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美术作品赏析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22
1、八大山人瓶花八大山人这幅水墨写意画,运笔用墨,构图留白都十分精妙。
画瓶用了各类分歧的线条,有粗细、深浅多样的方式。
墨光浮动,漫笔点在瓶上的墨点,恰好施展出陶瓶的质感。
让我们看到了陶瓷支离破碎,色泽对比。
透露出作者意难平,悲愤却又无处诉说,只能将一腔热忱投注于绘画中的凄凉心境。
一枝孤零零的花枝看似随意漫不经心却又端端正正的立于瓶中,与端正摆放画面中央的花瓶相映成趣。
画面构图、用墨简单自如,有如神来之笔。
从描写物体的形象中,充分流露出八大山人豁达崛强、磊落不羁的个性,和果敢立异的肉体。
结合八大山人所处时代背景与身世经历,可想而知这幅《瓶花》看似简单却蕴藏玄机,作者脑海中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倾泻到纸面上的却是一副收敛后的理智与看破。
2、林风眠静物林风眠的油画作品具有现代特色,其中,这幅作品色彩偏暗,给人一种悲凉、孤寂、空旷的感觉。
构图简单规矩,蓝色窗帘背景与暗黄色花朵相得益彰,凸显作者并不轻快的心情。
我从前很少了解到中国由这样优秀的油画作家,林风眠先生无疑是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他具有创新开拓、中西合璧的精神。
但他又不同于西方浓墨重彩的油画创作方式,油墨仿佛是兑了水的,渲染渐变,营造一种悲凉的氛围。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能够创作出这样优秀的绘画作品,林先生想必是自小接受良好教育的。
画面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笔墨放纵、韵味醇厚。
3、梵高夹竹桃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总是具有一股火辣辣的明快性。
画面奇诡艳丽,浓墨重彩,夹竹桃的叶子整齐中却又带着一股邪气错落,让人心里发毛。
桌面的色彩丰富,几笔蓝色浑然天成,更增加画面的奇诡艳丽。
可以看出梵高着重抒发自我感受,同时表达主观感情和情绪跌宕。
对于夹竹桃的质量感和体积感,蛋糕致力于用色彩进行相关塑造,并不着重于追求光影的游戏。
他的《向日葵》《星空》都是传世杰作,对后来人具有积极有意义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看到,梵高对油画创作中,背景并不追求平滑的颜料分布,而是错落有致的深浅叠加,更有趣味。
影响了⼀代⼈的“中国⼈物画”--蒋兆和作品赏析蒋兆和(1904~1986),原名万绥,四川泸州⼈。
中国现代卓越的⼈物画⼤师和美术教育家。
代表作品有《卖⼩吃的⽼⼈》《卖⼦图》《流民图》等。
悲惨前半⼈⽣蒋兆和出⽣在四川泸州⼀个灾荒连年的穷乡僻壤,⼀家六⼝,经常⾷不果腹。
⽣活困苦之下,其⽗亲迷上了鸦⽚,母亲苦劝⽆果后,绝望地吞⾷鸦⽚抛家⽽去。
蒋兆和在后来回忆这段⽇⼦的时候每每都会感慨凄凉的“三⽆”:家⽆余荫,既⽆严⽗,⼜⽆慈母。
为了⽣计,他不得不放下同龄⼈该有的快乐,毅然背井离乡流浪绘画谋⽣。
蒋兆和先⽣⾃画像蒋兆和早期画以素描为基础,从写⽣⼊⼿,将西洋画的速写和中国画的⽩描融合在⼀起,并以⾻法⽤笔和以线造型的传统国画⽅式来创作。
代表作品揭⽰当时深受苦难的中国最底层⼩⼈物悲惨的命运。
20世纪最伟⼤的⼀幅⼈物画:《流民图》1943年完成了这幅画1943年,为避开⽇军⽿⽬,《流民图》更名《群像图》,开展当天遭到⽇本宪兵队的冲击,随之接到禁令。
1953年,上海美协从某地下室的垃圾堆中发现了只剩下半幅《流民图》,残破霉烂,于是即刻将它重新装裱。
1988年,该画由艺术家家属萧琼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流民图》局部全画卷以⼀⽚⽡砾为背景,刻画了⼀百多个深受战争灾难之苦的难民形象,描绘了战乱中劳苦⼤众流离失所的惨状,记录着⽇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流民图》的创作以⾻法⽤笔为基础,融⼊西⽅解剖、透视、块⾯等写实技法,极⼤地丰富了中国⼈物画的表现⼒。
作者不仅刻画⼈物的外在形象,更注重对⼈物内⼼的细腻挖掘,烘染出悲怆的氛围,宣泄着作者愤慨的情绪,具有强⼤艺术感染⼒。
《流民图》局部《流民图》局部如果还不能理解《流民图》的伟⼤之处,默唱⼀遍我们的国歌,或许你就懂了。
《流民图》展出中1947年《⼤洪⽔》联合国粮农总部收藏《⼤洪⽔》蒋兆和先⽣笔下的旧中国的风俗画具有极强的震撼⼒,是猛烈⽽尖锐的“刺”。
在他的画中没有旧传统中所提倡的对社会管理者丝毫的温良恭俭让,只有从⼼底发出的呐喊与哀鸣。
艺术美术鉴赏梵高xx年xx月xx日•梵高简介•梵高作品赏析•梵高与其他艺术家的比较目录•梵高的艺术风格与技巧•梵高的精神世界•梵高的遗产与影响01梵高简介生平简介1890年因精神失常割腕自杀。
1888年前往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勒,创作《向日葵》等作品。
1885年前往巴黎,开始接触印象派绘画。
1853年出生于荷兰牧师家庭。
1873年进入神学院,1876年毕业后在多所学校担任教职。
印象派风格的杰出代表之一。
