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近50年积温变化气候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496.50 KB
- 文档页数:15
河北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河北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华北平原,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地方。
河北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而冬季严寒。
在河北的气候中,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是人们最关注的两个指标,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河北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特点和变化。
河北的夏季通常是炎热的,最高温度常常能够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根据历史数据显示,河北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七月和八月份,常常超过40摄氏度。
例如,2012年7月25日,河北保定市的最高气温达到了47.8摄氏度,成为了河北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
这种高温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尤其是对农民来说,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因此,河北的高温天气对于农业和人们的健康都是一个挑战。
与此同时,河北的冬季也是相当寒冷的,最低温度常常能够达到零下甚至更低的水平。
根据气候统计数据,河北省的最低温度常常出现在一月份和二月份,一般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
例如,2010年1月5日,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的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43.8摄氏度,这是河北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温度。
这样严寒的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同时也对水资源、能源和农牧业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河北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也在发生变化。
过去几十年来,河北的最高温度逐渐上升,而最低温度则有所下降。
这种变化可能与人类的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有关,例如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城市化的加速等。
这种变化不仅对河北的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关注。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河北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气象预警系统、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改善生态环境等。
同时,人们也需要增强自身的气候适应能力,采取科学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的挑战。
总之,河北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辽冀蒙邻市气象技术协作区论文集”2002 9 锦州 26纪念“3.23 世界气象日”上的发言 (2002.3.22.承德)在承德市政协举办的气象专题讲座上的讲稿(2002.4.15 承德)简谈承德地区近五十年气候变化王桂龄(承德市气象台 067000)提要天气、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气温升高,干旱严重,暴雨多发。
天气、气候极端现象的频繁发生给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危害,可以说气候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等密切相关。
因此气候变化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一些国家成立了相关的专门机构和组织,以寻求和实施对这一变化的对策。
我国于1990年2月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负责有关气候变化和气候公约的工作。
1.承德气候变化1.1气温全球的气候变化最突出的是全球变暖,世界气象组织2002年1月发表新闻公报中说,20世纪的100年中,全球变暖是一种普遍现象,气温比19世纪上升0.6℃以上;20世纪最后25年,气温升高的速度较前75年加快3倍,其中有22个高温年。
承德的气温变化与全球变暖趋势大体一致,承德近五十年气温总的变化趋势是在波动中升高。
为了更清晰直观,我们把承德地区近五十年年平均气温每十年取一个平均值,将它画出一条曲线(见图1),这五个点连成的曲线是缓慢上升的,平均每十年上升0.3℃,特别是近十年上升速度较快。
九十年代比八十年代上升了0.5℃,九十年代比七十年代上升了0.6℃。
近十几年的暖冬现象也说明"全球变暖"这一问题,承德市从1986年至1998年13个冬季(12~2月)的季平均气温为正距平值,2001年的冬季季平均气温又为正值,是第14个暖冬。
近几年极端最高气温频频创近半个世纪的记录,如2000年7月14日市区最高气温达43.3℃,刷新了1955年7月24日的41.5℃七月份的最高记录;2001年5月19日最高气温39.3℃,刷新了1992年5月28日的37.3℃五月份的最高记录;2002年1月4日最高气温8.8℃,刷新了1979年1月25日的8.6℃一月份的最高记录;2002年3月31日最高气温28.3℃,突破了1994年3月31日24.5℃三月份最高气温记录。
石家庄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石家庄是中国河北省的省会,位于华北平原的中部地区。
由于地处内陆,石家庄的气候特点明显,主要表现为四季分明,干燥少雨,温差大和季风影响。
首先,石家庄的气候区分明显,四季分明。
春季(3月至5月)气温逐渐升高,午后阳光明媚,温暖宜人,但夜晚气温较低。
夏季(6月至8月)石家庄天气炎热,最高气温常常超过30摄氏度,酷热难耐,但夜间气温会有所下降。
秋季(9月至11月)石家庄气温凉爽,适宜晨练,渐渐转凉。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寒冷干燥,寒气逼人,尤其是夜间气温可以降至零下10摄氏度甚至更低。
这四个季节各有不同的特点,石家庄居民可以根据季节变化来适应气候。
其次,石家庄的气候特点是干燥少雨。
石家庄地处内陆,距离海洋较远,湿气逐渐蒸发,空气湿度较低,雨水稀少。
全年平均降雨量在400毫米左右,大部分降雨集中在夏季。
石家庄夏季时长且炎热,常常伴随着雷雨天气,尤其是7月至8月的汛期,降水量明显增加。
而冬季则相对较干燥,降雪也较少。
石家庄的干燥少雨气候也使得该地区的土壤干燥,耕地和农作物需得到适度的灌溉。
第三,石家庄的气候特点是温差大。
石家庄位于华北平原腹地,周围无山环绕,地势较为平坦,缺乏屏障阻挡寒潮侵袭,使得气温的变化较为明显。
特别是春季与秋季过渡时期,气温波动幅度较大,早晚温差大,白天炎热而夜晚寒冷。
石家庄多次出现早春腊月、迟春暖腊的现象,使得居民生活及农作物种植带来一定困扰。
