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 格式:pdf
- 大小:151.23 KB
- 文档页数:7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内容和要求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第一章内科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内容和要求一、内科学二级学科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要求(一)理论知识1.掌握(1)内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力求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
(2)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3)内科各系统典型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以及腹痛、黄疸、发热、贫血、咯血、呕血等症状的鉴别诊断。
(4)内科一般急症的诊断和急救处理原则,如休克、消化道大出血、大咯血、急性心衰、呼吸衰竭、气胸、DIC等。
2.了解内科学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术。
(二)临床技能1.能全面、系统、准确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规范,及时完成日常临床工作记录,病历书写应达到正规合格的要求。
2.能较熟练阅读内科常见病的X线平片、CT、MRI等。
3.掌握内科常见诊疗操作,如骨穿、腰穿、胸穿、腹穿、心电图操作等。
4.熟悉(1)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2)心肺复苏技术和重症监测及处理技术,包括体外心脏按摩术、心脏电复律、人工呼吸、呼吸机监测、心电监护、药物复苏技术等。
5.了解各种常用内窥镜检查技术和特殊X线造影技术,掌握其检查指征和临床意义。
6.能胜任临床带教及辅导实习医师。
(三)必须在内科学所含的各主要三级学科(不少于3个学科)中进行轮转。
二、内科学各三级学科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轮转要求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一)理论知识1.掌握(1)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分类和预后判定,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
(2)心律失常分类、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类、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4)心脏瓣膜病的分类、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5)冠心病分类,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型、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判断。
吉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医学学位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我国临床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方式的战略性调整。
为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1998]6 号文件《关于下达<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的通知》及学位办[2000]76 号文件《关于批准新增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单位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一、培养目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旨在加速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的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具体要求如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团结协作,身心建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临床医学事业献身;2. 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诊断能力,具有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内科与外科分别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以下同)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力,能对下级医生进行业务指导,临床能力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的临床工作水平;3.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4. 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5.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团结协作,身心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临床医学事业献身。
2.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具有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的能力,能对下级医生进行业务指导临床能力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3.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4. 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内容和要求1.临床技能:研究生应具备基本的临床技能,包括临床诊断、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他们应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具备解读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报告的能力。
2.临床决策能力:研究生应能够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信息,进行科学地分析和判断,并制定合理的诊疗计划。
他们应具备解决复杂临床问题的能力,包括识别临床问题的关键点、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优劣,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适宜的选择。
3.医学文献研究能力:研究生应能够独立进行医学文献的检索与阅读,并对所阅读的文献进行合理的评估。
他们应能够根据文献的内容,在实践中应用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并持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4.临床沟通能力: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包括与患者、家属和同事之间的有效沟通。
他们应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并能够向患者和家属传达医学信息和治疗方案。
5.团队合作能力: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包括与医生、护士、其他医务人员以及患者和家属合作。
他们应能够有效地协调工作,与他人合作解决临床问题,并能够充分利用团队资源,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6.伦理意识: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伦理意识,包括保护患者权益、遵守医疗伦理规范、维护医疗秩序等。
他们应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患者的意愿,遵循医疗诊疗标准,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临床能力考核是通过临床实践、病例讨论、考试和评价等方式进行的。
考核过程中,研究生需要参加临床实习,与临床导师一起进行患者诊疗,同时还需要参加病例讨论和学术报告等活动。
此外,还会进行综合考试,包括写论文、进行临床技能考核等。
通过这些考核,能够全面评估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002临床医学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流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科学,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行研究,进而确定诊断,通过治疗和预防以消除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和改善生活质量。
早期的临床医学仅仅是对疾病现象的观察和尝试性治疗的总结,即天然和本能的经验医学。
而后随着物理诊断学的形成、解剖学研究的深入、生物学、化学研究的突破以及无菌概念的形成和发展、麻醉药品的研发与使用等,临床医学得到长足发展。
现代临床医学的理论知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于18世纪。
迄今,临床医学学科建设日臻完善,学科分类日趋精细,形成了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等18个研究方向。
现代医学模式不断发生着显著的变革。
20世纪70年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逐步取代了传统生物医学模式,成为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全面结合的角度理解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反映了临床医学的进步。
20世纪90年代,循证医学带来了临床医学又一次新的变革,其核心思想是有证可循,有据乃行。
当今,医学发展呈现新的趋势特征,生命与健康规律的认识趋向整体,疾病的控制策略趋向系统,临床医学正走向“4P”医学模式,即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
“4P”医学模式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完成后出现的新的医学模1式,将为解决长期困扰人类的很多重大疾病开辟新途径,为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提供新的科技动力。
第二部分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临床医学博士是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强烈科学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医学科学工作者,同时又是可运用新的医疗技术、手段为病人诊治疾病,能在社区应用广博的医学知识及医疗相关法律、法规、人文伦理知识为患者提供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
专科临床医学专业申报标准
一、学历要求
申报专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应具有高中或同等学历,且通过高考或同等学力考试进入医学专科院校学习。
在学历方面,学生需要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专业知识
