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发展史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5
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引言交通信号控制技术作为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等问题。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二、历史发展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当时,最早的交通信号灯被发明并安装在伦敦市街道上,当时的信号控制方式是根据时钟控制信号的切换。
20世纪初期,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开始逐步完善,在机械控制方式的基础上,出现了电气控制、电子控制、计算机控制等不同技术形式。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开始向智能化、自适应、网络化方向发展。
三、现状分析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在现代城市交通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目前,国内外关于交通信号控制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代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主要依靠计算机、传感器、通信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了交通信号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状态判断、控制调度等全过程智能化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交通信号控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工智能可以分析路网拥堵情况、车流量变化情况等实时数据,优化信号控制策略,最大程度地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四、未来展望未来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将进一步朝着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广泛运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将与其他智能设备紧密联动,实现更加精准、灵活、自适应的控制。
另外,在未来,交通信号控制技术还将与无人驾驶技术相结合,实现交通的自动化驾驶和全自动控制。
这将会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效预防交通事故发生,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五、结论综上所述,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管理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将会逐步发展,实现更加精细化、智能化的管理。
我们相信,在未来,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将会为我们创造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出行环境。
英国智能交通发展历程
英国智能交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在此之前,传统的交通管理系统主要依靠交通信号灯和交通警察来维持交通秩序。
然而,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交通拥堵的问题逐渐增加,英国开始探索更先进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1984年,一个叫做"Strand"的项目在伦敦启动,此项目的目标
是建立一个城市交通管理系统,通过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实时数据来控制交通信号灯。
该项目成功实施,为英国的智能交通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技术的进步,英国开始利用车辆识别技术来提高交通流量和安全性。
1992年,英国推出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自动车牌识
别系统,该系统利用摄像头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来自动识别车牌号码,并进行车辆跟踪和监控。
在21世纪初,英国进一步推动智能交通发展的步伐。
2004年,英国首次引入了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概念,并开始在城市
中使用智能信号灯和智能交通监控系统。
这些系统利用传感器、无线通信和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实时掌握交通状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堵塞。
此后,英国继续推动智能交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不断升级和改进,包括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来进
行交通规划和可视化展示,利用大数据分析来预测交通拥堵并做出相应决策,以及推广电子收费和智能出行平台等。
目前,英国的智能交通系统已经应用于多个城市和地区,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些系统不仅有助于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还能减少碳排放和交通事故发生率。
英国继续致力于智能交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交通挑战。
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智能交通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对交通流量、交通设施和交通信息进行监测、管理和控制的系统。
它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加便捷和舒适的方式。
一、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历程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对交通流量进行监测和管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交通信息的传输和处理变得更加快捷和高效。
