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二)_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①但当涉猎涉猎:________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刮:__________________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找出下列各组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当窗理云鬓/但当涉猎B.蒙乃始就学/指物作诗立就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归来见天子D.卿今当涂掌事/卿今者才略(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5)学习了本文,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中考文言文阅读(附加题)强化训练(二)(一)庐山草堂记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
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
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
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记,故云甲庐山者。
“张”、“竖”、“走注解:①匡庐:指江西的庐山。
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
②戛(jiá):摩,摩娑。
7.“记"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
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同类文章,请你根据回忆和比对,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乙]两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课文.将文题写在相应位置。
(2分)1、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2分)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
2、分别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昏旦.含吐。
()(2)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
()3、请用原文说出“庐山草堂”具体建在什么地方?(限四字)(2分)4、请写出文中描写了“庐山草堂”旁四季之景的句子。
(二)不计人过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
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
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
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③朝士:朝中官员。
1、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2分)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文言文阅读(二)高考语文全程检测十四:文言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失,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候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1对文段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妻不下纴:指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B.式于廊庙之内:式,用;廊庙,指朝廷.C.未战一士:没有让一个士兵去打仗.D.使赵大重:使赵国的国力强大起来.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形容枯稿B.简练以为揣摩C.山东之国D.嫂蛇行匍匐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引锥自刺其股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B.①抵掌而谈,赵王大说②君将哀而生之乎C.①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②虽我之死,有子存焉D.①诸侯相亲贤于兄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苏秦合纵成功的一组是()①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②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③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④式于政,不式于勇⑤转毂连骑,炫煌于道⑥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秦耗尽资用,游说秦王没有成功,狼狈还家,受到家人蔑视B.苏秦不怕失败,发奋读书,刻若钻研,充满自信,终于成功.C.苏秦游说赵王,受到重用,一时间合纵策略遍行于天下诸侯各国.D.苏秦衣锦还乡,家人大事欢迎,他嫂子前倨后恭最让人觉得好笑.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①.〞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人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②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③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常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抚然久之,因绐④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驻此,所居且从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注:①女弟:妹妹.②中和:唐僖宗年号.③缗钱:成半的铜钱,又称贯钱.④绐:哄骗,欺骗.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皆伏泰之义伏:通〝服〞,佩服.B.俾其人他徙俾:使.C.已别除官除:去职.D.解维而逝逝:离去.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市之,而命洗刷②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B.①奉送抚然久之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①所居且命尔子掌之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①将家于义兴②战于长勺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泰回,停舟徒步.B.置一别墅,用钱二百千.C.而命洗刷,却银也.D.以二子为托.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孙泰〝操守颇有古贤之风〞的一组是()①姨卒,泰娶其姊.②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③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④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⑤泰惊悸,召诘之.⑥解维而逝,不复返矣.A.①②④B.①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⑥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泰极重仁义.姨母生前曾将两个女儿托付他,并希望他日后与其次女结百年之好;但孙泰却在姨母去世之后,娶了姨母眼有残疾的长女为妻.这使得他深受众人的敬佩.B.孙泰非常仁慈.他花钱二百贯购买一别墅时,曾见一老妇大哭不止,问明情况后,他随即说自己将要升官,升官之后即可将别墅送给老妇.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C.孙泰不贪非分之财.他曾在都市购得一铁灯台,叫人洗刷时发现为银制品之后,便跑到都市,将灯台交还卖主.这种不贪确能表现他的〝古贤之风〞.D.孙泰施恩不图回报.他本来打算搬家到义兴,但因老妇之故,不仅家未搬成,反而倒贴了二百贯钱;他有恩于老妇却不求其报答.编造谎言,一去不返即是其证.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译文:.(2)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驻此,所居且从命尔子掌之.