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3课长亭送别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1
高中语文第3课长亭送别试题 2019.091,下面一组句子中,属于化用或改选古人诗词名句的一项是()(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2)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3)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4)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5)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A.(2)(3)(5)B.(1)(2)(3)C.(1)(3)(4)D.(1)(2)(4)2,阅读选段,完成1-2题。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屯屯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1.“马儿屯屯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中“屯屯”与“快快”自相矛盾吗?2.选出对这段文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像[端正好]一样,这支曲子也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
B.莺莺希望能用柳丝把张生的马和她的车系在一起,还希望时光不再过去,意在表达不再分离的依依之情。
C.[滚绣球]是从正面刻画莺莺与张生难分难舍的复杂内心世界。
D.这段心理独白生动地表现出女主人公既充满怨恨又无可奈何的愁苦心情。
3,阅读[端正好],完成1-3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这支曲子中作者选择了哪些景物?2.在“晓来谁染霜林醉”一句中,“染”和“醉”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个词妙在何处?3.对这支曲子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支曲子主要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B.整支曲子是通过主人公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其无可排遣的离愁别恨。
C.所选择的几种带有季节性特征的景物融为一体,构成了辽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D.“晓来”两句是自然景物的客观再现,其中“总是离人泪”是对前一问句的回答。
4,下面一诗一词都是描写离别的名篇,所使用的手法同中有异。
阅读时要弄清抒情的层次,各自使用了什么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长亭送别答案长亭送别参考答案2.第一部分(“老太太”-“索要我的JJ紧急邮件”):赶往长汀。
展现崔莹莹离别的悲愤心情。
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声”):长亭饯别。
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四面静了一下,杯子和盘子都乱了。
”“小生又有这个想法了”):临别忠告。
主要表现崔莹莹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忧。
第四部分(“[一煞]青山隔送行”――结尾):夫妻分别。
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3.老太太说:“我的三代人不招白衣女婿。
”“找个官员来看我,反驳我,不要来看我。
”在深层次上,它是封建婚姻中的“配家”思想。
这里的老妇人是封建家长的代表。
4.正文中有四个地方显示了盈盈珍惜爱情、轻视名利的思想和感情。
【瑶片】:“但同一头莲花总比第一个学者和第二个学者好。
”【朝天子】:“‘卑微角落有虚名,苍蝇微利’,鸳鸯夹在两者之间。
”科白:“张生,如果你是这一行的官员,你会生病回来的。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莺莺的态度突出地表现了她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执着,她的离愁别恨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
5.(1)出门注意身体健康:秋风中鞍马最难调节和保护,最重要的是支撑。
(2)这项工作是官方的,但不是官方的,所以他病了回来。
(3)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如果张生考试不及格,他将成为一个著名家庭选择女婿的目标。
如果张生不是一个感情专一的人,他可能会同情并抛弃迎迎;如果他考试不及格,他母亲将不接受他。
因此,无论他们是否通过考试,这都是对他们感情的严峻考验。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盈盈心中的压力是巨大的。
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的。
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思想教条约束着她们、限制着她们,她们实际上就是丈夫的附属品。
高中语文第3课长亭送别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对《长亭送别》中《端正好》一段戏文,分析不当的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A、前四句,写秋天、秋地、秋风、秋雁,天碧、地黄,风紧、雁飞,有声有色,动静相间;既是写秋天的实景,又暗含着离人的伤感。
B、这首曲词的前四句,由范仲淹《苏幕遮》一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四句演化而来,同为离别渲染气氛。
C、最后是个设问句,先暗中点明离别的具体时间“晓”,然后借景抒情,一问一答,是离人的泪染红了遍野的霜林,读来催人泪下。
D、整首曲词,借对秋景的描写,构成萧瑟凄凉的氛围,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相融合,景语境语不可复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端饭的盘子)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相守)B.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前)趁路程节饮食(赶)C.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和着)寻思起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D.一递一气长吁气(交替)再休似此处栖迟(留恋)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B. 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
