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事故处理规定

安全生产事故处理规定

安全生产事故处理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规的规定,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处理规定。这些规定是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员工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安全事故的定义及分类

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或环境污染的突发事件。根据事故性质和造成的后果,安全事故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

二、安全事故处理的原则和程序

1.原则:依法、公正、迅速、准确、科学的原则进行安全事故

处理,并保障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程序:事故发生后,及时组织救援和调查,并按照属地管理

原则,依法追究责任,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再次发生。

三、事故责任的认定与追究

1.事故责任的认定: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事故责任应当由事

故发生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对于主要责任人和次要责任人,应当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或刑事追究。

2.责任追究的程序:事故调查组应当依法进行调查,确定事故

责任,并将责任追究情况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机关。

四、事故处理结果的公示和信息报告

1.处理结果的公示:事故处理结果应当及时公示,向公众公开。公示内容应包括事故的基本情况、责任认定和处理措施等。

2.信息报告:事故处理结果应当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机关,并根据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

五、倡导安全文化和事故教训总结

1.倡导安全文化:企业应积极倡导安全文化,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通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事故教训总结:对发生的事故进行教训总结,提炼经验,改进工作机制和制度,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监督检查和违法行为处理

1.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实施。

2.违法行为处理:对违法违规行为,应依法进行处罚和处理,包括行政处罚、罚款、责令停产停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等。

七、附则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同时废止之前的安全生产事故处理规定。对于特别重大事故和重大事故的处理,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进行相应处理。

备注:本规定的解释权归有关主管部门所有。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条例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条例 一、调查处理范围 1. 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2. 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其他重大不安全因素的事件。 3. 管理部门、事故当事人和其他相关单位、个人有责任参与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二、调查处理责任 1.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责任人,负责组织调查处理本单位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 2. 管理部门应当组织调查处理本辖区内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并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 3. 受伤人员、家属和其他相关当事人有权要求参与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并提供相关证据和资料。 三、调查处理程序 1.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保护现场、保障人员安全,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2. 调查组应当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固定现场证据,采集相关物证和证人证言。 3. 调查组应当组织听取事故当事人、目击证人的陈述,调阅相关记录和资料,分析事故原因。 4. 调查组应当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查问询,要求提供证据材料,并进行责任认定。 5. 调查组应当制定事故调查报告,包括事故的经过、原因分析、责任认定和事故防范措施等内容。 四、调查处理结果 1. 调查组应当根据调查结果,判定事故性质和等级,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2.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调查处理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修正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3. 对于事故责任人,应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等。 4. 对于受伤人员和家属,应给予必要的救助和补偿,并及时提供相关法律援助。 五、保密原则

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规定

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规定 《安全生产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是一部关于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根据该法,企业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工作场所安全与员工的人身安全。如果发生安全事故,企业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根据《安全生产法》,安全事故责任追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一、行政责任 1. 直接责任人员 根据《安全生产法》,直接责任人员主要包括企业法人、负责人、管理人员等。如果发生安全事故,这些人员应当履行以下责任: - 制定和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安排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合理的职责分工和工作任务; - 提供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包括安全设施、安全设备等; - 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 监督和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如果发生安全事故,直接责任人员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包括限制人身自由、处罚金、暂扣证照等。 2. 法人责任 企业法人作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应当履行以下责任:

- 对安全工作负有最终责任,对安全生产工作要有全面的了解; - 确保企业按照法律规定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设备; - 组织安排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 监督和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如果发生安全事故,企业法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包括罚款、吊销许可证等。 3. 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如果因违法行为发生安全事故,导致重大伤亡的,相关责任人员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因过失行为发生安全事故,导致重大伤亡的,相关责任人员可能会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二、证据收集和鉴定 在确定安全事故责任时,需要进行充分的证据收集和鉴定。证据主要包括现场勘查、相关文件记录、证人证言等。在鉴定证据时,需要考虑事故的原因和责任的划分,以及相关法规的适用等。 三、责任追究程序 责任追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事故报告和调查:企业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相关部门将组织调查,确定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生产安全事故处罚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处罚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的事件。为了保障安全生产,维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国家对生产安全事故有详细的处罚规定。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罚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行政处罚:对发生事故的企业给予处罚,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产整顿、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具体处罚的力度和程度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后果评定,如造成人员死亡、重伤等严重后果的事故将受到重罚。同时,对事故责任人也将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行政拘留等。 2. 经济赔偿:要求发生事故的企业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包括对事故受害人及其家属的医疗费用、抚慰金、损失赔偿等。企业需依法向受害人赔偿,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3. 刑事责任追究:对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投放危险物质、设备的,或者明知危险物质、设备存在缺陷而继续使用的,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妨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责任。 4. 撤销或暂停相关许可证:对涉及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可以暂时或永久取消其相关生产、经营许可证。这将使得企业无法