2000年代初,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开始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通过智能信号灯和交通监控设备,实现了对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和调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逐渐向个人出行领域拓展,出现了诸如导航软件、共享单车和网约车等应用。
二、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领域1. 城市交通管理: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交通监测设备和智能信号灯,实时监测和调控交通流量,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通过交通信息的共享和分析,可以优化交通路线和减少拥堵现象。
2. 出行导航: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导航软件,为用户提供最佳的出行路线和交通信息。
用户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情况选择最快捷的路线,避免拥堵和交通事故。
3. 共享出行: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共享单车和网约车等方式,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软件,随时随地租借共享单车或预约网约车,实现绿色出行和个性化服务。
4. 智能停车: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智能停车设备和手机应用软件,实现智能停车管理。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软件查找附近的停车位,并实时了解停车位的使用情况,避免了停车难的问题。
5. 交通安全: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交通监控设备和智能交通信号灯,实时监测和控制交通流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通过交通信息的共享和分析,可以提前预警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安全性。
国外智能交通发展历史
智能交通是指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和智能化手段来管理交通流量、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的交通系统。
以下是国外智能交通发展的主要历史:
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采用传统的机械式交通信号灯,目标是控制交通信号的绿灯持续时间,以实现交通流的控制和优化。
20世纪60年代:交通能源危机爆发,为增加交通的效率和节
约能源,尤其是在城市和高速公路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实验和试点。
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交通管制系统变得
更加精细和复杂。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从机械式到计算机控制,开始采用新的检测技术和通讯系统,以实现更高效的交通流控制。
20世纪80年代:智能交通在欧洲和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各
种新的技术和系统应用于交通领域,如车辆控制、智能路标、动态路线导航、交通信息采集和处理等。
约翰·古德基金会创
建了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第一个国际性研究组织,标志着智能交通领域开始获得关注和支持。
20世纪90年代:随着GPS和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智能交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现代化的交通管理和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包括交通信息处理、电子支付系统、智能交通控制等。
21世纪:智能交通的应用已经向全球范围拓展,并涉及多个专业领域。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得到应用,为智慧城市、智能运输、智能物流等领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智能交通发展史交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而智能交通则是现代科技赋予交通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
它的发展历程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创新与突破,不断改变着我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节奏。
回首往昔,早期的交通系统十分简单和原始。
人们主要依靠步行、骑马或乘坐马车来出行,道路狭窄且崎岖不平,交通规则也几乎不存在。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蒸汽机的出现带来了火车,而后内燃机的发明催生了汽车,交通方式逐渐多样化。
但随之而来的是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等问题,这也促使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改善交通状况。
20 世纪初,交通信号灯的出现是智能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起点。
它通过简单的红绿灯光切换,控制车辆和行人的通行,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交通秩序。
然而,这只是智能交通的萌芽阶段,真正的变革还在后面。
到了 20 世纪中叶,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交通领域开始引入各种电子设备。
例如,用于监测交通流量的感应线圈和雷达设备,这些设备能够收集道路上的车辆信息,为交通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也为交通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
通过建立交通模型和算法,交通管理人员可以对交通流量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交通管理策略。
20 世纪 80 年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出现为智能交通带来了重大突破。
GPS 可以实时获取车辆的位置和行驶速度等信息,为车辆导航和交通监控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此后,基于 GPS 的导航系统逐渐普及,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同时,交通管理部门也可以利用 GPS 数据来优化交通信号控制和应急救援响应。
进入 21 世纪,智能交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车联网的概念应运而生。