C.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D.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4,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
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
擢进士甲科,知平遥县,诏举良吏,擢知乾州。
(后)徙知凤翔府。
及罢归,二州民邀留境上,曰:“何夺我贤太守也?”点河东路刑狱,按行潞州,折冤狱。
高继升知石州,人告继升连蕃族谋变,逮捕系治,久不决,衍辩其诬,抵告者罪。
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
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
太后叹曰:“吾知之久矣。
”衍为治谨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惮其清整。
兼判吏部流内铨①。
选补科格②繁长,主判不能悉阅,吏多受赇③,出缩为奸。
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问曰:“尽乎?”曰:“尽矣。
必修4必修四第一单元第3课长亭送别测试题 2019.91,《长亭送别》这折戏的矛盾焦点是()A、张生急切上京应试,莺莺舍不得他离去。
B、老夫人催着张生上路,莺莺对老夫的催促不满。
C、张生下决心“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莺莺怕他得中后“停妻再娶妻”。
D、老夫人看重门第、功名、莺莺看重爱情、婚姻。
2,“四周山色中,一鞭残照里”中的“一鞭”指的是()A、夕阳一抹。
B、远看,四围之山成一线。
C、张生于烟霭残照中扬鞭远去D、残照中的一条古道。
3,下面的句子,体现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的一项是()A、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B、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C、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D、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
4,下列对课文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全折可以分为四部分,它们分别是写赴长亭路上的场面、长亭饯别的场面、临别叮嘱的场面和分手后的场面。
B、这一折戏,有头有尾,有一相相对完整的故事,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C、莺莺是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这主要表现在她珍视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但她在离别时痛苦和怨恨之情,却主要限于“儿女情长”。
D、张生在爱情方面和莺莺是一样的真挚,但在对待功名方面,却也还有些许留恋,这就使得莺莺对二人的前途有着深深的忧虑。
5,下列各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筵席煎熬栖惶亲眷 B.蹙眉携手顷刻厮守C.狼籍淋漓解剖讫今 D.罗帏青鸾暮蔼胸臆6,选择使用最恰当的一组词语填空()(1)虽然眼底人千里,且__生前酒一杯。
(2)恨不倩疏林____住斜晖。
(3)遥望见十里长亭,___了玉肌。
(4)晓来谁____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A.干留瘦染 B.尽挂减染 C.饮留消点 D.尽挂消点7,选择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莺莺在长亭送别张生,真是黯然销魂。
B.白马将军的确救下莺莺,使崔相国一家终于破镜重圆。
C.莺莺有心与张生举案齐眉,怎奈老夫人从中作梗。
《长亭送别》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达标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金钏.(chuàn)挣揣.(chuǎi)玉骢.(cōnɡ)B.玉醅.(bèi)靥.儿(yè)迍.迍(zhūn)C.谂.知(shěn)弃掷.(zhì)筵.席(yán)D.绣衾.(qīn)青鸾.(luán)经忏.(chǎn)【解析】选C。
A项,“揣”应读chuài;B项,“醅”应读pēi;D 项,“忏”应读chàn。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选A。
B项,保揣:保重;C项,将来:拿来;D项,倩:请,央求。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似这等蜗角虚名....,在他眼里是算不了什么的。
....,.蝇头微利B.转眼间,一桌饭菜被消灭个精光,只剩下杯盘狼藉....。
C.张家兄弟两人非常和睦,举案齐眉....,从没见他们红过脸、吵过嘴。
D.莺莺对感情是执着的,她害怕这一别从此劳燕分飞....。
【解析】选C。
A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指微不足道的名声与利益。
B项,杯盘狼藉: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C项,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
D项,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多用于夫妻)。
4.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1)晓来谁染霜林醉?(2)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3)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4)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A.(1)反问 (2)夸张(3)借代(4)对偶B.(1)比拟(2)对比(3)借喻(4)对偶C.(1)比拟(2)对偶(3)借喻(4)夸张D.(1)比喻(2)对偶(3)借代(4)夸张【解析】选C。
(1)“染”“醉”是比拟;(2)“笑”与“哭”,“吟吟”与“啼啼”形成对偶;(3)“花草”是借喻;(4)“黄河溢”“华岳低”是夸张。