继续进行相关生产活动,给予企业更大的压力和警示。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上述规定外,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罚还可能包括环境修复和整治、事故调查和报告、安全生产措施的改进等方面。此外,对于屡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企业,国家还可能采取行业整治、停产整顿等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总结起来,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罚旨在借此惩戒企业和责任人,迫使企业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做好安全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风险,从而避免承受惩罚和不可挽回的损失。

安全生产事故及处理规定

安全生产事故及处理规定 安全生产是企业和个人生产经营活动中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性,及时处理安全事故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将对安全生产事故及其处理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一、安全生产事故的定义和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或安全管理制度,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毁或环境污染等意外事件。根据不同的原因和后果,安全生产事故可以分为人的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和环境事故三类。 1. 人的伤亡事故:指因操作不当、违反安全规定或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人员受伤或死亡的事故。这种事故往往与管理不善、缺乏培训或操作疏忽等因素有关。 2. 设备事故:指由于设备设计缺陷、设备维护不良或设备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设备损毁或故障的事故。这种事故往往与技术问题、设备管理不善或操作不符合规定等因素有关。 3. 环境事故:指由于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或废物等排放不当,导致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事故。这种事故往往与生产工艺不合理、环境管理不善或监管不力等因素有关。 二、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程序

1. 事故现场处理:发生事故后,首先要保护现场环境,确保现场的安全。同时,应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和抢救,尽量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2. 事故调查:事故发生后,应成立事故调查组,详细了解事故的原因和经过。调查组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调查。 3. 整改和追责:根据事故调查结果,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对事故责任人要追究责任,依法依规给予相应的处罚。 4. 信息报告和宣传: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报告事故情况,同时借助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公布,提醒其他企业和公众注意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理。 三、安全生产事故的防范 1. 加强安全管理: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并落实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措施。 2. 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企业要定期检查设备,及时进行维护和修理,在设备操作前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 3. 强化职工安全意识:企业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安全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以减少人的伤亡事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条例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条例第一章总则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高事故调查处理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有效性,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一条为了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本条例适用于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法院、检察院、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有关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机关、部门和个人。 第二条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应坚持“事故主责追究、事故原因查清、事故责任界定、事故处理公正、事故预防措施落实”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分类管理、专业调查、综合处理的工作机制。 第三条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应遵循客观公正、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及时高效的原则。调查处理工作应当保护事故调查人员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第二章调查和责任追究 第四条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组织调查,查明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第五条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可以采取现场勘查、询问取证、收集证据材料等方式。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等特殊情况的调查,可以依法采取保密措施。

