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13
养成教育论文优秀6篇养成教育论文篇一我国幼儿养成教育不仅仅涉及了家庭、学校对于幼儿的教育,还有社会对于幼儿的教育,因此,我们在进行幼儿养成教育的时候有必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以及微观环境,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良好实施。
首先,幼儿正处于身体生长以及性格养成和习惯养成的最好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幼儿就像是一张白纸,我们在上面如何绘画,就会形成一个怎样的图画,因此,我们应该在这幅图画上绘画出最美好的线条,从而促进幼儿的良好习惯等的养成,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其次,幼儿阶段的幼儿他们拥有着更多的天性,他们对于这个社会充满了好奇,他们的内心是善良而又空洞的,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在幼儿的心灵中种上美好的愿望,这有助于幼儿正确地看待这个世界,有助于幼儿在将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最后,在当今时代,大多数的幼儿是独生子女,或者有很多的幼儿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不论是独生子女也好,还是隔代教育也好,现在的幼儿承受了太多的溺爱,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家长就剥夺了幼儿生长中的一些权利,使得幼儿的性格等方面出现缺陷,因此,在当今时代,我们要想幼儿能够健康地成长,全面地发展,幼儿养成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我国幼儿养成教育实践策略我国幼儿养成教育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也是社会和学校的责任。
幼儿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家长以及教师等都应该为幼儿做好榜样,同时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等还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宏观以及微观环境,促进养成教育实践的顺利展开,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家长以及教师做好榜样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些行为等都会影响到幼儿,因此,在家庭中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另外,我们知道幼儿阶段的幼儿他们有着非常强的模仿能力,尤其是他们非常喜欢模仿家长的行为等,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行为、肢体动作等方面,要为幼儿做好榜样,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小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论文怎么写引言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不仅需要家长的关注与引导,也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小班教育中如何有效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第一部分:认识幼儿行为发展阶段幼儿行为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心理和环境等方面。
教师要了解幼儿行为发展的阶段特征,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儿行为教育。
常见的幼儿行为发展阶段包括: - 自我认知和自控能力的培养; - 社交能力的形成; - 积极情感的培养。
第二部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方法与策略1.以身作则:教师是幼儿行为典范,应注重自身行为的规范与引导,为幼儿塑造良好的行为榜样;2.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行为模板;3.培养自理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教育幼儿掌握基本的自理技能,如穿脱衣物、洗手等,提升幼儿的自主性与责任感;4.做好情绪管理:教师要关注幼儿情绪的变化,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幼儿正确处理情绪,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5.鼓励合作与分享:教师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分享玩具等,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与团队意识;6.个体差异的尊重与重视:幼儿的行为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行为培养计划。
第三部分:实施方法的落地1.设立目标与奖惩机制:通过设立行为目标和明确的奖惩机制,激励幼儿努力表现良好的行为;2.引导积极行为的养成:及时赞美和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鼓励他们坚持下去;3.沟通与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行为发展,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4.游戏与角色扮演: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日常生活场景,引导幼儿学习良好的行为模式;5.倡导相互尊重和理解:教育幼儿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养他们做到待人友善、团结合作;6.持续跟踪和评估:教师要持续跟踪幼儿的行为发展,进行评估与反馈,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如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导师:*****学校:*****日期:*****容摘要当今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情感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幼儿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现状不容乐现。
要想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要从情感入手,以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为基础,激发幼儿情感动力,以榜样引导和行为引导为基本手段,协调家庭,社会的力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随机教育;游戏;幼儿情感;主题活动ABSTRACTBecause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emotional problems that have occurred in the educational field, the early childhood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behavioral emotional habit is not optimistic. To give children the right behavior, starting from the emotional, the moral basis of cognitive ability, stimulate children emotional power, lead by example and act as the basic means to guide and coordinate the family, social forces, through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to promote children form good habits.Key words: random education; game; children emotion; theme activities目录引言 (6)一、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具体容 (6)(一)道德习惯 (6)(二)活动习惯 (7)(三)生活习惯 (7)(四)劳动习惯 (7)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具体法和途径 (7)(一)巧用鼓励表扬促进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 (7)1、发现优点、及时鼓励,是改变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关键 (7)2、激发情感,真挚鼓励,是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催化剂 (8)3、树立榜样,积极鼓励,是影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源泉 (8)(二)结合节日设计系列教育活动,激发幼儿情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8)(三)组织各类游戏活动,体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9)(四)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因素进行随机教育 (9)1、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要了解幼儿特点,关爱幼儿生活 (9)2、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要利用幼儿爱模仿的特点 (10)3、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不要把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10)4、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要注重集体活动的作用 (11)(五)家园配合,重视不良习惯的矫正 (11)1、消除障碍 (11)2、持之以恒 (12)3、及时强化 (12)结论 (13)致 (14)参考文献 (15)引言《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了“萌发幼儿健康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任务。