专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同时,学生需要了解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三、实践能力
专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包括临床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技能。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课程、实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未来的临床工作做好准备。
四、职业素养
作为医生,职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专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尊重患者、关心患者、服务患者。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五、语言能力
作为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专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患者的需求和问题,并能够清晰地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
六、计算机技能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专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医学信息系统和相关软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8.09.16•【文号】教高[2008]9号•【施行日期】2008.09.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医疗安全与血液正文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教高[2008]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卫生局,教育部有关直属高等学校,卫生部有关直属单位: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教学质量,规范医学教育管理,教育部、卫生部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根据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研究制订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经部分院校自评检测,教育部、卫生部审核,并经过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讨论修改,现将《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标准》以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为适用对象,提出该专业教育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是该专业教育质量监控及教学工作自我评价的主要依据。
教育部将根据此《标准》组织开展对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认证工作。
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本通知转发至所属有关高等学校。
各有关高等学校在依据本《标准》开展教学工作自评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以便适时调整《标准》。
附件: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二〇〇八年九月十六日附件: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前言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药卫生人力资源。
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证工作,是培养高质量人才、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卫生保健服务和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需要。
1998年,经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医学协会批准,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建立了“医学教育国际标准”项目。
2001年6月,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执行委员会通过并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
外科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外科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外科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独立开展外科诊断、治疗和手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下面是外科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详细介绍,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要课程设置等。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素养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具备扎实的外科专业理论基础,熟悉外科学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技术;2.具备临床诊断能力,在独立开展外科临床工作时能够准确诊断疾病并制定治疗方案;3.具备丰富的临床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外科手术和其他外科临床操作;4.具备研究能力,能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讨论,并能撰写学术论文;5.具备人文关怀和医德医风,能够妥善处理与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的关系。
二、培养要求1.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全日制学位课程,积累所要求的学分;2.完成临床实践和临床技能培训,掌握外科临床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3.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完成学术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4.具备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遵守医德和医业操守;5.通过国家和院校组织的考核,取得外科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三、主要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医学综合基础(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检验学-医学影像学-内科学基础2.专业课程:-外科学导论-外科学研究方法-胸外科学-心脏外科学-神经外科学-普外科学-骨科学-泌尿外科学-整形外科学-儿外科学-应急外科学3.临床实践课程:-临床诊断学-外科手术技术-临床技能培训(包括手术操作、术前术后护理等)-学术交流与论文写作四、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根据研究方向和科研计划,选择合适的课题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要求论文具备创新性、实用性和科学性,能够体现硕士研究生独立承担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实践教学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要认真观察和分析病例,参与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并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实践任务。
一级学科名称(代码):临床医学(1002)第二部分本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一、学科方向与特色1.学科方向。
具有支撑本一级学科所需要的主干学科方向10个,在地方病的研究独具优势的学科也可作为一门主干学科。
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麻醉学、病理学为基本的学科方向。
各学科方向水平均衡,能够相互支撑,能够引领该领域发展。
2.学科特色。
根据国家、本区域的社会需求,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学校定位,制定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科特色和发展应能够促进国家和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二、学科队伍3.人员规模。
专任教师不少于120人,每个学科方向不少于15人。
4.人员结构。
有合理人员梯队和结构,45岁以下的青年专任教师不低于40%;获硕士学位的人员比例不低于30%,获博士学位的人员比例不低于20%。
5.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学位授权点至少有10名学术造诣深厚、治学严谨且具备指导硕士生能力的副高级职称的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
近5年,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承担过省部级研究课题至少一项,并有能力继续承担研究性课题。
学科带头人研究人均经费5年50万以上,学术骨干研究经费人均30万以上。
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在5年内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学科带头人至少协助指导或参与培养相关学科硕士生3人;学术骨干至少协助指导或参与培养相关学科一届完整的硕士研究生。
三、人才培养6.课程与教学。
拟开设的硕士生课程应紧密围绕授权点的培养目标和学科特色制定完善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硕士生的课程既体现传统的教学内容,又能够开设体现当前研究前沿的方法介绍或学术发展动态;至少开设1门科研系列高水平课程,定期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
7.培养质量。
本学科的本科生培养已形成一定规模,质量较高,毕业生应从事相关职业。
学生毕业后职业发展良好,用人单位评价较高。
四、培养环境与条件8.科学研究。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为了完善我国医学学位制度,加速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的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临床医师的需要,特此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一、授予学位的级别和名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分为两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MasterofMedicine ,M .M.)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DoctorofMedicine ,M .D.)二、授予学位的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主要授予符合条件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和在职临床医师。
