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8《空气污染和保护》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5
八年级下第3章第8节空气污染与保护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性,防治措施。
2、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调查事实、收集资料、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关心空气质量,培养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知道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防治措施。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播放音乐,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思考歌曲表达的是对什么环境问题的担忧?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空气的污染与保护。
二、新课教学放映梦幻生活环境与空气污染对比图,让学生读图谈谈身心感受。
播放大气自净能力视频,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平时对生活经验的认识,及视频总结空气污染概念。
提问:你所知道的空气污染源有哪些?这些污染源所产生的污染物分别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并合作交流。
并板书污染源和对应的污染物。
在学生交流后补充播放大气污染来源视频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污染源及污染物。
思考:如何将污染源进行分类,依据是什么?播放汽车尾气污染视频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烟及二氧化硫等图片:正在排放粉尘烟囱。
提问:工业废气和烟尘中主要含有哪些有害物质?学生交流回答,教师给予合理评价和补充。
工业废气中除二氧化碳外,还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有毒气体,烟尘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
教师展示课外资料,并提问:可吸入颗粒物是指什么?有什么危害?当太阳光线从窗口射进屋里时,你发现什么?思考与讨论:列举由于空气污染而影响人的健康的例子。
生回答师归纳:总之,空气污染物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呼吸道疾病、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黏膜组织受刺激而引起疾病。
师讲述:空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比一比:谁的金点子多?为了让我们的天更蓝,让我们的空气更洁净,我能做些什么呢?学生生小组交流合作回答,师总结:如何防治空气污染⑴减少污染物排放量;⑵合理规划工业区与非工业区;⑶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空气污染与保护》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空气污染的基本概念、主要污染源及危害,理解空气质量标准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初步学会分析当地空气污染现状及提出改善措施。
通过作业实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程的作业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阅读理解:学生需认真阅读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包括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以及教师提供的额外材料,了解空气污染的定义、成因和影响。
2. 知识整理:学生需整理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并总结出当地常见的空气污染现象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3. 数据分析:学生需收集当地近期的空气质量数据(如PM2.5、PM10、二氧化硫等指标),并制作成表格或图表,分析其变化趋势和原因。
4. 案例分析:学生需选取一至两个典型的空气污染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5. 方案提出:基于上述分析,学生需提出改善当地空气质量的可行性措施和建议,并撰写成一份简要的报告。
三、作业要求1. 完成时间:本项作业应在课后一周内完成。
2. 格式规范:学生需按照教师提供的模板或规范格式完成作业,包括标题、正文、图表等。
3. 内容准确:学生需确保所收集的数据和信息准确可靠,分析结论和提出的措施要符合实际情况。
4. 创新思考:在提出改善措施时,学生应积极思考,提出有创意和新意的建议。
5. 团队协作: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完成作业。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作业进行评价:1. 准确性:学生收集的数据和信息是否准确无误。
2. 完整性:学生是否全面完成了所有作业内容,是否有遗漏或缺失。
3. 创新性:学生在提出改善措施时是否具有创新性和新意。
4. 逻辑性:学生的分析和报告是否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5. 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与同学交流和讨论中的表现及作业中体现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一次“空气”的探秘之旅一、教材依据《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第八节《空气污染与保护》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例举目前空气问题存在的现状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
(2)能例举常见的污染物,知道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会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城市的空气质量报告,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视频以及图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读模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能够举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污染物,以及环境污染面临的现状。
2、积极关注、掌握现在存在的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
3、理解地球只有一个,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
四、教学准备《北京、北京》视频、PPT课件五、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活动:播放《北京、北京》的视频。
学生活动:边看视频边思考这些令人深思的环境问题。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令人警醒的氛围,带领学生感受现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2、课堂引入教师活动:今天就跟着张老师,来一次“空气”的探秘之旅吧!一起感受一下视频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观看《北京,北京》视频。
3、谈话式学习展示北京和杭州的空气质量报告,提问:觉得杭州和北京,哪个城市空气质量更好?又是获取了图中的哪些信息得到的这个结论?学生活动:讨论并分析。
教师活动:在学生的基础上,总结得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学生活动:补充其他的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