译文:.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岁饥,屑榆为粥,讲论不辍.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邹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李泌为宰相,言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及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累日不止.闻者寒惧,城愈厉.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坐是下迁国子司业,简孝秀德行升堂上,沉酗不率教者皆罢.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薛约者,狂而直,言事得罪,谪连州.吏捕迹,得之城家.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帝恶城党有罪,出为道州刺史.至道州,治民如治家,宜罚罚之,宜赏赏之,不以簿书介意.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九·卓行》)[注]簿书:官府中的文书簿册.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觉,痛咎谢咎:归罪.责怪B.屑榆为粥,讲论不辍屑:碎末C.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委:丢下D.简孝秀德行升堂上简:选拔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B.慷慨引义,申直贽等C.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D.宜罚罚之,宜赏赏之,不以簿书介意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不诣官而诣城决之②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B.①会里人邹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C.①土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①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②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清慎正直的一组是()①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③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④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⑤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⑥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A.①④⑥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③⑤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阳城的品行深受人们的景仰,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当地的人有了争执,就请阳城来裁决.B.阳城为人宽厚仁慈.对于偷盗他家树的人,阳城退步避让,以免对方羞愧;对于擅自以米换酒喝并醉倒于路的仆人,阳城将他背回了家,并宽慰他,让他不必自责.C.阳城忠于职守,直言敢谏.他虽不如其他谏官那样对政务事必躬亲,但在大臣遭陷害,无人敢言时,他却能不惧触犯君威,挺身而出,仗义执言.D.阳城教化有道.他担任国子司业,对于太学诸生,奖掖孝道德行出众者,斥退酗酒不遵守教化者.在他的教育下,太学诸生都能严守法度.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译文:.(2)吏捕迹,得之城家.译文:.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宋璟,邢州南和人,少耿介有大节,博学,工于文翰.弱冠举进士,累转凤阁舍人.当官正色,则天甚重之.长安中,幸臣张易之诬构御史大夫魏元忠有不顺之言,引凤阁舍人张说令证之.说将入于御前对覆,惶惑迫惧,璟谓曰:〝名义至重,神道难欺,必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缘犯颜流贬,芬芳多矣.或至不测,吾必叩閤救子,将与子同死.努力,万代瞻仰,在此举也.〞说感其言.及入,乃保明元忠,竟得免死.璟寻迁左御史台中丞.张易之与弟昌宗纵恣益横,倾朝附之.昌宗私引相工李弘泰观占吉凶,言涉不顺,为飞书所告.璟廷奏请穷究其状,则天曰:〝易之等已自奏闻,不可加罪.〞璟曰:〝易之等事露自陈,情在难恕,且谋反大逆,无容首免.请勒就御史台勘当,以明国法.易之等久蒙驱使,分外承恩,臣必知言出祸从,然义激于心,虽死不恨.〞则天不悦.内史杨再思恐忤旨,遽宣敕令璟出.璟曰:〝天颜咫尺,亲奉德音,不烦宰臣擅宣王命.〞则天意稍解,乃收易之等就台,将加鞫问.俄有特敕原之,仍令易之等诣璟辞谢,璟拒而不见,曰:〝公事当公言之,若私见,则法无私也.〞璟尝侍宴朝堂,时易之兄弟皆为列卿,位三品,璟本阶六品,在下.易之素畏璟,妄悦其意,虚位揖璟曰:〝公第一人,何乃下座?〞璟曰:〝才劣品卑,张卿以为第一人,何也?〞当时朝列,皆以二张内宠,不名官,呼易之为五郎,昌宗为六郎.天官侍郎郑善果谓璟曰:〝中丞奈何呼五郎为卿?〞璟曰:〝以官言之,正当为卿;若以亲故,当为张五.足下非易之家奴,何郎之有?郑善果一何懦哉!〞其刚正皆此类也.《旧唐书·宋璟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凤阁舍人张说令证之引:邀请B.必不可党邪陷正党:同伙C.皆以二张内宠,不名官名:称呼D.谋反大逆,无容首免首:自首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然义激于心,虽死不恨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B.乃保明元忠,竟得免死公第一人,何乃下座?C.必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以亲故,当为张五D.公事当公言之是说也,人常疑之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宋璟〝刚正〞的一组是()①及入,乃保明元忠②义激于心,虽死不恨③令易之等诣璟辞谢,璟拒而不见④收易之等就台,将加鞫问⑤郑善果一何懦哉!⑥公事当公言之,若私见,则法无私也.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②④⑤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璟小时候就性格梗直,擅长写作,二十岁时考中了进士,不久升为凤阁舍人,武则天因其为官正直,很重用他.B.幸臣张易之诬陷御史魏元忠,让凤阁舍人张说作证,宋璟劝告张说应以名义为重,不能苟且顺从,张说听从了他的劝告,魏元忠因而免得一死.C.张昌宗私下里请相工观卜吉凶,说些不忠顺皇帝的话,宋璟请求彻底调查他的罪行,武则天开始不同意严惩,后经宋璟据理力争,武则天才下令将张易之等人交御史台审理处置.D.张易之兄弟官至三品,宋璟官为六品,张易之兄弟一向害怕宋璟,所以空出自己的座位让宋璟来坐,宋璟因鄙视张的为人,所以不但没坐,反而称张为〝张卿〞,可见宋璟的正直.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缘犯颜流贬,芬芳多矣.译文:.(2)请勒就御史台勘当,以明国法.译文:.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两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灿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天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湮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卷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吏裴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宗元少聪警绝众聪警:聪明敏悟B.精裁密致精裁:精选体裁C.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绝域:死地D.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师法:学习方法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蕴骚人之郁悼②楚之同姓也B.①下笔构思,与古为侔②微斯人,吾谁与归C.①请以柳州授禹锡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D.