车联网通过车辆与车辆、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互。
例如,车辆可以提前获取道路拥堵信息、交通事故预警等,从而选择最优的行驶路线。
此外,自动驾驶技术也成为了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
智能交通发展史智能交通发展史一、前言智能交通是指通过高新技术手段,将智能化技术与传统交通运输系统有机结合,以提高交通安全性、效率性和便利性为目的的一种交通形态。
智能交通系统以智能化的交通管理、车辆管理、信息服务为基础,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交通系统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数据采集、信息传递和智能化决策,从而提升交通系统的运行效能和服务质量。
二、智能交通的起源智能交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许多国家开始研究和应用电子技术来改善交通状况。
首先出现的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用于优化信号配时,提高交通流的通行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交通灯控制系统逐渐升级为智能化的交通管理系统,开始集成智能化设备和网络通信技术。
三、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演变1.交通数据采集技术1.1 传统交通数据采集方法1.2 新一代交通数据采集技术2.交通信号控制技术2.1 传统交通信号控制方法2.2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技术3.交通信息服务技术3.1 交通信息服务的需求3.2 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4.交通管理决策技术4.1 传统交通管理决策方法4.2 智能交通管理决策技术的应用四、智能交通的应用领域1.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2.智能交通系统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应用3.智能交通系统在公共交通管理中的应用4.智能交通系统在物流运输管理中的应用附件:1.智能交通数据采集设备技术规范2.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手册3.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接口说明文档法律名词及注释:1.《交通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对交通行为进行规范的法律。
2.《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通过对道路交通行为进行规范,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3.《智能交通法规》:指针对智能交通领域的法律法规,包括智能交通设备的安全性、数据隐私保护等相关法规。
国外智能交通发展历史智能交通是一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的方法。
在现今交通系统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的情况下,智能交通系统显得尤其重要。
以下简要介绍国外智能交通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美国纽约市的GE电气公司首先开展了有关城市交通研究和探索。
50年代末,美国交通部开始探索规划和设计智能交通系统。
在60-70年代,欧洲先进国家也开始了相关研究和探索工作。
例如西班牙在60年代初就进行了智能交通实验,而英国则在70年代初安装了第一个城市范围内的实时交通信息系统。
80年代初期,智能交通开始快速发展,因为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可能性。
日本在80年代初期开始了一项名为“智能芯片”的研究计划,以探究如何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80年代末期,全球智能交通技术开始成熟,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和交通控制设备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
英国的智能交通系统监测中心于1987年建立,成为现在欧洲最大的控制中心之一。
而在美国,1991年成立了一个智能交通系统国家协调委员会,促进了交通管理和控制技术的评估和发展。
90年代初期,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交通监测设备和智能化控制设备,进一步推动了智能交通的发展。
例如美国的交通信号控制器、电子交通信息板和流量监测设备,以及欧洲的城市交通监控中心、交通管理中心等等。
21世纪初,智能交通系统开始全球化应用,例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交通追踪和智能控制变得更加容易。
全球各国越来越关注交通安全、环保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智能交通系统成为推动城市发展和交通治理的有力工具。
总的来说,智能交通是一个源远流长、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今天的智能交通系统越来越普及,其应用不仅包括传统的道路交通系统,同时也涵盖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航空交通系统、铁路交通系统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城市交通的需求不断变化,我们可以预见未来智能交通将会变得更加高效、更加安全、更加环保。
智能交通发展史在现代社会,智能交通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简单的交通信号到复杂的自动驾驶系统,智能交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精彩的历程。
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尝试对交通进行管理和优化。
例如,古罗马的道路系统就有着一定的规划和规则。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交通管理始于 19 世纪。
当时,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交通拥堵问题逐渐显现。
于是,交通信号灯应运而生。
最初的交通信号灯是手动控制的,需要警察在路口操作。
进入 20 世纪,随着汽车的普及,交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
为了更好地管理交通流量,人们开始研究和应用交通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
交通标志和标线的标准化、交通规划的制定等工作逐渐展开。
20 世纪 50 年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为智能交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第一个电子交通信号灯在 1952 年出现在美国。
