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学资料 自考 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5
[浙江]学校心理学复习资料(详细的串讲大纲)带★为重点复习内容★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P151学校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学校心理咨询是指在学校所开展的心理咨询活动。
P151 ★尺度参照测评:是教师或学习障碍研究专家根据某一衡量学习水平的尺度来评价儿童的学习成效的模式。
这种测评模式所提供的信息不是具体数据,而是有关儿童学习水平的描述性信息。
P202行为评价法:指由他人或儿童本人对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表现作出评价的方法。
P227★★★时间序列设计:是指对一组非随机取样的被试实施实验处理,并在实验处理前后周期性地作一系列测量,然后分析测量数据是否具有非连续性,从而推断实验处理的效果的一种准实验设计。
P64常模:是判断个别差异的依据和比较的标准。
P88目标群体:对适应性行为进行评价时被评估的对象,就是目标群体。
P246 ?示范:是传授社会行为最有效而且效率最高的方式。
它用来抑制或促进各种行为。
P235标准化测验:是经过一套严格的标准化程序进行编制,并按标准化程序去使用的测验。
P87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P122行为角色扮演:儿童社会技能测评法之一——行为评价法中的一种,是直接观察法的一种变式,比一般的人工设计采用了更多的结构化或标准化因素,向儿童呈现一组场面或情境,要求儿童面对场景做出就像真正碰到同一情境时一样的反应。
P230效度:指测验对要测量的东西能够测量的正确程度。
P88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行为状况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P60★智力测验:是为科学、客观地测定人的智力水平而按照标准化的程序编制的一种测量工具。
P94同伴等级评定表:这是一种社会测量问卷,将一个班级(或其他群体)内每个儿童的姓名依次排列,紧挨着每个姓名是一个五点或七点式等级评定尺度。
中学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A. 人类行为B. 人类心理活动C. 人类心理和行为D. 人类社会关系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A. 发展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比较心理学D. 数学心理学答案:D3. 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概念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班杜拉D. 荣格答案:C4. 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人类行为的主要动力是什么?A. 学习B. 动机C. 潜意识D. 环境因素答案:C5. 下列哪项是情绪智力的核心能力?A. 逻辑推理B. 自我意识C. 数学计算D. 语言记忆答案:B6. 心理学中的“观察学习”是指什么?A.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B. 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C. 通过实验来学习D. 通过逻辑推理来学习答案:A7. 在心理学研究中,哪种方法可以用于探索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A. 相关分析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案例研究答案:B8. 哪种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实现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发展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认知主义理论答案:C9.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健康的标准?A. 身体疾病B. 良好的人际关系C. 生活满意度D. 适应能力答案:A10.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少年期的主要危机是什么?A. 信任与不信任B. 自主与羞耻C. 勤奋与自卑D. 身份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心理学的四大分支包括:_______、生理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答案:基础心理学12. 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实验法强调在_______的条件下进行观察。
答案:控制13. 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和_______。
答案:超我14. 心理学中的“群体思维”是指在群体决策过程中,由于_______的压力,导致群体成员对某个观点或决策的批判性思考减少。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本概念(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关键期【劳伦兹】在某一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A.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前运算阶段【2~7岁】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
主要有一下特征:a.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b.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d.思维不具可逆性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a.命题之间的关系b.假设-演绎推理c.抽象逻辑思维d.可逆与补偿e.思维的灵活性(2)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A.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B.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自我意识及其发展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我意识的发展:A.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B.社会自我少年期基本成熟C.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3、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的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1)认知方式差异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为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中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考点纲要一、考试内容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心理现象的实质;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心理学发展中出现的主要流派以及各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心理学研究的程序;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考核要求 1.识记:(1)心理学诞生的标志;(2)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基本思想;(3)心理学的研究程序。
2.理解:(1)心理学的界定;(2)心理现象的实质;(3)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4)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以及各方法的特点。
知识点讲解一、心理与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行为是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
广义上说,行为还包括机体的生理现象。
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生理现象。
人的行为是受其内隐心理活动支配的。
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不能加以直接观察或度量,所以通过对人的行为观察描述使我们可以探讨其内部的心理活动。
