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初中生的物理概念理解对物理教学的意义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初中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本文将就初中生的物理概念理解对物理教学的意义进行探讨。
首先,初中生的物理概念理解对于增加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物理概念作为物理学习的基础,它们的深入理解能够使学生对物理学的整体性有更清晰的认识。
当学生能够理解物理概念的本质和背后的原理时,他们对于物理学的兴趣也会随之增加。
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实际生活、科技等方面进行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初中生的物理概念理解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具有重要影响。
物理概念的理解深度决定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只有当学生理解了概念的本质、内涵和特点,才能够灵活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当学生深刻理解力、能量和运动的关系时,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从而在测验或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此外,初中生的物理概念理解对于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物理概念的理解不仅仅是对知识点进行机械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学生能够培养出科学思维,善于观察、实验和推理。
在日常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思考和创新。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最后,初中生的物理概念理解对于培养科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
初中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只有当学生真正理解了物理概念的意义和应用,才能够形成对物理学的科学精神。
通过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去探索未知、关注科学进展,培养出更多的科学人才。
浅谈初中物理中的概念教学作者:李利敏来源:《校本教研》2012年第03期物理概念的学习是学习整个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它在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物理知识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搞好物理中的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
一、物理概念混淆的原因1.概念本质属性被现象掩盖物理概念是对某一类物理事物和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的熟悉,本质属性往往隐藏在表面现象之后,生动的表面现象往往给人深刻的印象。
例如,热传递现象中究竟传递的是温度还是热量?物体间发生热传递时给学生留下的表面熟悉是:一个物体温度降低,另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最后达到温度相同,表面上看是物体间发生了温度传递。
要熟悉现象的本质,需要经过充分的分析、理解才能熟悉到,这种强烈的表面印象抑制了学生对热传递本质属性的熟悉。
2.学前概念的负迁移学生在学习新的物理概念之前,往往已经接触过许多相关的物理现象,并在头脑中形成一些近似的概念,即学前概念。
这些概念往往是未经充分的科学抽象而获得的,因此,大多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
不正确的学前概念妨碍概念理解的全面性、完整性,影响着学生对新概念的同化,造成新旧概念的模糊熟悉。
例如,对于光和光线,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诸如“这里光线太暗”之类的说法,显然是用光线代替了光,在理解“光线是表示光束及其方向的直线”时产生迷惑,片面认为光线就是光。
3.概念形式相似或意义相近物理概念中,有相当多概念与其他一些概念形式上相似,更多的是意义上的相近,对这些相似概念区分不清,就会造成理解的混乱。
例如液体压强计算公式与浮力计算公式;物体的相互作用力与物体受到的平衡力;功率与机械效率;惯性与惯性定律;汽化与升华;电动机与发电机;音调与音色等等。
4.概念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有一些概念尽管物理含义不同,但在同一类问题或现象中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学生由于头脑中没有完整的物理情境,对它们的物理意义理解不透,轻易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化,不了解它们在本质上的区别,就会混淆不清。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有效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物理概念有效教学呢?是我们广大教学工作中面临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对概念教学应运用生活实例,进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实现有效引入物理概念;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有效导入物理概念;巧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效揭示物理概念;运用物理故事,激发学生有效突出概念,从而达到物理概念有效教学。
下面,结合笔者多年实践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一、运用生活实例有效引入概念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要使同学们明白概念的作用,以及来龙去脉,那么概念的引入应该趣味性、直观性的运用生活实例,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学情采取生活实例,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让同学们探索新概念,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清晰的印象,以激发他们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从而使学生有效理解物理概念,例如:在探索压强概念教学时,为了有效引导同学们学会压强有关知识,利用生活中的熟悉事例。
笔者首先让同学们取出身边学具,用手往木板上按图钉,图钉就被钉进木板里,用锋利的刀削铅笔省力,而用钝刀削铅笔十分费力;随即笔者又问同学们:你们去过海滨沙滩或在电视中看过吗,人们走在海滨沙滩上会留下一窜脚印;牛马行走在沙漠中蹄子就会深陷在砂中,而骆驼又阔又扁的掌蹄,行走在沙漠中蹄子不会被陷进砂里。
等等,此时,笔者又引导同学们思考,以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与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很快得出是压力的作用,并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既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也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在笔者指导下,同学们很容易归纳出压强的概念。