这种信号灯采用了定时控制,可以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自动切换信号。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交通信号的控制精度和效率。
20 世纪 60 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使得交通控制更加智能化。
交通控制系统开始采用计算机进行集中控制,可以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并根据数据调整信号灯的时间。
这一时期的代表系统是美国的TRANSYT 系统。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交通监测手段得到了极大丰富。
车辆检测器、摄像机等设备开始广泛应用于交通监测中,为交通管理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20 世纪 80 年代,智能交通的概念逐渐形成。
人们开始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应用于交通领域,以实现交通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例如,美国开发的 PATHFINDER 系统,能够为驾驶员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导航服务。
20 世纪 90 年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民用化推动了智能交通的快速发展。
GPS 为车辆定位和导航提供了高精度的手段,使得智能交通系统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车辆的位置和行驶状态。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为交通信息的传播和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国智慧交通发展历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智慧交通一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一环。
中国
智慧交通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技术推广和应用为主要特征。
这
一时期,智慧交通的发展以技术创新为主线,以技术推广和应用为主要特征,建立了智慧交通的基本体系。
中国把交通运输的安全、绿色、经济、
高效作为发展的主要方向,推动了语音交通指挥系统、自动车道监控系统、GPS定位系统、智能交通灯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第二阶段是2003年以前,以控制为主要特征。
在这一阶段,以信号
控制为主,满足城市的不同交通要求,推广和应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例如,在中国的一些大中城市,计算机信号控制系统对城市的交叉口进行
了合理的调度,使城市道路拥堵减少,提高了交通流量,促进了城市的可
持续发展。
第三阶段是2003年一直到2024年,以系统集成为主要特征。
在这一
阶段,中国不断推行智慧交通建设,加强智慧交通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
广与应用,智慧交通系统也不断完善,不同城市之间的智慧交通系统也开
始建立起来,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各种智慧交通技术的集成与应用。
第四阶段是2024年后。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解决这些交通问题,智能交通系统应运而生。
智能交通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汽车、公路、交通信号、行人等多种信息实时获取、处理、传输和控制,从而达到提高路网运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节约能源、保障交通安全等目的。
本文将从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构成、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是21世纪以来最重要的交通技术领域之一。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模拟阶段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模拟技术开始进入交通领域,智能交通系统开始在模拟领域进行探索。
模拟技术可以在没有真实道路和车辆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出真实交通场景,实现交通信息处理、道路设计和规划等任务。
2、现场仿真阶段20世纪90年代,智能交通系统从计算机模拟逐步向现场仿真过渡。
现场仿真技术可以在真实的交通环境中进行实验,检测、探测和集成测试智能交通系统的各种智能交通设备,如载具传感器和通信网络设备等。
这个阶段的主要成果是一些交通控制系统和车辆识别系统。
3、实际应用阶段2000年以后,智能交通系统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
现代智能交通系统以远程控制、智能传感、自适应控制、全网监控、高精度测量、高速网络、智能算法、信息处理等为基本特征,成为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交通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的方向。
二、智能交通系统的构成智能交通系统包括车辆、道路和交通管理三个部分。
其中,车辆部分主要包括车载设备、车辆动态管理和车辆行驶情况智能控制三个方面;道路部分主要包括道路和交通设施、道路信息和数据转换和交通安全三个方面;交通管理部分主要包括交通管理机构、交通控制中心和交通信息处理三个方面。
1、车辆部分车载设备包括车辆标识、定位、通讯传输、行车安全等功能,如GPS、声音信号设备、无线通信设备、气象传感器等;车辆动态管理包括车流控制、公路治理和环境保护等,如交通拥堵控制、电子收费系统以及公路信息服务等;车辆行驶情况智能控制则包括车辆管理和控制系统,如智能巡航、自动驾驶等。
智能交通及发展史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工程11-2牛中宏201120610002智能交通发展史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但至今没有最终答案,以至被列为自然界四大奥秘(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智能的发生)之一。
近些年来,随着脑科学、神经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进展,对人脑的结构和功能积累了一些初步认识,但对整个神经系统的内部结构和作用机制,特别是脑功能的原理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此情况下,要从本质上对智能给出一个精确的、可被公认的定义显然是不现实的。
目前人们大多是把对人脑的已有认识与智能的外在表现结合起来,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方法来对智能进行研究,提出的观点亦不相同。
