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 波函数的统计诠释和态叠加原理
- 格式:pdf
- 大小:578.93 KB
- 文档页数:29
)(Et r p i p Ae-⋅=ρϖηϖψ《量子力学》复习 提纲一、基本假设 1、(1)微观粒子状态的描述 (2)波函数具有什么样的特性 (3)波函数的统计解释2、态叠加原理(说明了经典和量子的区别)3、波函数随时间变化所满足的方程 薛定谔方程4、量子力学中力学量与算符之间的关系5、自旋的基本假设 二、三个实验1、康普顿散射(证明了光子具有粒子性) 第一章2、戴维逊-革末实验(证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 第三章3、史特恩-盖拉赫实验(证明了电子自旋) 第七章 三、证明1、粒子处于定态时几率、几率流密度为什么不随时间变化;2、厄密算符的本征值为实数;3、力学量算符的本征函数在非简并情况下正交;4、力学量算符的本征函数组成完全系;5、量子力学测不准关系的证明;6、常见力学量算符之间对易的证明;7、泡利算符的形成。
四、表象算符在其自身的表象中的矩阵是对角矩阵。
五、计算1、力学量、平均值、几率;2、会解简单的薛定谔方程。
第一章 绪论1、德布洛意假设: 德布洛意关系:戴维孙-革末电子衍射实验的结果: 2、德布洛意平面波:3、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实验证据:4、光电效应:5、康普顿散射: 附:(1)康普顿散射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2)戴维逊-革末实验证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nnn c ψψ1d 2=⎰τψ(全)()ψψψψμ∇-∇2=**ηϖi j ⎩⎨⎧≥≤∞<<=ax x a x x V 或0,0,0)(0=⋅∇+∂∂j tϖρ⎥⎦⎤⎢⎣⎡+∇-=),(222t r V H ϖημ)(,)(),(r er t r n tE i n n n ϖϖϖηψψψ-=n n n E H ψψ=(3)史特恩-盖拉赫实验证明了电子自旋第二章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1.量子力学中用波函数描写微观体系的状态。
2.波函数统计解释:若粒子的状态用()t r ,ρψ描写,τψτψψd d 2*=表示在t 时刻,空间r ρ处体积元τd 内找到粒子的几率(设ψ是归一化的)。
量子力学专题二: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一、波粒二象性假设的物理意义及其主要实验事实(了解)1、波动性:物质波(matter wave )——de Broglie (1923年)p h =λ实验:黑体辐射2、粒子性:光量子(light quantum )——Einstein (1905年)hE =ν 实验:光电效应二、波函数的标准化条件(熟练掌握)1、有限性:A 、在有限空间中,找到粒子的概率是有限值,即有=⎰ψψτ*d 有限值有限空间 B 、在全空间中,找到粒子的概率是有限值,即有=⎰ψψτ*d 有限值 全空间 2、连续性:波函数ψ及其各阶微商连续;3、单值性:2ψ是单值函数(注意:不是说ψ是单值!)三、波函数的统计诠释(深入理解) 1、∝dV 2ψ在dV 中找到粒子的概率;2、ψ和ψC 表示的是同一个波函数(注意:我们关心的只是相对概率);四、态叠加原理以及任何波函数按不同动量的平面波展开的方法及其物理意义(理解)1、态叠加原理:设1ψ,2ψ是描述体系的态,则2211ψψψC C +=也是体系的一个态。
其中,1C 、2C 是任意复常数。
2、两种表象下的平面波的形式:A 、坐标表象中r d e p r r p i 3/2/3)()2(1)( •⎰=ϕπψ B 、动量表象中p d e r p r p i 3/2/3)()2(1)( •-⎰=ψπϕ 注意:2/3)2( π是热力学中,Maxwell速率分布的一个常数,也可以使原子物理中,一个相空间的大小!五、Schrodinger Equation (1926年)1、Schrodinger Equation 的建立过程(熟练掌握)ψψH ti ˆ=∂∂ 其中,V T H ˆˆˆ+=。
2、定态薛定谔方程,定态与非定态波函数的意义及相关联系(深入了解)A 、定态:若某一初始时刻(0=t )体系处于某一能量本征态)()0,(r r E ψψ=,则/)(),(iEt E e r t r -=ψψ说描述的态,叫做定态(stationary state );B 、非定态:由不同能量能量本征态线性叠加而形成的态,叫做非定态(nonstationary state )。
第二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第一部分、波函数的统计诠释和态叠加原理引言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以实验揭示出的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为根据,引出描写微观粒子状态的波函数,讨论波函数的性质,以及量子力学的态叠加原理。
