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鉴赏
- 格式:docx
- 大小:21.92 KB
- 文档页数:7
白居易诗歌鉴赏5篇著名白居易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
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白居易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村夜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村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
前两句写村夜秋色的浓重,后两句描绘出乡村之夜的美景。
诗人通过秋夜的凄清,透露了孤独寂寞的心情。
暮江吟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大约是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
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是》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秋雨夜眠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秋雨夜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此诗抓住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形象。
前半部分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情况刻画他的性格,后半部分进一步描绘老翁睡醒之后的情况。
白居易《长相思》唐诗赏析白居易《长相思》唐诗赏析原文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明月人倚楼。
赏析“长相思”为词牌名,但本词内容与此密切相关。
词分上下两阕,格律和字数一样。
每阕四句,押平声韵。
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
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
下阕直接抒写情怀,因所思之人没有回来,只得在这月明之夜,独倚高楼。
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
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心弦。
【鉴赏】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有一个问题看似琐碎,实际却往往影响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是否正确,即抒情主人公是谁的问题。
与此相关者还有一个问题,即作者本人与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是二,也值得研究。
这一类问题历代诗词中都明显存在,有时往往很难判断。
譬如托名李白写《菩萨蛮》和《忆秦娥》,就一直存在着分歧意见,词中主人翁究竟是游子还是思妇,至今还是有待讨论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分析一首诗或词时,首先把作品中抒情主人公分清是男是女,是游子还是思妇,是行者还是居者,看来确是十分必要的。
白居易的这首《长相思》,在抒情主人翁的问题上也很值得推敲。
我们认为,词的作者是白居易,这无庸置疑(有人认为此词非白作,我看无太大说服力,姑不讨论);而词中主人公的口吻乃是作为女性殷切企盼远人归来,这也一览可知。
那么,对这首词究应怎样理解呢?我以为,这首词应当是白居易在江南为官时思念洛阳之作。
具体写作年代虽不能详,但主题思想原很明确。
不过作者没有用直接的表现手法来抒写自己的怀乡之感,却假托闺情,对久客江南迟迟不归的游子无比思念,翻转过来说只有所思之人回到家乡,心中才能无恨。
白居易诗三首赏析白居易简介白居易: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土。
祖籍太原。
至曾祖白温移居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东北)。
祖父白鍠、父白季庚都是明经出身,宦游各地,做过县令、州别驾一类小官。
白鍠长于五言诗,有诗集传世;白季庚为官清廉,多有政绩。
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属河南省)。
母陈夫人粗通诗书,"亲执诗书,昼夜教导"。
白居易和弟弟白行简、从祖弟白敏中都及进士第。
白居易的幼年是跟随父亲在中原一带度过的,正遇上叛军作乱,十一、二岁以后避居越中。
十六岁北返长安,曾以诗文投谒当时名土顾况,很受赞扬。
大约十七、八岁时,就写出《赋得古原草送别》那样的名篇。
二十九岁在长安进士及第,三十岁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试,及第后授周至(今陕西)县尉。
在那里写了《长恨歌》和《观刈麦》等名作。
三十六岁入朝为翰林学士,拜左拾遗。
这一时期,他意气风发,赋诗撰文,上书献策,积极参与朝廷的政治活动。
《新乐府》五十首和十首《秦中吟》中的某些诗篇作于此时。
他积极参与朝政,直言不讳,得罪了一些权贵。
元和十年(815),他44岁时被贬为江州司马。
次年秋写出了著名的《琵琶行》。
以后又相继出任忠州(四川)、杭州刺史。
长庆四年(824),他被授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洛阳,这年冬天,自己编定了《白氏长庆集》五十卷,凡2191首作品(诗与文),并制序。
敬宗宝历元年(825),54岁的白居易被任命为苏州刺史。
此时他体弱多病,遂告假休官,56岁回到洛阳。
此后虽一度入朝作秘书监(官职较高,但只管理国家图书),但他一因年老多病,二因当时牛、李党争激烈,他不愿介入,就请求退休,终于在大和三年(829)以太子宾客(闲官)分司东都,回到洛阳。
七十一岁以刑部尚书致仕。
七十五岁病逝于洛阳,追赠尚书左仆射。
白居易生前多次编集自己的诗文。
会昌五年(845),即他逝世前一年,他作《白氏长庆集序》云:"白氏前集《长庆集》五十卷,元微之为序;后集二十卷,自为序;今又续后集五卷,自为记。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古诗赏析优秀4篇篇一: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古诗赏析篇一《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者背景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
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
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注词释义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草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定远游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古诗今译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
