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合物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5
什么是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配位体(ligand)与一个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通过配位键(coordination bond)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在配位化合物中,配位体通过共用电子对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将其固定在配位体的周围形成配位球形结构。
1. 配位体:配位体是能够提供一个或多个电子对给中心金属离子的分子或离子。
配位体通常是具有孤对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包括有机分子如胺、醇和酸以及无机分子如氨、水和卤素离子等。
配位体通过配位键与中心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
2. 配位键:配位键是指配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
配位键通常是通过配位体中的孤对电子与中心金属离子中的空轨道形成。
这种共用电子对的形成使得配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之间形成了较强的化学键。
配位键可以是单个配位体提供一个电子对形成的单配位键,也可以是多个配位体提供多个电子对形成的多配位键。
根据配位键的数量,配位体可以分为单齿配位体、多齿配位体和桥配位体等。
3. 配位球形结构:配位化合物中的配位体通过配位键与中心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配位球形结构。
在这个结构中,中心金属离子被配位体包围,形成一个多面体的结构。
配位球形结构的形状和几何构型取决于配位体的种类和数量,以及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构型。
常见的配位球形结构包括八面体、四方体、正方形平面、三角双锥等。
这些不同的结构对于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有重要影响。
配位化合物具有许多特点和性质。
首先,配位化合物通常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因为配位键是较强的化学键。
其次,配位化合物的颜色通常取决于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结构和配位体的取代情况。
这使得配位化合物在催化、荧光和生物活性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此外,配位化合物还可以通过改变配位体的种类和数量来调节其性质和功能,如选择性吸附、储能和分子识别等。
配位化合物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过渡金属化学、配位化学和配位聚合物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中的配位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原子通过共价或离子键相互结合形成的物质,而配位化合物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引入了一个中心离子,使得周围的分子(配体)以孪晶体的方式围绕中心离子达到稳定的结构。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具有点群对称的配位化合物,形成简单、对称的分子结构,大部分金属的情况都可以用点群的理论来解释。
另一种是非点群对称的配位化合物,由于存在不对称的原子、分子轨道、配体偏离等因素,使得其结构更为复杂。
不同种类的配位化合物均有着精细的内部结构和相关的理论研究。
以下将简单介绍一些常见的配位化合物及其特性。
1. 氨基酸配合物氨基酸是生物体中基础的分子构成单元,能通过阳离子交换、水解、还原等方式形成两性离子、金属离子配合物等,而在生命的进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乳酸菌中形成的结晶化氢桥纤维素(HBNC)中,氧原子上存在的羧基(O-H)和羧酸根基相连形成具有羟基和羧基的链状结构,进而与其它羟基和尿酸等形成氢键和金属离子配合物。
这些配合物有着天然的抗氧化、生物酸等很好的保健作用。
2. 金属络合物金属络合物即为金属离子与配体发生协同作用形成的化合物。
一般来说,金属离子具有可导电性、电子电离能低、主量子数较低、容易失去电子等特性,而其与配体之间的协同作用则存在着多种络合键,如项链式、夹心戒指式、四面体结构等。
这些络合物往往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化学稳定性和物理性能特征,同时也在催化、光催化等领域为人们所利用。
例如,著名的血红蛋白就是由铁离子与血红蛋白配体组成,具有保护红细胞、传递氧气等作用。
而且通过控制金属离子的丰度、配合物的带电性等可以实现多种功能,例如合成光致消除材料、催化剂及光电转换器件等等。