2.1、波函数的统计诠释 2.1.1、如何描述粒子的波动性2.1、波函数的统计诠释2.1.1、如何描述粒子的波动性自由粒子:自由粒子的波,其频率和波矢都不变,即为平面波,x。
Ψ=Aπ−vtcos2λ如果波沿单位矢量n的方向传播,则:第二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2.1、波函数的统计诠释 2.1.1、如何描述粒子的波动性。
改为复数形式为,Ψ=,或者Ae⋅−ωi k r tΨ=()i(p⋅r−Et),Ae这种波称为德布罗意波。
其中,E=hν=ω,hp n k==。
λ场中的粒子:如果粒子受到随时间或位置变化的力的作用,则动能和动量不是常量。
用一个函数表示来描写这个波,Ψ=Ψ。
(r;t)那么,该如何理解波函数和它所描写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呢?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该怎么理解呢?2.1.2、实物粒子波动性的两种解释(1)认为物质波是粒子的某种实际结构,即看成三维空间中连续分布的某种波包。
波包是各种波数(长)平面波的迭加,自由粒子的物质波包必然会扩散,粒子将越来越胖,与实验矛盾;另外,散射实验观测到的总是一个一个的电子,从未观测到波包的一部分。
夸大了粒子波动性的一面,抹杀了粒子性的一面。
(2)认为波动性是大量粒子分布于空间形成的疏密波类似与空气振动出现的纵波。
然而电子一个一个的通过小孔,但只要时间足够长,底片上逐渐呈现出衍射花纹,这说明单个电子就具有波动性。
夸大了粒子性的一面,抹杀了粒子波动性的一面。
2.1、波函数的统计诠释 2.1.3、概率波以上两种解释都是错误的,电子既不是经典的粒子也不是经典的波。
•电子的粒子性:有电荷、质量等粒子属性,但没有确切的轨道概念。
•电子的波动性:本质上是指波的相干叠加性。
2.1.3、概率波1926 年,玻恩(Born)首先提出了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即:波函数在空间某一点的强度(振幅绝对值的平方)和在该点找到粒子的概率成正比。
量子力学知识总结认真、努力、坚持、反思、总结…物理111 杨涛量子力学知识点小结一、绪论1.光的粒子性是由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散射)三个实验最终确定的。
2.德布罗意假设是任何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其德布罗意关系为E h ν=和h p n κλ==v v h3.波尔的三个基本假设是定态条件假设、n mE E h ν-=频率条件假设、化条件)(索末菲等推广的量子21或量子化条件假设⎰⎰+==h n pdq nh pdq )(4.自由粒子的波函数()i p r Et Aeψ⋅-=v vh5.戴维孙革末的电子在晶体上衍射实验证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
二、波函数及薛定谔方程(一)波函数的统计解释(物理意义)A.波函数(,)r t ψv 的统计解释2(,)r t d t r ψτv v 表示时刻在点位置处单位体积内找2sin d r drd d τθϕθ=到粒子的几率(注:)。
B. 波函数(,,,)x y z t ψ的统计解释2(,,,),,x y z t dxdydz t x y z ψ表示时刻在点()位置处单位体积没找到粒子的几率。
例:已知体系处于波函数(,,)x y z ψ所描写的状态,则在区间[,]x x dx +内找到粒子的概率是2(,,)x y z dydz dx ψ+∞+∞-∞-∞⎡⎤⎢⎥⎣⎦⎰⎰.已知体系处于波函数(,,)r ψθϕ所描写的状态,则在球壳r r dr →+内找到粒子的概率是22200(,,)sin r d d r dr ππψθϕθϕθ⎡⎤⎢⎥⎣⎦⎰⎰,在立体角d Ω内找到粒子的概率是220(,,)r r dr d ψθϕ∞⎡⎤Ω⎢⎥⎣⎦⎰.(注:sin d d d θϕθΩ=) (二)态叠加原理: 如果1ψ和2ψ是体系的可能状态,那么它们的线性叠加1122c c ψψψ=+(12c c 、为复数)也是这个体系可能的状态。
含义:当体系处于1ψ和2ψ的线性叠加态1122c c ψψψ=+(12c c 、为复数)时,体系既处于1ψ态又处于态2ψ,对应的概率为21c 和22c .(三)概率密度(分布)函数2()()x x x ψωψ=若波函数为,则其概率密度函数为()(四)薛定谔方程:22()2i U r t m∂ψ=-∇ψ+ψ∂h vh 22222222222222222()21cos 1 ()sin sin x y zr r r r r θθθθθϕ∂∂∂∇=+∂∂∂⎛⎫∂∂∂∂∂∇=+++ ⎪∂∂∂∂∂⎝⎭拉普拉斯算符直角坐标球坐标问题:1.描写粒子(如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对粒子(如电子)的描述是统计性的.2.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假设,不是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而来的(五)连续性方程:()**0( )2J ti J mω∂+∇⋅=∂≡ψ∇ψ-ψ∇ψv v h 注:问题:波函数的标准条件单值、连续、有界。
