本词牌结构。
2. 分析两首词的意象、用词特点,领会柳永词的情感内涵。
3. 提升学生对古典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柳永词中特有的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两首词的词牌结构分析,以及其历史背景与文学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乐章集》选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柳永的生平简介,引入宋代词人及其作品的学习。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闭眼想象古代离别的场景。
2. 新课内容讲解(20分钟)《雨霖铃·寒蝉凄切》词牌结构分析,解读其离别主题。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意象的运用及其传达的意境。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两首词中的经典句子进行分析,讲解用词之妙。
对比分析两首词的情感差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分析两首词的词牌结构,进行小组讨论。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解读,分享感受。
5. 互动环节(5分钟)学生模拟古人吟诵,体验词的韵律美。
教师点评并指导,强调词的节奏与情感表达。
六、板书设计板书左侧:柳永词两首作品板书中间:两首词的词牌结构图解板书右侧:关键词汇、意象及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与《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的意象,探讨柳永如何通过意象传达情感。
以柳永词为蓝本,创作一首反映现代生活的词。
2. 答案示例意象分析:以《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寒蝉凄切”为例,寒蝉寓意凄凉,传达了词人的离别之痛。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宋词欣赏”,具体内容为柳永词两首:《雨霖铃·寒蝉凄切》与《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通过分析这两首词的背景、情感、艺术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柳永词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在宋词发展史上的地位,理解两首词的背景及情感内涵。
2. 掌握两首词的词牌特点、艺术手法,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分析柳永两首词的情感、艺术手法及其在宋词发展史上的地位。
教学难点:词牌特点的理解,如《雨霖铃》的韵律、结构;《八声甘州》的格律、用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2. 背景介绍:讲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在宋词发展史上的地位,为学生理解两首词打下基础。
3. 诗词朗读:让学生集体朗读两首词,感受词的韵律美。
4. 诗词解析:(1)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情感、意境、艺术手法。
(2)分析《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情感、格律、用词特点。
5. 例题讲解:针对两首词的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柳永的词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2. 板书内容:(1)柳永简介(2)两首词的背景、情感、艺术手法(3)词牌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柳永的另一首词《夜雪临砌》,体会其情感及艺术手法。
(2)比较柳永与秦观的词风,结合具体词作进行分析。
2. 答案:(1)情感:抒发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艺术手法:运用对比、衬托手法,描绘出雪夜的寂静与凄美。
(2)柳永词风:豪放、直率,以情取胜。
秦观词风:婉约、含蓄,以意境取胜。
《柳永词两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唐宋词欣赏”第12课《柳永词两首》。
内容包括《望海潮》和《雨霖铃》两首词,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柳永词的特点,体会其词境之美。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在词坛的地位,理解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2.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两首词,理解并把握词中的意象、意境。
3. 通过对两首词的欣赏与品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望海潮》和《雨霖铃》两首词的意象、意境,体会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词中提取有效信息,理解词人的情感,培养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杭州美景,引导学生关注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有哪些诗人赞美过这里的景色?”由此引出柳永及其词《望海潮》。
让学生朗读《望海潮》,注意词的节奏、韵律,感受词的音乐美。
3. 讲解:(1)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其在词坛的地位。
4. 例题讲解:以《望海潮》为例,分析词中的意象、意境,讲解如何提取有效信息,理解词人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雨霖铃》的意象、意境,体会词人的离愁别绪。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望海潮》和《雨霖铃》。
(2)写一篇关于柳永词的欣赏短文。
六、板书设计1. 《柳永词两首》2. 内容:(1)柳永简介(2)词作特点(3)意象、意境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望海潮》和《雨霖铃》。
(2)以“我心中的柳永词”为题,写一篇欣赏短文。
(1)见教材。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柳永词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柳永的其他词作,进一步了解柳永的词风。
柳永词两首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宋词部分”,具体内容为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通过学习这两首词,使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在宋词发展中的地位,感受柳永词作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柳永词的基本知识,理解并背诵两首词的全文,分析词作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宋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柳永词作中的离愁别绪,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柳永词的艺术特色,理解词作的情感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词作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鉴赏柳永词的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秋天的画面,引导学生说出秋天的特点,进而引出柳永的离愁别绪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词,了解词作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1)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其在宋词发展中的地位。
(2)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境、情感等。