3. 铁与铜络合物铁与铜被广泛应用在催化剂、生物学等领域,其化学性质与络合物的结构密切相关。
铁与铜的化合物因其含有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渡金属离子而具有很大的生物活性;而其复杂的化学结构和理论分析则常常是人们探寻其性质的难点。
化学中的配位化合物知识点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配体与一个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形成的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在化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广泛应用于催化剂、药物、化妆品、材料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配位化合物的定义、配体、配位数、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知识点。
一、定义配位化合物是由一个或多个配体与一个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通过配位键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
配位键是指配体上的一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与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形成的化学键。
二、配体配体是指能够通过配位键与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形成化学键的化合物或离子。
配体可以是简单的阴离子、分子或配合物,常见的配体有水分子(H2O)、氨分子(NH3)、氯化物离子(Cl-)等。
三、配位数配位数是指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周围配体的个数。
配位数决定了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一般情况下,配位数为2或4的配合物呈平面结构,配位数为6的配合物呈八面体结构。
四、结构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多样,常见的几何构型有线性、正方形、八面体等。
配合物的结构与配位数、中心金属离子的价态、配体的性质等因素有关。
五、配合物的性质配合物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包括颜色、磁性、溶解度等。
其中,颜色是由于配合物的电子结构所引起的。
许多过渡金属离子在配位化合物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
六、常见的配位化合物1. 水合物:即配位化合物中的水分子,常见于许多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如CuSO4·5H2O(硫酸铜五水合物);2. 氨合物:即配位化合物中的氨分子,常见于许多过渡金属离子的配合物中,如[Co(NH3)6]Cl3(六氨合三氯钴);3. 配位聚合物:由多个配位单元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如蓝色胆矾[Cu(NH3)4][Fe(CN)6](铜铁氰合物);4. 配位聚合物:由两个或多个中心金属离子和对应的配体组成的化合物,如[Fe2(CN)6]4-(四氰合二铁)。
综上所述,配位化合物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催化剂、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化学常见配位化合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而配位化学则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
配位化学是研究含有金属离子或金属原子与配位基(通常是带负电的原子团或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稳定化合物的学科。
在高考化学中,配位化合物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介绍高考化学中常见的配位化合物。
1. [Fe(CN)6]4-:这是高考中常见的一个配位化合物。
它的结构为八面体形,铁离子(Fe2+)与六个氰根离子(CN-)配位形成。
该化合物稳定性很高,可以用作铁的标准溶液,也用于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实验中。
2. [Cu(NH3)4]2+:这是另一个高考中常见的配位化合物。
它的结构为正方形平面形,铜离子(Cu2+)与四个氨分子配位形成。
该化合物常用于铜盐的检测和分离,同时也可用来制备其他铜配合物。
3. [Ag(NH3)2]+:这个化合物是银阳离子与两个氨分子配位形成,它在高考化学实验中常用来检测和分析卤素离子(如氯离子、溴离子等)。