5.名句默写。
文本9长亭送别王实甫核心素养目标 1.思维目标:概括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思路结构。
2.审美目标:鉴赏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特点的曲词,体味剧作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把握女主人公崔莺莺细腻微妙的心理,欣赏分析其形象。
3.文化目标: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构成,了解王实甫及《西厢记》。
激趣导入经典爱情,是青油孤灯下的泛黄的线装书,它需要读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经典爱情,是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它忠贞的泪水足以哭倒长城;经典爱情,是王宝钏寒窑中的爝火,它虔诚的热力足以消熔武夫的铁石心肠;经典爱情,是哭瞎眼睛的阿炳的二泉映月;也是简·爱对罗彻斯特远隔千里的呼唤……经典爱情更是崔莺莺与张生冲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的禁锢,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抗争。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王实甫《西厢记》选段《长亭送别》,去欣赏崔莺莺与张生的经典爱情故事。
请根据图中已有文字内容,概述文章要点,在①②处填出相应文字,初步感知文章。
答案①长亭饯别②写别后之痛微任务活动一把握女主人公崔莺莺细腻微妙的心理,欣赏分析其形象1.本文中莺莺的心理有怎样的起伏变化?作者又是如何细腻而生动地表现出来的?请分析讨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是莺莺与张生临别时的关键句。
此时,莺莺心中自然是“烦恼”的,可是,为什么要说成是“遍人间”的烦恼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莺莺深爱张生,母亲却硬要张生考取功名才同意;莺莺内心有所反抗,但在母亲面前又不能明目张胆地表现出来。
而张生在表现自己对考取功名的信心时,又流露出类似狂妄的意味,更使得莺莺很不放心。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期中必刷常考题之默写一.默写(共15小题)1.(2021秋•浦江县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
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
《<老子>四章》中写道“,”。
(2)《<论语>十二章》中,指出“质”与“文”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3)《五石之瓠》中,惠子描述大葫芦装上水后状态的句子是“”,描述大葫芦剖成瓢后状态的句子是“”。
(4)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恕”,并阐述为:,。
2.(2021春•湖州月考)补写下列《论语》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子曰:“为政以德,,。
”(2)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子曰:“志士仁人,,。
”(4)子曰:“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
”3.(2020春•金东区校级月考)名句默写。
(1)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2)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则尽其天年,。
(3),抱布贸丝。
,来即我谋。
(4)大行不顾细谨,,如今人,我为鱼肉。
(5),不仁;失其所与,。
4.(2018秋•绍兴期末)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西当太白有鸟道,。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蜀道难》)(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
(《廉颇蔺相如列传》)(3)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长亭送别》)(4)“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
”(《论语•颜渊》)(5),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5.(2021春•浙江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弟子们各言志向,孔子哂笑子路是因为“,。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浴乎沂,,。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问志时,采用温和自谦的话“,”为弟子们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环境。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阅读练习一、阅读下文,完成1~2题。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1.“今日送张生赴京”,交代事情的缘起,“安排下筵席”,给人以的气氛;而“旦、末、红”上场,却带来了的气息。
气氛由到,形成了巨大的,激起了读者的欣赏兴趣。
解析:考查对文段的整体理解。
答案:喜庆悲切喜悲反差2.“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中的“悲欢聚散”是偏义复词,偏重在什么词语上?这为本折戏奠定了怎样的基调?解析:考查词义理解。
依剧情可知。
答案:悲;散。
悲凉。
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碧云天,黄花地”化用了《》中的词句。
解析:考查文学常识。
由文字注释可知。
答案:范仲淹苏幕遮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抓住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集中渲染了的气氛。
生动地衬托出莺莺的之情。
解析:考查对曲句的理解。
答案:深秋寥落萧瑟、悲凉离人伤感3.最后两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形象传神地展示了莺莺内心曲折而深沉的之情,感人至深。
解析:考查修辞方法。
