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一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向心加速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学会运用向心加速度理论解决问题;3.掌握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内容1.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向心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向心加速度与向心力的关系;4.向心加速度的应用。
2. 方法1.教师引导方式: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向心加速度的基本概念和常见计算方法。
2.合作探究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数据,深入了解向心加速度与向心力的关系。
3.独立探究方式:在课后布置相关实验和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引入向心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围绕某一物体旋转的物体所受到的加速度。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领域,向心加速度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旋转式过山车的设计、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质谱仪的设计等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急转弯,司机和乘客身体会有什么变化?2. 讲解与演示1.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当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所以必然受到一个向心加速度的作用。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 a = v^2 / r,其中 v 为物体的速度,r 为圆周半径。
2.向心力的概念:向心力是一种惯性力,作用在沿着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物体上,大小与向心加速度成正比。
向心力可以用 F = m a 来计算,其中 m 为物体质量。
3.向心加速度与向心力的关系:向心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向心力大小除以物体质量。
4.向心加速度的应用:例如,可以运用向心加速度原理解释为什么疯狂过山车在坡度最高的位置时,人感受不到重力,而是被座椅中的向上压力压在座位上。
3. 合作探究1.实验一:通过旋转半径不同的圆环,测量小球不同圆周半径下受到的向心加速度,验证向心加速度公式 a = v^2 / r。
2.实验二:通过旋转转盘,将挂在转盘上的物体拨出固定位置,观察物体所做的圆周运动,分析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的向心力大小和方向。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_高一物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总是指向圆心.2、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会解答有关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先讲向心力,后讲向心加速度,回避了用矢量推导向心加速度这个难点,通过实例给出向心力概念,再通过探究性实验给出向心力公式,之后直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顺理成章,便于学生接受.教法建议1、要通过对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进行分析入手,从中引导启发学生认识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都必须受到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由此引入向心力的概念.2、对于向心力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点是向心力只是根据力的方向指向圆心这一特点而命名的,或者说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并不是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所以不能把向心力看做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力.第二点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需的向心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第三点是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3、让学生充分讨论向心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4、讲述向心加速度公式时,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向心加速度方向始终与线速度垂直并指向圆心的变速运动,在这里还应把“向心力改变速度方向”与在直线运动中“合外力改变速度大小”联系起来,使学生全面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含义,再结合无论速度大小或方向改变,物体都具有加速度,使学生对“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教学设计方案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学重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公式.教学难点:向心力概念的引入主要设计:一、向心力:(一)让学生讨论汽车急转弯时乘客的感觉.(二)展示图片1.链球做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定本·必修)物理.第一册98页〕(三)演示实验:做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绳的拉力作用.(四)让学生讨论,猜测向心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探究?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索性实验.(用向心力演示器实验)演示1:半径r和角速度一定时,向心力与质量m的关系.演示2:质量m和角速度一定时,向心力与半径r的关系.演示3:质量m和半径r一定时,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给出进而得在.(五)讨论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向心力究竟与半径成正比还是反比?提醒学生注意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中的k应为常数.因此,若m、为常数据知与r成正比;若m、v为常数,据可知与r成反比,若无特殊条件,不能说向心力与半径r成正比还是成反比.二、向心加速度:(一)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二)讨论匀速圆周运动中各个物理量是否为恒量:v T f探究活动感受向心力在一根结实的细绳的一端拴一个橡皮塞或其他小物体,抡动细绳,使小物体做圆周运动(如图).依次改变转动的角速度、半径和小物体的质量.体验一下手拉细绳的力(使小球运动的向心力),在下述几种情况下,大小有什么不同:使橡皮塞的角速度增大或减小,向心力是变大,还是变小;改变半径r尽量使角速度保持不变,向心力怎样变化;换个橡皮塞,即改变橡皮塞的质量m,而保持半径r和角速度不变,向心力又怎样变化.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让做圆周运动的橡皮塞甩出去,碰到人或其他物体.曲线运动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有两个知识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材一开始提出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明显区别,引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问题,紧接着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的现象,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的这一点(或这一时刻)的切线方向.再结合矢量的特点,给出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材从实验入手得到:当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再通过实例加以说明,最后从牛顿第二定律角度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教材的编排自然顺畅,适合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相互渗透,适合对学生进行探求物理知识的训练:创造情境,提出问题,探求规律,验证规律,解释规律,理解规律,自然顺畅,严密合理.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法建议“关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教学建议是:首先让学生明确曲线运动是普遍存在的,通过图片、动画,或让学生举例,接着提出问题,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可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展示录像资料,让学生总结出结论.接着通过分析速度的矢量性及加速度的定义,得到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教学建议是: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先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提问题: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得到结论,再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加以解释.