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最新真题与模拟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204.00 KB
- 文档页数:14
专题综合练10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1.(2023秋·江苏南通·高三统考开学考试)2019年9月,鄱阳湖水体面积与近十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减小约29.1%。
丰水期(7~8月)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湖面,如今已变成一片草原。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鄱阳湖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群落B.鄱阳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C.丰水期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鄱阳湖中鱼类的丰富度D.夏季鄱阳湖湿地群落的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这属于群落的季节性2.(2023·湖南岳阳·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校考二模)调查法是研究种群和群落特征的重要方法。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种群密度,可帮助监测和预报农林害虫的情况B.调查某片菜地某种蜗牛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C.样方法和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均可用于调查农田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D.调查发现某种群幼年个体数所占比例少于老年个体,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3.(2023·云南红河·二模)银耳是一种药用和食用真菌,夏、秋季节生于腐木上,具有润肺止咳、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银耳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银耳多糖,此外还含有纤维素、多种氨基酸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银耳是以DNA为主要遗传物质的一种真核生物B.银耳中的银耳多糖、氨基酸和纤维素都可为人体提供能量C.银耳中的氨基酸和纤维素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被人体吸收D.银耳属于分解者,且生长在腐木上的所有银耳属于种群范畴4.(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海草是一类生长在温带、热带沿海浅水域中的单子叶植物,常在不同潮带形成海草床。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沿海浅水域比较开阔,因此可以使用五点取样法调查海草的种群密度B.不同浅水域中不同区域的海草的种类及数量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光照、含盐量O2等是影响水域中群落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D.不同海草的生态位存在差异是协同进化的结果5.(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群落演替中,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发生变化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短,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6.(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科研人员在研究甲、乙两个种群的生态位时发现:甲种群主要以a为食,乙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又共同以c为食,自然选择对以c为食的个体有更大的生存压力。
2021-2022年高考真题汇编——种群和群落(单选题)1.(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A.甲、丙、乙B.乙、甲、丙C.丙、甲、乙D.丙、乙、甲【答案】D【解析】【分析】S型增长曲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时间变化,甲曲线先增加后减少,乙曲线呈S形,丙曲线下降,在池塘中投放一批鱼苗后,由于一段时间内鱼没有进行繁殖,而且一部分鱼苗由于不适应环境而死亡,故种群数量下降,如曲线丙;存活的个体重量增加,如曲线乙,种群总重量先增加后由于部分个体死亡而减少,如曲线甲。
综上可知,D正确。
故选D。
5.(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
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A.①③④⑤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⑥D.③④⑤⑥【答案】A【解析】【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
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
(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1.【2023年山东卷】凡纳滨对虾是华南地区养殖规模最大的对虾种类。
放苗1周内虾苗取食藻类和浮游动物,1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饵料,1个月后对虾完全取食人工饵料。
1个月后虾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见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周后藻类和浮游动物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会减轻B.1个月后藻类在虾池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仍处于主要地位C.浮游动物摄食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消费者D.异养细菌依赖虾池生态系统中的沉积物提供营养2.【2023年江苏5月联考】泗洪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严格实行分区管理:核心区用于保存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并作为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缓冲区用于集约管理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实验区用于发展农业、修建旅游设施等。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核心区珍稀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一般不用标记重捕法B.核心区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C.利用缓冲区资源开展科学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实验区发展农业、修建旅游设施需考虑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3.【2023年湖北卷】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
水杨酸可以减轻胁迫对植物的不利影响。
在镉的胁迫下,添加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醛和H2O2含量,有效缓解镉对苦草的氧化胁迫。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水杨酸能缓解H2O2对苦草的氧化作用B.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C.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镉能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D.在镉的胁迫下,苦草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4.【2023年浙江6月】自从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以来,“酸雨”在我国发生的频率及强度都有明显下降。
下列措施中,对减少“酸雨”发生效果最明显的是( )A.大力推广风能、光能等绿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B.通过技术升级使化石燃料的燃烧率提高C.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集中排放D.将用煤量大的企业搬离城市中心5.【2023年浙江1月】近百年来,随着大气CO2浓度不断增加,全球变暖加剧。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3分,共72分。
每小题给岀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 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B.群落是一泄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C.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A.年龄组成B.性别C.出生率和死亡率D.种群密度3.下表表示红色酵母菌和毛篷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培养基中必需加入、以保证微生物正常生长的物质)和各自能够合成并释放到培养基中的物质。
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同一培养基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竞争B.捕食C.互利共生D.寄生4.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泄的()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物种组成及比例5.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泄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泄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泄性的提高6科学家到某地进行生态考察,发现该地区岛类数量急剧减少。