将色彩和线条运用得淋漓尽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向日葵》、《星夜》等作品享誉全球,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艺术成就1影响与贡献23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
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为后来的表现主义、抽象艺术等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是西方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为世界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02梵高作品赏析色彩表现梵高使用鲜艳的黄色和橙色来表现向日葵的亮度和纯度,通过色彩的对比和明暗变化,展现出富有生命力的画面。
《向日葵》构图特点画面前景的向日葵与背景的墙面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画面的主体。
同时,梵高通过细腻的线条和纹理,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创作背景这幅画作是梵高在法国南部阿尔勒创作的,当时他的内心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
《星空》色彩运用01梵高使用深邃的蓝色和闪烁的白色来表现星空的深沉和神秘,同时运用短促、粗重的笔触,使星空呈现出强烈的闪烁感。
构图特点02画面中的星星和月亮通过旋转的线条和大胆的色彩对比,形成强烈的动态感,使整幅画面充满了生命力。
创作背景03这幅画作是梵高在法国圣雷米精神病院创作的,当时他的精神状态已经非常不稳定,但他的创作热情却达到了巅峰。
梵高使用强烈的红色和黄色来表现自己面部的沧桑和神经质,通过色彩的明暗对比,使自己的形象更加鲜明。
色彩表达画面中的自己被画得很大,与背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梵高的内心世界。
同时,梵高的眼神和手势也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他的情感状态。
美术作业傅抱石作品《保俶塔》赏析傅抱石(1908年-1968年)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之一,他是中国美术学会创始人之一,也是山水画、花鸟画等多个领域的杰出代表。
他的作品以奇特的构图、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笔触而闻名,对中国现代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傅抱石的作品《保俶塔》为例,对其进行详细的赏析。
《保俶塔》是傅抱石于1963年创作的一幅作品,这幅作品是以保俶塔为题材,展现了傅抱石独特的绘画风格。
保俶塔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一座古老的砖石结构的浮层式木构宝塔。
傅抱石以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将自然景色与建筑艺术相结合,传递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仰。
这幅作品的构图非常独特,整个画面被分为两个部分。
居中的是浓郁的绿色山川,给人一种宽广、深远的感觉。
傅抱石通过夸张的笔触和明快的色彩,充分表现了山川景色的壮丽与美丽。
这种色调的运用和对细节的突出加强了整幅画的视觉冲击力,使观者对作品的印象更加深刻。
在画面的左上角,傅抱石描绘了一片深红色的屋顶。
这种鲜明的色彩选择与背景中的绿色山川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屋顶看起来更加鲜艳夺目。
这种对比可以表达出傅抱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推崇,也是他对传统建筑艺术的致敬。
而在画面的右下角,傅抱石描绘了保俶塔的宝塔身影。
保俶塔是古老的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钦佩。
傅抱石通过对保俶塔的描绘,使得整幅画更具传统文化的气息,并将观者的注意力引向宝塔。
傅抱石在画中的山川、屋顶和宝塔都以夸张的线条和饱和度鲜艳的色彩进行描绘,这种表现方式使画面充满了张力和活力。
他运用了独特的审美观点和绘画技法,通过简化形象、凝练笔触和丰富色彩的运用,赋予了作品无限的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而且令人难以忘怀。
总的来说,傅抱石的作品《保俶塔》集中展示了他作为一名杰出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
他通过对自然景色、建筑物和色彩的处理,向观者传达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和钦佩。