4. [Co(NH3)6]3+:这是一个典型的八面体配合物,其中钴离子(Co3+)与六个氨分子配位形成。
该化合物常用于有机合成中的氧化反应,同时也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
5. [Ni(CO)4]:这是一个重要的四面体配合物,在其中镍离子(Ni2+)与四个一氧化碳配位形成。
该化合物是重要的工业催化剂,常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
6. [PtCl2(NH3)2]:这是一个常见的方阵配合物,在其中铂离子(Pt2+)与两个氯离子(Cl-)和两个氨分子配位形成。
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广泛用于医学和生物化学领域。
这些配位化合物是高考化学中常见的,理解它们的性质和应用对于高考化学的学习和应试非常重要。
除了上述提到的化合物,还有许多其他的配位化合物在高考中也有可能出现。
在学习高考化学时,要注重对配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性质和配位基的影响等方面的理解。
此外,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和分析方法,以便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正确使用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一、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往CuSO4的稀溶液滴加6mol/L的氨水不断振摇,开始时有天蓝色Cu(OH)2沉淀,继续再加氨水时,沉淀消失。
在溶液中检查不到Cu2+却只能检测到SO42-,推测生成了一种新物质,用酒精沉淀,再经结构分析:该物质为[Cu(NH3)4]SO4·H2O。
物质[Ag(NH2)]NO3,K2[HgI4]……,在水溶液中形成离子[Cu(NH3)4]2+,[Ag(NH2)]+,[HgI4]2-。
金属离子(或原子)与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或负离子结合成不易离解的复杂离子称为配离子。
含有配离子及配位分子的化合物统称为配合物。
配合物与复盐如明矾[KAl(SO4)2]12H2O不一样,不能相混。
二、配合物的组成以[Cu(NH3)4] SO4为例其组成可表示配位离子1.中心原子:一般为金属阳离子(原子),特别是过渡金属离子,Fe、Co、Ni、Cu、Ag、Au等。
2.配体:中心原子周围的分子或离子(可以是阴离子,也可以是中性分子)。
3.配位原子:配体中能向中心原子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如NH3中的N原子,H2O中的O原子,CN-中的C原子,以N、P、O、S、C等原子居多。
配体又分:4.配位数:直接与中心原子相结合的配位原子总数。
以2、4、6较为多见。
在[Pt(en)2]Cl其配位数为4。
5.配离子电荷:中心原子和配位体电荷的代数和。
如[Cu(NH3)4]2+、[Fe(CN)6]4-。
三、配位化合物的类型1.简单配位化合物单齿配位体与单个中心离子(或原子)所形成的配合物K2[PtCl6][Fe(H2O)6]Cl5[Cr(H2O)6]Cl3Na[AlF6]2.螯合物由中心离子和多齿配体结合而成的环状配合物。
思考题:在制剂中作为金属离子络合剂使用的是A.NaHCO3B.NaClC.焦亚硫酸钠D.NaOHE.依地酸二钠【正确答案】E四、配位平衡Ks(K稳)称为配离子的稳定常数,Ks越大,说明生成配离子的倾向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配体与一个中心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
在配位化合物中,金属离子作为中心原子与配体形成配位键,其性质与配位方式对于化学反应和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一、配位化合物的性质1. 物理性质配位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受到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结构和配体的性质的影响。
例如,大部分配位化合物呈现高度的溶解度,且通常呈现比配体或金属离子更高的熔点和沸点。
此外,配位化合物还表现出一些特殊的磁性和光学性质,如双光性和荧光。
2. 化学性质配位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仅由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结构和配体的性质决定,还与配位键的稳定性有关。
配位键的稳定性受到配体的配位能力和配位键的性质影响,例如配体中的氧,氮等原子对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键通常较为稳定。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包括溶解度、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
二、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金属离子在配位化合物中的配位方式可以分为几种常见的类型。
