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教案-识字1神州谣
- 格式:pdf
- 大小:177.69 KB
- 文档页数:10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神州谣教案(优秀8篇)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神州谣》教案篇一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在学生要求会认的生字中,有80%的生字在阅读文中出现。
我以文本为载体,依托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教学中采用了多样化的识字形式让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在多样性、趣味性的语境中,引导孩子们在快乐中识字,同时感受汉字的魅力。
依托文本趣味识字,让识字教学更生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本节课中有看动作猜字,给生字组词,给生字找形近字,识记生字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识字,在愉快中学习。
依托文本朗读识字,提升识字效率。
通过朗读发现生字、记住字形,通过听读体会生字的意思,通过朗读体验情感。
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字的音、形、意在学生的头脑中越来越明析,越来越深刻。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神州谣》教案篇二【知识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谣”“涌”等10个认读字,会写“州“奔”等9个会写字。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三字经。
【过程与方法】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景物物同所学的三字经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热爱祖国大好山河,希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富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会写字,会认字。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三字经,一边读一边想画面,积累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情,了解祖国的国情。
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1.同学们,我们祖国山河壮丽,民族众多,团结一心,共同发展。
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州谣》。
2.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
(板书:1神州谣)(二)检查预习1.(课件出示)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中国台湾风光图。
图片中,你认识是什么地方,你去过这些地方吗?你知道这些风景的特点吗?学生试说: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小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9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你能读正确吗?出示:(课件出示)(带拼音)shénbēnfènxiáwānmínzúyìqí神奔奋峡湾民族谊齐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识字《1.神州谣》(教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书写《神州谣》中的生字。
2. 学生能够理解《神州谣》的内容,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复述。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神州谣》,了解中国的地理和文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朗读和书写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通过学习《神州谣》,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学生通过学习《神州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1. 学习《神州谣》的生字,包括读音、书写和意义。
2. 朗读《神州谣》,理解其内容。
3. 讨论中国的地理和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生字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2. 《神州谣》的内容理解。
3. 中国的地理和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1. 生字的正确书写。
2. 《神州谣》的深层意义理解。
3. 中国地理和文化的深入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地图。
2. 学生准备:语文书,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中国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特点。
2. 生字教学:通过生字卡片,教授《神州谣》中的生字。
3. 朗读《神州谣》,理解其内容。
4. 小组讨论:讨论中国的地理和文化特点。
5. 学生展示:学生通过PPT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神州谣》的生字列表。
2. 《神州谣》的内容框架。
3. 中国的地理和文化特点。
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神州谣》的理解。
2. 画一幅中国的地图,标注出《神州谣》中提到的地方。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神州谣》的生字,也理解了其内容,同时对中国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导语】本课是⼀篇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引导学⽣先将课⽂熟读成诵,然后结合平时搜集的内容和在电视上看到的内容说⼀说祖国的⼭河、民族等内容,联系了学⽣实际,学起来让学⽣有话可说。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认识15个⽣字。
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感受祖国的伟⼤。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形式感兴趣。
重点:学习⽣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难点:感知三字经的语⾔形式,感悟丰富的⽂化内涵。
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形式感兴趣。
第⼀课时 ⼀、谈话导⼊。
1、神州⼤地,⼭河壮美;中华⽂化,源远流长。
勤劳、勇敢的华夏⼉⼥,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开拓创新。
⼀艘满载着⼤船,正迎着新世纪的⼤潮,扬帆远航。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朋友,我们都爱⾃已的祖国。
今天就让我们⼀起来了解⼀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情吧! 2、板书:识字三,边板书边让同学书空。
⼆、⾃主探究,学习⽣字。
1、利⽤拼⾳,⾃由⼩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助。
2、去掉拼⾳读词语。
3、调动同学的⽣活积累识字。
⽐⽅,各地同学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南岛、⾈⼭群岛)、峡(三峡、刘家峡)”。
