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认识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2. 掌握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的史实,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提高其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
2.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的原因和意义。
2.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出现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2.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的事迹。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五、教学内容1. 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讲述唐太宗的即位背景,以及他如何通过纳谏和用人,实现了贞观之治。
2. 贞观之治的表现和影响:分析贞观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讲述唐玄宗即位后的政治改革,以及如何通过改革实现了开元盛世。
4. 开元盛世的表现和影响:分析开元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比较:让学生对比分析两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异同,加深对其的认识。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主题。
2. 讲述贞观之治:详细介绍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如何通过纳谏和用人,实现了贞观之治。
3. 分析开元盛世:讲述唐玄宗即位后的政治改革,以及如何通过改革实现了开元盛世。
4.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增强课堂互动。
5. 总结提升: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进行总结,强调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关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填空题。
2. 结合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谈谈你对这两个时期的认识。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1(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
"开元盛世"。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兴亡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二)重点难点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三)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解决办法(四)教学创新点1.首先学生带问题自学5分钟,对本课有个概括的感性认识。
2.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录象资料。
3.教师可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
有关资料可以在文本素材里去找。
(五)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先提问: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让学生阅读课前提示,介绍“贞观”、“开元”年号,指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唐朝前期的三位杰出的皇帝。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第一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人教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第二课内容。
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再者,贞观之治上承文景之治、开皇之治,下接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所以学好本课,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掌握封建社会盛世这个专题知识,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②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过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 的道理。
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2)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说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
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对于初中学生,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1 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认识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掌握唐朝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认识一个时期的繁荣。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朝繁荣昌盛的时代氛围,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到繁荣背后是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原因。
2.教学难点: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3.课堂讲解(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①介绍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②分析贞观之治的表现及其原因。
(2)唐玄宗与开元盛世①介绍唐玄宗的治国策略。
②分析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其原因。
4.课堂讨论(1)对比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讨论两个时期繁荣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从唐朝繁荣的背后,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5.案例分析以唐朝繁荣为例,分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之间的相互关系。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1)熟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点。
(2)结合本节课内容,写一篇关于唐朝繁荣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导入新课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教案一、教学内容(一)贞观之治1. 概况:贞观之治是唐代初年高僧玄奘(玄宗)推崇的新政府,实行天下大治,中央集权,加强统一,主张深谋远虑,厘革清明,整饬宪法,使行政和法纪严明,司法公正,士大夫勤政,把阻碍唐朝发展的灾祸消除,使唐朝成为实力雄厚,文化鼎盛的一个大帝国。
2. 成果:贞观之治任期内,由于唐玄宗有清明贤惠、恩下田里这一优秀政策,使国家充满活力,人民拥有了安定安安、平等欢喜的生活,国力出现较大发展,政令制更加完善,政治和法制更加严明,国家政治体系实现了一种稳定,社会生活出现了显著改变,文学艺术出现发展的蒸蒸日上的局面。
3. 价值:贞观之治确实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漫长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建立了古代中国的管理形式,使其发展到历史巅峰,贞观之治改变了上古以来国家社会一切实践活动的存在形态,其价值较之以往班主任发展有了质的提升,影响了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等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奠基砖,成为展示唐朝法律和管治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唐朝“贞观之治”的概况、成果、价值等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历史全局、总结古代历史经验中珍贵价值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理性、正确的价值观念。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和祖国史学精神,尊重历史,发扬历史文化精神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重点是掌握唐朝“贞观之治”的概况、成果和价值。
四、教学难点难点在于把握“贞观之治”的概况、成果和价值的不同程度,分析探究古代形势的变化和历史上对此影响的因素。
五、教学方法:1. 指导思想方法:通过唐朝“贞观之治”的概况、成果和价值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唐朝“贞观之治”的概况、成果和价值;2. 互动式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贞观之治”的概况、成果和价值,以确定对此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3. 问题设计法:让学生根据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贞观之治”的概况,提出相关的实际问题,以深入理解历史。
【教学方案】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理解这两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唐朝的两次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综合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理念、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