如果学生基础较好,也可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先从理论上分析,然后做实验加以验证.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一)让学生举例:物体做曲线运动的一些实例(二)展示图片资料1、上海南浦大桥2、导弹做曲线运动3、汽车做曲线运动(三)展示录像资料:l、弯道上行驶的自行车通过以上内容增强学生对曲线运动的感性认识,紧接着提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问题:(四)让学生讨论或猜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应该怎样?(五)展示录像资料2:火星儿沿砂轮切线飞出3:沾有水珠的自行车后轮原地运转(六)让学生总结出曲线运动的方向(七)引导学生分析推理:速度是矢量→速度方向变化,速度矢量就发生了变化→具有加速度→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方案一](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沿水平直线滚动的小球,若在它前进的方向或相反方向施加外力,小球的运动情况将如何?若在其侧向施加外力,运动情况将如何?(二)演示实验;钢珠在磁铁作用下做曲线运动的情况,或钢珠沿水平直线运动之后飞离桌面的情况.(三)请同学分析得出结论,并通过其它实例加以巩固.(四)引导同学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方案二](一)由物体受到合外力方向与初速度共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引入课题,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如果合外力垂直于速度方向,速度的大小会发生改变吗?进而将问题展开,运用力的分解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力改变运动状态的两种特殊情况:1、当力与速度共线时,力会改变速度的大小;2、力与速度方向垂直时,力只会改变速度方向.最后归结到:当力与初速度成角度时,物体只能做曲线运动,确定物体做哪一种运动的依据是合外力与初速度的关系.(二)通过演示实验加以验证,通过举生活实例加以巩固:展示课件三,人造卫星做曲线运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课件2,抛出的手榴弹做曲线运动,加强认识。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部分以及万有引力知识作必要准备。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
能运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懂得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向心力大小与m、r、ω的关系2.难点:①理解向心力的概念②理解公式a=rw2和a=v2/r四、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对高中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本节内容涉及公式较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归纳结论,理解记忆公式,从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因此本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
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将比较活跃,能真正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五、教学用具1.多媒体、录象短片、课件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弹簧秤,绳子,小球(若干个),圆珠笔杆套六、教学过程(一)向心力概念:复习上节内容,播放几个匀速圆周运动实例的录象短片,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发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是指向轨迹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向心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并理解它的方向和作用。
高中物理第五章曲线运动第五节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案2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五章曲线运动第五节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案2人教版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向心力及其方向,了解向心力的作用2.通过实验理解限定向心力的因素,掌握向心力的公式及其变形.3.理解向心加速度的产生,掌握向心加速度的公式.4.能够根据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并计算相关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1.会分析实验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会解释现象,提高科学表述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向心力的本质是物体的外力,并认识到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特点。
(四)美育的切入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到物理思维的流畅与严谨.二、学法引导运用实例加强直观教学,注重在学生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和讲解。
三、重点、难点、疑问和解决方案1。
要点理解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观念,明确它们的意义、作用、公式及其变形.2.难点利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和问题。
3.怀疑(1)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起什么作用?(2)怎样进行多因素影响的分析?4.解决办法(1)充分利用实验来解释问题(2)充分利用推理来解释问题。
4.安排1个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向心力演示器六、师生互动活动的设计1.教师做好演示实验,突出用推理的方法来总结规律.2.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分析、解释现象找出规律.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的(略)(二)整体感知这节课是着重从力的角度来研究匀速圆周运动,围绕着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展开,是一节概念课,要求正确理解,正确应用.(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向心力(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总是受到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外力――向心力举例说明:绳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2)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是速度的大小逻辑推理:向心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垂直,没有沿切线方向改变速度大小的力,故其作用只是改变速度的方向,另一方面,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是不改变的,向心力是其合外力,因此向心力的作用只是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大小.(3)决定向心力大小的因素问题:什么因素与向心力的大小有关?学生讨论:举例说明各种可能性。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第一篇: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向心加速度整体设计本节内容是在原有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来讨论“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问题.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是本节的学习难点和重点.要化解这个难点,首先要抓住要害,该要害就是“速度变化量”.对此,可以先介绍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量,然后逐渐过渡到曲线运动的速度变化量,并让学生掌握怎样通过作图求得曲线运动的速度变化量,进而最后得出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可以利用书中设计的“做一做:探究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推导得出,使学生在“做一做”中能够品尝到自己探究的成果,体会成就感.在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和大小时,对不同的学生要求不同,这为学生提供了展现思维的舞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材的这种开放性,不要“一刀切”.这部分内容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然后由学生代表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教学重点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产生原因.2.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确定和公式的应用.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变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2.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式.3.