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7语文新课标
- 格式:doc
- 大小:31.01 KB
- 文档页数: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7 语文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一致,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色。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修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一定面向全体学生。
(二)正确掌握语文教育的特色。
应当尊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到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侧重培育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育这类能力的主要门路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故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好。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时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踊跃倡议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
爱惜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足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步精神。
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踊跃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逐渐养成脚踏实地,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7.拥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9.拥有平常口语社交的基本能力,在各样社交活动中,学会聆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交流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初步具备收集和办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 1~2 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有主动识字的梦想。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划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构造。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词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3.学习默读,做到不作声,不指读。
5.联合上下文和生活实质认识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累积词语。
6.关怀自然和生命,并乐于与人交流。
(四)口语社交2.能仔细听他人发言,努力认识发言的主要内容。
4.能较完好地叙述小故事,能简要叙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他人谈话,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踊跃参加议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布的建议。
(五)综合性学习第二学段( 3~4 年级)(一)识字与写字4.能使用硬笔娴熟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正直、整齐。
完整版)2017语文新课标教育部于1月16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情况。
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教材局局长XXX介绍了该标准的修订情况。
教育部组织了260多位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历时4年已全部完成,并于2017年底印发,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相较于2003年版有哪些主要变化?提出了哪些新概念?增加了哪些新内容?下面为你总结了五大变化和两大热点。
变化一:提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研究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
2003版的课程标准中,设置了五大课程目标,分别为: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2017版课标则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分别为:语言积累与构建、语言表达与交流、语言梳理与整合、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鉴赏文学作品、美的表达与创造、传承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
变化三: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
相较于2003年版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课程结构,新版课程标准新增了选择性必修课程,即课程结构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研究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穿这三类课程。
必修课程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开设2个学期,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开设2个学期,6学分;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研究,开设2个学期,设计12学分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关心自然和生命,并乐于与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017年新课标全国III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宣布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完成,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这意味着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将有所变化。
XXX为此提供了新课标解读和备考指导。
新版课程标准相较于2003年版有哪些变化?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和学业质量的概念,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同时,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附录部分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新版课标强调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其存在于人类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新增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并提出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新版课标以核心素养为本,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明确提出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
同时,注重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强调时代性、多样性。
新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上做了相应的调整,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研究,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同时,要求教师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达到与课程共同发展的目标。
在评价建议上,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恰当性。
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有几个鲜明的变化。
首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加强调。
在旧版的基础上,新版课标把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加至72篇,并在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中,强调文化经典著作、古代小说、古代剧本等的阅读。
此外,新版课标还加入了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语言文字理论著作,丰富了阅读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
其次,新版课标突出了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
不仅在语文课标里提出来了,其他学科也要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
语文新课标指出,抓住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优势,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达到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目标。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2018-01-23 16:39:03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提要: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提要:①在教学建议上,为了与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习任务群相呼应,新版课标做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达到与课程共同发展的目标;②在评价建议上,新版课标和旧版课标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恰当性;③新版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和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2018-01-23 16:39:03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1 月16 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 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 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 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 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提要: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①新版课标在课程结构上増设了选择性必修课程;②新版课标每个部分的课程,均以学习任隽群的形式展开,毎个部分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隽群j③新版课标在课程结构部分,突出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2017年发布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
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强调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情感态度。
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首先,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贯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态度。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其次,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思维活动和交际活动。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情操。
再次,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语言表达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文学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学情感。
最后,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艺术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总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强调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情感态度。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2017年普通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普通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 课程基本理念: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 课程设计思路:语文课程设计思路应以语文素养为核心,注重综合性、整体性和实践性。
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 课程目标: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目标包括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5. 内容标准: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
其中,阅读是重点,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主旨、情感和语言特点,欣赏文学作品,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6. 教学建议: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多样化教学方式。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7. 评价建议:评价应以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8. 教材编写建议:教材应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同时也要关注人类文化多样性。