二、巧用演示实验有效揭示概念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物理概念的形成是由物理现象、实验和事实出发进行归纳、抽象的得出。
因此,在揭示概念时,创设一种良好的物理环境,提供给学生鲜明具体事例,让同学们充分感性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经过仔细探究分析,抓住事物现象的本质,使他们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撇开非本质属性,抽出本质属性概括而成。
在概念形成阶段,人的认识已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在此我对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做了一些粗浅的剖析。
1.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内容1.1 关于物质基本属性的概念量、密度、熔点、沸点、比热、电阻等。
通过这一类概念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这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以此来认识事物,区别事物。
例如:密度是初中物理中第一个比较深入比较详细讨论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自觉地抓住物质的属性大做文章。
怎样区别不同物质、怎样说明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等等。
在这里把文章做够了,一方面可以在学生初入门时,就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更重要的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由此及彼进行联想:物与物在本质上区别还有没有别的方面属性?为以后比热等概念的教学作好必要的铺垫。
1.2 关于物体间相互作用及变化规律的概念学,使学生初步建立起一个相对的概念。
即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都是按一定的物理规律进行的。
如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电能、热能、机械能间都可以相互转化,但在转化过程中都遵循一个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常用方法2.1 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容易为学生理解。
如在简单机械的学习中,课前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杠杆、轮轴的实例以及它们的作用。
再如在压强的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两个实验:①一个较胖的同学和一个较瘦的同学同时站在沙坑中,观察脚陷入的情况如何?②同一个人穿平底鞋和穿细高跟鞋站入沙坑中,脚陷入的情况又怎样?这样,使学生对压强大小的决定因素先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
这样能为压强概念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2.2 通过实验过程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对于水烧开的过程,学生往往只注意冒气泡这一现象,而忽略了其变化,这样不利于形成完整的沸腾、汽化的概念。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社会要想进步首先是科技的发展,学习物理有很重要目的,就是通过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创新,来探究未知的领域,找到新的答案,是科技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领域。
这也是初中物理学习的目的。
初中物理的学习首先就是概念的学习。
本人就初中物理学习的基本问题对物理概念学习的一些感受具体谈谈。
初中物理概念以物理现象、物理实践和物理实验的内容为基础,是形成物理规律的前提,是培养学生掌握物理科学方法的出发点,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核心。
可以说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知识体系的出发点。
如果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就不能真正的掌握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要应用物理规律或公式去解决实际问题就会感到困难。
要想进一步通过物理教学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学生经常反映物理概念抽象难懂,运用物理知识去说明日常生活的各种问题有较大的困难,关键在于对物理概念的一知半解。
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引入新概念,以及引入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懂得正确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又往往割裂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使物理教学不能有序地进行下去,对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
因此,认真研究物理概念的教学规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物理概念,并运用概念解决相关实际应用成为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就初中九年级物理“速度”一节的教学,谈谈我对物理概念教学的处理。
一、学科联系,做好铺垫“速度”一节的概念收入,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逐步推出的。
而演示实验中,测物体的速度是刚学的新内容,测速度是根据以前数学中学过的速度公式进行测量。
从而为本节教学节约时间。
利用以前数学中的许多相关知识可以有效的解决物理学习中的新问题。
起到知识铺垫的作用。
二、实验教学,激发兴趣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与物理概念有直接联系的、具体直观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形成概念的基础。
初中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都较少,思维活动往往单凭直观的现象。
在概念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可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感性认识。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原则物理概念是物理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实的抽象,是构成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
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所以,能否搞好物理概念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著名的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就曾说过:“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然而,中学物理教学的实践表明,物理概念是既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出现的问题,往往都是源于对基本概念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针对此种现象,许多一线教师提出了概念教学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非常多,也非常具有针对性,但本人认为,要想在众多的物理概念教法中选择出适合每一堂课的做法,还要遵循以下几个物理概念教学原则。