再如,通过“⼈民路、⼈民公园、⼈民⼩学”等⼈名、路名,公园、学校名,认识“民”字。
4、“台湾岛,隔海峡,与⼤陆,是⼀家”中有五个⽣字,可让同学在读这⼀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5、让同学通过⽣字与熟字⽐较,识记字形。
如,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旅—族。
“州、川”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川”的⼤致了解来理解。
6、根据课⽂内容⾃编韵语,巩固识字。
如: 神州⼤地,⼭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7、教师抽查同学⾃学情况: 换偏旁:伸——神勇――涌减⼀减:写――与 眠――民 加⼀加:夹――峡 猜谜语:海中⼀座⼭鸟⼉好家园 三、写字指导。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神州谣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神州谣教案与反思第【1】篇〗二下第三单元1课《神州谣》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文是一首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的歌谣,气势恢宏,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
因此,本设计充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的山川美,并以歌曲和启发学生想象,感受黄河奔腾、长江汹涌、长城蜿蜒、珠峰高耸的壮美。
从而推动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不仅观其“言”,还品其味,悟其神。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本板块的主题是识字,所以本课设计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同时以课件辅助理解文中的“涌”“耸”等新接触的、难理解的字,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祖国名山大川风景视频。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2.搜集祖国各地的风景、少数民族资料。
制作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动画渲染,激趣导入1.导入:瞧,这是什么?它像什么?(播放动画:中国地图)对,我们伟大的祖国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
请你告诉全世界人民,我们的祖国的全称是——(动画定格,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齐读。
祖国母亲还有很多响亮的名字,你知道哪些?(课件出示:神州、华夏、中华。
)2.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儿歌——《神州谣》。
(相机板书课题:神州谣)学生齐读课题。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首《神州谣》,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设计意图:用音乐渲染的动画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心中的学习激情,又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让学生对“神州”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读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学习小助手”。
引导学生自学:自学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 1《神州谣》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会认 15 个生字 . 会写 9 个生字 . 熟记 8 个四字词语。
2.领会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
3.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4.对三字经这类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课重难点1.识字;写字;记词;朗诵课文。
2.领会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
3.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课准备教师:生字词卡 . 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对于祖国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 15 个生字 . 会写“州、湾、岛、峡” 4 个生字。
2.领会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
3.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 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 . 对三字经这类语言形式感兴趣。
二、要点难点要点1.会认 15 个生字 . 会写“州、湾、岛、峡” 4 个生字。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难点1.领会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
2.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 对三字经这类语言形式感兴趣。
三、激情导入1.多媒体播放歌曲《大中国》。
师:是啊 . 谁不爱自己的祖国呢?祖国是我们的母亲 . 我们是祖国的孩子 . 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
今日 .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绘祖国河山的儿歌。
2.板书课题 . 齐读。
四、初读课文 . 自学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
碰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 比较拼音读一读 . 还能够问问同桌 . 注意把字音读准。
2.出示字卡 . 检查生字的字音 . 相机正音。
3.课件出示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带拼音 ) 。
神州谣长江涌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友情浓齐奋斗共繁华这些生字放在词语中你能把音读准吗?( 学生自由读 . 指名读 . 齐读。
)4.合作学习 . 识记生字。
( 出示生字卡 ) 这些生字里面有没有你已经会认的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 学生介绍课外识字方法、门路 )5.( 多媒体出示去拼音的词语) 学生齐读去拼音的词。
6.读通课文。
( 生先自由练读 . 再四人合作读。
)7.怀疑:读通了课文后 . 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五、朗诵感悟1.师:我们中国在古代又称神州、华夏 . 我们的祖国河山壮丽 . 风景如画。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1 神州谣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州、涌、峰”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岛”等8个字。
正确读写“神州、中华”等11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感知“三字经”式的语言形式,感悟学习汉字的方法。
3.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