中国近代十大画家及代表作品赏析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1、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青,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
湖南湘潭人。
近现代中国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衰年变法,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其书工篆隶,取法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亦能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徐悲鸿《群马图》2、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汉族,江苏宜兴人。
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
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
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张大千山水画作3、张大千(1899—1983),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
国画家。
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无所不通。
早期研习古人书画,后旅居海外,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画风工写结合,晚期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风格。
上世纪30年代曾两度执教于南京大学(时称中央大学),担任艺术系教授。
他在亚、欧、美举办了大量画展,蜚声国际,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仿古画作可以乱真,“骗”过不少鉴别大师。
徐悲鸿说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
”刘海粟黄山画作4、刘海粟,名槃,字季芳,号海翁。
汉族,江苏常州人,祖籍安徽凤阳。
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
吴冠中亿元作品《狮子林》赏析今年北京保利春拍,吴冠中的《狮子林》在拍卖上拍出了1.15亿元的高价。
这件名画在吴冠中的创作生涯中是其转向抽象艺术的里程碑作品,而其成交价破亿不仅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大师中的表率,也是亿元行情从当前的近现代书画向当代艺术板块延伸的转折点吴冠中狮子林:风筝不断线的典范成交价:1.15亿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吴冠中这件作品在历代众多相同题材的作品中可谓独辟蹊径,其尺幅巨大、气势磅礴,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引领观者进入抽象雕塑般的奇幻世界。
尤其是画中的假山,都以线条勾出,直线、折线、曲线及弧线等等的组合,雅致大方,变幻莫测。
其大量的线条尽管使画面极富东方神韵,不过运笔并不追求传统意义上“笔墨”意味,讲究笔锋和顿挫,而是在疾徐挥洒间凸现节奏感、韵律美,既有传统中国画之气韵,又有西方绘画之形式趣味。
相形之下,假山上的亭台楼榭、竹林以及近景的鱼塘的处理则接近于传统水墨画,水面以淡墨略加渲染而显得光影可鉴,点缀着如织的游人和水中游动的金鱼、飘动的浮萍,将形式之美与优雅的意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狮子林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
”吴冠中晚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早在1980年他在《美术》杂志发表文章《论抽象美》中,他就表达了对抽象美的强烈追求。
他在文中借狮子林的启示表达了对于抽象美的深刻理解。
他说,这些假山石“有的玲珑剔透,有的气势磅礴,有平易近人之情,有光怪陆离之状”,都属于生活和自然物象中的“抽象美”,而艺术家就是要“将附着在物象本身的美抽出来,就是将构成其美的因素和条件抽出来”。
在这幅1988年创作的《狮子林》中,他实现了自己长期的追求。
吴冠中《狮子林》有趣的是,吴冠中把自己的抽象艺术定义为“风筝不断线”。
他认为,绘画抽象就像是放风筝,风筝是作品,是“从生活中来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减法、除法或别的法”,抽象成的某一种艺术形式,而观众是天空,要让风筝飞上天空,艺术家手中“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
