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城概念规划汇报稿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5.67 MB
- 文档页数:31
咸嘉临港新城新型城镇化试验区位于咸安、赤壁、嘉鱼三地交界处,地处武汉新港上游,涉及3县(市、区)5镇21村7万人,全域规划面积约22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约65平方公里。
建设咸嘉临港新城新型城镇化试验区的战略,是市委市政府从国情、省情、市情出发,契合咸宁发展大局,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
一、规划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咸宁市委市政府将新嘉临港新城定为咸宁市新型城镇化试验区。
二、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协调推进,按照构建区域合作示范区、两型社会示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开放创新示范区的要求,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明和谐、布局科学、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三、规划目标:打造新型城镇化的实验区。
四、发展定位:临港低碳创新区、拥湖面江宜居城。
五、基本原则:坚持创新理念,科学发展,切实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坚持城镇带动,产业驱动,努力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确定城镇发展定位和城镇化途经;坚持生态优先,低碳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坚持城乡统筹,优化结构,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切实保障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六、功能布局:形成“一轴两带,平行互通;三心引领,产城共融;组团发展,宜游宜居”的空间格局,以咸嘉发展大道为主轴,向西发展行政、商住和旅游区,向东发展现代低碳产业园和国际合作区,沿江发展港口物流园区、西凉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构建四大功能板块。
七、产业布局:规划建设低碳产业园区、临港物流园区、创新科学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生态行政商务区、西凉湖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飞地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
(临沂临港新区(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92019年))环境妨碍报告书简本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2017年01月目录1 规划内容 (2)1.1 临港新区开发明状 (2)1.2 新区规划概述 (3)2 规划协调性分析 (6)2.1 规划位属分析 (6)2.2 相关规划与政策的协调性 (7)3 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7)3.1 自然地理条件 (7)3.2 社会经济条件 (9)3.3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9)4 规划环境妨碍评价 (9)4.1 大气环境妨碍评价 (9)4.2 地表水环境妨碍评价 (10)4.3 地下水环境妨碍评价 (10)4.4 声环境妨碍预测与评价 (10)4.5 固体废物妨碍预测与评价 (10)4.6 生态环境妨碍预测与评价 (11)5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11)5.1 水资源承载力 (11)5.2 环境容量 (11)5.3 土地资源承载力 (11)6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11)6.1 功能定位的环境合理性 (11)6.2 规划产业的环境合理性 (11)6.3 规划布局的环境合理性 (12)6.4 规划进展规模及时序环境合理性 (12)6.5 规划环保设施合理性 (12)7 环境妨碍减缓措施及规划调整建议 (12)7.1 环境妨碍减缓措施 (12)7.2 规划调整建议 (14)8 规划环评结论 (14)9 联系方式 (15)1 规划内容1.1 临港新区开发明状1.1.1新区进展历程临沂临港新区于2017年10月开始筹建,建设初期是经临沂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县级产业园区。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莒南县的大力支持下,新区建设办公室积极克服困难,于2017年10月20日入驻莒南县坪上镇开始办公。
2017年底,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临港新区划的调整方案,团林镇和壮岗镇划归新区治理。
2017年朱芦镇也划归新区管辖范围内。
区划调整后,新区总面积365平方公里,辖坪上、壮岗、团林、朱芦四个镇,150个行政村。
上海临港建筑规划方案上海临港是上海市的东部新城,位于浦东新区南端,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和临港新片区发展,上海临港在未来的建筑规划方案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上海临港作为一片新兴的城市区域,应该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
在建筑规划方案中,应该合理规划绿地和公共空间,提高城市绿化率。
同时,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设水循环系统,减少水资源浪费。
此外,还应该注重空气质量改善,在建筑设计和材料选择上,要尽可能减少对空气污染的负面影响。
其次,要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
上海临港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区域,需要完善的公共设施来支持其发展。
在建筑规划方案中,应该合理布局学校、医院、商场等基础设施,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此外,还应该注重交通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桥梁、地铁等,以提高区域的交通便利性。
再次,要注重功能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上海临港的建筑规划应该注重将不同功能的建筑融合在一起,创造一个多样性和高效率的城市环境。
在建筑设计和用途选择上,要兼顾住宅、商业、办公等多个功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还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建筑等措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最后,要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
上海临港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建筑规划方案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资源。
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同时也要注重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的体现。
通过加强文化教育和旅游开发,提高人们对本地区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综上所述,上海临港的建筑规划方案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建设、功能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文化保护和传承。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上海临港将成为一个现代化、宜居宜业的城市区域,为周边地区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上海临港新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汇报稿)上海临港新城管委会二0 0五年十一月一日目 录第一章 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3)第一节 发展的基础 (3)一、区位概况 (3)二、运作体制 (4)三、开发进展 (4)第二节 发展的环境 (6)一、重要机遇和有利条件 (6)二、面临的挑战 (8)第二章 发展的定位和战略 (10)第一节 指导思想 (10)第二节 功能定位和主要目标 (10)第三节 发展战略和原则 (12)一、发展战略 (12)二、发展原则 (12)第三章 空间布局 (13)第一节 两大功能区域 (14)第二节 五个空间板块 (15)第四章 产业建设重点 (17)一、现代装备制造业 (18)二、现代物流业 (18)三、航运服务业 (19)四、城市服务业 (19)第五章 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19)第六章 社会事业建设重点 (20)一、科技和教育事业 (21)二、卫生与体育事业 (22)三、文化事业 (23)四、人口管理及社会保障 (23)第七章 制度建设和创新 (24)第八章 政策需求和相关建议 (29)一、政策需求 (29)二、相关建议 (30)上海临港新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临港新城的开发建设,是上海市委、市政府为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港口竞争机遇、实现经济跨越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作为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航运中心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港新城是上海按照中央要求推进四个中心(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以及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 体工程之一,也是上海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