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字词的表达效果。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对汉字的独特情感。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理解字词的含义。
2.感受祖国的伟大,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了解祖国的国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州、涌、峰”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岛”等8个字。
正确读写“神州、中华”等11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感知“三字经”式的语言形式,感悟学习汉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音乐渲染,切入主题1.课前三分钟诵读经典《三字经》,配音乐。
2.《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蒙学读本,语言简练,有韵律感。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采用“三字经”的形式写成的一篇童谣。
(板书:神州谣)齐读课题。
3.教师展示中国地图,并播放音乐《大中国》。
提问:瞧,这是什么?它像什么?(雄鸡)4.了解中国地图,知道祖国的名字。
提问:祖国除了叫“中国”外,还可以称作什么?(课件出示:神州、华夏、九州、中华)(1)教师介绍中国其他名字的来历。
(2)全班再次齐读表示中国名称的词语。
5.揭示课题。
我们的祖国妈妈呀,不仅有这么多美丽的名字,更有壮美的山河、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祖国妈妈的童谣——《神州谣》。
(再次齐读课题)6.学习“州”字。
(1)动画展示汉字“州”的字形演变。
指导学生理解有河流从“川”字的间隙流过,中间沙石渐渐堆积,形成有三点的“州”字。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神州谣》教案三篇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神州谣》教案【三篇】【篇一】一、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识字单元的第一课,通过教学要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培养他们对祖国方块字的独特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三字经的韵律美。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
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勤劳、善良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
本课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
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
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中华儿女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三字经的形式已不陌生,但对文中的内容理解得不是很清楚,特别是一些地方,学生可能不知道在哪里。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对文中的内容予以分析,引导学生感悟。
三、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
2、会写“州”“奔”“湾”等9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1、9个生字的书写2、感受汉字的鲜活生命,准确领悟字义。
五、教学准备:课件(教师)、预习生字(学生)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音乐,你们想听听吗?播放《三字经》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交流以下问题:(1)从课题上看,你知道了什么?(2)你怎么理解课题中的“谣”字?(通过组词,理解“谣”的意思,歌谣)3、齐读课题《神州谣》二、随文识字,初读课文。
1、齐读课题,提问:课题中有一个我们本课的生字朋友,它是谁?(州)2、有哪位同学有什么好主意能记住“州”字?给“州”字组词试着造句。
3、细讲“州”字(注意笔画顺序的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其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5、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结识了课题中的生字朋友,我们再去课文中找一找还有哪些生字新朋友吧。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识字神州谣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
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
一艘满载着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2.板书:识字1 神州谣.边板书边让同学书空。
二.自主探究.学习生字。
1.利用拼音.自由小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助。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调动同学的生活积累识字。
比方.各地同学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峡(三峡.海峡)”。
再如.通过“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路名.公园.学校名.认识“民”字。
4.“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同学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5.让同学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如.勇—涌.夹—峡.眠—民.旅—族。
6.字理识记.“州”是象形字.可以先与“川”进行字形比较.再展示“州”的字形演变过程.渗透汉字文化。
7.教师抽查同学自学情况:换偏旁:通――涌减一减:眠――民加一加:夹――峡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
【岛】三.写字指导。
(1)观察发现。
相似的字:川.州。
难写的字:民.族。
(2)重点讲解。
州:第二笔是撇.中竖稍短.右竖要长.三个点的朝向有变化。
湾:右上两竖较短.两点呈八字分开;右下“弓”三笔写成。
峡:“山”靠左上.“夹”的两点呈内八字形.最后撇.捺写舒展。
民: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呈弓形.写舒展。
族:“方”的笔顺是点.横.横折钩.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案第【1】篇〗《识字1神州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
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等词语的表述效果。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大家,我们是----------。
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国还有一个名字(神州),今天继续我们来学习《神州谣》。
二、初读课文,复习生字1、教师: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同座互相检查认读课后生字。
3、教师检查生字读音情况,突出重点。
分组认读生字:(1)涌、荣、耸、浓;(2)奋——峰;州——耸;浓——陆。
(4)开火车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感受特点1、教师: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每句话都有3个字,读起来很有气势;朗朗上口。
