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项目
- 格式:ppt
- 大小:698.00 KB
- 文档页数:15
社科论坛摘要:关中-天水经济区其范围包括陕西省的关中平原地区及甘肃省天水地区,共六市一区,战略区位重要。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区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
本文试从经济区资源优势互补的角度提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互补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关天经济区资源装备制造对策1关天经济区资源现状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Zone)简称“关天经济区”,2009年经国务院批复通过,其范围包括陕西省的关中平原地区及甘肃省天水地区,共六市一区。
经济区以大西安(含咸阳)为中心城市,宝鸡为副中心城市,天水、铜川、渭南、商洛、杨凌等为次核心城市。
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依托陇海铁路(欧亚大陆桥)和连霍高速公路,形成中国西部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与关中城市群相呼应。
国家在西部布局了四大产业基地,其中的能源化工基地和优势资源深加工基地主要布局在陕甘宁经济区,与布局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新兴产业基地互为补充、互动发展。
距离关中地区200多公里的陕甘宁能源化工基地,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能源供应和保障的重要基地。
我省陇东南地区与陕西关中地区联系紧密、互补性强、产业关联度大。
天水市具有交通区位、制造加工、特色农业、自然生态、文化旅游和人力资源等优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不仅是陇右重镇,也是陇东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辐射区的平凉、庆阳、陇南三市矿产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历史文化深厚,产业优势明显,通过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辐射带动,将会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关天经济区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战略区位重要。
经济区处于中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多条铁路、公路、航线、管线在此交汇,是全国交通、信息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和西部地区连通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科教实力雄厚。
政务督查工作会议讲话政务督查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依法行政和提高政府执行力的有力手段。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政务督查工作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政务督查工作会议讲话(一):今天专题研究政务督查工作,实际就是要做到“说了算、定了干、错了纠”,这既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的要求,也是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抓督查就是抓落实,要进一步加强“督查”就是督促、检查。
我国古代就十分重视督查,早在秦汉督查系统已初步形成,设立有御史府,负责“典正法度、监察百官”;明清时督查制度趋于成熟,朝廷有都察院,地方有督抚、按察司、巡道三级督查系统,古代督查的形式有奉旨督查、刷卷督查、催报督查;建国后一开始没有专门督查机构,叫催办查办,1983 年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督办工作的通知》,1994 年江泽民同志作出了“两个一半”的批示:“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方案的部署,事情还只是进行了一半,还有更重要的一半就是要确保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
为此,督促检查工作十分必要”。
从90 年代开始,县以上党委、政府都建立了督查室。
从督查工作的历史渊源可以看出,督查是为决策、执行服务的一种手段,是推动决策落实的重要环节。
督查的实质就是落实,抓督查就是抓落实。
当前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需要加强督查。
我们要科学发展、循环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要奋力赶超,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
特别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发展中面临很多矛盾和困难,需要各级攻坚破难,既定的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点改革以及园区突破、生态建设、城镇建设、扶贫攻坚、民生实事等任务,都需要一件一件干,一项一项落到实处。
督查工作就是要通过跟踪督办、刚性问责,让既定的思路、想法真正付之于行、见之于效。
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需要加强督查。
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没有执行力,哪有公信力,哪有政府的威信;没有执行力的政府,是软弱涣散、难有作为的政府。
天水市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曹俊红来源:《卷宗》2017年第32期近年来,天水市坚持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在天水市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服务体系日益完善、驱动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创新驱动活力持续激发、成果转化应用步伐加快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天水市经济的发展。
1 存在的问题(一)创新机制不健全。
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严重,创新要素、创新政策、创新需求、创新人才、创新服务呈现小而散的状态,政府部门之间联动配合不紧密,科技资源共享和集聚程度低,特别是企业、科研院所与高校之间产学研脱节,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合力和科技创新的集成优势没有形成。
科技创新导向不鲜明,现行职称评定、成果鉴定和科研经费分配机制在鼓励科研成果市场化导向上存在缺陷,没有建立以经济贡献率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研究课题市场化、产业化导向不明显。
科研成果转化的利益激励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本土化转化难,形不成生产力,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突出。
创新政策落实不到位,创新人才开展各种研发活动特别是应用研究的积极性不高,能够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效益的标志性科技成果少。
科技项目跟踪问责机制不健全,重视科研项目立项,轻视科研项目过程和结果,造成科研项目经费、人才等资源的浪费。
(二)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部分企业习惯于传统思维定势,依靠“三高一资”的生产方式,依赖要素成本优势生存发展,对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自我创新、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胆识。
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合作项目较少,对外技术交流合作水平低。
(三)创新平台建设滞后。
现有科技创新平台质量亟待提高,产业聚集能力、科研创新成效、科技孵化能力尚弱,还未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科技转化渠道及平台较少,许多科技创新成果还只是“纸上谈兵”的成绩,没有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3.27•【字号】甘政办发[2013]52号•【施行日期】2013.03.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3〕5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有关企业:《2013年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3月27日2013年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为加快推进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确保实现《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阶段目标任务,结合国务院印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3341”项目工程有关要求,坚持循环经济与富民行动相结合、《总体规划》与《行动计划》相结合、发展经济产业与省情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实施《总体规划》和《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着力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经济战略平台。