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过程与方法1.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导出过程.2.领会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乐于学习的品质.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知识准备:复习以前学过的加速度概念以及曲线运动的有关知识,并做好本节内容的预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物体都要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才能做曲线运动,如下列两图(课件展示).地球绕太阳做(近似的)匀速圆周运动小球绕桌面上的图钉做匀速圆周运动对于图中的地球和小球,它们受到了什么样的外力作用?它们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如何确定? 复习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的有关知识,请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加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的物理量,它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在直线运动中,v0表示初速度,vt表示末速度,则速度变化量Δv=__________,加速度公式a=__________,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__________.2.在直线运动中,取初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如果速度增大,末速vt大于初速度v0,则Δv=vt-v0__________0(填“>”或“<”),其方向与初速度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速度减小,Δv=vt-v0__________0,其方向与初速度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圆周运动中,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速度改变快慢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 vt-v0 2.> 相同 < 相反3.v=ωr 对于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又有哪些特点呢? 推进新课一、速度变化量引入:从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t-v0t 相同可以看出,a的方向与Δv相同,那么Δv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速度变化量”部分,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物体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量Δv的图示。
第五节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案33)一、教学目标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3、进一步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4、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上述公式求质点在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r v m r m F 22==ω,向心加速度的大小22r v r a ==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难点:对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方法实验、讲授、讨论、归纳、推理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件、向心力演示器、钢球、木球、细绳五、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
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说明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一定要受外力作用。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外力有何特点?加速度怎样?这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一)、向心力1、演示实验:在光滑水平桌面的O 点固定一根钉子,把绳的一端套在钉子上,另一端系一个小球,使小球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2、讨论:a : 小球此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b : 合外力是哪个力?这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3、 结论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拉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向心力。
向心力的方向不断变化,但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而物体运动的方向沿切线方向,所以向心力的方向总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
4、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向心力指向圆心,而物体运动的方向总是沿圆周上的切线方向,二者互相垂直。
物体在运动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上无加速度,速度大小不会改变。
所以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5、向心力的大小(1)体验向心力的大小a :每组学生发用细线联结的钢球、木球各一个,让学生拉住绳的一端,让小球尽量做匀速圆周运动,改变转动的快慢、细线的长短多做几次。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的教学设计何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向心力的方向和大小,理解向心力的作用;2.知道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及大小;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上述公式求质点在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二)能力目标1.会分析实验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会根据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计算有关问题。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解决,达到教与学的协调;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向心力的实质是物体的合外力,体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到物理思维的流畅和严谨。
二、教学设计(一)地位:在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已从运动学角度形成了匀速圆周运动的认知结构。
本堂课则着重于从动力学的角度帮助学生建立匀速圆周运动本质的认知,通过问题情景的设置、实验的探究,引领学生认清运动的本质及科学方法的运用,从而实现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及知识目标的达成。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揭示匀速圆周实质问题,即为什么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是因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指向圆心,即向心力,产生一个指向圆心的加速度,所以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大小及其意义。
难点:学生在前面所学的运动都是直线运动,而本节课所授内容为曲线运动知识,向心力就是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对于学生而言,认知还是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向心力的建立是难点。
疑点: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就会产生加速度,物体的速度大小就会发生变化,而对于匀速圆周运动,同样受到一个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这个合外力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改变速度的方向,对学生而言,这是一个疑点。
解决办法:①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猜测,实验验证,解决匀速圆周运动的实质,使学生明白: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指向圆心,即向心力,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所以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②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使用向心力演示器,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由学生总结出: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运动半径和角速度的关系,即2ωmr F =或rv m F 2=。
物理教案-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到的向心力的概念。
2.掌握计算向心加速度的方法。
3.运用物理知识解决与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向心力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向心力–向心力是指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力。