3、教师总结:同学们真会发现!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朗读课文,随文理解字义1、朗读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神州”和“中华”都指的*。
(板书:我神州山川美)(3)齐读第一小节。
2、朗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思考:写了哪些壮美的山川?用横线画出。
用三角画出各自的特点。
(2)学生交流,教师范读。
说一说:从“奔、涌、长、耸”几个字中,感受到了什么?(3)出示课件,直观感受,教师简要解说:黄河、长*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流不息,气势磅礴;长城像一条巨龙在群山之间蜿蜒盘旋;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
神州大地,多么壮美!(4)男女生对读第二小节。
3、朗读第三小节。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地图,让学生指认*、海峡、大陆的地理位置。
(3)看图理解“隔”的意思,用“隔”组词。
4、朗读第四小节。
(1)全班朗读。
(板书:各民族情意浓)(2)我们有多少个民族?我们是哪个民族?(3)联系生活,结合理解“繁荣”: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铁路四通八达......三、朗读全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是识字单元,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围绕“传统文化”这个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 4篇课文,分别介绍了壮美的祖国山川、熟悉的传统佳节、神奇的汉字和丰富的中国美食。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目标神州谣21. 认识6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漂、炸”,会写36个字,正确读写35个词语。
2. 能利用韵语、形旁与字义的联系以及图片来识字。
3. 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等字词的表达效果;能说出用“炒、烤、烧”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4. 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词语。
5. 朗读《神州谣》,能背诵《传统节日》,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和中华文化的悠久。
6. 能讲述“贝”的故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传统节日 2“贝”的故事 2中国美食 2口语交际 11. 能把自己长大后想做什么说清楚,并简单说明理由。
2. 能听明白同学说的内容,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疑问。
语文园地三 21. 认识“津、溜”等9个生字。
2. 认读“甜津津、酸溜溜”等词语,能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想到的食物,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
3. 能借助形旁猜测字义,正确选用形声字并查字典验证。
4. 知道“鹿、金”等字可以作为部首,记住这些部首,能用这些部首查字典。
5. 能发现“火”与“灬”,“心”与“忄”,“刀”与“刂”等偏旁之间的联系及表示的意思。
6. 能按顺序背诵十二生肖,初步了解生肖文化。
7. 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了解小柳树想法的变化,能明白事物各有长处的道理。
识字1 神州谣?教学目标1.认识“州、涌、峰”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岛”等9个字。
正确读写“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感知“三字经”式的语言形式,感悟学习汉字的方法。
3.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
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字词的表达效果。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对汉字的独特情感。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理解字词的含义。
2.感受祖国的伟大,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了解祖国的国情。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本课15个会认字,可以分组认读后鼻音和前鼻音的字;对比拼读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字、鼻音和边音的字。
(2)写字: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书写时可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规律,把握同一类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
2.朗读教学课文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因此可以在朗读中加深理解与体会,可以通过范读、师生对读、打节拍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明快的节奏。
3.理解运用教学时借助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并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说说从每一小节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在情感提升的基础上,回归文本。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州、涌、峰”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岛”等9个字。
正确读写“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感知“三字经”式的语言形式,感悟学习汉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板块一音乐渲染,切入主题1.课前三分钟诵读经典《三字经》,配音乐。
2.《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蒙学读本,语言简练,有韵律感。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采用“三字经”的形式写成的一篇童谣。
(板书:神州谣)齐读课题。
3.教师展示中国地图,并播放音乐《大中国》。
提问:瞧,这是什么?它像什么?(雄鸡)4.了解中国地图,知道祖国的名字。
提问:祖国除了叫“中国”外,还可以称作什么?(课件出示:神州、华夏、九州、中华)(1)教师介绍中国其他名字的来历。
(2)全班再次齐读表示中国名称的词语。
5.揭示课题。
我们的祖国妈妈呀,不仅有这么多美丽的名字,更有壮美的山河、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祖国妈妈的童谣——《神州谣》。
(再次齐读课题)6.学习“州”字。
(1)用溯源法识记“州”字。
(课件出示“州”的字源)(2)动画展示汉字“州”的字形演变。
指导学生理解有河流从“川”字的间隙流过,中间沙石渐渐堆积,形成有三点的“州”字。
“州”的三点表示河里有大堆大堆的土。
“州”就是土地的意思。
(3)小结:像这样与表示的意思在形状上很像的字就是象形字,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字吗?(4)根据生活经验,识记“州”字。
(5)指导书写“州”。
这个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课件田字格中出示“州”字)(6)学生先观察,再说书写要点:第二笔是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稍长。
“州”的第一个点是短撇;后面是两点,写在中间位置,朝一个方向。