(3)讲解《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词牌特点,以及词作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选取两首词中的典型句子进行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柳永词的艺术魅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欣赏一首柳永的其他词作。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柳永词两首2. 内容:(1)柳永简介(2)词作背景(3)艺术特色(4)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2)分析柳永词的韵律美,结合具体词句进行说明。
2. 答案:(1)见教材附录。
(2)提示:可以从词作的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进行分析。
《柳永词两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词赋》中的《柳永词两首》,包括《望海潮》和《雨霖铃》两首词。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望海潮》: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品味词中的意象、意境,分析其表现手法。
2. 《雨霖铃》:深入解读词中的情感表达,探讨词人如何运用声律、对仗等技巧抒发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望海潮》和《雨霖铃》两首词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柳永词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望海潮》中的意象、意境分析,《雨霖铃》中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解读《望海潮》:分析词中的意象、意境,探讨其表现手法。
(3)解读《雨霖铃》:分析词中的情感表达,探讨其声律、对仗等技巧。
3. 例题讲解:(1)分析《望海潮》中的意象及其作用。
(2)阐述《雨霖铃》中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两首词的异同,并进行交流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意象、意境、表现手法2. 《雨霖铃》:情感、声律、对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望海潮》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2)谈谈《雨霖铃》中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2. 答案:(1)意象:《望海潮》中的意象有潮水、长云、孤鹜等。
作用:通过意象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情感变化:《雨霖铃》中的情感变化从离愁别绪到思念之情。
某某省某某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柳永词两首教案课题:科目:语文班级:课时:计划3课时教师:单位:某某市第四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柳永词两首》是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主要涉及宋词,而柳永在宋代词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是宋代第一位专力写词的文人,他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词人,他是婉约词派的创始人。
所以教材把他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高中课本宋词的第一课,凸显了其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的能力。
《雨霖铃》一首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某某,想要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
就写了这一首词进献,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某某自然环境之美、城市经济之繁荣。
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与情人话别之作。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二、能力目标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
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
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李清照《念奴娇》云:“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闲滋味”其实正是愁滋味。
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小结:七、布置作业1.反复背诵两首词,体悟词中意境。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柳永词两首》,包括《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通过学习这两首词,让学生了解柳永的词风及特点,掌握词牌、韵律、意境等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两首柳永词,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 掌握柳永词的词牌、韵律特点,提高学生对古代词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对两首词的对比分析,了解柳永词风的多样性及其艺术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柳永词的词牌、韵律、意境。
2. 教学难点:词中的意象和情感的理解,以及柳永词风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简要介绍柳永及其词作。
2. 课堂讲解:(1)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的词牌、韵律、意境。
(2)讲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如“寒蝉”、“凄切”、“离愁”等。
(3)对比分析《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词牌、韵律、意境。
(4)讲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如“潇潇暮雨”、“江天”、“怀古”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柳永词作的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一句词,讲解其艺术特色。
六、板书设计1. 《柳永词两首》2. 内容:(1)词牌、韵律、意境(2)意象与情感(3)柳永词风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2. 答案:(1)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学生是否掌握了柳永词的特点。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柳永的其他词作,提高其古代词的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完整性;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条理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柳永词两首》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词选读》第二单元第五课《柳永词两首》。
其中包括《夜雨寄北》和《雨霖铃·寒蝉凄切》两首词。
词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柳永的词作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夜雨寄北》和《雨霖铃·寒蝉凄切》两首词;2. 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使学生能够理解柳永词作的特点;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理解和背诵两首词;掌握柳永词作的基本特点。
难点: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古代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诗词选读》;3. 投影片或黑板,用于板书设计。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一幅描绘夜雨的画作为引子,引导学生思考夜雨的意境和情感。