教师活动:通过什么信息判断出这个结论?学生活动:空气质量指数。
教师活动:展示如下图片学生活动:讨论并分析,从模型中获取信息。
教师活动:既然空气质量如此的不容乐观,说明有很多的空气污染物的存在。
学生活动:例举我们身边常见的空气污染物。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图、读模型,从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其中也渗透了一些面对现有的空气污染,所采取的措施。
第8节空气污染与保护【要点整理】1、造成空气污染的自然因素有、和认为因素、、。
2、目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有、二氧化氮、颗粒物、和等,空气质量指数分为个等级,指数越大,表征颜色,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
3、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等,形成了ph 低于的酸性降水,称为。
【例题讲解】1、PM2.5即细颗粒物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你认为下列哪一措施可以减少大气中的PM2.5,并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重大意义()A.加速发展工业生产B.砍伐树木C.植树造林D.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解:A、加速发展工业生产,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利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A不符合题意。
B、砍伐树木,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B不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意义,C符合题意。
D、发展畜牧业生产,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无重大意义。
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为响应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某科研小组开展用不同pH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体含量影响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B.酸雨可使土壤养分发生变化,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利用C.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最大的植物是腊梅D.长期酸雨可使河流湖泊酸化,促进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解:A、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A错误B、D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动调节能力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BD错误C、分析图示数据可知:①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小,受影响的程度增大;②比较三种植物叶绿素叶绿素含量可知,受影响更明显的是腊梅,最小的是木樨;③酸雨PH=4.0对木樨的叶绿素含量没有影响,酸雨PH高于3.0对各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
C正确故选:C。
3、为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小组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大B.为减少实验误差,实验数据应取平均值C.该实验的变量是“采样时段”,其他条件都相同D.计数时,若把压边的颗粒忽略,则统计结果会变大解:A、清晨(车流量最小),PM2.5的平均值为20.33微克/立方米;上班时段(车流量大),PM2.5的平均值为86微克/立方米;中午时段(车流量小),PM2.5的平均值为40.67微克/立方米;下午时段(车流量最大),PM2.5的平均值为98微克/立方米,因此根据上述统计结果表明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高,正确。
《空气污染与保护》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空气污染的定义及形成原因,认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2. 掌握常见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和危害,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学会分析和评价本地区空气质量,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是围绕《空气污染与保护》课程核心内容展开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具体包括以下部分:1. 预习准备:学生需在课前预习相关教材内容,了解空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污染物。
2. 调查研究:学生需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途径收集本地区近期的空气质量报告,了解本地区的空气污染状况。
3. 数据分析:学生需对收集到的空气质量报告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主要污染物种类及其浓度变化情况,并尝试分析其来源和影响因素。
4. 课堂讨论:在课堂中,学生需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和分析,讨论空气污染的危害及保护空气的措施。
5. 制定方案: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和所学知识,制定一份改善本地区空气质量的建议方案,并明确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和效果预测。
三、作业要求1. 调查研究阶段,学生应确保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和时效性,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 数据分析时,学生应使用合适的统计图表和数据分析方法,使结果更直观和清晰。
3. 课堂讨论中,学生应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尊重他人意见,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4. 制定方案时,学生应充分考虑本地实际情况,提出的措施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尽量使用学过的科学知识来支撑建议。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调研报告内容、分析的数据准确性和条理性、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深度、方案制定的可行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教师将结合小组互评和学生自评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并作为学习榜样进行展示。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及时的指导和解答。
2. 作业完成后,教师将给出详细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空气污染与保护》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同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实地考察任务:学生分组进行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调查。