一、生活化原则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容易为学生理解。
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
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
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学生在初步掌握物理概念后,还要通过迁移将概念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于新的物理情景中,来完善对概念认识的深度。
二、多样化原则物理概念的教学不仅仅只使用一种或两种教法,可能本身会包含好几种教法,我们在让学生体会生活实践的同时又可以用实验加深印象从而应用抽象、归纳等多种方法全面、客观的理解某一概念教学,以期得到最佳教学效果。
当然,我们也不必哗众取宠,把一个简单、明白的概念复杂化。
物理概念教学应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教学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灵活多变。
初中物理概念讲解与示范第一篇范文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中的几个关键概念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力的概念与分类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根据力的性质和效果,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力。
4.浮力: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5.电磁力: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二、压强的概念与计算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它表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压强的计算公式为:[ p = ]其中,( p ) 表示压强,( F ) 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S ) 表示力的作用面积。
三、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是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量保持不变。
常见的能量形式有: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3.热能: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能量。
4.电能:电荷由于电场作用而具有的能量。
四、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没有动力源,依靠人力或重力来工作的机械。
常见的简单机械有: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
2.滑轮:一个圆形或U形的构件,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斜面:一个倾斜的平面,可以用来省力地提升重物。
五、浮力的应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1.船舶:利用浮力来承载货物和乘客。
2.潜艇:通过调节自身的浮力和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
3.救生圈:增大物体表面的空气垫,增大浮力,保证人体安全。
通过以上讲解和示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初中物理中的关键概念和原理,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实际应用能力。
希望本文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第二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初中物理教学概念界定-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初中物理教学在整个学科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体系,而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规律和原理,了解物质和能量的本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只有通过物理教学,学生才能够建立起对其他科学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其次,物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实验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进行观察和实验,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再次,物理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物理,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知识的发展历程和科学方法的应用,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为了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对初中物理教学进行界定和定义。
初中物理教学是指以初中生为教学对象,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拓展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的过程。
它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和作用不可忽视,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编写本文旨在明确初中物理教学的概念界定,深入探讨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原则、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展望和建议,以期能够为初中物理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上的组织、安排和呈现方式。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使文章呈现得更加清晰有序。
本文的结构如下:1. 引言:介绍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和作用,引发读者的兴趣。
2. 正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2.1 初中物理教学的概念界定:解释初中物理教学的概念,明确该教学领域的范围和内涵。
浅议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物理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概念教学一直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有些关键性的概念,贯穿于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
学生能否掌握和理解这些概念,直接影响到某一章或整个物理教材的学习和掌握。