设问、夸张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心情的,此时当是“悲愁”。
答案:设问、夸张悲愁三、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
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1.莺莺的叮咛,主要针对前文崔母说的“驳落呵,休来见我”,而表达了对张生的和对母亲的果断。
解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学生版)1.(2021全国乙卷)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4宁夏一模)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以叶落纷纷生发悲秋之意,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则由明月触发思念故国之情。
3.(2024西藏拉萨二模)李煜在《虞美人》中用“?”两句,把愁怨具体化,不仅写出愁怨之多,还突出了它时间上的连绵不绝,有力度,有深度。
4.(2024四川成都三模)李煜在《虞美人》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赋予美好事物以浓烈的主观色彩,希望它们早点结束,以免反添其愁。
5.(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4月教学质测)欧阳修的“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以相思之苦写物是人非之意,而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猜想之词写物是人非之感。
6.(2024届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三模)在《虞美人》中,一个“又”将作者年年受尽思念故国的无奈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外,“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8.(2024四川德阳二模)李煜《虞美人》中写遥忆金陵宫廷,慨叹物是人非,充满无限怅恨的两句是:“,。
”9.“东风”常带来春天的信息,是美好的,然而在李煜的笔下,“东风”成了他痛苦的根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24山西运城一模)古人常从不同的角度写“愁”的情绪,例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愁怨的长度,而李煜在《虞美人》中用“?”两句,把愁怨比喻为春水,不仅写出愁怨的长度,还突出了它时间上的连绵不绝,有力度还有深度。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2024学年语文高三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
那么,请看济南吧。
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
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
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
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
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
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 忽然又温暖一会儿。
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
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
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 ①。
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
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看山顶上那个塔!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比拟、比喻、夸张B.比拟、比喻、排比C.对偶、借代、排比D.对偶、借代、夸张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
”从语义、表达效果上看分析不当的是()A.改后每个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小句,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
B.改后表达出了感知过程,层次感、颜色变化流动更加明显了。
长亭送别【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元杂剧的相关常识(特点与成就)2.了解有关王实甫、《西厢记》的文学常识3.把握剧情,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4.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
方法与过程:自读课文,完成自学导案;讨论交流,赏析人物、语言、手法;欣赏视频,加深体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教学重难点】把握、鉴赏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ppt、视频【课时安排】三课时【自学导案】1、自读课文,给下列字词注音。
玉骢( )迍迍()金钏()靥儿()揾()挣揣()谂知( )玉醅()白泠泠()罗帏()青鸾()2、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核心人物是谁?3、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情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元杂剧的有关知识;了解《西厢记》以及作者王实甫;通读全文,初步感知“长亭送别”的相关情节.一、导入有一部戏曲演了几百年仍长盛不衰,剧中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至今读来仍让后人柔肠百转,难以释怀,这就是王实甫的《西厢记》。
二、元杂剧的有关知识1.元曲:散曲和杂剧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3.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一本四折(“折”类似“幕”,限用同一种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一个完整的故事。