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二: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名句赏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赏析: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他历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
诗魔白居易的诗和赏析白居易的诗和赏析1琵琶行并序/ 琵琶引白居易?〔唐代〕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六幺一作: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暂歇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服一作:伏)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银篦一作:云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长恨歌唐代: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花开日一作:花开夜;南内一作:南苑)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古代诗歌鉴赏白居易的诗歌艺术特点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其诗歌创作长期以来备受赞誉。
他的诗歌作品多种多样,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爱情、自然、社会以及心灵等主题的作品。
白居易的诗歌艺术特点几乎无人不知,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有所特色,而且在内容和语言方面也有独特之处。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白居易的诗歌艺术特点。
首先,白居易的诗歌作品具有优美流畅的音韵和押韵手法。
白居易擅长运用平仄、押韵等技巧来塑造诗歌的节奏感以及美感。
他善于运用叠韵的手法,通过重复某个相同音节或韵脚来提升整体的韵律美,使诗歌的语言更加优美动听。
例如他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运用了叠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白居易的诗歌表达情感真挚。
他总能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感受。
他的作品多情动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
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更有对个人情感的表达。
通过辞章华丽的句子和深沉的情感,白居易的诗歌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再次,白居易的诗歌内容广泛而丰富。
他的作品涵盖了各个方面的主题,既有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作品,也有对具体人物和事件的描写。
他的作品既有儿女情长的抒发,也有对社会现实的犀利剖析。
他善于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描写,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琼台弄玉筝,何当共剪窗”,这句话直接反映了个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最后,白居易的诗歌语言清新简洁,朴实自然。
他注重语言的表达,并且以言简意赅为原则。
他的诗歌语言直接,没有繁琐的修饰,却流露出深藏的情感。
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风格,白居易使诗歌更加贴近读者,引发共鸣。
白居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诗歌作品与他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浑然一体,更是对唐代文学的宝贵贡献。
他的诗歌艺术特点不仅在唐代,甚至在后来的历史时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白居易的诗歌艺术特点的分析,我们更能欣赏和理解他的作品,更好地品味古代诗歌的魅力。
白居易买花诗歌鉴赏白居易的《买花》是一首流传甚广的著名诗作,通过对花卉购买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美的热爱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下面是这首诗的赏析:诗词的整体意境《买花》一诗开篇就有“朝代更替,风俗变迁”之句,表现了时光流转、变化无常的历史进程。
而后面的“浅斟低唱,深情化蝶”等词句则勾勒了一幅雅致的画面,展现出一种含蓄的情感和人间美好的一面。
这首诗通过一对对比的形象,表现出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审美情趣。
如何欣赏诗词首先要读懂诗词的字面意思,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比如隐喻、比喻、拟人等手法。
然后通过诗歌中的形象描写、情感表述等方面,体验诗人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对诗歌的欣赏,还可以从中得到对生活、世界的启迪。
诗句分析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这一句描绘了江南的风景美丽,但诗人已经对这一夸赞变得有些厌倦。
可以说这是诗人对于日常生活美好而又常见的事物的情感体验和感叹,也有一定的情感亲近感。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两句是对江南自然风景的生动描绘,表现出江南的景色美丽,抓住了东方美学的精髓。
首句所用的“红胜火”比喻,描绘出太阳升起照射下的江花的艳丽美丽。
后句则借用了“蓝如”之类的比喻,表达出春天江水的清澈多姿。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两句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秋季晚上的月色和露珠。
首句暗示了中秋佳节已过,人们值得同情,触动了人们的感情。
后句中用了“似”这一修辞手法,巧妙地表现出诗人对于月色和露珠的情感评价。
4.白露未晞宁知道,鲜花了却催人老。
这两句描写了鲜花的短暂,暗示生命的短暂。
其中的状貌修辞“白露未晞”请意读者注意,表达的是早晨露珠还未干的意像。
下句则运用了反讽,可怜鲜花既然如此美丽,可又过于短暂,意味着人生百态的无常和缺憾。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两句表现出诗人的人生观和对美的崇拜。
春天的美好景色,蔚为大观,而那一枝只垂在墙壁上的红杏,则体现出诗人对于美好、新鲜事物的向往。
寒食野望吟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赏析: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
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
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描写了扫墓情形。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