同时,由于石家庄夏季气温高,酷热难耐,冬季气温低,寒冷严寒,居民需要根据温差变化来进行适当的衣物搭配。
最后,石家庄的气候还受到季风的影响。
石家庄地处华北平原,距离渤海较近,受到东北季风的直接影响。
春季至夏季,季风会带来暖湿气流,使得气温升高,天气炎热,降水增多。
与此相反,秋季至冬季,季风变为干燥的北风,带来寒冷和干燥的天气。
这种季风的影响使得石家庄的气候特点更加突出,且居民需要根据季风变化来进行适应和调节。
总之,石家庄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四季分明,干燥少雨,温差大和季风影响。
近53年邢台地区气温和无霜期变化趋势分析程晓辉【摘要】[目的]研究近53年邢台地区气温和无霜期变化趋势.[方法]根据邢台市和南宫县1958 ~2010年的气候资料,对邢台地区的气温及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日数变化趋势进行一些统计分析,探讨近53年来该地区气温和无霜期的变化规律.[结果]无论城市或农村,年平均气温均呈升高趋势,邢台和南宫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0.2℃/10a,尤其自1996年以后,年平均气温升高趋势约1.0℃/10a;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与年平均气温升高幅度大致相当,其中冬季平均气温增幅最大,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主要是由于冬季平均气温的升高引起的;城市的年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农村,体现出城市的热岛效应特征.无论城市或农村,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日数均呈现出相同趋势,即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无霜期日数明显延长;城市的初霜日晚于农村,终霜日则早于乡村,无霜期日数明显长于农村,间接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结论]该研究为邢台地区热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Objective ] The changes trend of temperature and frost-free period in Xinglai in recent 53 years were studir-d. [ Method ] Accord ing to the climate data of Xinglai City and Nangong County in 1958-2010, the changes trend of the temperature, ihe first and the last frost day, and the frost-free days in Xinglai was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ges of temperature and frost-free days in Xingtai in recent 53 years were studied. [Result] No matter city or countryside,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irwreasing. The climate tendency rale in Xingtai and Nangong was about 0.5 and 0.2 ℃ /10a. Especially, since 1996, the annual averagete mperature increasing trend was about I. 0 ℃/10a. The averagetemperature of the four seasons was also climbing and was similar to the increase span of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 ture.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creasing span was the largest in winter.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 winter was the largest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caused by the increase of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winter. The urban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untryside, which reflec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island effect. No matter in the city or the countryside, the early frost day, final frost day and frost-free day showed same tendency, namely the delay of early frost day, advance of Gnat-frost day, extension of fowl-zero day; the day of urban early frost was late than that of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final frost day was earlier than that of the countryside, the frost-zero days were longer than thai of countryside and indirectly influenced by urban heal effect.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I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rmal resources in Xingtai.【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28【总页数】3页(P17483-17484,17488)【关键词】邢台地区;气温;无霜期;趋势分析【作者】程晓辉【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气象局,河北邢台0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3.3热量是重要的气候资源之一,通常用温度的高低、积温的多少和界限温度及无霜期长短等来衡量某地区热量资源的多少[1]。
石家庄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赵国石;郝立生
【期刊名称】《气象科技》
【年(卷),期】2007(35)6
【摘要】利用石家庄市1951~2005年气温、降水资料,采用变率分析、趋势分析、小波变换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石家庄近55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夏季、秋季气温变率小,冬季气温变化幅度最大;②年气温和四季气温线性上升趋势显著,春季、冬季升温最明显,近55年气候变暖主要是春季和冬季气
温升高造成的.年降水量和四季降水量不存在线性变化趋势;③四季气温和年气温变
化的周期性不明显,而降水量变化存在周期性;④石家庄四季气温和年气温在20世
纪80年代末和90年初发生了明显的气候突变,而四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变化没有发生明显的气候突变.