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养成教育研究论文•相关推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养成教育研究论文一家园共育,合力培养心理学的“首印效应”是指凡事必须重视第一次,特别是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是孩子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幼儿在幼儿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一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
幼儿正处在身心快速发育期,可塑性极强,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的关键期。
幼儿随着活动范围和认知领域的逐渐扩大,求知欲和自主探究欲愈发强烈,很容易接受成人对其行为的引导。
因此,幼儿教师应在幼儿的日常生活细节上、活动环节上,都要制定明确的规则,想方设法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乐于接受的游戏形式,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如:秩序优良、生活自理、做事认真、有条不紊、观察细致、善于分享、协商合作、喜欢探究、文明礼貌、尊敬师长、感恩孝道等等。
幼儿在幼儿园的良好行为习惯最好能自然地迁移到家庭生活中。
幼儿教师应经常性地与每位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密切配合、精诚合作、统一标准、统一口径,帮助和指导家长制订幼儿在家的日常生活学习行为规范,尽力遵照执行,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
幼儿园也可通过半日观摩、家园亲子联谊活动、春游、秋游、采摘、趣味运动会、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帮助和指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式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健康、快乐、聪明、活泼、文明、礼让、团结、友爱、真诚、负责、探究、合作、分享的优秀儿童。
二执行常规,精心培养每个班级的三位幼儿教师之间,应分工明确、目标一致、通力合作,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基础上有效地执行对幼儿的各项常规培养。
由于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所以教师必须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应制定细致的规则,对幼儿进行科学、细心地示范和引导,让幼儿清楚和明白规范的作用,努力学会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
教师在制定规则时,可针对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和幼儿一起商讨制定,这样做可以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要制定规则,对幼儿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好处,也可加深幼儿的记忆,努力养成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意识。
怎样矫正幼儿的不良生活习惯论文(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怎样矫正幼儿的不良生活习惯论文习惯是一种稳定的神经联系,形成时间越久,稳定性就会越强。
3~6 岁是儿童习惯形成的初级阶段,幼儿园为 3~6岁儿童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生活、活动空间,幼儿的不良生活习惯会在这种开放状态下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幼儿的随意性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对是错、是否有利于健康,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幼儿认识哪些习惯是不利于健康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健康会造成哪些危害,从而使幼儿产生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有目的地矫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在不良生活习惯刚刚发生尚未完全形成的最佳矫正时期,我们如何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呢?一、榜样示范,实现不良生活习惯的矫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当面对幼儿的不良生活习惯时,我们可以寻找习惯的典范,让表现优秀的幼儿成为被矫正幼儿的学习榜样。
飞飞小朋友最不爱洗手。
一天早上,他奶奶在教室门口说:“老师,我们飞飞就不爱洗手,回家还说‘老师说不用洗手’……”听了飞飞奶奶的话,我不禁一惊。
难道,这只是一个孩子不爱洗手的问题吗?为了给自己不洗手找个借口,他竟然拿老师做挡箭牌,还向奶奶撒了谎,我不得不作出一连串的思考……早餐开始前,小朋友要洗手。
我在洗手池旁开始留心观察,发现琪琪小朋友洗手最认真,于是我偷偷拍下了琪琪洗手的全过程。
早餐后,我打开大屏幕,为全班小朋友播放了琪琪洗手的视频。
看到大屏幕上的琪琪,孩子们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我看着飞飞说:“琪琪是咱们班洗手最好的小朋友,她不仅在幼儿园会洗手,在家里也爱洗手,我们都向她学习好吗?”就这样,在老师的提醒和暗示下,每次洗手时间,琪琪都会主动找飞飞一起洗手。
渐渐的飞飞能主动去洗手,把洗手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儿去做。
二、让幼儿扮演小老师,纠正家长的不良生活习惯幼儿的生活习惯很大程度上来自家长生活习惯的熏染。
在剖析幼儿不良生活习惯的成因时,我们发现一部分孩子的某些不良生活习惯是在家长身上模仿而来的。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摘要:行为习惯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符合道德规范和原则要求的习以为常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着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幼儿时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一、循循善诱;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老师要明确不同年龄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在向幼儿提出每一点要求之前;要事先考虑;根据幼儿能力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如小班的孩子在一开始;只要让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如:上课安静地坐好;不影响别人等..在社会行为方面则要求待人要有礼貌;早上来园见到老师要说“老师早上好”下午离园要会说“老师再见”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与人讲话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午餐不掉饭粒;饭菜全吃光……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做到语言简练、内容具体;孩子们做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为了让孩子们记住;我们将要求编成儿歌;教给孩子..如在要求孩子讲文明礼貌时;我们将要求编成儿歌人人夸我好宝宝..“小朋友;早早起;进园叫声老师早..见到同伴微微笑;看见长辈问声好..讲文明、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我们创编了儿歌样样都吃身体棒..“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 青菜绿呀萝卜红;西红柿呀水灵灵;米饭馒头香喷喷;样样都吃不挑拣;宝宝身体最最棒”..