要求记录以下信息:时间、地点、空气质量状况、污染源分析。
通过此项任务,学生将学习到空气质量监测的基本知识。
2. 文献查阅:学生需要收集有关空气污染成因、危害及防治的相关资料。
要求总结空气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
3. 环保倡议:学生需提出一项可行的环保倡议,比如改善个人环保行为、推广绿色生活方式等,并说明其可行性及预期效果。
三、作业要求1. 实地考察任务需确保安全,尊重他人隐私,注意环保。
2. 提交文献查阅报告需字迹清晰、逻辑严谨,注明相关引用资料和数据。
3. 环保倡议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具体实施步骤和预期效果。
4.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鼓励团队合作,共同讨论,提出创新观点。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内容是否完整、准确,分析问题是否深入,解决问题是否有创新性,团队合作是否良好,文献引用是否正确等。
2. 评价方式:教师评分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给出综合评价。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作业内容:1. 实地考察任务:学生分组进行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调查。
每组选择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空气质量检测,记录检测数据并分析污染源。
每组需制作PPT汇报本组的调查结果。
2. 文献查阅:学生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空气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要求每位学生撰写一篇文献综述,总结空气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防治对策。
3. 环保倡议: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生活,提出一项切实可行的环保倡议。
例如,改善个人环保行为(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垃圾分类等),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如低碳出行、节约用水等),并说明倡议的可行性及预期效果。
《空气污染与保护》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空气污染与保护》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了解空气污染的成因及危害;2. 掌握空气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3. 形成保护空气环境的意识,并学会提出和实施简单的空气保护措施。
二、作业内容本课作业内容围绕空气污染与保护的主题展开,具体包括: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空气污染与保护》相关内容,包括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染物种类及其对人体的影响等。
2. 调查任务:学生需收集所在地区近期的空气质量数据,并调查当地主要的空气污染源。
3. 创作任务:学生需根据所收集的资料,绘制一幅关于空气污染的漫画或制作一个PPT,展示空气污染的危害及保护措施。
4. 实践任务:学生需提出至少三条切实可行的保护空气环境的建议,并说明其可行性和实施意义。
三、作业要求针对以上作业内容,具体要求如下:1. 预习任务: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并做好笔记,理解并掌握空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 调查任务:学生需通过互联网、报纸、电视等途径收集所在地区近期的空气质量数据,并实地调查当地主要的空气污染源,记录详细情况。
3. 创作任务:漫画或PPT需主题明确,内容丰富,能够准确反映空气污染的危害及保护措施。
画面要生动形象,文字要简练明了。
4. 实践任务:学生提出的保护空气环境的建议需具有可操作性,且要考虑到当地实际情况。
建议要具体、明确,并说明其可行性和实施意义。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2. 调查任务的详细程度和真实性;3. 创作任务的创意性、主题明确性及内容丰富性;4. 实践任务的可行性和实施意义。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根据情况进行反馈。
反馈将包括优缺点分析、建议及鼓励等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提高能力。
同时,教师还将对学生的保护空气环境的意识进行引导和培养,以期达到课程目标。
以上即为本次《空气污染与保护》的作业设计方案,通过以上内容的设计和实施,期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掌握保护空气环境的方法,为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空气污染与保护》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空气污染与保护》是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空气污染的原因、影响以及保护的方法,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性,并提供相应的保护方法。
1.2 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空气污染的定义和分类; 2. 主要的空气污染源和污染物; 3. 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4. 空气污染的防治方法。
1.3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理解空气污染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主要的空气污染源和污染物的知识; 3. 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4. 掌握常用的空气污染防治方法; 5. 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空气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空气污染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主要的空气污染源和污染物;3.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4.掌握常用的空气污染防治方法。
2.2 教学难点1.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具体影响;2.合理利用科学方法进行空气污染防治。
三、教学方法3.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3.2 实验教学设计简单的空气污染观测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3 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展示真实的空气污染情况和防治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有关空气污染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空气污染问题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2 概念解释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空气污染以及空气污染的分类,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初步认知。
4.3 探究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查阅资料或参观实地,发现主要的空气污染源和污染物,并记录下来,便于后续讨论和总结。
4.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讨论一种空气污染的防治方法。
