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历史上的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世界历史上的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世界历史上的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世界历史上的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世界历史上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rD

世界历史上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

[编者按]2007年4月13—15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史学科主办了以”世界历史

上的文明:文化的比较与交流”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五十多个高等院校,研究

机构,学术期刊和出版社的一百二十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盛会.学者们围绕着世界文

明进程中的战争与和平,不同文明/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文明

交流的机制等方面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讨论,并对”全球化”,全”球史观”和”全球史”等世界史教学和研究的理论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期刊发几位学

者提交研讨会的文

章,意在进一步推动相关问题的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徐蓝(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近代战争所引起的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不仅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

推动力量,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标志. 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发生在具

有主权性质的民族国家出现之后.随着

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发展,市场和经济中心的形成,欧洲的政治区域化进程也在发展, 其特点是不断否定教

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权威,不断加强王权和主权意识,最终使民族国家应运而生.在这一过

程中,以1648 年结束席卷欧洲的30 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及其形成的威斯特伐利

亚体系为标志,以主权国家为国际行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也初具雏形.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家关系中国家主权的独立性,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强调了

国际条约的神圣性并规定对违约国可以实施集体制裁;开创了召开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

恢复和平的先例;建立了外交使团制度.这一切在人类历史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表明了以王权为代表的民族国家开始取代基督教的神权,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 一个以正式邦交形式和召开国际会议为互动模式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欧洲初步形成.与此同时,它所确立的有关

国家主权和国家关系的这些基本原则,也成为”现代国际法发展的起

点”①?但是这个体系

还不具有全球性,它所展现的更多的是欧洲的以奥地利,普鲁士,英国, 法

国和荷兰(当时为

尼德兰联邦,涵盖现在的荷兰与比利时地区)为代表的”多极均势”为

特点的国际秩序,还没

LeoGross, ” ThePeaceofWestphalia,1618 —1648 ”,TheAmnearliocfaI nJour nternationalLaw,Vo1.42,No.1

Jan.,1948,pp,20h 41,

世界历史上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 5 有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历史进程产生

重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该体系并

没有建立有效的冲

突解决和处理机制,而是”创造了一种和平和一种用以保证那种特殊的和

平而不是普遍和平

的秩序”①.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后,欧洲仍然内斗不断,各国的力量对比也发生了

很大变化.与

此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Et益国际化,欧洲列强凭借坚船利炮

迅速向外扩张,把世

界其他地区变成了欧洲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逐渐形成了欧洲的世界

中心地位.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强化了欧洲各国对现实国家利益的追求

,人权的理念和民

主共和的思想猛烈地

冲击着专制主义的旧体制.这一切最终导致了1789 年法国大革命,同时也打破了威斯特伐

利亚体系所构建的欧洲”多极均势”结构.拿破仑帝国的不断扩张威胁了各国的生存,于是

英国与俄国,普鲁士,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先后组织了七次反法同盟,最终使拿破仑帝国解

体,旧王朝得以复辟.1814--1815 年列强在维也纳召开和会并达成《最后议定书》,目的是

结束战争,恢复欧洲的和平与均势. 维也纳会议把欧洲所有的主权国家(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都包括在内;根据”正

统主义原则”恢复了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荷兰以及那不勒斯等王朝原来的地位;用小

国和弱国的领土对战胜国进行补偿,再次重新划定了欧洲的政治版图. 会议还通过了《关于

取缔贩卖黑人奴隶的宣言》,《关于河流自由航行的规章》以及《关于外交代表等级的章程》等文件,对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国际问题作出了决定.随后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签订《神圣同盟

条约》,并与英国签订《四国同盟条约》,以防止法国再度爆发革命.随

着法国相继参加这两

个条约,这一目的已经达到.维也纳会议建立的这种新的政治军事及其领土的平衡,被称为

维也纳体系.《神圣同盟条约》和《四国同盟条约》是对它的重要补充.维也纳体系是继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历史上第二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该体

系有三个突出特点:

第一,强权政治.它在欧洲大陆恢复了旧的专制制度,并通过战胜国对战败国财产的瓜分,

不仅满足了列强的领土野心,而且初步建立起一个新的欧洲大陆的均势.第二,它是一个五

极均势结构,依靠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实力均衡,共同维持着欧洲的稳定.

第三,它开始用”会议外交”的方法,通过上述五大国定期举行国际会议, 对列强各自的利益

和矛盾进行协商解决,从而维护大国的利益.这也被称为”欧洲协

调”②. 从总体来看,维也纳体系仍然是一个欧洲列强之间相互妥协的国际体系.但是该体系

在国际关系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一,在19 世纪已经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

际格局之下,维也纳体系已经具有一定的世界性,可视为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关系体系;但是世界其他地区是作为欧洲列强侵略和资本扩张的对象而进入这个体系的,因此只具有从属性.第二,该体系的缔造者们至少建立

了一种定期会晤进行协商的程序以应对形势的变

化,这种”定期会晤进行协商的思想表明,各大国在决策过程中,已经将

兼顾考虑多种因素的

KaleviJ.Holsti,PmceandWar,ArmedConflictsandInternationalOrder1648 —1989,CambriageUniversityPress.

1991,P.40.

GordonA.CraigandAlexanderL.George,ForceandStatecraft,DiplomaticPro blemsofOutn.OxfordUniversity

Press,1990,PP.4—3 51.

6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3 期

作用制度化了”①这种制度化的安排,是一种监督和控制潜在的国际冲突的机制,从而使该体系在力图维护集体安全方面比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前进一步.第三, ”均势”原则已经成为

指导后世制定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维护国际关系体系内均衡结构的

经典性原则.第四,它

对各国外交代表的等级的规定,至今还被作为外交惯例而广泛运用.维也

纳体系维持了欧

洲大约一百年的和平.但是它既没有消除各国的扩张野心,也没有停止它们之间的争斗.

1854--1856 年以英法为一方,以俄国为另一方为争夺奥斯曼帝国遗产而进行的克里米亚战

争,以及此后接连爆发的法,意对奥地利的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 是列强用武力改变欧

洲政治版图和实力分布的重要表现,并使该体系严重动摇.随着意大利与德国的统一,随着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西欧列强的

实力对比终于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们竞相对外扩张瓜分世界,矛盾不断尖锐.于是各国为

了自身利益的需要,逐渐结成两大军事集团,并制造了一系列政治危机和军事冲突,最终导

致了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维也纳体系也荡然无存.但是,这

场主要由于欧洲列强的争斗而引发的世界性战争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

世界中心地位,实际结束了欧洲的全球霸权时代.

与欧洲的逐渐衰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与苏联的不断崛起.美国的

参战不仅完全改

变了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使这场战争进入了真正的全球阶段,而且意味着当欧洲力量耗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