二、创设环境;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我们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精心设计;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熏陶;养成习惯..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好习惯之星”评比栏;每周评出习惯好的孩子十名;将这十名孩子的照片放在栏中;每周更换..有了这个;孩子们对每周老师提出的习惯要求就会尽心去做;效果非常好..为了让孩子们掌握习惯要求;我们将室内的主题墙与良好习惯紧密相连;如本周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叠衣服;我们就将叠衣服的顺序图贴在主题墙内;并附儿歌;让孩子们边看边叠边读;幼儿很快就学会了..在室外环境中;我们将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喷绘成一幅幅图片;张贴在孩子们每天都要经过的走廊、楼道等地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运用游戏;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尤其是角色游戏;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反复感知、体验、模仿角色的优良行为;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我班有位小朋友叫明明;入园好长时间了;每天来园离园从不与老师打招呼;他妈妈叫他也不说;我一想;要是让他担任角色会怎样呢于是在“娃娃家”游戏中我让他一个人待在“家”里;然后我到他家去做客;我故意将门敲得响一点;他问:“谁呀”“您请进..”“您要喝水吗”我一惊;也挺会说的吗;于是我与他聊了一会儿;我起身要走时;他说:“再见”可是下午放学时他又不与我打招呼了..第二天;我又让他在“小医院”游戏中扮“医生”;我扮“病人”到“医院”看病;他热情地说:“您请坐;哪儿不好受”我说:“头疼..”他说:“我给您检查一下..”过了一会儿;她说:“我开点药;您吃了就好了”..我说:“谢谢”她说:“不用谢..”我走的时候还跟我说“再见”..经过几次的反复训练;现在明明能主动与我打招呼;看见其他小朋友和家长也很有礼貌了..四、正确评价;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幼儿由于没有完全掌握自我评价的内部标准;因此需要成人的评价来界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说教师、家长的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如在孩子帮助老师拿送各种游戏器材、收拾玩具、摆放桌椅等;教师要给予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对孩子的过失行为;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当孩子乱扔垃圾的时候;老师可以跟大家说:“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里;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当有的孩子活动时不遵守规则时;可以用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来约束他的行为..让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五、言传身教;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孩子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潜移默化的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为此;教师要做到仪表大方;衣着整洁;精神振作;语言亲切;经常给幼儿加以帮助;提高其自理能力..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孩子们的帮助;如晨间拿玩具时;我们真诚地对孩子说声“请”;拿好后对孩子说声“谢谢”教师这样以身作则;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从而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六、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除了幼儿园教育外;还需要家庭的配合;家庭教育也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一切事情都由大人包办代替;要什么给什么;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习惯..而此时幼儿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幼儿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如果家庭教育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也会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抵消作用..因此;我们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园橱窗、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端正家长的教育态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障碍;从而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就拿叠衣服来说吧;由于天气或冷或热;幼儿穿的衣服也就或多或少;多了天气热就得脱衣服;我们教育孩子脱下的衣服要叠整齐放在柜子里;有的孩子很快就能叠好;但有的孩子却很难;为此我们专门进行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主题活动;并让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一个星期下来;孩子们动手能力明显增强了..总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将它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的个人发展,还对其与家庭、社会的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首先,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自律是培养良好行为的基础,它可以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行动和情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自主完成一些小任务,如整理玩具、洗碗等,逐渐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其次,要注重正面激励。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积极的反馈,这将促使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可以给予孩子赞扬和奖励,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此外,要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
幼儿时期的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家长为他们设定一些明确的规则和界限。
这些规则应该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遵守。
当孩子违反规则时,家长应该及时进行适当的惩罚或纠正,以保持规则的有效性。
另外,培养良好的行为还需要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是模仿学习的动物,他们往往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来学习和模仿正确的行为方式。
因此,父母要做出良好的示范,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最后,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和探索的机会。
幼儿时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关键时期,他们希望自己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探索和尝试的机会,让他们学会自己做决策并承担后果。
这将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发展并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激励,同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通过家庭的努力和关爱,我们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够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社会有益的一员。
幼儿园养成教育论文幼儿园中班养成教育论文篇一《浅谈中班幼儿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摘要:幼儿期是良好个性形成、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现阶段的工作重点。