美术作品赏析参考:1.《江山如此多娇》是我国现代画家关山月和傅抱石共同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写意山水画作品,作品展现了伟大祖国的壮丽河山,近景是一碧千里的江南山川,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连接南北的原野,并用长江和黄河贯穿整个画面。
画家很好地把握了毛泽东同志《沁园春.雪》的词意,展现了祖国的锦绣河山,洋溢着强烈的时代精神。
2. 《向日葵》是后印象派代表、荷兰画家凡高的油画作品。
作者以饱满纯净的暖色调刻画向日葵,与冷色调的背景形成强烈的冷暖对比,充分发挥色彩的情感因素,借此展现画家内心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渴望。
3. 《父亲》是我国当代画家罗中立的油画作品,作者借鉴照相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刻画出勤劳、朴素、善良、饱经风霜的老农形象,画面色彩庄重,笔触细腻,有精细入微的细节描写,表达对生活中劳动者的崇敬和赞誉。
4.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画的风俗画。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全画人物达五百多,桥梁舟车、城郭屋宇、街坊商铺,描绘精细,生动记录了北宋汴京的繁荣,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5.《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著名画家顾闳中所画的工笔人物画,作品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绘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宴的场景。
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把作品分为五段:听琵琶演奏、集体观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依依惜别。
作品线条流畅,设色雅致,富于层次感,是中国画的传世之作6.《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三杰之一的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肖像画杰作。
画面塑造了一位城市妇女形象,人物坐姿优雅,表情微妙,背景山水幽深,微笑被称为“神秘的微笑”。
画面为正面的胸像构图,呈金字塔形,双手的柔美展现出女性的温柔,也显示出画家的精湛画技。
7.《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的造型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形态各异,手法细腻,数以千计的陶俑、陶马都经过精心彩绘。
二年级美术名画赏析1.奥特罗大师简介——安吉尔•奥特罗安吉尔·奥特罗1981年出生于波多黎各,于芝加哥艺术学院获得了美术硕士学位,现在以纽约为创作基地。
虽然奥特罗的大部分作品都受到了对照片等其它家庭纪念品的记忆以及20世纪油画的影响,他的作品却强调了艺术家独特的创作过程,其作为一种叙述的形式存在于本身之中。
奥特罗“对形式的改变”表现在他首先在玻璃上画下画作,等它晾干了之后将干燥的颜料剥去,然后按照个人或是历史的叙述性在画布上重新布置这些涂料块。
只要你能准确地识别出埃尔·格列柯(El Greco)或是凡戴克(V an Dyck)等艺术家的作品,那么你就能轻松地在奥特罗的作品中识别出那种在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或是巴塞利茨(Baselitz)的作品中也能找到的迫切感格哈德·里希特与巴塞利茨通常会将历史性叙述与个人主题结合在一起,用来创作一段关于将绘画看作是一个过程的对话。
作品赏析他的画作特别着重创作过程,最独特的创作方法是他把颜料涂在玻璃上,待其干后撕下形成「油彩颜料膜」,然后再将油彩颜料膜连同其他物料如树脂、喷漆及矽氧树脂等一同贴上画布,拼凑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这种将拼贴与撕裂共冶一炉的创作形式,代表了当代绘画新颖而带动感的风格。
2.保罗·塞尚大师简介——保罗 ·塞尚保罗 ·塞尚是 印象派 到 立体主义 派之间的重要画 家。
塞尚由 毕沙罗 (Camille Pissarro )介绍加入 印象派 ,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 画展 。
有人依他的风格也归于 后印象派 。
塞尚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
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
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
有时候甚至为了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而放弃个体的独立和真实性。