【总页数】6页(P797-802)
【作者】赵国石;郝立生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气象局,秦皇岛,066000;河北省衡水市气象局,衡
水,0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石家庄市春季典型霾和沙尘混合污染天气过程特征分析 [J], 徐曼; 程丽萍; 王玮
2.全球气候变化下黄土高原泾河流域近4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袁素芬;唐海萍
3.华北地区夏季水资源特征分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Ⅱ):华北地区夏季水量丰、枯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J], 范广洲;吕世华;程国栋
4.华北地区夏季水资源特征分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Ⅰ):近40年华北地区夏季水资源特征分析 [J], 范广洲;吕世华;程国栋
5.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石家庄市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的影响分析 [J], 闫佰忠;孙丰博;李晓萌;王玉清;范成博;陈佳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变化较为明显河北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由于受到青藏高原、西伯利亚高压和太平洋副高等气候系统的共同影响,河北的气候变化较为明显。
本文将就河北的气候特点及其变化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河北的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河北的气候特点主要体现在季风和温度方面。
首先,河北地区明显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夏季降水和冬季干旱。
夏季,受到暖湿季风的影响,河北地区降雨量较多,往往伴随着雷电和短时强降水。
而冬季,受到寒冷的西北季风控制,河北地区往往干燥且寒冷,降雪较为常见。
其次,河北地区的温度变化较为明显。
冬季,受到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河北地区经常出现寒潮天气,气温骤降,甚至出现严寒天气。
而夏季,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河北地区气温较高,达到酷暑的程度。
由于河北地处内陆,其昼夜温差较大,尤其是夏季,白天炎热,晚上则相对凉爽。
第二部分:河北的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河北地区的气候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降水量和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近年来,河北地区夏季降雨量增加,但其分布不均匀,局部地区遭遇强降雨和洪涝灾害的风险增加。
同时,冬季降雪量和雪日数减少,导致河北地区的冬季干燥问题更加突出。
其次,气温上升是河北气候变化的明显特征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河北地区的气温逐年上升,冬季寒冷天数减少,夏季高温日数增加。
高温天气对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对作物生长、水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等方面都带来了挑战。
第三部分:气候变化对河北的影响河北地区的气候变化给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为显著。
降水和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干旱和高温天气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歉收,增加了农业生产风险。
其次,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降雨量和降水分布的改变导致了水资源的不均衡,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问题。
此外,气候变化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
河北省土壤温度与干湿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曹祥会;雷秋良;龙怀玉;张认连;孙福军【摘要】土壤温度和干湿状况是表征土壤特性的重要参数,在土壤系统分类中作为诊断土壤某些亚纲、土类及亚类划分的参考依据.基于河北省142个气象观测站1951-2010年的日值气象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河北省近60年的土壤温度和干湿状况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1951-2010年的平均土温和平均干燥度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且1981-2010年的上升速率均高于1951-1980年.(2)河北省主要有冷性和温性两种土壤温度状况,与1951-1980年相比,1981-2010年的温性土壤向北有所移动,移动的距离和面积大约为14.26 km和5 665km2.(3)河北省的土壤干湿状况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地表干湿状况可分为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三个等级;东部和北部区域气候湿润状况优于西部和南部,也间接表明了土壤的干湿分布状况.该研究结果为土壤系统分类定量化的诊断特性取代传统土壤分类中的地带性概念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土壤学报》【年(卷),期】2015(052)003【总页数】10页(P528-537)【关键词】干湿状况;土壤温度;干燥度指数;时空变化【作者】曹祥会;雷秋良;龙怀玉;张认连;孙福军【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沈阳1101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5土壤温度和干湿状况是表征土壤典型特性的重要参数,不仅影响土壤形成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而且决定着土壤资源质量的高低[1]。
为此,在现代土壤系统分类中将土壤温度和干湿状况作为重要的土壤诊断特性之一[2],并作为某些亚纲、土类及亚类的划分参考依据。
河北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河北位于中国北方,东临渤海,背靠太行山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这样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为河北的气候形成奠定了基础。
河北的气候主要表现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征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指地处于中纬度地区,且内陆距海洋较远的地区所具有的气候类型。
河北正是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其中的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要特征。
1.季风影响:河北的气候受到季风的影响较大。
夏季受东南亚季风的影响,气温高、降水多,湿热的气候成为主要特征。
冬季则受到西伯利亚季风的影响,气温低、干燥且寒冷。
2.昼夜温差大:河北的气候特点之一是昼夜温差大。
由于河北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高,白天温度较高。
而夜晚,由于地面散热快,温度迅速下降,导致昼夜温差较大。
3.降水不均匀:河北的降水不均匀分布,冬季干燥少雨,而夏季则多雨潮湿。