–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和运动半径有关。
–向心力的公式为:$F_c = \\frac{mv^2}{r}$,其中F c表示向心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r表示物体运动的半径。
2.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速度方向的变化率。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运动半径有关。
–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为:$a_c = \\frac{v^2}{r}$,其中a c表示向心加速度,v表示物体的速度,r表示物体运动的半径。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
–提问: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为什么会向圆心方向运动?学生回答后,再引导学生讨论物体受到的力是什么。
–引入向心力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推导向心力的公式。
2.向心力的计算–通过实例演示向心力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揣摩计算公式的应用场景。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向心力,并在小组间互相讨论和交流答案。
3.向心加速度的计算–通过向心力的概念引入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引导学生从物理学原理出发,推导出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分组进行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向心加速度,并与小组成员进行对答案和讨论。
4.拓展应用–将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旋转木马、汽车转弯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讨论。
五、教学效果评价1.设计课堂小测,测试学生对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针对学生的错误和疑惑点进行即时纠正和解答。
高一物理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设计理念本节设计理念是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构建互动课堂。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从动力学角度来研究匀速圆周运动,将其细化为许多小问题贯穿整个教学之中;师生、生生之间围绕着问题而互动。
以实验为主线——趣味实验,让学生感到学习目标是“应需而生〞;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探究向心力,并在探究中渗透控制变量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观察分析、自主推导、讨论交流、反馈评价等都着眼于学生亲身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物理2〔必修〕》〔司南版〕第4章匀速圆周运动,第2节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
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和新课程教学理念:“使学生经历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因此,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也是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推导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是教学重点。
学生亲历向心力大小的探究过程,学会控制变量法、比较法及分析论证等研究方法;同时,养成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习惯,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
学情与教材分析先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本节内容是本章重点也是难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好圆周运动实例分析的前提;也为学好万有引力定律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作准备。
由于高一学生,对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向心力概念比较抽象,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理解困难,为了遵循高一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采用实验观察,感受向心力;分组实验探究,得出向心力大小;再由理论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推出向心加速度表达式;最后,经实践运用,巩固理解概念。
这也是新课程的编写意图,突出概念教学的物理过程,降低数学推理要求;这样,将知识难点的信息传递过程延长,有利于学生的接受。
高一年级物理科目第一次教案授课时间教师姓名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名称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课次总数共( )次课助教姓名上课频率教学目标1.认识向心力,通过实例认识向心力的来源2.通过实验理解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运用向心力的公式进行计算3.知道向心加速度及其公式,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教学重点 1.掌握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并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难点 1.理解向心加速度概念,应用矢量运算方法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新内容讲解1.向心力(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定要受到一个始终指向圆心等效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做向心力(2)作用效果:改变线速度的方向,由于向心力始终指向圆心,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始终垂直,故向心力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向心力不做功(3)大小:22nvF ma m m r m vrωω====(4)方向:无论是否为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且时刻改变,故向心力是变力(5)来源:i.向心力可以由重力提供ii.向心力可以由弹力提供iii.向心力可以由摩擦力提供iv.向心力可以由合力提供v.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力的分力提供2.向心加速度(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的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2)物理意义:描述线速度改变的快慢,只改变线速度方向,不改变其大小(3)大小:22222222444nva r r n r f r vr Tπωππω======(4)方向:总是沿着圆周运动的半径指向圆心,即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垂直,方向时刻改变。
不论向心加速度a n的大小是否变化,a n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所以圆周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5)向心加速度的推导根据加速度的定义vat∆=∆,求出匀速圆周运动中速度的增量Δv的大小和方向,运用微分思想,求得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v∆θ∆θ∆BAAvAvBvBvO如左图所示,设质点沿半径r 的圆周做匀速圆周运动,在某时刻t 位于A 点,速度为v A ,经过很短的时间Δt 运动到B 点,速度为v B ,把速度矢量v A 和v B 的始端移至同一点,求出速度矢量的改变量B A v v v ∆=-如右图所示。
高一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案[教学知识与技能]1、理解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2、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通过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角速度、半径的定量关系。
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上述公式求质点在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4、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通过实例认识向心力的作用及来源。
[过程与方法]1、学会有关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能从物理学的角度比较明确地表述发现问题。
3、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圆周运动的规律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圆周运动的神奇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学习物理知识的求知欲。
2、乐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所隐藏的物理规律,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F=mrω2= mν2/r,向心加速度的大小a= rω2= ν2/r,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都是大小不变,方向在时刻改变。