9. 教师培训与指导建议:教师应认真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掌握课程理念和要求,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
同时,要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总之,2017年普通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也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017年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7年语文新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总体要求
1、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生学习为主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语文教育新体系,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2、强调语文教育观念的转变,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领悟中华文化精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文化的情感和精神。
3、强调语文教学的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
教育素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
二、课程的组成
1、语文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汉字、词语、句子、文言文、现代文等;
2、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文学鉴赏、社
会知识、科学知识等;
3、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写作思路、写作技巧、
文体特色等;
4、文学研究:培养学生的文学研究能力,包括古典文学、现代文学、文学批评等;
5、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包括思想道德、社会文明、跨文化交流等。
【10~12年级(72篇)、文言文(32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一)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朝闻道”“君子喻于义”“见贤思齐焉”“质胜文则野”“士不可以不弘毅”“譬如为山”“知者不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着乎”“小子何莫学夫《诗》”“君子食无求饱”“克己复礼为仁”)2.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苟子》3.屈原列传(属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二)选择性必修(9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论语》2.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3.过秦论(上) 贾谊4.礼运(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石钟山记苏轼9.登泰山记姚鼐(三)选修(12篇)1.《老子》八章(第八章“上善若水”;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第二十二章“曲则全”;第二十四章“跂者不立”;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第三十三幸“知人者智”;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3.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4.中庸(喜是衰乐之未发………万物育焉;博学之………人十能之,己千之)5.《礼记》6.《孟子》一则(敢问夫子恶乎长……则不能也)7.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8.谏逐客书李斯9.兰亭集序王羲之10.滕王阁序王勃11.黄冈竹楼记王禹偁12.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古代文论选段1.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2.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3.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钟嵘4.与元九书(感人心者……华声,实义)自居易5.题画(江馆清秋……独画云乎裁)郑燮6.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否则谓之无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诗词曲(35首1.静女《诗经》2.无衣《诗经》3.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陶潜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燕歌行高适11.蜀相杜甫12.客至杜甫13.登高杜甫14.登岳阳楼杜甫15.琵琶行(并序)自居易16.李凭箜篌引李贺17.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18.锦瑟李商隐19.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0.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21.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4.登快阁黄庭坚25.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6.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27.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28.临安春雨初霁陆游29.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0.永遇乐·京口北固享怀古辛弃疾3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2.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3.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4.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王实甫35.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2018-01-23 16:39:03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1 月16 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 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 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 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 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提要: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①新版课标在课程结构上増设了选择性必修课程;②新版课标每个部分的课程,均以学习任隽群的形式展开,毎个部分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隽群j③新版课标在课程结构部分,突出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2018-01-23 16:39:03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提要: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提要:①在教学建议上,为了与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习任务群相呼应,新版课标做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达到与课程共同发展的目标;②在评价建议上,新版课标和旧版课标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恰当性;③新版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和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
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教材局局长郑富芝在发布会上介绍,教育部组织260多位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历时4年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与2003年版相比,有哪些主要变化?提出了哪些新概念?
增加了哪些新内容?一起来看为你总结的五大变化和两大热点!
1变化一:提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那么何为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
语言构建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2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
2003版的课程标准中,设置五大课程目标,分别为:积累·整合、感受·鉴
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2017版课标则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分别为:
语言积累与构建
语言表达与交流
语言梳理与整合
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发展逻辑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
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
鉴赏文学作品
美的表达与创造
传承中华文化
理解多样文化
3变化三: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
相较于2003年版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课程结构,新版课程标准新增了选择性必修课程,即课程结构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这三类课程。
必修课程,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开设2个学期,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开设2个学期,6学分;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开设2个学期,设计12学分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比重按学分计,安排如下。
4变化四:设置十八个学习任务群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这十八个任务群被归置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中。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当代文化参与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语文积累、梳理与探究
文学阅读与写作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跨文化专题研讨
学术专著专题研讨
5变化五:明确学业质量
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其中,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为五个级别的水平。
水平一和水平二是必修课程的要求,水平三和水平四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五是选修课程学习的要求。
水平二是语文学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水平四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水平五则是为对语文课程更有兴趣的学生所设的较高要求,修习情况可供高校或用人单位参考。
另外,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成为新课标中的高频词和新热点。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语文课标最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
一是内容更全。
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
二是分量更多。
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三是要求更高。
在全面加强的同时,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
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热点二:革命传统教育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是本次课标修订的又一个重点。
语文课标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做到了“两个结合”。
一是全面加强与专题学习相结合,在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求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各部分的同时,还设立专门的“革命传统作品”专题,集中学习研讨。
二是广泛阅读与深入精读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广泛阅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阐发革命精神的优秀论文与杂文,以及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演讲、述评等,课内外读物推荐篇目涉及毛泽东诗词,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周立波等一批作家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让学生充分体会崇高的革命情怀。
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精读“一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文专集”和“一部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伟大历程的长篇文学作品”,撰写研究报告或文学评论,“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饶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