人的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正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
具有不同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人,其心理活动有很大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行为反应也就不一样。
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件事情的行为反应也有可能不同。
但他们的心理活动及其外显行为都受多种共同规律制约。
由于人的内在心理与外显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通过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观察、描述、测量以及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被认为是研究行为的科学心理学有时也被认为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有时也被认为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
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1)个体心理: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现象异常复杂,心理学通常从两个方面加以研究:一是共同的心理过程一是共同的心理过程.即个体心理活动形成及其行为表现的一一是共同的心理过程般过程;二是个性差异二是个性差异,即人与人之间在心理活动倾向性与稳定性的心理活动特性上的差异。
心理学自考知识点11、心理学科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7、心理学科科的性质:心理学科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11、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1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1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1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2021年自学考试学校心理学复习重点(四)第四章学校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名词解释:抵抗:在咨询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与心理咨询人员主观意图相反的情况,引起咨询关系的不协调和矛盾,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咨询关系的破裂,使面接无法继续下去。
抵抗分为两种,当事人方面的抵抗和咨询人员方面的抵抗。
转移:来咨询的当事人内心有一种在过去生活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或认知模式的特定印象,它们留存在当时人的潜意识和记忆中,当事人对其有特定的感情、欲望、抵抗或者情绪的表现。
在咨询过程中,当事人将这些东西转移到了咨询人员身上,以一种不合理的、非现实的态度,将其感情、空想和要求表现出来。
逆转移:逆转移是指咨询者将自身的经验、感情、欲望或者挫折等转移到当事人身上,这对于咨询关系来说也是很危险的,处理不当也会导致面接的中断。
简答1、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基本技术:接受、反应、支持和提问1)心理咨询中初次面接:第一,重点不在于马上解决问题,而应是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
第二,注意对问题概要的理解,要发现主诉问题的背后问题,如学生情绪烦躁、觉睡不好、学习搞不好等第三,注意对非语言行为方面表现的理解:时间方面的行为;空间方面的行为;身体语言状况;观察来谈者是否有反复行为、意图行为、接触行为,以及行为和接触的部位、方向1)心理咨询过程中的面接的继续、中断和终结:一、继续:初次见面主要是了解当事人的有关情况,理解和把握当事人的问题所在。
在这之后还要进行若干次的面接,展开具体的心理咨询,进一步了解当事人问题的症结,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加以实行,称之为面接的继续或者“导入期咨询”。
二、面接的中断:在面接的过程中,当事人可能会产生心理抵抗和情绪转移反应等,咨询人员本人也可能产生逆转反应等。
这些问题都会影响面接的继续,向咨询人员提出了挑战。
如果不能恰当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导致面接的失败,这种情况为面接的中断。
导致中断的原因:抵抗、转移、逆转移(是指咨询人员将自身的经验、感情、欲望或挫折等转移到当事人身上,这对于咨询关系来说也是相当危险的,处理不也会导致面接的中断。
泉州自考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心理学的由来及发展,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历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方法。
本章重点如下:(一)基本概念:感应性P8、心理、心理状态P5、认知过程P2、情感过程P3、意志过程P4、个性P4(二)思考题:1、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怎样证明?答:动物对生物学刺激做出反应,说明心理现象产生。
蚯蚓试验证明。
2、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有何本质区别?答:语言的出现,产生了思维,对事物本质做出反应。
3、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如何证明?P7答: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脑的发展导致心理的发展。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如狼孩等);(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应。
4、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有何根据?P15-165、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意义?P18(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基本概念:神经元P27、突触P29、本能、反射P49、反射弧P49、反馈P49、兴奋过程P47、抑制过程P47、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P50、第一信号系统P53、第二信号系统P53(二)思考题:1、简述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P29-30答:突触的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突触的机能主要是使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进行通讯联络,使神经冲动有效地在神经系统内传导。
2、为什么说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有何根据?P303、简述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的功能。
P334、简述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
P48(考过)5、哪些事实证明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非对称的?P446、R.W.斯佩里对裂脑人的实验研究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P467、第二信号系统对人的心理活动有何重要作用?答:第二信号系统是人们获得间接知识和经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
8、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有何区别?P529、简述言语机能联合区的功能。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三.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四.日节律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五.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
六.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七、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在感觉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再从这里进入可以长久保存的长时记忆。