同时授予临床医学七年制毕业生,其授予标准、申请资格等根据七年制的特点参照本办法另行制定。
三、授予学位的标准(一)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2、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内科与外科分别不少于3 个三级学科,以下同)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3、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4、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内容和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是医学教育中的一种专业学位。
在专业学位授权的医学院校中培养的主要人才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临床能力。
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过程中,临床能力的考核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就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临床能力考核内容和要求进行详细论述。
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的内容1.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考核中必然涉及到对患者病史的了解、对患者的体检和对患者实验室检查资料的分析。
因此,这三方面的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2.临床诊断的能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考核必要求学生具有诊断能力。
在考核过程中,考生必须根据医生的指示,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诊断方案。
3.临床治疗的能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考核还需要学生具备临床治疗的能力。
在考核过程中,考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对患者进行医学治疗。
4.病情观察和病情记录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考核过程中,考生需要具备病情观察和病情记录的能力。
考生需要记录患者的病情、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5.临床判断的能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考核还需要考生具有临床判断的能力。
考生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的指示,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的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临床能力考核要求考生具备以下能力:1.德才兼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考生需要具备德才兼备的条件。
考生不仅应具备医学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医德医风和工作态度。
2.扎实的医学知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考生需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
这意味着,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匹配知识结构、健全的基础学科理论,以及熟练的基本技能。
3.卓越的临床实践能力除基础理论知识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考生还需要具备卓越的临床实践能力。
这意味着,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技能,能够熟练执行各项医疗措施、应对急危重症,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一、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概述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学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必须体现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领域的职业特点,既不能搞纯粹的学术研究,也不能降格为实际工作的简单总结,而应密切结合实际,能够体现综合运用所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手段,分析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体现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中医学或中西医结合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研究结果应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根据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学位论文可分为以人群为对象的研究、以个案为对象的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以及以文献资料为对象的研究等四种形式。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结合文献综述的病例分析报告,内容可以是临床研究或转化医学研究,研究结果应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并能表明学位申请人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内容的基本要求1.内容与方法(1)选题应当体现一定的创新性,课题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
鼓励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
(2)研究内容和方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可分为以人群为对象的研究、以个案为对象的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和以文献资料为对象的研究等四种形式。
根据选题不同,论文形式不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
在论文研究方法上,强调论文综合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等对病例、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及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并能提出独立见解。
①以人群为对象的研究主要是以临床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或其他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完全性的临床观察为内容。
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基本要求1.学习时间和学分要求: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的学习时间通常为3年,学分要求为30学分以上。
其中包括专业课程学分、实习学分、学术论文学分等。
2.课程设置: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的课程设置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础、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心血管病学、呼吸病学等。
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进行选择,如药学、病理学、影像学等。
3.实习要求: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实习实践。
实习实践内容包括在医院或临床实验室进行的临床实践、临床科研和教学实践等。
学生需要在实习实践中掌握相关的临床操作、病例分析、医学影像诊断、实验室检验等技能。
4.学术论文: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的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学生对其中一临床医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成果,要求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论文撰写需要提出明确的研究问题、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并能够得出相对可靠的结论。
5.毕业综合考试: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的学生需要参加毕业综合考试。
综合考试通常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个部分。
理论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临床医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疾病诊断和治疗、医学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实践考核则主要考察学生的临床技能、病例分析和医疗质量管理等能力。
总之,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包括学习时间和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实习要求、学术论文和毕业综合考试等。
通过这些要求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为从事临床工作和临床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临床医学开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
要求
临床医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科学,旨在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
临床医学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通常会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个方面。
临床医学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通常会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并熟悉相关科学技术进展和实际应用。
同时,研究生还应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严谨学风和良好的创新精神。