沿海地区相对湿润,内陆则相对干燥。
4.四季分明:尽管季风的影响,河北依旧有着明显的四季变化。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生机勃勃。
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收获的季节。
冬季寒冷干燥,草木凋零。
二、河北气候的影响和变化河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给当地的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变化。
1.农业:农业是河北的主要产业之一,气候对农业生产有着明显的影响。
河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使得该地适宜发展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同时也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供养牲畜。
2.水资源:河北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水源地之一,气候对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河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决定了水资源具有季节性分配的特点,冬季蓄水丰富,而夏季水资源相对匮乏。
3.生态环境:气候对于河北的生态环境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夏季多雨湿润的气候条件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也容易造成水资源过剩和水灾等问题。
冬季干燥寒冷的气候则对植物生长和土壤水分产生不利影响。
三、河北气候的适应与应对河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也在适应和应对中寻找到了方法。
1961—2022年中国区域积温的演变趋势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选取全国715个常规气象站数据,分析了1961-2022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中国气候变暖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是中国近50年来气温变化最剧烈的时期。
1961-1990年与1991-2022年多年平均气温差值显示,20世纪90年代之后,除了西南部局部地区气温有所下降之外,大部分地区是以增温为主:北部地区的增温幅度大于中部和南部地区,增温地区主要出现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多年平均日均温≥10℃的累积积温为8000℃的等值线向北移动,4500℃的积温等值线向西北方向移动,3400℃与1600℃的积温等值线移动的方向可能与海拔高度有关,有向海拔较高的地方移动的趋势。
关键词:气候变暖;温度距平;积温等值线;演变趋势;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气候开始变暖,1980-2000年是20世纪全球最暖的时期。
陈隆勋等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国气候开始变暖,90年代末气温达到了近100年来最暖的时期,中国的气候正在变暖。
气候变化影响着人类生存与发展,并严重危及到工、农、水、能源以及生态。
IPCC(2022)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在中高纬度地区,如果局地平均温度增加1~3℃,粮食产量预计会有少量增加:若升温超过这一范围,某些地区农作物产量则会降低。
气候变化给各个领域带来一系列重大影响,而农业是最易受到气候影响的领域。
当前中国气候已经开始变暖,必然会对积温造成影响。
积温是一个地区非常重要的气候资源。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715个气象站点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10℃积温10年际的变化,揭示气候变暖对中国重要积温等值线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河北省50余年长短历时暴雨时空变化特征张国娟;胡伯谦;刘彦华【摘要】利用1956年-2009年河北省境内135个雨量站的长历时3 d和短历时3 h、6 h、24 h暴雨的资料,采用实测资料统计年代平均值,绘制年代平均等值线图,计算各年代暴雨量笼罩面积,分析其年代暴雨时程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3 d平均降雨量随年代变化笼罩面积呈减小趋势;短历时平均降雨量各河流水系随年代的变化趋势不同,3 h、6 h降雨量滦河、河北沿海呈衰减态势,永定河、大清河两流域无明显衰减,子牙河、南运河两流域略有回升.24 h平均降雨量北三河衰减幅度最大,为41%,滦河、河北沿海、大清河次之,为30%;永定河衰减13%;子牙河、南运河两水系略有回升.3 d平均降雨量除南运河水系略有回升外,其他水系均有不同程度的衰减.【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0(008)005【总页数】4页(P89-91,118)【关键词】长短历时暴雨;时空分布;笼罩面积;降水趋势【作者】张国娟;胡伯谦;刘彦华【作者单位】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石家庄,050031;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石家庄,050031;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石家庄,0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241 概述河北省暴雨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同时也是产生地表径流最有利的因素。
河北省在燕山山区、太行山区短历时暴雨往往在短时间内造成洪水突发、产生泥石流等严重的地质灾害;城市内也常因暴雨形成道路积水,给城市安全造成极大的压力。
但高强度的暴雨使次降雨径流系数增大,有利于地面径流的产生,使山区水库、平原洼淀增加蓄水量。
对于缺水严重的河北省来说,了解长短历时暴雨时空变化特征,对处理好暴雨雨洪资源“风险和效益”的关系十分有利。
2 河北省境内历史实测最大短历时降水量经对河北省有资料记载的实测资料统计,3 h和6 h最大降水量分别为262.7mm和333.2mm(1992年),为南运河水系连镇;24 h和3 d最大降水量分别为950 mm和1 457.5 mm(1963年)为子牙河水系獐貘。
张家口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段雯瑜【摘要】[目的]分析张家口地区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为当地农业结构布局、农业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65-2014年张家口地区14个站点逐日气象资料,采用5d滑动平均、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和滑动t检验方法分析四季开始日与长度的变化特征,并结合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季节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近50年来,张家口地区春夏季开始日提前、秋冬季开始日推迟;坝上地区春季和坝下地区夏季日数呈现显著延长趋势,坝上和坝下地区冬季日数均呈显著缩短趋势,秋季长度变化趋势不明显;突变分析得到坝下地区夏季开始日在1980年和1992年发生突变,秋、冬开始日则分别在1982年、2011年发生突变,坝下地区春季开始日和坝上地区四季开始日均无有效突变.[结论]春季提前,秋季推后,使得农作物适宜生长期延长,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增加,同时增加了作物遭受倒春寒的频次和生产的不稳定性.【期刊名称】《中国农业信息》【年(卷),期】2018(030)006【总页数】10页(P105-114)【关键词】张家口;季节变化;农业【作者】段雯瑜【作者单位】张家口市气象局,河北张家口075000【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随着张家口市与北京市联合举办的2022 年冬奥会筹备工作逐步展开,张家口地区的季节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季节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生态农业环境、人类活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