以《行动计划》为指导,选择重点领域,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实施重点项目,在各领域、各行业创建一批亮点突出的标志性示范工程,强化以点带面,加大示范典型推广力度,均衡推进循环型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
完善政策法规和科技支撑等保障体系,健全统计指标和考核体系,加强现场观摩和实地评价,促进全省循环经济整体协调推进。
二、工作目标基本建成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兰白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循环经济基地和酒嘉清洁能源、冶金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完成规划确定的基地建设目标任务的80%,其他4个基地完成规划确定的基地建设目标任务的60%以上。
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区新机遇今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这一经济区规划总面积为7.98万平方公里,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和甘肃省天水市所辖行政区划,其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经济区定位为“一高地四基地”即全国内陆型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
天水是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和重要的发展极,肩负着发挥甘肃东部桥头堡作用,辐射带动陇东南及毗邻地区加快发展的重任。
全市将抢抓这一机遇,力争使天水成为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城市和旅游目的地,成为经济区西端重要的增长极,更加有力地带动和促进陇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中,天水市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发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医药食品、现代农业及商贸旅游等产业。
一是振兴装备制造业。
积极发展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建筑建材五大集群,加快建设电子、机械、电器三大产业园和高新技术创新创业园,加快天水经济开发区建设,建设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城市。
二是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做大做强林果、蔬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重点抓好“水、电、路、气、房”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天水至定西、天水至十堰、天水至平凉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宝兰铁路客运专线和天水至平凉、天水至阳平关铁路,抓好天水机场建设,建立和完善公路、铁路、民航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把天水建设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交通枢纽。
四是大力发展商贸旅游业。
依托伏羲庙、大地湾、麦积山和西秦岭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以寻根祭祖文化和古丝绸之路文化为纽带,开发建设寻根祭祖、休闲度假、佛教石窟艺术、现代农业观光等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做大做强旅游业。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龙山镇汪堡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思考段炼孺;钱红;刘闯奇;张碧君【摘要】美丽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建设中应融入生态文明观念,在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龙山镇汪堡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当地的及其周边环境的分析,并结合当地自身经济特点进行精准扶贫.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依托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勾勒\"产业乡村,绿色家园\"的美好蓝图,并打造一个特色民居——以古堡的传统民居院落为主要展现形态,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于一体的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度假村.希望能为以后的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年(卷),期】2019(000)014【总页数】2页(P83-84)【关键词】美丽乡村;民俗文化;古民居文化;文化+旅游【作者】段炼孺;钱红;刘闯奇;张碧君【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710048;陕西西川都市景观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48;陕西西川都市景观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48;陕西西川都市景观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2.29引言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观点,是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
只有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生态农业建设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切入点和关键所在。
1 项目背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县域划分为中部核心经济区、西部经济区、东部经济区三大经济区。
其中,汪堡村位于西部核心经济区,其中龙山镇产业定位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2 村庄概况地形地貌:汪堡村北侧与山体接壤,南侧为河流,生态环境相对较好,建设用地范围内北高南抵,利于排水,整体呈缓坡,高差较大。
人口现状:汪堡村辖9个村民小组,共计371户,1794人;外出务工人数449。
道路现状:道路骨架系统基本确立,村庄对外联系道路、村庄主要道路基本完成硬化,但缺乏道路绿化及亮化配置,主要联系道路、入户道路尚未硬化;缺少道路排水设施。
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论文清《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与参由明经高第为沁源令,吏治明敏,清节著闻,秩满擢新宁守,才品经济尤为世重。
下面是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欢迎参考!第一篇:甘肃循环经济发展选择策略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也越来越突出。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推动甘肃经济发展,保护农村金融生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甘肃省未来应把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要不断探索,积极寻求出路,着力提升甘肃省循环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关键词:生态环境;战略选择;循环经济产业链1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背景1.1循环经济是促进甘肃省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制定和实施,使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一定提髙。
但由于西部地区土地相对贫瘠、劳动力素质较低、资金供需失衡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该地区经济增长较为缓慢,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依然很大,农村地区的差距更大。