为了查明原因,科学家采取的完整科学研究方法是()A.通过调査一分析调查结果一得出结论B.进行实地考察一分析可能原因一初步判断一得岀结论C.观察,提出问题一分析,提出假设一设计,完成实验一分析讨论,得岀结论D.初步分析,提岀假设一进行实验观察与验证一进一步分析,得岀结论7.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现有人口的数量B.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C.现有人口的年龄组成D.生态因素的变化趋势8. 西藏东部的髙山和峡谷,随海拔升髙,植物群落由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到髙山草甸 依次改变,与此同时,生物的多样性() A.依次增加 B.依次减少 C.基本不变D.没有规律9. 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 中有标志鼠15只。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复习练习题及答案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③东方绿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④某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①D.①②④2.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的特征分别属于()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D.种群,一条鲤鱼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4.图甲和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1和种群2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5.对于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类进行种群调查研究,资料如下:那么1970~1975年该鸟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应是右图中的()6.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
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
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D.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7.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8.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 min 就分裂繁殖一代。
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T h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A.m·2TB.m·220C.2T/20D.m·23T9.下图中①~④曲线表示在a、b、c、d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
必修三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部分练习题1.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
据表分析可知()年份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第14年增长速率0.66 1.52 2.83 3.69 2.91 1.200.03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公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3.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c点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4.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长度划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画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集中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划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画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2007北京理综4)根据下表中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统计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D、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6.下列关于实验原理和技术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利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B.利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鉴定DNAC.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的方法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D.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某植物组织样液是否含有萄萄糖7.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1年乌鸦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B.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C.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D.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8.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
K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K1生态系统的结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C8J3K1[2013·安徽卷] Ⅱ.合理密养、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1)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以及水溞、轮虫等浮游动物。
请按主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轮虫和水溞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
(3)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不同水层光合速率,对确定鱼的放养种类和密度有参考价值。
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密封。
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同时测定各水层剩余水样溶氧量,作为初始溶氧量。
24 h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
若测得某水层初始溶氧量为A mg·L-1,白瓶溶氧量为B mg·L-1,黑瓶溶氧量为C mg·L-1,则该水层总光合速率为________mg·L -1·d-1。
若上午黑白瓶被悬挂于水深25 cm处时,白瓶意外坠落至池塘底部,短时间内,该瓶内绿藻叶绿体中C3含量____________。
(4)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Ⅱ.(1)(2)竞争(3)B-C 增加(4)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解析]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综合运用等知识。
【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8:种群和群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1小题,共31分。
1.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 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C. 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D. 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2.人工草坪物种比较单一,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杂草化。
双子叶植物欧亚蔊菜是常见的草坪杂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坪中欧亚蔊菜的种群密度时,随机取样是关键B. 喷施高浓度的2,4-D可以杀死草坪中的欧亚蔊菜C. 欧亚蔊菜入侵人工草坪初期,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D. 与自然草地相比,人工草坪自我维持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较低3.(某小岛上生活着自然寿命为一年半左右的某种鼠,数量较多且无迁入和迁出。
研究人员通过等距布放鼠笼开展每月一次、为期一年的标志重捕,进行其种群特征的研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利用标志重捕法所得的全部数据,可绘制该种群的存活曲线B. 标志重捕法可以估算该鼠的种群密度,但不能估算总个体数C. 若不同雄鼠很少在相同鼠笼布放点上被重捕,说明雄鼠具有领域D. 若资源均匀分布且有较强的种内竞争,其种群的分布型为随机分布4.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A. 甲、丙、乙B. 乙、甲、丙C. 丙、甲、乙D. 丙、乙、甲5.人口老龄化将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下列数量特征与此无关的是()A. 出生率B. 死亡率C. 年龄结构D. 性别比例6.经调查统计,某物种群体的年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A. 因年龄结构异常不能构成种群B. 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昆虫种群C. 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果树种群D. 可能是受到性引诱剂诱杀后的种群7.在我国江南的一片水稻田中生活着某种有害昆虫。
专题16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三年真题1.(2023年高考山东卷13)某浅水泉微型生态系统中能量情况如表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0×105J/(m2·a)B.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15%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C. 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10.5×105J/(m2•a)D. 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为70.5×105J/(m2·a),该能量由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2.(2022年高考山东卷11)某地长期稳定运行稻田养鸭模式,运行过程中不投放鸭饲料,鸭取食水稻老黄叶、害虫和杂草等,鸭粪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
该稻田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普通稻田,且养鸭还会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
若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秸秆均还田且其他影响因素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B. 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使用更多的农药C. 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群落空间结构完全相同D. 该稻田比普通稻田的能量的利用率低3.(2021年高考山东卷24)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
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 表示营养级。