依托洋山集装箱国际深水枢纽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枢纽港,临港新城将建设成为经济、社会高度协调,功能完善、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综合型新兴滨海城市,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现代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
第一章 发展的基础和环境第一节 发展的基础一、区位概况临港新城位于长江与杭州湾交汇处,通过东海大桥与大、小洋山连接,是上海通向沿海各大岛屿的重要“门户”和中国沿海大通道的节点。
临港新城规划
临港新城是上海市的重要战略布局,位于上海市南部的浦东新区。
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临港新城规划为全面推进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提供了新动力和支撑。
临港新城总规划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计划分为A、B、C、D四个板块,其中A板块是临港新城的核心区,B板块是重点开发区,C板块是重点集聚区,D板块是后备开发区。
临港新
城规划的核心思想是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致力于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城。
首先,临港新城注重创新发展。
规划中提出,临港新城将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科技创新中心,吸引和培养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
通过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创新资源,建设临港科创园等创新载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为新城的发展增添新动力。
其次,临港新城致力于绿色发展。
规划中强调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建设生态绿心和生态廊道,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临港新城将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产业,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努力将新城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的典范。
此外,临港新城追求高质量发展。
规划中明确了临港新城将打造成为综合性、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中心。
新城将建设一批公共设施,如教育、医疗、文化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同时,着力培育特色商业街区和文化产业,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形象,
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幸福感。
总之,临港新城规划着眼于未来发展需求,以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理念,力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城。
随着规划的实施,临港新城将成为上海乃至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城市节点,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也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上海临港新城“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上海临港新城是上海市的一个新兴城市,被定位为上海市的“四大新城”之一、随着上海市的发展,临港新城在“十一五”时期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思路,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下面将对上海临港新城“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临港新城的规划思路是注重产业升级和优化布局。
临港新城计划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
通过引进高端技术和产业,提升临港新城的产业水平,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同时,在产业布局上,临港新城计划以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打造特色区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其次,临港新城的规划思路是注重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
临港新城计划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和建设生态廊道,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环境品质。
临港新城将建设多功能的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公园、绿地和湿地等,提供居民休闲娱乐和运动健身的场所。
同时,临港新城计划通过推行绿色建筑和节能环保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促进低碳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临港新城的规划思路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网络优化。
临港新城计划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城市的交通网络密度和便捷程度。
临港新城将建设轨道交通、公交、自行车和步行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性交通体系,打造便捷、高效的出行环境。
同时,临港新城还将加大对水、电、气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最后,临港新城的规划思路是注重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优化。
临港新城计划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中心。
临港新城还将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建设教育、医疗、体育等公共设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同时,临港新城将注重社区建设,鼓励社区自治和居民参与,提高社区的发展活力和社会和谐程度。
综上所述,上海临港新城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主要包括产业升级和优化布局、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网络优化,以及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优化等。
临港新城书院社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临港新城书院社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来源:上海城市规划
ISSN:1673-8985
年:2009
卷:000
期:004
页码:16-19
页数:4
正文语种:chi