第六条对事故的责任人,应依法依规进行责任追究。责任追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责任人的过失程度和危害后果,采取相应的行政、经济和刑事等措施。 第三章处理与公示 第七条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根据事故性质和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对于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事故,应当 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并通报社会。 第八条对于责任人和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和行政处分。对于涉及赔偿的,应当及时进行赔偿处理。 第九条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结果应当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掩盖、篡改事故调查处理结果。 第四章事故预防措施落实 第十条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结果应当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事故预防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事故预防措施的要求,采取相 应的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机构应当加强事故预防培训,提高调查处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 第五章法律责任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加强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提高生产安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实行事故发现上报、责任追究和防范措施落实的原则。 第三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组织机构,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 第四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责令责任部门立即进行事故现场勘察和调查,并编制相关情况报告。 第五条: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影响范围; (二)事故发生的原因;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四)事故救援和处理情况;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六)防范措施和改进措施。 第六条: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二)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三)制定整改措施,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四)对事故救援和处理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第七条: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并全面公开事故处理情况,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 第八条:对于故意隐瞒、虚报事故情况,或未按规定报告事故、延误事故救援和处理的企业,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条: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应强化预防为主的理念,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十条:企业应建立完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档案,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 第十一条: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提升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广大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十二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地方,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安全事故处理制度1 1生产安全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事故,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使正常经营活动中断的事件。 2事故报告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最先发现者应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报告,而后迅速逐级报告到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应报告到总经理。对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公司总经理接到报告后,在1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2.1事故报告内容 2.1.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1.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2.1.3事故的简要经过; 2.1.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2.1.5已经采取的措施; 2.1.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3事故的救援 3.1接到事故报告的部门负责人,在进行事故逐级上报的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或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和财产损失。 3.2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继发事故,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将受伤人员用适当的方法和器具搬运出危险地带,并根据具体情况施行急救措施。在医务人员未赶到现场前,现场人员不得停止对伤害人员的抢救和护理。 3.3伤势较轻者,现场人员可采用妥善办法将伤害人员迅速进行救护。情况严重者,要立即送医院救治。 3.4事故发生后,要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和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散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要做出标志,绘制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 4事故调查处理 4.1发生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由相应级别政府组织调查处理,公司有关领导、部门以及事故发生单位要做好积极配合工作。 4.2发生轻伤事故,由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负责组织调查。调查组由公司有关领导、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事故发生的部门人员组成。事故调查必须坚持“四不放过”原则。 4.3事故调查的成员要求:应当具备有事故调查所需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全文(最新版)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全文(最新版)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最新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生产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三条生产安全事故应当按照“生产一线负责、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和分类处理。 第四条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应当坚持“法律、事实、证据、责任”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依法、科学、公正、及时处理。 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第五条负有安全管理职责的单位发生了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上一级管理单位;其他单位发生安全事故,应当按照本单位管理权限及时处理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同时通知上一级管理单位和事故当事人。

第六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调查处理,核实事故情况,了解事故影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场、救援伤员和隔离危险区域,并按照本条例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第七条安全监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制定应急预案,组织事故调查和调查报告的审查、评估事故影响、研究报告处理意见,并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处理情况。 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第八条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工作应当由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成,依法采集证据,深究事故原因。对于重大以上事故,应当及时聘请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协助调查。 第九条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应当包括对事故现场的勘查、对事故影响范围的调查、对事故当事人的询问、对证据的收集、对事故成因的分析和对责任的认定。 第十条调查工作完成后,应当编制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报告应当真实、准确反映事故的原因和影响,并依法给出责任主体和相关建议。 第十一条处理生产安全事故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考虑事故造成的后果和责任主体的情况,分别给出相应的处置意见。 第四章司法救济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规定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规定 前言 安全生产事故是严重影响国家社会稳定、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事件,对企业和个人造成巨大损失。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制定了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规定。 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 报告途径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企业应在第一时间通过以下途径向相关部门报告: 1.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 2.拨打应急电话,如119火警电话、120急救电话,及时报告事故情 况; 3.向当地安监局、应急管理局报告事故的情况。 报告内容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基本信息: 1.事故发生时间、地点; 2.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严重程度;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4.现场安全处置措施; 5.事故救援和善后处理情况。 报告时限 企业应当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8小时内报告,重大事故应当在报案后24小时内向相关部门提交书面报告。如有新情况发现,应及时补充。 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 事故的等级划分 根据事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安全生产事故被划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1.一般事故。指人员轻伤或起火、爆炸等基本影响范围较小,较快得到 解决的安全生产事故。