1. 八面体配位八面体配位是指金属离子被六个配体环绕形成的配位方式。
在八面体配位中,金属离子位于八个配位位点的正中心,配体平面呈八面体形状。
八面体配位常见于d8、d9和高自旋d6离子。
2. 四方配位四方配位是指金属离子被四个配体包围形成的配位方式。
四方配位中,金属离子位于四个配位位点的正中心,配体平面呈正方形。
四方配位常见于d8、d9离子。
3. 正方配位正方配位是指金属离子被四个配体分别位于配位位点的四个角上形成的配位方式。
正方配位中,金属离子位于四个配位位点的正中心,配体呈正方形排列。
正方配位常见于d9和低自旋d7离子。
4. 正六配位正六配位是指金属离子被六个配体包围形成的配位方式。
正六配位中,金属离子位于六个配位位点的正中心,配体平面呈六边形。
正六配位常见于d10和低自旋d8离子。
5. 六位配位六位配位是指金属离子被四个配体分别位于配位位点的四个角上以及两个配体分别位于正方形上下两个面中心形成的配位方式。
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定义简称配合物,为一类具有特征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由中心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子)和围绕它的称为配位体(简称配体)的分子或离子,完全或部分由配位键结合形成。
组成配合物由中心原子、配位体和外界组成,例如硫酸四氨合铜(Ⅱ)分子式为〔C u(NH3)4〕SO4,其中Cu2+是中心原子,NH3是配位体,SO4 2-是外界。
中心原子可以是带电的离子,如〔Cu(NH3)4〕SO4中的Cu2+,也可以是中性的原子,如四羰基镍〔Ni(CO)4〕中的Ni。
周期表中所有的金属元素都可作为中心原子,但以过渡金属最易形成配合物。
配位体可以是中性分子,如〔Cu(NH3)4〕SO4中的NH3,也可以是带电的离子,如亚铁氰化钾K4〔Fe(CN)6〕中的CN-。
与中心原子相结合的配位体的总个数称为配位数,例如K4〔Fe(CN)6〕中Fe2+的配位数是6 。
中心原子和配位体共同组成配位本体(又称内界),在配合物的分子式中,配位本体被括在方括弧内,如〔Cu(NH3)4〕SO4中,〔Cu(NH3)4〕2+就是配位本体。
它可以是中性分子,如〔Ni(CO)4〕;可以是阳离子,如[Cu(NH3)4〕2+ ;也可以是阴离子,如〔Fe(CN)6〕4-。
带电荷的配位本体称为配离子。
命名方法①命名配离子时,配位体的名称放在前,中心原子名称放在后。
②配位体和中心原子的名称之间用“合”字相连。
③中心原子为离子者,在金属离子的名称之后附加带圆括号的罗马数字,以表示离子的价态。
④配位数用中文数字在配位体名称之前。
⑤如果配合物中有多种配位体,则它们的排列次序为:阴离子配位体在前,中性分子配位体在后;无机配位体在前,有机配位体在后。
不同配位体的名称之间还要用中圆点分开。
根据以上规则,〔Cu(NH3)4〕SO4称硫酸四氨合铜(Ⅱ),〔Pt(NH3)2Cl2〕称二氯·二氨合铂(Ⅱ),K〔PtCl3(C2H4)〕称三氯·(乙烯)合铂(Ⅱ)酸钾。
配位化合物名词解释
配位化合物是一种金属与分子或原子间的稳定化合物,它们之间形成
复杂的化学键。
它们经常用作催化剂、抗生素、药物,以及工业催化
剂和电子装置。
1. 钴卟啉配位化合物:钴卟啉配位化合物是一种以钴为核心,同时有
四个卟啉分子构成的配位化合物。
它有着类似碳酸钴的结构,但它的
化学结构更加复杂。
它可以用作催化剂,可以加速苯酚的氧化。
它也
可以作为杀菌剂,可以对对霉菌和细菌有效抑制作用。
2. 氨基酸配位化合物:氨基酸配位化合物是金属和氨基酸结合的复杂
化合物,它通常把金属离子和氨基酸结合起来。
它们结构相似于金属键,并作为金属离子复合物的组成部分。
它们有助于金属离子在生物
体内被正确转移或保存,并参与金属离子催化酶(MEC)活性化。
3. 螺环配位化合物:螺环配位化合物是一种利用配位作用将金属和硫
衍生物配位成复杂结构的化合物。
它有以下特点:它具有超依赖性。
它高度稳定,不容易分解。
配位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电磁性现象,这对材
料的性质有着重要作用。
螺环配位化合物常用于组装和检测生物物质,也可以用作药物作用的基础,能有效降低药物作用效率。
4. 氯酞配位化合物:氯酞配位化合物是氯酞分子和金属离子结合形成
的复合物。
它们结构类似磷酸盐,金属离子与氯酞分子的结合被称为配位作用。
氯酞配位化合物的性质类似于碳酸盐,它可以起到自组装作用,形成多孔和结构优美的复合材料,这些材料可以用于储存、催化剂和量子传输设备。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光学传感器、磁性材料和绝缘材料等。
第9章配位化合物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错误的说法给予纠正。
(1)配合物溶于水时往往容易离解成内界和外界,而内界的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却难离解。
这说明中心原子和配体之间的结合力大于内界和外界之间的结合力。
(2)不仅金属元素的原子可作为中心原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也可作中心原子;不仅正氧化态原子可作中心原子,中性原子和负氧化态原子也可作中心原子。
(3)配合物中配体的数目称为配位数。
(4)配位化合物的中心原子的氧化态不可能等于零,更不可能为负值。