摘要:@@ 1 规划背景rn书院社区是临港新城建设规模最大的城市社区和新城北部门户,也是新城主产业区的重要生活服务配套基地.临港新城总体规划实施以后,随着产业项目以及大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以书院为代表的在原城镇基础上建设的城市社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于2004年正式启动编制该规划,2006年8月由市规划局批准实施.。
上海临港地区介绍开发建设临港地区,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临港地区是上海“十二五”重大发展的六大功能区域之一,是浦东“4+3”生产力布局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浦东开发开放二次创业的重任。
2012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立足全局、着眼未来,作出了在临港地区建立特别机制、实行特殊政策(以下简称“双特”政策)的新的重大战略决策。
临港管委会出台配套了30条实施政策。
一、区位介绍临港地区位于上海东南角,地处长江口和杭州湾交汇处,北临浦东国际航空港,南接洋山国际枢纽港,拥有13公里长的海岸线,具备得天独厚的码头资源。
拥有海运、空运、铁路、公路、内河“五龙汇聚”的综合区位优势。
临港地区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由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主产业区、综合区、临港奉贤园区、南汇新城等六大功能板块组成。
自2003年启动建设以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临港地区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止目前,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0亿元人民币,引进产业项目200多个,工业总产值保持45%的年均增幅,税收保持30%以上的年均增幅,形成了新能源装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船舶关键件、海洋工程、工程机械、民用航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6+1”产业格局。
目前,临港已经成为全国最大最先进、成套最全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船用柴油机制造基地,全国最大最先进的挖掘机制造基地,全国最先进的精密机床制造基地。
中船集团、中集集团、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中航工业集团、上海电气、上海汽车、卡特彼勒、西门子、沃尔沃、中远集团、中海集团、马士基、敦豪国际(DHL)、联合包裹集团(UPS)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产业集团和物流企业已经入驻。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
建设了80万平米商办楼宇和130万平米各类商品住房,引进了中国航海博物馆、五星级滴水湖皇冠假日酒店、农工商购物中心等一批功能性项目,上海中学东校、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等社会事业项目已落户临港,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校整体迁入临港、“双定双限房”和“先租后售”公租房等配套项目加快建设,一批中小学、幼儿园、菜场、超市、银行、酒店等配套设施建成投用,区域吸引力和宜居度不断提高。
上海临港发展总结汇报上海临港发展总结汇报自2016年上海临港开发区(以下简称“临港”)成立以来,经过四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临港发展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和宜居宜业示范区,下面我将对临港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汇报。
一、产业布局优化,形成新兴产业集聚效应临港坚持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导和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了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当前,临港已经形成了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新兴产业集聚效应,并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入驻,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助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临港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致力于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通过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和众多创新平台,临港引进了一批高端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推动了产学研深度融合。
同时,临港还大力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发展,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上海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城市规划建设有序进行,提升宜居环境品质临港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建设,不断提升宜居环境品质。
同时,临港还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城市功能,构建了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和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四、人才引进与培养取得积极突破,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临港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
通过建设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提供优厚的人才待遇和发展机会,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专家和创新创业人才入驻临港。
同时,临港还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供优质教育和培训资源,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显著成果,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临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临港新城基本情况临港新城位于现浦东新区南汇地区,是上海东部的门户,也是上海陆域的最前沿。
白龙港四大港口。
其中芦潮港为国家一级口岸,洋山深水港为世界上第一个建在外海上的城市深水港。
临港新城规划辖区面积453.26平方千米(包括城市面积与郊区面积),人口近60万。
临港新城海岸线很长,也造就了其众多大大小小港口。
有远景规划称,临港新城有可能会划为县级市管辖。
上海临港新城是人工填海造陆而建的新城,主城区填海而成的陆域占45%。
临港新城已建成中国在尚未成陆的海滩上开挖的最大内陆人工湖——滴水湖,城区规划以滴水湖与其四周划为城区中心地带,在此地带,将建成商务中心,高档别墅区,高级住宅区以及购物中心,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
从城区中心区向四周辐射开来,将建成闵行技术开发区(临港区),洋山保税港区,高科技产业区,物流园区,装备产业区和芦潮港港区。
据现有规划图看,临港新城将以其茂密的滩涂森林与人工林,建成一座具有现代化气息,也颇具郊区、农村、自然气息的综合性城市。
临港新城的一部份原是南汇区以至于上海市最大的滩涂森林区,也是仅次于东滩,九段沙的上海市第三大湿地保护区,在临港新城其余辖区内也分布着大量的森林,以芦潮港、书院镇与泥城镇分布率最高,其中万祥镇目前人工林与原生林覆盖率已近2/3。
据规划称临港新城到2012年,人工林、滩涂林与原生林面积覆盖率将高达近80%。
有望成为上海市乃至于长三角地区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
申港街道 74.1平方公里 150000人(规划)芦潮港镇(分市区)3.3平方公里 30000人泥城镇 61.5平方公里 80010人万祥镇 23.4平方公里 22000人书院镇 65平方公里 67700人洋山镇(包括洋山深水港区) 21.36平方公里 16000人芦潮港农场 29平方公里 19000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的滴水湖是目前在尚未成陆的海滩上开挖的国内最大人工湖,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
该湖呈圆形,总面积为5.56平方公里,与杭州西湖的面积基本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