甘肃省丘陵地带较多且地形地貌较复杂,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较脆弱,多民族聚居现象较普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这些因素都对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压力,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
在此背景下,必须引入一种比较经济、相对生态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的平衡发展。
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不仅在于“循环",而更重要的在于 "经济” O新型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需要农业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这样才能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1.2循环经济是保护农村、农业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传统的线性经济增长模式使甘肃省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农药化肥污染、土壤沙化及水资源污染、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农村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要实现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增长,必须要摒弃这种破坏环境的粗放式开采利用模式,保护生态环境。
书记在项目工作安排会讲话同志们:县委、县政府召开这次项目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县委工作会议、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项目工作面临的形势,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锲而不舍,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以项目工作的大突破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把今天的会议开成一个抢抓新形势和新机遇的承前启后的重大会议。
前面,褚勇同志对今年的项目工作做了具体安排。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进一步坚定抓好项目工作信心决心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市委“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的总体要求,扎实组织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坚持建设与管理齐抓,争取与储备并举,想方设法开展对接,全力以赴攻坚破难,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全年开工建设500万元以上项目126项,其中续建项目45个,当年完成投资亿元;新开工项目81项,完成投资亿元。
全年争取到中央、省市投资亿元,较202X年增加亿元,增长%,创历史新高。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但与市委、市政府要求和我们自身加快发展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项目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新老问题交织并存,一些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观努力不够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乡镇、部门和单位发展抓项目的意识不强,等、靠思想严重,行动迟缓,时常错失良机。
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项目谋划过程中考虑不深、敷衍应付的现象依然存在,项目争取过程中衔接不主动、配合不积极的散漫作风没有彻底转变,项目建设过程中协调管理意识不强、违规操作的问题依然很多。
甚至有些单位只考虑部门自身利益,没有把项目建设放到事关全局的高度来考虑、来谋划,缺乏抓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项目建设资金刚性约束进一步增强,融资渠道不畅、建设资金偏紧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目前项目建设的主要问题。
部分政府投资项目配套和自筹资金不足或到位迟、到位率低,工程进度达不到工期要求。
关中—天水经济区商洛区域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2020年)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我市商州、洛南、丹凤、柞水四县区纳入该经济区发展规划,直接辐射商南、山阳、镇安三县,标志着我市不仅搭载上关中率先发展的快车,而且在区域发展布局上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
为有效推进全市率先突破发展,依据国家发改委《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省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商洛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及《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决定》,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09—2020年。
一、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渡的关键阶段。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市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发展的现状——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十一五”以来,全市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发展实力显著增强。
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174.04亿元,比2005年增加73.88亿元,年均增长12.6%;财政总收入达到14.25亿元,比2005年增加9.1亿元,年均增长40.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82亿元,比2005年增加4.36亿元,年均增长40.5%。
——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4.7亿元,比2005年增加14.91亿元,年均增长21.3%。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008年实现增加值61.58亿元,比2005年增加 21.31亿元,年均增长14.07%。
旅游综合收入10.5亿元,是2005年的7.2倍。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十一五”以来,相继建成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交通设施突破发展,电网、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4.6亿元,比2005年增加127.4亿元,年均增长64.2%。
天水市循环农业发展规划一、目的意义循环农业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发展良性循环的经济模式,其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
2007年9月,农业部将我市列为全国首批10个循环农业示范市之一,为我市发展循环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立足天水自然、社会、经济条件,通过发展循环农业,统筹农业生产活动与农业生态系统各种资源要素的相互关系,建立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生态系统环境质量改善的动态均衡机制,对推动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构建循环农业产业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产品消费方式,解决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促进高产、优质、低耗、生态、安全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全市农业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天水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因地制宜,从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入手,采取发展水利设施、兴修水平梯田、改革耕作施肥制度、推广优良品种、科学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措施,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通过生态农业示范村、示范片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初步形成了循环农业的政策体系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对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十分重视,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条例。