①宗元谓所亲曰②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柳宗元的为人及其才学的一组是()①下笔构思,以古为侔②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③既罹窜逐,涉履蛮瘅④写情叙事,动必以文⑤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⑥著述之盛,名动于时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或评价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宗元从小就很有才华,擅长写两汉体式的诗文,精心构思,文采斐然.B.柳宗元在王叔文掌权时期,曾被引入宫禁商议大事,不久王叔文失败,柳宗元等七人被贬逐.C.柳宗元任柳州刺史,当地有用人作抵押借钱的陋俗,如果过期未能还钱,抵押的人就被钱主没收为奴婢,柳宗元革除这种陋俗,并自己出钱将这些人赎回,送还他们的父母.D.作者十分赞赏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才华,而对柳宗元在政治上的才华没有表现出来就遭贬深表同情,对此十分愤慨.5.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化汉语.(1)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译文:.(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喪及妻子还于京师.译文:.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决曹掾,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命曰〝于公祠〞.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其姑告邻人之曰:〝孝妇养我甚谨,我哀其无子,守寡日久,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母自经死.母女告吏曰:〝孝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太守不听,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太守竟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杀之,咎当在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太守以下自至焉,天立大雨,岁丰熟.郡中以此益敬重于公.于公筑治庐舍,谓匠人曰:〝为我高门,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高盖驷马车.〞及子,封为西平侯.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狱:案件B.郡中离文法者文法:法令条文C.我老,久累丁壮奈何丁壮:年轻男子D.其后,母自经死自经:上吊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②旦曰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B.①其姑告邻人之曰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C.①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②不赂者以赂者丧D.①郡中离文法者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于公〞执法公正的一项是()①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②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③郡中离文法者,皆不敢隐情④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⑥及子,封为西平侯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⑤D.③④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丞相西平侯于定国的爸爸曾作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B.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婆特别恭谨.《窦娥冤》中窦娥有一句唱词:〝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其中〝孝妇〞说的就是她.C.东海孝妇的婆婆可怜她,不忍心长久地拖累他,上吊身亡.后来,她婆婆的邻居家有个女孩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她的婆婆.〞官府逮捕了孝妇.D.文中的〝于公〞在孝妇〝屈打成招〞后,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几十年并以孝闻名,这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婆,可是多次争辩也未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她就借病辞去官职.5.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化汉语.(1)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译文:.(2)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译文:.。
小升初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二)(一)《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为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说苑·敬慎》【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国:指都城。
③吊:吊唁。
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有一老父衣.粗衣②孙叔敖.再拜曰③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④官益大而心益小.2.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3)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3.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楚国令尹孙叔敖位高权重,可面对一普通“老父”却是先“正衣冠”后“再拜”,由此可见他是怎样一个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4分)(二)《书谢御史》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
当乾隆末,①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
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曰:“②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③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
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
文言文阅读专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
至治二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铅山州。
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
友文奸黠悍鸷,因伪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前后杀人甚众,夺人妻女十一人为妾。
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
兴祖至官,曰:“此害不除,何以牧民!”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
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鞫之,狱立具,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
民害既去,政声籍甚。
江浙行省丞相别儿怯不花荐诸朝,升南阳知府,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
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二十里。
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
哈剌帖木儿曰:“明日得钞五千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
”兴祖许之。
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
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
哈剌帖木儿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