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早冬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观游鱼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赏析:《观游鱼》是一首七言绝句。
写诗人池畔观鱼,有儿童在垂钩钓鱼,有感而发。
这两句是说,爱鱼之心人各有异,我爱鱼给鱼施食,盼他长大;你却垂钩钓鱼,为图己乐。
两种心情是何等不同啊?即景写情,对比强烈,极易发人深思,从中引出各种“心各异”的情状和道理来。
说明诗人很伤感。
于平淡中见新奇,韵味悠长。
遗爱寺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赏析:遗爱寺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短诗,诗以“石”“溪”“花”“鸟语”“泉声”的点染,勾勒出遗爱寺令人神往的风景,通过“弄”“寻”“行”等动作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赏析:这是一首女子抱怨丈夫久出不归和自诉深情的小诗。
健康活泼,笔墨简洁,塑造了一个大胆而深情的女子形象,富有民歌气息。
全诗都是一个多情女子的独白。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了?”是一个假设的问句。
女主人郁闷已久,爱情炽烈,对着江潮、海水发泄自己的不满。
而此处“何似君情与妾心?”却反过来责备它们为什么不像,似乎江潮、海水本来是像“君情与妾心”的,现在不像了。
白居易《咏竹》全诗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白居易《咏竹》全诗赏析白居易《咏竹》全诗赏析《咏竹》是唐朝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咏竹诗。
白居易的诗词代表作5篇鉴赏翻译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白居易的诗词代表作,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钱塘湖春行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古诗简介《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早春的西湖极有特色,读后会同诗人一样,爱上这湖光山色。
822年(长庆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825年(宝历元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钱塘湖即西湖。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思想感情。
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
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
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
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十分自然。
翻译/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水初涨,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上栖息,谁家新飞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是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观刈麦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行人吃语】一、刖≡i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赞叹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形容美色“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他留.卜传说“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他书写农忙“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他同情百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他说尽沧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他的诗老妇能吟,童子会唱。
在他离世以后,皇帝写诗悼念他“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是谁?他就是有着“诗魔”和“诗王”之称的白居易。
他的诗取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浅近、通俗易懂,风格淡泊悠远,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宋朝大文豪苏轼也是白居易的粉丝。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大唐最著名的诗人白居易,去领略他创作的两首词作《望江南》的魅力!二、鉴赏《望江南》这两首词大约写作于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此时的白居易已经六十四岁,退居洛阳,回忆青年时期的江南漫游,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在这里,我们只对前两首作赏读。
第一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开头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只用“江南好”三字缓缓道出。
江南好在哪里?我们如何得知?接下来诗人不疾不徐说来:“风景旧曾谙。
”“谙”,熟悉的意思。
“曾谙”,曾经熟悉。
“旧曾谙”,先前曾经很熟悉。
诗人有绝对的发言权。
年年岁岁,朝朝暮暮,来来往往,打从那片江南走过,风景便永远驻足在诗人的心头。
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再度回忆起江南的种种过往,只一个“好”字概括!诗人对江南深厚而诚挚的思念,以平淡无奇的语气缓缓道出,却透露着非凡而动人的力量。
这便是典型的语浅情长!江南好,你走过,你熟悉过,你喜欢,但你总要给别人说出江南究竟好在哪里?而偌大的一个江南,风景又从何描绘呢?诗人的妙笔停在“江南”的“江”上。
白居易《卖炭翁》古诗翻译及鉴赏《卖炭翁》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
《卖炭翁》的翻译及鉴赏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白居易《卖炭翁》古诗翻译及鉴赏,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卖炭翁》古诗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古诗翻译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注释⑴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⑵伐:砍伐。