空气污染与保护教案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7节空气污染与保护(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性与防护措施。
2、了解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了解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了解酸雨及其危害。
3、看懂各种媒体公布的空气质量报告。
重点难点教、学预设调控对策一、空气污染:1、什么是空气污染?空气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能保持清洁新鲜的状态。
当空气中某些组分的含量超过了正常含量,或者空气中进入了正常情况下不存在的成分或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人的健康和生物的生长发育,或对各种物质以及对天气和气候产生不良影响时,这样的空气状态称为空气污染。
2、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人类无节制地向空气中排放废气和固体废弃物。
所以空气污染,一般是指人为原因所引起的空气污染。
3、空气中的污染物的来源: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和烟尘、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
生活中燃烧香烟、建筑装饰材料等也会释放一些有毒气体。
4、主要的污染物:烟尘、二氧化硫、碳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
5、介绍:⑴汽车尾气:汽车排放的气体,叫汽车尾气。
主要的有害成分: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烟、二氧化硫等。
为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
⑵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在0.1-100微米,不易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能在空气中长期飘浮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影响生活和生产。
四、地球之肺--森林作用:1、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2、净化大气板书空气污染与保护一、空气污染:空气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超出自净能力)主要的污染物:烟尘、二氧化硫、碳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及生物性污染。
二、酸雨: 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课后反思。
第8节空气污染与保护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性与防治措施。
了解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了解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
能看懂各种媒体发布的空气质量报告。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书本材料,思考讨论空气污染。
分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如何防治空气污染。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大气是人类共有的资源,空气污染会对人类造成威胁,保护大气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2学情分析空气是生命之源,是生命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
八年级的学生对空气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也了解一些社会的热点,如PM2. 5等,同时也意识到了空气污染所产生的一些危害,因此,本节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空气污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及掌握一些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3重点难点重点:空气污染的来源。
难点:空气污染的来源及防治措施。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活动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展示对比图片,亮丽的风景图和工业烟囱图。
包围在地球周围的那层薄薄的大气是人类共有的资源,我们在大气层的保护下生息繁衍。
然而,空气污染却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从而引入空气污染。
一、空气污染【思考与讨论】①你所知道的空气污染源有哪些?这些污染源所产生的污染物分别是什么?②分组合作,引导学生完成表格。
污染源污染物③小结:空气污染就在我们身边,并展示各种图片。
【启发性思考】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空气中的污染物的来源?污染物种类有哪些?二、空气质量指数【阅读材料】①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一种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简单而直观的指标。
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臭氧和一氧化碳等。
②什么是PM2.5以及PM2.5的危害。
三、空气污染的危害【课外链接】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归纳总结】空气污染的危害:空气污染不仅对人类生活影响比较大,对植物的危害也很严重。
四、如何防治空气污染。
【阅读书本材料】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1、减少污染物排放,开发无污染能源(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进行脱硫等),改进燃烧技术。
年级八年级(下)学科科学课题3.8 空气污染与保护课时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备课教师备课时间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初步认识空气污染的几种典型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团。
2、了解汽车尾气、可吸入颗粒物等危害。
3、了解酸雨成因及其酸雨所造成的污染与危害。
4、能看懂各种媒体发布的空气质量报告,了解空气质量状况与污染指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初步提出对空气污染防治的措施。
【能力目标:】1、收集、收看当地或全国重要城市的空气质量报告;调查当地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及其造成的影响。
并提出对空气污染防治措施的能力。
2、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调查和收集有关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用科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观察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学习对科学的评价,学习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4、通过保护空气的教学,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要点教学重点重点:空气的污染与保护、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难点:空气质量报告的分析。