在学位基本要求方面,临床医学的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具体来说,这包括能够独立完成临床研究、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等。
此外,硕士研究生还应具备在相关领域中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做出贡献。
总之,临床医学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较高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的医学人才,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1.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资格:申请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机构应具备相应的办学资质或科研能力。
通常要求申请机构是一所正规高等教育机构或在临床医学领域内有一定影响力和实力的科研机构。
2.专业师资力量: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请机构应具备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应充沛、结构合理,并且具备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
教师队伍中应有一定数量的正高职称的教师,以及具备一定学术影响力和科研实力的教师。
3.教学科研条件:申请机构应具备完善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包括先进的实验设备、大型医学实验室和医技平台,以及充足的学术资源和文献数据库。
此外,还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临床实习实训基地,以供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临床实习。
4.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申请机构应制订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确保硕士研究生在临床医学领域内获得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设置应合理、有序,并且与临床医学发展趋势和需求相适应。
5.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申请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学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包括招生、培养、评价和保障等各个环节。
并且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并能及时提供学术指导和帮助。
6.资金保障:申请机构应有足够的财政投入,包括购买教学设备、建设实验室、派遣教师出国进修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等,以保证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以上是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的基本条件。
当然,实际申请的条件可能还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具体要根据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申请和评估。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内容和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是对即将毕业的医学专业研究生进行的一项重要评估。
其目的是评价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确保其具备进一步从事独立临床工作的能力。
以下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的内容和要求。
一、基础医学知识考核:研究生应掌握丰富的基础医学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在考核中,将对研究生的基础医学知识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其具备牢固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
二、临床诊断能力考核: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临床诊断能力,能够准确判断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并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在考核中,将以病例分析、临床操作等形式对研究生的临床诊断能力进行评估。
三、临床操作技能考核:研究生应具备一定的临床操作技能,包括熟练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常用检查方法(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的操作技能。
在考核中,将对研究生的临床操作技能进行评估,以确保其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临床操作。
四、临床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考核: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临床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医疗团队成员合作完成诊疗工作。
在考核中,将以模拟临床场景、讨论病例等形式评估研究生的临床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
五、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研究生应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例,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诊疗方案。
在考核中,将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进行评估,以确保其能够胜任临床工作。
六、临床思维能力考核: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复杂的临床问题。
在考核中,将以临床思维分析、病例讨论等形式评估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七、临床道德伦理考核: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临床道德伦理素养,尊重患者的权益,保护患者的隐私,并正确处理医患关系。
在考核中,将评估研究生的临床道德伦理行为。
以上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评估,可以很好地评价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能力水平,帮助其进一步提高临床能力,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既具有较强临床实践能力又具备较好的临床应用研究能力、既具有良好的学术资质又具有合格的临床实践从业资质的高层次医学适用型人才。
1.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
2.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
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3.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4.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二、培养对象被我校录取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期一年。
四、课程培养与考核所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6.0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6.0学分,专业必修课不低于8.0学分,必修课学分可以替代选修课学分。
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评分,必修课70分及格,选修课60分及格。
1.公共必修课:共6.0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0学分外语(英语):3.0学分2.专业必修课:不低于8.0学分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3.0学分医学科研方法学(专业型)(或临床研究方法类课程):1.0-2.0学分临床岗位综合素质训练:1.0学分临床通用技能训练与实践:3.0学分3.选修课:不低于1.0学分医学信息检索:1.0学分或依据导师及专科学院系要求选择指定课程五、临床实践培养与考核按照《北京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的要求在所学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进行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的临床轮转培养。
临床轮转在学校具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格的附属(教学)医院研究生培养点进行。
临床能力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1.出科考核: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进行出科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科室轮转。
2.医师资格考试:于第一学年由学校按照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有关规定组织报考“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毕业前需取得《医师资格证书》。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讨论稿)
【按类别或领域编写,适用于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
第一部分 概况
【简要介绍本专业学位内涵、服务领域和发展趋势等,800字以内】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是现代医学体系中与人文社会科学紧密相连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
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治疗和预防以最大程度上消除、控制或延缓疾病,恢复病人健康、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保护劳动力。
设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且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发展潜力,具备从事临床医疗实践工作执业资质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临床医生。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涵盖了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中西医结合临床、全科医学、临床病理学等领域。
临床医学研究的基本要素是人体、健康和疾病,实践的基本领域是专科和全科,应用的基本手段是诊断、治疗和预防。
当前,医学模式朝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同时医疗模式朝向“预防- 医疗