著名教育家若井邦夫说:“婴幼儿的生理心理正处于迅速变化和发展之中,是最适合培养习惯的时期。
”所以教师在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必须使幼儿在身体、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孩子一生的成功和幸福。
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对其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养成教育是幼儿人格发展的需要。
年龄越小,习惯对人格的影响越大;年龄越大,人格对习惯的影响越大。
现在的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理能力差;任性、懒散、怕苦、缺乏责任心;纪律意识差、依赖性强。
而处于中班年龄段的幼儿虽然在意识上要比小班孩子好,自控力也有所提高,但还是需要成人的帮助与提醒。
一、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概念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要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班的幼儿年龄较小,在家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由家长包办或代办,根本不需要幼儿自己动手,因此他们不了解哪些是需要养成的生活习惯,哪些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更加没有准确的概念。
因此,教师要先把有关生活常规的概念传授给幼儿,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好要放回原处等等。
幼儿只有在明白了这些概念以后,他们才能学着遵守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当然,在帮助幼儿了解这些概念时,教师也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把养成教育纳入主题活动整合课程,让幼儿在有趣的主题活动中认识正确的生活习惯。
二、老师注重自身习惯的养成,为幼儿树立榜样幼儿都具有爱模仿的天性,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管是电视里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不管是人类还是小动物,他们都会会刻意地去模仿。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论文3篇-养成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1.从小做起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哪怕是一点点小事都需要我们老师循循善地进行教导。
这里所说的“小”,是说从小就要进行培养,更要从小事做起。
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模仿能力强。
因此,教师在言行上要起到模范的作用,说话时候的表情、手势、语调等等教师都要进行研究,要防止那些粗俗的、不文明的语言出现,特别是和学生的家长交流的时候,更要显示出教师的文明素质。
要经常让学生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用语。
桌椅的摆放、面容的清洁、衣服的穿戴等一些生活的小事都要求学生认真做好,使他们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2.创设良好环境环境对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样重要。
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在好的环境中得以培养,环境成为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此,我们要多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
对学生进行一些日常行为规范,多开展一些活动,通过生活自理竞赛,遵守作息时间之星,勤俭节约小赢家,文明礼貌比赛,锻炼活动评比等有益的活动,为孩子们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3.与家长配合家庭的教育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在学校和家中的时间是对分的,家庭的生活学习对学生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配合更是不可或缺的,养成教育更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协作,希望得到家长们的热情支持和帮助,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们平时要多和家长们沟通,了解孩子们在家中的情况,都有那些缺点和不足,这样就会反馈到老师这里,当然在学校出现的有关问题也要告诉家中,让他们协助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携手共进,真正使学生的良好习惯得到培养。
第二篇一、坚守一份内容养成教育是德育的一个范畴,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并且会因为时间、地点和行业的不同提出不同规范,如古时的《三字经》《弟子规》,现在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等。
学校为把“践行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构建,提出了“容止格言”和“三好三做起”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
论文浅谈家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3第一章前言国内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强调习惯培养的重要。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1]。
习惯贯穿于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个孩子生活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
总之,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2]。
早在十七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就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看作是“导师的重要工作”之一,他甚至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的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从来都是非常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的。
习惯是人生中最好的领路人,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的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随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以往任何时期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而现在的家庭大多是“核心家庭”的架构,也就是一对夫妇只生养一个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早期也越来越受到更多家庭的关心与重视。
就目前的幼儿教育状况来看,日益受到重视的幼儿早期教育却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误区,特别是相当数量的家庭过于注重开发幼儿的智力,却忽略了幼儿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许多内容,如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劳动习惯、自控能力、礼仪等,这些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的重视和有意识培养,但现实中,许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好、穿不好,为孩子几乎包办了一切,走路要抱,吃饭要喂,孩子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也不用做,让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长期以往,这些幼儿很容易滋生出一些不好的习气,如爱发脾气、自私、倔强、不合群等,却无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 X对于幼儿而言,幼儿期是其人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启蒙阶段,是幼儿学习基本的身体运动技能、生活技能、学习技能以及其它社会性行为的良好时期。
小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论文幼儿期是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对于幼儿的行为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的良好行为不仅有助于其自身的全面发展,还对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和周围的社会环境起到积极的影响。