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思维理论、知识阀值理论及进化理论等。
结合国家“五年计划”制定实施、行业企业发展史和产业服务对象的变化,可以将中国近40年智能交通发展史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2000年之前2000年之前,主要是“七五”、“八五”和“九五”三个五年计划阶段。
中国智能交通基本处于城际智能交通(高速公路三大系统)的科技攻关、国家智能交通体系框架和标准的研究等层面,示范或开工建设的项目不多,主要围绕北京、上海、大连、广州等地展开。
1995~2000年,这五年间产生中国城际智能交通的第一批企业,亿阳信通(1998)、云星宇(1997)、紫光捷通(1995)、皖通科技(1999)、上海交技(2000)、瑞华赢(2001)均是伴随经济发展在这一阶段起步的公司。
如今,这些企业多数都已经进入资本市场,并成为中国城际智能交通行业的领导者。
2000~2005年“十五”期间,无论是城市还是城际智能交通都得到了强有力发展支持。
城市智能交通方面,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中确定了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重庆、济南、青岛、杭州、中山共十个具有不同交通特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地方经济水平的城市进行智能交通示范工程建设。
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前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智能交通系统也逐渐成为了交通领域的热门话题。
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系统。
它可以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和传输,提供交通管理、出行服务和安全保障等功能。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一、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主要以电子收费系统和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为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交通系统逐渐涵盖了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交通管理和控制、出行服务和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
1. 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采集道路交通流量、车辆位置、速度等信息,并通过互联网传输到交通管理中心。
交通管理中心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测和预测,为交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交通管理和控制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交通信号控制、路况调度等手段,对交通流进行优化调控。
通过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交通状况自动调整信号灯的时序,提高交通流的通行效率。
同时,交通管理中心还可以通过路况调度系统,对交通流进行分流和调度,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3. 出行服务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可以为出行者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出行建议。
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出行者可以随时查询道路交通状况、公交车到站时间、停车位信息等,选择最佳的出行方案。
同时,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提供出行导航、停车导航等服务,方便出行者规划行程和找到停车位。
4. 安全保障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视频监控、智能识别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交通安全的监测和预警。
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道路交通情况和交通事故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同时,通过智能识别系统,可以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自动识别和处理,提高交通执法效率。
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智能交通技术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提高交通运输系统效益,实现交通运输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智能交通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本文将介绍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的趋势。
发展历程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最早的智能交通系统是用于交通信号控制。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出现了基于传感器和通信技术的交通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基于计算机的智能交通系统,例如交通信号优化系统和交通流量模拟系统。
21世纪初,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智能交通技术进一步发展。
移动应用程序的普及使得交通信息实时获取和交通导航成为可能。
同时,车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车辆之间和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变得更加便捷,为交通管理和驾驶员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当前趋势当前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正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
未来,自动驾驶车辆将成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实现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
2.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智能交通技术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