八、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
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十.推理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十一、问题解决在认知心理学中,可以把问题解决定义为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
十二、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十三、概念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十四、定势在连续进行工作时,如果一个人屡次成功地以相同的方法解决了某类问题,会使他机械性地或盲目地以原有的方式方法解决类似问题,而不去寻求新的、更好的方法。
这种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这就是心向或心理定势。
第一章Ⅰ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Ⅱ心理学的基本性质P5Ⅱ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理论领域A实验与认知心理学B人格与社会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 心理测量学E生理心理学2.A临床与咨询心理学B教育与学校心理学C工业与组织心理学D广告与消费心理学E法律与犯罪心理学Ⅱ心理学各种方法的主要特点P15-P18Ⅲ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P19第二章Ⅰ意识、无意识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Ⅱ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一、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3.白日梦状态4.睡眠状态二、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
一般说来,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
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
Ⅰ生物节律、日节律动物的一些行为会发生周期性变化,人的心理活动也体现着周期性变化,这些节律称为生物节律。
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
Ⅱ生物节律与睡眠P32Ⅱ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失眠的种类一、二、1.情境性失眠2.假性失眠3.失律性失眠4.药物性失眠Ⅱ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第三章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Ⅱ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是个临界值。
Ⅰ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Ⅱ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一、P50-P51二、P53-P54Ⅱ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一、P57二、1.声音的属性2.听觉的适应与疲劳3.声音的混合与掩蔽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一、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应、二、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Ⅱ知觉的机制P66-P72Ⅲ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Ⅰ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社会知觉的特性一、指由人的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信息二、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Ⅱ社会知觉的基本过程1.信息的搜集和选择2.信息的整合过程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C社会刻板效应第四章Ⅰ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Ⅱ记忆的过程,记忆的类型一、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
第一章学校心理学概述名词解释:学校心理学,在国际心理学术领域里有其特殊的含义,研究领域以学生的人格、身心的发展以及认知、学习、适应等为主,同时也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对教师、家长进行适当的心理援助和咨询。
实质上它是一门关于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如何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学问。
心理辅导,心理辅导者对某个特定的对象——心理求助者在自我成长、人格、适应等问题上予以心理援助,使其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得到更好发展的一种心理学应用性技术。
学校心理辅导,以学校教育活动为背景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国际上称之为“学校心理辅导”。
面接:也称面谈,是应用于心理咨询中的一种技术,由于其具有很高的难度,在国外被称为是心理咨询中“最高的技术”。
在面谈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要做到共感、受容与理解来访者。
作品法:是让心理患者通过日记、作文、自叙文或象征作品只有表现其思想、倾向、性格、情感发展等内容。
案例讨论法:是指几个地区或专业机构的心理咨询师集中起来开讨论会。
其中一个人来举出某个案例,大家一起探讨此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客观因素、处理治疗方法。
第二章学校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名词解释:1、介入: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援助,或者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积极地干预,使得他们在学校教育的正常轨道上发展。
简答或论述:1、学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构成:首先,是关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心理学基础理论。
其次,是关于学校教育的基础理论。
第三,是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基础理论。
2、学校心理辅导的“三层次介入”理论:第一层次,发展性心理辅导。
第二层次,预防性心理辅导。
第三层次,治疗性心理辅导。
3、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的三大领域与对象:学习问题咨询、适应问题咨询、成长和发展问题咨询三大领域。
学习咨询问题是寻找产生学习困难问题的根源;适应问题又可分为行为问题和人格问题;成长与发展问题主要是关于儿童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问题。
4、学校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五大原理:(一)综合性、发展性的原理;(二)心理辅导和咨询中人生哲学的原理;(三)个别咨询与集体辅导的原理;(四)教育性和人性的原理;(五)从“矫治的心理辅导”到“培育的心理辅导”的原理。
中学教育心理学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重点资料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评价目标】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识记部分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成果主要表现在这样四个方面: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社会文化研究。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二、理解部分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 A 等五种要素。
A、教学环境B、教学方法C、教学手段D、教学目的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C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布鲁纳B、布卢姆C、桑代克D、斯金纳3、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C 。