2. 开元盛世:唐玄宗的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文化创新、对外交往等。
3. 两个时期的比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社会风貌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基本情况,阐述两个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唐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兴趣。
2. 贞观之治:讲解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理念,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的特点。
3. 开元盛世:讲解唐玄宗的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文化创新,对外交往等,让学生了解开元盛世的特点。
五、课后作业:2. 请学生收集有关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3.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会成为唐朝的两次高峰?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的批改: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2.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等,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小组讨论: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正规的历史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准确的历史信息。
2. 辅助材料:提供相关的文章、研究报告、历史图片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历史,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情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对历史学科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是,学生对唐朝时期的历史知识了解相对较少,对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含义和意义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唐朝时期的历史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等历史事件,掌握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等历史事件,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情况。
2.教学难点:对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含义和意义的理解,以及唐朝时期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掌握历史知识。
2.阅读史料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图表等资料。
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范文5篇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范文一【学习目标】1.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登基称帝的史实2.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3.理解武则天的统治对“开元盛世”的奠基作用【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学习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626年,即位。
次年改年号为“ ”,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3.(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 ;制定,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
5.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
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6.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为后来“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唐玄宗重用贤能,在贤相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
8.整顿,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9.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 ”,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二、合作探究想一想,盛世局面的的表现都有哪些?“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三、练习巩固1.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朝代更替,告别了短暂的隋朝,赢来了繁盛的唐朝,这一年是( )A.581年B.589年C.618年D.626年2.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历史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这一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材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旨在让学生了解唐朝的繁荣与昌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唐朝“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阶段的历史特点,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具有较强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认识这一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自豪民族文化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难点:分析唐朝繁荣背后的原因,以及这一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唐朝的繁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课件。
3.素材: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素材。
4.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地展示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繁荣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阶段的历史特点。
提问:“你们认为,唐朝为什么能够出现‘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样的繁荣局面?”2.呈现(15分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唐朝“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重难点分析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材是从唐朝建立与李世民即位、唐太宗治国策略与革新措施及其开创的治世局面三个方面进行叙述的。
唐朝建立与李世民即位这一部分,教材叙述简略,让学生了解隋亡唐继的基本史实即可。
对唐太宗治国思想与策略的认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材料研读》和《知识拓展》内容,通过君臣论政活动,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二是唐太宗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和确立的治国思想。
针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唐太宗确立了以文治国的总方针和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这是贞观时期文治武功的关键。
贞观时期革新的措施,可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以及《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的基础上,以表格形式分类整理出来。
何谓“治世”,教师可作解释,通常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家实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来说明。
讲到这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表格,列出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过,并作适当点评。
女皇帝武则天女皇帝武则天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教材从武则天当政期间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对历史发展所作的贡献两个方面进行叙述。
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中断唐朝正朔,建立武周政权,自立为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个人经历坎坷,教学中可适当补充关于她个人经历的资料,丰富其人物形象,也为学生课后活动作铺垫。
武则天统治时期所采取的措施,可同贞观时期的革新措施一样,引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分类整理出来。
同时,要注意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史事》,让学生体会武则天如何惜才。
