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2016马原期末考试最新辨析题

  • 格式:txt
  • 大小:6.25 KB
  • 文档页数:4

1、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
知道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成为现实的力量1;被人所掌握的知道,可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也可以是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3;知识是重要的力量,人的理想道德情感意志等也是重要的力量1
2、有人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孟子幼其母为有利于他的成长,就曾三次搬家,择邻而居。
这种看法注意到了外间环境对个人成长有重要作用,但夸大了这种作用,并使之绝对化,从而否认了人的能动性。2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面通过内因起作用。2 这说明近朱者可能赤也可能不赤,近墨者可能黑也可能不黑,关键在于内因。1
3、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4.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①现代科技革命在许多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使得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
深度,这就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②现代科技革命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例如,
爱因斯坦相对论以确凿的科学事实揭示了物质和运动、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割性,有力地证明
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③现代科技革命提出的许多新的问题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步和发展。如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问题,生
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提出的伦理问题,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等等,都需要以马克思主
义哲学为指导进行深人的研究和探索。在这种研究和探索过程中,推动和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
完善和发展。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说明。

6.中国古代思想家说,“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试说明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学原理及其观点的局限性。并阐述中国共产党人以此原理为理论基础所提出的根本观点及政治路线。
34.【答案要点】(1)材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①人民群众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的大多数;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力量;③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

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2)材料1中古人的话是说,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只有顺民意,谋民利者,才能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否则,违背民众的意愿,失掉民众的支持,政权就会衰败。材料1中的说法肯定了民众的作用,这是合理的思想。但这些思想是就君民关系,站在君主和剥削阶级一边,并以维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的统治、维护其长治久安为目的来讲民众的作用,是十分狭隘的。
(3)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坚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7.31.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含个人意志的作用。
1)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从许多个意志的相互交错、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个人的意志都融合在这一总的合力中,都对“合力”的形成起着或大或小,或正或负的作用。
(2)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个人的意志及其活动对历史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8\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1)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形态,其功能首先在于反思。哲学的反思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人和世界的认识关系或观念关系的研究;二是对人和世界的实践关系的研究。
(2)哲学不仅具有反思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功能。正确的哲学不仅能科学地说明世界、反思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是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
(3)此命题夸大了哲学的反思功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9\31.必然性是偶然性的总和。
31.[答案要点]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是: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表现必然性,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它们之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而不能说必然性是偶然性的总和。

(2)此命题把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歪曲和归结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所以是错误的。

31.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就是要使主观同客观相一致。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要求人们在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包括主观要正确地反映客观,符合客观,达到真理

性认识;主观要反作用于客观并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使客观达到主观的目的、要求即客观和主观一致,实现价值的创造;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主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该命题只承认主观同客观相一致的方面,而未承认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客观同主观相一致的方面,这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绝对的。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这是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①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实践对一切认识最终都能做出检验,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3)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①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因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不能完全驳倒或证实现存的一切认识。②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过程。

31.真理具有相对性,所以真理是多元的。
(1)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第一,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第二,从认识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第三,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而对具体事物本质及规律正确反映,只能有一个,即真理是一元的。

(3)多元真理观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它否认了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和检验真理标准的客观性,所以是错误的。

3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5分)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但比普遍性丰富,不能完全进入普遍性之中。

(2)整体和部分则是反映事物的包含和组合的关系。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是部分的总和;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存在。

(3)可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从不同方面反映事物不同关系的两对范畴,不能把两者等同。

31.“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5分)
31.(5分)[答案要点]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断。

(1)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②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④社会意识形式之

间互相影响,相互作用。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2)恩格斯的这个论断主要说明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属于时代前列,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不一定滞后,有的还超过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