(《长亭送别》五本二十一折)4.剧的角色:末(男主角)旦(女主角)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有特异之处的人,如张飞、李逵等。
)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次要男角)5.剧本的构成:唱(演唱)、科(动作或表情)、白(说白)三、《西厢记》和王实甫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
大都(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
所作杂剧14种,现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西厢记》源于唐元稹《莺莺传》。
写唐贞元中,书生张珙游于蒲州,寄宿普救寺。
《长亭送别》能力训练一、阅读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2、[叨叨令]一曲,将\'车、马,被、枕,衫、袖,书、信\'这些常用词带上\'儿\'字,加上一些叠音形容词,如熬熬煎煎、昏昏沉沉之类,用排比句巧妙组合衔接,并间以反复的感叹,造成怎样的艺术效果?3、[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4、幺篇] “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纳了什么手法?与我们学过的哪一诗句所表情达意的手法相同?5、[幺篇]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6、[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7、[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说明了怎样的意思?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6分)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际。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
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高二语文考试复习《长亭送别》同步练习及答案高一语文教学是高三复习的基础,唯有夯实阅读积累之基础方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语文考试复习《长亭送别》同步练习及答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考试复习《长亭送别》同步练习1.字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筵席( ) ②斜晖( ) ③玉骢( )④迍迍( ) ⑤金钏( ) ⑥笑靥( )⑦揾泪( ) ⑧余荫( ) ⑨谂知( )⑩罗帏( ) 口占( ) 谨赓( )痴情( ) 弃掷( ) 香衾( )(2)给多音字注音①②③ ④⑤ ⑥2.辨形组词(1)谂 /稔 /捻(2)醅 /掊 /涪(3)倩 /腈(4)宵 /霄3.词语释义(1)胸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劳燕分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凄凄惶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蜗角虚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蝇头微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举案齐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名句填空(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2)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________。
柳丝长玉骢难系,______________。
自我小测我夯基我达标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玉骢.(zōng)蹙.眉(cù)弃掷.(zhì)衰柳长堤.(dī)B.笑靥.(yàn)谂.知(shěn)玉醅.(pēi)衰草萋.迷(qī)C.须臾.(yú)憔.悴(qiáo)霎.时(shà)淡烟暮霭.(ǎi)D.栖.迟(xī)泠.泠(líng)揾.做(wèn)谨赓.一绝(gēng)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2)却.告了相思回避()(3)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4)推.整素罗衣()(5)一递.一声长吁气()(6)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7)谨赓.一绝()(8)顺时自保揣.身体()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古时进食用的矮脚木盘)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相聚相守)B.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前)趁.程途节饮食(赶)C.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和着)寻思起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D.一递.一声长吁气(交替)再休似此处栖迟..(留恋)4.下列对有关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案齐眉”用的是孟光的典故。
传说,东汉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上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高举至眉前以示恭敬。
后人用来形容夫妻相敬。
B.“望夫石”,是一个古代神话,传说有一个妇人天天到山上望夫归来,后来竟变成了石头。
后人用望夫石来比喻妻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
C.“红泪”一典出自王嘉《拾遗记》,传说薛灵芸选入宫时与父母相别,以玉壶承泪,壶映出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后人遂称女子之泪为“红泪”。
D.“伯劳东去燕西飞”,语出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后人常用“劳燕分飞”比喻兄弟姐妹离散。