2. 讲解《夜雨寄北》:分析词中的意象,如“夜雨”、“孤灯”、“思君”等,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情感和意境;解释古代诗词中的文化背景和用词特点。
3. 讲解《雨霖铃·寒蝉凄切》:同样分析词中的意象,如“寒蝉”、“长亭”、“骤雨”等,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情感和意境;与《夜雨寄北》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柳永词作的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词中的意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词中的情景和情感。
5. 背诵:引导学生背诵两首词,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和发音。
六、板书设计1. 《夜雨寄北》意象:夜雨、孤灯、思君情感:孤独、思念2. 《雨霖铃·寒蝉凄切》意象:寒蝉、长亭、骤雨情感:凄凉、离别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包括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和分析题;2. 写一篇关于柳永词作的鉴赏文章,可以选择一首词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分析柳永的《夜雨寄北》和《雨霖铃·寒蝉凄切》两首词,学生能够理解和背诵这两首词,掌握柳永词作的基本特点。
《柳永词两首》一、导入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二、知识积累1.词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词余、曲子词,起源于隋唐,盛于宋,原本是配合宴乐曲调的歌词,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
词的分类根据字数可以分为58字以内的小令,59-90字的中调,90字以上的长调,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2.作家作品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外。
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
柳永以当时的新声慢曲,取代了唐五代的旧有小令。
两宋慢词的时代,实自柳永开启的。
三、赏析(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
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
“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
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柳永词二首教案
教案标题:柳永词二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柳永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2. 理解并分析《浪淘沙》和《雨霖铃》两首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学生对词作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学习柳永的代表作品《浪淘沙》和《雨霖铃》
2. 难点:理解古代词作品的意境和艺术特点,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柳永生平介绍(10分钟)
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其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学习《浪淘沙》(20分钟)
分析《浪淘沙》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学习《雨霖铃》(20分钟)
分析《雨霖铃》的意境和艺术特点,与学生一起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4. 文学鉴赏与写作(30分钟)
让学生展示对柳永词作的理解和感悟,鼓励学生进行词作创作,培养学生的
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展望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播放柳永生平介绍和词作赏析视频
2. 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词作分析和写作
3.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词作和文学评论,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学生对柳永词作的理解和表达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柳永词作的读后感或创作一首仿写词作
3. 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业评价,检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完善教学方案,
提高教学效果。
《柳永词二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选读》教材第四单元“宋词”,详细内容为柳永词二首:《雨霖铃·寒蝉凄切》与《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通过这两首词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柳永的词风特点,感受其词中的意境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地朗读、背诵两首词,并理解词中的关键字、词句、典故及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柳永词作中的离别情绪和人生感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词中的意境、情感以及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两首词,分析词作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选读》辅导书、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人的离别情绪,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诗词朗读:让学生朗读两首词,体会词中的节奏、韵律,感受词的音乐美。
3. 诗词讲解:详细讲解词中的关键字、词句、典故及修辞手法,分析词作的艺术特色。
4. 例题讲解:以《雨霖铃·寒蝉凄切》为例,分析词中的意境与情感,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意境与情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词的异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柳永词二首》2. 板书内容:(1)词牌名:雨霖铃、八声甘州(2)关键字:寒蝉、潇潇、暮雨(3)修辞手法:拟人、对仗、借景抒情(4)艺术特色: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2)分析两首词的意境与情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短文。
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二首》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二首》,具体内容包括《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两首词。
通过对这两首词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感受柳永词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二、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两首柳永词,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掌握柳永词的韵律特点,了解词牌知识,提高诗词创作能力。
3. 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柳永词的韵律特点和意象运用。
教学重点:分析两首词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外阅读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引出本课主题。
2. 诗词朗读:让学生齐读两首词,感受柳永词的节奏和韵律美。
3. 诗词解析:(1)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意象,如“寒蝉”、“骤雨”等,探讨词中的离别情感。