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交通模式和预测交通状况,从而提供更准确的交通服务和决策。
3. 基础设施智能化:智能交通技术还致力于将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
例如,智能交通信号灯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情况自动调整信号配时,以提高交通流动性。
4. 新能源和环境保护:智能交通技术也关注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
电动车辆和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历程见证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当前的趋势表明,智能交通技术将继续向更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和环保化的方向发展。
144JIAN SHEYAN JIU规划设计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应用发展方向Zhi neng jiao tong xin hao kong zhi xi tong ying yong fa zhan fang xiang陈珊珊经过百年发展,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进入到了智能化的时代。
基于此,论文分析了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百年发展历程,并指出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逻辑与主要类型,探讨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的未来智慧化发展方向。
通过智能信号控制集成系统、开放式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提升信号机的智能控制水平,并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进行信号系统的仿真评价,提高智能控制水平。
城市的交通问题伴随城市化的加快而逐渐严重,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呈现规模扩张的倾向,城市交通也越来越拥挤,尤其是在道路交叉口处,大多数路段的平均通行能力不足。
采取更加优化的信号控制系统,可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缓解城市出现的拥挤问题。
一、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1868年,英国伦敦第一台交通信号灯出现,这是最早的现代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结束了人类交通无序的历史;1917年,美国盐湖城开始使用联动式信号系统,将六个路口作为一个系统,用人工手动方式加以控制;1926年,英国沃尔弗汉普顿第一次安装自动化的交通信号灯;1952年,美国科罗拉多州首次通过计算机对信号灯实现无人控制。
此后近50年的时间里,英国道路与运输实验室、美国通用电气实验室,都基于人工智能进行道路交通网络的信号协调,建设更加智能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人工智能技术、现代控制理论、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共同推动新一代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升级,以美国联邦公路局UTC 研发的Real time traffic adaptive control system 为代表,基于前人的研究经验,在多层拓扑结构当中提高了道路交通信号的响应等级,可以在上层策略中嵌入下层策略,提高整个信号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和实时性。
交通行业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与管理方案第一章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与管理概述 (2)1.1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与管理定义 (2)1.2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与管理发展历程 (2)1.2.1 传统信号控制阶段 (3)1.2.2 固定周期信号控制阶段 (3)1.2.3 适应性信号控制阶段 (3)1.2.4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与管理阶段 (3)1.3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 (3)第二章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架构 (4)2.1 系统总体架构 (4)2.2 数据采集与处理 (4)2.2.1 数据采集 (4)2.2.2 数据处理 (4)2.3 控制策略与算法 (5)2.4 系统集成与优化 (5)第三章交通流信息检测技术 (5)3.1 感应线圈检测技术 (5)3.2 视频检测技术 (6)3.3 车载传感器检测技术 (6)3.4 其他检测技术 (6)第四章交通信号控制策略 (6)4.1 固定配时控制策略 (7)4.2 适应型控制策略 (7)4.3 实时控制策略 (7)4.4 特殊情况下的控制策略 (7)第五章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与管理算法 (8)5.1 遗传算法 (8)5.2 神经网络算法 (8)5.3 群智能算法 (8)5.4 混合智能算法 (9)第六章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评价与优化 (9)6.1 评价指标体系 (9)6.2 评价方法与模型 (10)6.3 系统优化策略 (10)6.4 案例分析 (10)第七章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与管理政策与法规 (11)7.1 政策背景与法规体系 (11)7.2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与管理政策 (11)7.2.1 政策目标 (11)7.2.2 政策措施 (11)7.3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与管理法规 (11)7.3.1 法规体系 (11)7.3.2 法规内容 (12)7.4 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与监管 (12)第八章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与管理案例分析 (12)8.1 城市道路交叉口案例分析 (12)8.2 高速公路案例分析 (12)8.3 公共交通案例分析 (13)8.4 城市拥堵治理案例分析 (13)第九章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与管理发展趋势 (14)9.1 技术发展趋势 (14)9.2 应用发展趋势 (14)9.3 政策与法规发展趋势 (14)9.4 行业合作与发展趋势 (15)第十章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与管理实施与推广 (15)10.1 实施步骤与方法 (15)10.1.1 项目筹备阶段 (15)10.1.2 系统设计与开发阶段 (15)10.1.3 系统实施与调试阶段 (15)10.1.4 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15)10.2 推广策略 (16)10.2.1 政策扶持 (16)10.2.2 技术交流与合作 (16)10.2.3 宣传培训 (16)10.2.4 示范项目推广 (16)10.3 市场前景与投资分析 (16)10.4 社会效益与影响 (16)10.4.1 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16)10.4.2 降低交通率 (16)10.4.3 节能减排 (16)10.4.4 促进产业升级 (16)第一章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与管理概述1.1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与管理定义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与管理是指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交通信号灯进行智能化控制与优化管理,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降低交通拥堵,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的一种先进交通管理方式。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智能信号控制智能交通系统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行业,该行业涉及到众多相关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等。
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智能信号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智能信号控制是一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通灯系统,该系统通过识别交通流量、优化路网通行流畅度、提高交通安全等方面,使得智能交通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运作。
一、智能信号控制的发展历程最早的信号灯控制系统是基于时序控制实现的,即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来控制交通灯的变化。
但是该方法存在显著缺陷,如不能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交通流量进行调节,会造成交通拥堵和能源的浪费。
因此,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红绿灯智能控制技术也应运而生。
二、智能信号控制的基本原理智能信号控制涉及三个重要方面:路段流量检测、信号灯控制算法、控制器系统。
其中,路段流量检测主要是通过红外、雷达、摄像头等技术来实现,这些设备将路口内的车辆数和车流速度转化为数字信号。
信号灯控制算法是智能信号控制的核心部分,它是决定信号灯如何根据路段流量变化进行调节的方法。
控制器系统是控制路口信号灯变化的设备,它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与上层系统相连接,实时调整路口信号灯周期,使之适应交通流量的变化。
三、智能信号控制的应用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智能信号控制技术的应用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首先,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使得交通行驶更加顺畅,节省油耗和时间。
此外,针对特定的交通拥堵状况,智能信号控制系统能够引导车辆选择更优的路线,从而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最后,智能信号控制系统还能够提高路口交通安全,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观察道路情况,及时检测和排查交通隐患,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四、智能信号控制的应用前景智能信号控制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目前智能交通系统已经在一些城市得到了应用,比如上海、北京、深圳等等大城市,未来的趋势是该技术会在更多城市得到应用,因为已经证明了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发展史交通信号是汽车工业发展所带来的产物,凡在道路上用以传达具有法定意义、指挥交通行、止、左、右的手势、声响、灯光等都是交通信号。
但目前使用的最为普遍、效果最好的是灯光交通信号。
色灯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的发展是随着现代科学与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数量增长,路口冲突矛盾激化,人们为了安全、迅速通过,不得不将最新的科技成果用以解决路口的交通阻塞问题,从而推动了自动控制技术在交通领域的迅速发展。
1886年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安装了一台红绿两色煤气照明灯,用以指挥路口马车的通行,不幸发生意外爆炸,遭到人们反对而夭折。
1917年美国盐湖城开始使用联动式信号系统,将六个路口作为一个系统,用人工手动方式加以控制。
1918年初纽约街头出现了新的人工手动红黄绿三色信号灯,同现在的信号机基本相似。
1922年美国休斯顿建立了一个同步控制系统,以一个岗亭为中心控制几个路口。
1926年英国伦敦成立了第一台自动交通信号机在大街上使用,可以说是城市交通自动控制信号机的开始。
1928年人们在上述各种信号机的基础上,制成“灵活步进式”适时系统。
由于其构造简单、可靠、价廉,很快得到推广普及,以后经不断改进、更新、完善,发展成现在的交通协调控制系统。
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发展也很快,先是模拟式电子计算机,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先安装,经过改进成为“PR”(program register),在美国发展很快,至1962年已经安装了100多个“PR”系统。
以后数字计算机也进入了交通控制领域,1963年多伦多市第一个完成了以数字计算机为核心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统(UTC系统)。
接着西欧、北美、日本很快也建立了改进式的UTC系统。
在软件开发方面,1967年英国运输与道路研究实验室的专家们研制了“TRANSYT”(TRAFFIC NETWORK STUDY TOOL)。
它是一个脱机仿真优化的配时程序,应用很广,效果很好。