2、理解向心力是按作用效果命名的效果力。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推理法[ 教学用具]:向心力演示器、小球、细绳。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提问上节中我们学习的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有哪些?V、ω、T、f、n2、引入:由于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
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那么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有何特点?它的大小、方向各怎样呢?加速度有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1、概念⑴向心力实验:①、在光滑的薄板上做实验a、用手击未栓线的小球,小球沿着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b、用手击栓有细绳一端固定的小球,使小球做圆周运动②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套有一张白纸,同时将上述的小球沾上印泥,重复以上实验,把在纸上留下的运动轨迹展示给学生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小球为什么做了圆周运动?③通过讨论得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向心力。
速度教案高一物理5篇速度教案高一物理篇1一、引入新课演示实验:让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物块为什么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二、新课教学(一)向心力1.向心力的概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到重力、摩擦力与支持力。
教师:物块所受到的合力是什么学生:重力与支持力相互抵消,合力就是摩擦力。
教师:这个合力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思考并回答:方向指向圆周运动的圆心。
教师:得出向心力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
(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使概念的得出自然、流畅。
)2.感受向心力学生:学生手拉着细绳的一端,使带细绳的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学生:对钢球进行受力分析,发现拉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
(设计意图:利用常见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对向心力的感性认识。
)教师:也就是说,钢球受到的拉力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大家动手实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动手体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可能与钢球的质量m、线速度的v、角速度3.高一上册物理教案范例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μ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静摩擦力。
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1.正压力F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主要内容:一、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
向心加速度与向心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向心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的区别。
2. 让学生掌握向心力的定义,了解向心力与质量、速度、半径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向心力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1. 向心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的区分。
2. 向心力与质量、速度、半径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采用示例法,分析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实际应用。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在生活中的意义。
五、教学内容1.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速度方向发生改变,产生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2. 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 = v²/r,其中v为速度,r为半径。
3. 向心力的定义: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力,称为向心力。
4. 向心力的计算公式:F = mv²/r,其中m为质量,v为速度,r为半径。
5. 向心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的区别: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方向,切向加速度改变速度大小。
6. 向心力与质量、速度、半径的关系: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半径越小,向心力越大。
7. 实际应用示例:汽车转弯时,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提供向心力,使汽车保持圆周运动。
8. 讨论: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在生活中的意义,如行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
9. 练习题:计算给定条件下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
10.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实际应用,了解了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1. 作业:巩固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计算,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现象。
12. 拓展:研究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在高级物理中的应用,如圆周运动的周期、角速度等。
13. 反馈:通过练习题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掌握程度。
14.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题成绩,评价学生对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知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需要向心力。
2. 让学生掌握向心力的计算公式,了解向心力与线速度、半径、质量的关系。
3. 让学生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了解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质量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 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向心力的概念。
2. 向心力的计算公式及向心力与线速度、半径、质量的关系。
3.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1. 向心力的理解及其与线速度、半径、质量的关系。
2. 向心加速度的理解及其与线速度、半径、质量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匀速转动的自行车轮子,引导学生思考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什么力。
2. 新课: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阐述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需要向心力,介绍向心力的计算公式,分析向心力与线速度、半径、质量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匀速圆周运动实例,如匀速转动的地球、匀速转动的乒乓球等,让学生加深对向心力的理解。
4. 向心加速度:讲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介绍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分析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半径、质量的关系。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感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应用的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向心力的来源。
2.难点: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的受力、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最高点速度极值。
演示实验与理论推导相结合。
三、教具1.转台、小物块;2.单摆;3.一根细绳系着盛水的透明小桶;4.一只透明的碗、小球(玻璃球或其它)。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以及向心力。