5.名句名段及文学常识填空。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长亭送别西厢花下,朗月当头,浪子张生揭竿而起,吹起了向古典爱情进攻的号角。
张生和莺莺在经历了佛殿相遇、一见钟情、月下吟诗、互通歌曲之后,发展到传书递简、跳墙赴约,直至西厢幽会、两情缱绻,最后长亭送别、海誓山盟……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比山高,比海深,比无边的芳草更加无边无际的离愁别恨,触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
美字体赏美文简洁世界上,许多事物之所以美,大都起因于简洁。
一丛兰草,数竿修竹,几叶芭蕉,有时要比一片茂密的丛林更富情趣。
街头闹市风情万种。
然而,三两位老人,一盘茴香豆,几块豆腐干,浅酌低谈的小影,及饮罢在夕阳下挑着鸟笼各自归去的背影,却比那些热烈亮丽的场面更具诗情。
生活中,幸福的人家很多。
然而,那些拥有一个简朴的家,拥有一个自己能爱又爱自己的妻子,拥有一两个称得起朋友的人,他们的幸福却更显平实久远。
大千世界,愈美的事物愈接近简洁。
真诚是美的,是因为它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没有什么弯子。
粗茶淡饭最养人,是因为它没有大鱼大肉繁琐的烹炸蒸烤。
大丈夫伟岸正直,令人仰慕,也是因为他拿得起、放得下,没有鸡毛蒜皮,没有缠绵悱恻。
简洁的爱情之所以能天长地久,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情,没有载不动的愁,没有多余的纠葛和解不开的结。
简洁就是这样,不耀眼,但让人心动。
有人认为,简洁是大浪淘沙后在生活的海岸上留下的一份从容和宁静,是踏破铁鞋后心灵深处觅到的一种悟性和智慧,它们代表着成熟和深度,代表着超凡和大器。
生活简洁的人,才能找到心灵深处那最真实的轻松和自由;也只有生活简洁的人,才最容易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1)《长亭送别》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作者王实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才斑斓的元曲语汇。
《西厢记》主要通过穷书生张生和相国家的小姐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表达了提倡婚姻自由和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期中必刷常考题之默写一.默写(共15小题)1.(2023•北仑区校级开学)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写乐声使得“江娥啼竹素女愁”,通过侧面描写将音乐具象化。
与此相似,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客人哀怨的洞箫声能“,”。
(2)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对偶和比喻表达自己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
(3)《劝学》中以“行路”为喻,反面论证,表达与“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相似道理的句子是“,”。
2.(2020秋•杭州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态度。
②杜甫《登高》中“,”两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高度概括了诗人颠沛流离的一生,沉郁顿挫。
③《赤壁赋》中,苏轼认为,造化所为,非吾所有,不可强求,“,”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可以尽情享用。
3.(2021•浙江开学)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子曰:“志士仁人,,。
”(《论语》)(2)谨庠序之教,,。
(《孟子》)(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王勃《滕王阁序》)(4),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5)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林逋《山园小梅》)4.(2021春•温州期末)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风急天高猿啸哀,。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2)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3),,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5),靡有朝矣。
,至于暴矣。
(《诗经•氓》)5.(2021春•金华期末)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颜回喟然叹曰:“,。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2),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3)碧云天,,西风紧,北雁南飞。
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节选部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鉴赏莺莺的艺术形象。
3.体会生动优美的语言风格。
作家作品简历: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元代前期杂剧作家,生卒年不详。
他的作品大都以青年女子向封建礼教作斗争为题材,曲词优美,抒情性强。
共创作杂剧14种,现存《丽春堂》《破窑记》和《西厢记》3种。
代表作:《西厢记》。
课文背景:本文选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本折前,莺莺冲破了封建阻力,已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妇,老夫人也被迫承认了既成事实,但老夫人又以崔家三世不招白衣女婿为由,逼迫张生于成婚次日启程赴京应试。
本折就是写莺莺送行时的感受。
字词广场★字音识记筵.席(yán)玉骢.(cōng)迍.迍(tún)金钏.(chuàn)靥.儿(yè)揾.作(wèn)谂.知(shěn)玉醅.(pēi)白泠.泠(líng)赓.(gēng)绣衾.(qīn)禾黍.(shǔ)★字形辨析★词义辨析凄惶·凄迷两个词都有“凄凉悲伤”的意思。
凄惶,悲伤不安的样子,多指人;凄迷,凄凉而模糊,多指景。
※是的,她的画真是太大气干净了,她的教养、她的人生全在里面,是过滤了命运的凄.惶.之后留下的爱与美的情怀。
※烟雨朦胧季节,冒雨游山,虽不能识山之真貌,但在凄迷..烟雨中赏道家之仙景,沾仙家之灵气,期望能给新的一年带来新的进步吧。