因此,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成为幼儿教师们需要探讨的重要话题。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使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幼儿与他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幼儿自身有益,还对家庭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方法1.良好行为的示范幼儿学习行为主要通过模仿和观察来完成,幼儿教师是幼儿最重要的榜样。
幼儿教师要切实做好自己的示范,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辞引导幼儿正确对待问题和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准。
此外,家长也是幼儿行为示范的重要力量,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积极引导与奖励措施幼儿行为的形成和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教师应该通过积极引导和奖励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可以采用口头表扬、物质奖励以及积分制度等方法,对于幼儿良好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肯定和认可,激励幼儿良好行为的继续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给幼儿提供适当的挑战和奖励,使幼儿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行为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3.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幼儿教师应该通过布置适当的活动和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要在活动中给予幼儿一定的决策权和管理责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引导和问题导向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管理情绪和解决问题,养成自主学习和自主行动的良好习惯。
三、小班教研的重要作用小班教研对于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小班教研是一种多岗位的协作模式,教师们通过相互交流和分享,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精选10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篇1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这是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小学品德课总目标也提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行为与习惯,有明确的目标,小学生要“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对学生进行长期而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一个人的习惯对他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
正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孙云晓所说:“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可见,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何等重要。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有12个教学班,学生550余人。
大多学生父母为了生活在外打工,孩子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有的甚至托付给亲戚监管。
隔代抚养或者亲戚监管不利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长期以来,我校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很差。
比如不懂文明礼仪,说脏话;经常说谎话;学习习惯差,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书写潦草;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畏难情绪较严重等。
作为学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孩子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小学生。
根据以上校情,我们重点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做人、做事四个方面进行习惯培养。
1、严格规章制度,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为了建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仪等方面的基本行为准则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论文标题:幼儿园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引言:幼儿阶段是孩子个性发展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
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幼儿园中的教育策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二、积极激励和奖励机制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积极激励和奖励机制来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当幼儿表现良好时,可以给予肯定和赞扬,或给予一些简单的奖励,如小礼物或表扬信。
这种奖励机制可以增强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激发他们的良好行为。
三、示范行为习惯幼儿往往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行为习惯的。
幼儿园教师应该成为行为习惯的榜样,以身作则。
他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与幼儿保持良好的互动,并积极地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启发幼儿合作精神合作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活动,例如小组游戏或分工合作的任务,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在合作过程中,幼儿将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分享和关心别人的需求。
这种合作精神能够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五、家园共育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家园共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该保持定期的沟通,分享孩子的表现和进步。
同时,家长要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了解幼儿在学校的情况,并与教师共同努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
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积极激励和奖励机制、示范行为习惯、启发幼儿合作精神和家园共育,幼儿园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些策略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在幼儿园中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合作,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做出积极贡献。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论文(一)幼儿期是孩子性格、行为习惯养成、智力、情感、社交等多方面发展最快的时期。
因此,幼儿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家庭的重要作用在幼儿期,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社会化场所,家长的育儿方法和家庭教育也是孩子行为养成的最主要因素。
因此,家长应尽可能营造温馨稳定的家庭氛围,以形成良好的家教氛围。
(1)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家庭氛围的温馨程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发展。