(7)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中国地图,在对祖国已有的认识的基础上,再补充祖国名字的由来,让学生感受祖国名字的美好。
这些信息和地图紧密相连,使“祖国”这个词立体、生动起来,未成曲调先有情,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主基调。
抓住课题中的生字“州”进行字理识字,渗透汉字文化,感受汉字之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
板块二识字认字,探究方法1.自由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读准生字,读清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2.教师检查识字。
这些来自课文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吗?(1)多种形式识字。
如,请小老师带读、齐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等。
(2)去掉拼音读。
如,单个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等。
(3)指导点评。
点评认读情况。
提示:翘舌音“州”,平舌音“耸”,前鼻音“奋、繁”,后鼻音“涌、峰、耸、浓、荣”。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引导学生归纳识字方法。
这么多字宝宝,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呢?预设方法:在生活中识字;用换一换的方法,也就是加一加、减一减、熟字换偏旁的方法;编字谜、口诀或故事识字;联系具体事物识字。
(1)学生自由认字,老师随机归纳总结。
(2)识字游戏:我来说,你来猜。
①小小耳朵有力气,两个人儿头上立。
(耸)②海上一座山,鸟儿好家园。
(岛)【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意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再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取他人之长为己用。
在多层次、多形式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板块三观察汉字,指导书写1.欣赏生字。
课件出示:动画展示:“大”和“卉”两个字合并变成“奔”字,同时“大”字的撇捺动态舒展开来,“包容美”三个字浮现在画面的右上角。
2.重点指导“民、族”两个字。
出示指导方法:“一看二写三对照”。
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关键笔画。
3.学生观察生字,自由交流,教师引导。
(1)民:字形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2)族:方字旁要写得长而窄,右边稍大,整个字应写得左窄右宽。
4.教师示范,让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顺,再书空。
5.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老师提醒书写姿势并巡视。
6.展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修正练写。
【设计意图】小学生处于写字的初级阶段,他们善于模仿,老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
从示范观察到书空,从练习书写到点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书写汉字,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
引导学生抓关键笔画将汉字写端正,采用多媒体进行写字教学评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在评价过程中逐步提高了对汉字的审美能力。
板块四送字入文,课外延伸1.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
(2)师生对读课文。
(3)男女生对读课文。
(4)小组内开火车读课文。
2.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同学们,课后请搜集有关祖国名山大川的图片、资料,并制作词语卡。
(2)同学们,你想当小导游吗?把你搜集到的资料与你喜欢的人分享分享。
【设计意图】加强复习,夯实所学,熟能生巧,熟读成诵,化难为易。
用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了解祖国名山大川的兴趣,并在实践中积累、应用词语,将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
第2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
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字词的表达效果。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对汉字的独特情感。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
2.复习词语。
课件出示:神州中华山川黄河长江长城台湾岛海峡民族奋发(1)指名学生认读词语。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齐读或背诵课文。
板块二精读课文,领悟感知1.走进第1小节。
课件出示: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
(1)自读第1小节,说说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课件出示图片,感受祖国江山如画的特点。
(板书:山川美)(2)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朗读,读出幸福之感)2.走进第2小节。
(1)读一读,第2小节介绍了哪些山川?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板书: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2)带着发现,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山川样子的词语?(3)感受“黄河奔,长江涌”。
①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奔流不息。
(课件出示黄河的视频)②谈谈你对黄河的了解。
③理解“奔”的含义。
④积累关于黄河的诗句。
(课件出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凉州词》)⑤播放长江的视频,并随机介绍:长江的长度为 6 300多千米,是世界第三大河,是中国和亚洲的第一大河。
长江横跨多个省、市、自治区,最终流入东海,是中国东西航运的重要通道。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a.交流感受。
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长江水?再读“长江涌”。
b.指导朗读。
(4)感受“长城长,珠峰耸”。
①借助文字和图片资料了解长城的长。
②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看后的感受。
③温习国歌。
国歌中这样唱道:“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④借助图片、数据感受珠峰高高耸立的样子。
(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的资料)⑤学生介绍珠峰的资料后,教师相机补充:珠峰的高度为8844.43米,平均温度为零下29℃。
⑥指导朗读。
站在珠峰脚下,你会有什么感受?再读“珠峰耸”。
(5)关注描写事物样子的字词,谈感受。
课件出示变红的这些字词“奔、涌、长、耸”,体会祖国山川的壮美。
(6)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黄河奔流不息、大江东去、长城万里、珠峰耸立的图片)3.总结方法,练习表达。
(1)训练表达,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训练要求)(2)结合二年级上册描写祖国美丽风景的课文《黄山奇石》《葡萄沟》《日月潭》,创编歌谣。
4.学习第3小节。
课件出示: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