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
永明县洞瑶屡窃发为民害,兴祖以手榜谕之。
皆曰:“林总管廉而爱民,不可犯也。
”三年不入境。
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
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
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
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选自《元史·林兴祖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B.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C.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D.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要先通读语句,了解大意。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二)(一)蛛与蚕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①,黄口灿然②,固之自裹。
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③躯。
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④天子衮龙⑤百官绂绣⑥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⑦,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
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选自《雪涛小说》)注释:①经纬:纺织品中直线为经,横线为纬。
此指所吐之丝。
②黄口灿然:即言蚕黄色的嘴金光灿灿。
③厥(jué):作代词用,意为“其”,“他(它)”。
④文章:带花纹的织品。
⑤衮龙:衮(gǔn),衮龙,古帝王之礼服。
⑥绂绣:绂(fú),绂秀,祭祀时穿的礼服。
⑦枵腹而营口:枵(xiāo),枵腹,空腹。
营,经营,此为“寻找”意;营口,即寻找食物糊口。
1.解释加点词:⑴蛛语蚕曰语:⑵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汤:⑶我固自杀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原句: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译句: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5处)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官绂绣孰非我为4.蚕答蛛的话运用了怎样写作手法,表现了蚕怎样的感情?5.读了本选文,你必会想到唐代诗人李商隐关于春蚕的千古名句,该诗句是。
(二)刘羽冲偶得古兵书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壤。
经图列说干②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甫成③,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会有土寇会:⑵几为所擒为:⑶使试于一村使:⑷自谓可将十万将: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二)(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楚庄王赐其群臣酒。
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烛灭,有牵王后衣者。
后扢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今烛灭,有牵妾衣者,妾扢其缨而绝之。
愿趣火视绝缨者。
”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
”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所绝冠缨者谁。
于是,王乃遂与群臣欢饮,乃罢。
后吴兴师攻楚,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
王怪而问之曰:“寡人未尝有异于子,子何为于寡人厚也?”对曰:“臣,先殿上绝缨者也。
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效。
今幸得用于臣之义,尚可为王破吴而强楚。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愿趣.火视绝缨者催促B.王怪.而问之曰感到奇怪C.寡人未尝有异.于子不同D.今幸得用于臣之义.按道理应该做的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楚庄王赐其.群臣酒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妾扢其缨而绝之.学而时习之.C.今幸得用于臣之.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于.是,王乃遂与群臣欢饮,乃罢. 后扢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3.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后吴兴师攻楚,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
⑵“臣,先殿上绝缨者也。
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效。
4.请你对文中的楚庄王和大臣分别从其值得学习的方面做出评价,并用文中语句说说理由。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选出加下划线的正确读音.思援弓缴而射之(jiǎo zhuó)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fúfó)______2.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词.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 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虽与之俱学________ 非然也________3.给“之”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填在后面.A.弈秋B.他,指前一人C.助词“的” D.鸿鹄 E.指弈秋的教导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 一人虽听之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4.弈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但两个人的学习态度截然不同,结果也不一样.学习态度结果告诉的道理前一个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后一个人________ 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专题23: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训练(二)考查内容:《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16分)(2022秋·河南平顶山·七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
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日:一天天地。
①朴陋:粗俗鄙陋。
①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2分)解释加点词。
①静.以修身( )① 年与时驰.( )2.(4分)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4分)语段(甲)的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4.(4分)(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16分)(2022秋·辽宁葫芦岛·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2)文言文阅读阅读语段,完成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贤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dàn)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解释加粗的词。