家长应尽可能多地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并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家长的育儿方法和行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育儿方式和行为上应做出榜样。
家长们应常常用行为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道德的、安全的、健康的行为,同时也应对孩子不正确、错误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批评和纠正。
二、幼儿园的作用在幼儿园,孩子会接触到更多的社会化场所和不同的认知环境。
在幼儿园内,老师和其他孩子也会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产生影响。
(1)幼儿园的规矩制度幼儿园有一些规矩制度,如守则、礼仪等,孩子们应该在遵守中学习自制力与自律,同时还应被制定的规矩制度引导形成正确、良好、健康的行为习惯。
(2)老师的引导和指导幼儿园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规范行为,给予孩子正确的行为引导和教育。
同时,老师的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影响,他们应该给孩子树立榜样并引导孩子积极进取,接受挑战,努力提升自我。
三、家庭与幼儿园的结合家庭与幼儿园的结合起关键作用,共同促进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
(1)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家长可以参与幼儿园的相关活动,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状态,并与老师沟通共同解决孩子教育中的问题。
这有助于家长更好地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更为准确和有效的家教。
(2)幼儿园的家长教育幼儿园可以对家长进行一些教育,告诉他们合理有效的育儿方法,给予家长一定的行为习惯方面的指导,使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相互配合,为孩子的成长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论文【摘要】学前期是人生的起步期,儿童完成着对周围的适应,向社会化的人转化发展。
人们关注儿童身体的发育生长,关注儿童智慧的启迪和发展,此时更必须关注儿童情感和社会性行为的健康发展。
学前期的幼儿从家庭走进学校,幼儿的生活发生了转变,扩大了生活圈子,过上了集体生活,结交了伙伴,直接和间接地接触了社会生活,幼儿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对幼儿行为的适应性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提出了挑战。
那么,做为一名幼儿教师,培养幼儿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工作就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使孩子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前言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更好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孩子今后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
因此,培养良好习惯应该从点滴生活小事做起。
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他们将一辈子受用不尽。
一、培养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意义及重要性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实践中,经过环境的影响, 特别是教育的训练所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方式或行为倾向。
行为习惯包括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
陈鹤琴先生指出: “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时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好习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
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一个良好的习惯由为重要”。
习惯养得好,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至关重要。
二、当前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幼儿心理学家认为:遗传与生理的成熟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客观条件,而环境与教育则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从幼儿的各种不良行为表现来看,这些并不是在进入幼儿园以后才形成的,而是在他们来园前就有了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浅谈家园合作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论文浅谈家园合作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论文【摘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人是兼有感性、理性、灵性和神性的动物。
灵性人皆有之,只是禀赋略有不同。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从0岁到6岁左右生长发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生理、心理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往往是为今后一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打下基础的阶段。
良好习惯对幼儿的影响将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其终身受益,因此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与家庭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和第一课堂,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以学前教育机构的职责所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家长的聪慧及耐心共同创造,共同发展,让幼儿变得更加美好。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行为习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开始受教育的幼儿比作一块大理石,把教育者比作雕塑家,他认为这些雕塑家第一是家庭,家庭中最细致和最有才干的雕塑家是母亲;第二是教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受教育者本人;第五是书籍;第六是完全未想到的雕塑家。
美国教育研究证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一致,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十分重要。
因此,想要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就必须协调好环境中的各个教育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开展的各种活动都能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一、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共育的形式及效能1.通过不同的开放时间,满足家长的不同需求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拥有不同的开放时间,以及同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也具有几种不同的开放时间,这就使家长能从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各种学前教育机构中进行比较,甚至在同一学前教育机构中加以选择,因而就从根本上满足了家长的切实需要。
2.通过家长手册,全面展示学前教育机构的风采每一所学前教育机构都会印有属于各机构与众不同的家长手册,免费发给家长,从而使学前教育机构各个方面的信息都能以文字及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地展现在家长面前。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论文摘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它主要要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持续不断地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来保障。
良好行为习惯指是指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学习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自动化行为。