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引入】图片我们美丽的家园一、空气污染:对比图片工业污染同学们,假如你置身于其中,你针对这种污染气体有何质疑?1、什么是空气污染?空气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能保持清洁新鲜的状态。
当空气中某些组分的含量超过了正常含量,或者空气中进入了正常情况下不存在的成分或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人的健康和生物的生长发育,或对各种物质以及对天气和气候产生不良影响时,这样的空气状态称为空气污染。
2、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人类无节制地向空气中排放废气和固体废弃物。
所以空气污染,一般是指人为原因所引起的空气污染。
3、空气中的污染物的来源: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和烟尘、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
生活中燃烧香烟、建筑装饰材料等也会释放一些有毒气体。
4、主要的污染物:烟尘、二氧化硫、碳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
《空气污染与保护》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浙教版教材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第7节的内容,是本章的结束,是对空气相关内容的提升与综合,更多的是倾向于情感目标,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必须关注空气质量、保护空气。
空气的污染是学生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事情,教材主要从汽车尾气,可吸入颗粒物、酸雨3个方面着手,使学生认识到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并了解相关保护空气的一些措施。
二、学情分析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可能对空气污染源缺乏生活经验,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空气被污染的现状,然后再去体验保护空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2)了解空气中污染物(汽车尾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性(3)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其危害(4)能看懂各种媒体发布的空气质量报告,知道空气污染指数的主要内容(5)了解保护空气的各种可行性措施2.技能目标:(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中学会概括和应用(2)通过家庭作业来锻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空气污染的危害性的了解,不断渗透环保意识,人人都有保护空气的责任。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防治措施(2)了解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了解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3)了解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4)学会看各种媒体发布的空气质量报告难点:(1)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2)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以及危害五、教法与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资料、图片,生动、直观的表现出目前空气的污染状况,提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思维,学会阅读与思考,找到空气与我们的密切联系性和重要性。
通过师生不断的互动,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保护空气是全民意识、全民责任和义务。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引入:结合本章的第一节内容“空气”与学生交流第一个问题: 1.请你从“空气的成分”这一角度来谈谈它对我们的重要性?学生能答出氧气、二氧化碳的作用就可以给予鼓励,然后在学生的基础上补充空气的成 分中还有氮气、稀有气体、水蒸气等,主要是让学生感知空气成分的稳定性对人类和其 他生物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接下来介绍空气污染问题埋下伏笔。
第八节空气污染与保护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性,防治措施。
2、了解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了解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了解酸雨及其危害。
3、知道空气污染指数的主要内容,能看懂空气质量报告。
(二)情感目标
通过保护空气的教学,渗透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知道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防治措施。
了解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了解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了解酸雨及其危害。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课件:朱晓琳的一曲《梦江南》和现实中的环境污染(空气污染)的图片。
学生比较后
思考:1、你对刚才图片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教师:简介空气污染的情况(世界八大公害其中之二——见附录1)
2、什么是空气的污染?空气本身有自净能力吗?
教师:由于大气对污染有一定的容纳,天然的净化能力,一般情况下它总是保持清洁新鲜状态。
但是当空气中某些成分的含量超过了正常含量,或着空气中进入了正常情况下不存在的成分或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人的健康和生物的生长发育,或对各种物体以及对天气和气候产生不良影响时,这样的空气状态称为空气污染。
新课教学:
课件:播放一些造成空气污染的实例,
思考:空气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活动:小组讨论空气污染的来源。
学生: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和烟尘、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
生活中燃烧香烟、建筑装饰材料
等也会释放一些有毒气体(教师可作适当提示)。
(学生回答后可参看课件,以加深印象)启问: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既空气污染的种类划分)
学生:
教师: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 1) 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
空气污染,一般是指人为原因所引起的空气污染。
思考:主要的污染物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后师生共同小结(教师可进一步介绍汽车尾气和可吸入颗粒物)。
师生:(1)汽车尾气:烟尘、二氧化硫、碳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
⑵可吸入颗粒物。
不同的污染物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同的。
过渡:汽车尾气还可造成另一种空气污染——酸雨:
课件:1认识酸雨;2酸雨的形成(见课件)
思考:酸雨是如何形成的。
(结合课件)
师生:1酸雨的涵义——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
2酸雨的形成: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降水时溶解在水中形成有害的硫酸和硝酸的缘故。
思考:酸雨有什么危害?