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需要向心力,这个力的方向如何?大小如何计算?提问2: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引导学生回答: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
思考:速度方向变化,是否存在加速度?(学生可能答存在,也可能迟疑。
)引导学生分析:速度是矢量,速度方向变化仍是速度有变化,有变化就有加速度,这个加速度表示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引入:那么,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大小和方向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启发思考:物体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如何产生的?根据是什么?引导学生:由合外力产生,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再思考:那么,能否根据上节课的结论来推导加速度呢?(可由学生自己先推导)讲评(师生共同完成):牛顿运动定律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由向心力公式:F合=F向=mω2r提问:加速度的方向如何?引导学生:与合外力方向一致,即指向圆心。
讲述:故名向心加速度。
板书:向心加速度1.向心加速度:表示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分析:如图1所示,F向⊥v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力,因而在这个方向(即切线方向)上没有加速度,速度大小不会改变。
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a,合力提供向心力,向心力的作用只是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由此产生的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表示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适用范围说明: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是从匀速圆周运动得出的,但也适用于一般的圆周运动。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计算向心加速度的方法。
3. 了解向心加速度对物体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向心力的概念和特点。
2. 计算向心加速度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向心力和离心力的概念。
2. 对向心加速度的理解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2. 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体验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作用。
3. 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进行集体讨论,提高学生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4. 演示教学法:通过展示视频和实例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应用。
五、教学内容1. 向心力的定义和特点。
2. 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 实验探究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向心力的存在,进而引出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 讲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并演示实验。
3.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
4. 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相关数值并进行比较分析。
5.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进行集体讨论。
6. 小结:总结本节课讲授的内容,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估1. 学生实验操作记录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
2. 学生练习题答案的正确率和解题思路。
3. 课堂讨论集体表现和表达能力。
4. 教学反思: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八、教学拓展1. 向心力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2. 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平衡关系。
高一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案与学好高中物理的方法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为高一物理课程设计的,主要涵盖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与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概念进行问题解答。
二、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2.掌握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解答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物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向心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应用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解答问题;2.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好教案、教学课件、实验装置及实验器材;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相关教材知识,准备好课堂笔记本和学习工具;3.实验准备:准备实验装置及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实施顺利。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5.1 向心力的概念与计算方法1.引入向心力的概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向心力的物理意义;2.介绍向心力的计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向心力与速度、质量和半径之间的关系;3.通过例题演示向心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熟悉计算过程。
5.2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1.引入向心加速度的概念,与向心力的关系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2.介绍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向心加速度与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3.通过例题演示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熟悉计算过程。
5.3 应用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解答实际问题1.引导学生思考,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解答问题;2.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解答问题;3.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高一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案
[教学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通过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角速度、半径的定量关系。
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上述公式求质点在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4、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通过实例认识向心力的作用及来源。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有关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能从物理学的角度比较明确地表述发现问题。
3、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圆周运动的规律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圆周运动的神奇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学习物理知识的求知欲。
2、乐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所隐藏的物理规律,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F=mrω2= mν2/r,向心加速度的大小a= rω2= ν2/r,并
能用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都是大小不变,方向在时刻改变。
2、理解向心力是按作用效果命名的效果力。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推理法
[ 教学用具]:
向心力演示器、小球、细绳。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
上节中我们学习的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有哪些?