TRANSYT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仿真模型,其目的使用数学方法模拟车流在交通网上的运行状态,研究交通网配时参数的改变对车流运行的影响,能够对不同配时方案控制下的车流运行参数作出可靠地估算;另一部分为优化,将仿真所得到的性能指标送入优化程序,作为优化的目标函数,通过绿时差的优选、绿灯时间的优选、控制子区的划分及信号周期时间的选择等环节,取得性能指标达到最佳的系统最佳配时。
由于TRANSYT配时方案以历史资料为依据,不能有效的及时随交通流量变化而改变,该实验室在1980年又提出了SCOOT(split offset optimization technique)实时自适应交通控制系统,接受进口道上游安装车辆检测器所采集到的车辆到达信息,通过联机处理形成控制方案,并可适时调整绿信比、周期长度及时差等参数,使之同变化的交通流相适应。
SCOOT是在TRANSYT的基础上反战起来的,不同的是方案形成方式的控制系统,通过安装在各路口的进口道上游的车辆检测器所采集到的车辆到达信息,联机处理,形成控制方案,连续的实时调整绿信比、周期长度及绿时差三参数,使之同变化的交通流相适应。
在SCOOT面世的同时,澳大利亚也开发了SCATS(sydney-coordinated adaptive traffic system)系统,并在悉尼市开始应用,它是一个能自选方案适时自适应控制系统。
SCATS为分层式三级控制,即中央监控中心→地区控制中心→信号控制机。
在实行对若干子系统的整体协调的同时,也允许每个交叉口“各自为政”的实行感应控制,前者称为“战略控制”,后者称为“战术控制”,两者有机的结合,大大提高了系统本身的控制效率。
上述三个系统是当今普遍采用较为著名的交通控制系统,其他各地开发或使用的软件还有很多,但未能在较大的范围内应用。
从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信号控制技术看,对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基本平衡的城市,采用TRANSYT这类定时多方案协调信号系统基本满足要求,对于交通需求大于交通供给但供需矛盾不突出的城市,SCA T、SCOOT这类自适应信号系统也可以满足要求,但是车路不均衡发展的矛盾是道路交通的主流,当交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交通供需矛盾就会十分突出。
此时自适应信号系统已无法满足需求,需要用一种灵活的、多控制战略的智能信号控制系统来主动调控路网流量负荷,而不是被动的适应流量变化。
线圈监测器介绍环形感应线圈的工作原理:环形线圈是电路的电感元件,当电流通过环形线圈时,在其周围形成一个电磁场,当车辆通过环形地脉线圈或停在环形地埋线圈上时车辆自身铁质切割磁通线,将导致环形线圈回路电感量的变化,而线圈电感量的变化又引起车辆检测器的LC 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和相位相应也发生变化。
因此,检测器通过检测该电感变化量就可以检测出车辆的存在。
(1)环形线圈环形线圈由专用电缆几匝构成(一般为4匝),一般规格为2m ×2m 的正方形,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改变线圈的形状和尺寸。
对车辆检测起直接作用的是环形线圈回路的总电感。
总电感主要包括环形线圈的自感和线圈与车辆之间的互感。
载流导线将在其周围产生磁场,对于长度为l ,匝数为N 的螺线管型线圈,线圈内磁场强度均匀。
道路上的环形线圈不能完全等同于螺线管,考虑其磁场的不均匀修正因子F 1,其自感量自L 可近似于螺线管得自感量乘修正因子F 1,即:l A N F r 201L μμ=自 (3-1)式中r μ是介质的相对磁导率,空气的1=r μ,170104--⨯=hm μ;A 为线圈面积。
由上式可知,环形线圈自感的大小取决于线圈的周长、横截面的面积、匝数、周围介质情况,当线圈埋设在路面下时,上述参数就基本确定了。
当车辆进入环线线圈时,改变了环形线圈周围介质情况。
铁磁车体使磁导率增加,从而感量增加。
另一方面,环形线圈是有源探头在其中加上交变电流,则在其周围建立起交变电场。
当铁磁性的车体进入环形线圈时,车体内会感生涡电流,并且产生与环路向耦合但方向相反的电磁场,即互感,降低线圈环路电感。
由于线圈设计成涡流影响占支配地位的状态,所以环路总电感量L 减少。
检测出线圈环路电感量的变化,就可以判断车辆的存在或通过。
(2)调谐回路环形线圈作为一个感应元件,通过一个变压器接到被恒流源支持的调谐回路上,该调谐回路是LC 谐振回路,设计选择电容C ,使调谐回路有一个固定的震荡频率。
由电子线路知识可知,LC 谐振回路的震荡频率f 为:LC f π21=这表明,f与L成反比。
前面已分析,车辆进入环形线圈将使回路总电感L减少,因而也会使震荡回路频率增大。
只要将该回路的输出送检测电路处理得到频率随时间变化的信号就可以检测出是否有车辆通过。
(3)信号检测与输出检测电路包括相位锁定器、相位比较器、输出电路等,现在很多型号的环形线圈检测器还包含微处理器,它与检测电路一起构成信号检测处理单元。
相位比较器的一个输入信号是相位锁定器的输出信号,其频率为调谐回路的固有震荡频率,另一个输入信号跟踪车辆通过线圈时谐振回路的频率变化,从而使输出的信号为一反映频率随时间变化的电压信号也就是反映车辆通过环形线圈的过程的信号。
输出电路先将相位比较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然后以两种方式输出,即模拟量输出、数字量输出。
模拟量输出用来分别车型,数字信号输出用来计数或控制。
亦可用微机综合处理输出信号获得各种交通参数。
带有微处理机的环形线圈检测器则可以直接做到这一点。
当车辆前沿进入线圈一边时,检测器被触发产生信号输出,而当车辆后沿离驶线圈另一边时,信号强度低于阈值,输出电平降为零。
车辆这个实际对环形线圈作用的长度L ji称为车辆有效长度。
车辆有效长度数值上约等于车辆长度与线圈长度之和。
显然,大多数情况下都使用检测器的数字电平输出。
为了检测不同的交通参数和适应不同检测或控制要求可设置检测器工作于方波和短脉冲两种输出方式。
当检测器运行于“方波”的工作方式时,只要车辆进入环形线圈,检测器就产生并保持信号输出(当车辆离开环形线圈后,仍可设置信号持续一段时间)。
电路中的计时器自动计测信号持续时间,这对有些交通控制参数如占有率等的检测计算很有用处。
当检测器运行于“短脉冲”的输出方式时,每当车辆通过环形线圈检测器就产生一个短脉冲(100μs~150μs),这种方式在双线圈测速系统中得以应用。
环形线圈检测器是传统的交通检测器,是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一种检测设备。
车辆通过埋设在路面下的环形线圈,引起线圈磁场的变化,检测器据此计算出车辆的流量、速度、时间占有率和长度等交通参数,并上传给中央控制系统,以满足交通控制系统的需要。
此种方法技术成熟,易于掌握,并有成本较低的优点。
这种方法也有以下缺点:a. 线圈在安装或维护时必须直接埋入车道,这样交通会暂时受到阻碍。
b. 埋置线圈的切缝软化了路面,容易使路面受损,尤其是在有信号控制的十字路口,车辆启动或者制动时损坏可能会更加严重。
c. 感应线圈易受冰冻、路基下沉、盐碱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d. 感应线圈由于自身的测量原理所限制,当车流拥堵,车间距小于3m的时候,其检测精度稍有下降,有些厂商的产品甚至无法检测。
主要功能1)交通信息采集及处理功能:交通信息采集是检测器基本功能,检测器通过检测线圈感应量的变化判断车辆的有无,然后CPU对数据进行计算后得出车流量、平均速度、时间占有率、平均车长、平均车间距等信息。
2)数据储存功能:检测器可储存计算后得到的数据。
如果通信中断,可由通信端口上传历史数据到便携电脑和数据中心,保持数据完整。
3)故障检测功能:检测器具备对线圈短路故障的检测。
在发现故障时,检测器能上传故障信息。
所存储的信息能在检测器或与检测器相连的外部设备上显示查阅。
以代码或文本形式记录下故障类型和细节;故障发生的时间、故障清除的时间可以通过维护工具和中心系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