因而如何采用合理的课堂结构和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反馈,调控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是搞好概念教学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教好初中物理概念呢?笔者认为物理概念教学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设疑引入概念物理概念较抽象,而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分散,不易集中。
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要通过提出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做小实验或复习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物理概念尽管抽象,但是物理概念都是从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得出来的,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设疑、创设教学情境是调动学生学习行之有效的办法。
例如:在讲“压强”概念之前,先引导学生复习压力的概念,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曾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为什么一块绒布或厚纸板很容易给一个针穿过,却很难用钝头的铁钉把它穿过?在小箱的开口端蒙上报纸,将一砖平放在报纸上,纸未被压破,而将砖竖放时,纸即压破,这又是什么道理呢?这时学生无法回答,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
引出新概念——“压强”,使学生知道学习新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导出新概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
这样更能使学生有学好物理的强烈愿望,主动参与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兴趣。
如在学习“惯性”时,因为每个学生都坐过汽车,都知道当正在行驶前进的汽车,突然急刹车时,车上的人都会向前倾。
当窗帘上有许多灰尘时,拍打窗帘后,窗帘因受力改变运动状态而振动,而窗帘上的灰尘会落下,达到除尘的目的。
上述两个例子中,车上的人会向前倾,窗帘上的灰尘会落下,都是由于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从而导出惯性的概念。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引入的方法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是物理学最重要的基石。
如何使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进而掌握规律,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究竟应该怎样进行物理概念教学呢?概念引入是关键环节之一。
若概念的引入新颖,能激发学生兴趣,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是物理概念教学引入中常用的几种方法:一、通过课件模拟物理情境引入例如,“电流”概念比较抽象,可以利用制作的flash 动画模拟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让本来看不见的电流变成动态的画面,加深学生对电流的感观认识,从而为建立电流概念打下基础。
再如,引入“弹性势能”时,小球碰撞弹簧片的形变不易观察,可用“动画”将其展示出来,学生仔细观察碰撞过程。
二、通过新颖的实验引入新颖的实验往往更能吸引学生注意。
恰当地将教材中的实验加以发展、变化,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在“大气压强”概念引入前,可以做“易拉罐”实验,往空易拉罐中注入少量酒精,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排走罐中空气,然后用橡皮泥将罐口封闭,让易拉罐冷却,学生可以观察到易拉罐被压瘪,并发出剧烈响声。
该实验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入“大气压强”的概念。
(实验中可以用喷水器向罐身喷水帮助冷却,现象将更加明显。
)三、由学生活动引入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是主体性教育的体现,更是学生自我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
以学生活动引入物理概念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在引入“摩擦力”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将两本书的纸张相互交错夹在一起,学生会发现要使两本书分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从而引入“摩擦力”。
四、由问题讨论引入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参与讨论,最终引入物理概念,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考。
如“铁比棉花重”这句话是否有道理?可能有学生认为有一定的道理,有的认为没有道理,但又说不清理由,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引入“密度”的概念。
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就初中物理中某一具体概念您是如何进行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并简要分析原因。
初中物理概念以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实验的内容为基础,是形成物理规律的前提,是培养学生掌握物理科学方法的出发点,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核心。
可以说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知识体系的支撑点。
如果学生对概念不理解或死记硬背,就不能真正的掌握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要应用物理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就会感到困难。
要想进一步通过物理教学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学生经常反映物理概念抽象难懂,运用物理知识去说明日常生活的各种问题有较大的困难,关键在于对物理概念的一知半解。
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引入新概念,以及引入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懂得正确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又往往割裂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使物理教学不能有序地进行下去,对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
因此,认真研究物理概念的教学规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物理概念,并运用概念解决相关实际应用成为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就初中九年级物理“密度”一节的教学,谈谈我对物理概念教学的处理。
一、前后联系,做好铺垫
“密度”一节的概念收入,是在演示实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基础上,逐步推出的。
而演示实验中,测物质的质量是上节刚学的新内容,测体积是根据以前数学中学过的物体体积公式进行测量。
对质量的测量,教学中是采用托盘天平进行精确测量的。
在
实际的测量中,对天平的使用步骤相对于其它物理器材来讲,操作稍显繁琐,所花时间较多,为在“密度”教学中演示实验时节省时间,在讲解“质量”一节时,安排了对同体积的铝块,铜块,铁块的质量提前测量的实验,抽调六名学生分三组同时进行,其它学生观察操作的问题,并在实验结束时评价。