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
⑶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⑷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⑸得:得到。
白居易《春题湖上》原文|翻译|鉴赏《春题湖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春景诗。
全诗不仅结构上曲折委婉,而且借景深化了诗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题湖上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春题湖上》原文唐代: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春题湖上》译文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
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
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
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
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春题湖上》鉴赏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
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
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
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
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诗的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则情景交融,物我划一。
首句鸟瞰西湖春日景色,谓其“似画图”。
作者以具有如此浓重感情色彩的字眼儿入诗,并非偶然。
在孩童时代,白居易曾立志要到杭州做官,心愿得酬,自然为之欣喜,其对杭州的深情于此可见一斑。
此诗不仅是白居易山水诗中的佳构,亦是历代描写西湖诗中的名篇之一。
“乱峰”以下三句,具体描绘如画之景∶群山环绕,参差不一,湖上水面平展;排排青松装点着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象一颗闪光的珍珠,这是多么诱人的美景呵!然而诗的旨趣并没有凝滞在范山模水的层面上,“碧毯”二句出人意表地把笔舌转到对农作物的体察上。
白居易《暮江吟》古诗赏析白居易《暮江吟》古诗赏析《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
这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居易《暮江吟》古诗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暮江吟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古诗简介《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大约是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
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翻译/译文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注释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②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③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④可怜:可爱。
⑤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⑥真珠:即珍珠。
⑦月似弓:峨眉月,其弯如弓。
句解段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这句诗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圆润而晶莹,像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译文及鉴赏《忆江南三首》是由白居易所创作的,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
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
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忆江南三首》,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忆江南三首》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忆江南三首》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
春天的时候,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江南的回忆,最让人容易想起的就是杭州:游走在天竺寺中寻找中秋盛开的桂花,登上郡亭枕卧其上,观赏起落的潮头。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容易想起苏州的吴宫。
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忆江南三首》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桂子,桂花。
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竹叶:酒名。
即竹叶青。
亦泛指美酒。
白居易的古诗鸟鉴赏
鸟一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一首七言绝句。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鸟古诗白居易译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鸟古诗原文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鸟古诗白居易译文
谁说这群小鸟生命微小,与所有生命一样都有血有肉。
劝你不要打枝头鸟,幼鸟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鸟回来。
鸟古诗白居易鉴赏: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发出劝戒之声,劝导人们爱惜鸟类,表现出白居易善良、仁爱之心。
白居易深受儒、道、佛影响,与儒者论理,与居士论道,与佛家论经。
如果说李白是世间精灵,随性而为;白居易就是入世苦行僧,兼济天下,仁义无边,又在知足中寻求解脱。
据说洛阳纸贵,据说长安居不易,白居易曾是高傲才子,后来与得道高僧相交,长期感其心理其情,白居易逐渐明白世间生灵都有同样生命,本没有贵贱之分。
一首简单易懂《鸟》,把鸟儿生命看得与人生命一样,人不可以为自己强,而任意决定小鸟生死。