(1)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
(2)图中M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kJ/(m2•a)。
由M 到N 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M 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
(3)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造成牡蛎减产,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
(4)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依据这一原理进行海水立体养殖的优点是_________ 。
专题16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2023年高考真题一、单选题1.(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侯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体化保护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一体化保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C.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助于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D.运用自生原理可以从根本上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1.D【分析】1、生态系统的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2、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3、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所以一体化保护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B、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且几乎每个复杂的生态工程建设都以整体观为指导,所以一体化保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B正确;C、生态足迹又称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助于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C正确;D、综合运用自生、整体、协调、循环等生态学基本原理可以从根本上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仅运用自生原理很难达到,D错误。
训练(十二)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鲤鱼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若渔网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大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物种丰富度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C.田间某种杂草的随机分布,是生物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D.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密度的大小和天敌数目的多少都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种甲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会漏掉较多的鱼,常使调査值偏小,A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用丰富度表示,B正确;田间某种杂草的随机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C错误;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用K值表示。
天敌数量增多会降低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错误。
]2.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最大容量一半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阻力越来越小B.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种群密度增长越来越慢D.种内斗争越来越弱C[依题意,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最大容量一半时,即超过K/2时,受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环境阻力会越来越大,种内斗争会越来越激烈,致使种群的出生率逐渐降低,死亡率逐渐升高,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所以种群密度增长越来越慢。
] 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种群的数量变化都符合“S”型曲线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不会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草原群落不发生演替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如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会使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群落的结构变的更简单,如过量砍伐树木,A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优势种的数量变化符合“S型”曲线,但前一阶段的优势种的数量在此阶段将会下降,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使物种丰富度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C错误;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也会发生演替,只是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原来有差别而已,D错误。
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练习题一、选择题:(共48小题,均为单选)1.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 .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 .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 .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D .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全部生物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B.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3.种群密度的大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下列现象主要体现该观点的是A.农业生产中,常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减少害虫的危害B.用性引诱剂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C.为了维持海洋鱼类的种群密度,不捕获年龄较小的鱼D.我国某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外来人口剧增,造成一定的社会压力4.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 值不影响K 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5.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火灾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群落演替只能在自然情况下,随机发生C.人工制作的封闭生态瓶中不能发生群落演替D.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群落稳定性不断提高6.最近科学家在水深约3200米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两种新型蠕虫。
这些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们通过附肢里的细菌摄取营养。
像树根一样的附肢可深入到死鲸的骨髓里“挖掘”营养,其中的细菌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些蠕虫与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蠕虫与细菌的关系在生物学中属于互利共生C.这种细菌在繁殖时不可能发生有丝分裂D.可创造一个富含有机物和氧气的人工环境培养这种细菌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 2·a ),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输入甲的能量数值是1250 J/cm 2·a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乙的个体数目一定比甲少D.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8.图示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一、单选题1.(2022·山东·统考一模)下列有关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没有外力干扰,顶极群落将永远保持原状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C.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D.群落中的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群落不断演替2.(2023秋·河南南阳·高二校考期末)2020年12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一8848.86米。
珠穆朗玛峰北坡主要为高山草甸,4100米以下河谷有森林及灌木。
山间有孔雀、长臂猿、藏熊、雪豹、藏羚等珍禽奇兽。
下列错误的是()A.雪豹有时会用尿液留下自己的气味信息来标记领地,这属于化学信息B.与牦牛不同,雪豹能量流动的去向缺少流向下一个营养级C.青藏苔草与旱獭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D.若由于某种原因使得雪豹全部灭绝,此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也会随之受到影响3.(2023春·云南文山·高二校考阶段练习)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 生活在同一片草丛中的昆虫② 缙云山黛湖中的全部生物③ 酿酒时发酵罐中的酵母菌④ 一片果园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②①D.③②④4.(2023·高二课时练习)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是极其繁多的,下列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中的微生物均是分解者,可以将土壤中有机质分解为无机物B.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能力与土壤的温度、湿度有关C.探究落叶的腐烂是否与土壤微生物有关,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1000℃高温灭菌处理D.土壤微生物的存在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5.(2023·湖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为研究捕食者对猎物的捕食偏好,科研人员将青蟹放入装有足量的个体长度不同、数量相等的6个等级的紫贻贝水池中,统计每天被捕食的贻贝数量和青蟹的能量收益,结果如图所示。