武则天对历史发展的贡献,要明确两点:一是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二是打败西突厥,控制了西北地区,击败吐蕃,夺取了安西四镇,使唐朝的影响力达到天山一带,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这些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开元盛世”“开元盛世”是本课另一重点。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第一章:贞观之治的兴起1.1 教学目标: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理念和贞观之治的背景。
掌握贞观之治的主要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
理解贞观之治对唐朝发展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李世民的治国理念:民为本、法治、选拔贤能。
贞观之治的背景:唐朝建立、战乱后的恢复。
政治成就:改革政府机构、整顿官僚制度、选拔贤能。
经济成就:发展农业、商业、手工业、改革税制。
文化成就:推崇儒学、发展文学艺术、科举制度的发展。
1.3 教学活动:讲述李世民的治国理念和贞观之治的背景。
分析贞观之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
通过图片和文献资料展示贞观之治的场景。
学生小组讨论贞观之治对唐朝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武则天的统治与中宗复位2.1 教学目标:了解武则天的统治背景和她的政治作为。
掌握中宗复位的经过和背景。
理解武则天和中宗对唐朝发展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武则天的统治背景:贞观之治的衰落、宫廷政治的斗争。
武则天的政治作为:改革政治制度、选拔贤能、发展经济。
中宗复位的经过:武则天晚年的政治斗争、中宗复位的过程。
2.3 教学活动:讲述武则天的统治背景和政治作为。
分析武则天对唐朝发展的影响。
通过图片和文献资料展示武则天和中宗复位的情景。
学生小组讨论武则天和中宗对唐朝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开元盛世的政治与经济3.1 教学目标:了解唐玄宗的开元政策及其背景。
掌握开元盛世的政治和经济成就。
理解开元盛世对唐朝发展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唐玄宗的开元政策:整顿政治、选拔贤能、改革税制。
政治成就:改革政府机构、整顿官僚制度、推行科举制度。
经济成就:发展农业、商业、手工业、改革币制。
3.3 教学活动:讲述唐玄宗的开元政策和背景。
分析开元盛世的政治和经济成就。
通过图片和文献资料展示开元盛世的情景。
学生小组讨论开元盛世对唐朝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开元盛世的文化与艺术4.1 教学目标:了解开元盛世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掌握唐朝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2.学生能够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基本史实,包括他们的治国措施和对唐朝的贡献。
3.学生能够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含义及其出现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比较分析法,让学生理解不同统治者的治国策略和成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2.通过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及其形成原因。
2.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治国措施和对唐朝的贡献。
(二)教学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或其他相关图片,引出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2.提问学生:“这是哪个朝代的景象?你们对唐朝有哪些了解?”(二)新课探究1.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⑴讲解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时间:618年;开国皇帝:李渊;都城:长安)。
⑵介绍唐太宗李世民及其治国策略(如勤于政事、虚心纳谏等)。
⑶分析“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和具体表现。
2.女皇帝武则天⑴介绍武则天的背景及其成为女皇帝的过程。
⑵讲解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及其对唐朝的贡献。
3.“开元盛世”⑴介绍唐玄宗李隆基及其前期治国策略(如重视人才、发展经济等)。
⑵分析“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具体表现。
(二)活动设计1.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治国措施及其成效,比较他们治国方略的异同。
2.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唐太宗、武则天或唐玄宗,模拟当时的决策过程,加深对历史人物及其决策的理解。
3.课堂小测验: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三)总结提升1.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知识,强调“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教学方案】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2. 使学生掌握唐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归纳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理念、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
2. 开元盛世:唐玄宗的政治改革、经济繁荣、文化创新、对外交往等。
3. 唐朝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和故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内涵及其意义。
2. 唐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3. 史料的分析与综合归纳。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唐朝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和故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讨论。
4. 史料分析法:让学生阅读和分析相关史料,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贞观之治:介绍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理念、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的内涵。
3. 讲解开元盛世:介绍唐玄宗的政治改革、经济繁荣、文化创新、对外交往等,让学生了解开元盛世的内涵。
4. 分析史料:让学生阅读和分析相关史料,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
5. 案例分析:分析唐朝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和故事,如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政治风貌。
6. 讨论:引导学生就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史料分析:评估学生在史料分析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准确理解史料、是否能从中提炼有效信息等。
【教学方案】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及其历史意义。
2. 让学生了解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及其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对唐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 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公元627年-649年)的一段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边疆安宁。
贞观之治被誉为“治世之极”,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 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公元713年-755年)的一段辉煌时期。
这一时期,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文化繁荣,边疆安宁,对外交流广泛。
开元盛世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对我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唐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兴趣。
2. 讲解贞观之治:阐述贞观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分析其历史意义。
3. 讲解开元盛世:阐述开元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分析其历史意义。
4. 分析历史事件:选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详细分析。
5. 讨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影响:组织学生讨论这一时期对我国历史的影响,总结其历史地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六、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画像,让学生对这两位皇帝有更直观的认识。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的第一个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
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武则天统治时期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在唐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因而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从小学习唐诗,对唐朝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阅读史书和观看影视剧,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历史也有所了解,学生对这一课的历史兴趣应该很高。
