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课堂提升学生主体性的对策

小学数学课堂提升学生主体性的对策

小学数学课堂提升学生主体性的对策
小学数学课堂提升学生主体性的对策

小学数学课堂提升学生主体性的对策

发表时间:2018-10-31T17:21:50.940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4期作者:谢菡[导读]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也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开展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也得到发展。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关键就在于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本文笔者就如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探讨昭觉县东方红小学校谢菡四川凉山 616150【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也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开展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也得到发展。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关键就在于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本文笔者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性;参与性;教学质量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求知欲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课堂氛围的关键所在,如果一位老师关心、热爱学生,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给以指导和帮助,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即使的给以赞扬,正视学生群体中的个体差异,给以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相同的展现机会和发展平台。这样的老师必然是学生喜爱的老师,进而学生对这位老师的认可度也会明显增强,这就为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打下了基础。因为,学生喜爱,所以对于这一门课程他们也就会相应加以重视,甚至于自发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或者是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进入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从而开始自主探寻。此外,教师还可以在问题设置中融入一些趣味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只有让学生对数学这一门课程产生兴趣,他们才会在兴趣的推动下开始自主探寻一些数学问题,并逐步学会和尝试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意识是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

二、提高思想认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主导,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做,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都过于单一僵化,这样教学似然能够在教师的组织下有效进行,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情感也不能得以体现,作为学习主人的学生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更多的时候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权威之下的被动学习,这无论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是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出发点就是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观,有意识的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要实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可以和自己平等对话交往的个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开展平等的对话、交流。其次,教师也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教师,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并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从理论上、实践中真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对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起到积极地作用。为创造良好的课堂情境,教师首先要用自己的真诚去唤醒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体验到教师是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的,从而树立学生参与课堂的自信心,进而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这一特点,积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并且充分相信学生能够寻找到问题的答案,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比如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发现问题,再通过合作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引导自主学习、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良好的课堂氛围还需要教师精心的营造,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尊心都比较强,通常情况下当学生感觉到自己被教师看作是什么样的,他们逐渐也就会变成那样,这也就是所谓的“罗森塔尔效应”,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在课下,甚至是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应该对学生多一些表扬,多一些鼓励,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可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逐渐走上自我学习、自主探索,不断发展的道路,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优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最重要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且能够不断学习,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为此,在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坚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比如说,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让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又比如依据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分组,让不同学生层次的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还可以设计不同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自己所能完成难度的学习,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同时获得自主提高、发展的机会,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特长。

五、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陶行知的教育观点中,他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最根本的也就是服务于个人。在他的观点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受教育者才是教育的主人。首先,教师要树立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意识,坚持因材施教原则。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意义上的主人。为此,学生学习状态就需要这个组织者的时刻关注,进而时刻调整引导的方向,尽量做到让每一位“小主人”都能找到理想的掌握知识的途径。其次,教师还要改变自己是知识的权威的观念,树立知识无止境,坚持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这样不仅可以拓宽自己和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而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