课件:酸雨的危害
学生:
过渡:空气污染可以说在现代生活中无处不在,请关注我们周围。
课件:周围环境中的几个空气污染例子。
思考并讨论:1下列哪些在我们周围有发生?
2它们会危害我们吗?
3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为了人类的生命健康,为了地球上的生命,保证空气的洁净,已成为当今之急,迫切需要我们保护生活环境中的空气不受污染。
思考:保护空气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讨论:保护空气的措施:
(1)控制污染源,加强空气质量滥测和预报(2)发展“绿色工业”,使用洁净无污染的能源
(3)植树造林,绿化环境(4)制订环境保护法
教师可作适当补充。
思考:我们教室的空气质量(是否存在污染?主要污染物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学生:
讨论:联系生活实际分组讨论:如何从我做起,来保护空气?
学生:我们能做的有:
思考:在保护空气的措施中,我们为什么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你的理解是?
教师:……正是森林的作用如此巨大,所以,它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
过渡:……如何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状况呢?引入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
学生阅读:课本P72
思考:1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的作用;
2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组成。
练习:案例分析(见课件参见附录2)
教师:
小结:……
五:练习:(见课件)
六:作业:见作业本P26
1、为防止污染空气和温室效应,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
A、煤
B、太阳能
C、石油
D、酒精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无氟冰箱的使用会使臭氧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B、市区禁止摩托车通行是为了提高城区空气质量
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D、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3、酸雨对下列哪项建筑损害最()
A、木制门窗
B、塑胶跑道
C、铜像
D、大理石建筑
4、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5、2005年某一天,首都北京、全国重工业基地兰州、海滨城市威海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如下:
指数城市可吸入颗粒物
(TSP)
氮氧化物
(NOx)
二氧化硫
(SO2)
空?气质量级
别
北京250 208 84 IV
兰州301 251 76 V
威海35 40 37 I
6、空气中有许多污染物,在降水时,一些污染物就从空气转移到地表,在许多情况下,这一个过程是有益的。
如果降落的地表的水的PH小于5.6,这样的酸性降水就是酸雨,酸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酸雨的污染物是
(2)文中的“有益”的指降水对
(3)某同学模拟酸雨完成了一个实验,布置如下:A取相等数量的小麦种子分别放进两个相同的培养皿中,并编号;B定时向一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喷洒模拟的酸雨,对照组喷洒的是洁净的天然水;C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推测该同学的选择课题是?
附录1:
材料一:1943年美国洛杉矾,当时该市的200多万辆汽车量的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出现眼睛红肿、流泪、喉痛等症状,死亡率大大增加材料二:发生于1952年英国伦敦,由于冬季燃煤排放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在浓雾中积聚不
散,头两个星期死亡4000人,以后的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亡。
附录2:案例分析——是什么害死了他父亲?
王先生告诉记者,2003年上半年父亲决定为房子装潢一下,为了省钱父母亲在购买建材的时候喜欢挑便宜的,因此没有注意什么环保要求,当年6月份,房屋装潢完以后,二老入住进去,一进门就能明显感觉到室内味道很大,尤其是在神马家具城买的一张大床味道更是刺鼻,不过当时父母亲也没有怎么注意。
但就是这么一点疏忽,却酿成了父亲身体莫名其妙地变坏。
在入住一年后,父亲突然出现了咳嗽发烧症状,而且连续不断,去医院一检查,发现已经得了白血病。
而在入住该房之前,父亲的身体一直非常健康。
惊人数据
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污染检测观察中心了解,在众多装饰材料中,有毒材料占68%,会产生300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并可引发30多种疾病。
其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孕妇、小孩和老人,因为他们呆在室内时间最长,而且抵抗能力最弱。
在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字可达11.1万人,超额急诊数可达430万人次。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大,而室内环境污染又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