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 格式:pdf
- 大小:151.23 KB
- 文档页数:7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讨论稿)
【按类别或领域编写,适用于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
第一部分 概况
【简要介绍本专业学位内涵、服务领域和发展趋势等,800字以内】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是现代医学体系中与人文社会科学紧密相连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治疗和预防以最大程度上消除、控制或延缓疾病,恢复病人健康、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保护劳动力。
设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且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发展潜力,具备从事临床医疗实践工作执业资质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临床医生。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涵盖了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中西医结合临床、全科医学、临床病理学等领域。
临床医学研究的基本要素是人体、健康和疾病,实践的基本领域是专科和全科,应用的基本手段是诊断、治疗和预防。当前,医学模式朝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同时医疗模式朝向“预防- 医疗
- 康复- 保健模式”发展,在新的时代、社会与科技发展水平下,人们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努力完善和丰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建设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二部分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一、 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职业精神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具有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以及追求医疗技术卓越的医学科学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遵守医学伦理道德,尊重生命、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
2.专业素养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规范的临床操作技能以及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能够依据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医疗活动。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与医疗团队协作能力,具有疾病预防的观念和严谨的临床思维能力,初步具备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并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
3.学术素养与学术道德
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够将临床医学理论与临床医疗实践结合
起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传承的基础上主动总结和反思,探索有价值的临床现象和新规律,力争在理论或方法上有所创新。同时,遵守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
二、 获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全面的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包括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相关知识)基础知识,系统深入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也要对交叉学科知识、当代医学的前沿知识和必要的科学方法论知识有所掌握。
1.基础知识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外语、自然辩证法等公共基础知识;应牢固掌握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医学遗传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药理学等医学基础知识;熟悉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人文知识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了解文学、历史、哲学、伦理、法律、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宗教、艺术等领域的相关知识,运用科学的、整体的思维方法,对患者的社会性给予充分的关注,掌握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技巧,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成与完善医学人文知识的内化。
3.专业知识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本二级学科领域的临床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研究前沿和临床热点,并能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卫生保健服务和卫生法规体系;熟悉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结合临床实际写出较高水平的病例分析和综述。
三、 获本专业学位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实践培养是在临床医学所属二级学科进行的深入培养。
1.培训年限及方式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应进行为期3年(实际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的临床能力训练。申请人应按照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中相关专业培训细则,在具有临床实践培养资质的基地完成相关病例病种与技能培养的实践内容,达到所需实践能力和水平的要求。
2.临床实践培训内容
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轮转本二级学科的主要专业组及有关学科的病房、门诊、急诊及辅助检查科室,参加相关病房和门诊的临床医疗实践工作,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定的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临床能力训练量化指标。通过临床实践训练,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和临床路径;危重病症的识别与紧急处理技能;基本药物和常用药物
的合理使用;临床合理用血原则;重点和区域性传染病(包括食源性疾病)基本防治知识及正确处理流程;熟练规范地书写临床病历;了解、熟悉、掌握相关学科的病种、临床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应将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临床实践培养的全过程,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实践中探索有价值的临床现象和规律。
3.临床实践考核
临床实践考核分为培训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以过程考核为重点。过程考核在每个轮转科室出科前,依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手册》进行。结业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通过培训过程考核是参加结业考核的必备条件。
4.所获职业资质
完成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后,一般应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
四、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一定的学术交流能力,具备主动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能力;能通过查阅大量的专业书籍获取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和临床诊疗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能通过阅读本专业国内外学术期刊和文献资料、查阅相关的文献数据库获取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追踪相关研究领域国内外最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