①援疑质理________②啖粥而读________2.下边加粗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之D.或夜昏怠/或以为死3.翻译句子。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5.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文中的句子回答)6.请另举出一个勤学苦读的名人事例。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逄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二)(一)柳敬亭传(14分)黄宗羲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年十五,犷悍无赖①,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②其市人。
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③见之,曰:“此子机变④,可使以其技鸣⑤。
”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精练琢磨,期月而诣莫生。
生曰:“子之说,能令人欢咍嗢噱⑦矣。
”又期月,生:“子之说,能令人慷慨涕泣矣。
”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令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⑧间。
华堂旅会⑨,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妥于心称善也。
【注】①无赖:刁钻,不讲道理。
②倾动:令人倾倒动容。
③莫后光:人名。
下文的“优孟”也是人名。
④机变:机敏灵活。
⑤鸣:扬声名。
⑥句:同“勾”,勾画。
⑦欢咍(hāi):欢快。
嗢(wā)噱(jué):大笑。
⑧缙绅:指官绅阶级。
⑨旅会:大聚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2)可使以.其技鸣( )(3)句性情,习.方俗( )而诣莫生( )(4)期月..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诵停顿。
(2分)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译文:(2) 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妥于心称善也。
译文:4.读完上面的选文后,说说柳敬亭最终技艺精熟、被人“称善”的原因。
(4分)答:(二)勤学(14分)(明)王守仁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1]。
诸生试观侪辈当中苟有虚而为盈[2],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当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3],内外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当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2020年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1.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jiàn)于郊衢(q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è)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根据释义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字词。
①________:自以为②________:于是就③________:没有阻止④________:于是⑤________:返回(2)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尝试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薛谭为什么辞别老师回家?因为他“________”。
②薛谭听了秦青老师送行的歌后是怎么做的?________ ,________。
③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秦青歌唱得好?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从这篇短文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选出最合适的一项()A.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 一个人有了成绩不能骄傲,要谦虚。
C. 只有有才智的人才有骄傲的本钱。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顾长康画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①。
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②,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③中。
”【注】①目精:眼珠。
②研蚩:美丑。
③阿堵:此处。
(1)“本无关于妙处”正确的停顿是()A. 本/无关于妙处B. 本无/关于妙处C. 本无关于/妙处(2)写出下面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或数年不点目精________②人问其故________(3)顾长康“不点目精”的原因是________,这与成语“________”的意思相近。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翠鸟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①。
及②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③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④得而取之矣。
【注】①避患:避免灾祸。
②及:等到。
③益:更加。
④遂:于是,就。
(1)对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释正确的两项是()A. 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它,指小翠鸟)B. 一人虽听之(他,指弈秋)C. 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上的鸿鹄)(2)画线语句的意思是:________,就把巢筑在低一些的地方。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二)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楚庄王欲伐越。
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杜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
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故曰:“自见之谓明。
”(选自《韩非子·喻老》)(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2)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并解释。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楚庄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己卯上元,余在儋州①,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步城西,入僧含,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
归舍已三鼓矣。
合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②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③,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书上元夜游》)【注】①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苏轼于1097年被贬至此。
②过:苏过,苏轼的小儿子。
③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韩愈《赠候喜》诗说“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洳(浅水处)”,韩愈作此诗时,仕途不甚得意,借钓鱼寄寓对人事的感慨。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醒能述以文者②太守谓谁③予欣然从之④盖自笑也(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②放杖而笑,就为得失?(3)【乙】文苏轼“自笑”和“笑韩退之”的原因各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苏轼与欧阳修的思想境界有何共同之处?请联系【甲】【乙】两文简要分析。
