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新课程标准》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24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第一部分前言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
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三)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美术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1-9'FA'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1-9'FA'1.1)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1-9'FA'1.1.1)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
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1-9'FA'1.1.2)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完整word版)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
准
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简介
本文档将介绍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新课程标准将为小学生提供更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美术学习体验,以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和审美能力。
课程结构
新课程标准将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形象创造
2.色彩运用
3.素描基础
4.手工制作
5.美术鉴赏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美术,小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3.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和表现手段。
4.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5.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小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完成课内的美术作品,包括形象创作、色彩运用、素描基础和手工制作。
2.参与美术展览和比赛,展示自己的艺术成果。
3.学习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
4.学习艺术史和艺术家的故事,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
总结
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将为小学生提供更全面和富有趣味性的美术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和审美能力。
学生将通过
课内作品和参与各种艺术活动来展示自己的艺术成果,并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欣赏艺术,了解艺术史和不同艺术家的故事。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1.美术新课标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出发,将(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划分为(“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设计·应用”、“综合·探究”)4个学习领域。
2.美术新课标中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
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4.美术史是(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信息,阐述和评价。
5.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7.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8.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均衡,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9.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10.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11.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辩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12.体验:身临情境或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13.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14.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二、基本理念三、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内容说明二、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编写建议附录一、案例二、名词术语解释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初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二、基本理念(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三、设计思路(一)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二)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四)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四个学习领域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
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小学新版美术课程标准(完整Word版本)简介本文档介绍了小学新版美术课程的标准,旨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指导,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符合最新的要求。
目标- 提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美术教育-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内容1. 素描与画法- 掌握基本素描技巧- 熟悉不同画法的特点和应用- 运用素描和画法进行创作2. 彩色绘画- 学习颜色的基本理论和搭配- 掌握不同绘画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运用彩色绘画进行表现和创作3. 手工制作- 学习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 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 运用手工制作进行创作和设计4. 美术欣赏- 学习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 分析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和主题内容- 培养对艺术的感知和理解能力5. 传统文化-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学习传统绘画和工艺技法- 通过创作传统艺术作品,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教学方法- 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示范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开展小组合作创作评价方式- 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考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 通过作品展示和口头表达等方式进行评价总结小学新版美术课程标准旨在通过素描与画法、彩色绘画、手工制作、美术欣赏和传统文化等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应结合教学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Word:小学美术更新课程标准Word完整版:小学美术更新课程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小学美术更新课程标准的完整版Word文档。
以下是该文档的主要内容。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发展。
4. 培养学生的艺术技巧和表现能力。
课程内容1. 线条与造型- 研究不同类型的线条和造型表达。
- 掌握线条和造型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方法。
2. 色彩与光影- 研究基本的色彩理论和色彩搭配技巧。
- 探索光影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手法。
3. 素描与几何形体- 研究基本的素描技巧和几何形体的绘制方法。
- 运用素描和几何形体表现实物和抽象概念。
4. 绘画与创作- 研究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 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5. 剪纸与手工艺- 研究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 培养学生的手工艺能力和艺术创意。
6. 艺术鉴赏与评价- 研究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和评价标准。
-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示范展示绘画和手工艺制作的过程和技巧。
2.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绘画和手工艺制作的实践操作,加深理解和掌握技能。
3. 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艺术创作和合作研究。
4. 观摩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和交流。
5. 走进美术馆: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拓展视野和艺术知识。
评价方式1. 作品评价:评估学生的绘画和手工艺作品的创意性、表现力和技巧运用。
2. 口头评价:通过学生的艺术表达和艺术鉴赏能力,进行口头评价和讨论。
3. 学科评价: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进行综合评价,如与语文、科学等的结合。
结语本文档介绍了小学美术更新课程标准的完整版Word文档,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通过这一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将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理解能力,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艺术技巧和表现能力。
2024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word版文章标题:2024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Word版一、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学价值被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逐渐呈现出新的要求,即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创新精神、文化传承意识和全面发展的个体。
二、课程价值1、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审美判断力,提升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美术是一种视觉文化形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
美术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传承文化遗产,参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3、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美术创作需要敏锐的感知力和想象力,因此美术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
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通过实践性和创造性强的美术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美术课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美术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美术教育。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4、注重实践和创新:美术课程应注重实践和创新,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在创新中发展思维。
5、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发掘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和潜力。
四、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1、基础技能:学习基本的绘画技能,如素描、色彩、构图等。
通过实践,掌握基本的美术表现技巧。
2、历史文化:了解中国及世界美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探讨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艺术风格及其社会、文化影响。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第一部分前言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
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三)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2024前言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审美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制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2024。
本课程标准旨在指导高中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提高美术课程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理念1.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素养。
2.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美术兴趣。
3.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倡导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4. 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1. 了解美术基本原理和技法,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2. 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创新意识。
3. 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观念。
4. 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和美术素养,丰富人文底蕴。
5. 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课程结构1. 美术鉴赏: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建筑、摄影等艺术形式。
2. 美术创作:分为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四大类别。
3. 美术理论与批评:涉及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等内容。
4. 社会实践:包括参观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文化遗址等。
课程内容1. 美术鉴赏:欣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发展脉络。
2. 美术创作:学习绘画、雕塑、设计、工艺的基本技法,进行创作实践。
3. 美术理论与批评:学习美术史、美术理论,提高美术批评能力。
4. 社会实践:参与美术活动,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2. 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3. 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实践操作技能。
4. 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满足个性化需求。