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
众所周知,低龄幼儿正是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为此这一时期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从福禄倍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觉得幼稚园之效力;从小学校注意比较家庭送来的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渐渐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不可不乘早给他建立得稳。
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
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顾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末,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①。
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
”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
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
一、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一)不良的卫生习惯不喜欢刷牙、洗脸,不注意洗手的方法,随便冲冲水就算了;饭前便后不会主动洗手,吃食物时不注意个人卫生,爱挑食,经常把不喜欢吃的食物丢在地面或桌面;打喷嚏时不会捂住嘴巴,喜欢用手指抠鼻子,睡觉时吃被角、吮手指等。
(二)不良的品德习惯不主动向他人问好,指责大人的批评,对他人提出的建议不及时给予反应;随地丢垃圾,不爱护公共物品;以自己为中心,不懂得尊老爱幼,不与他人分享玩具、食品;排队时,不会谦让,见到他人摔倒后不主动帮助反而大声嘲笑等。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论文目录一、内容概要 (1)1.1 背景分析 (1)1.2 研究意义 (2)二、幼儿行为习惯概述 (3)2.1 行为习惯的概念及特点 (5)2.2 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6)三、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理论基础 (7)3.1 行为主义理论 (9)3.2 认知发展理论 (10)3.3 人格发展理论 (11)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探索 (12)五、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分析 (12)5.1 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幼儿行为动力 (14)5.2 家园共育,形成合力促进幼儿习惯养成 (15)一、内容概要本文旨在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与策略,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文章首先分析了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指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综合素质的基础,对幼儿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文章详细论述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正面引导、榜样示范、家园共育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在培养策略方面,文章强调了从小培养幼儿独立性、规则意识、社交技能等方面的重要性。
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方法和实践活动,如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加强家园合作等,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文章总结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强调了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
1.1 背景分析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幼儿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还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成为了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幼儿时期是个体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经验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行为习惯往往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容摘要】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习惯,便会错失良机,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
本文着重分析了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关键词】培养幼儿习惯“幼儿”是指“3-6岁的儿童”,“习惯”是指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全面贯彻新《纲要》、《规程》,从儿童外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促进幼儿内部素质的发展,以保证幼儿健康的身心,培养兴趣、获取经验、启迪智慧、形成良好品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幼儿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幼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差,会出现各种不良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早晨睡懒觉幼儿爱睡懒觉,早晨不能按时起床,这是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
这样的孩子一般也同时存在晚上不能按时上床睡觉的问题。
要想纠正过来,首先家长应确定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制定出合理的作息时间,晚上到时间就应督促孩子上床睡觉。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半岁前婴儿睡眠约需15-20小时;1岁约需15-16小时;2-3岁约需12-14小时;4-6岁约需11-12小时;7岁以上约需9-10小时。
培养训练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就是不要抱着睡或拍打、摇床睡,不要口含乳头或吸吮手指睡。
所谓定时而有规律,则是指幼儿睡眠时间不超过晚上10点,因为10-12点是人的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保证这段时间的睡眠对孩子的发育成长极为有利。
2.不爱洗脸刷牙学龄前的小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洗脸、刷牙的道理,在他心目中只觉得模仿大人的行为好玩。
孩子4岁半后才能把脸洗干净;6岁左右才会洗澡。
因此,家长应在孩子对洗脸、刷牙充满好奇心的初期,就开始引导、帮助他洗脸、刷牙并且一定要有耐心。
注意不要逼迫孩子这样做,不然就会使孩子产生受惩罚的体验,会对洗脸、刷牙不感兴趣,慢慢就会养成不爱洗脸、刷牙的习惯。
3.不愿上幼儿园孩子上幼儿园是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需要以身以身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
不能像在家里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服从老师,也不能独占玩具、睡觉、吃饭、排便等生活方式都变化了。
家长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这种变化,来开导、激发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能使其在心理上、行动上提高一步。
相反,如果家长忽视这种变化,特别是在家里骄纵任性、依赖性强的孩子到幼儿园后会遇到许多困难。
4.偏食厌食偏食:是指儿童对饮食挑剔或仅吃几种自己喜欢或习惯的食物。
偏食,是一种不好的饮食习惯,既不利营养的摄入又不利健康的发育。
由于儿童对食物不感兴趣吃的少,或只挑自己喜欢的的食物,会造成体重下降、面黄肌瘦、皮肤干臊,甚至出现贫血、低血糖、体温下降、脉搏缓慢、血压下降、营养不良。
偏食的原因很复杂,研究发现:孩子偏食、厌食常出现在以下家庭:独生子女家庭;过分关注孩子饮食和体重的家庭,家长与孩子关系过于依赖和亲密的家庭;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家庭;家庭气氛,特别是进食时的气氛也会影响孩子的饮食习惯,愉快轻松的气氛可促进家庭的食欲,反之则会造成食欲不佳。
影响破坏进食气氛的方式有:(1)命令型——“吃呀,吃呀”;(2)恳求型——“女孩子,再吃点吧”;(3)说教型——“你吃饭要有点规矩”;(4)催逼型——“快吃,快吃”;(5)威胁型——“不吃就不让你玩”。