2023年小升初语文考前精准练专题20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二)真题精练一、(2022·昆明)文言文阅读。
王冕好学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者。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注释:①诸暨:县名。
今属浙江省。
②牧:放牧。
③蹊:踩踏。
④或:有人。
⑤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⑥曷:为什么。
⑦听:听任。
⑧潜:悄悄地。
⑨执策:拿着书。
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意思。
1.窃.入学舍()A.偷、盗 B偷偷地,暗地里2.听已,辄.默记()A.就B.果断2.请选出下面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或牵牛来责蹊田者。
A.有人牵着牛来责怪牛踩坏了庄稼。
B.或者牵着牛来说牛踩坏了庄稼。
3.你认为王冕后来能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的原因是什么?二、(2022·永康市)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①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②乎?”平公曰:“安③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闲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④?”平公曰:“善哉!”[注释]①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②炳烛:点烛。
③安:怎么,哪里。
④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烛照明行走和黑暗中行走,究竟哪个更好呢?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师旷.曰________②臣闻.之________③如.日出之阳________④善哉..________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②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3.文中“盲臣安敢戏其君乎”中的“盲臣”指谁?请联系上下文和注释,说说他为什么是“盲臣”。
4.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写下来。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二)(一)朝三暮四宋有狙jū公①者,爱狙②,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
俄而④匮kuì⑤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 xùn⑥于己也。
先诳kuáng⑦之曰:“与若⑧芧xù⑨,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注释】①狙公:养猴子的老人。
②狙:称猴。
③口:口粮。
④俄而:一会儿,不久。
⑤匮:缺乏。
⑥驯:驯服,顺从,听从。
引申为服服帖帖。
⑦诳:欺骗,瞒哄。
⑧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⑨芧:像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⑩“朝三暮四”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狙亦得.公之心( ) (2)损.其家口( )(3)充.狙之欲( ) (4)与.若芧(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爱狙,养之成群B. 能解狙之意C.先逛之D.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2)与若芋,朝三而暮四,足乎?4.你从狙“朝三暮四”而怒,“朝四暮三”而喜中得到什么启示?(二)老马识途管仲、隰xí朋①从于桓huán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③,夏居山之阴④,蚁壤一寸而仞rèn⑤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⑥师⑦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霜业。
②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
③阳:山之南、水之北。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2(含译文)(天津卷)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急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
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
”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
”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
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
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
”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
”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
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
”鲁人为杀公子纠。
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鲁君许诺。
施伯谓鲁侯曰:“勿予。
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
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
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
”将杀管仲。
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
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
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東缚而柙[xiá,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注] 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
文言文阅读(2)[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材料一:赵简子围卫之郛郭,犀楯、犀橹,立于矢石之所不及,鼓之而士不起。
简子投枹曰:“乌乎!吾之士数弊也。
”行人..烛过免胄而对曰:“臣闻之:亦有君之不能耳,士无弊.者。
昔者吾先君献公①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战十有二胜,是民之用也。
献公没,惠公即位,淫衍暴乱,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绛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
惠公没,文公授之,围卫,取邺,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取尊名于天下,亦此人之用也。
亦有君不能耳,士无弊也。
”简子乃去楯橹立矢石之所及鼓之而士乘之战大胜。
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也。
”或曰:行人未有以说也,乃道惠公以此人是败,文公以此人是霸,未见所以用人也。
简子未可以速去楯橹也。
严亲在围,轻犯矢石,孝子之所以爱亲也。
孝子爱亲,百数之一也。
今以为身处危而人尚可战,是以百族之子于上皆若孝子之爱亲也,是行人之诬②也。
好利恶害,夫人之全部也。
赏厚而信,人轻敌矣;刑重而必,夫人不北矣③。
长行徇上④,数百不一人;喜利畏罪,人莫不然。
将众者不出乎莫不然之数,而道乎百无一人之行,行人未知用众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材料二:孔子适卫。
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
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
”文子曰:“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当也。
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
”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