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最新真题与模拟汇编【真题再现】1.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答案】A【详解】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可能出现正金字塔形,也可能出现倒金字塔形。
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则牧草的数量比羊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形;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一棵树上可以有很多昆虫,因此,昆虫的数目比乔木的数量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
综上分析,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A 正确,B、C、D 均错误。
2.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答案】D【详解】细菌甲是异养生物,通过分解培养基中的有机物获得无机物,给自身提供养分,A正确;更换培养基,为细菌提供了新的营养物质并除去了代谢废物,因此,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根据题图可知,在23 h前,a组细菌甲的生长曲线呈现J型增长,说明a组培养基中资源和空间充足,C正确;由题图曲线可知,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在早期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D 错误。
故选D。
3.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
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答案】C【详解】三种浮游植物中,a对N吸收量最大,c对P的吸收量最大,故为达到降低自然水体中的N、P的最佳效果,应该投放植物a和c,投放后会增加生物的种类和食物链的数目,这两种植物吸收N、P其种群密度会增大,但不会改变群落中能量流动的方向。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答案选C。
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答案】A【详解】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状态下由于存在突变与基因重组,因此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正确;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环境没有被完全破坏,因此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错误;两只雄性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的作用,D错误。
5.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
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
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B.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C.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D.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答案】C【详解】植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如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性物质,可以吸引天敌捕食昆虫,这体现了化学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A正确;由于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因此,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Bt56蛋白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若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会减少,而Bt56基因表达未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会增加,C错误;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能够抑制烟粉虱的数量增长,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6.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B.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C.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D.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详解】a批次若有大量细菌污染,则K值会下降,与题图不符,A错误;b先达到K值,可能是接种量高于a,B正确;图中曲线是在通气的条件下绘制,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说明此时氧气充足,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故此时产生的酒精很少或几乎没有,C错误;t2时,a、b均达到K值,但由于b条件下酵母菌数量首先达到K值,故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多,则营养物质的剩余量相对较少,D错误。
故选B。
7.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详解】锁阳叶退化,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故二者为寄生关系,A错误;西北沙漠的生物多样性较低,故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由于环境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B错误;沙生植物可以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属于间接价值,C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错误。
故选C。
8.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答案】BCD【最新模拟题】9.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具有多样性B.生物具有遗传性C.生物能定向变异D.生物具有统一性【答案】C【详解】不同的生物组成所需的细胞数量和种类均不同,故生物具有多样性,A选项正确;在个体发育中,一定的基因在一定的条件下,控制着一定的代谢过程,从而体现了一定的遗传特性和特征,故生物具有遗传性,B选项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选项错误;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故生物具有统一性,D 选项正确。
故错误的选项选择C。
10.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C.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答案】B【详解】臭氧层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A选项正确;人类活动曾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灭绝,B选项错误;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故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C选项正确;自工业革命后,主要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了严重干扰,D选项正确。
故错误的选项选择B。
11.下列群落中,其植物能通过植株间隔和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的是A.荒漠B.苔原C.草原D.森林【详解】荒漠群落每年降雨量不足150mm,水分蒸发量是降水量的7~50倍,沙漠中的优势植物的间隔和根系分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苔原的气候严寒,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只有那些能忍受强风吹袭的植物才能存活;草原的气候特征是每年的降雨量在250~800mm;北半球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北方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热带雨林,森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高,竞争最激烈;故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错误。
1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答案】B【详解】在实际环境中,种群的增长呈逻辑斯谛增长,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A选项正确;同一群落内,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B选项错误;环境容纳量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C选项正确;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故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D选项正确。
1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其含量夏季低于冬季B.通过a的吸收,a、b的呼吸作用、c的分解作用及e的燃烧,实现碳循环C.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CO2量D.只需将d的含义改为热能,图即可表示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答案】D【详解】d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强于冬季等因素的影响其含量夏季低于冬季,A正确;碳循环是指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往返运动,即通过a的吸收,a、b的呼吸作用、c的分解作用及e的燃烧,可实现碳循环,B正确;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朝复杂化演替的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C正确;由于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植物不能利用热能,所以即使将d的含义改为热能,题图也不可表示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