- 康复- 保健模式”发展,在新的时代、社会与科技发展水平下,人们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努力完善和丰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建设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二部分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一、 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职业精神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具有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以及追求医疗技术卓越的医学科学精神。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遵守医学伦理道德,尊重生命、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
2.专业素养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规范的临床操作技能以及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能够依据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医疗活动。
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与医疗团队协作能力,具有疾病预防的观念和严谨的临床思维能力,初步具备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并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
3.学术素养与学术道德
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够将临床医学理论与临床医疗实践结合
起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传承的基础上主动总结和反思,探索有价值的临床现象和新规律,力争在理论或方法上有所创新。
同时,遵守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
二、 获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全面的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包括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相关知识)基础知识,系统深入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也要对交叉学科知识、当代医学的前沿知识和必要的科学方法论知识有所掌握。
1.基础知识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外语、自然辩证法等公共基础知识;应牢固掌握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医学遗传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药理学等医学基础知识;熟悉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人文知识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了解文学、历史、哲学、伦理、法律、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宗教、艺术等领域的相关知识,运用科学的、整体的思维方法,对患者的社会性给予充分的关注,掌握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技巧,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成与完善医学人文知识的内化。
3.专业知识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本二级学科领域的临床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研究前沿和临床热点,并能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卫生保健服务和卫生法规体系;熟悉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结合临床实际写出较高水平的病例分析和综述。
三、 获本专业学位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实践培养是在临床医学所属二级学科进行的深入培养。
1.培训年限及方式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应进行为期3年(实际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的临床能力训练。
申请人应按照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中相关专业培训细则,在具有临床实践培养资质的基地完成相关病例病种与技能培养的实践内容,达到所需实践能力和水平的要求。
2.临床实践培训内容
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轮转本二级学科的主要专业组及有关学科的病房、门诊、急诊及辅助检查科室,参加相关病房和门诊的临床医疗实践工作,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定的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临床能力训练量化指标。
通过临床实践训练,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和临床路径;危重病症的识别与紧急处理技能;基本药物和常用药物
的合理使用;临床合理用血原则;重点和区域性传染病(包括食源性疾病)基本防治知识及正确处理流程;熟练规范地书写临床病历;了解、熟悉、掌握相关学科的病种、临床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应将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临床实践培养的全过程,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实践中探索有价值的临床现象和规律。
3.临床实践考核
临床实践考核分为培训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以过程考核为重点。
过程考核在每个轮转科室出科前,依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手册》进行。
结业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
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通过培训过程考核是参加结业考核的必备条件。
4.所获职业资质
完成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后,一般应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
四、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一定的学术交流能力,具备主动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能力;能通过查阅大量的专业书籍获取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和临床诊疗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能通过阅读本专业国内外学术期刊和文献资料、查阅相关的文献数据库获取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追踪相关研究领域国内外最新进
展;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包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筛选知识的能力和吸取知识的能力,并善于总结与归纳;能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资源检索和加工,具备大量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2.临床实践能力
临床实践技能是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专业素质,能系统掌握从事临床工作的基本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
应初步具有较独立的临床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能较全面、系统、准确的询问病史,并规范完成体格检查,熟悉并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常规;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具有对本专业急、难、危、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病历书写规范;应具有较高的人际交流能力和沟通技巧,并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3.科学思维及临床研究能力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探索有价值的临床现象和规律,熟练地搜集和处理资料,对临床数据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并具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 选题要求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与技术手段为出发点,选取临床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加以总结和研究分析。
选取课题应具有潜在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
2. 学位论文形式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可分为以人群为对象的研究、以个案为
对象的研究和以文献资料为对象的研究等三种形式,包括结合文献综述的病例分析报告和临床研究论文。
3.学位论文规范性要求
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GB/T 7713.1-2006),保证论文的规范性。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封面、独创性声明和保护知识产权声明、扉页、目录、缩略语表、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前言、文献综述、正文、结论、参考文献、附录、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致谢等。
论文的印刷也应符合格式规范。
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图表、公式、缩略词、符号、参考文献的使用必须遵循国家和学位授予单位规定的标准。
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成果、学术观点、实验方法时,必须注明参考文献;合作者及其他人做的工作必须明确说明,并给以恰当的致谢。
4.学术水平要求
学位论文的研究结果应对本领域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推动作用,且条理清楚、表达准确、数据真实、分析科学、结论合理。
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系统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具有独立担负临床医疗实践工作和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