任国玉等[1]对近100 年中国平均地面气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温最明显地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和青藏高原北部,最显著季节在冬季和春季。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与灾变规律产生了显著影响[2]。
目前,关于四季变化的研究很多,刘荣娟[3]等对太白山保护区气温变化研究表明,四季平均气温变化率存在不同的空间差异;朱媛君等[4]研究呼和浩特的物候季节变化,发现平均气温的升高是影响呼和浩特物候期变化的主要原因;吴昊旻等[5]对长三角地区的季节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域春夏季时间延长,秋冬季缩短,气温呈上升趋势;张世轩等[6]采用非线性相似度量方法对中国四季进行划分,表明中国春、夏季起始时间呈现提前趋势,而秋、冬季呈现推后趋势;任妍[7]等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研究了中国近43年的四季变化特征,发现全国各地区生长期均有延长,最显著的是云川交界处和新疆东南部地区;陈涛[8]等研究发现湖南四季出现时间有纬向变化特征,入春表现最明显,入夏时间同时受海拔高度影响,影响入冬因素多,表现复杂。
浅析河北省主要气象因素的年际变化趋势摘要:通过搜集河北省68个气象站多年的气温、蒸发量及降水量资料,运用作图法、趋势分析法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量、蒸发量)多年来总体变化趋势:从年代上来看,河北省年平均气温呈现平均每 1o年上升0.3~o.4℃的变化趋势;河北省的年平均蒸发量呈现平均每1o年下降62mm的下降趋势;河北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呈现平均每1o年减少15mm的逐渐下降趋势。
关键词:河北省,气温,蒸发、降水,变化特征中图分类号:r1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引言气候变化不仅影响着水文、生物和生态系统,还影响着人类的经济、生活,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ipcc最新的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最近100年(1996-2005年)的温度线性趋势为0.74℃。
因此未来气候变化引起的效应对地区、国家甚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河北省自古以来气象灾害频繁,每年由此带来巨大经济损失,90年代后平均每年达上百亿元,且呈逐年增加趋势。
现在国内外已有很多专家学者对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为更加全面地研究河北省的气候变化,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气候变化的三个重要因素:气温、蒸发、降水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年的气候数据,分析气候变化的趋势特征。
为促进河北省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区域概况和数据来源2.1区域概况河北省地处华北腹地,总面积有18.77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 1.96%。
河北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主要由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组成。
河北省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干湿期明显。
河北省年平均气温在4 - 13℃之间, 由北向南逐渐升高。
河北省年平均降水量350 - 770mm ,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31.7mm。
2.2数据来源气候数据。
河北省气候、河流概况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属于温带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本省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干湿期明显,具有冬季寒冷干旱,雨雪稀少;春季冷暖多变,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风和日丽,凉爽少雨的特点。
省内总体气候条件较好,温度适宜,日照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和林果种植。
本省光能资源丰富,全省年总辐射量为4854-5981兆焦/平方米,其分布趋势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间低。
长城以北及西部山区年总辐射在5200兆焦/平方米以上,其中冀西北及冀北高原(坝上)为5600-5981兆焦/平方米,属全省总辐射最多地区,康保年总量达5981.2兆焦/平方米,为全省之最;平原地区年总辐射一般为5000-5400兆焦/平方米;中间地带仅有5000兆焦/平方米左右,其中新城、容城一带不足4900兆焦/平方米,为全省最低值区;平原东部南皮、沧州、泊头一带在5300兆焦/平方米以上,系平原地区的高值区;沿海地区除乐亭少于5000兆焦/平方米外,其余在5100-5300兆焦/平方米。
本省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冀北高原年平均气温低于4℃,以御道口最低,为-0.3℃;中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上升至12℃以上,以峰峰为最高,达14℃。
南北年平均气温相差甚为悬殊。
全省年极端最高气温多出现在6月,长城以南都在40℃以上,保定曾出现过43.3℃(1955年7月23、24日)的高温;南部平原气温超过35℃的酷热日达18-25天;中部平原及南太行山区为10-18天;唐山地区沿海及北部山区只有1-4天;冀北高原不见酷热天气。
年极端最低气温主要在冀北高原,达-30℃以下,御道口曾出现过-42.9℃(1957年1月12日)的低温。
本省年平均降水量为350-770毫米。
年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总的趋势是东南部多于西北部。
全省有两个少雨区:一为冀北高原,是河北省最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二为新乐、藁城、宁晋一带,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
1961-2013年石家庄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张梅【摘要】文章利用石家庄市1961-2013年气温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线性趋势图、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石家庄近53a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3a 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20世纪80年代后期升温显著;年平均最高气温增温率仅为0.107℃/10a,增温趋势平缓,而年平均最低气温增温率为0.594℃/10a,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说明气候变暖趋势显著;高温日数的增加,气候变暖趋势已成为必然.四季平均气温呈线性上升趋势,春季、冬季变化幅度最大且具有继续升温的趋势,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夏季、秋季变化幅度较小.【期刊名称】《内蒙古气象》【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气温;气候变暖;特征分析【作者】张梅【作者单位】河北省气象信息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3.3引言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IPCC第4次评估报告指出,近100a(1906—2005)地表平均温度增加O.74℃(0.56~O.92℃)[1]。