评价方法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态度、兴趣、参与度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从技巧、创意、内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Word全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一、前言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美术教育质量,我们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本标准旨在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绘画、制作技能,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合作等方法,培养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形成积极的审美态度,增强对美术的爱好和信心,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较高的审美素养。
三、课程内容1. 造型·表现学生通过绘画、雕塑、设计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2. 设计·应用学生研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设计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生活品质。
3. 欣赏·评述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的历史和现状,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4. 综合·探索学生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实施建议1.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
2. 评价建议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又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评价、作品评价、学生自评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美术作品、图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五、附录附录一:课程标准框架附录二: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附录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示例六、参考文献[略]---以上为《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简要概述,具体内容请参考附件。
希望这份课程标准能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Word全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一、前言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二、课程目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 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和表现能力。
三、课程内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艺术基础知识:学生应该学习基本的绘画、雕塑、手工等艺术技巧和知识。
- 艺术创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 艺术欣赏:学生应该学会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培养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 艺术史知识:学生应该了解一些艺术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增加对艺术的历史感知。
四、教学方法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实践性:通过实际的艺术创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 合作性: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合作创作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探究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 多样性: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五、评价方法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方法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艺术创作、艺术表现、艺术欣赏等方面,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作品评价、表现评价、观察评价等。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进步,鼓励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六、总结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同时,家长和社会也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共同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1.美术新课标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出发,将(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划分为(“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设计·应用”、“综合·探究”)4个学习领域。
2.美术新课标中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
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4.美术史是(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信息,阐述和评价。
5.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7.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8.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均衡,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9.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10.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11.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辩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12.体验:身临情境或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13.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14.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在推素教育的程中,美教育碰到了空前的重,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到美教育在提高与完满人的素方面拥有独到的作用。
美程拥有人文性,是学校行美育的主要路子,十九年教育段全体学生必修的程,在施素教育的程中拥有不可以取代的作用。
以前的美程比关注美知和技术的培养,内容与形式都比一,根本上是摹,老在上面画什么,学生在下面就画什么,几十个孩子都画得一,大家也是用“像〞与“不像〞来价学生的作品,像就好,不像就差。
其可是行了造型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最重要的造性,在必然程度上走开了学生的生活,以激学生的学趣。
在的美程与以前的程比,它拥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学、展美涵养。
以学生展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美能力,促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他全面展确定优异的基。
因此,在的美教材了更基的,有利于学生展的美知和技术,并合了学的程和方法。
二、激学生学美的趣。
大家都知道,趣是学的力,因此,在的美程以活多的程内容和授课方式激学生的学趣,并使种趣化成长远的感情度。
在的程,每一册的内容都特其他丰富。
除了画,有使用各种资料行作的手工制作。
如,彩色、挂等的粘;旧资料的利用;橡皮泥、泥巴的、等的雕塑⋯⋯每一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多种表形式来作,比方? 的世界? 一,就可以用画、粘、捏橡皮泥等形式来表形的物体。
授课方式也多种多,大多采用孩子喜的游来授课,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堂也不限制于教室;孩子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教材中美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系在一起,知技术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
比方?多彩的拉花? 一,就是学生作出作品装自己、装教室。
三、培养新精神和解决的能力。
在的教材最大限度的开学生的造潜能,并重践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拥有将新念化详尽成就的能力。
通合学和研究学,引学生在详尽的情境中研究与,找到不同样知之的关,展合践能力,造性地解决。
四、以学生学活方式划分学域,加学活的合性和研究性。
在的美程,改了的学科知系统成立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学生素展的角度,依照美学活方式来划分学域。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前的美术课程比较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内容与形式都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临摹,老师在上面画什么,学生在下面就画什么,几十个孩子都画得一样,大家也总是用“像”与“不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像就好,不像就差。
其实这只是进行了造型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美术课程与以前的课程比较,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学习、发展美术素养。
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现在的美术教材选择了更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并结合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所以,现在的美术课程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现在的课程,每一册的内容都非常的丰富。
除了绘画,还有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的手工制作。
如,彩色纸、挂历纸等的粘贴;废旧材料的利用;橡皮泥、泥巴的、纸等的雕塑……每一课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多种表现形式来创作,比如《圆的世界》这一课,就可以用画、粘贴、捏橡皮泥等形式来表现圆形的物体。
教学方式也多种多样,大多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来教学,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也不局限于教室;孩子们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教材中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
比如《多彩的拉花》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创作出作品装饰自己、装饰教室。
美术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1-9'FA'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1-9'FA'1.1)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1-9'FA'1.1.1)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
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1-9'FA'1.1.2)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1-9'FA'1.1.3)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
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
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1-9'FA'1.1.4)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
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
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1-9'FA'1.1.5)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
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
二、基本理念(1-9'FA'1.2)(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1-9'FA'1.2.1)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
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1-9'FA'1.2.2)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1-9'FA'1.2.3)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9'FA'1.2.4)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1-9'FA'1.2.5)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三、设计思路(1-9'FA'1.3)(一)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1-9'FA'1.3.1)本《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
它们分别阐释美术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内容说明和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
(二)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1-9'FA'1.3.2)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
因此,本《标准》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 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尽管创作和欣赏都涉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于内化。
由于美术学习具有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为了便于学习,本《标准》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
外化性行为特征是上述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而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由性,后者更注重功能性。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为此,本《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既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1-9'FA'1.3.3)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因此,本《标准》没有沿袭罗列具体知识点的方法,而是制订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内容标准要求的方向发展。
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教学活动建议,甚至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1-9'FA'1.3.4)美术教师是本《标准》最重要的阅读者和使用者。
为了帮助教师领会此次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本《标准》对新的观念和方法,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案例,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实施《标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9'FA'2)一、总目标(1-9'FA'2.1)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