厮守·相守两个词都有“守在一起”的意思。
厮守,多指亲人,尤其是恋人,感情色彩比较浓厚;相守,所指的范围则比较广,感情上趋于中性。
※爱情是朵朴素的花,自然、纯洁、美丽,夫妻能够长相厮守..,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在岳麓区望岳街道谷峰村,一棵同根长出多根树干的“孪生”桂花树,却已默默相守..至少超过200年了。
★熟语积累举案齐眉:指东汉梁鸿与妻子孟光相爱相敬,每次吃饭时孟光总要把盛饭菜的盘子高举至眉前递给丈夫,表示敬重。
※现实中的爱情往往没有那么多跌宕起伏、百转千折,平平淡淡的日子里透露着男女双方举案齐眉....、相濡以沫的真情。
高中语文第3课长亭送别试题 2019.091,读下面两首元曲《惜别》,完成后面的问题。
[双调]清江引(贯云石)惜别其一玉人泣别声渐杳,无语伤怀抱。
寂寞武陵源①,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春去了。
其二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②。
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
注释:①武陵源:指桃花源。
②真传示:真消息。
(1)比较长亭上崔张的送别和“其一”中的泣别,二者气氛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的陈述,符合原曲“寂寞武陵源”意思的一项是()A.此一别当避入桃花源,从此与世隔绝,孤寂地在相思中走完余生。
B.此一别纵然是进入桃花源胜境也了无情趣,因为桃花、春雨、芳草,都已被心上人带去了。
C.此一别就是在桃花源也全无生趣,因为桃花、春雨、芳草的春意都被心上人带走了。
D.此一别孤独的心即使逃进桃花源,也难耐风吹桃花、雨打芳草春意逝去的触景伤情。
(3)下面各句,在表达感情深厚上与“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所用艺术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久正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B.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C.伯劳东去燕丁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D.遍人问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4)下面对两首《惜别》的说法,不符合原作的一项是()A.两首曲都是以男主人公角度写离情别恨的作品。
B.想像和夸张在两首曲中感情表达上都起了很大作用。
C.“其一”中寂寞的荒郊,扰人的细雨同构成了一个冷清的环境,为想像和抒情作了准备。
D.“其二”连用两个否定句为自己辩白,“修书”是想念,“才思”是思念,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2,赏析下面这首元曲,并做后面的题。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①。
望西都②,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注释:①山河表里潼关路:黄河为表(在潼关外),华山为里(在潼关内),中间是通往潼关的道路。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为历史上军事要塞。
②西都:即长安,位于潼关以西。
曾有两周、秦、西汉至隋、唐等十个王朝在此建都。
汉代以长安(今陕西省长安市)为西都,也叫西京。
(1)对这首元曲的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峰峦如聚”中一个“聚”字,不仅形象化地写出“峰峦”的众多,而且赋予众多的峰峦以生命和意志,从而表现出它们向潼关聚集的动势。
B.“波涛如怒”中一个“怒”字,不仅概括了黄河波翻浪涌、奔腾咆哮的气势,而且赋予它们以生命和感情。
C.“意踌躇”一句是作者对自己此时心情的总概括:思绪万千,沉郁不安,忧伤悲愤。
D.“伤心秦汉经行处”中的“经行处”,是作者经过的地方。
(2)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山,第二句写河,都没有点明是什么地方。
第三句“山河表里潼关路”,便总括山河,归到“潼关”。
这些都涂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B.“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这是作者直写主观感受,是全曲的点题之词。
C.结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虽然真实地揭露了残酷的历史现实,但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一种无力的呻吟。
D.这首小令遣词精辟,形象鲜明,于激烈的抒情色彩中迸发出先进思想的光辉,在元散曲,乃至整个古典诗歌中,都是难得的优秀作品。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谂知(niǎn)暮霭(ǎi)胸臆(yi)B.泠泠(léng)相偎(wēi)栖迟(qī)C.赓续(gēng)玉醅(bèi)揾做(wèn) D.萧瑟(sè)憔悴(cu ì)顷刻(qǐng)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B. 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
C.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D.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端饭的盘子)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相守)B.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前)趁路程节饮食(赶)C.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和着)寻思起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D.一递一气长吁气(交替)再休似此处栖迟(留恋)6,对[ 耍孩儿] 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琶琵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7,[四煞] 一曲:\'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段曲文,多处化引了古诗文语句,下列不属此列的一项是()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马致远《天净沙》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柳永《雨霖铃》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该句写的是亡国之痛,不是离别之愁。