有的家庭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边吃边玩,这样会使孩子分散注意力,不能专心吃饭。
有的家庭孩子吃饭时,家长盯着他恐怕他吃不饱,吃不好,慢慢地孩子会把进食当做威胁大人的一种手段,用吃饭慢来换取大人对他的注意和关怀,久而久之形成的习惯,家长越着急让他吃,他越是不好好吃。
5.喜欢说谎说谎是儿童常见的行为,也是家长教育不当的结果。
由于年龄小,孩子不能区分真实与想象,理想与幻想的不同,有时他是在表达自己的意向,可在大人看来像是在说谎。
儿童在4岁以前是把父母是否高兴作为衡量自己行为对与错的标准。
比如:孩子把碗打碎了,认为妈妈一定会生气。
这时他就会说:是猫把碗打碎的。
这个年龄阶级的孩子是意识不到自己说谎行为的性质的。
然而,如果家长没有注意到,孩子是因怕家长生气而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行为,对于6——7岁的儿童也没从道理上使其明白行为的性质和界限,也不做必要的、耐心地纠正,就会慢慢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用说谎的行为来逃避责任。
所以,首先家长不应当因孩子办错了事,说错了话而生气。
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环境,不要使孩子养成一做错事就害怕的恐惧心理,培养他敢说真话的心理品质。
家长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
例如:家长不喜欢的来访者或电话,就随便说:“告诉他我不在家。
”或遇到什么事情不愿意让其他人知道,就说:“别让**知道”。
这实际上是家长在教孩子说谎。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他会折射出你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你教育失败的一面。
6.好发脾气婴儿一出生,就经常大声哭闹,手脚乱动,这种孩子容易形成暴躁的性格。
但是大多数孩子脾气暴躁是后开形成的。
其原因很多,溺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会使孩子脾气越来越暴躁。
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也是拒绝,使他的欲望总是求而不得,也会使孩子变得脾气暴躁,有时还会产生怀恨心理。
因此家长应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对不合理的要求,要耐心地做说服工作,不要在孩子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断然拒绝,特别是当孩子一提出要求,没等讲完家长就马上给予否定,这样会使孩子分不清自己的要求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从而影响他认识水平的提高,以致形成“反正家长也不同意”的想法。
7.乱扔东西有的孩子总是爱乱扔东西,把东西弄得满屋都是,大人总是要跟在后面收拾。
也有的孩子会将自己的东西放的整整齐齐的,不用家长操心。
无论哪种行为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小培养的,孩子在2岁左右是总喜欢把玩具和东西捡起来交给家长,这是想证明自己能干,以博得家长的夸奖。
一般讲,孩子从小没有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如家长不注意对孩子从小培养,而是包办代替,日后就会影响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8.偷拿东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这样那样的过失行为,这些过失行为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偶然性、试探性和好奇性。
偷拿东西也是一种过失行为,但是在学龄前的儿童不具有“偷”的概念。
例如有时孩子玩饿了,找不到东西吃,或者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一种玩具”,自己没有,就会拿抽屉的钱去买食品或玩具。
家长应理智地去分析,找出其原因,不可粗暴地都把这种行为叫做“偷”,不要用成人的是非标准来衡量未成年人。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幼儿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等等。
众所周知,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习惯是在小时候就形成的。
因此,教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中也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那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现在我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来谈谈我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看法:(一)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寓于教学活动和游戏之中1.耐心教育、讲清道理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就更要耐心。
讲道理时我们要把握两点:首先,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幼儿讲清楚。
其次,要具体,讲明白。
如:要求幼儿对人有礼貌。
幼儿对“礼貌”的意思还不是很明白,我们就要告诉幼儿见到大人要打招呼,不打招呼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不要直接叫大人的名字,那样也是不礼貌;早上来幼儿园、晚上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如果不问好、不再见也是不礼貌……必要时,老师还可以进行示范。
通过反复地讲解和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促成习惯。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一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
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
如早上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时要向对方说“对不起”;离园时要与老师和小朋友说“再见”;晚上入睡时要求幼儿与父母道声“晚安”……在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时,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收玩具、自己洗脸、刷牙等。
教师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示范,经常手把手地、不厌其烦地教。
同时,通过借助教具练习、口头表扬、奖励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其掌握,形成良好习惯为止。
3.榜样教育,巩固形成幼儿在活动中,常会因排队发生推挤,出现不遵守纪律、打闹、告状或争抢玩具、独占玩具,或室内的小椅子倒了,小桌子歪了没人理睬等现象。
对此,教师采取的口头说教收效甚微,且幼儿易旧病重犯。
这时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如:幼儿喜爱的故事《小红花找朋友》、《孔融让梨》、《三只蝴蝶》、《谢谢小猴子》等,让故事里爱护桌椅的姑娘,关心爱护别人的孔融,团结友爱的三只蝴蝶,活泼可爱的小猴子等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景深深地刻在孩子们的心上,并在大脑中留下我也要像小姑娘、蝴蝶、小猴子、孔融那样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友爱谦让的印记,从而使其在自觉不自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受到教育。
并让幼儿知道在集体活动中养成讲文明、懂礼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
再如进餐时,针对个别幼儿不爱惜粮食,不吃疏菜和挑食等现象,可选用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儿歌《下巴上的洞洞》、古诗《锄禾》等培养幼儿不讲享受,热爱劳动,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这样使幼儿在各种榜样的影响下慢慢地接受和掌握正确的做法,并形成一定的规律。
4.讲究方法,因势利导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需要教师、家长正确地指导,慢慢地引导,使其明辨是非。
但小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一味的责怪,只会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不容忽视的环节,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地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
我们采用耐心讲道理、情绪安慰、注意力转移等方法来安抚孩子。
我们发现小班孩子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到了中大班时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仅依靠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