待实验完全正确操作后,在书上画一个表格记录下同体积的铝块,铜块,铁块的质量,以备下节实验借用此数据,从而为下节教学节约时间做好铺垫。
二、实验教学,激发兴趣
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与物理概念有直接联系的、具体直观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形成概念的基础。
初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都较少,思维活动往往依靠直观的现象。
在概念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可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感性认识。
从物理现象的特征出发,提出物理概念,可使学生对研究的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还可培养观察能力、注意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像“密度”这类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在教师过多的讲解上,不能将抽象的概念形成为具像。
因此,无论是教材的编排,还是我对本节最初的构想,都是从实验教学来引入,让学生对具体事物的质量、体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直观的数据更能为形成概念作好准备。
教学开始,让几个学生伸出双手,将准备好的相同体积的水和水银一一放在学生双手上,让他们说出感受。
实验过的学生无不发出一声声的惊叹声:“哇,怎么这么重啊”,“水好轻,水银好重哟”……
接下来再利用天平演示“相同体积的水和水银的质量”的实验并将数据公布在黑板上,让学生对它们质量数据差异的巨大而感到惊奇、新鲜、觉得不可思议。
这样使学生获得与概念有联系的感性认识,又因不能解释其原因,使得学生急于了解原因,探索新知识的兴趣骤然提高。
在学生有了一个这样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上节所测量的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的数据,引入“不同物质,相同体积时质量一般不同”的结论时,学生就容易理解并印象深刻了。
三、优化教法,重视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由教师引起,并在学生相互作用下,不断协调发展的“教师—学生—客体(教材、教具等)”系统的调整控制过程。
优化教学过程,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要求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应从教师提供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引起注意,激发兴趣;并能对教师所提供的素材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同时要对问题展开讨论。
通过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发现并提取一般原理或概念。
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以后,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这是学生形成概念关键的一步。
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体验,学生已获得以下感性认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铁的质量大;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水的质量大;如果水的体积增大一倍,其质量也增大一倍。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同种物质的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单位体积的同
种物质,质量一定。
至此,我进一步提出:应如何比较不同体积、不同物体的质量关系呢?一些学生说用控制变量法,一些学生说同质量比较,还有部分说同体积比较。
我先肯定他们的想法的正确性,到底选用哪种比较方法呢?再一步提示学生:“我们以前学过电功率,还有速度,它们是如何定义的呢?”这一语激发了学生的联想,较多学生想道了“应选用同体积进行质量的比较”。
教师及时归纳出“要比较不同体积,不同物质的质量,只要比较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即可”这一重要结论。
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的概念。
最后,启发学生用语言和数学公式表示这一概念。
在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科学地表达概念的物理意义时,要逐字逐句地研究概念的含义,如: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什么叫单位体积?为什么要说单位体积?取消这几个字行不行?让他们多加思考,加深理解。
不少学生对“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能理解,因为这个结论很抽象,为使之具体化、形象化,可采用类比法,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加深对新知识领悟。
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练习本买得多,钱付得多,但不论买几本,某种练习本的单价是不变的,这就好比,体积越大,质量越大,但对某一种物质来说,它的密度是不变的。
这么简单的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比方,就清楚地揭示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真实含义。
四、针对考点,深化提高
密度概念在中考中时有考题出现,如对密度公式的理解判断,对
物体密度变化的判断,以及涉及到相关的图像问题,都需要对密度概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特别是对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的理解。
因此,在概念教学过后,多例举一些应用方面的题让学生练习,以巩固以概念的理解主。
如像:一瓶墨水在用了部分后剩余墨水的密度如果变化?家庭中所用的液化石油气一段时间后,其密度如何变化?医院里病人所用的氧气瓶中的氧气用了一段时间后如何变化?平时生活中说的“铁比棉花重”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在分析判断中,加深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识。
同时结合相关计算,明白“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的意思。
通过以上教学,学生能认识到密度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并对生活中物质的密度大小,宇宙的物质密度有了强烈想了解的渴求,让他们对物质密度测量有急切想操作的欲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正是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选择了适当的教学方法,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按照了新课标的要求去教学,学生对本节的概念才了清楚的认识,才有了本节概念教学的良好效果。
这这节密度概念的教学,我认为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还应当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这样才有利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仁寿县大化镇松林九年制学校刘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