)8,下列对[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夕阳\'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极深。
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留恋美景显然不当。
)9,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弃掷斜晖挺身举案齐眉B、揩拭青霄狼藉蝇头微利C、暮蔼蜗角胸臆萧瑟凄冷D、厮守把盏扶持喁喁私语10,红娘问莺莺:“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莺莺无心打扮的原因是()A、“你哪知我的心里啊!”-你不懂我的心。
B、“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同人不熬熬煎煎的气。
”-眼前车马忙碌,分明离别在即,别情沉重。
C、“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素昏昏沉沉的睡。
”-被老夫人如此逼迫,弄得头昏脑胀。
D、“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想到离别后惟一可作慰藉的只能是鱼雁传书,就心痛欲碎。
11,对《长亭送别》中《端正好》一段戏文,分析不当的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A、前四句,写秋天、秋地、秋风、秋雁,天碧、地黄,风紧、雁飞,有声有色,动静相间;既是写秋天的实景,又暗含着离人的伤感。
B、这首曲词的前四句,由范仲淹《苏幕遮》一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四句演化而来,同为离别渲染气氛。
C、最后是个设问句,先暗中点明离别的具体时间“晓”,然后借景抒情,一问一答,是离人的泪染红了遍野的霜林,读来催人泪下。
D、整首曲词,借对秋景的描写,构成萧瑟凄凉的氛围,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相融合,景语境语不可复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12,[滚绣球]一曲中有“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两句,金圣叹赞其为真正妙文,下面的解释哪个是错误的()A、张生骑马在前,莺莺坐车在后,莺莺要马儿慢慢地走,车儿快快的跟上,好让自己同张生更靠近些,也能有更多一点的时间呆在一起。
B、莺莺看见马儿慢慢地走,车儿快快地随这种情景,勾起了内心的离别之情,正是情因景生,借景抒情。
C、这两句是紧扣莺莺惜别的心理进行描绘的,刻画出莺莺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的生动形象。
D、“马儿慢慢的行,车儿快快的随”是景,而实际抒发的却是莺莺的那种不忍遽别的,虽一时半刻的厮守也不肯放弃的惜别深情,真可谓是情景交融,剖析入微。
13,《长亭送别》这折戏的矛盾焦点是()A、张生急切上京应试,莺莺舍不得他离去。
B、老夫人催着张生上路,莺莺对老夫的催促不满。
C、张生下决心“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莺莺怕他得中后“停妻再娶妻”。
D、老夫人看重门第、功名、莺莺看重爱情、婚姻。
14,“四周山色中,一鞭残照里”中的“一鞭”指的是()A、夕阳一抹。
B、远看,四围之山成一线。
C、张生于烟霭残照中扬鞭远去D、残照中的一条古道。
15,下面的句子,体现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的一项是()A、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B、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C、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D、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
16,下列对课文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全折可以分为四部分,它们分别是写赴长亭路上的场面、长亭饯别的场面、临别叮嘱的场面和分手后的场面。
B、这一折戏,有头有尾,有一相相对完整的故事,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C、莺莺是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这主要表现在她珍视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但她在离别时痛苦和怨恨之情,却主要限于“儿女情长”。
D、张生在爱情方面和莺莺是一样的真挚,但在对待功名方面,却也还有些许留恋,这就使得莺莺对二人的前途有着深深的忧虑。
17,下列各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筵席煎熬栖惶亲眷 B.蹙眉携手顷刻厮守C.狼籍淋漓解剖讫今 D.罗帏青鸾暮蔼胸臆18,选择使用最恰当的一组词语填空()(1)虽然眼底人千里,且__生前酒一杯。
(2)恨不倩疏林____住斜晖。
(3)遥望见十里长亭,___了玉肌。
(4)晓来谁____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A.干留瘦染 B.尽挂减染 C.饮留消点 D.尽挂消点19,选择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莺莺在长亭送别张生,真是黯然销魂。
B.白马将军的确救下莺莺,使崔相国一家终于破镜重圆。
C.莺莺有心与张生举案齐眉,怎奈老夫人从中作梗。
D.莺莺对感情是执着的,她害怕这一别从此劳燕分飞。
20,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合理的一项()(1)晓来谁染霜林醉? (2)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3)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4)泪流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A.(1)反问(2)夸张(3)借代(4)对偶B.(1)比拟(2)对比(3)借喻(4)对偶C.(1)比拟(2)对偶(3)借喻(4)夸张D.(1)比喻(2)对偶(3)借代(4)夸张试题答案1, (1)《长亭送别》中崔张之间似有千言万语诉不尽,道不完,特别是莺莺用多段唱词和道白表达了对张生的爱恋、叮嘱、担忧和期盼,展示了内心的痛苦和思虑,人物心理和性格行到充分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