2.较大事故。指造成一定人员伤亡或较大的财产损失,需要投入一定力 量治理和善后的安全生产事故。 3.重大事故。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巨大的财产损失,对社会产生极大 影响或可能产生连锁事故的安全生产事故。 处理程序 安全生产事故处理应遵循以下程序: 1.事故应该迅速报告有关部门,并根据安全生产事故等级划分及时启动 应急预案。 2.对事故现场进行处理,同时负责人应赶到现场全面指挥现场处理工作, 确保现场秩序和人员安全。 3.对事故伤者进行应急救援,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4.紧急转移周围居民及有关单位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蔓延。 5.告知上级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同时配合有关部门的调 查工作,做好事故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 6.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全面深入的认真分析,给出找出事故原因和防范措 施的合理性报表。 7.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安排妥善下降、善后等工作,并按要求上报有关 部门。 结语 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工作是保障安全生产、维护职工健康以及维护国家 和公民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只要各方都认真执行相关规定,不断完善防范机制和工作方式,安全生产将会被进一步提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更为实质的保障。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条例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条例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条例是指对发生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的法规文件,旨在规范事故调查处理程序,促进事故的防范和处理工作的完善。以下为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条例的主要内容。 一、调查组成立 在发生事故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条例的要求,成立专门的调查组。调查组应当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生产经营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调查组应当有充分的调查权限和调查手段,在调查过程中应注重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二、事故调查程序 事故调查程序包括勘察现场、收集事故资料、听取当事人意见、分析原因和草拟调查报告等环节。调查组成员应当全面、客观、准确地调查事故发生的经过,查清事故的责任和原因。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事故事实、原因分析、责任认定和处理决定等内容。 三、事故处理措施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责任方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责任人员,应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对于负有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的单位负责人,应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对于存在漏洞和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应责令整改,并处以相应的罚款。 四、事故调查结果报告和发布

调查结果报告应当及时上报地方有关部门,并在单位内公布。报告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事故的经过和原因,对事故的教训和经验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五、事故调查信息的保密 事故调查信息应当严格保密,未经许可禁止向外界公开。对于调查结果中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信息,更应以保密为前提,防止产生二次伤害。 六、追究责任和救济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于事故中的责任方,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于受伤人员和其他受害者,应依法给予相应的救济和赔偿。 七、加强事故防范和管理 通过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及时总结事故教训和经验,提出相应的防范和管理措施,加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事故预防和处理的能力。 总之,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条例的出台,对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预防和处理事故,维护员工和公众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各个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条例的要求履行事故调查和处理的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安全。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法律法规 1. 引言 安全生产事故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 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本文将介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旨在加强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于2002年通过,并于2014年进行了修订。该法规定了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和责任义务,明确了安 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的程序和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应遵循以下 原则: •依法调查,严肃追究责任。对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及时进行调查,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在调查处理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不偏袒和压制事实真相。 •多方参与,形成合力。调查处理工作要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形成合力,确保调查结果真实可信。 3.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是我国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的具体实 施细则,于2017年颁布实施。该条例详细规定了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 程序,明确了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职责和义务。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于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责任 单位应立即报告当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并按照规定提交相关的报告和资料。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再次发生。 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调查准备:组建调查组,明确调查范围和任务。 2.事故现场勘察:赴事故现场进行勘察,收集相关的物证和证据。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定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定 一、调查准备工作 1、赶赴事故现场; 接到事故报告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分线管理的原则,其负责人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与前期事故调查,并初步确定事故等级、类别和事故原因; 2、依法组建事故调查组; 调查组牵头单位向同级政府呈报成立××事故调查组的请示文件;请示文件应当载明事故基本情况、拟定的调查组牵头单位、调查组组长、调查组组成单位和邀请单位;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员组成,并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成立调查组的请示文件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或领导签字同意后,调查组牵头单位向事故调查组各成员单位和邀请单位发出成立××事故调查组的函,函告有关调查事项; 3、立案; 牵头单位明确主办人员,由主办人员填写立案审批表,并由相关领导签署审批意见; 4、制定事故调查工作方案; 调查组牵头单位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制定事故调查工作方案,明确调查组织分工、调查组工作职责、各调查小组工作任务和调查工作要求; 5、召开事故调查组第一次会议