(5)羰基化合物中的配体CO是用氧原子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因为氧的电负性比碳大。
(6)Dq是相对的能量单位。
每Dq代表的能量数值,即使对同一构型配合物(如八面体)也随中心原子和配体的不同而不同。
(7)分裂能的大小与配体和中心原子的性质有关。
(8)凡Δ>P,总是形成低自旋配合物;凡Δ<P,总是形成高自旋配合物。
(9)内轨型配合物就是低自旋配合物,外轨型配合物就是高自旋配合物。
(10)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和晶体场论都可解释配合物的稳定性、磁性和颜色。
(11)多齿配体与中心原子形成的配合物都是螯合物。
(12)配位数相同的配合物,K稳越大,则配合物越稳定。
2-的稳定性按F-→I-的顺序降低。
(13)HgX
4
(14)CuX2-的稳定性按Cl-→Br-→I-→CN-顺序增加。
答:
(1)错。
内界和外界之间是离子键,极性强,在极性溶剂中易离解;中心原子和配体之间是配位键,极性较弱,难离解。
离解难易主要与键型有关(严格说,与离解前后总能量变化有关),而不能说明结合力的大小。
(2)对。
(3)错。
配合物中配位体的数目不一定等于配位数;如:en,一个配体,配位数为2。
(4)错。
中心原子的氧化态可为零如Ni(CO)4;有的还可以是负如V(CO)6-。
(5)错。
羰基配合物中配位原子为C,在CO中C因氧原子的电子进入其空轨道反而呈,C原子更易提供电子对。
(6)对。
(7)对。
(8)错。
以八面体配合物为例,当中心原子d电子数为1-3时,不管△和P哪个大,这些电子总是在dε轨道,都是高自旋配合物;当中心原子d电子数为8-10时,这些电子也都只有一种排布方式。
(9)错。
两者含义不同。
内外轨型配合物是看内层d轨道有没有参加杂化,而高低自旋配合物是看形成配合物后中心原子d轨道自旋平行的单电子数有没有减少。
但对八面体配合物来说,当中心离子的d电子数为4~7时,这句话是正确的。
(10)错。
价键理论不能解释配合物的颜色。
(11)错。
多齿配体与多个中心原子配位不一定成环。
多齿配体与同一中心原子配位才是螯合物。
(12)错。
配位数相同并不意味着配位体数相同。
只有配位体数目相同的配合物才能说K稳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13)错。
依软硬酸碱理论,Hg2+是软酸,而碱的软度依F-→I-增强,Hg2+与
I-结合更稳定。
因此HgX4的稳定性按F-→I-的顺序增强。
(14)对。
2.预测下列各组配合物的稳定性,并说明理由。
(1) [Co(NH3)6]3+和[Co(NH3)6]2+(2)Al F 63-和Al Cl 63-
(3) [Cu(CN)4]3-和[Zn(CN)4]2-(4) [Ag(S2O3)2]3-与[Ag(NH3)2]+
(5) Pd(II)与RSH或ROH配合(6) [FeF6]3-与[Fe(CN)6]3-
(7) Ag+或Cu2+分别与NH3或H2N-CH2-CH2-NH2配合
答:(1) 稳定性[Co(NH3)6]3+>[Co(NH3)6]2+,因前者中心离子的正电荷高、离子半径小,对配体的引力大,形成低自旋配合物,而后者是高自旋配合物。
(2) 稳定性AlF63->AlCl63-,依照软硬酸碱理论,Al3+为硬酸,而碱的硬度F->Cl-,因而Al3+与F-结合更稳定。
(3) 稳定性[Cu(CN)4]3->[Zn(CN)4]2-,依照软硬酸碱理论,Cu+为软酸,Zn2+为交界酸,CN-为软碱,Cu+与CN-结合更稳定。
(4) 稳定性[Ag(S2O3)2]3->[Ag(NH3)2]+,依照软硬酸碱理论,Ag+为软酸,S2O32-为软碱,NH3为硬碱,Ag+与S2O32-结合更稳定。
(5)Pd(II)与RSH或ROH配合,前者稳定性高于后者。
依照软硬酸碱理论,Pd(II) 为软酸,与软碱的RSH结合更稳定。
(6) 稳定性[FeF6]3-<[Fe(CN)6]3-,因为CN-为强场配体,[Fe(CN)6]3-为低自旋配合物,[FeF6]3-为高自旋配合物。
(7) Cu2+分别与NH3或H2N-CH2-CH2-NH2配合时,后者的稳定性高于前者。
因为后者形成了五元螯合环,存在螯合效应,螯合物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而当Ag+分别与NH3或H2N-CH2-CH2-NH2配合时,前者的稳定性高于后者。
因为当Ag+形成配合物时,采用sp杂化轨道与配体形成配位键,因此Ag+与H2N-CH2-CH2-NH2配合时,五元环中键角∠NAgN 存在很大的张力,不能形成稳定的五元螯合环。
故Ag+与NH3结合更稳定。
M2+
3. 计算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并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HgCl4]2- + 4I- [HgI4]2- + 4Cl-,已知:K([HgCl4]2-) = 1.17⨯1015;K([HgI4]2-) = 6.76⨯1029
解:[HgCl4]2- + 4I- [HgI4]2- + 4Cl-
K=
= =5.78⨯1014
因为K很大,所以反应向右进行。
4.已知E(Ag+/Ag)=0.7996V,K(AgBr)=5.35⨯10-13。
E([Ag(S2O3)2]3-/Ag)= 0.017V,计算[Ag(S2O3)2]3-的稳定常数;若将0.10mol的AgBr固体完全溶解在1L的Na2S2O3溶液中,Na2S2O3的最小浓度应为多少?