3.核心素养:时空观念了解唐朝的建立;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具体措施,比较他们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
史料实证指导学生识读唐太宗像、李世民打天下时的坐骑之一——飒露紫、《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武则天像等,掌握唐朝繁盛时期的史实。
历史解释“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历史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家国情怀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
二、教学过程:【教师导语】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导入新课。
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学习目标】1.知道唐朝建立的史实;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2.了解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及其影响;3.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分析唐朝兴盛的原因。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教学目标1.知道唐朝建立的史实;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3.知道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及其影响;4.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教学难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
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建立者:李渊(唐高祖),传位李世民(唐太宗,号贞观)都城:长安贞观之治学习与探究为什么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一)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材料二: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贞观政要·论务农》结合下列材料与课文,说一说唐太宗有哪些开明的治国思想?(二)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材料三:太宗尝谓公卿曰:“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 --《贞观政要·论求谏》材料四:太宗谓公卿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1.结合下列材料与课文,说一说唐太宗有哪些开明的治国思想?2.结合课文,说一说唐太宗在位时实行了哪些措施?(三)唐太宗的治国效果:材料:(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粮食丰收),流散者咸(都)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唐纪》结合下列材料与课文,说一说唐太宗时的治国成效?女皇武则天学习与探究武则天唐高宗的皇后,掌握大权,先后废掉自己的两个儿子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690年自立为帝,称圣神皇帝,国号周。
初中历史(人教版)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实现一定阶段预期的课程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安排”。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等要素。
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一、课前系统的设计
1、教学目标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而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是教师成功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历史教育的目标是历史教育任务的具体化和细化,具有进程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在历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教学目标的設计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学科、学生三方面的因素。
因此笔者在深入分析了以上三个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史料,解释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原因。
理解“贞观之治”的原因、表现。
知道武则天的治国措施、表现。
过程与方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力求论从史出,提高解读史料的能力。
综合运用讲述法、启发法、直观法,并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措施,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通过了解唐太宗纳谏的故事,体会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导入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利弊,大家还记得其弊端是什么吗?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大家回答地很好,大运河的开凿给当时的人们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除此之外隋炀帝还修建了东都洛阳、开凿了驰道、发动了三征高丽的战争,这就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最终人民们再也无法忍受,纷纷揭竿而起,反抗
隋炀帝的暴政。
“有人统计过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军一共有一百三四十支,参加起义军的人数总数在四五百万以上,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2、新课
(1)唐朝的建立
教师:在隋朝灭亡的同一年里即618年,在太原起兵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现在请大家在课本上划出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皇帝。
在大业十一年的时候,隋炀帝北巡时遭到突厥的袭击,炀帝困守雁门城。
李世民的一条计策帮助隋炀帝脱了险。
这条计策是:白天遍设旌旗,晚上擂鼓相应,让敌军误以为是援军已到。
突厥人果然中计,匆忙退兵。
同学们请谈一下这件事情体现了李世民的哪些才能、品质。
学生:思考回答。
参考答案:李世民是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有临危不乱的品质。
(2)“贞观之治”
教师:唐太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促使唐朝出现了繁荣的局面,由于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历史上便把这段繁荣的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那么,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呢?请大家阅读以下材料,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太宗继位后,多次颁布减免全国或部分地区租赋的法令。
并用免除几年赋役的办法,招诱逃亡农民归业。
学生活动:归纳措施。
参考答案: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教师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本第八页中间的绿色字体思考一下,这又反映了什么治国措施?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唐太宗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教师活动:在纳谏方面太宗曾说过一句名言即“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那么唐太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选拔人才的呢?
学生活动:思考与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唐太宗主要是通过科举制来选拔人才。
基于以上原因,唐太宗励精图治,唐朝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3)女皇帝武则天
教师讲解: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逝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到公元660年唐高宗“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自此逐渐形成了高宗与武后共同执掌朝政的二圣的局面。
武则天逐渐掌握政权,并于公元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教师活动: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武则天。
武则天在位期间,曾重用酷吏,奖励告密,造成社会上的恐怖气氛,而且还大兴庙宇严重浪费了人力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现在请大家小组讨论该如何评价武则天。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也体现了人本主义教学论的观点。
教师进一步讲解可以解决评价武则天这个难点问题。
三、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设计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新时代的历史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有自我反思意识”。
教学内容要突破教科书限制,关注预设与生成,适度挖掘教学资源。
但是由于本教学设计并未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因此此部分的内容只是笔者对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反思,这也是本文的不足之处。
因此,对笔者来说在日后需要继续加强对教学设计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