第一章绪论中学心理学研究中学教育活动中学与教互动过程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
中学心理学的性质:1、中学心理学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性质,以社会科学特征为主。
2、中学心理学注重理论性,而以应用性为主。
中学心理学的研究策略:1、研究的层次和选题的标准。
2、选题的标准:价值性、科学性、明确性、可行性。
中学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教育心理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中学阶段正处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
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
学校教育因素:1、学校教育能充分地利用儿童的遗传素质。
2、学校教育在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方面是有选择性的。
3、学校教育能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中可变性是绝对..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学龄前期(3-6、7岁);学龄初期(6、7-11、12岁);学龄中期(11、12-14、15岁);学龄晚期(14、15-17、18岁)。
学龄中期是人生中除了乳儿期外的第二次“生长高峰”。
少年期生理迅速发展最明显的表征是性成熟开始,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注意发展的特点:小学中年级至初中阶段,是学生注意稳定性迅速发展时期,其中女生注意稳定性发展较早,但较缓慢,男生发展较晚,但更迅速。
初中二年级是中学思维发展的关健期...。
进入少年期,学生个性结构主要变化在于自我意识...”。
...”和“成人感....起了质的飞跃,因而产生了“独立感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
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1、独立自主性的发展与依附性的矛盾。
2、活动能量与认识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3、性的成熟与道德、法制观念的矛盾。
现代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许多新的品质:敏捷性、批判性、创造性。
心理学自考学习第一章概论本章围绕什么是心理学这个基本问题,对心理学的概念、性质、研究领域,以及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等问题作一简要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本章重点: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3.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5.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本章难点:1.心理学的概念2.心理学的流派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心理学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二、机能主义心理学三、行为主义心理学四、格式塔心理学五、精神分析学派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七、认知心理学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测验法三、实验法四、调查法第五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一、认识内外世界二、调整和控制行为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三、考核知识点(一)心理学的概念(二)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三)心理学的分支(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五)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四、考核要求(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领会:心理学各种方法的主要特点(四)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应用: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这个定义明确地指出了它的研究内容:首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在头脑内部,对于这种头脑内部的活动我们无法直接观察或度量。
但是心理活动总是由外部引起并且由外部行为表现的,人们外显的行为表现是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支配和调节的。
通过对行为的观察,我们是可以实现对内部心理活动的了解的);其次,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心理活动在行为中产生,又在行为中得到表现和发展。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中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涉及中学生心理发展和教育问题的学科。
它以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研究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成果的提高。
下面是中学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点:一、中学生的心理发展1.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身体和性发育的加速、自我意识的增强、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增加、个人身份和性别角色的建立等。
2.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自尊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方法等。
3.中学生的道德发展:道德认识水平的发展阶段、道德判断和行为的关系、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等。
二、中学生的学业发展1.学习动机和动力:学习动机的类型、学习动机的形成和调节、激发学习动力的方法等。
2.学习策略和技能:学习策略的分类、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培养学习技能的方法等。
3.学习环境和氛围: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氛围的建设、适应学习环境的策略等。
三、中学生的心理健康1.压力与应对: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压力源、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应对压力的方法等。
3.健康生活方式: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科学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和休闲活动等。
四、中学生的人际关系1.家庭关系:影响家庭关系的因素、家庭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改善家庭关系的策略等。
2.同伴关系: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同伴关系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培养良好同伴关系的方法等。
3.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特点、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等。
五、中学生的职业发展1.职业探索:职业探索的意义和目的、职业兴趣的培养、职业规划的方法等。
2.就业准备:求职技巧的培养、面试技巧的掌握、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等。
以上是中学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点,在备考时要重点理解和掌握每个要点的核心内容,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应用。