(2)解读《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的自然景象,如“潇潇暮雨”、“千里烟波”等,感受词人的豪放与哀愁。
4. 例题讲解:分析两首词的韵律特点,讲解词牌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柳永词,体会诗词创作的乐趣。
6. 小组讨论:探讨柳永词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雨霖铃·寒蝉凄切》意象:寒蝉、骤雨、清秋节情感:离别、孤独、哀愁2.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意象:潇潇暮雨、千里烟波、长安情感:豪放、哀愁、思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柳永词的意象运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表达离别情感的词。
2. 答案示例:《离别》落花纷飞春意阑珊,独立桥头思绪万千。
回首往事如烟,离别泪水湿衣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柳永词的韵律特点和意象运用,能否独立创作词作。
柳永词两首教案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第四章《宋词》中的第2节,详细内容为柳永词两首:《雨霖铃·寒蝉凄切》与《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在宋词发展中的地位,深入体会柳永词作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柳永词的基本知识,理解并背诵两首词作,分析其艺术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感受词人抒发的家国情怀和人生感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柳永词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柳永词作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相关资料、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背景: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其在宋词发展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诗词朗读:教师示范朗读两首柳永词,学生跟读,感受词的韵律美。
4. 诗词解析:分析两首词的情感表达、艺术特色,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讲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词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6. 例题讲解:选取经典题目,讲解答题技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柳永词两首2. 内容:《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情感表达:离别、思念艺术特色:韵律美、意境深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并默写两首柳永词。
比较分析两首词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不少于500字。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柳永词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柳永词二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词曲》中的《柳永词二首》,包含《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两首词。
通过学习这两首词,让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感受词人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把握两首词的主题和情感。
2. 掌握两首词的基本词牌格式,分析其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古代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两首词的情感内涵,分析词牌格式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重点:把握两首词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代词人的意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两首词的主题。
3. 诗词鉴赏:(1)朗读两首词,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
(2)分析词牌格式,了解其结构特点。
(3)讲解词中的意象,体会词人的情感。
4. 例题讲解:选取两首词中的经典句子,分析其艺术特色。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词,要求运用所学的词牌格式和意象。
6.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词的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柳永词二首》2. 内容:(1)柳永简介(2)词牌格式(3)意象分析(4)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意象,并阐述其作用。
(2)比较《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和《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情感差异。
2. 答案:(1)意象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意象有“寒蝉”、“长亭”、“骤雨”等,通过这些意象,词人表达了离别的凄凉和思念之情。
(2)情感差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关切,而《雨霖铃·寒蝉凄切》则更多地表达了离别的悲伤。
《柳永词两首》专项考试《柳永词两首》专项练习常识简介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盛行于,并在发展到高峰。
,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如“”、“”、“”、“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的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58字以内)、(59—90字)、(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等(词的段落叫“”或“”)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和(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1、《望海潮》①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②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雨霖铃》①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交代了哪些内容?②这三句描写,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还有别的什么作用吗?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繁华fán 帘幕mù参差cī叠巘清嘉xiànB.罗绮qǐ钓叟sǒu 箫鼓xiāo 吟赏烟霞yínC.寒蝉chán 骤雨zhòu 暮霭ǎi 良辰美景chénD.凝噎yē经年jīng 甘霖lín 兰舟催发cuī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今日的钱塘江岸,一派繁荣景象,大厦拨地而起,长桥飞跨而过,只感觉钱塘江畔繁华中更多了一份宁静。
B.“夕阳萧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明清早已流传。
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等人首次将其改变为丝竹合奏。
C.黄庭坚在《东坡先生真赞》里写道:“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可见其对苏东坡的赞美和敬仰。
D.在傍晚的最后一线余晖从窗前消隐时,我正趴在桌边,透过窗台,庸懒地望着天际的尽头,俨然沉溺于一幅水墨山水。
3.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