美术鉴赏莫奈赏析
莫奈(Claude Monet)是19世纪末期的法国印象派画家,被誉为现代绘画的先驱之一。
他以在光影变幻中捕捉自然景色而闻名,作品也充满了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莫奈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睡莲》,它是他晚年创作的一系列以睡莲为主题的作品之一。
这些作品以水中倒影和浮动的植物为特点,通过模糊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创造出一幅幅迷人的景象。
莫奈将自然中的细节进行简化和抽象,使观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的温暖与宁静。
莫奈的另一个重要作品是《日出》,这幅画描绘了法国著名景点哈维港的日出景色。
莫奈运用快速而粗糙的笔触,捕捉了日出时分的光影变化,并以浓烈的色彩表现了海洋与天空的交汇之美。
这幅作品强调了光线对于视觉和情感的作用,令观者仿佛亲身置身于这个美丽的场景中。
除了自然景观,莫奈也经常描绘城市风景。
例如,他最著名的城市系列作品之一是《莱茵河上的伊兴》。
这幅画以伊兴河上的悬索桥为背景,展现了城市经济繁荣和现代科技的奇迹。
莫奈以明亮的色彩和充满活力的笔触,表现了城市景观中的生机和活力。
莫奈的绘画风格独特而富有实验性,他的作品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光影、色彩和氛围的探索,莫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将自然和情感深度融合,使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所描绘的景象和情绪。
总而言之,莫奈的作品在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创作使绘画不再局限于纯粹的客观描绘,而是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点融入到作品中。
通过运用模糊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莫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观察和感受。
中国当代著名的画家、公共艺术家袁运甫四⼗九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1921年7⽉,中国共产党宣告成⽴,中国⾰命的⾯貌从此焕然⼀新。
百年风⾬,砥砺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复兴正在⼀步步变为现实。
追忆峥嵘岁⽉,缅怀先辈风范,⼀幕幕如在眼前,令中华⼉⼥倍感震撼和骄傲。
1949年,中华⼈民共和国的成⽴标志着中国⼜进⼊了⼀个新的历史时期。
由于处于半封闭的状态,所以这⼀个时期的中国画创作是在⼀种相对狭⼩的空间中进⾏的。
处于美术的正统地位的是由延安⾰命美术传统、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相结合⽽成的⼀种新中国模式的现实主义形式。
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主要是由这⼀历史主线规定的。
传统⽂化与外来⽂化的冲突,时代和⾰命的要求与艺术⾃⾝规律间的⽭盾,启蒙需求与救亡主题的相互制约等,都围绕上述主线对美术的发展产⽣了影响。
现代历史⽂化和包括⾰命⽃争、民主⾰命、社会主义建设在内的社会运动的种种曲折、变异,都可以在现代美术的⼭⾕中听到回声。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许多已有成就的⽼画家的艺术更加臻于成熟,⼀批新⼈也开始登上画坛。
⼭⽔则始于建国初期,此后随着精简的发展变化,⼭⽔画创作中所占的⽐重越来越⼤。
⼏代⼭⽔画家经过艰苦探索,逐渐形成⼀种在题材、风格和语⾔上较为契合、艺术个性相对能够得到发挥的创作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与经验,其影响⾄今不衰。
今天我们来分享袁运甫经典绘画作品。
袁运甫(1933年5⽉—2017年12⽉13⽇),1933年⽣于江苏南通。
1949年就读于杭州国⽴艺术专科学校,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壁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学张仃艺术研究中⼼主任、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院长。
作为当代公共艺术的奠基者,袁运甫数⼗年来坚持在这⼀领域进⾏不懈探索。
他认为积极参与城市⽂化建设,是公共艺术⼯作者服务于社会的主要⽅式。
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公共艺术已经作为⼀门新学科逐步建⽴和完善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