同时,还要注意整合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以便能够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
自考《心理学》笔记(0031)各章复习要点第一章概念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的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1879年,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杜威,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心理学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斯金纳,新行为主义。
四、格式塔心理学:魏太默,苛勒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着重在知觉上研究人如何认识事物。
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的方法。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行为受原始的性冲动所支配,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
七、认知心理学: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科学心理学发展初期的那些传统核心课题。
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间的行为和社会力量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
3、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的发生规律,一般以人的整个生活历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心理特点。
4、心理测量学:指对行为和能力的测量。
5、生理心理学:研究遗传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⑪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⑫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⑬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⑭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⑮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优点:直接、客观、真实,缺点:被动、易受观察者主观影响。
二、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注意测量表要具备适用性和科学性,对象要适合。
三、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要考虑到三类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分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第一章绪论中学心理学研究中学教育活动中学与教互动过程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
中学心理学的性质:1、中学心理学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性质,以社会科学特征为主。
2、中学心理学注重理论性,而以应用性为主。
中学心理学的研究策略:1、研究的层次和选题的标准。
2、选题的标准:价值性、科学性、明确性、可行性。
中学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教育心理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中学阶段正处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
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
学校教育因素:1、学校教育能充分地利用儿童的遗传素质。
2、学校教育在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方面是有选择性的。
3、学校教育能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中可变性是绝对..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学龄前期(3-6、7岁);学龄初期(6、7-11、12岁);学龄中期(11、12-14、15岁);学龄晚期(14、15-17、18岁)。
学龄中期是人生中除了乳儿期外的第二次“生长高峰”。
少年期生理迅速发展最明显的表征是性成熟开始,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注意发展的特点:小学中年级至初中阶段,是学生注意稳定性迅速发展时期,其中女生注意稳定性发展较早,但较缓慢,男生发展较晚,但更迅速。
初中二年级是中学思维发展的关健期...。
进入少年期,学生个性结构主要变化在于自我意识...”和“成人感...”。
....起了质的飞跃,因而产生了“独立感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
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1、独立自主性的发展与依附性的矛盾。
2、活动能量与认识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3、性的成熟与道德、法制观念的矛盾。
现代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许多新的品质:敏捷性、批判性、创造性。
情感发展的特点:高中学生的情感与儿童少年相比较,具有新的特点,1、情感的倾向基本定型。
2、强烈爆发的情绪和温和细腻的情感交织并存。
3、情绪不够稳定。
4、内向性表现性共存。
5、情感的丰富和高级情感的发展。
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1、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2、价值观与道德观的矛盾。
3、升学与就业的矛盾。
第三章中学心理的个别差异个别差异主要是指心理的个别差异或个性差异,即人们在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兴趣差异的分析:1、兴趣的指向性。
2、兴趣的广阔性。
3、兴趣的稳定性。
4、兴趣的效能性。
能力差异的分析:1、能力类型的差异(人的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一个方面,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特点。
它表现在一个人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以及显露程度等方面。
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P49-50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性格结构的动态特点:1、性格结构的完整性。
2、性格结构的复杂性。
3、性格结构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性格的类型:1、以心理活动的优势性来划分性格类型。
(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2、以心理倾向划分性格类型。
(外部型即外向、内部型即内向)。
3、按照个体独立性程度划分性格类型(独立型、顺从型)。
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策略:1、矫治、补偿性对策。
2、预防性对策。
3、发展性对策。
第四章学习与学习动机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及行为持久变化的过程。
学习的意义:1、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2、学习是人积极地作用和改造环境的手段。
3、学习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学习理论分为三大派:刺激-反应理论、认知理论、联结-认知理论。
斯金纳学习理论要点:斯金纳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长期对动物和人类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
他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就是根据自己对动物进行的实验而提出来的。
他根据其理论提出了程序教学....的设想。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
P75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学习动机的功能:1、启动功能。
2、导向功能。
3、强化功能。