国内的研究表明,近百年来中国的气温呈现增温趋势[2-3],赵玉洁等[4]研究了天津滨海区50a局地气候变化,发现年、冬季、夏季气温呈上升趋势。
罗贵东的研究表明,1960年以来达州市年平均气温呈小幅上升的趋势,冬、春、秋季增温而夏季降温,气温年较差减小[5]。
廉丽姝等[6]分析山东省近40a气候变化特征发现,年和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温幅度较大,夏季并不十分明显。
河北省近50a的气候变化也呈现气温升高的趋势[7],其升高幅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和区域特征。
笔者选取石家庄市1961—2013年的气温资料,并对其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及四季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旨在了解石家庄的冷暖变化规律。
石家庄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38°04′N,114°21′E),处于太行山东麓[8]。
河北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为主河北位于中国北方,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这种气候类型在河北形成了明显的特点和影响,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季节差异、干燥和寒冷的冬季、炎热的夏季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河北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当地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一、季节变化明显河北气候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四季分明,季节变化明显。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但由于河北处于内陆地区,受到西北风和冷空气的影响,春季仍然寒冷干燥。
夏季是河北最炎热的季节,气温常常超过30摄氏度。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天空湛蓝,气候宜人。
冬季则是河北最寒冷的季节,气温常常低于零下十度,且多为干燥的北风。
这种季节变化明显的气候对农业、能源等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农民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条件,选择不同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计划。
能源方面,冬季气温较低,人们需要加热供暖,因此煤炭、天然气等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应和价格波动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二、干燥与水资源短缺由于河北位于内陆地区,受到大陆性气候的影响,河北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全年大部分时间里,河北地区降水量不足,雨量分布不均,且大部分降水集中在夏季。
夏季降水比较多,但往往集中在短暂的暴雨中,导致山洪、内涝等问题。
河北的干旱气候对农业和生活水源供应带来了困扰。
农民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采取节水灌溉技术和合理利用雨水。
此外,人们还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供水设施建设,确保人民生活所需的水资源供应。
三、气候对经济的影响河北气候的特点对当地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河北地区大部分为农业经济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
由于河北气候干燥,土壤水分供应有限,对农作物的种植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需要选择适应干旱气候的作物品种,采取水肥一体化、保水、防旱等措施,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与此同时,河北作为工业经济区也面临着气候带来的影响。
夏季高温和干燥的气候条件,使得河北需要大量的电力供应和工业用水。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总第818期第24期2023年12月收稿日期:2023-07-06作者简介:郭小璇(1995—),女,硕士,研究方向:地面气象观测。
通信作者:金龙(1989—),男,硕士,研究方向:地面气象观测。
河北省0cm 地温变化特征分析郭小璇1金龙1姬艺珍2高珊珊1陈沛宇1韩磊1(1.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22;2.天水市气象局,甘肃天水741000)摘要:【目的】利用河北省2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月0cm 地温,对河北省0cm 地温变化特征进行研究。
【方法】采用数学统计法,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河北省0cm 地温变化特征分析。
【结果】1960—2020年河北省年平均地温呈显著波动上升的趋势,地温倾向率为0.36℃·(10a )-1(P <0.01),与我国其他地区地温时间变化特征相似。
【结论】河北省年均地温升高主要受春季、冬季和秋季的季节影响。
春季为四个季节中平均地温变化相差最大的季节。
关键词:河北省;0cm 地温;气候倾向率中图分类号:P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3)24-0104-06DOI :10.19968/ki.hnkj.1003-5168.2023.24.022Characteristics of 0cm Ground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Hebei ProvinceGUO Xiaoxuan 1JIN Long 1JI Yizhen 2GAO Shanshan 1CHEN Peiyu 1HAN Lei 1(1.Hebei Provincial Meteorological Technical Equipment Center,Shijiazhuang 050022,China;2.Tianshui Meteorological Bureau,Tianshui 741000,China)Abstract:[Purposes ]Using the monthly 0cm ground temperature of 20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Hebei Province,the characteristics of 0cm ground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 Hebei Province werestudied.