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并在上世纪90年代掀起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尝试改变现行教育的应试导向,最终达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认,现行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主要道路,是社会发展、国家复兴的根基。基于此,应试作为评价学生是否能进一步深造并选一个更好的学校深造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无论从国家、学校,还是家长、学生,都不能完全摆脱它而寻找一个更科学的方法,这也是教育改革不能快速推进的症结所在。但是,我们又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有许多工作可以做,比如改变人们的教育观念,就是急需要做的工作。

几十年以来国家的教育观念在逐步改变,从一开始空喊“科教兴国”到切实重视,并推进教育改革的进行,已经算是很大的飞跃了。学校和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执行者,在与以前相比观念也有了比较大的转变。可是最近几年,教师抵触课程改革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情况的出现自然在很大程度上是改革自身的原因(如太理想化,不能从实际出发),可是也反映出教师在观念上还没有完全接纳这种新理念。教师的观念跟不上教育改革的进程,成为现在很多研究者关心的问题。那么作为教育链条上极为重要的一环的家长的教育观念怎样呢?他们是不是能很好地接纳新的教育理念?这是应该引起我们关切的一个问题,因为新的教育理念是要靠教师和家长来直接执行的。

一、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

(一)家长的教育目的观我们可以想象,家长送孩子上学的目的是希望他们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正暗合斯宾塞的教育目的,即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他们有非常好的出发点,关注教育的结果,可是关注教育的结果总给人一种太功利化的嫌疑。美国教育家杜威看到了这一教育目的的局限,他提出了“教育即生全国注册建筑

师、建造师考试备考资料历年真题考试心得模拟试题活,教育即成长”的目的观,旗帜鲜明地关注学生的教育过程,强调现在,而不是未来,这一伟大的理念正是诊治家长功利病的良方妙药。

(二)家长的成材观与家长的教育目的观相对应,家长对怎样才算成材也有着类似的结论。他们认为,有好的成绩,考上好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自己的子女也就被造就成为一个人才了。这种成材观确实过于简单,并未发现成材的真谛,从大的方向讲,一个国家栋梁,

应该德才兼备,这是古人就已明了的道理了,虽然在非常时期古人也会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

不能说家长们忽视学生品德的培养,就像不能说学校和教师忽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一样,不过我们可以说家长们没有把品德培养作为第一位的要素来重视,这也像学校和教师的想法相同。从当前的形势看,社会对一个人是否是人才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人才不仅要德才兼备,也要身心健康。身体健康是一个层次,心理健康是另一个更高的层次,这要求人要有良好的个性和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家长的幸福观幸福是一个散发着永久魅力的无法穷尽的话题,从古代先贤到当今学术大家,都对此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幸福现在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不难发现,家长对于怎样才算子女的幸福有着自己的见解。从家长的教育目的观和成材观我们看出,子女考上好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他们也就自然幸福了,至于其它,可以一概不管。事实证明,这仅仅是家长们的一厢情愿,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幸福是个很复杂的东西。子女上学时可能不幸福,毕业有了个好工作后也可能因为种种应试教育的后遗症而不幸福。

二、家长的教育观念为什么要转变

可以说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潮无法逆转,家长也要顺应潮流,适应教育改革的进程,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当然这种空话还不足以使家长改变观念,我们应该详细分析这种教育观念所产生的不好的结果,对子女会有哪些负面影响,才能让家长彻底放弃落后的、陈旧的观念。

(一)欲求子女成材而不能太关注结果,会有急功近利的做法,拔苗助长,而适得其反。社会上针对小学生、中学生的培训铺天盖地,异常火爆,孩子们成为赚钱的庞大的市场。何以有这样的情形出现?不用说家长有这样需求,他们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用心良苦毋庸多说。但是这种现象应该是不正常不合理的。当前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可以作为依据,人的身体发展是有规律的,进而人的技能,思维,心理发展等等都是有规律的。诚然我们可以经过合理训练来达到促进的目的,只是如果训练过度,可能会打压孩子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兴趣,使他们不能健康成长。而这又是最可怕和最得不偿失的。如果这些培训都是出于孩子自愿,他们也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我们当然不能把它视为洪水猛兽,可是当你看到孩子不情愿的表情和体会到他们委屈的心情的时候,你能认为这不是在打压他们学习的兴趣吗?你也能认为这不是在摧残孩子的身心吗?家长的期望、社会的赞许是能成为孩子学习的外在动机的,而强调外在动机而使他们失去了内在动机的培养的机会,这也是得不偿失的。很多人高中以前成绩优异,到大学之后就泯然众人的原因,不能不说首先是先前的学习已掏干了他们的潜力,让他们无法再提高,其次是他们已经厌倦了学习,上大学正是他们结束学习的契机,再次,他们没有学习的内在动力,找不到一个能让自己持久学习的理由。当然还有一个更坏的结果出现,家长虽已付出努力,奈何子女

无心无力达成你的心愿,反而朝向不好的结果发展。因此,从长远的观点看,家长们应摆脱功利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和成材观,

达到“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境界。

(二)欲求子女幸福而不得,家长都有良好愿望,想让子女幸福。可是很明显,对子女来说,他们所说的幸福是渺茫而不可及的,因为其指向的是未来,但是他们却不能以长远的眼光来培养子女,他们也不能培养子女长远的发展,也不能培养子女高远的理想。子女有时候所体验的只是现在的不自在,当前的苦恼。他们没有多姿多彩的游戏,没有亲近大自然的感触,没有与人交流的快乐。简而言之,他们心理没有健康成长,良好个性没有形成,长大后可能要面临与人交往困难的窘境,不能适应社会。这一系列问题会成为他们子女幸福的绊脚石。因此我们说,欲使子女幸福不如从现在始,让子女一直都能体验到一种幸福的生活,而不是去憧憬未来无法把握的幸福。

三、家长怎样转变教育观

家长转变观念势在必行,宜早不宜迟。但是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观念的转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可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认知的东西改变起来较性格来说容易,只要从深层次认识到观念的不正确,就能得到改变。

(一)从注重子女成绩的提高转向注重子女学习兴趣的养成子女的成绩是应该重视的,可是我们有更应该重视的东西。一个伟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比这句话更能说明问题的了。我们舍本逐末,捡了西瓜丢了芝麻,是万万要不得的。作为家长,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要把握大方向,站得高些就能看得远些。看着子女痛苦地学习,家长所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