第2讲波函数的统计诠释态叠加原理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波函数的统计诠释 2、态叠加原理备注教学目的:掌握波函数的统计诠释和态叠加原理教学重点:1、波函数的统计诠释 2、态叠加原理教学难点:对微观客体的描述教学手段、方法:讲授、讨论教学基本内容?1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1、波函数如果粒子处于随时间和位置变化的力场中运动,他的动量和能量不再是常量(或不同时为常量)粒子的状态就不能用平面波描写,而必须用较复杂的波描写,一般记为:,描写粒子状态的波函数,它通常是一个复函数。
,(r,t)问题: (1) , 是怎样描述粒子的状态呢,(2) , 如何体现波粒二象性的,(3) , 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波呢,2、波函数的解释PPPPOOOOO电子源电子源电子源感感感感 QQQQ光光光光屏屏屏屏(1)两种错误的看法a. 波由粒子组成:如水波,声波,由分子密度疏密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分布。
这种看法是与实验矛盾的,它不能解释长时间单个电子衍射实验。
电子一个一个的通过小孔,但只要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增加呈现出衍射花纹。
这说明电子的波动性并不是许多电子在空间聚集在一起时才有的现象,单个电子就具有波动性。
事实上,正是由于单个电子具有波动性,才能理解氢原子(只含一个电子~)中电子运动的稳定性以及能量量子化这样一些量子现象。
波由粒子组成的看法夸大了粒子性的一面,而抹杀了粒子的波动性的一面,具有片面性。
第2讲波函数的统计诠释态叠加原理基本教学内容备注 b. 粒子由波组成:电子是波包。
把电子波看成是电子的某种实际结构,是三维空间中连续分布的某种物质波包。
因此呈现出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
波包的大小即电子的大小,波包的群速度即电子的运动速度。
什么是波包,波包是各种波数(长)平面波的迭加。
平面波描写自由粒子,其特点是充满整个空间,这是因为平面波振幅与位置无关。
如果粒子由波组成,那么自由粒子将充满整个空间,这是没有意义的,与实验事实相矛盾。
实验上观测到的电子,总是处于一个小区域内。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函数是量子力学中描述粒子状态的数学函数。
它包含了粒子的可能位置、动量等信息,但并不直接表示物理实体。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是指通过波函数计算出的统计规律,用来预测大量粒子的行为。
1.概率解释:波函数的模的平方表示在一些空间点找到粒子的概率。
例如,对于一维运动的粒子,在其中一时刻,波函数的模的平方在一些位置上的积分就给出了粒子在该位置出现的概率。
这一概率解释使得波函数的统计解释与经典物理中的概率概念有了相似之处。
2.叠加解释:波函数的叠加原理使得多个波函数之间可以相互叠加。
这意味着多个波函数所代表的可能状态同时存在,并以一定的概率进行叠加。
这种叠加解释可以用来解释干涉和衍射等现象,这些现象是波粒二象性的体现。
3.线性解释:波函数的时间演化可以通过薛定谔方程进行描述。
根据薛定谔方程,波函数的演化是线性的,即满足叠加率和线性性质。
这一线性解释意味着多个波函数之间可以相互干涉和叠加,形成新的波函数。
4.统计解释:波函数可以用来确定粒子的期望值和方差等统计量。
例如,位置算符对应的期望值可以表示粒子的平均位置,动量算符对应的期望值可以表示粒子的平均动量。
通过对波函数进行数学计算,可以得到这些统计量,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5.状态解释:波函数可以表示粒子的状态,包括其位置、动量和自旋等特征。
通过对波函数进行适当的测量,可以得到特定的物理量。
测量过程会导致波函数的坍缩,从而使得粒子的状态变为测量得到的特定值。
这一解释与量子力学的测量原理密切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并不是完美的,它依赖于量子力学中的一些基本假设和数学工具。
例如,波函数的坍缩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且测量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只能给出概率分布等统计规律,而无法提供关于单个粒子行为的具体预测。
总而言之,波函数的统计解释通过描述波函数的数学属性,从而预测大量粒子的行为。
它包括概率解释、叠加解释、线性解释、统计解释和状态解释等多个方面,为我们理解量子力学中的粒子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物理和数学工具。