解:Ag+ + e →Ag
[Ag(S2O3)2]3- + e →Ag + 2S2O32-
E(Ag+/Ag) = E([Ag(S2O3)2]3-/Ag)
所以:φ(Ag+/Ag)+0.0592 lg c(Ag+)=φ([Ag(S2O3)2]3-/Ag)+
0.0592 lg
即:0.7996–0.017 = 0.0592 lg K([Ag(S2O3)2]3-)
则:K([Ag(S2O3)2]3-) = 1.66 ⨯ 1013
AgBr + 2 S2O32- [Ag(S2O3)2]3- + Br-
K= = K(AgBr) ·K([Ag(S2O3)2]3-)
5.35⨯10-13⨯ 1.66 ⨯ 1013 = 8.88
=
设Na2S2O3的最小浓度应为x,则有:
解得:x = 0.234 mol·L-1
即Na2S2O3的最小浓度应为0.234 mol·L-1
5.为了测定难溶盐Ag2S的K sp,装有如下原电池:电池的正极是将银片插入0.10 mol·L-1 AgNO3溶液中,并将H2S气体不断通入AgNO3溶液中直至溶液中的H2S达到饱和;电池的负极是将锌片插入0.10 mol·L-1ZnSO4溶液中,并将氨气不断通入ZnSO4溶液中,直至游离氨的浓度达到0.10 mol·L-1为止,再用盐桥连接两种溶液,测得该电池的电动势为0.852 V,试求Ag2S的K sp。
(Ag+/Ag) = 0.7996 V,(Zn2+/Zn) = -0.7618 V,K a1(H2S) = 1.07 ⨯ 10-7,
K a2(H2S) = 1.26 ⨯ 10-13,[H2S] = 0.10 mol·L-1,K稳(Zn(NH3)) = 2.88 ⨯ 109
解:
2+/Zn) +lg[Zn2+]
Zn2+ + 4NH3 Zn(NH3)
平衡浓度/mol·dm-3x0.10 0.10 - x
= 2.88 ⨯ 109x = [Zn2+] = 3.47 ⨯ 10-7 mol·dm-3
2+] = -0.7618 + lg(3.47 ⨯ 10-7) = -0.953 (V) 负= -0.7618 + lg[Zn
+/Ag) + 0.0592 lg[Ag+]
正极=(Ag
E =正–负= 0.7996 + 0.0592 lg[Ag+] + 0.953 = 0.852 (V)
lg[Ag+] == -15.21
[Ag+] = 6.17 ⨯ 10-16 mol·dm-3
当2Ag+ + H2S Ag2S + 2H+反应完全时:[H+] ≈ 0.20 mol·dm-3
所以[S2-] == 3.38 ⨯ 10-20 mol·dm-3
K sp(Ag2S) = [Ag+]2·[S2-] = (6.17 ⨯ 10-16)2 (3.38 ⨯ 10-20) = 1.3 ⨯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