调查组组长主持召开事故调查组第一次会议;会议通报事故发生基本情况,抢险救援情况,宣布调查工作方案,明确各调查组成员 分工和; 任务,调查组组长对调查工作提出要求;会议要形成会议纪要; 二、事故调查取证 6、组织事故现场勘察,提取相关物证;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派员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向当事人或目击者了解事故发生经过情况;提取事故现场存留的有关痕迹和物证致害物、残留物、破损部件、危险物品、有害气体等,封存与事故有关的物件,并用摄影、照相等方法予以固定;对无法搬运或事故发生单位确需立即使用的物件,由勘察人员现场认定,并由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当场签字认可后,交付事故发生单位或相关单位保管或使用; 根据现场勘察和现场取证情况,绘制事故现场有关图纸包括事故现场示意图、剖面图、工序工艺、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现场勘察完毕,向调查组提交事故现场勘察报告; 勘察报告应当载明事故现场勘察人员、勘察时间、勘察路线,说明事故地点基本情况和与事故相关的情况,认定事故类别,附有相应的事故图纸、照片等;参与现场勘察的人员在勘察报告上签字认可; 7、收集事故事实材料; 收集证明事故等级、类别和事故发生的相关事实与材料;包括:事故汇报记录、伤亡人员统计表、赔偿协议、尸检报告、遗体火化记录、死亡证明、医院伤害程度证明等;以及事故发生前生产设施、设备状况,有关技术文件和规章制度及执行情况,工作环境状况,受 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健康状况等;同时收集事故发生单位、

安全生产事故处理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处理制度 一、总则 1、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伤亡事故,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de)人身伤害、急性 中毒事故. 3、伤亡事故(de)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 学(de)原则. 二、事故报告 1、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 2、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企业 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建委、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 3、企业主管部门接到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该立即按系统逐级上报.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de)时间、地点、单位; (2)事故(de)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de)初步估计; (3)事故发生原因(de)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de)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

4、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de)企业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 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三、事故(de)调查 1、轻重、重伤事故,有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 关人员以及公会成员参加(de)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区县建委、劳动部门、公安 部门、工会等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3、事故调查组(de)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de)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2)查明事故(de)性质和责任; (3)提出事故处理及防止类似发生应采取措施(de)建议; (4)提出对事故责任者(de)处理建议; (5)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4、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de)企业和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 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de)正常工作. 四、事故处理 1、事故调查组提出(de)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由发生事故(de) 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2、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生事故隐 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伤亡事故(de),由企业主管部门或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地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及所属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事故的报告、应急、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不得迟报、漏报、谎报、瞒报各类事故,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第四条各单位应当公布举报电话、电子信箱,及时受理和处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第二章事故的分类与分级 第五条生产安全事故类别分为: (一)工业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场所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公司员工和公司外人员人身伤亡、急性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不包括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 (二)道路交通事故,是指公司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

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三)火灾事故,是指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以下情况也列入火灾统计范围:民用爆炸物品爆炸引起的火灾;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以及其它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和爆炸引起的火灾;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需要组织扑灭的事故,或者引起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车辆、船舶以及其它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事故,或者由此引起的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 第六条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具体细分为三级: 1.一般事故A级,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3人以上10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 493号令)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和预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各类组织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 第三条定义 本条例所称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直接或间接原因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突发事件。 第四条报告原则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并组织开展调查处理,按照“先报告、再调查、最后处理”的原则,及时防范和遏制事故扩大。 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 第五条报告程序 当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当按照下列程序报告: (一)立即采取必要的应急救援措施,安全撤离被困人员,限制事故扩大。紧急情况下,可先报告救援机构并立即进行应急救援。 (二)负责人或直接知情者应当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

告,报告时间不超过1小时。同时,要将事故情况告知员工,通知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 (三)上级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班及时赶赴现场,及时处置和指导事故调查。 第六条报告内容 当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时,应当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供下列事实及相关资料: (一)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情况和损失范围; (二)生产设施、设备、物资等的使用情况; (三)员工人数、死亡、受伤及安全状况; (四)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五)事故责任认定、救援和治理措施的实施情况; (六)所需技术资料、技术支援和人力物力的保障需求等。 第七条报告要求 当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时,应当遵守下列要求: (一)报告内容要求客观真实,不得隐瞒事实、虚报伪造; (二)报告方式应当依据要求及时、准确、清晰传达确切信息; (三)报告应当提供充分的资料和证据,包括图片、录像等。 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 第八条调查程序 当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立即展开调查,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