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与态叠加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量子化工作理论的基石。
其中,波函数和态叠加是两个核心概念,在对量子力学的理解和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波函数解读波函数,由物理学家薛定谔方程求解而来,是对量子态的一种描述。
在量子力学中,波函数通常被表示为ψ,并在一个包括时间和空间的函数中出现。
对于每一个物理系统,都存在一个独特的波函数,可以展现系统的物理属性。
在经典力学中,粒子的状态可以通过位置和动量的具体数值来判定,然而在量子力学中,我们不能同时精确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即测不准原理。
在这种情况下,粒子的状态被描绘为一个概率云,这个概率云就是由波函数所描述的。
二、概率密度为了更好的了解波函数,必须先理解概率密度。
在量子力学中,要获取一个粒子在某一处的概率,那么就要将该处的波函数的模平方得到,也就是概率密度。
概率密度反映了粒子出现在不同区域的概率,也是波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
三、态叠加原理在量子力学中,一个粒子的状态并非绝对的固定值,而是可能处在多种态的叠加中。
这就是态叠加原理。
态叠加原理指的是,如果有两个独立的状态分别描述了一个微观粒子的两种可能状态,那么,这两种状态的叠加也是粒子可能存在的状态。
这一原理丰富了量子力学的描述范围,使物理学家能够理解和解释诸如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四、波函数与态叠加的关系态叠加原理为波函数的解释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量子力学中,物理系统的态可以通过波函数来描述,而由于态叠加原理,这个波函数可能是多个不同波函数的叠加。
例如,一个处于叠加态的粒子,其波函数可以看做是两个独立波函数的叠加。
这两个波函数分别描述了粒子的两种可能状态,然后通过叠加,形成更复杂的波函数,描述了粒子更为复杂的状态。
量子力学的世界充满了奇妙。
在量子力学中,波函数和态叠加原理是揭示量子世界奥秘的重要工具。
而这种深入的学术讨论,也会进一步推动我们对量子力学,乃至对整个自然界的更深入理解和认识。
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叠加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用来研究微观粒子的行为。
在量子力学中,有一项关键概念称为波函数叠加,它在解释粒子的位置和状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叠加,以及它对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带来的深远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波函数的概念。
在量子力学中,波函数是描述粒子状态的数学函数。
它可以为含有粒子位置和动量信息的波包,也可以是一个波动描述。
波函数的演化遵循著名的薛定谔方程,它描述了粒子的动力学行为。
波函数叠加是波函数的一个重要特性,它描述了当一个系统同时处于多个可能的状态时的行为。
波函数叠加意味着,在某种意义上,粒子可以同时处于多个位置或多个状态。
这在经典物理中是无法想象的,因为在经典物理中,粒子只能具有确定的位置和状态。
那么,波函数叠加是如何实现的呢?这涉及到量子力学中的叠加原理。
根据叠加原理,当一个系统处于多个可能状态时,它的波函数就是这些可能状态波函数的线性组合。
例如,当一个粒子可以在两个不同位置上出现时,它的波函数就是这两个位置的波函数的叠加。
这种叠加可以通过复数系数来描述,这些复数系数称为叠加系数。
波函数叠加带来了量子力学中独特的现象,如干涉和交叉项。
干涉是指当两个波函数叠加时出现的相互增强或相互抵消的效应。
这种干涉现象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当光通过一个有两个小孔的遮板时,光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这是因为波函数叠加引起的相位差。
这一经典实验清楚地展示了波函数叠加带来的干涉现象。
交叉项是波函数叠加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当两个波函数在某一区域内叠加时,它们可能会出现交叉项,即两个波函数在该区域内的概率幅度会相互抵消。
这种交叉项在描述粒子的位置时非常重要,因为它展示了粒子可能同时出现在多个位置的概率幅度。
波函数叠加的概念在量子力学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理解微观粒子的行为。
事实上,波函数叠加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当我们观察粒子时,它到底是处于一个确定位置还是多个位置的叠加状态?这被称为观察者效应。