[Methods ]In this paper,the characteristics of 0cm ground temperature change in Hebei Prov⁃ince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unitary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Findings ]During 1960—2020,the annual mean ground temperature in Hebei Province showed a sig⁃nificant trend of fluctuation and increase,and the ground temperature tendency rate was 0.36℃·(10a)-1(P <0.01),which was similar to the tim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ther regions in China.[Conclusions ]The annual average ground temperature increase in Hebei Province was mainly influeced by the seasons of spring,winter and autumn.Spring is the season with the biggest difference in average ground tempera⁃ture among the four seasons.Keywords:Hebei Province;0cm ground temperature;climate tendency rate0引言地温是下垫面温度和不同深度下的土壤温度的总称[1]。
大兴安岭根河林区50年界限温度及积温气候特征变化分析大兴安岭根河林区是中国北方一片茂密的森林地带,也是大兴安岭地区的核心区域。
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一片森林保护区,大兴安岭根河林区的气候变化对于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近50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大兴安岭根河林区的气候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本文将对大兴安岭根河林区的50年界限温度及积温气候特征变化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状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大兴安岭根河林区的界限温度变化情况。
界限温度是指植物生长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临界值,是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参考标准。
根据气象资料统计,大兴安岭根河林区的界限温度呈现出温暖化的趋势。
50年来,该地区的最低温度逐渐上升,而最高温度也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这意味着大兴安岭根河林区的气候逐渐变暖,冬季的寒冷程度减弱,夏季的炎热程度增强。
这对于当地植被的生长和动物的生存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来分析大兴安岭根河林区的积温气候特征变化情况。
积温是指植物在一个生长季内所累积的有效温度总和,也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气候指标。
根据气象统计数据,大兴安岭根河林区的积温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这意味着植物在生长季内所获得的有效温度总和逐渐增加,对于当地植被的生长和繁衍具有促进作用。
过高的积温也可能导致植物的早熟和干旱,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综合以上两点分析可知,大兴安岭根河林区的气候在近50年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温暖化的趋势。
这一变化对于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大兴安岭根河林区的气候变化情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植被管理,以便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河北省近50年积温变化气候变化————————————————————————————————作者:————————————————————————————————日期:2河北省近50年0℃界限温度积温变化特征分析Analysis on the Changes of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on 0℃Limit in Recent 50 Years in Hebei Province本文利用京、津、冀区域内建站至2000年70个气象观测站点系统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对河北省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空间变化、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全省及各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积温变化均呈增加的趋势,全省范围内积温平均每10年增加了45℃.其中,增加最多的是太行山区,平均每十年增加了93.0℃;各区域的初终间日数变化都呈增加的趋势.初日呈提前的趋势, 初日在全省范围每十年提前了2.2天,终日呈推迟的趋势.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第20卷第04期作者: 李元华, 刘学锋, 刘莉, 张梅,西藏高原农业界限温度的变化特征利用GIS技术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方法,着重分析了西藏高原农业界限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界限温度的气候变化特点,得到一些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气候变化事实,主要结论有:(1)西藏≥0℃初日总的分布呈自东南向西北推迟,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纬度的增大而推迟;终日与初日相反,由西北向东南逐渐推迟,并随海拔高度的升高结束得较早。
大部分地区≥0℃持续日数不到150天;积温较少,不足1500℃,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纬度增加1°N和经度增加1°E,≥0℃积温分别减少150.6℃、14.9℃和22.5℃。
(2)除西藏东南边缘地区全年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外,其它各地从1月中、下旬起由东南至西北逐渐开始,4000m以上地区推迟到7月上旬,甚至不出现。
绝大部分地区≥10℃以上持续日数小于50天,积温不到500℃,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和经、纬度的增大,减少幅度较大。
(3)1971~2000年,西藏大部分站点≥0℃表现为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积温增加的趋势。
同样,雅鲁藏布江河谷农区、藏东农林区的大部分地方≥10℃为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积温增加的趋势,以雅鲁藏布江东段河谷农区(拉萨、泽当)最为显著。
(4)从西藏界限温度的年代际变化来看,各站点≥0℃积温呈逐年代增加趋势,20世纪70年代,各站点≥0℃积温偏少,持续日数较短。
80、90年代,大部分站点初日开始得早、终日结束得迟、持续日数长的特点。
90年代大部分农区≥10℃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积温增加的最为明显,是过去30年热量条件最优越的10年。
(5)20世纪70年代西藏各站≥0℃的初日均未出现异常提早年份,90年代终日异常偏迟年相对较多,1999年那曲地区大部、沿江一线大部、山南地区南部≥0℃持续日数异常偏长;70、80年代西藏各站点≥0℃的积温未出现过异常偏高年份,90年代后期大部分站点出现了异常偏高年份。
(6) 雅鲁藏布江河谷农区、藏东农林区的大部分地方≥10℃初日70年代多异常偏晚年,终日以异常提早结束年份居多。