如果说自然界定义是生灵皆平等,那么人类社会规则强化万物为三六九等。
白居易听高僧说,恶虽小不可为,善虽小必为。
他曾经以为生命不平等,终于转化为自然界万物平等。
此诗说是鸟,其实喻义着现实社会,皇家贵族性命高吗?贫穷百姓生命微乎?都是一样皮肉,都有母子情深,白居易希望社会充满爱和欢乐。
白居易《村夜》赏析白居易《村夜》赏析《村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
前两句写村夜秋色的浓重,后两句描绘出乡村之夜的美景。
诗人通过秋夜的凄清,透露了孤独寂寞的心情。
本次,我们就来深入的了解一下《村夜》这首诗吧。
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白居易诗鉴赏: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和平实流畅的语气画出一个平常的乡村之夜。
信手拈来,娓娓道来,却清新恬淡,诗意浓郁。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见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增添了秋夜的凄清。
行人绝迹,万籁俱寂,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
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瑟凄凉的景物中透·3578·《唐诗鉴赏大典》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从村庄转为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结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令人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他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孤寂清凉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诗人匠心独具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传达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是那么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
无怪乎《唐宋诗醇》称赞其“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拓展阅读】村夜注释⑴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
⑵苍苍:灰白色。
⑶切切:虫叫声。
⑷绝:绝迹。
⑸独:单独,一个人。
⑹野田:田野。
⑺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
村夜译文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
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白居易诗鉴赏 明朝钟惺《唐诗 归》云:“看古人轻快诗,当另察其精神静深处。
如微之‘秋依静处多’, 乐天‘清冷由木性’、‘恬淡随人心’、‘曲罢秋夜深’等句,元白本色几无寻 处矣。
然此乃元白诗所由出,与其所以可传之本也。
”——题记 白居易 是何许人也?白居易既是唐朝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 又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
有关白居易的具体生平事迹, 在 《旧唐书》 和 《新唐书》 中有详细记载。
后晋刘昫《旧唐书·元稹庞严附白居易弟行简敏中附》云:“白居易,字乐 天, 太原人。
”北宋欧阳修与宋祁 《新唐书·武李贾白》 云: “白居易, 字乐天, 其先盖太原人。
”我们由此可知白居易是今山西太原人, 然而到其曾祖父时迁居 陕西下邽,事实上是河南新郑生长人氏。
唐朝白居易生前官拜翰林学士和左赞善大夫, 并且素有“诗王”与“诗魔” 之称。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因而合称为“元白”;又因与诗 豪刘禹锡齐名,故而并称为“刘白”。
因为“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所 以“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稹卒又与刘禹锡齐名,号‘刘白’”。
唐代白居易在诗歌 创作上,不但题材广泛而形式多样,而且语言平易通俗便于传播。
白居易代 表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和《琵琶行 》等诗歌,并且著有诗文集《白氏长庆集》传世。
清朝彭定求在其 《御定全唐诗》 中作者“小传”里所云: “白居易, 字乐天, 下邽人。
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
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 校理。
寻召为翰林学士、 左拾遗、 拜赞善大夫。
以言事贬江州司马, 徙忠州刺史。
穆宗初,征为主客郎中、知制诰。
复乞外,历杭苏二州刺史。
文宗立,以秘书监 召,迁刑部侍郎。
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
开成初,起为同州 刺史不拜, 改太子少傅。
会昌初, 以刑部尚书致仕。
卒赠尚书右仆射, 谥曰‘文’。
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
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
与刘禹 锡酬咏,号‘刘白’。
《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
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这段文字是白居易基本情况的大概传略,从而为我们 了解白居易的生平事迹提供了依据。
清朝黄周星《唐诗快》云:“只恐‘此中’亦不能久驻,奈何?”唐朝诗魔 白居易,曾有一回游江西庐山大林寺,创作了一首纪游诗《大林寺桃花》,其整 首七言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 入此中来。
”白居易在初夏四月期间,来到江西庐山大林寺游玩,有感而发创作 了这首名诗。
大林寺位于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乃是中国佛教 著名胜地之一。
当四月时节的庐山山下,芳草已经殆尽时,然而却在大林寺中,遇见了一片 正盛开的桃花。
白居易由此触景生情,因为惜春而怨恨春去无情,所以原来是对 大地春天的错怪了。
实际上大地春景并没有归去,不过是转到大林寺里来了。
整 首诗将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 天真可爱而活灵活现, 写出了白居易触目所见的一 种亲身感受。
突出地展示了白居易发现的惊讶和意外的惊喜, 立意新颖而构思灵 巧,意境深邃而富于情趣,堪称为在唐代七言绝句中,不可多得的一首佳作。
这首七言绝句《大林寺桃花》,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四月,白居易此时 任江州司马,时年为四十六岁。