“十五”以来,先后制定了全市无公害农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绿色农业示范区,并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指导乡镇政府和农民群众创建环境优美的乡镇和文明生态村,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逐步解决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同时,市、县各级财政把农业环保和生态农业建设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污染监测防治,加强农业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为循环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总结推广了一些成功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大有毒有害农业投入品治理力度,使优质农产品的比重不断提高,创出了花牛苹果、秦安蜜桃、下曲葡萄、燕家韭菜等一大批农产品品牌,想法设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可再生资源利用率,初步形成了?“畜禽养殖?粪便?沼气(粪便生化物)?有机肥?无公害农产品”生态循环链、?“粮食种植?畜禽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生态循环链、?“种植绿肥?压青(过腹还田)?有机肥”循环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态循环链、?“果品、马铃薯?加工果汁、淀粉?废弃物利用?养殖?有机肥”循环农业链,尤其是2002年以来,借助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实施,我市把沼气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作为受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
人文地理实习之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习区简介:天水农业高新技术园区位于天水市麦积区中滩镇,始建于2002年,2007年经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经过8年的建设,园区核心区占地面积5000亩,分为航天育种及反季节蔬菜、优质食用菌、现代化养殖、高中档花卉、果蔬种苗繁育、加工配送、服务管理等七个功能区,建成优化型节能日光温室192座,智能化全自动温室6座,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线1条,大型果蔬气调库3座,现代化养殖场3个,乳制品加工厂1个,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1处,集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亚热带植物生态观光园1处。
形成了航天种业、果品、蔬菜、畜牧、农产品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具备了技术创新、科技示范、产业孵化、培训交流、辐射带动、旅游观光等六大功能,入园企业达到20家,入园企业资产达4.2 亿元,产值达9648万元。
发展优势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园区位于天水市麦积区中滩镇,天水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连祖国内地华中、华东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疆、直至欧亚大陆桥上的欧洲各国,南邻祖国大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北上翻越六盘山便可进入宁夏。
天水正好在祖国的几何中心,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100米。
天水市居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中间。
交通及区位优势天水地处陕、甘、川交界地带和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的中点,陇海铁路穿越全境,是陇东南经济文化物流中心。
地形地处渭河左岸山塬区,以梯田地为主,土地平整,土壤肥沃,日照充足,自然资源较好,根据气象资料此处适宜种植苹果、桃、梨、杏、核桃果树等经济作物。
水文天水地跨长江、黄河两流域,以西秦岭为分水岭,北部地区为黄河水分的渭河流域,面积1167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1.49%;南部地区为长江水分的嘉陵江流域,面积265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8.51%。
境内渭河流长约280公里,沿河接纳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榜沙河、散渡河、葫芦河、耤(藉)河、颖川河、东柯河、牛头河。
学习研究政策提高谋划能力奋力推动天水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中共天水市委书记马世忠3月19日至23日,省委举办了省市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研究政策经验,谋划推动转型跨越”研讨班,这是省委、省政府紧盯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推动转型跨越、富民兴陇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提高掌握运用政策、研究谋划工作、推动创新发展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研讨班上,王三运书记、刘伟平省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当前发展形势、各项政策机遇,对提高领导干部谋划发展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三运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事关全省发展大局的六个重点问题,为我们更好地谋划和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这次研讨班特别是王书记和刘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抢抓机遇,完善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开创天水经济社会跨越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提高谋划能力,丰富完善总体发展思路当前,天水正处在进一步夯实基础、积蓄后劲、提升优势、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我市第六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要深入实施“1135”区域发展战略,把天水建成综合实力较强的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按照王书记在天水调研时强调的“强化三种意识、打造三个高地”,“着眼全面小康、抓好富民产业”,“围绕跨越发展、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对全市发展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谋划,提出了“关天经济区引领、国家级园区支撑、现代化城市带动、县区组团式推进”的总体构想。
“关天经济区引领”,就是举全市之力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打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的增长极;“国家级园区支撑”,就是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加快建设天水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同时改造提升国家级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和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支撑和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现代化城市带动”,就是扩大城市规模、完善服务功能、加强名城保护,把天水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县区组团式推进”,就是根据各县区的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培育发展一批特色产业经济带,迅速壮大县域经济,形成组团竞相发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