V、ω、T、f、n
2、引入:由于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
线运动。
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那么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有何特点?它的大小、方向各怎样呢?加速度有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概念
⑴向心力
实验:
①、在光滑的薄板上做实验
a、用手击未栓线的小球,小球沿着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用手击栓有细绳一端固定的小球,使小球做圆周运动
②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套有一张白纸,同时将上述的小球沾上印泥,重复以上实验,把在纸上留下的运动轨迹展示给学生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小球为什么做了圆周运动?
③通过讨论得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向心力。
⑵向心加速度
①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向心力作用下,必然要产生一个加速度,这个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
②方向: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
2、向心力的大小
在竖直面内让小球做圆周运动,让学生猜想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研究F向与m、r、ω的关系
⑴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⑵介绍向心力演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实验过程
a:质量不同的钢球和铝球,当它们运动的半径r和角速度ω相同时,比较向心力的大小
b: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保持运动半径相同,观察向心力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 c: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保持小球运动的角速度相同,观察向心力的大小与运动半径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论:F向随r、w、m的增大而增大
(4)总结得到: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m、圆周半径r和角速度ω都有关系,
且给出公式:F向=mrω2
3、向心加速度:a= rω2
向心力的大小还可以用F向=mν2/r来表达,同样向心加速度也可表示为
a=ν2/r
4、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⑴ν: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沿着各点的切线方向,方向时刻改变
⑵ F: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是变力
它的作用效果: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⑶ a: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是变加速度
它是表示物体速度方向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以上各点说明了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指出:当w一定时,a∝r
当v一定时,a∝1/r
5、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以下3个问题:
⑴系着绳子的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圆心在哪里,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向心力是什么?
⑵系着绳子的小球在竖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在最高点、最低点的受力情况如何?
(3)在圆柱筒内附有一物块,圆柱筒绕其轴线做匀速转动,则物块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4)使转台匀速转动,转台上的物体也随之做匀速圆周运动,转台与物体间没有相对
讲评以上的3个问题,得出几点说明:
①向心力的来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需要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②a的方向不断变化,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变化的变速运动
③向心力是一个效果力,可以是一个力,也可能是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如图1)
(如图2)(如图4)
(如图3)
力,不能认为物体受到一些力作用外,还另外受到向心力。
板书设计
§2.5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
一、概念
1、向心力: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一个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外力,这个力称为向心力。
向心力是一个效果力
2、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沿着半径指向圆心
二、向心力的大小:F 向=mr ω2=m ν2/r
三、向心加速度的大小:a= r ω2=ν2/r
四、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⑴ν: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沿着各点的切线方向,方向时刻改变 ⑵ F :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是变力 作用效果: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⑶ a :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是变加速度 它是表示物体速度方向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五、注意
(1)向心力的来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需要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2)a 的方向不断变化,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3)向心力是一个效果力,可以是一个力,也可能是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不能认为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特殊的力叫向心力。
变
加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