关于这首绝句的写作情况,白居易在其《游大林 寺序》里所云:“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 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 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 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 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 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 绝句云。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 。
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 程。
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
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 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 唐朝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 曾官拜秘书省校书郎, 官职一直升为左拾 遗,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了。
哪知在几年京官生涯里,由于直谏不讳而冒 犯了权贵,遭受到朝廷异己的排斥打击,于是被贬谪为一个虚职江州司马。
这时 白居易也创作了一首诗歌《琵琶行》,曾面对琵琶女发出了一种“同是天涯沦落 人”的沧桑感慨。
这一种沧桑的感慨,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在《大林寺桃花》的意 境中,使这首纪游诗染上了一种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云:“此诗亦以见诗人,所感有与常人不同者。
苏 轼《望江南》词有‘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之句,辛 弃疾《鹧鸪天》词亦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之句,皆与白氏此 诗用意相同,可以互参。
”在这首七言绝句《大林寺桃花》中,白居易不但用桃 花来代替抽象的春景, 将春景写得具体可感而形象美丽, 而且还将春景进行拟人
化描写,将春景写得好像真是有脚一样,从而达到了一种至高的艺术境界。
白居易把自然界的春景,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而活灵活现,假如白居 易没有对春景的无限留恋和热爱, 没有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 是无论如何都写不 出来这种美景来了。
白居易这首诗歌《大林寺桃花》的好处,不但正在于立意新 颖巧妙,构思灵巧而语意雅趣,而且启人神思又惹人喜爱,从而表达了白居易一 种心旷神怡的思想情怀。
清朝宋长白《柳亭诗话·春归春在》云:“白香山与元集虚十七人,游庐山 大林寺。
时已孟夏,见桃花盛开。
乃作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 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梅花尼子行脚归,有诗曰:‘着意寻 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笑捻梅花嗅,春花枝头已十分。
’二绝可谓得 禅机三昧矣。
”这一首七言诗歌《大林寺桃花》只有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好像 无任何深奥奇特的地方,只不过是将“山高地深,时节绝晚”和 “与平地聚落 不同”的景物时节,做了一番随便的描写与记述。
这首平淡自然的绝句《大林寺桃花》,却写得意境深邃而富于情趣。
第一二 句“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乃是写白居易登庐山时已经到了四月, 正值大地已经春光归去,芳华已经落尽的时节了。
然而不期在庐山大林寺里,可 看到了意想不到的春色, 却是一片盛开的美丽桃花。
我们由第三句“长恨春归无 觅处”可知,白居易在登临庐山以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有些恼怒 而失望了。
因而当这一片未料到的美丽春景,直入白居易的眼界时,可有一种令 人感到无比的惊异欣喜。
白居易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和恋春, 以至怨恨春去的无 情,从而将大自然的美丽春景,描写得莺歌燕舞了。
白居易这首诗歌《大林寺桃花》,唐宋时期先后遭到许多诗家的质疑批评, 既然是“人间四月芳菲尽”了, 何来“山寺桃花始盛开”呢?好像不太符合自然 界的具体规律, 后来经过宋朝学者沈括的实地考证, 具体证明了白居易诗中所描 写的景象准确无误。
宋朝沈括在其《梦溪笔谈·药议》里所云:“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 此殊未当。
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辩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
大 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
欲验之,但取芦菔、 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
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 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 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 者取花初敷时, 用实者成实时采, 皆不可限以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 天时有愆伏。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 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
始筀竹笋,有二月生 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 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
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
岭峤微 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 气之不同。
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牙;一丘之禾,是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
也。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宋朝沈括实地考证了在“人间四月芳菲尽”时, 为何还“山寺桃花始盛开” 呢?乃是因为“缘土气有早晚, 天时有愆伏”的差异所致, 所以才有“如平地三 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的景象出现,从而得出是“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 不同也”的结论力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