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断地由低向高水平发展,经由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重视以下几点:1、培养学习的目的意义,变社会教育要求为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
2、新颖生动、富于启发性的教学,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
3、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励学习动机。
4、及时反馈,强化学习动机。
5、培养独立进取的个性,使学生自我激励。
第五章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知识的种类:根据个体获得知识的来源,可以把知识区分为直接经验的知识和间接经验的知识。
知识有两种存在形式,即心理形式的知识和物化形式的知识。
知识掌握的过程可以区分为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三个阶段。
变式是指一种提供给学生的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不断变换呈现的形式,以便其中的本质特征恒在、而非本质特征则不常出现的教学活动方式。
研究表明,语义编码材料比形象编码材料保持效果好,而进行双重编码的材料保持效果则更好。
过度学习是指对识记材料达到能够背诵程度之后所继续进行的学习。
过度学习也不是越多越好,一般认为,当过度学习在量上比适度学习多50%时,识记和保持的效果最好。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
所谓概念掌握,也就是获得了一定事物的概念。
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可以通过概念形成....这两种方式来掌握概念。
....和概念同化概念形成属于发现学习。
概念同化属于接受学习。
有的研究表明,概念与言语智力的相关高于概念与非言语智力的相关。
命题学习的两种形式:例证-例题法、例题-例证法技能是个体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智力或肢体的活动方式。
技能按其本身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加里培林把智力活动也就是智力技能的形成过程区分为五个阶段: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有声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研究表明,学习迁移现象的表现是复杂的。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常常是在某一方面起积极作用,而在另一方面又起消极作用。
先前的学习对后继的学习的影响是顺向迁移,后继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的影响是逆向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是正迁移,正迁移常简称为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阻碍作用是负迁移,负迁移又叫干扰。
共同要素理论是桑代克提出来的学习迁移理论。
概括化理论是贾德提出来出来的学习迁移理论。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3、学习活动的特点。
4、原学习的理解水平和熟练程度。
5、学生的智力水平。
促进迁移、防止干扰的教学心理策略:1、合理安排课程、科学组织教材。
P131 2、突出新旧知识联系、注重知识综合贯通。
3、强调理解、重视概括。
4、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六章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智力结构包含五种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
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
个体适应的方式有二:一为同化,一为顺应。
智力的发展呈负加速增长趋势。
维果茨基在其理论中创立了所谓“最近发展区”的新概念。
问题解决的主要理论:试误说(美国的桑代克)、顿悟说(德国的苛勒)、信息加工理论。
元认知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雷维尔提出的。
第七章中学生品德的发展与培养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要求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个体道德现象。
品德心理结构的的分析:1、品德心理结构的统一性。
这是德育工作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心理依据。
2、品德结构发展的差异性。
P160道德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道德印象的获得、道德知识的理解、道德观点的形成三个环节。
好奇心是人的需要的一种表现形态,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
15-18岁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
学生过错行为产生的客观原因:1、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2、家庭环境中的不良影响。
3、学校教育不当。
正确运用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1、注意影响表扬批评、奖惩的心理因素。
2、表扬与批评的原则。
P190体质是人体强弱的标志。
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关节和肌肉三部分组成。
体育活动是在人脑指挥下进行的体力与智力相结合的复杂活动。
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运动结构、注意状态、情绪状态、动作控制。
初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不仅具有广泛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刻性。
体育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比赛,这很适合于青少年学生具有的“好胜”、“向上”、“不甘落后”、“不服输”、“自尊心和荣誉感很强”等心理特点。
第九章中学审美教育心理所谓审美,就是人对美的事物的感受体验和品鉴活动。
审美心理过程:起始阶段,亦称准备阶段、高潮阶段,亦称观照阶段、效应阶段。
中学艺术教育课程主要是音乐和美术。
第十章中学生集体心理群体心理是指群体中成员共有的心理现象,是一个群体内部所具有的心理倾向和态度体系。
班集体的形成过程:1、松散阶段。
2、凝聚阶段。
3、形成阶段。
4、优化阶段。
集体舆论是指集体中多数人对某些事件所表达的意见和评价,其实质是集体成员经过沟通后的一种共鸣。
交往是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
师生关系在学校人际关系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第十一章中学生升学与就业心理现代社会对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主要包括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这两个主要方面。
人格类型理论是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提出的,从个性分类的角度提出了六种不同人格及与此相对应的六种基本职业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
影响中学生升学心理形成的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
考试焦虑是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所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甚至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
适度的焦虑对个体可以起到觉醒和紧张的作用,成为内驱力。
但焦虑程度过高,会导致考试失败。
所谓职业指导是指帮助人们选择并准备从事一项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
第十二章中学生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是指个人生活适应上所表现的和谐..状态。
人的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正视现实,适应环境。
2、心理特点和年龄阶段相符合。
3、悦纳自己,自尊自爱。
4、情绪正常,乐于交往。
5、心理协调,人格健全。
6、奋发向上,自强自制。
中学生青春期指导:1、理智与冲动。
2、友情与爱情。
3、美与丑。
4、荣与辱。
角色有很多分类法,根据社会期望和个体执行角色职责的情况,可以把角色分为三类:1、期待角色。
2、主观角色。
3、实际角色。
教师的基本角色观念:1、乐于奉献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