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B.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主要作家。
C.慢词就是篇幅长的、节奏缓慢的词。
慢,有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
《望海潮》《雨霖铃》都属于慢词。
D.词牌一般是与词的内容相关的。
如《踏歌词》咏的是舞蹈,《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渔,《望海潮》写的就是杭州胜景等。
4.下面词牌名、作者名全对的一组是()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③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⑤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A.水调歌头毛泽东雨霖铃苏轼清平乐李清照扬州慢柳永忆江南张志和西江月范仲淹B.沁园春柳亚子扬州慢柳永如梦令张志和雨霖铃姜夔渔歌子白居易浣溪沙辛弃疾C.念奴娇郭沫若水调歌头李清照清平乐辛弃疾西江月苏轼渔家傲范仲淹浣溪沙张志和D.沁园春毛泽东雨霖铃柳永如梦令李清照扬州慢姜夔渔歌子张志和西江月辛弃疾一、阅读《虞美人•听雨》回答问题。
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①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②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断雁:离群的孤雁。
②星星:形容头发花白。
1.本词的词牌是,词题为。
依字数来看属于。
2,词人在结构安排上以上阕写与生涯,纯以形象,不着议论,到下阙单写“而今听雨”时,则,力度陡增。
3.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高度简练的概括了人生道路上三个不同阶段,充分表现了语言艺术的高妙卓绝。
4.根据词中所写作者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心境,请把三个阶段概括为三幅画面,分别是:,,。
5.作者用“悲欢离合总无情”来概括晚年的心境,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6.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B.词逐渐与音乐分离后,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而成为长短句。
C.词还有别的名称,如“乐章”“歌曲”等,《东坡乐府》中的“乐府”也是词的别称。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词题,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生字注音:翠幕()参()差()堤()沙天堑()珠玑()罗绮()叠巘()钓叟()凝噎()暮霭()经()年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是。
苏轼是豪放派词作的开创者。
李清照的词风属于。
2、柳永的词《望海潮》中有“,”描绘了杭州美景。
《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
3、传说中让金主完颜亮垂涎三尺的杭州美景是“重湖叠巘清嘉,,”。
4、《雨霖铃》中描写月色的著名词句“?”5、“”是指木兰木制造的船,文字作品中常把它用做对船的美称。
6、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每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送别。
7、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念去去/千里/烟波C、便纵/有/千种/风情D、元喜/草草,封/狼居胥默写: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云树绕堤沙。
,。
市列珠玑,市列珠玑,。
2、,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千骑拥高牙。
,吟赏烟霞。
3、,对长亭晚,。
,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4、,、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更与何人说。
开放性填空:1.试写出古代写“愁”的名句,不少于三句。
2.请你写出古代送别的名句,不少于三句。
3.不少诗人对于“项羽放刘邦及最终自刎”有不同看法,请你写出其中的名句,不少于三句。
选择题1、对“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词人送行情人的心理的描写。
她想到词人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浩渺的江面,更不舍让词人离去。
B.这是两人的心理活动。
两人想到词人离去,将孤独地漂流在遥远浩渺江面,更不舍分离。
C.这是词人的心理活动。
词人想象离别后的广阔天地,强自解脱离别之苦。
D.这是词人的心理活动。
词人想象到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江面,更不舍离开情人。
2、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是名句,表明别后冷落凄清之感,写出一种典型的怀人境界,“杨柳岸”明写眼前景暗写别后情,含蓄而有余味。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不止交代离别的节令、时间、地点、气候,也不止烘托悲苦凄凉气氛,更表达作者内心的痛苦。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是直、间抒情句,作者借千里的烟波浩渺的暮霭来表现自己的愁苦,一为自己前途茫然而愁,更为离开了爱人而愁。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词人巧妙地运用了叠字法,分三个层次由外在环境逐步写到人物的内心感受,并最终把人物内心的悲哀、孤独、寂寞、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
3、下列著名词人均属于婉约派的一项是( )A.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B.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C.苏轼陆游温庭筠李煜D.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题。
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简述开头三句在全篇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传说金主完颜亮读了这首词以后,“逐起投鞭渡江之志”。
根据词的内容,请你简要说明完颜亮起意渡江南侵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词的收尾处,用了“好景”二字,联系全篇及作词的缘由思考,这两个字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匠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运用5.(2011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 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凄切(qiè)罗绮(qí)处(chù)之泰然适逢其会(huì)B.相(xiāng)看凝噎(yē)间不容发(fā)参(cēn)差不齐C.应(yīng)届暮霭(ǎi)良辰(chén)美景重湖叠巘(yǎn)D.与(yǔ)会千骑(jì)字字珠玑(jī)荷(hè)枪实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催促军帐噤若寒蝉胜券在握B.暮霭竞然不勘入目不屈不挠C.天堑箫鼓寥若辰星九宵云外D.嘉宾夜暮嘻笑怒骂童叟无欺3.下列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A.帐饮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市列珠玑(泛指珍珠)B.兰舟(船的美称)催发重湖叠巘(山峰)C.竟无语凝噎(因为激动或悲伤而说不出话)羌管弄(吹奏)晴D.此去经年(经过一年)图(描绘)将好景4.古代诗歌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下列诗句中颠倒了词序的一项是()A.留恋处,兰舟催发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C.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5.下列诗句所用表现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氛围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