持续日数70年代多异常年份,80年代只有江孜出现了异常偏短年,90年代末拉萨、昌都持续日数较常年异常偏长。
10℃以上的积温,昌都未出现异常;拉萨、泽当70年代末异常偏低,90年代后期异常偏高;后20年波密从未出现异常。
雅鲁藏布江中游近40年异常初终霜冻的分析以≤0℃最低气温作为霜冻指标,分析了雅鲁藏布江中游1961~2000年初终霜冻异常的气候变化。
结果表明:(1)近40年雅鲁藏布江中游东段表现为初霜来得迟、终霜结束得早、无霜期延长的显著趋势,使得生长季延长,其中泽当表现得最为显著。
江孜则表现为初霜略推迟、终霜推迟、无霜期缩短的趋势。
但从近20年初(终)霜冻的变化趋势来看,流域各站均表现为初霜来得迟、终霜结束得早、无霜期延长的趋势。
(2)流域东段20世纪70、90年代初霜来得迟、终霜结束得早、无霜期长,以90年代最为明显。
近40年江孜终霜日呈逐年代推迟的趋势,70年代到90年代初霜日也表现为逐年代推迟的趋势。
80年代,日喀则有60%的年份初霜降得早、终霜结束得迟,无霜期短于多年平均值。
(3)流域特早初霜冻频数为2~3次,以泽当最多。
日喀则、泽当20世纪80年代各出现了2次特早初霜冻。
江孜在70年代和90年代各出现了1次初霜来得特早的年份,其中1997年提早了32d,致使处于灌浆期的春青稞受冻,造成大面积的减产。
特晚终霜冻发生的频数为1~4次,泽当最少,江孜最多,其中江孜主要出现在90年代。
(4)雅鲁藏布江中游只有泽当初终霜冻发生了气候突变,1986年初霜冻从一个相对偏早期跃变为一个相对偏晚期,1990年终霜冻从一个相对偏晚期跃变为一个相对偏早期、无霜期却从一个相对偏短期跃变为一个相对偏长期。
藏北牧草青草期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利用西藏那曲地区1971~2000年≥5℃界限温度、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近30年藏北牧草青草期的气候变化趋势。
结果发现:(1)藏北牧区牧草青草期为80~164天,水热条件较好的东部牧区,青草期较长,在130天以上;热量资源较为贫乏的中部地区最短,少于100天。
(2)近30年来,藏北牧区牧草青草期间的平均气温呈显著的升高趋势,平均每10年增高0.18~0.36℃,以那曲地区中西部最为明显。
青草期间的降水量除嘉黎表现为较显著的增加趋势,其它各牧区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
各牧区青草期天数均表现为延长的趋势,≥5℃积温呈显著的增加趋势。
青草期延长、平均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十分有利于牧草的生长。
(3)从青草期平均气温、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来看,藏北牧区大部分地区20世纪70年代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多,80年代气温最高、降水最少。
20世纪70年代藏北各牧区青草期开始得晚、结束得早、持续天数短、积温偏少,大部分牧区青草期不足100天,不利于牧业生产。
90年代截然相反,青草期开始得早、结束得晚、持续天数长、≥5℃积温偏高,牧草长势好,家畜抓膘期长,有利于牧业生产。
(4)过去30年里,那曲地区西部牧区平均气温从未出现过异常年,中东部牧区1976年异常偏冷。
藏北各牧区降水量的异常年份主要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其中1976年为大范围的异常偏少年,而1980年则发生了大范围的异常偏多现象。
(5)20世纪70年代嘉黎、安多、班戈青草期出现了异常偏短年,其它各地未出现异常年。
90年代那曲多异常年,1997年异常偏短,为过去30年的最小值;1995、1998年相继出现了偏长年。
70年代中期藏北大部分牧区青草期积温异常偏低,80年代只有班戈、安多出现了异常年,90年代大部分牧区出现了异常偏高年份。
西藏高原农业界限温度的变化特征根据西藏1971~2000年≥0℃、10℃界限温度资料,建立了小网格推算模式,应用GIS推算出500m×500m网格点上的农业界限温度值,分析了界限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趋势变化、年代际变化和气候异常。
结果表明:(1)西藏≥0℃初日总的分布呈自东南向西北推迟,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纬度的增大而推迟;终日与初日相反,由西北向东南逐渐推迟,并随海拔高度的升高结束得较早。
大部分地区≥0℃持续日数不到150d;积温较少,不足1500℃,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纬度增加1°N和经度增加1°E,≥0℃积温分别减少150.6℃、14.9℃和22.5℃。
(2)除西藏东南边缘地区全年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外,其它各地从1月中、下旬起由东南至西北逐渐开始,4000m以上地区推迟到7月上旬,甚至不出现。
绝大部分地区≥10℃以上持续日数小于50天,积温不到500℃,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和经、纬度的增大,减少幅度较大。
(3)1971~2000年,西藏大部分站点≥0℃表现为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积温增加的趋势。
同样,雅鲁藏布江河谷农区、藏东农林区的大部分地方≥10℃为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积温增加的趋势,以雅鲁藏布江东段河谷农区(拉萨、泽当)最为显著。
(4)从西藏界限温度的年代际变化来看,各站点≥0℃积温呈逐年代增加趋势,20世纪70年代,各站点≥0℃积温偏少,持续日数较短。
80、90年代,大部分站点初日开始得早、终日结束得迟、持续日数长的特点。
90年代大部分农区≥10℃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积温增加的最为明显,是过去30年热量条件最优越的10a。
(5)20世纪70年代西藏各站≥0℃的初日均未出现异常提早年份,90年代终日异常偏迟年相对较多,1999年那曲地区大部、沿江一线大部、山南地区南部≥0℃持续日数异常偏长;70、80年代西藏各站点≥0℃的积温未出现过异常偏高年份,90年代后期大部分站点出现了异常偏高年份。
(6) 雅鲁藏布江河谷农区、藏东农林区的大部分地方≥10℃初日70年代多异常偏晚年,终日以异常提早结束年份居多。
持续日数70年代多异常年份,80年代只有江孜出现了异常偏短年,90年代末拉萨、昌都持续日数较常年异常偏长。
10℃以上的积温,昌都未出现异常;拉萨、泽当70年代末异常偏低,90年代后期异常偏高;后20年波密从未出现异常。
气候变化对西藏粮食生产的影响利用1961~2000年西藏主要农区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近40年高原主要农区气候生产力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气温、降水与小麦、青稞产量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1)、近40年西藏主要农区升温趋势明显,以半干旱农区变暖最显著。
半湿润农区的年降水量呈极显著的增加趋势,每10年增加69.2mm,而"一江两河"流域、昌都等半干旱农区的年降水量前20年呈减少趋势,1981年以后表现为显著的增加趋势。
(2)、"一江两河"流域、昌都等半干旱农区的气候生产力P呈2次项曲线变化趋势,1983年以前表现为显著的减少趋势,此后表现为较显著的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63.4公斤/公顷。
半湿润农区40年来表现为显著的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222.8公斤/公顷。
"暖湿型"气候对增加有利,而"冷干型"气候最不利于农业生产。
20世纪80年代为Pv的最低期,90年代为Pv的高值期。
(3)、作物气象产量与6、7月气温呈较显著的负相关,与降水总量呈较显著的正相关。
气温过高缩短了灌浆时间,不利于干物质的积累;降水增加有利于作物增产。
GIS在热量资源分析中的应用纪瑞鹏,张玉书,陈鹏狮(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16)摘要:阐述利用GIS计算热量资源的思路和方法,将辽宁省热量资源推算到500米小网格上,分别建立空间分析模型,使热量资源信息在计算机上得以精确描述,实现热量资源快速、准确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