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
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
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
”文子曰:“以御言之,右手执辔,左手运策,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曰:“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
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
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
”(节选自《孔丛子·刑论》)【注】①〔献公〕即晋献公。
文言文阅读训练(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张养浩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仍荐入御史台。
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③也。
”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
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
首毁淫祠④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颁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⑤,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
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每一念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
【注释】
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②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
③台掾(yuàn):台指高级官署,掾泛指官员,此处可表赞赏意,可译为“栋梁之才”。
④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⑤岳祠:华山为“西岳”,其祭祀之地称“岳祠”。
【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戒:戒备
B.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置:处置
C.其党暴戾为害戾:凶恶
D.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怠:懈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其人已去,追而还之②吾其还也
B.①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①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②臣乃敢上璧
D.①遇饿者则赈之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养浩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①年方十岁,读书不辍②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③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④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⑤未尝家居,止宿公署⑥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A.①②④⑥B.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养浩少年时有侠义行为,拾金不昧展示了他高尚的品德,而学习刻苦倒让父母为之不忍,则表现了他好学。
B.张养浩游学京师,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学赢得不忽木的称赞。
不忽木被征召为礼部令史后,推荐他进入御史台。
C.张养浩主张德义教化,不歧视有犯罪前科的人;他对残害百姓者决不手软,坚决打击,依法处置了以李虎为首的恶势力,受到百姓称颂。
D.灾荒来临时,张养浩尽散家财,并采取很多切实措施救助百姓。
他坚信苍天有眼,虔诚地为百姓祈祷求雨,最终感动上苍,天降大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参考答案】
1.A(戒:劝诫,告诫)2.C(C项两个“乃”均为副词“才”。
A项①为指示代词“那个”,②为语气助词;B项①为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向”,②为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D项①是表承接的连词,可译为“就”,②表判断,可译为“乃”、“是”、“就是”。
)3.B(①说明张养浩年少好学不倦;②是表现张养浩不信邪。
)4.B(错在“不忽木被征召为礼部令史”。
张冠李戴,应为张养浩被征召为礼部令史。
)5.(1)得分点:“既”、“加”、“以”、“目”、“绝”(2)得分点:“夜”、“昼”、“赈”、“怠” (具体翻译略,见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今属山东)人。
年幼的时候就有侠义行为。
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不小心把钱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丢钱的人已走远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送还给了那人。
张养浩年纪只有十岁时,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于是他白天就默默地背诵书卷上的诗文,到了夜晚,就把门户紧紧关闭起来,点上灯,偷偷地读书。
后来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了他,就推荐张养浩做东平(今属山东)地方的学正。
之后,张养浩游学京师,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为称奇,因此征召张养浩为礼部令史,并且还推荐他进入御史台。
一天,张养浩忽然生病了,不忽木亲自到他家里探问,当他看到张养浩的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没有时,慨然叹息说:“张养浩这种人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才啊!”及至做了宰相属官,就被选授为堂邑(今属山东)县尹。
人们都传说堂邑县县官住的房子不吉利,住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得到幸免的,但是张养浩还是住了进去。
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既然已经依法处分过他们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走自新之路的做法啊!”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诫说:“不能辜负张公。
”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是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不敢过问这件事情。
张养浩到这里以后,按照国法严厉地惩处了他们,百姓们十分高兴。
张养浩离开了堂邑十年,百姓们仍旧为他立碑,歌颂他的功德。
天历二年,关中(今陕西)大旱,饥民相食,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
张养浩接到这个命令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一切资财都分送给周围邻里中的困难户,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
路过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来,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
及至到了官府,又到社坛去求雨,结果是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才停止,庄稼由此得到了生长,秦地的百姓十分高兴。
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夜里就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到外面去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
每想到一件难受的事,就拍着胸脯大哭,因此得病不起,去世的时候只有六十岁。
关中的百姓,听到张养浩去世的消息,悲哀痛哭像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